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免费)黄冈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教案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觉得针对科学课注重探索发现的学科特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得尤为明显,科学课更需要探究学习。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更是科学的学习方式。
在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这种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教学环节设计科学,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冷热与温度》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什么是温度,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连续测量一杯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水变凉的规律。
为了落实这三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首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学生建立温度的概念,科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对温度及温度的单位已有所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帮学生整理模糊的概念。
接着认识温度计,学习使用温度计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最后以实验探究热水降温过程,在这一过程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通过测量、观察、分析、引导发现降温规律,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能力。
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
首先让学生玩一个游戏。
蒙上眼睛,两个手的食指分别同时插入冷水和热水中,等老师数到5时取出并且马上把他们同时放入温水中再等5秒钟,说出两个手指的感受。
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在同一杯温水中两根手指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使学生从活动中体味发现的乐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想、积极地学。
2、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形成温度概念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在学习温度计测定水温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在探究热水降温规律时让学生亲自测量、观察、分析,得出规律,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优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讲述第四章第一节《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及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大小计算,了解摩擦力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大小及计算方法。
难点: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相对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装置、滑块、弹簧测力计、斜面等。
2. 学具:纸张、铅笔、橡皮擦、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刹车时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教学细节:邀请学生分享自行车刹车时的感受,讨论摩擦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及大小计算。
教学细节:利用摩擦力演示装置,展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讲解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相对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细节:以滑块在斜面上运动为例,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摩擦力问题。
教学细节:提供纸张、铅笔、橡皮擦等物品,让学生设计实验,测量不同接触面、不同压力下的摩擦力。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2. 内容: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动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相对速度、压力有关摩擦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简述摩擦力的分类,并说明其大小计算方法。
(3)分析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至少列举三个实例。
答案:(1)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摩擦力》,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摩擦力的应用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定义,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 掌握摩擦力的分类,了解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分类以及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仪、滑块、弹簧测力计、砂纸、抹布等。
学具:每组准备一个摩擦力演示仪、滑块、弹簧测力计、砂纸、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走路、骑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分类。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接触面不光滑。
(3)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实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观察不同接触面粗糙程度和不同压力下摩擦力的变化。
(2)分析:讨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 摩擦力的应用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应用:介绍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刹车、鞋底等。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等。
5. 随堂练习: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问题,如为什么汽车轮胎有花纹、自行车刹车时为什么要捏紧闸等。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2. 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分类(2)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摩擦力的应用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摩擦力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 第3节 摩擦力》优秀教案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编排在弹力之后。
就地位而言,由于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
所以熟练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难点在于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及方向的理解和判断。
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针对性练习去加深巩固。
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视频短片、教师提问、学生组内讨论、教师总结点评等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力和机械》一章已经学习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但是不会具体的计算摩擦力大小;会分析简单的摩擦现象,但不深入;学生只掌握了简单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只会对二力平衡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进行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摩擦力是否存在有一定的认识,对摩擦力的方向有一定的体会,但对于复杂现象中判断摩擦力方向理解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了解摩擦力分类。
(2)理解静摩擦力的定义,能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能判断其方向。
(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播放与知识相关的视频短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
