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滨大楼旧忆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
4.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分层练习1.用简明语言概括下面一则新闻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德国海德堡大学国际冲突研究所周二公布最新一年“全球冲突晴雨表”报告。
在“冲突晴雨表”分布图上,北美和欧洲大部分国家被涂上了代表“和平”的白色;中国则是黄色,表示为“危机地区”;俄罗斯和印度则是橙色,表示面临“地区冲突”;中东、非洲、中美洲部分国家还涂上了“红色”,代表“战争”。
研究人员担心,2014年许多危机可能在某个时候升级,甚至发展成战争。
除了美国对叙利亚可能发动战争外,中国东海上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端也是一个“热点”。
A.海德堡大学公布最新一年“全球冲突晴雨表”报告B.2014年许多危机可能在某个时候升级C.叙利亚、中国东海成危机地区D.德发布“全球冲突晴雨表”,中国东海成战争“热点”【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A项,不全面,没有指出其重要信息;B项,不具体,漏了具体危机地区以及其发展态势;C项,不完整,危机地区还有其他地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张秉贵祥细地介绍了各种糕点的味道,最后帮她挑了些略带咸味的鸡油芝麻饼和牛舌饼。
B.顾客被张秉贵那火一般的热情感动了,她报谦地说:“刚才我冲您发火,您没见怪吧。
”C.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份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
D.我们要像您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党把我们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字的字形写法,注意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字形。
A项,“祥细”应为“详细”。
B项,“报谦”应为“抱歉”。
C项,“糖份”应为“糖分”。
故选D。
3.下列各句对于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报告文学。
老公寓的前世今生
老公寓的前世今生领略旧上海风情画卷河滨大楼已有70年历史,但是许多建筑细节仍保持原来的风貌。
直到今天还有住户使用当年带烤箱的煤气灶,当年铸铁浴缸和抽水马桶。
不得不让人叹服当年的建造水平和质量。
就算现在没有亚洲第一,担当几个“上海之最”绰绰有余。
由薛顺生和娄承浩编著的《老上海经典公寓》描绘和记录下这个城市里老公寓的地图。
如同为读者展开一幅老上海的风情画卷。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书中所提,做一次纸上漫游。
领略这份特殊的风情,享受沉浸其中的快乐。
上海的老公寓是这个城市里传奇的一部分。
中国的传统住宅一向以气势磅礴的铺开面积为尊,脚踏土地才能让国民们有切切实实的安全感。
而在这个国家最早向世界打开窗户的城市里,人们终于开始想要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向天空敞开了怀抱。
不再畏惧高度,在越往上面的地方,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那一幢幢现在看起来并不高大的楼房,却是当时最惹眼的高楼,跳动的是这个城市最前沿的脉搏。
上海老公寓是美丽的,它的美丽并不妖娆,更不华贵。
在抛弃了繁复的装饰线脚之后。
建筑整体简洁的线条与利用阳台和平面凹凸形成立面的丰富层次有着当代的建筑都难以企及的美感,让岁月留在它们身上的沧桑也变成了另一种美丽。
真正静下心来欣赏的人,仿佛能穿越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想象当时的风情。
站在老公寓的阳台上,从下眺望,是不是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你在看着楼下的风景时,楼下的风景也在看你。
或大气或小巧,或朴素或精美,出色的阳台从来是建筑的点睛之笔。
在装点建筑的同时也在装点生活,只可惜现在越来越潦草的阳台只能让人们感怀当初的美好。
上海老公寓还是奢华的。
它的奢华不是指那些豪华的装潢,而是对空间的利用。
一般别墅里才会有的内走廊,从走廊的开头到尽头,排列着一个个房间的门。
对现在的设计师来说,走廊的存在是对空间的巨大浪费,简直是犯罪。
但是当时就是可以如此华丽的设计。
这样的设计是对私密性最大的保护,整个空间都会变得很安静。
除此之外,就是备餐间的设计,何谓备餐间,其实就是设在厨房和饭厅当中的房间。
2023年最新的《亮剑》原著小说.txt
