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鸭肝炎
肉鸭常见三大传染病
肉鸭常见三大传染病(一)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20日龄雏鸭,春季3-4月份最易流行,一周龄以内的小鸭死亡率可达80%以上,2—3周龄50%左右。
4周龄以后发病死亡率很低。
其临床症状主要为神经症状,角弓反张。
全身痉挛,头竭力向背部后勾,双脚向后反复抽蹬,很快衰竭死亡。
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脏肿大,表面有散在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多数肿胀,脾肿大,成花斑状。
在疫区,一日龄雏鸭,在颈背部皮下,注射高免血清,预防量0.5ml,治疗量1.0ml,连续2—3天。
如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苗注射1—7日龄雏鸭,5—6天产后生保护力。
根本解决本病的办法是种鸭在产蛋前一个月,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二周后重复接种一次,可为其后代提供三周保护力。
(二)鸭瘟(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为两脚麻痹,腹泻,粪便呈绿色或青灰色,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俗称“大头瘟”或“软脚瘟”,死亡率可达60—90%。
该病对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变化,主要为食道粘膜有条纹状黄色假膜,剥离后留下溃疡。
泄殖腔病变与食道相似,但不易剥离。
一旦发病,迅速将鸭群分离成病鸭群、假定健康群和健康群,隔离饲养,并紧急接种疫苗,初期感染的鸭群,注射鸭瘟高免血清1—2ml,有一定疗效,鸭瘟流行地区和受威胁地区,20日龄以上雏鸭接种疫苗,可保护6个月,成年鸭接种疫苗,可保护一年。
(三)鸭传染性浆膜炎:本病是由鸭疫里奥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我国在1982年,在北京地区饲养的北京鸭中,首先发现此病,1—3周龄的鸭都易感,但以2—4周龄的雏鸭高发,在污染的环境中,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50—90%不等,饲养管理粗放,环境被污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远动失调,头颈震颤,勾向背部,两腿后伸,角弓反张,全身痉挛,抽搐致死。
鸭的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机制研究涉及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两个方面。研究免疫机制有助于开发更加有效的疫苗和免 疫治疗方法。
病毒变异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存在多个亚型,各亚型之间的抗原性和 致病性存在差异。病毒变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病毒的进化 和传播规律,为防控提供参考。
疫苗研发
目前市场上已有针对鸭病毒性肝炎的不同亚型的疫苗,但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交叉保护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包括定期消毒、隔离饲养、无害化处理病死鸭等 措施。
预防效果
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途 径,降低感染风险。
经验教训
生物安全措施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松懈,同时要 结合疫苗接种等措施综合预防鸭病毒性肝炎。
06
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研究进展
诊断方法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观察、病理学检查和实 验室诊断。其中,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抗原检 测、抗体检测和基因检测等。
案例二
疫苗种类
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 苗。
接种程序
雏鸭在1-3日龄进行首免,10-14日龄进行 二免,种鸭在开产前进行三免。
控制效果
疫苗接种能够显著降低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
经验教训
疫苗接种应结合当地疫情和兽医建议进行, 确保免疫效果。
案例三
生物安全措施
02
鸭病毒性肝炎的种类 和特点
鸭1型病毒性肝炎
致病性
高致病性,传播迅速,易感性强,发病率和 死亡率较高。
病变
肝脏肿大,质脆易碎,呈淡红色或黄红色。
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翅膀 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
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与防控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
严 格 的 饲 养 管 理 增 强 体 质 .减 少 疫 病
感 染 的机 会 42 严 格 卫 生 消 毒 . 进 鸡 前 对 鸡 舍 、笼 具 进 行 全 面 清
污 染 的 环 境 中呈 隐性 感 染 .不 影 响 其
产 蛋 率 . 会 长 期 排 毒 . 自然 条件 下 但 在
2 0 年 . 湾 和韩 国报 道 了 2 不 同于 07 台 种 I 型鸭 肝 炎 病 毒 的 新毒 株 .其 V l 基 P氨 酸 同源 性 为7 %~ 8 7 7 % 根 据 O es 等 br e t 建 立 的血 清 型 分 型标 准 :核 苷 酸 序 列 同 源性 ≥7 %或 推 导 的 氨 基 酸 序 列 同 5 源性 ≥8 %的 毒 株 可 判 定 为 同一 血 清 8 型 .可 得 出这 两个 地 区分 离 的新 毒 株 属不 同血 清 型 它们 与 I 鸭 肝 炎 病 型 毒有 相 同 的基 因组 结构 .同 属d R A xN
不 感 染 鸡 、 鸡 和 鹅 病 的发 生没 有 火 本 明显 的季 节 性 . 年 四季 均 可 发 生 . 一 但 冬 春 季 更 易 发 生 通 常情 况下 .周 龄 1
扫 、 压 水 冲洗 ; %烧 碱 消 毒 地 面 、 高 用2
粪 沟 . 1 %新 鲜 石 灰 乳 涂 刷 墙 壁 : 用 0 用 过 氧 乙酸 、 百毒 杀 消 毒 整 栋 鸡舍 。 整 在
当 的光 照 、合 适 的 饲 养 密 度 以及 优 质
的全 价 饲 料 和 充 足 的 清 洁 饮 水 通 过 鸭 病 毒 性 肝 炎 ( u k V rl e a D c i p t aH is D H) 由鸭 肝 炎 病 毒 ( u k H p t .V 是 i D c e a t i s D ) 引 起 的 一 种 急 性 高 ti V r . HV is u 度 接 触性 传 染 疾 病 . 急性 发 病 、 脏 以 肝 病 变 和 高 死 亡率 为 特 征 世 界 动 物 卫 生 组 织 ( I 曾 将 其 划 归 为 B 动 物 O E) 类 疫 病 。该病 于14 年 由I vn 等 首 95 J ieP P e
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治
.