2.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现象。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走路、骑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存在。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解释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3. 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分析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4.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介绍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示例计算。
5.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摩擦力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计算方法等。
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摩擦力有关,试着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 分析不同类型摩擦力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力,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计算方法等。
2. 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摩擦力现象。
3.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力与运动》中的第三节“摩擦力”。
具体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教材详细内容见第十章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大小和方向,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大小和方向。
难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器、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摩擦力演示器、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如走路、骑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将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摩擦力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摩擦力2. 主要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摩擦力的分类(3)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摩擦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摩擦力的定义是什么?(2)摩擦力有哪几种类型?(3)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2. 答案: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摩擦力》课堂导入“同课异构”教学实验
《摩擦力》课堂导入“同课异构”教学实验
张滩高级中学谢培
为了对不同课堂导入方法进行评估,本实验对《摩擦力》的课堂导入采取同课异构方式实施教学,并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如果导入设计合理恰当,便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果导入设计不合理、不恰当,便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堂气氛会应为不同的导入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虽然是多样的,但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所有物理教师的经验积累,发
现具有以下特点的课堂导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能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
(2)、能和已有的经验认识形成冲突。
(3)、能提供简单明了的直观感受。
(4)、能在学生内心产生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鸣。
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示范,指导学生掌握实际问题中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提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结合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的摩擦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提问:大家知道摩擦力是什么吗?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物体B在水平面上受到30N的推力,已知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B的加速度。
3.思考题:如何在不改变压力的情况下,增大或减小摩擦力?请至少给出两种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4.完成课本第52页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5.家庭实验:利用家里的物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求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本章节将从以上三个部分展开教学,以“摩擦力”为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他们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具备初步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学生对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分类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理解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教学进行引导和拓展。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分类,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4. 使学生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
2. 摩擦力的分类。
3.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方向。
2. 摩擦力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摩擦力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木块、滑轮、绳子、桌子等。
2. 教学课件。
3. 习题。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摩擦力的实验探究1. 实验一:摩擦力的方向实验步骤:(1) 将木块放在桌子上,用绳子拉着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2) 观察并记录绳子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3) 改变木块的运动方向,重复步骤(1)、(2)。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摩擦力的方向。
2. 实验二: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步骤:(1) 将木块放在桌子上,用不同大小的力拉着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2) 观察并记录绳子拉力的大小。
(3) 改变木块的运动速度,重复步骤(1)、(2)。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七、教学内容:第七章:摩擦力的应用1. 实例分析:自行车刹车系统(1) 解释自行车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
(2) 分析刹车系统如何利用摩擦力来停止自行车。
2. 实例分析:鞋底的花纹(1) 解释鞋底花纹的作用。
八、教学内容:第八章:摩擦力的计算1. 公式介绍:摩擦力F = μN(1) 解释摩擦力公式中的各个参数。
(2) 展示如何使用摩擦力公式进行计算。
2. 练习题:计算摩擦力(1) 给定一个物体的重量和接触面的摩擦系数,计算最大静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定义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摩擦力的现象和规律。
3. 运用讲解法,清晰地阐述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4. 进行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定义,解释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讲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包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和摩擦系数等。
3.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如何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摩擦力的应用:举例说明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制动系统、鞋底的防滑等。
