教学片段1 (1)

合集下载

教学片段1

教学片段1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片段向大家介绍一个你认识的分数。

(如果是几分之几,师追问:它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

)出示分西瓜情境图,收集信息。

师:用上分数说说你发现的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男孩比女孩多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列出算式。

二、探索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一)加法1/8+2/8=试着计算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反馈(可能出现两种结果:)把学生分成两组,准备好各自的理由,进行辩论。

生:2/8里有两个1/8,再加一个1/8,是三个1/8,三个1/8是3/8投影演示。

齐说算理。

进一步明理:为什么分母还是8?找到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用它们组成一道加法算式,考考同桌。

挑其中的一题请大家一起算。

二)同分母分数减法男孩比女孩多吃了几分之几?请你轻声地说说怎样算。

2/8-1/82/8里有两个1/8,再减去一个1/8,是1个1/8,是1/8。

投影演示。

问:为什么分母还是8?三、运用方法,形成技能。

出同分母分数减法计算题,同桌互算。

四、总结全课,深化理解。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第二题(先不算含整数1的算式)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呢?2、看谁算得快又准(出示一道同分母分数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3、我们继续解决昨天遗下的一个问题。

二、深入学习(教学1减几分之几)师:一个西瓜吃了3/8,还剩几分之几?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生:用减法1-3/8 尝试计算,小组交流,达成一致意见。

集体反馈并演示。

生:1-3/8=5/8 把1看成8/8,8个1/8减去3个1/8等于5个1/8,是5/8。

评价算法:把整数“1”转化成分数,这样就能用刚才的方法来算了。

明确算理:我们把“1”看成了几分之几?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三、运用方法,形成技能。

1、把学生昨天编的分数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改为“1”,口答练习。

(并观察发现)2、书本做一做第一题。

看图计算。

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证明“函数y=x3在R上是增函数”,并展示你的证明过程.

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证明“函数y=x3在R上是增函数”,并展示你的证明过程.

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证明“函数y=x3在R上是增函数”,并展示你的证明过程.【100分】片段教学过程:一.回顾单调性的定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和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D称为函数)(xf 的单调增区间。

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D称为函数)(xf 的单调减区间。

强调:(1)函数单调性是针对某一个区间而言的,是一个局部性质;(2)任意:x1和x2具有任意性,不能用特殊值代替;(3)函数的单调性与x1,x2谁大谁小无关,表现的是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趋势;二.应用定义证明函数f(x)=x³在R上是增函数.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教师行为:提问:根据定义,该如何证明呢?学生活动:设任意的x1,x2∈R,且x1<x2,教师行为:然后呢?学生活动:去比较f(x1)与f(x2)的大小教师行为:怎么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学生活动:作差f(x1)-f(x2),判断这个式子>0还是<0?教师行为:非常好。

f(x1)-f(x2)=x1³-x2³,然后怎么才能判断其>0还是<0?学生活动:共同思考,小组讨论学生活动,教师板书:x1³-x2³=(x1-x2)(x1²+x1x2+x2²)=(x1-x2)[(x1+x2 /2)²+x2 2 3/4]而x1<x2,所以x1-x2<0;又[(x1+x2 /2)²+x2 2 3/4]>0所以f(x1)-f(x2)<0,即f(x1)<f(x2)故函数f(x)=x³在R上是增函数.三小结: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利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使怎样的?①任意取值:设该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x1和x2,且x1<x2;②作差变形:作差f(x1)-f(x2)(因式分解、配方、通分、有理化等);③判断定号:确定f(x1)-f(x2)的符号;④得出结论:根据定义作出结论。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g k h(三拼音节教学片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g k h(三拼音节教学片段)

三拼音节教学片段
教学目标:
借助图片,正确拼读ɡ、k、h和介母u、单韵母ɑ、o组成的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音节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学习三拼音节ɡuā
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说话:图上画的是什么?(西瓜、黄瓜、南瓜)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什么瓜?(丝瓜、苦瓜、冬瓜……)2.学习拼读三拼音节ɡuā。

