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第二十七,二十八章

合集下载

第18章 病原性球菌

第18章 病原性球菌

肺炎链球菌、奈瑟菌属的致病性。 了解各种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原则。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是最常见的化脓
性球菌。 什么人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其主 要来源是谁? 医务人员 病人及带菌者 在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 金葡菌在正常人体内带菌率20%-50%,其 中90%体内的金葡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 血浆凝固酶的作用:保护;感染局限化。 金葡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引起不同疾病。
《疾病学基础》(病原部分)
授课班级:2012级护理班+助产班
授课时间:2013.3.29/28 授课教师:李薄冰
第十八章 病原性(化脓性)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其他常见病原性球菌(略)
学习目标
掌握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致病性。
熟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 肠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肺炎链球菌
肠球菌
淋病奈瑟菌
小结
葡萄球菌是引起化脓性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
链球菌也是引起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 肠球菌为仅次于葡萄球菌的医院内感染细菌。 脑膜炎奈瑟菌引起流脑;淋病奈瑟菌引起淋
侵袭性疾病:即为化脓性感染,主要表现为
局部感染(▲感染特点);如果机体免疫力 降低或局部化脓性感染处理不当,也会引起 全身感染。 毒素性疾病:主要由外毒素引起。 1)食物中毒:在所有病原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中最常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 2)假膜性肠炎:肠壁粘膜被炎性假膜覆盖, 大量消化液不能被重吸收而排出体外,造成 腹泻和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病。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病原

病原

第1-2章1.病原生物分类2.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3.胞壁缺陷细菌(L-型细菌)特性及医学意义4.细菌有哪些特殊构造:特性、功能及实际意义5.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6.细菌生长繁殖条件;根据对氧的需要分类。

第3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的遗传物质3.细菌基因转移的方式4.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关系 5. R质粒、F质粒、S-R变异、H-O变异第4章消毒与灭菌1.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及适用对象; 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和特点5.间歇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灭菌蒸气灭菌法第5章细菌感染1.细菌的侵袭力构成因素。

2.内毒素和外毒素的特性3.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4. 4种医学上重要的细菌外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和引起的临床症状。

5.类毒素、抗毒素、细菌的感染类型(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带菌者)第6章抗细菌感染免疫1.正常菌群及其生理作用。

2.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3.抗毒素免疫及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4.熟悉非特异性免疫构成因素。

第7章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应用的生物制剂有哪些?第8章化脓性细菌1. 致病性葡萄球菌鉴别要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SPA。

2.链球菌属的分类、致病性、抗O试验原理及意义3. 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性,两者的鉴别要点。

4.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

第9章消化道感染细菌1. 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性、分类。

2. 沙门氏菌属的抗原构造、所致疾病、免疫性及微生物学检测。

3.志贺菌属、霍乱弧菌的分型、致病性。

第10章呼吸道感染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

第11章厌氧性细菌厌氧芽胞梭菌属种类及所致疾病(感染途径,致病条件、致病机理、特异性防治)第12章动物源性细菌布鲁菌属、炭疽芽胞杆菌、疫耶尔森氏菌的形态、致病性(感染途径,所致疾病)。

第13章放线菌属以氏放线菌所致疾病及微生物学检查第14章螺旋体对人致病的螺旋体有哪几个属,引起何种疾病(感染途径,所致疾病)形态学检测常用染色方法第15章支原体与脲原体支原体的结构特征,肺炎支支原体、脲原体所致疾病。

病原生物学 第26章 肠道感染病毒

病原生物学 第26章 肠道感染病毒

肠道病毒71型
为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重要病 因 引起手足口病,咽部溃疡,手掌足 底水庖

手足口病
第二节急性胃肠炎病毒
一、轮状病毒

呼肠病毒科 A组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重症腹 泻最重要的病原体,是婴幼儿死亡的主 要原因之一。
病毒外形呈车轮状, 可用电镜直接检测
(二)其他急性胃肠炎病毒

1.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 是引起婴儿腹泻的第二位病原体。主要 经粪-口传播,易引起5岁以下小儿腹泻, 很少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2.杯状病毒(calicivirus)