2023年最新的《亮剑》原著小说.txt小说《亮剑》结局李云龙斜倚在沙发上,双眼睁着,似乎还在沉思,勃朗宁手qiang掉在地板上,空气中迷漫着浓浓的火药味儿,一缕鲜血从他左面颊上流下来,像一条红色的小溪汨汨流淌,染红了他肩章上那颗金色的将星……马天生几乎没有犹豫,他一个箭步冲到那面墙前,迅速地挖出了那颗弹头,仔细地端详着,李云龙说得没错,那弹头的确变了形,他的颅骨还真硬…马天生默默地把弹头放进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客厅。
一个细心的战士发现,马政委的脸色惨白,在他转身的一刹那,他的眼中竞闪出了一丝泪光。
两天以后的一个深夜,田雨在狱中割腕自尽。
看守人员为此受到严厉的训斥,他们始终没搞清楚,那块小小的保险刀片是怎样躲过严密的搜查带入狱中的。
看守人员私下里议论说,这女人是做好赴死的准备来到监狱的,她根本没打算活着出去。
看她手腕上的那个伤口,割得像个孩子嘴,喷喷,这女人,真下得去手……看守人员从田雨的遗物中发现一张信纸,这是狱方发给她写交待材料的。
这张信纸马上被送到马天生的办公桌上,那上面很潦草地写着南宋词人陈与义的一首《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马天生默默看了很久,始终没说一句话。
同日,负责看守李云龙遗体的两个战士,突然遭到几个不明身份的人袭击,使他们昏迷了整整四十八小时。
事后检查,除了少了军礼服肩章上的将星和那三枚勋章,别的什么也没动。
郑波因为立场问题,去海防团当政委的任命被取消,他被发配到部队农场劳动改造。
那天他正在围海造田工地上背石头,对面敌占岛上那功率强大的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
一股宏大的铺天盖地的音乐声像飓风一样掠过海峡,郑波的心脏猛然收缩起来,这是贝多芬英雄交响乐的第二乐章,那首著名的《葬礼进行曲》,肃穆、悲哀的音乐过后,往常那娇滴滴的女人声音没有出现,一个声音浑厚的男广播员缓慢的声音传来:“……驻岛全体**将士对李云龙将军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民国三十一年冬,李将军率部与倭敌激战于野狼峪,白刃战中手刃侯寇数百余,日军闻风丧胆。
《潜伏》场景表
余 余 翠 涯 余 翠 涯 余 翠 涯 余 余 余 余 余 余 余 涯
左 站 吴 左 晚 谢 奎 秋 晚 谢 奎 晚 谢 奎
左 左
翠 站 吴 余 站 余 翠 涯 陆 站 吴 余 余 余 翠 余 翠 余 余 余 余 余 翠 涯 陆 站 余 涯 站 余 翠 涯 陆 站 余 涯 陆 站 余 陆 陆
奎 晚 谢
谢
晚
奎 奎 左 谢 奎 奎 奎 奎 秋 奎 秋 奎
余 涯 陆 站 余 翠 涯 陆 站 吴 左 余 翠 涯 陆 站 余 涯 陆 站 余 陆 余 余 翠 涯 站 余 余 站
奎
奎 余 涯 余 翠 陆 站 吴 左 余 陆 左 余 左 余 涯 奎 奎 秋
廖三民办内外 日内外 食堂 夜内 某办公室/房间/监听点 日夜内 某监听室 日夜内 房间/密室/僻静处 日夜内 警察局办公室 日内 某会所 日夜内外 陕西会馆大堂/库房/门口 日内外 福安客栈门口/房间 日外 日夜内 吕小旅馆前台/门房/房间 日内外 德龙客栈门口 日外 小旅馆 夜内 清风客栈 日内 旅馆 日内 小旅馆2个 日内外 日夜内 大车店 夜内 老式学校 日外 礼堂 日夜内 陆军医院病房/走廊/隔离室/安息室/医生办 日夜内 医院病房/抢救室内外 日夜内 天主华仁医院 门口/医生办2个 日内外 四毛五金铺 日内外 同元书店门口/店面/库房 日内外 夜内 悬济药店库房/店面/后院/门口 日夜内外 商店 日内 绸布店门口 日外 杂货店门口 日外 绣春楼门口/房间/走廊 夜内外 喜乐会浴池外 日外 浴池内2个 日内 夜内 咖啡馆2个 日内 咖啡馆7个 日夜内外 香港咖啡馆内外 日内外 余茶馆5个 日夜内外 茶馆2个 日夜内 福运茶楼 日内外 餐馆7个 日内外 夜内 酒店2个 夜内 龙华大酒店 日夜内 夜总会 日内 观音寺内外 日夜外 余街道/胡同/小巷 日夜外 街道/胡同/小巷 日夜外 小树林 日外 余海边/江边 日外 轮船或火车 日内外 海边/江边 日外 余乡村祠堂/小店/公路 日外 夜内 乡村田野/公路/关帝庙 日外 马场 日外 山坡 日外 飞机内 夜内 机场 夜外 天空 夜外 空镜 日外 os
上海优秀老建筑 简略版
安福路1、安福路201号,上海青年话剧团团部(原潘三省、吴国祯旧宅)2、安福路233号,安福路233号公寓(原巨泼来斯公寓)3、安福路284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王宠惠住宅)安仁街1、安仁街218号(古戏台在豫园内),豫园古戏台2、安仁街218号(豫园入口在湖心亭九曲桥北侧),豫园3、安仁街“古城公园”内,沪南钱业公所安化路1、安化路200弄7-19号,福式花园安亭路1、安亭路2-14号,原盐业银行住宅,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2、安亭路43号,安亭公寓(原金司林公寓)3、安亭路46号1号楼,安亭别墅4、安亭路81弄2、4号,安第纳公寓5、安亭路130、132号,小旋枫酒店(原为花园住宅区)宝庆路1、宝庆路3号,原周宗良住宅2、宝庆路10号,湾仔衡山路店、上海电气器具检验测试所3、宝庆路20号3号楼、4号楼,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北苏州路1、北苏州路20号,上海大厦(百老汇大厦)。