定。5 ℃以下保持热稳定性 ,5 ℃加热 l,仍有 0 6 h 部分病 毒 存活 ,6 ℃,3 n 使其 全 部灭 活 。置 2 0 mi 2 ℃则可 保 持活力 达 9年 之 久 。病 毒对 常 用消 毒 0 剂 的抵 抗 力较强 ,2 %来苏 儿 3 ℃ ,l 、1 7 h %福 尔马 林 3 ℃ ,8h均 不能保 证将 其 彻底 灭活 。但 2 7 %的 过 氧 乙酸作 用 3 n可 以使病 毒灭 活 。病 毒在 外 0 mi 界 环境 中能长期 存活 ,于 污染 鸭窝 中存 活 l 0周 以 上 ,湿 鸭粪 中 5周 以上 。 鸭肝 炎病 毒 包括三 个 血清 型 , I型 、I 型为 小 I I R NA 病 毒科 肠病 毒 属病 毒 , I型为类 星状 病 毒 。 I 其 中 ,DH - V I型 由 L un 和 F biat 1 5 e ie a r n 于 9 0年 c 首 次发现 于美 国,又 称 为经典 株 ,我 国 的鸭肝 炎 主 要 由其 引起 : I型 DH 是 F I V .D.Asl 95年 pi 16 n 首先 发现 于英 国 ; HvⅡ 型 16 发现 于美 国长 D .I 9 9年 岛 ,该病 的严 重程 度不 及 I 鸭肝 炎 。以上 三 型无 型 交叉 中和 与交 叉保 护作 用 。 2 流 行病 学 本 病主 要 侵害 3周 龄 以 内的雏 鸭 , 成年 鸭 是带 毒 者 ,其他 家 禽和 哺乳 动物 不 发病 。患病雏 鸭 是该 病 主 要 的传 染源 ,可 通过 消化 道 、呼吸 道感 染 ,无 垂 直传 播 。 本 病 的流行 没有季 节 性 ,一年 四季 均 可发 病 , 但 以冬 、春季 发病 较 多 ,死 亡 率也较 高 。本病 的潜 伏期 为 2 5 ,少数 为 8 1d 人 工感 染 时的潜 伏 期 -d -2 , 为 l。饲养 管 理不 当,如 鸭 舍湿 度 过大 、通 风 不 d 良、拥 挤 、饲料 中缺 乏维 生 素或矿 物 质等 都可 促进
鸭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鸭病,特别是一些烈性的鸭传染病,严重地影响着鸭的健康,会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认真做好鸭病的防治工作,以防鸭病的的发生。
1、鸭瘟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任何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鸭都可能感染发病。
病鸭的临床特点是头部肿大,流泪,两脚发软,拉绿色稀粪,体温升高,剖检时见肝脏有出血点,泄殖腔出血、水肿和坏死。
鸭群感染鸭瘟后,迅速蔓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往往造成大群死亡。
流行特点:在自然的情况下,不但鸭能感染,而且成年鹅也能感染,均可引起大群发病死亡。
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鸭都能感染本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一定的差异。
成年鸭较易感。
在流行期间,死亡最严重的是产蛋鸭。
20日龄以下的雏鸭较少发病。
健康鸭群和病鸭或病愈不久的带毒鸭一起放牧或在水中相遇,或健康鸭群放牧时经过疫区,都能发生感染。
被患鸭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的土壤、用具、运输工具、饲料以及饮水,都能成为本病的传染媒介。
鸭瘟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最严重,低洼潮湿能促使本病发生与流行,如将鸭群饲养在地势高和干燥的地方,本病较少发生和流行。
鸭群饲料质量低劣、饲养管理不当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不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引入病鸭或带毒鸭,可引起本病的暴发。
症状:健康鸭感染鸭瘟后,一般2-5天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约经1-5天死亡。
发病期,病鸭体温升高到42-44℃,显稽留热型,食欲减退,精神很差,离群独处,羽毛松乱;继而食欲完全消失,渴欲增加,两脚发软,翅膀下垂,常伏地不愿走动,也不愿下水游泳,如强行驱赶,则步态摇摆稳,走几步之后,立即倒地。
如强赶病鸭下水,则只漂浮于水面上。
或挣扎着上岸。
严重时则完全不能行走和站立。
病鸭下痢。
粪便稀薄,呈绿色或灰白色,肛门周围的羽毛被沾污或结块。
眼结膜充血、水肿,部分外翻,大多数病鸭流泪和眼睑水肿,眼睑周围的羽毛沾湿。
眼分泌物初为浆液性,继而粘脓样,上下眼睑常粘连。
部分病鸭头部大或下颌水肿,故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
鸭的免疫程序
鸭的免疫程序
我地处里下河,水网密布,河流众多,有大量的稻田和沟渠,农牧结合,实现综合利用,为养鸭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鸭的发病率较高,治疗比较困难。
根据“防重于治”的原则,结合本地特点,制定鸭的免疫程序如下(仅供养殖户参考):1日龄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5ml~1ml鸭肝类弱毒疫苗用于预防鸭病毒性肝类。
7日龄鸭颈部皮下注射0.5ml传染性浆膜炎一大肠杆菌油乳灭活苗(血清型相符)用于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一大肠杆菌病。
14日龄鸭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0.5ml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型)用于预防H5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