(1)认识三拼音节。

在学生充分说话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音节ɡuā,并提
问:音节ɡuā和前几课学的音节有什么不同?
教师板书ɡuā的三拼过程:ɡuāɡuā,并告诉学生:中间的u叫介母,像这样由声母、介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节。

(2)学习拼读三拼音节ɡuā。

教师示范三拼连读ɡuāɡuā,学生跟读。

学生开火车、同桌互读,练习拼读三拼音节ɡuā。

教师相机出示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帮助学生掌握拼读的要领。

(3)学生拓展拼读ɡuǎ、ɡuà。

二、同伴合作,练读三拼音节
1.出示三拼音节ɡuà、kuā、huā、ɡuō、kuò、huǒ。

2.四人小组合作,练习拼读音节。

3.说说哪些词语里有这几个音节。

(“挂面”的“挂”、“郭老师”的“郭”……)
4.出示“火”,巩固音节huǒ的拼读。

5.课件出示:
(1)指导学生说话:这几幅图上的是什么?
(2)教师出示三拼音节huā及其拼读过程,学生自己拼读。

(3)学生说说哪些词语里有这个音节。

(“桂花”的“花”、“牵牛花”的“花”、“牡丹花”的“花”……)。

体育片段教学1

体育片段教学1

1、障碍跑
2、原地侧向推实心球
策武中心校刘银燕通过原地推实心球动作来发展力量和协调等素质。

一、障碍跑
1、以人作障碍,全蹲低头手撑地,多人移动式进行跨跳练习
2、以跳箱、凳子作障碍进行跨跳练习
二、原地侧向推实心球
(1)、徒手原地侧向推实心球
要求:体会蹬地、转体的动作,尤其是利用两腿蹬地的力量
教师: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2、教师做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

3、教师给学生个别指导。

4、找学生表演
5、分别辅导
学生:
1、学生认真听讲动作方法和要领。

2、学生集体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4、小组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

(2)、持球原地侧向推实心球
注意:
A 、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出手点的正确姿势利用
B 、注意安全练习
分组:四人一球(你逃我追)
要求:传球到位,接球稳,边运球边抬头观察四周环境,引导人的动作教师:
1、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

2、学生练习比赛。

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

4、教师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
1、学生认真听讲游戏规则。

2、学生练习比赛。

3、分组比赛。

4、学生讨论。

片段教学教案(实用11篇)

片段教学教案(实用11篇)

片段教学教案(实用11篇)片段教学教案第1篇活动目的:1.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体验雨中乐趣。

2.倾听雨声,模仿雨打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

3.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1.荷叶、塑料大蘑菇、小伞、搪瓷脸盆、报纸等。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1.产生兴趣①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雨。

看!现在果然下雨了,我们一起到雨中玩玩吧!②请幼儿穿上雨靴和雨衣一起走出活动室。

2.体验雨中乐趣①引导幼儿说说雨打在手上、脸上有什么感觉,尝尝雨水是什么滋味的。

②请幼儿看看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然后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③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可借助玩具材料)在雨中玩耍。

④让幼儿安静地倾听雨打在小伞、蘑菇、搪瓷脸盆、报纸、荷叶等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并自由模仿。

⑤请幼儿分别到大型玩具和屋檐下听一听雨滴的声音,看一看雨打在地上溅起的水花以及雨水流向下水道的景象。

3.初步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①提供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让幼儿分别扮演这些动植物,体验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

教师可示范扮演花姐姐,说:“我是花姐姐,喝了雨水(做喝雨水状)特别舒服,花也开得更大更漂亮。

”②请幼儿分别以自岂扮演的角色口吻说出与雨水的关系。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听音乐。

片段教学教案第2篇活动目标:1、倾听和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捉弄别人,就会伤害别人,失去朋友。

2、教会幼儿做错了事要勇敢承认,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

3、通过讨论逐渐养成幼儿积极、大胆,清楚地语言表达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培养幼儿知错能改,与他人分享快乐的好习惯。