2、北苏州路276号,上海邮政总局(原邮政大厦)3、北苏州路400号,河滨大楼(河滨公寓)北京西路1、北京西路1320号,原为雷士德医学院北京东路1、北京东路2号,上海广播电台(原格林邮船大楼)2、北京东路31-91号,原为益丰洋行(英)3、北京东路190号,沙美大楼(原上海信托)4、北京东路230号,上海市物资局(原浙江兴业银行)5、北京东路232-240号,上海建筑材料集团总公司(原四明大楼)6、北京东路239、255号,上海航空铸锻公司(原中国垦业银行)7、北京东路280号,盐业大楼(原盐业银行)8、北京东路342号,黄浦税务局(原国华银行大楼)9、北京东路780号,黄浦剧场(原金城大戏院)重庆南路1、重庆南路169弄,巴黎新村2、重庆南路205弄,万宜坊3、重庆南路205弄53号、54号,邹韬奋纪念馆、邹韬奋旧居长宁路1、长宁路865号,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元培楼、杏佛楼2、长宁路877弄,中科院冶金研究所(原蒋家花园)3、长宁路1187号,东华大学分校(原圣玛丽亚女中)常熟路1、常熟路113弄2-31号,原名善钟里2、常熟路157号,原中国福利会,帝国咖啡馆3、常熟路209号,瑞华公寓沉香阁路1、沉香阁路29号,沉香阁又名慈云禅院长海路1、长海路174号(长海医院内),江湾飞机楼长乐路1、长乐路109号,华懋公寓(锦江饭店北楼)2、长乐路570弄,蒲园3、长乐路613弄,沪江别墅4、长乐路752-762号5、长乐路764弄,原为杜美新村徐汇区长乐路788号周信芳故居6、长乐路800号古典式花园住宅7、长乐路1221号,原郑良斌、汤恩伯住宅漕溪北路1、漕溪北路80号,徐家汇藏书楼(1896年——1897年)2、漕溪北路201号(原漕溪北路45号),上海老站餐厅(原徐家汇圣母院)3、漕溪北路595号,上海电影制片厂(原圣衣堂)成都北路1、成都北路7弄30号,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1922年)2、成都北路7弄42号—44号,平民女校旧址(1921年)常德路1、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长阳路1、长阳路62号,摩西会堂旧址长安路1、长安路101号,苏河艺术中心(原福新面粉一厂)D东大名路1、东大名路378号,上海远洋运输公司(英商耶松船厂)东平路1、东平路1号,席家花园酒家(原席德柄私宅)2、东平路5号,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图书馆3、东平路9号,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7号楼(原孔祥熙旧居)4、东平路9号,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9号楼(原蒋介石官邸,爱庐)5、东平路11号,SHASA餐厅(原宋子文私宅)董家渡路1、董家渡路175号,董家渡天主堂大境路(黄浦区)1、大境路269号,上海古城墙大境阁(明代)多伦路1、多伦路8号,公啡咖啡馆2、多伦路59号,鸿德堂3、多伦路66号,薛公馆4、多伦路85号5、多伦路93号,1920咖啡馆(王造时旧居)6、多伦路119号,夕拾钟楼7、多伦路123号,老电影咖啡馆8、多伦路145号,左联纪念馆(原中华艺大校址)9、多伦路201弄2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原中华艺大校址)10、多伦路208号11、多伦路210号,411医院康复理疗医学中心(原白公馆)12、多伦路215号,广东商人李观森住宅(梁鸿志旧居)13、多伦路250号住宅,孔祥熙旧居东湖路1、东湖路17号,青年报社(原花园住宅)2、东湖路70号,东湖宾馆(原杜月笙旧居)东横浜路1、东横浜路35弄,景云里2、东横浜路82弄2号,冯雪峰旧居大昌街1、大昌街30号,清心堂滇池路1、滇池路100号-110号,海运服务公司(原仁记洋行)2、滇池路120号,原业广地产有限公司定西路1、定西路1376号,武定公寓(原开纳公寓)F富民路1、富民路182弄,裕华新村汾阳路(徐汇区)1、汾阳路9弄3号2、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原犹太俱乐部)3、汾阳路45号,海关副总税务司住宅(上海海关专科学校)4、汾阳路79号,海上小白宫(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5、汾阳路83号10号楼,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原犹太医院)6、汾阳路150号,“白公馆”7、汾阳路152号、154号、156号、158号,并立花园住宅8、汾阳路158号,和平官邸(原戴笠住宅)复兴中路1、复兴中路517号,民宅(柳亚子故居)2、复兴中路553弄,复兴坊(何香凝旧居)3、复兴中路1195号,上海理工大学复兴校区(原同济德文医工学堂)4、复兴中路1327号,复兴中路复中公寓(原伊丽莎白公寓)5、复兴中路1331号,黑石公寓5、复兴中路1363弄,克莱门公寓(Clements