2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0.5ml传染性浆膜炎一大肠杆菌油乳灭活疫苗预防传染性浆膜炎一大肠杆菌病。
28日龄肌肉注射1ml鸡胚化鸭瘟弱毒疫苗预防鸭瘟。
35日龄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ml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型)用于预防H5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
60日龄肌肉注射2ml霍乱氢氧化铝甲醛苗预防禽霍乱。
110日龄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ml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用于预防H5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
120日龄颈部皮下注射0.5ml~1ml鸭肝炎弱毒疫苗用于预防鸭病毒性肝炎。
130日龄肌肉注射2ml霍乱氢氧化铝甲醛苗预防禽霍乱。
230日龄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ml 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加强抗体。
以后
鸭肝炎弱毒苗;霍乱氢氧化铝甲醛苗;鸡胚化鸭瘟弱毒疫苗依上次免疫时间为起点每隔6个月(最好在换羽期)各注射1次,用于预防鸭毒性肝炎,禽霍乱及鸭瘟。
鸭病毒性肝炎(DVH)
2008年10月
Lijing
鸭病毒性肝炎(DVH)
鸭病毒性肝炎(DVH)
鸭病毒性肝炎(DVH)
• 是由鸭肝炎病毒(DV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 传染病。
•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死前出现角弓反张,肝脏肿大有 出血点
2008年10月
Lijing
鸭病毒性肝炎(DVH)
• 病原 • 流行病学 • 临床症状 • 剖检变化 • 诊断 • 防制
• 对外界抵抗力强,一旦污染难以彻底清除,在污染的孵 化室内至少存活10周;2%NaOH,1%甲醛,15-20℃可经2 小时灭活。
2008年10月
Lijing
鸭病毒性肝炎(DVH)
• 易感动物:主要是鸭,3周龄以内易感,尤其5-10日龄多 见,1周龄内病死率最高,5周龄以上基本不死亡,成年 鸭多为隐性感染。
Lijing
2008年10月 Lijing
2008年10月 Lijing
2008年10月 Lijing
2008年10月 Lijing
2008年10月8年10月 Lijing
2008年10月 Lijing
2008年10月 Lijing
2008年10月 Lijing
2008年10月 Lijing
接种1-7日龄敏感雏鸭和1日龄有母 比试验
源抗体的雏鸭作对
2008年10月
Lijing
鸭病毒性肝炎(DVH)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严 格 隔 离 病 鸭 .死 鸭 采 用 无 害 化
处 理 ; 鸭 舍 、设 备 、用 具 等 ,铺 面 清 洗 ,然后用 5 %苛 性 钠 溶 液 进 行 消 毒 。
全 群 鸭 只 每 日 用 03 过 氧 乙 酸 喷 雾 - % 消毒。 病 鸭 肌 注 辅 病 速 治 注 射 液 ( 芪 黄 多 糖 ・ 扰 素 )02 m 只 .超 越 头 孢 金 干 . F 5
2 临床 症 状
鸭 群 精 神 欠 佳 .约 有 2 % 的 鸭 子 0 发 病 时 表 现 精 神 萎 糜 、 缩 头 ,厌 食 . 不 爱 活 动 ,行 动 呆 滞 或 跟 不 上 群 ,喜
卧 ,卧 时 头 颈 不 断 向 后 弯 。 驱 赶 时 走 路 缓 慢 ,走 几 步 又 回 俯 卧 于 地 , 共 济 失 调 ,发 病 半 日到 一 日发 生 全 身 性 抽 搐 , 两 脚 伸 直 ,头 颈 扭 曲 ,呈 现 “ 角 弓反 张 ” 的 资 势 ,两 脚 痉 挛 地 反 复 踢 蹬 , 约 十 几 分 钟 死 亡 。 喙 端 和 爪 尖 郁
点 : 肾 肿 大 及 血 管 充 血 ;肠 道 伴 有 轻
度 炎 症 ; 心 肌 质 软 有 淤 血 , 似 开 水 煮 样 :脑 充 血 及 软 化 。
4 诊 断
理 气 健 脾 ,甘 草 补 脾 益 气 ,调 和诸 药 。
经 采 用 经 上 措 施 后 对 本 病 的 治 疗
起 到 很 好 的 效 果 ,用 药 l d后 ,死 亡 明
5 治 疗
雏 鸭 进 行 弱 毒 疫 苗 免 疫 , 往 往 适 得 其 反 。 因此 ,雏 鸭 母 源 抗 体 水 平 直 接 决
蛋鸭常用疫苗的选择和使用
蛋鸭常用疫苗的选择和使用作者:黄学家来源:《新农业》2014年第09期一、雏鸭肝炎弱毒疫苗用于预防雏鸭肝炎,采用雏鸭肝炎鸡胚化或鸭胚化弱毒株,接种12~14日龄鸭胚尿囊腔或9~10日龄鸡胚尿囊腔,收获48~96小时内死亡胚的尿囊液,加入5%蔗糖脱脂乳,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
呈乳白色海绵状疏松团块,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按瓶签注明剂量,加生理盐水或灭菌蒸馏水,按1∶100稀释,1日龄雏鸭皮下注射0.1毫升。
也可用于种鸭免疫,在母鸭产蛋前10天,肌内注射0.5毫升,3~4个月后重复注射1次,可使雏鸭通过被动免疫,预防雏鸭肝炎。
1日龄雏鸭接种疫苗免疫期约1个月。
种鸭经疫苗接种后,可使其后代雏鸭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1年。
二、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用于预防鸭瘟,是采用鸭瘟鸡胚化弱毒株接种鸡胚,收获感染的鸡胚尿囊液、胚体及绒毛尿囊膜研磨或收获细胞培养液,加入适量保护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