2、难点:积极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活动过程:一、出示小狐狸图片,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小狐狸)最近,小动物们都不愿意理睬小狐狸,因为它总喜欢搞恶作剧,什么叫恶作剧?二、欣赏故事前半段,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引发幼儿思考。

藏在哪里了 教案(1)

藏在哪里了 教案(1)

教案一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动物,了解角色的显着特征。

2.大胆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3.能和同伴一起参加游戏,体验集体游戏"捉迷藏"的快乐。

活动准备:1.绘本PPT;2.角色胸卡若干;3.画有背景的小伞五把。

活动过程:1.引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教师:"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玩的东西,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喜欢玩游戏,他们呀最喜欢玩捉迷藏了。

""捉迷藏怎么玩的?"2.出示PPT,和孩子一起讲述故事。

A.教师出示封面,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动物的特征以及数量。

教师:"你们看,好多动物都来捉迷藏了,你们认识他们吗?"(引导孩子简单讲述动物特征)教师:"来了几个动物呀?""我们从小松鼠开始数……"B.出示小狐狸蒙起眼睛的画面。

教师:"小狐狸把眼睛都蒙起来了,那其他小动物干什么去了?"教师播放音乐:"那我们一起学学狐狸的样子把眼睛蒙起来一起数3、2、1。

"C.寻找动物朋友。

(1)教师出示小兔躲起的图片:"看,小狐狸找到了谁?"(幼儿猜测)"你怎么知道是小兔。

"(引导孩子说出小兔特征)"小兔躲在哪里了?"(引导孩子说出方位)"那我们一起叫小兔出来吧。

"(引导孩子大胆讲述)(2)教师出示小兔出来的图片,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3)教师出示小松鼠、小鸭、大象的图片,教师:"小狐狸还找到了谁?"教师根据孩子说的答案,教师引导孩子分别回答:"你怎么知道是**的?""他躲在哪里了?""那我们一起叫他出来吧。

"(4)教师帮助孩子回忆找到的小动物,教师:"刚才小狐狸找到了小兔、小松鼠、小鸭、大象,还有谁没有找到?""小鹿躲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找找。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赏析1春笋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赏析1春笋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赏析1春笋案例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版第二册的《春笋》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形,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课文语言不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而且简洁、明快、节拍感强。

怎样让学生领会到文章的思想情绪并议决朗读表达出来呢?请看以下传授片断:1、西席范读1,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尝试想象画面。

师(充满激励的语气):“小朋友们已经在学习‘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的本领。

本日,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的这个本领强?(学生异口同声:“好!”)现在,请大众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读,并努力想画面。

”(老师话音未落,许多学生都已闭上了眼睛,一副信心百倍,立马一决高低的神情。

)师(用情朗诵1):“……”(略)2、指名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脑海中的画面,西席适时点拨。

师:“现在,谁先来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能说几多就说几多。

”(老师的勉励及低要求给予了学生很大的信心。

几本性急的学生早已高举小手,大呼:“我来!我来!”)生:“我听到了春雷--轰隆隆,轰隆隆,很响!”生:“我望见了春笋,像一个个可爱的娃娃。

”生:“我看到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生:(好几个男生嘴快,不赞许前一个同砚的回答):“你是在背课文了!”(看来,学生已经意识到会背课文不即是已经懂课文。

)师(因势利导):“是呀,现在我们不是在背课文,而是说你脑海里的画面。

没干系,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

呆会儿,你也一定能行!”生:……3、西席再次感情朗诵1,学生扮“春笋”再现春笋破土而出的情形。

(这一自然段中,“冲破”,“掀翻”显示了春笋不可阻挡的魄力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顽强生命力。

“冒”准确写出了春笋破土而出的动态。

“一个一个”不光说明多,还给人一种一连不断、你追我赶的感觉。

它们都是重点词语,它们的意思,它们包含的情绪、意蕴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我就创设情境,让学生议决表演“春笋”,来换位体验,为感情朗读§1奠定基础。

四年级数学教学片段(1)

四年级数学教学片段(1)