5.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现象,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推拉门,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结合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摩擦力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5. 应用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摩擦力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彼此的见解。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3、学科:物理4、课时:2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教学课题1、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现状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8.3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课设计教课目:1、通,研究滑摩擦力和接触面粗拙程度,接触面之的力大小的关系。
2、研究程,体怎样就研究的行猜想与假。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平时生活中用些知。
教课要点、点:研究滑摩擦力和接触粗拙程度,接触面之的力大小的关系。
教课程:一、滑摩擦力的观点小: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拖,感觉一下拖桌面作用在手上的阻力(摩擦力)。
手桌面得越(接触面之的越大),手拖就越困(遇到的摩擦力越大)。
而后在桌面上上手巾(手巾固定在桌面上),手在在毛巾拖,就比手在圆滑的桌面上拖更一些(明手所受的摩擦力大)。
学生剖析原由:手在桌面上滑遇到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遇到的阻挡物体(相)运的力,叫做滑摩擦力。
充摩擦力、静摩擦力,摩擦力。
二、滑摩擦力大小与哪些要素相关1、提出:滑摩擦力你想提出什么?生:滑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要素相关?生:滑摩擦力生的原由?⋯⋯摩擦的研:你提出的提得很好,摩擦其实不是看起来那么,其活力理和制要素都很复,究已形成一系的学科“摩擦学”,此中一些到现在仍在研究中。
我先来研究滑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要素相关个。
2、猜想或假:你的猜想一下,影响滑摩擦力的要素有哪些?生:力的大小。
生:接触面的粗拙程度。
生:速度大小;接触面的大不;推力大小⋯⋯3、:滑摩擦力是生在生相运的两个接触面上,可能与接触面的粗拙程度,接触面之的力大小,接触面的资料,接触面大小相关,些要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只好一个一个的独研究,并且在研究某一个要素的化怎影响摩擦力,必保持其余要素不,否,你就没法知道滑摩擦力的大小化是由哪些个要素的化惹起的,就是在研究多要素,必注意的“ 量控制”方法。
如在研究力滑摩擦力的影响,要保持接触面粗拙程度等要素不,而在研究接触粗拙程度摩擦力的影响,控制力等要素的化。
学生本“加油站”内容,拟订划。
学生疏达成(研究力,接触面粗拙程度,速度等要素摩擦力的影响)抽出几数据行剖析。
滑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拙程度相关,接触面越粗拙,摩擦力越大。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最新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学法:引导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
教具或学具: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
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⑵、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⑶、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⑷、15秒夹玻璃球比赛。
思考:对筷子怎样改动能在15秒内夹得更多?⑸、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教师板书)(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1、测量摩擦力⑴、出示鞋子请学生思考鞋子往右运动时,摩擦力会朝哪个方向?(左)⑵、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会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用测力计测量)师示范,“一小格,两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体刚运动时读数)⑶、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这是刚刚能够使鞋子运动起来的力。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教案:初中物理——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摩擦力》。
本节课主要讲述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
2.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到摩擦力的定义,讲解摩擦力的概念。
3. 讲解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摩擦力的方向。
4. 讲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讲解相关方法。
5. 例题讲解: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摩擦力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2. 摩擦力的方向3.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4.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2)摩擦力只能存在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3)增大压力可以增大摩擦力。
答案:(1)错误。
摩擦力有时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有时是促使物体运动。
(2)正确。
(3)正确。
2. 题目:列举三种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答案:(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滚动为滑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摩擦力的方向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在讲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时,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摩擦力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2
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2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3节摩擦力是学生在学习了力、牛顿第一定律等基础知识后,对摩擦力这一概念、产生条件、大小计算和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的环节。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计算和方向等方面,还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计算和方向。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摩擦力的大小计算。
3.摩擦力的方向。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木块、斜面、弹簧测力计、毛巾、糙纸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刹车,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大小计算和方向等知识点,让学生对摩擦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巩固对摩擦力的理解。
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5分钟)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防滑、轮胎花纹等,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摩擦力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答。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计算和方向等关键知识点。