与人类胃肠炎有关的杯状病毒包括小圆形结 构化病毒(small round structured virus, SRSV)和“典型”杯状病毒 ( “classic” calicivirus)。 SRSV是世 界上引起非细菌性胃肠炎爆发流行最重要的 病原体,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强。 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尤其是海产品 是引起流行的重要原因,冬季流行。
(2)流感病毒的结构包括核心和包膜二部分。 核心:病毒核酸为分节段的单链负股RNA,甲型、乙型流感病 毒分8个节段,丙型分7个节段。RNA节段、核蛋白和RNA聚合 酶共同形成核糖核蛋白,即核衣壳。 包膜:流感病毒包膜有两层结构,内层为病毒基因编码的基 质蛋白M1, M2 为嵌于包膜中的膜蛋白。包膜外层为来自宿 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包膜上面镶嵌有 两种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刺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 酸酶(NA),它们是区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抗原性极易 变异。 (3)使用流感疫苗预防,流感仍然难以控制的原因是流感病毒 HA和NA的变异性。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有两种形式: ①抗原漂移:基因突变,其变异幅度小,属量变,由点突变 所造成,并与人群选择力有关,每2-5年出现一个新的变异株; 引起A型和B型流感周期性的局部中、小型流行。 ②抗原转换:为基因重配,变异幅度大,属质变,导致新亚 型的出现。由于人群完全失去免疫力,每次新亚型出现都造 成世界性的爆发流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

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八条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来,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二、主旨:本条是关于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病原体,也叫病原物、病原生物,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它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和寄生虫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人的传染病的病原体是人的寄生物,它不能在外界长期存活或者繁殖,必须在其宿主体内繁殖。

所以,当发生传染病病例时一定有其病原体的来源。

这种来源一般都是被感染的人和动物,被称为传染源。

病原体从一个传染源经过外界环境传播到另一个易感个体,是借助于外界环境中一定的物体,如水、空气、食物、日常用品、手等实现的。

伤寒、霍乱、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许多肠道传染病和部分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可以经水传播;所有的肠道传染病和个别的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污染食物而传播。

手及日常用品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后,可以传播病原体。

被污染的病房、医疗器械、药品也会传播病原体。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按规定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以控制或者消灭传染病。

流行病学一般将传播途径分为空气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手和日常生活用品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和垂直传播及水平传播等。

由于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所以,采取的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也不相同。

如对肠道传染病可以对垃圾、粪便、污水进行卫生处理,进行饮水消毒;对经昆虫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可以根据不同媒介昆虫的生态习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杀虫方法;对呼吸道传染病则可以通过对空气消毒、通风等达到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

消毒处理可以分为预防性消毒处理和疫源地消毒处理两大类。

第十八章 病原真菌

第十八章  病原真菌

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又名F2毒素,由禾谷镰刀菌、串珠镰 刀菌、三线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 贼镰刀菌等产生。 可引起仔猪子宫、外阴肿大,母猪阴 门及乳腺肿大,子宫外翻,流产,胎 儿畸形等,所以称雌性发情毒素。
2、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是一组毒素的统称,重要的有: 单端孢霉烯(T2毒素)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双醋酸基藨草镰刀菌醇(DAS ) 伏马毒素
伏马毒素(Fumonisins) 有4种,A1、A2、 B1和B2,主要由串 珠镰刀菌等产生。 可致马脑白质软化症、出血及水肿。
3、丁烯酸内酯(butenolade) 三线镰刀菌、雪腐镰刀菌、木贼镰刀 菌、拟支孢镰刀菌和梨孢镰刀菌产生 此类毒素。 主要引起水牛的“蹄腿腐烂病”,喂 饲带此毒素的霉败稻草后,蹄和皮肤 处破裂,有时蹄匣脱落或尾尖、耳尖 干性坏死。
(三)毒素检测 腹腔接种小鼠,引致精神萎顿、腹泻、 胃肠出血,口部有坏死灶,最终死亡。
二、曲霉菌属(Aspergillus) 曲霉菌可感染动物,也可在饲料、粮食 中繁殖产生毒素,动物食入引致中毒。 常见曲霉
烟曲霉、黄曲霉、寄生曲霉、棕曲霉、杂 色曲霉、构巢曲霉、白曲霉以及黑曲霉等。
烟曲霉以感染致病为主,同时也产生毒 素。黄曲霉、寄生曲霉、棕曲霉、杂色 曲霉等均以所产毒素而致病。
第二节 中毒性病原真菌
凡能产生毒素、导致人和动物发生急性 或慢性中毒症的真菌,称为中毒性病原 真菌。 包括: 青霉菌属、镰刀菌属、葡萄穗霉菌 属、麦角菌属和曲霉菌属的一部分 霉菌。
毒素的种类 根据其主要中毒作用可分为 肝脏毒 肾脏毒 神经毒 造血组织毒 许多真菌毒素往往作用两种以上的器官或系 统,表现出致畸形、致癌作用。还包括抑制 细胞的分裂或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核酸复制、 降低免疫应答作用等。