使用时按瓶签注明的剂量,加生理盐水或灭菌蒸馏水,按1∶200倍稀释,20日龄以上鸭肌内注射1毫升;5日龄雏鸭肌注0.2毫升(60日龄应加强免疫1次)。
注射疫苗5~7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9个月。
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
三、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疫苗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两个重要传染病。
本二联疫苗可以同时预防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两种病,适用于1月龄以上鸭。
使用时按瓶签注明的剂量,100羽、250羽份装分别用稀释液100毫升、250毫升稀释均匀,1月龄鸭胸部或腿部皮下注射l毫升,鸭产蛋前进行第二次免疫。
疾病流行严重地区可于55~60周龄时再加强免疫1次。
初免鸭瘟免疫期为9个月,鸭病毒性肝炎5个月;二免则均可达到9个月。
疫苗可用专门稀释液,如没有该稀释液则可以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蒸馏水、冷开水等代替。
稀释后4小时内用完,隔夜无效。
存放在-15℃以下,有效期1.5年;0℃冻结状态下保存有效期1年;4~10℃保存有效期6个月;10~15℃保存有效期10天。
一例鸭病毒性肝炎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一例鸭病毒性肝炎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鸭病毒性肝炎和圆环病毒都是鸭子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其中鸭病毒性肝炎主要由鸭肝
炎病毒引起,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致死性;圆环病毒则是由圆环病毒引起,其主要病症为
鸭群生长发育缓慢、进食减少、毛色暗淡、羽毛变形等。
鸭病毒性肝炎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是鸭子常见的混合感染病例,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诊断较为困难。
为了准确诊断此类混合感染病例,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以下是一例鸭病
毒性肝炎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步骤:
1. 采集血液样本:从受感染的鸭子中采集全血样本。
可以选择从鸡翅窝静脉或鸭嘴
下引流处采血。
2. 血清分离:将采集的全血样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血清是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的
重要样本。
3. 鸭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使用鸭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试验。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补体结合试验(CFT)。
4. 圆环病毒RT-PCR检测:使用圆环病毒的RT-PCR检测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试验。
RT-PCR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病毒的核酸。
5. 病毒分离:将血液样本接种到鸭胚、绒毛膜细胞等培养基中,进行病毒分离。
分
离出的病毒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研究。
6. 病毒鉴定:使用电镜观察分离出的病毒颗粒形态,并进行形态学鉴定。
也可以使
用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进行病毒鉴定。
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鉴别和治疗方案
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鉴别和治疗方案作者:张伟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10期摘要: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该病以角弓反张为临床特征,俗称“背脖病”;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脏肿大并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出血斑或呈斑驳状。
近年来,鸭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地不断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现介绍该病治疗方案。
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鉴别诊断;预防措施;治疗方案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10-0097-011 流行病学病鴨及隐性带毒成鸭是主要传染源。
该病主要经接触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感染,无垂直传播。
如与病鸭的直接接触感染,也可通过被病鸭粪便污染过的食具、饮水及饲料等水平传播。
4~8日龄雏鸭最为易感,3周龄以内的雏鸭多发,成年鸭因呈隐性感染,而成为传染源。