(vip免费)八年级 物理下册《摩擦力》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1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第三节摩擦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2.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4.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5.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了解滚动摩擦力;6.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概括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设计课题《摩擦力对人类影响的研究》,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观看影片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实验──归纳的科学思想.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4.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实验器材准备】长方体木块(每组1块)、弹簧测力计、玻璃板、毛刷、变速传送带装置、4块等质量小木块(其中一块接触面为毛巾)、演示弹簧测力计.【多媒体应用】多媒体投影机,展示台,自制《摩擦力》演示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思考、观察提问、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课题研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到目标观看影片︻十面埋伏︼片段引入新课1.本节课在初中对摩擦力知识有了定性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规律总结,实践应用等科学研究活动,对摩擦力的产生、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做定量探究?(直接点题)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观察思考、科学猜想、讨论优化、实验探究、规律总结、实践应用等方法.2.观看影片<<十面埋伏>>片段导入新课.下面是电影《十面埋伏》中的一个精彩片断,主人公小妹受到官兵追杀,在一片茂密的竹林中发生了一场大战.请先欣赏, 再思考后面几个问题.1.学生获得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2.学生边观看影片边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学生在轻松娱乐中获取物理知识.1.直接点题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与初中学习摩擦力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提高学习的针对性.2.通过观看影片,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认识摩擦力1.分别展示影片中的四幅场景图(图略),提问:(1)小妹为什么能够静跨在两根竹子间而不滑下?(2)尖竹杆为什么穿破竹杆后最终会停下来?(3)追兵为什么能从竹杆上安全滑下?(4)追兵靠什么力爬上竹顶?(特别指出人手相对杆是静止的)2.对比观察下面四幅图,把观察结果填入下面表格1.学生观察分析得出,四个过程中均受摩擦力.2.学生对比四幅图,找出产生摩擦力的异同点,填入表格并从中分析:(1)得出摩擦力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2.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比分析、概括出以上知识感3.表格分析,得出下面结论:(1)摩擦力的概念;(略)(2)摩擦力产生条件;(学生做体验性实验)(3)摩擦力分类;(让学生对比分析得出)4.摩擦力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摩擦力的概念,强调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在: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让学生从这一力的作用效果推出摩擦力的方向,并通过四幅图片加以验证.体验如何确定摩擦力方向的一些方法,特别是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毛刷或扫帚扫地)强调:此处相对是指该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物体(另一物体)而言的.5.摩擦力的分类引导学生从观察的图片中找出摩擦力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摩擦力的分类. 的概念,(2)得出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条件,学生通过体验性实验,验证摩擦力产生的条件;(3)归纳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区别这两种不同的摩擦力的关键不在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而是物体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学生讨论得出辨别方法)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下面的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3.学生通过自己体验性实验,既加深了对摩擦力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认识,又从中感受到知识来源与生活,要做个细心观察者.探究静摩擦力的提问:那么静摩擦力的大小到底有多大呢?1.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1)学生分组实验;Ⅰ、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保持静止),读出拉力的大小;Ⅱ、改变拉力的大小,仍使木块静止;Ⅲ、继续增大拉力,注意观察木块刚拉动和运动后拉力的大小;Ⅳ、增加压力,观察刚拉动时拉力与原来的大小变化.(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即可,本节课不作突破)(2)实验现象:(注意强调观察的是拉力)(3)提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2.学生根据观察的现象讨论得出静摩擦力的大小规律.3.学生动手参与实验,感受静摩擦力的大小.4.课外进行探究实验,探究最大静摩擦力和什么因素有关.结论: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拉力的大小相等.即当物体只是相对运动趋势时,此时:F静=F拉5.学生根据具体的情1.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的研究思想.明确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真实含义.3.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过大小景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实验探究的一些定性的理论分析拓展.6.探究实验,目的在于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根据已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设计探究实验,得出结论.7.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清楚分析问题的过程.8.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求解,重在体验相对静止、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不同.理解“静”的深层含义.9.物理知识与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活学活用.程的理解,有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前面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现在我们继续做前面的实验,用力去拉木块,当力F>F max时,我们会发现木块在木板上开始滑动,拉力却明显减小,表明摩擦力明显减小,此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提问:怎样测出滑动摩擦力呢?(演示变速时拉力示数的变化)介绍实验装置,说明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1.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A.与接触面(材料、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B.跟物体间相对运动速度?C. 跟物体间的压力?根据以上几条猜测,设计实验去进行验证探索.(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2.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控制变量法)Ⅰ、探究一:与物体间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1.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并确定探究的方向.2.学生观察后得出,应匀速拉弹簧测力计3.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就此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4.学生观察、分析最后归纳结论:(1)滑动摩擦力大小1.培养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探究和理解过程.3.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口头表大小Ⅱ、探究二: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关系;Ⅲ、探究三: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接触面材料的关系;Ⅳ、探究四: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3.实验器材(教师介绍实验装置)4.实验现象及结论:(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物体相对运动速度无关.(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3)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在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概括:精确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决定,称之为动摩擦因数(μ)即: F=μF N(1)“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课件展示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2)F N为物体间的压力,注意与物体重力的区别.