第十八章病原真菌文档【共42张PPT】

第十八章病原真菌文档【共42张PPT】
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时,可形成湿润有光 泽、表面皱褶的酵母样菌落。
2、微生物学检查
镜检
见特征性的棘状厚壁大孢子,可作出诊断。
病变组织末梢血及骨髓涂片用瑞氏染色,
在单核细胞或多形核细胞中如有小的、呈 洋葱切面样卵圆形孢子,亦可作出诊断。 动物接种 病料接种小鼠可引起死亡,并可检出本菌。
补反 一般在发病后2~3周呈阳性反应。
3、微生物学检查
① 镜检
取脓汁或分泌物,适当稀释,镜检或取痂 皮加10%氢氧化钾处理透明后,制片镜检,
见有双层膜的酵母样细胞,结合病情,可作 出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分离培养。
② 变态反应
用该菌的培养物颈部皮内注射,48~72h后测 定皮肤增厚及肿胀性质,如注射局部发生 硬固的热痛肿胀;皮肤增厚超过5mm即为阳 性。此法特异性强、检出率高达80%以上 。
菌落为蚕豆大小,淡黄色或褐色,边缘不 整、表面呈皱褶状,初期湿润,以后变干
燥,像“爆米花”样。
液体培养基
生长需6~13天,30天左右才能长好,形 成淡黄色、多皱褶的菌膜,随时间延长, 液体表面呈撒粉状,培养基仍保持透明。
2、致病性
自然感染,主要引起马属动物流行性淋 巴管炎。马骡最易感,驴次之。
家兔、豚鼠人工感染引起局部脓肿。
造血组织毒
许多真菌毒素往往作用两种以上的器官或系统 ,表现出致畸形、致癌作用。还包括抑制细胞 的分裂或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核酸复制、降低 免疫应答作用等。
一、镰刀菌属(Fusarium)
镰刀菌又称镰孢霉。本属有近50种菌,是危 害各种作物的病原菌,有些也是人、动物 、昆虫的病原菌,是医学和兽医学广为重 视的产毒素性病原真菌。
(一)烟曲霉菌(A.fumigatus)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 第三版 第二十七章 疱疹病毒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 第三版 第二十七章 疱疹病毒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II 型 所致疾病: ➢生殖器疱疹(80%,由HSV-2引起) ➢新生儿疱疹(宫内、产道感染,预后差) 潜伏感染:骶神经节 再发感染:腰以下及外生殖器皮肤黏膜疱疹
新生儿疱疹
胎盘 • 畸形、智力低下、流产
2.避免有害因素刺激,维持正常的机体免疫力。
3.孕妇为 HSV-2感染者,分娩后给新生儿立即注射丙 种球蛋白。 治疗:阿昔洛韦(不能清除潜伏状态的病毒或防止潜伏感染的 复发)
特异性预防: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一、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可引起两种不同临床表现的疾病:在儿童初次
胞病变(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 ➢病人、健康带毒者
传播途径 ➢直接密切接触(HSV-1) ➢性接触(HSV-2) ➢两者(尤其HSV-2)都可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和新生儿感染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致病性
单纯疱疹病毒 I 型 绝大多数无症状,多见于婴幼儿(6月-2岁) 所致疾病:齿口炎、唇疱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疱疹性 脑炎(儿童急性散发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因) 潜伏感染: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 再发感染:腰以上皮肤黏膜疱疹
感染时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于体内,少数人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复
发导致疱疹。发病时疱疹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分布,故称“带状疱疹”。
➢VZV 生物学性状与 HSV 基本相同。病毒能在胚胎组织细胞中增殖,出
现细核内包涵体以及多核巨细胞。
二、致病性及免疫性
传染源 病人
传播途径 飞沫、接触传播、垂直传播