饲养管理不良、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鸭舍潮湿、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等均可促使该病发生。
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发病,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发病率可达100%。
2 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天,发病后的第2~3天达到死亡高峰。
雏鸭发病初期精神萎靡,羽毛松乱,缩颈呆立,眼半闭呈昏睡状,食欲不振至厌食、绝食,排黄白色和绿色粪便;部分雏鸭不见任何症状便突然死亡。
病鸭发病12~24h即出现神经症状,多侧卧,全身性抽搐,运动失调,转圈,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数小时后死亡。
3 病理变化病鸭特征性病变主要在肝脏。
病鸭喙端和爪尖淤血呈暗紫色。
病鸭肝肿大,质脆,色暗或发黄,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
胆囊肿大呈长卵圆形,充满胆汁,胆汁呈褐色、草绿色或淡红色。
脾脏有时肿大,呈斑驳状。
多数肾脏充血、肿胀,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
部分病鸭心肌如煮熟状,有时可见心包积液,严重时出现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2024年第02期鸭病毒性肝炎是肉鸭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
该病通常发生于4~20日龄雏鸭,而成年鸭对该病有免疫力,不会自然感染或发病。
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传播源包括病鸭和带毒鸭。
通常,该病多发于管理松散、饲养条件差的养鸭场。
例如,饲养管理不善、鸭舍过于拥挤潮湿以及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该病。
尤其在雏鸭孵化期间,该病容易大规模暴发,而且迅速传播,导致发病率高达100%,给养鸭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养殖户应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养环境干燥清洁,提供均衡营养的饲料,以减少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1流行病学鸭肝炎病毒(D uck H epat i t i s V i r us,D H V)是一种引起鸭肝炎的病原体,属于Pi cor-navi r i dae科,H epat ovi r us属。
该病毒是一种非包膜的正链R N A病毒,具有典型的20面体立体结构。
其基因组由单股正链R N A组成,长度约为7.6kb。
鸭肝炎病毒主要感染家禽,尤其是鸭和鹅等水禽。
但也存在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对该病毒感染的报道。
鸭肝炎病毒的致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有一些已知的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可以提供一定的了解。
(1)肝脏病变。
鸭肝炎病毒主要感染鸭的肝脏,导致肝脏病变。
感染后,病毒在肝细胞中复制并破坏细胞结构,引起肝脏肿大、出血和坏死等病理变化。
进而导致肝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
(2)免疫系统调节。
鸭肝炎病毒感染可能会影响鸭的免疫系统。
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然而,病毒也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干扰或抑制宿主免疫反应,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3)炎症反应。
鸭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病变会导致炎症反应的产生。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但过度或持续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对组织造成损伤。
(4)病毒复制和传播。
鸭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毒会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并通过排泄物(如粪便)和食物传播给其他鸭群。
浅谈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5 培养特性观察
将 纯 培 养 后 的 菌 落 分 别 接 种 于 普 通 琼 脂 平 板 、 兔 血
琼脂平板无菌 落生长 ;接 种在 巧克力培 养基 、含NA D的 血琼脂平板、T A平板上可 见直径约05 1 m S . . m、灰 白色 - 0
和 鹅 。本 病主 要 通过 接 触传 播 ,经 消化 道 和 呼吸 道 感 染 ,不发生垂直 传播 。雏鸭对 本病 易感 ,而且有 极强 的 传 染性。成鸭可 感染但 不发病 ,做为本 病的携带 者,成 为传染 源。污染 的鸭舍 、饲 料 、垫料 、饲养 设备 、水 、
等病理变化。
4 诊断 41 流行病 学和 临床 诊 断 该病 是仅发生在雏鸭 ,成 年 . 鸭不发病 。发病 急 、传播迅速 ,病程 短 、死亡 率高 。病 鸭有 明显 的神经 症状 。剖检变 化主要 表现为肝脏 变性和
( 接 5页 ) 上 2