四年级数学教学片段《相交》
出示人行横道线画面。

师:从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人行横道线有什么特点?
出示篱笆架画面。

师:这是我们学校花池周围,篱笆墙的两根竹竿,它有什么特点?
出示“网球拍”画面。

师:这是什么?球拍上的网有什么特点?
出示英国国旗画面。

师:这是哪国国旗?它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由于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空间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探讨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接下来我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的方式,感受和体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尤其是对有争议的摆法进行争论,在争辩过程中进一步辨别真伪,理解和感悟哪些情况叫相交,哪种情况叫不相交。

教学片段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片段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片段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0min 目的明确、条理清晰】教学目标: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的选用和使用时注意事项,了解催化作用,认识催化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使用催化剂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种类,学生整合信息的训练。

教学计划:教师讲解,板书,PPT演示,和课堂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教师】拆开一袋旺旺雪饼,取出干燥剂,(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提问: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这一袋东西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学生】干燥剂,防止饼干受潮变质。

【教师】xx回答得很好,请坐。

那么这一小袋干燥剂,我们每个同学都司空见惯的东西,那它和我们今天的课程内容有什么关系呢?(停顿一下2-3S)好,把这个问题先放一下,再来回顾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请问这里的二氧化锰(出示,和干燥剂放在一起)的用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教师】xx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这个二氧化锰到底和干燥剂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二氧化锰是用后来加快反应的速度,而干燥剂是用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学,这两者都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或叫做触媒)。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一个人骑自行车走一段比较陡的上坡路,会感觉很吃力,如果有人帮忙推一把,就会走得更快一点,我们说的催化剂就相当于那个帮忙推你上坡的人。

“别人推你”——的动作,就相当于催化作用。

至于催化作用的具体机理是十分复杂的,大家会在今后慢慢学习。

我们主要讲解一下催化剂的概念。

理解这个概念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几点:A、改变反应速率:加快&减慢【演示实验:两支试管—相同量的H2O2,一支加入二氧化锰,另一支不加,观察实验现象】我们了解的的氯酸钾受热制取氧气,也是用来加快反应速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_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_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_---------------------------------------片段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回忆一下,谈谈你对这两位&ldquo;老朋友&rdquo;有哪些认识?生1:米和厘米都表示物体的长度。

生2:1米比拟长,约有这么长(边说边比画);1厘米很短,只有这么长。

生3:我知道1米=100厘米。

生4:要知道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

测量时,物体的左端对准0刻度线,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只小蚂蚁标本,同学们先估计小蚂蚁的身长是多少,再分小组动手测量验证一下,好吗?(学生有序估计并参加测量活动。

)汇报。

组1:小蚂蚁的身长不到1厘米。

组2:小蚂蚁身长只有尺子上的6小格。

组3:好似是6毫米。

师:对呀!尺上的每1小格是1毫米,6小格就表示6毫米。

在测量时,当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用&ldquo;毫米&rdquo;来表示,我们今天将认识这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看到这一课题,你们想了解什么?生1:我想知道哪些物体的厚是1毫米。

生2:我想知道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3:我想知道怎么读测量结果。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我们来一起研究。

评析:课始,教师以&ldquo;介绍你对&lsquo;老朋友&rsquo;的认识&rdquo;激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了解学生的认知根底,继而创设估测小蚂蚁身长的情境。

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测量活动,初步认识毫米产生的背景,体验毫米这一单位的适用性和精确性,感知毫米产生的意义。

接着教师设置&ldquo;障碍&rdquo;,唤起学生认识毫米的强烈愿望,并顺应学生需要展开教学。

片段二:活动引领,主动建构1毫米长度观念活动一:看一看、比一比。

让学生仔细观察直尺上1毫米有多长,并在小组内用手势比画说明。

让数学学习结构化--听许卫兵老师《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有感

让数学学习结构化--听许卫兵老师《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有感

智行闪光点小学数学课大多依据教材上的内容分课时教学,因此,一些数学知识之间的核心元素被隐藏、内在关联被遮蔽、整体认知被肢解,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呈现散点化、割裂化、肤浅化等。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一门学科,就是要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