Apartments)复兴西路1、复兴西路34号,原1931年会乐精舍2、复兴西路44弄2号,蓝妮3、复兴西路147号,陈伯藩、董竹君、柯灵旧居3、复兴西路162号,原修道院公寓4、复兴西路193号3号楼,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5、复兴西路199号,有利银行大班住宅6、复兴西路246号,住宅方浜中路1、方浜中路247号,城隍庙福州路1、福州路17、19号,上海市生产服务合作联社(原旗昌洋行)2、福州路89号,申达大楼(原中兴银行)3、福州路379弄50号,原江苏旅社1、福州路701号,逸夫京剧中心(原天蟾舞台,最早叫大新舞台)福佑路1、福佑路234号,豫园小世界会所(原小世界游乐场)奉贤路1、奉贤路68弄40-52号、80-92号高安路1、高安路1弄11号,高安新村(原徐美峰住宅)2、高安路14号,高安公寓3、高安路18弄20号,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荣德生旧居)4、高安路63号,励家花园(建委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原毛人凤小妾住宅)5、高安路77号,花园住宅6、高安路78弄1-3号,建安公寓(原方建公寓、建成公寓)7、高安路99号,徐永祚旧居皋兰路1、皋兰路1号,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迎宾馆(原张学良公馆)2、皋兰路16号,Ashanti法国餐厅(圣尼古拉斯教堂)光复路1、光复路21号,四行仓库旧址(1937年)国和路1、国和路346号,江湾体育场贵州路160号-170号(宁波路588号),上海铁道宾馆(原中国大饭店)光复路1、光复路423~433号,华联集团仓库(原福新面粉一厂)广东路1、广东路94-102号,懿德大楼(原三菱大楼)2、广东路306号,维拉斯酒店(原上海东方音像)高邮路1、高邮路68号,华电宾馆2号楼湖南路1、湖南路8号,赵丹、吴中一旧居2、湖南路262号,湖南别墅(周佛海旧居)华山路1、华山路303弄16号,蔡元培旧居2、华山路371号,枕流公寓3、华山路630号,上海戏剧学院熊佛西楼(原德国乡村俱乐部)4、华山路643号/华山路639号,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5、华山路831号,孙家花园5、华山路849-879号,丁香花园6、华山路893号,原郭棣活宅邸7、华山路919号,原交通大学职工宿舍,叶闺兰旧居7、华山路1076号及1100弄、1120弄,上海市信息中心一号楼及西侧花园住宅群7、华山路1220弄,范园8、华山路1626号,复旦中学李鸿章祠堂、教学楼(原复旦公学)8、华山路1954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原南洋公学)衡山路(徐汇区)1、衡山路10号,704所家属楼及水塔(原美童公学宿舍楼及水塔)2、衡山路53号,国际礼拜堂3、衡山路300弄1-8号,立波花园4、衡山路303-308号,西湖公寓5、衡山路311-331号,集雅公寓(原会斯乐公寓,一度又称乔治公寓)6、衡山路525号,大凯文公寓(衡阳公寓)7、衡山路700号,衡山公寓(原贝当公寓)7、衡山路811号(徐家汇绿地内),小红楼La Villa Rouge酒吧(中唱小红楼)汉口路1、汉口路50号,四川中路268-270号,市残联大楼(原大清银行)2、汉口路110号,爱建金融大楼(原中南大楼)3、汉口路210号,市公安机关服务中心4、汉口路740,扬子饭店(原申江饭店)淮海中路1、淮海中路235号(嵩山路69号),原法租界霞飞路巡捕房2、淮海中路358弄,尚贤坊3、淮海中路453~457号,上海市妇女用品商店(培文公寓)4、淮海中路567弄6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1920年)5、淮海中路870号,国泰电影院6、淮海中路927弄,霞飞坊7、淮海中路966号,徐汇区中心医院5号楼(原虹桥疗养院)8、淮海中路1131号,达芬集团总办事处(原席德俊住宅)9、淮海中路1176号、1178号、1200弄1-4号,原顾维钧产业10、淮海中路1209号,上海武警总队(原爱滋拉住宅)11、淮海中路1273弄,新康花园12、淮海中路1285号:上方花园(原沙发花园,1939年)13、淮海中路1301号,原福煦巡捕房家属楼14、淮海中路1413号,原鸿英图书馆(徐汇艺术馆)15、淮海中路1414号,上海市武警总队家属楼(原花园住宅)16、淮海中路1517号,日本国驻上海领事馆(原盛宣怀住宅)17、淮海中路1610弄,逸邨18、淮海中路1634号,上海科技信息中心(原何应钦旧居)19、淮海中路1818弄住宅20、淮海中路1842-1858号,武康大楼(原诺曼底公寓)20、淮海中路1843号,上海宋庆龄故居(1948年——1981年)21、淮海中路1897号22、淮海中路2068号,登云公寓淮海东路1、淮海东路70号,光明中学(原中法学校)淮海西路1、淮海西路1350弄,愉园公寓(潘汉年旧居)黄浦路1、黄浦路15号,浦江饭店(礼查饭店)2、黄浦路20号,