素 、庆大霉 素等饮 水 ,以控制继 发感 染、降低发病 率和 死 亡率 。有 条件 者可 肌 肉注干 扰 素 ,全群 隔天再 治疗 1 次;若病重鸭群则1 d 次,,连用3 。 d
6 小结
保护率较高 。在3 日龄用鸡胚化 鸭肝 炎弱毒疫苗进行免疫 1 饮水) 次( 。种 鸭在 开产前 间隔2 周左右 ,接种2 1 次) 次(n
集 , 胆 管 和 结 缔 组 织 增 生 ; 皮 组 织 呈 退 行 性 变 性和 坏 死
升趋势 ,是危害养鸭业 的主要疾病之一 。 1 流行病学特点
鸭肝炎病毒有 1 、3 、2 型三 个血清型 ,我 国流行 的主
要 为血清 l 。本病主要感染 鸭,在 自然条件下不 感染鸡 型
一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4532023粪,严重者会导致死亡[7],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心包积液,肝脏肿大且质地变脆,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和坏死点,脾脏和腺胃肿大出血等[8]。
此外,无论是健康家禽还是患病家禽其体内均有可能分离到腺病毒,表明该病毒可以在家禽体内广泛且长期存在,因此,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2)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对FAdV-4病毒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用于预防FAdV-4的疫苗也不断被研制出来,包括灭活苗、弱毒苗等传统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新型疫苗[4,9],对阻断FAdV-4的传播具有一定效果,为该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治疗上,有条件的可在发病初期对患鸡注射FAdV-4特异性卵黄抗体,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控制病情蔓延。
参考文献:[1]魏凤,张文通,苗立中,等.一株鸡源禽腺病毒4型的分离鉴定及免疫原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1,62(8):88-91,153.[2]程龙飞,孙卫东,刘友生.音视频解说常见鸡病诊断与防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3]SAIF Y M.禽病学[M].12版.苏敬良,高福,索勋,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4]薛晓岩,张振兴,季佳,等.禽腺病毒4型的研究现状[J].动物医学进展,2022,43(4):102-106.[5]吕忠蕾.东北地区禽腺病毒4型的诊断与防控[J].吉林畜牧兽医,2021,42(10):113-114.[6]Grgic H,Philippe C,Ojkic D,et al.Study of vertical trans鄄mission of fowl adenoviruses.Can J Vet Res.2006,70(3): 230-233.[7]魏燕鸣,龚文孝,杨影,等.鸡源禽腺病毒的LMH细胞传代及细胞传代毒株对SPF鸡的致病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39(2):95-101.[8]栾勇娇,谢芝勋,王盛,等.血清4型禽腺病毒广西分离株GX2019-010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 2020,47(12):3793-3804.[9]刘延珂.引起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禽腺病毒4型中国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的研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8.一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谢颖仙游县畜牧兽医局福建仙游351200摘要该文介绍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过程。
鸭子常见疾病
(一)鸭瘟K病原或病因疱疹病离2. 稱症病鸭体温急剧升高到439以上,流泪眼周囤羽毛沾湿或有脓性分泌物将眼脸粘连,鼻腔也有分泌物.呼吸困难,局部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痕” •病鸭卜•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桶粪.池殖腔粘膜充血.tillfils 水肿.严垂者粘膜外翻.粘膜面有黄绿色的假膜.不易剥离。
3. 防治在2月龄时注射鸭瘟疫苗• -•般在1周内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发病初期肌注抗鸭瘟高免血沽,每鸭注射0・5老升.有一定疗效。
成年鸭一次肌注聚肌胞1老克.3日1次.2〜8次有良好疗效。
(二)雏鸭病幅性肝炎Is病原或病因?鸭肝炎病様2. 橋症此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左右的雏鸭•发病半日到一日即发生全身性抽搐•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背脖". 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时在地上旋转•咀壳端和爪尖淤血呈踣紫色。
3. 防治初发病鸭祥或受到此病威胁的鸭群•町注射壌烫鸭的免疫血清或高免血清或免疫母鸭蛋黄匀浆,经皮卜• 注射每只0・5〜1.0宅升町起到降低死亡率.制止流行和预防发病的作用。
(三)雏鸭传染性浆膜炎K病原或病因鸭疫巴氏杆菌2s病症此病主要发生于2〜3周的雅鸭.最急性病例看不到明显旃症,突然死亡。