正如郑毓信教授强调的:“数学对象的建构事实上是一种整体性的建构活动。

或者说,数学的对象并非各个孤立的模式,而是整体性的‘建构’。

”可见,结构性是数学学科的本质特性。

同时,学生的认知也是结构化的,呈现出与知识结构不太相同的认知结构。

因此,结构化教学与学习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

前不久,许卫兵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结构化教学的鲜活范例。

一、概括,感受整体与关联【教学片段1】(教学“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有学生想到了用“n×3”来表示小棒的根数)师:这里的“n×3”,可以代表什么?生:代表3、6、9、12……上面所有的情况。

师:孩子们,回过头来看,一开始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想到的是什么?生:数字。

师:我们以前研究数学确实是这样的,总要给个数据,表示一个个具体的情况。

(板书:具体)比如,第一个同学想的是哪一种具体情况?生:1个三角形。

师:第二行这两个数,讲的是哪一种具体情况?生:2个三角形。

师:孩子们,如果这叫具体情况,那么这里的n,就把上面的1,2,3,4……所有的情况都包括进来了,你能用一个词,表示这种情况吗?生:大概。

师:这样,顺着他的想法,我给大家一个词,好不好?(板书:概括)有点深奥,对吧?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开始都是习惯于去想具体的情况,但是能想完吗?生:想不完。

师:但是这个同学,他用字母n概括了以后,就把这些具体情况都包括进来了。

他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们从具体走向了什么?生:概括。

(板书:概括,在“具体”和“概括”之间画箭头。

《 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微课+教学片段1

《 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微课+教学片段1

《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微课+教学片段《《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微课+教学片段》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作业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课从沟通自己的经验起先,知道各行各业的人都要关怀天气,尤其要关注恶劣天气;天气改变对动植物和人们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影响;正因为天气改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亲密,从而表达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做一朵晴雨花,就是学习一种简洁的预报天气的方法。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分三个沟通话题绽开:一是说说自己的经验,当天气突然发生改变,或者出行前未对天气改变作出踊跃应对时,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二是说说除了我们,还有哪些人关怀天气,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关怀天气;三是沟通各种恶劣天气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人们出行困难、空气质量变差以及生命财产可能遭遇损失等。

其次个活动是阅读资料,了解天气改变会对动物和植物产生哪些影响,以及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哪些困扰,学会关注身边的事物改变。

第三个活动是制作一朵晴雨花,并视察晴雨花在晴天和阴雨天的改变。

二、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主动关注天气的意识不强,假如没有家长的提示,很可能遇到教材中提到的那些问题,所以本课的教学就是要促使他们从关怀身边的天气和天气改变起先,了解天气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而初步了解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了解天气对人类、动植物的影响,知道恶劣天气会给生产生活带来危害,意识到采纳踊跃的防备措施可以削减损失。

2.科学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不同天气所带来的影响;会制作晴雨花,知道晴雨花可以反映空气湿度。

3.科学看法:能在新奇心的驱使下,对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的爱好。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关注天气改变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不同行业的人都要关怀天气。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天气改变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

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恶劣天气所带来的危害。

冷玉斌教书读书精彩片段摘抄(一)

冷玉斌教书读书精彩片段摘抄(一)

冷玉斌教书读书精彩片段摘抄(一)冷玉斌教书读书精彩片段1. 老师们的评价•冷玉斌: 教学之道,唯精与独!•同事A: 冷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

•同事B: 他教书育人,真传经验,实力超群。

•同事C: 冷玉斌的课堂氛围紧凑,严谨而又活跃。

2. 学生们的感受•学生A: 冷玉斌老师的知识点掌握得非常扎实,让我们理解起来十分容易。

•学生B: 他总是很有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让人感觉非常受尊重。

•学生C: 冷老师的讲解很生动,通过丰富的故事和例子,让知识更有趣味性。

3. 冷玉斌教书读书精彩片段3.1 句子摘抄•“读书是一种享受,让我们一起享受知识的力量吧!”•“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终身学习能力。