(小实验)与物体间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相对运动速度均无关.(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3)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5.展示常见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研究课题《摩擦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研究》4.引导学生区别认识压力和物体重力的不同.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4.培养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5.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6.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让学生能从中了解到解决问题的规范和过程的重要性,养成良好习惯.滚动摩擦三、滚动摩擦(教师点到即可,不必深入)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2、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此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从科学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知识巩固练习一:假设追兵的质量为60kg,试分析追兵匀速爬上竹杆时,受什么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g取10 N/kg)练习二:假设追兵质量为60kg,追兵与竹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若要匀速滑下,安全着地,追兵应以多大的力夹住竹杆?1.考查学生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的掌握情况.2. 考查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学生应能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求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并根据滑动摩擦力与压力间的定量关系求得压力大小.小结和思考1.如何判别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摩擦力的方向有何规律?3,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规律.1.学生知识回顾2.了解判别方法.3.练习巩固.及时复习巩固,让知识系统化.板书设计学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使知识系统化.板书的原则是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静摩擦力摩擦力1、概念2、产生条件3、方向4、分类滑动摩擦力:F=μFN。
(vip免费)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第三节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难点: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三)教学准备托盘、定滑轮、砝码、光滑木块、细绳(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把一块下端间隔镂空的长方体海绵放在木板上,慢慢抬起木板的一端,看到在一定高度内.海绵块倾斜但不下滑,木板抬到一定的高度时海绵块下滑.问:为什么刚抬起木板时,海绵块滑不下来?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骑自行车停止踩脚踏板后不管路面多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后停下来.问:物体的运动最终都要停下来,这是为什么?二、摩擦力1、问学生:你们感受到过摩擦力的作用吗?2、学生实验.(1)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验手的感觉,向下用力按着桌面试一试;让学生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体会手的感觉;脚在地上蹭一蹭,体会脚的感觉.(有一种阻碍手、脚移动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实际上是摩擦力对手、脚作用的体现.)(2)问:如果手没有与桌面接触,或者手按在桌面上不想滑动,是否也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不会)3、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你们能不能说一说怎样才会产生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4、为什么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让学生看课文第60页图13.3-1,在显微镜下看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使学生了解光滑是相对的,正是由于物体的表面不光滑,所以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三、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P60)1、假设与猜想2、设计探究方案3、实验探究4、分析论证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四、摩擦的利与弊1、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摩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摩擦现象对我们来说是好还是不好,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再分析这一摩擦现象对我们来说是利还是弊?2、学生阅读课文第61页科学世界有关摩擦的例子.小组讨论与交流将这些摩擦现象按利和弊分成两类.指出其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1)利用摩擦的事例:(2)需要减小摩擦的例子.3、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更光滑用滚动替代滑动加润滑油4、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更粗糙(五)小结(六)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练习册附:课后总结设计制作:陈代富。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1)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中,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猜想,怎样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验证,以及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
(2)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本节教学中,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摩擦力的方向。
难点:(1)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2)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四、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视频《生活离不开摩擦》,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
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将不能走路、汽车不能运动、墨水瓶拧不开……五、新课讲解(一)摩擦力1.做一做学生实验:做一做。
用手和脚感受摩擦力的存在,讨论摩擦力的方向。
手和脚都感到有一种阻碍运动的力的存在,而且这种阻碍作用的力是和运动方向相反的。
我们天天刷牙,你知道牙刷刷毛如何偏吗?播放视频《牙刷刷毛如何偏》。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师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后讨论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由于接触面凹凸不平,当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然后教师播放视频《摩擦力的产生》。
3.什么是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接触面上有压力;3、接触面不光滑;4、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摩擦力教学课题第3节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组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教学难点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仪器材料一斜面,一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砝码、圆铅笔(多组)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2 板书设计第三节摩擦力1. 定义2.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①压力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停下来.(或者演示:一木块从一斜面上滑下,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后停下.)师:为什么最终都停了下来?(2)布置小活动.(3)师: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并简介其分类.(4)师:观看课件牙刷的运动情况,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吗?(5)师:你是否感受过滑动摩擦的存在?