急性病例表现为喑睡.缩颈或嘴地面.眼鼻有浆液或粘性分泌物•临死前出现神经病症•如痉挛.摇头或点头.背脖和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 不久抽搐而死。
3.防治氯雾素或土霉索按0.M%混干饲料中.边疆辅助4天。
并改善良雏室的卫生条件。
(四)鸭霍乱K病原或病因多杀巴氏杆菌2. 病症此病的垠急型无明显可见的稱症.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死亡。
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2.3〜43C 口渴.喙哦内枳食或积液.病鸭咳嗽.打喷嚏,呼吸加快常张口呼吸,并常摇头.故称此病为“摇头;JT。
病鸭排出腥臭的白色或铜绿色的桶粪.少数病鸭粪中混有血液.有此菇鸭两脚发生瘫痪.不能行龙.常在1・3天内死亡。
3. 防治磺胺瞩唳、磺胺二甲按0.4〜0.5%混于饲料中•或用其钠盐按0.1-0.2%溶于饮水中•连续喂服数日。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洽
本上不死亡 。 剖检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 肝肿大 , 呈黄红色或花斑状 , 表面有 出血点和出血斑 , 胆囊肿 大, 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 , 外观也类似肝脏 的花
鸭病毒性 肝炎是 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 的一
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 肿大 , 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 。在新疫 区, 本病的死 亡率很高 , 可达 9 %以上。 0
要定期清洗 、 消毒 。流行初期或孵坊被污染后 出壳
促使本病发生 。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 的季节 , 一旦 发生 , 在雏鸭群 中传播很快 , 发病率可达 10 0 %。
2 症状
本病潜伏期 14 , 天 突然发病 , 病程短促 。病初 精神萎靡 , 不食 , 动呆滞 , 颈 , 行 缩 翅下垂 , 眼半 闭呈 昏迷状态 , 有的出现腹泻 。 不久 , 病鸭出现神经症状 , 不安 , 运动失调 , 身体倒 向一侧 , 两脚发生痉挛 , 数小 时后死亡。 死前头向后弯 , 呈角弓反张姿势。 本病的 死亡率 因年龄而有差异 , 周龄以内的雏鸭可高达 1 9%, 3 5 1 周龄的雏鸭不到 5 %; 周龄 的幼鸭基 0 45
采取相应的措施 。根据诊断结果将禽分两类 : 可疑 感染家禽和假定健康禽群 。对病禽和可疑感染禽群
当爆发某些重要传染病时 , 除严格隔离外 , 还必 须遵循 “ 、 、 、 的原则 , 早 快 严 小” 采取划区封锁措施以
防止疫病向安全区扩散。对患禽 , 采用特异性高免血
清治疗和抗生素治疗结束后 , 还应隔离一段时间观察
维普资讯
辫 疆 孳教 让
20 0 6军第 5期
鸭 病 毒 性 肝 炎 的 诊 洽
郭 凯
( 疆米泉 市动物 防疫监督站 , 新 米泉 8 10 ) 34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1
内病原学
2
容提
流行病学3
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4
诊断
5
预防和控制
6
概述
鸭肝炎(Duck Hepatitis,DH)是雏鸭的一种急
性、高度致死性和传播迅速的病毒性传染病。
特征性高度致死性和传播迅速的病毒性传染病特征
是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
变主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
病原学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
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
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1型、2型、3型鸭肝炎病毒
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病毒不能与人和犬肝炎的阳性血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病毒不能与人和犬肝炎的阳性血清发生中和反应,与鸭乙型肝炎病毒无亲缘关系,无任何公共卫生意义
¾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对氯仿、乙醚、胰蛋白酶和
对氯仿乙醚胰蛋白酶和pH 3.0有抵抗力
¾在56℃加热60min仍可存活,在37℃中能抵抗2%来苏儿作用1h
¾在1%福尔马林或2%氢氧化钠中2h,在2%的漂白粉溶液中3h,5%酚、碘制剂均可使病毒灭活
¾在污染的孵化器中至少存活10周,在湿粪中可存活37d以上,在4℃存活2年以上,在-20℃则可存活长达9年
历史和分布
1型鸭肝炎
1945年-Levine和Hofstad-美国-描述但未分离到病原
1950年-Levine和Fabricant-美国纽约长岛-鸡胚分离年美国纽约长岛鸡胚分离
1963年-黄均建-上海(1980年-王平;1984年-郭玉璞)年黄均建海年平;年郭璞1985年-Park,N.Y.-韩国
1型鸭肝炎变异株(1a型鸭肝炎,Sandhu,1992)
Sandhu,T.S., B.W.Calnek, and L.Zeman. Pathologic and serolog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variant of duck hepatitis type 1 virus. Avian Dis.1992,36:932-936.