”3.2 段落摘抄冷玉斌教师在课堂上总是给大家呈现出一种轻松而又正能量的氛围。

他的幽默风趣常常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在解释知识点的时候,他总是用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加知识的可理解性。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举一反三和实践演练等形式,让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他还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4. 结束语冷玉斌教师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备受学生和同事们尊敬的资深创作者,不仅在于他教书有方,知识丰富,更在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他的教学方法和授课风格都充满活力,让学生们在轻松快乐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无论是经典的句子摘抄还是饱含教育思想的段落摘抄,都展现出了冷玉斌教师在教书读书方面的精彩表现。

5. 冷玉斌教书读书精彩片段5.1 句子摘抄•“知识就像一把钥匙,打开未来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探索知识的海洋,挖掘无限的智慧!”•“读书不仅是增长见识,更是提升修养的一种方式。

”5.2 段落摘抄在冷玉斌教师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仅是被灌输知识,更是被启发思考。

他总是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于历史中见抗争精神--《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课例分析

于历史中见抗争精神--《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课例分析

于历史中见抗争精神——《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课例分析□徐晓红金敏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共6课,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虎门销烟”“圆明园的诉说”和“甲午风云”。

本课例针对的是本课的第一个话题“虎门销烟”。

教材内容共有4页,包括“鸦片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虎门销烟—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南京条约—香港回归”,内容纵贯的历史时间长,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不小。

那么,在历史题材的教学中,如何体现本课程的“德性”呢?一、紧扣一条线索,梳理课程资源近代历史题材的内容容量很大,包括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多个重要事件,在时间上的衔接性并不是很紧密。

同时,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较为基础。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统编教材采用的是红线串珠的方法:“线”是历史史实,“珠”是具有代表份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在省份之间的关系。

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加深对事件的理解与感悟,让学习更有深度。

除了设计探究任务清单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绘制表格、柱状图、圆饼图、年代尺等。

这些学习任务都比一般的阅读、问答更形象,在思维上也更具挑战性。

(三)定点式任务支架,让探究更有效定点式任务支架指的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每组完成相同的探究任务。

学生人手一份探究清单,明确探究任务。

小组成员先进行个体的探究学习,然后在组内分享成果,互相启发、补充、完善。

同一学习材料的不同探究任务由多个小组分别完成。

最后,全班分享、交流学习经验,实现对整个探究任务的学习。

历史题材的教学虽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只要教师立足学情,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感悟、探究,就一定能萌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积极情感。

片段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片段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片段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能够熟练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3.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加法做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1. 加法的概念理解。

2. 加法的运算方法掌握。

教学难点:
1. 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教具和练习题。

2. 学生需要准备好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再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即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2. 讲解加法的运算方法,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

三、示范演练(15分钟)
1.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简单的加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并跟随操作。

2. 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加法练习题。

四、小组合作(15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加法题目,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完成。

2. 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2. 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加法运算的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不仅停留在计算的层面上。

2.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画角》教学片段集锦 (1)

《画角》教学片段集锦 (1)

《画角》教学片段集锦找角、画角师:你们能在量角器上找出一个角吗?在哪儿?指给大家看一看。

(同学们纷纷指角:顶点,两条边)师:你们发现所指角的顶点都在哪?(同一个点上)对!这个点就叫做“中心点”。

(板书)师:刚才大家所找的角的这一条边叫做 0 刻度线。

师:请你在量角器上找出一个 90 度的角。

师:大家在量角器上能找出角,能不能画出一个 60 度的角。

(出示量角器的复制图)学生动手画。

教师展示学生两种开口向左、向右的角。

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读数的。

(投影器展示)生 1 :我看量角器上的度数,从 0 —— 60 就是 60 度。

师:你看的是量角器的外圈。

开口向右的角能说一说是怎么读数的吗?生 2 :我看的是这一条线。

(学生指向内圈)师:这一位学生能说一说是怎么读数的吗?(画的是 120 度的角)生 3 默不作声。

师:老师明白你的想法,你是从 180 —— 120 度,这样也是 60 度,但是这样不是很方便。

师:请大家再画出 120 度的角。

(学生画角)展示画错的角。

师:同学们能不能在量角器上画出 1 ° 的角。

生 1 :不好画,量角器上没有 1 ° 的角。

师:量角器上没有标出的 1 ° 角,真的特别难画, 1 ° 的角很小,谁能说一说 60 度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 60 个 1 ° 。