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苏联驻沪总领事馆)3、黄浦路60号,海鸥饭店(原上海国际海员俱乐部)4、黄浦路106号(灰楼),原联合国救济总署办公室5、黄浦路106号(红楼),原日本领事馆虹桥路1、虹桥路68号,徐汇中学1、虹桥路885弄4号,阎锡山旧居2、虹桥路1390号,白宫俱乐部3、虹桥路1430号,老友古典家具厂(宋子文旧居)4、虹桥路1440号、1442号,申康宾馆(陈香梅旧居)5、虹桥路1472号,孔祥熙旧居6、虹桥路1590号、1648号、1650号、1652号、1674号,上海市舞蹈学校7、虹桥路1850号,上海盲童学校8、虹桥路1921号,西郊宾馆9、虹桥路2258号,上海瑞祥门诊部(孔祥熙故居)10、虹桥路2275号,武警总队11、虹桥路2310号,纺织系统疗养院12、虹桥路2374号,部队干休所13、虹桥路2409号,龙柏饭店1号楼,沙逊别墅14、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2号、3号楼,(原泰晤士报社别墅、美丰银行)淮阴路1、淮阴路200号,西郊宾馆4号楼(淮阳路姚氏住宅)海伦路(虹口区)1、海伦路504号,沈尹默故居(1946年)虎丘路1、虎丘路20号,青岛工行(原博物院大楼)2、虎丘路128号,文体进出口公司(原广学大楼)3、虎丘路131号,虎丘公寓(原青年协会大楼)4、虎丘路146号,上海市国际贸易会堂(原光陆大戏院)黑山路1、黑山路181号,同济中学(原上海市立图书馆,上海天安门)河南中路1、河南中路495、503号(天津路100号),永利大楼(原恒利银行)2、河南中路521-529号,美丰大楼(原美丰银行)河南南路1、河南南路16号,中汇大楼黄陂南路1、黄陂南路25号乙,上海市储能中学一分部(原瑞康洋行买办住宅)哈密路1、哈密路1713号,空军医院2、哈密路可乐路,安息堂J巨鹿路1、巨鹿路675号,刘吉生旧居2、巨鹿路733号,原美军住宅3、巨鹿路852弄1-8号、10号4、巨鹿路868-892号4、巨鹿路868-892号建国西路1、建国西路336弄1号,徐汇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原大庆中学、虹桥中学)2、建国西路365弄,福履新村(香港船王董浩云住宅)3、建国西路388号,陈氏住宅4、建国西路398号,电话局职工住宅5、建国西路500—506弄,“懿园”6、建国西路598号,花园住宅7、建国西路602号,上海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8、建国西路620、622号,建国西路幼儿园9、建国西路750号,小凯文公寓(衡阳公寓)军工路1、军工路516号,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大学历史建筑群)江宁路1、江宁路66号,美琪大戏院(美琪影剧院)江宁路1、江宁路66号,美琪大戏院(美琪影剧院)2、江西中路135弄1-13号,恒业里(原袁美云寓所)3、江西中路138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上海物资站(原谦信大楼)4、江西中路170号,福州大楼(原汉弥尔登大楼)5、江西中路180号,新城饭店(原都城饭店)6、江西中路181号,建设大楼(原中国通商银行新楼)7、江西中路200号,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原金城银行大楼)8、江西中路255号,礼和洋行大楼9、江西中路349号(天津路2号),光大银行(原中央储蓄会)10、江西中路368号(宁波路40,50号),原上海洋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1、江西中路452-454号,上海航道局办公用房(原恒丰大楼)12、江西中路473号,居民楼(原源源长银行)13、江西中路464-466号,自力大楼(原英商自来水公司办公楼)14、江西中路484,自来大楼(原英商自来水公司大楼)九江路1、九江路36号,九江路邮局(原中华邮政储金汇业局)1、九江路50号,建设银行分行(原上海公库)2、九江路80号(四川中路320号),安利大楼(原安利洋行)1、九江路89号,市医药供应公司(原物资供应站、江川大楼、德华银行)2、九江路111号,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原大陆银行)3、九江路219号,中国基督教协会(原教会学校、同仁医院)金陵东路1、金陵东路8号,居民楼(原雷米洋行)金坛路1、金坛路35弄1号-30号,32号-44号,集贤村机厂路1、机厂路132号,上海求新船厂(原中法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江苏路1、江苏路11号,市三女中(原中西女中)1、江苏路46-78弄,中一村(原中央一村)2、江苏路284弄3号、5号、7号、9号、10号、11号、12号、14号、15号、16号、17号、18号、19号、27号,安定坊3、江苏路480弄,月村4、江苏路495弄,忆定村5、江苏路796号,华山医院(原麦加利银行职员住宅)康定路1、康定路759号,静安区政协办公楼,原朱斗文公馆(俗称朱楼)康平路1、康平路1号,康平路1号花园住宅2、康平路205号1号楼,徐汇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昆山路1、昆山路135号,景林堂(现名景灵堂)2、昆山路146号,东吴法学院旧址空港六路1。