医学微生物学标准化课件 第28章

医学微生物学标准化课件 第28章
维持多年,对再感染有免疫保护作用
致病性与免疫性
甲型肝炎的临床经过与免疫反应
微生物学检查法
** HAV- IgM检测:早期、快速诊断最可靠的血清学指标 ** HAV- IgG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既往感染史、疫苗免疫
效果评价或流行病学调查
微生物学检查法
RT- PCR法检测HAV RNA ELISA法检测HAV抗原 免疫电镜法检测病毒颗粒
HBV流行久远、传播广泛: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3.5亿人携带HBV。
我国为高流行区:感染率60%,HBsAg携带率, 8%-10%。
慢性乙肝病人1000万,80%原发性肝癌与HBV慢性 感染有关 。
生物学性状
*** 三种不同形态颗粒: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型颗粒
HBV三种不同形 态, HBsAb HBeAg,HBeAb
HBcAb
*** 大三阳:HBsAg, HBeAg ,HBcAb
*** 小三阳: HBsAg , HBeAb , HBcAb
*** HBsAg HBV感染的重要指标 感染早期出现
急性肝炎恢复后1~4个月内消失 持续6个月以上提示为慢性肝炎或HBV携带者 *** HBsAb 中和抗体
小分子多肽
VPg
RNA多聚酶,参与复制的起始
P2 、P3
参与病毒的复制和蛋白的加工过程
生物学性状
*** 抵抗力 耐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 耐酸:在pH3的酸性环境中稳定 不耐热:100℃ 5 min可使之灭活 在海水、淡水、毛蚶、泥沙中存活数天至数月
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
易感动物:黑猩猩,狨猴,鹰面猴,短尾猴 允许性细胞:Vero、恒河猴胚肾细胞(FRH-K4)、
*** 传染源:病人、无症状携带者 *** 传播途径: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二十七章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二十七章
形式,即TCRα β 和TCRγ δ 。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1.T细胞表面受体 (2)绵羊红细胞受体 绵羊红细胞受体又称E受体(CD2分子)。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T细胞与绵
羊红细胞结合可形成玫瑰花样的花环,称E花环,该实验称为E花环形成实验。 常用于检测外周血T细胞的数量,可间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
第三节 细胞因子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
(一)干扰素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 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故称干扰素.。干扰素分为Ⅰ型干扰素和Ⅱ 型干扰素。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1.T细胞表面受体 (3)促分裂原受体 促分裂原受体是指能非特异性刺激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包括植物血凝
素(PHA)、刀豆蛋白A(Con-A)、美洲商陆素(PWM)。 (4)细胞因子受体(CKR) 细胞因子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调节作用。
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髓质区由髓索和髓窦组成。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1)浅皮质区
浅皮质区又称为非胸腺依赖区,是B细胞定居的 场所。该区有淋巴滤泡,淋巴滤泡受抗原刺激后出 现生发中心。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第一节 免疫器官
(2)深皮质区
深皮质区即副皮质区,又称胸腺依赖区,是T 细胞定居的场所。深皮质区有许多由内皮细胞组成 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在淋巴细胞再循环中起重要 作用。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外周免疫器 官包括淋巴结、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一)淋巴结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十八章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十八章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基因结构 HBV的DNA结构非常特殊,为双股环状DNA,其中有一段为单股。不同 病毒体的单股区长短不等,但均不超过全基因.组的一半。较长的一股为负链, 较短的一股为正链。负链DNA含有四个开放读码框(ORF),分别称为S、C、 P和X区。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传播途径
2.母婴传播 若母亲为乙型肝炎患者或HBV携带者,孕期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 或分娩时经产道感染新生儿。此外,哺乳也是HBV的传播途径。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致病机制
HBV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可出现无症状HBsAg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 肝炎、重症肝炎等。一般认为,在肝细胞内增殖的HBV对肝细胞无明显损害作 用,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是引起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肝细胞损伤 的程度与免疫应答的强弱呈正相关。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三)抵抗力
HAV在自然界存活能力强,在粪便和污水中可存活数月,HAV比一般肠道病 毒更耐热,60℃经1小时不能将其灭活,在25℃干燥条件下可至少存活1个 月,-20℃储存数年仍具有感染性,100℃煮沸5分钟可将其灭活。
HAV对乙醚、酸及有机溶剂均有抵抗力。紫外线照射1小时可破坏其传染性; 在2%过氧乙酸中经4小时、1∶4 000甲醛中经72小时等可消除其传染性。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四、防治原则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便污染饮食或水源,经口传播。因此,加强卫生宣 传教育、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搞好食品卫生是主要的预防措施。接种 甲型肝炎病毒减毒活疫苗(H2株),效果良好。.
食入可疑HAV污染的水和食物,或接触过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可及时注 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做紧急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瘙痒病
水貂传染性脑病 鹿慢性消瘦症
库鲁病(Kuru disease)
克-雅病(CJD)
格斯特曼综合症
致死性家族失眠症 克-雅病变种(v-CJD)
牛海绵状脑病(BSE)
猫海绵状脑病
第27章
狂犬病毒形态、增殖特性 野毒株、固定毒株、内基小体(Negri body) 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和致病性
第28章
朊粒的结构特点与致病性
HPV型别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病 损 跖疣
寻常疣 扁平疣 屠夫寻常疣 疣状表皮增生性异常
型 别 1、4
1、2、4、27、29、54 3、10、28、41 7、40 5、8、12、14、19-23、25、36、 46、47
肛门、女外阴、阴道
49、9、15、17、37、38、24
阴茎的尖锐湿疣,喉乳 6、11、1、2 头瘤
抗原性及变异
野生毒株(wild strain)或街毒株(street strain): 从自然感染的机体内分离的病毒。
固定毒株(fixed strain):用野生毒株连续在家 兔脑内传代培养而得。不侵入神经组织 —— 狂犬疫苗。
抵抗力:不强,对热、紫外线、日光抵抗力弱, 600C经30min或100℃2min即可灭活,易被强酸、 强碱、乙醇、乙醚等灭活。
第二十七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狂犬病毒外形似子弹状。-ssRNA,螺 旋对称,有包膜、刺突。 培养特性 在鸡胚、鸭胚、地鼠肾细胞,人二倍体 成纤维细胞中均能增殖,一般不引起 CPE 。在易感 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胞质内形成 呈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Negri body)。在狂犬病的诊断上很有价值。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狂犬,猫、猪等。人被狂犬咬伤而发病, 发病率30%~60%。 潜伏期:1~3月,长者达数年。与咬伤部位与头 部远近、伤势程度及病毒量有关。 致病性:病毒随唾液进入动物体内,在肌肉细胞 中增殖后,侵入周围神经神经节,上升至中枢神 经系统,病毒在脑组织中增殖,沿传出神经传至 唾液及组织。
宫颈癌密切相关 16、18
第二十八章