师:把半圆分成 180 等分,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 1 度, 60 个 1 度就是60 ° 。

现在让大家来量角,会量吗?请各小组讨论讨论怎样量角?(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 0 刻度线重合,看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上的那一条线重合,这个角就是多少度。

《葡萄沟》优秀教学片段

《葡萄沟》优秀教学片段

《葡萄沟》教学片段一、导入课题1、激趣入境: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那就是“葡萄沟”。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葡萄沟之旅。

出示葡萄沟的景点图,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随题认读生字“沟”。

2、寻找葡萄沟。

出示句子: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

(1)请个别学生读句子,随句认读生字“产”。

(2)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上台指出葡萄沟所在的位置。

(3)请上台的同学再次带领全班同学把句子读正确。

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长句。

(2)和同桌交流你的识字方法。

(3)边读边思考,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2、分段朗读,交流反馈:师:本课的生字比较多,你采用了哪些常用的识字方法记住了本课生字?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了“梨、枝、城、钉”等字。

生:我通过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成——城、成——盛、丁——钉、丁——顶”等字。

生: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例如:“鸭梨、树枝、城市、留下、口味、收衣服”等。

生:我重点记住了本课的多音字“种、分、钉、好”。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来识字生字。

3、出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重点读好“热情好客”的“好”字。

4、快速读文,动笔圈画。

(1)用“——”画出文中描写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的句子。

(2)学生在读文中再次巩固复习本课所学的生字。

三、集体检测。

1、课件出示会认字:(1)指名读,正音。

(2)给这些字口头组词。

2、课件出示认读词语。

四、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

2、家长检查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导入课题
师:1976年7月28日,大地的脊梁在唐山脚下抖了一下,顷刻间,24万唐山人的生命嘎然而止。

地震就是这样的冷酷无情,生命在它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但也有不少的幸运儿凭借着爱和坚定的信念,从死神的手里逃逸,今天,我们沿着爱和信念的脚步去认识一对地震中的父与子——出示事先早已写好的课题。

生:齐读课题
评析:在导入中艺术的讲述故事式引导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的明白人只要有着坚定的信念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这样为下面文中的父与子是怎样的人做下了第一层铺垫。

记得有首诗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

同样,教育也需要水养的艺术。

2、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意境
师:在认识这对父与子之前,我们先来扫除一下文中的词语障碍
出示第一组词语:
洛杉矶混乱废墟瓦砾破烂不堪
生:读词
师:由这组词能想到什么?
生:战争
生:地震
师:那在地震中有好多地方变成了废墟,让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一九九四年一月十七日,在美国洛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着,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倒塌,几万人被埋,三十万人不同程度受到了伤害,灾难给人们带来了痛苦……请同学们看录像——(1)
师:奥米尔是一次地震中的幸运儿,他讲述了在地震发生后的一段经历,请同学们看录像——(2)
出示第二组词语:疾步绝望颤抖
师:让我们带着对地震的理解再来认读一遍这几个词语
生:读词语
评析:因为地震是距离现实生活较远的,学生对此景肯定印象模糊,对文中的部分抽象的词汇更难以深刻理解。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在地震中的那些能坚强活下来的人们的那种坚定的信念,特地寻找到了地震的视频片断和地震过后幸运儿奥米尔讲述得一段经历的视频片断,在课文开始之时先让学生观看,使难以理解的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直观、鲜活的显现在学生面前,致使学生对地震时令人震惊的状况产生深刻印象:简直是一场灾难。

再读混乱、废墟、瓦砾、破烂不堪等生字词时,就不需要教师再精讲点拨,学生很自然的已经理解了它们的含义。

这样做为下文的父亲在废墟下挖掘瓦砾时的艰辛做好了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