上海十大经典老洋房(图)
十大经典老洋房(图)白公馆有一幢“白公馆”,它坐落在西区颇具诗意的的汾阳路上。
汾阳路树高枝繁,环境幽雅,路边的小洋楼也大都历史悠久,如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犹太人俱乐部、丁贵堂旧居、澄波旧居等。
当你不经意地踩晌这儿的落叶时,耳边还会响起一股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而在浓郁的悟桐树后的一座座幽静的花园里,一幢幢风格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正若隐若现……“白公馆”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白公馆”,是指汾阳路150号那幢气势非凡的灰白色洋楼,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海上。
其实,白氏父子在这儿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而在他们入住之前的数十年间,这幢洋楼早就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了。
也许是因为白氏父子名声太大,所以人们习惯上就把这栋洋房称为“白公馆”。
解放以后,市人民政府接收了这幢花园洋房,曾先后作为画院和越剧院的院址。
改革开放以后,越剧院迁往淮海中路,这儿成了越剧院与梅龙镇酒家合办的越友酒家。
越友酒家的开头几年生意挺好,可是没几年,生意就淡下去了,只得把宅院旁边的越剧院练功房租给宝莱纳餐饮有限公司开设德国啤酒餐厅。
后来,越友酒家的生意更清淡了,而德国啤酒西餐厅却越来越“火”。
一到夜间,灯红酒绿,鼓乐铿锵,菲律宾乐团的热情演出,把三层楼面的近千名食客们鼓动得心脏摇荡……最后,宝莱纳把越友酒家也“吃”掉了。
现在,这幢花园豪宅成了宝莱纳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
餐厅保留了楼原有的建筑特色及装潢,又重新作了规划整建。
“仙炙轩”奉行“品质至上”的服务特色,每天迎来大批海外的美食家。
昔日的将军故居,今日依旧名流汇集。
学良公馆九·一八事变前后,学良是个风云人物,但却扮演了悲剧的角色。
1933年以后他曾三次来,有三处寓所。
第一次是1933年3月,他通电全国下野并准备出洋考察,随后从北平来沪,宋子文为他安排住在福煦路(今中路)181号。
就是在这里,他戒去了毒瘾。
一个月后,他去了欧洲。
第二次是1934年回国,到沪后先暂住在莫利爱路(今香山路)2号洋房里,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租了下来。
那些消失的外滩雕像
那些消失的外滩雕像作者:华一民来源:《检察风云》2016年第07期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纪念性建筑物绝大部分都毁于抗日战争期间。
现在我们也只能从旧照片、旧画册、老电影中看到这些纪念物的原貌。
外滩曾是寓居上海西方僑民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西方侨民社团在滨江大道和公共绿地中留下了不少纪念碑和纪念铜像。
这些碑和像都由外国人设计,多为殖民者的先驱,它们留有明显的殖民地烙印,同样也记录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纪念性建筑物绝大部分都毁于抗日战争期间。
现在我们也只能从旧照片、旧画册、老电影中看到这些纪念物的原貌。
和平女神像欧战纪念碑,又称“和平女神像”,是外滩最大的纪念碑,堪称“上海第一碑”,位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东端黄浦滩边,面朝西,1924年2月16日落成,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而建,由上海的英美法侨民团体建立的。
以巨大的花岗岩为基础和基座,四周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向同盟国宣战各国的国徽或国旗,在碑基上镌刻了所有从上海出发而在欧战中阵亡者的名字。
两旁装饰铜雕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
顶部则是一组青铜铸像,主体人物为和平女神,她左手抚一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儿童,以使他不再遭受伤害,右手正欲放于一位失去儿子母亲的头顶上,以抚慰她心灵中深深的创伤。
作者没有宣扬胜利者的骄傲和失败者的悲哀,而是将一种祈望和平,反映人类普遍情感的涵义赋予这组雕像,因而很快被旅居上海所有国籍的人所接受,无论原协约国还是同盟国的人士无一例外地都献上了鲜花。