Prion

别名或曾用名 传染性蛋白粒子、朊病毒、 糖蛋白侵染子、朊蛋白 生物学特点:
缺乏核酸; 只有构象异常的蛋白质;
具有感染性;
能抵抗蛋白酶K;
对物理和化学因素抗力强
致病特点 潜伏期长,无炎症反应 病理特点 中枢神经细胞空泡化、角质增生、脑海绵 状病变等 所致疾病 动物Prion病 人类Prion病
典型症状:“恐水症”。典型症状持续3~5d后,患 者转入麻痹、昏迷,最后因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而 死亡。病死率几乎达100%。 免疫性:中和抗体可中和游离病毒,对已进入神经 细胞内的病毒难以发挥作用,同时能引起细胞免疫。
三、微生物学检查 狂犬病主要根据动物咬伤史与典型的临床症状作出 诊断,微生物学诊断意义不大。
四、防治原则
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的管理和普及接种狂 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人被动物咬伤、抓伤时,及时清洗、清创、 注射。 及早接种疫苗。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属乳多空病毒科(pavovaviridae) 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仅能感染人的皮肤和 黏膜上皮细胞,形成核内嗜酸性包含体;尚不 能细胞培养 人类是唯一自然宿主。传播途径:接触感染、 性行为、产道感染 双股环状DNA,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有 77个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