(鼓励各种想法)(6)展示教材图片:图8.3-1看似光滑的物体表面,用显微镜看时的模样.(7)对滑动摩擦力这个力我们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点,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观看动画,思考现象共同点和原因.生:由于有摩擦.小活动:用橡皮擦去书上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并体会其中的力,感觉阻碍作用.知道滑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力概念.体会“相对滑动”情景.生:与运动(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生:滑滑梯时裤子会磨破;摔跤时皮被蹭破;……生:简单了解滑动摩擦产生原因.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2.设置小活动,进行猜想(1)布置小活动.(2)师:请大家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活动:用一只手掌在桌面上滑动,用两手掌叠放在桌面上滑动,用橡皮轻擦试试,再用力试试,体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生: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粗小和什么有关系,尽量说出你的猜想依据.(鼓励学生的各种猜想,发掘其中合理的因素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猜想,比如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或越小).)在黑板上列出各种猜想和猜想依据.(有些猜想不合理或猜想正确但依据有偏差的,可以在探究出结论后再解释探讨.)糙程度)有关,地面越光滑拖物体越容易.生:与压力有关,因为物体越重越难拖.生:与接触面的材料情况有关,旱冰在水泥地上好溜,在地毯上难溜起来.生: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因为接触面越大,受到阻碍的面就越大.生: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滑动摩擦是相对运动引起的,应该和速度有关.滑滑梯时滑得越快屁股越热.……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1)演示:滑动摩擦力如何测量.师: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指针不要颤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强调要“匀速”,可不作解释,但要留给学生这样一个疑问,使他们清楚有这样的要求.)(2)师:请各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分别来验证各个猜想.要求至少对两种猜想进行方案设计.(或者直接与学生说明首先对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两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后再研究其它因素.)参加一些小组的讨论,指导学生研究各个猜想因素与摩擦力的关系时,只掌握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反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小组讨论,包括器材和实验步骤,并且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考虑.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否则不能确定摩擦力的变化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指出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常用的“控制变量法”.(3)请各小组汇报设计方案.在和学生一起讨论各个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时注意渗透“控制变量法”.最后交流制定出研究各个因素的最佳方案,制定出实验表格,举例如下:实验操作(木块匀速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1 木块在木板上木块在毛巾上2 木块在木板上木块加上砝码后在木板上3 木块平放在木板上木块横放在木板上4 木块以较慢速度在木板上木块以较快速度在木板上生:研究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生:研究与压力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再在木块上加一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生:研究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横放(或竖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生:研究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时,1.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测力计以较慢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2.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测力计以较快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4.进行实验,记录收集数据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的讨论,修正自己的探究计划后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进行实验,如实记录收集数据.5.分析交流,得出结论师:请各小组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描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关系如何?分析所得数据,把结论表述出来.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6.总结与评估师: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还会和其它的因素有关?对我们所得的结论你还能做更深入的研究吗?能激发兴趣,对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其他学生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作更深入思考.7.设计实验,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1)演示小实验:筷子提米(2)师:其实摩擦有三兄弟,除了滑动摩擦外,还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比如用手握起饮料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比如旱冰思考杯子和米的受力可能.了解静摩擦和滚动摩擦概念,进行举例.生:推桌子但桌子没动时,与地面有静摩擦;人走路时靠的是鞋与地面的静摩擦;司机转动方向盘时手与方向盘间有静摩鞋与地面间的摩擦.你能举出生活中这两种摩擦的现象吗? 擦;各种绳结.……生:带轮子的行李箱拖动时与地面间有滚动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的滚珠发生滚动,笔与纸间有滚动摩擦.……8.实例说明,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1)播放视频:摩擦在我们身边(2)布置小活动,要求学生找出几根圆铅笔.总结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大小.(3)展示图片,请大家说出图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图片有:有花纹的鞋底;用力刹车;光滑平整的雪橇;给车轮的轴加润滑油;轴承中的滚珠;磁悬浮列车、气垫船图片等等.(4)总结:增大有益摩擦的办法有: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给接触面处加润滑油;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摩让学生了解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移动,体会受到的阻碍;在手掌下垫上几根圆铅笔再在桌面上移动,体会体会受到的阻碍.对比发现,摩擦力变小了.生:鞋底的花纹是为了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有益摩擦;刹车时通过增加刹车皮和轮间的压力来增大有益摩擦.生:雪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有害摩擦;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小轴间的有害摩擦;轴承用滚珠是利用滚动摩擦来减小有害摩擦.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事例.擦面脱离接触.9.课堂练习见多媒体课件生:自己解答,订正.生:总结出知识框架及知识网络.10.课堂小结教师引导,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11.检测反馈出示针对习题生:独立完成.小组内相互订正.12.课后作业 1.相应练习;2.小论文:《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教学反思(1)学生对一些摩擦现象虽然较熟悉,但有时意识不到摩擦的存在,所以教学一开始意识不到摩擦的重要意义.(2)科学探究中猜想阶段发现凭学生的感觉不合理的猜想还是较多的. (3)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匀速时读数容易把握不准.(4)对于摩擦的一些现象和运用学生兴趣很大.备注根据教学情况可把这些内容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和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接着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以及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办法.说明:准备视频一小段:摩擦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