这尊女神像在黄浦江边勾画出了一个庄严而生动的轮廓,为圆弧形的外滩建筑带增添了一道别致的新风景。
可惜这件优秀的艺术品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久,1937年爆发八一三事变,战火中,劫运也降临到了这座和平女神像的头上。
194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公共租界的中心区。
作为敌对国标志性的建筑物,1943年该像被野蛮地拆下,两边铜雕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被毁掉,至于碑面的文字则被全部磨去。
上海的以色列犹太印记分析
上海的以色列犹太印记分析作者:张洪舰来源:《当代商报·理论与创新》2017年第48期摘要:文章以中国城市上海为视角,从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介绍犹太人与上海的情结,以期帮助大家深入理解以色列与中国友好关系亘古不变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以色列;犹太;上海1犹太人在中国的足记以色列的犹太民族是世界公认最聪明的民族。
中国古代对犹太人及其宗教的称呼种类繁多,称犹太人为:“术忽”“竹忽”“主吾”“主鹘”“朱乎得”等。
称犹太教为:“天竺教”“挑筋教”(食肉必先挑筋)、“古教”“教经教”“七姓回子”“青回回”等。
谈到犹太人与中国的交往,学术界普遍认为,大批以色列的犹太人最早是在唐代(约公元八世纪前后)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这种看法已从考古发现中获得了比较充分的证明。
但也有学者认为,从明弘治二年(一四八九年)的碑文可知,犹太人至少自北宋年间就开始在中国繁衍生息了,犹太人在宋朝通过海上路线进入中国。
无论哪种说法,来华犹太人的存在是不争事实。
2近代犹太人在中国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开放口岸之一,成为在华犹太人的聚居地。
上海从一个传统社会的商业城镇起步,发展成为多功能的近代化城市,在此过程中上海的犹太商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05年上海犹太富商哈同看好南京路的未来,“南京路居虹口、南市之中,西接静安、东达黄浦,揽其形胜,实为全市枢纽,其繁盛必为沪滨之冠。
”并提出南京路西扩主张。
在南京路使用油渍火熏过的铁藜木块(一种著名的硬木筑路材料),和着沥青、浇上柏油,一块挨着一块整整齐齐地从外滩一直铺到了今天的西藏中路。
这是当时全上海最现代化的马路,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近代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走向,促进中心城区东西向扩展的基本格局形成。
自此,南京路一带商店渐增、居住人口增多,成为全上海的商业、购物、娱乐中心。
到1930年,有“十里洋场”之称的南京路外滩,俨然已是大上海繁华的代名词。
哈同的管家姬觉弥后来总结说:“南京路之繁盛实先生成之,故所置产多在是路,而汉口路亦占什七焉……晚岁经营南京路尤力。
苏州河上的桥
苏州河和河上的桥苏州河(吴淞江)是黄浦江的一条支流,因乘船沿河可到达苏州而得名。
苏州河是指吴淞江流经上海市区的一段,自北新泾至外白渡桥。
苏州河河面狭窄,水流平缓,比黄浦江更为家长里短。
上海人的日常生活是沿着苏州河两岸建立起来的。
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传说、故事、记忆,还有所有的垃圾,都倾泻在这里,使它成为一条最杂乱的河。
现在还有不少人靠苏州河生活。
有许多人在苏州河边度过他们的一生。
•苏州河会让你看到劳动的人们,看到友谊,看到父母和孩子,也看到孤独。
•苏州河两岸的旧房子,幽暗,破旧。
很长时间里,很多上海人就居住在这样的弄堂里。
但他们都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洁,在外全然不见住房局促的样子。
我们可以看到悠悠晃动的河水,河上的桥,桥上的公共汽车和人。
可以看到河上的货船,船上的人,还有两岸正在拆除的建筑、码头,大吊车……从市民生活到工业发展,旧迹和展望,已经改变的和正在改变的,苏州河边都能找到。
甚至沿着苏州河,可以找到上海的历史。
外白渡桥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1873建木桥,1907)建钢桥)向西就是乍浦路桥(1873建木桥,1927改建钢筋水泥桥)朝外滩方向望去:四川路桥-乍浦路桥-外白渡桥四川路桥(1878建木桥,1922改建钢筋水泥桥)四川路桥堍的邮政大楼是历史保护建筑河南路桥(1875建木桥,1927改建归纳钢筋水泥桥,2007重建),桥堍是河滨大楼。
再向西一点是福建路桥(1864建木桥,1885重建木桥,1968、2007再次重建)接着是浙江路桥(老垃圾桥1879建木桥1906改建钢桥)桥旁的居民居住条件很差,等待改造。
再过去是西藏路桥(1853建木桥,1922建钢筋水泥桥)河岸北面是中国第一家面粉厂,原福新面粉厂。