1型鸭肝炎变异株-中国相关报道
林世棠,黄瑜,黄纪铨,等. 一种新的鸭传染病流行情况与初步诊断研究[J]. 中国畜禽传染病,1996,4:14-17.
苏敬良,胡薛英,黄瑜,等. 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简报[J]. 中国动物保健,2001,9:16.
苏敬良,黄瑜,贺荣连,等.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J].中国兽医科技,2002,32(1):15-16.
)1516
郑献进,张大丙,曲丰发,等. Ⅰ型鸭肝炎病毒变异株的鉴定[J] . 中国兽医杂志,2006 ,42 (5):1516.
4215-16
¾Tseng C H , et al . Molecular analysis of Duck hepatitis virus Tseng C H et al Molecular analysis of 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 indicates that it should be assigned to a new genus.
Virus Research , 2007 , 123 (2) : 190-203.
Vi R h2007123(2)190203
¾Kim, M.C., et al. Development of one-step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o detect 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
Avian Dis. 2007, 51: 540-545.
¾Kim, M.C., et al. Recent Korean isolates of duck hepatitis virus reveal the presence of a new geno and serotype when
reveal the presence of a new geno-and serotype when
compared to 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 type strains.
Arch. Virol. 2007, 152: 2059-2072.
Arch Virol2007152:2059-2072
2型鸭肝炎
1965年-Asplin-英国
鸭星状病毒(duck astrovirus)?仅英国发生
3型鸭肝炎
1969年-Toth-美国纽约长岛
建议归类于小RNA病毒
主要美国发生
1998年刘兆宇等报道我国3型鸭肝炎的存在
流行病学
¾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雏鸭,成年鸭可感染而不发病,可通过粪便排毒。
可通过粪便排毒
¾人工感染1d和1w雏火鸡,能够复制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产生血清中和抗体。
¾主要通过与接触病鸭或被污染的工具、饲料、饮水等,经主要通过与接触病鸭或被污染的工具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¾野生水禽可成为带毒者,鼠类也可能散播本病毒,病愈鸭可通过粪便排毒1~2月。
月
¾尚无证据表明本病毒可经蛋传递
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饲养管理不当,密度太大,卫生条件差,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
差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则需病毒分离与鉴定及其它实验室诊断方法。
确诊则需病毒分离与鉴定及其它实验室诊断方法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鸡胚(鸭胚)接种、细胞培养、动物感染试验
血清学诊断
雏鸭保护试验、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ELISA
分子生物学诊断
PCR
鉴别诊断
不同血清型?
和黄曲霉毒素中毒鉴别
预防和控制
严格的防疫和消毒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避免从
疫区引入带毒雏鸭,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
理制度可有效防止疾病传入和扩散定期对鸭场理制度,可有效防止疾病传入和扩散,定期对鸭场
的环境,用具进行预防消毒。
鸭免疫代持免疫接种
种鸭免疫2次,其后代母源抗体可保持2周
~ 环境卫生条件差,疫情较重鸭场,在812d 注射弱毒苗或卵黄抗体免疫。
没有母源抗体保护的雏鸭,疫情不严重鸭场1d 注射弱毒苗。
在疫情严重鸭场,在1d 注射卵黄抗体。
目前尚无药物用于治疗
发病时采取措施
¾隔离
¾病死鸭深埋或焚烧
¾假定健康鸭群采用高免卵黄抗体进行紧急接种¾辅之以抗菌药物
¾投喂多维,3-5d
¾每天对鸭场彻底消毒、带鸭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