“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抵住了日军多次进攻。
乌镇路桥(1929年建木桥,1948、1999重建钢筋水泥桥)乌镇路桥南岸改造后南苏州路干净、整洁新闸桥(1735建浮桥,1916建钢桥,2001新建人行桥)成都路高架桥(1995建成)恒丰路桥(1903建木桥,1914、1927、1948重建,1987在原桥东侧新建)长寿路桥(1953建成),改建拓宽(1998),现在老新两桥并用。
送别——三亚农垦医院老办公楼记忆
我要匆匆去送别的不是战友学友朋友,而是送别一幢有历史渊源的老办公楼和一棵景观榕树。
2023年11月15日上午9时许,两辆履带式挖掘机和钩机,还有一辆洒水车,依次驶入三亚市中心医院的中心区域,对一幢伫立在高楼夹缝中的老办公楼,实施拆楼作业。
随着挖掘机和钩机一铲一铲、一锤一锤的撞击声,楼体外墙和室内地板楼梯,噼里啪啦地倒塌落地。
一块块楼板连同钢筋水泥砖块的坠落,仿佛是失落的记忆碎片,瞬间沉入历史的尘烟。
听闻医院老办公楼拆除的消息,许多在院的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都纷纷走到拆楼现场的警戒线外驻足,只为最后再看一眼老办公楼的身影,依依惜别这幢伴随和见证医院走过37载发展历程的建筑物。
办公室保密员蓝晓燕女士,自打到医院报到的第一天起,就在办公楼里工作直到2023年2月份退休,她整整与此楼相伴共处了31年。
在这几十年里,她用脚步丈量着自己的人生,她以青春芳华书写平凡的日子。
看着被拆的楼房她百感交集,眼含热泪,哽咽地2023年10月16日拍摄的景观榕树履带式挖掘机和钩机及洒水车正在拆楼作业办公楼里的灯火依然通明,救死扶伤的宗旨和使命一直在赓续。
医院的重大改革方案及举措在会议室讨论研定,拍板出台实施;无数临床疑难重症病例在医务科会诊商讨,制定抢救治疗方案;全院例行的每周一临床大查房在办公楼里汇总情况,把准脉下好药;与内地各大医院交流合作协议,在此签字盖章生效;组建委派医疗队到基层农场乡镇农村巡回医疗、送医送药的白衣使者,在办公楼前宣誓出发……当年,在一片荒漠沙土地上兴建起来的医院,刮风时吹起漫天飞扬的沙尘,下雨后地面淤积一摊摊泥泞和水坑。
时任院长的薛宝山与领导班子成员达成共识,决定在医院用地范围内,大力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绿化美化院区环境。
当即成立了医院绿化办公室,委任孙英如为绿化办主任,主抓全院的绿化工作。
在院内水塔旁开辟了一块苗圃地,培育种植各种绿化树苗、花卉种苗和草皮,供应全院各科室各部门种植。
每个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都划分了绿化责任区。
27013021_祖居旧忆
祖居旧忆文/沈阳市第七中学九年二十一班 宫华阳我的太奶奶家在辽南海边一个小渔村里,那里面山临海,风景独好。
小时候,我常常在节假日时跟着爸爸妈妈去看望太爷爷和太奶奶,祖居给童年的我留下一份深刻的记忆。
祖居在村子的西北处。
祖居有一个大院子,院门朝南,院中一口水井,青石井沿光滑,井水甘冽;院北面有坐北朝南的三间正房和一间坐东朝西的厢房。
从院子里进入正房,首先进入灶房,还在北墙上开了一个门,门外不远处是绕村而过的小溪。
灶房的东西墙也有门,分别进入两间正屋,一间住人,一间放杂物。
两间正屋都有一盘南炕,坐在炕上可以看到院子里的景象。
祖居一年四季有不同的乡村景色,对我来说,也有不同的趣味。
春天,桃花开了,我会专注地观察燕子在檐下筑巢,倾听燕儿的呢喃;夏夜,在院里的大树下吃着井水冰镇的大西瓜,听故事、数星星是我最爱做的事,一两声蝉鸣使夏天活泼泼的;秋天,院里的枣树挂满了红玛瑙一样的果实,打枣是一件让我颇有幸福感的“工作”;冬天,在南方和远洋打渔的二爷、叔叔们回来了,院里堆着丰收的渔获,亲人相聚的喜悦使冬天也有别样的温暖。
然而,祖居毕竟有七十年的历史。
斑驳的墙壁、低矮的屋檐、被烟熏黑的厨屋,都无声地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年深日久,冬天,北风从墙缝朝屋里挤,自来水管经常冻上;夏天,有一年多雨,村南的大山暴发山洪,村子一片汪洋,水险些漫上了祖居的炕,幸亏附近的部队赶来,才把九十多岁的太爷爷和太奶奶平安转移出来。
祖居的状况一直是爸爸和叔叔们的心病。
翻建也要一大笔钱,偏偏又有消息说渔村即将动迁。
可是三年过去了,动迁的事情还是没有结果,祖居依然维持在风雨飘摇中。
幸运的是,就在我12岁那年,渔村传来好消息,政府出资在村旁建设了一批楼房,可以让村民们根据各家情况先住进去,待渔村动迁后再根据情况补差价。
这样一来,太爷爷太奶奶不用等动迁就可以提前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了!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太爷爷家,此时他们已经住上楼房,政府照顾老人,分配的是带小院的一楼,三居室宽敞明亮,阳光满屋,太爷爷太奶奶的笑脸比阳光还灿烂。
从《春水》看上海这座移民城市
印象上海76从《春水》看上海这座移民城市■ 徐 策拙著《春水》以及另两卷,是以被誉为“亚洲第一公寓”的河滨大楼为真实场景创作的。
历史上,以摩天大楼、高级公寓为题材或场景来创作的文学作品虽然为数不多,但还是有非常亮眼的里程碑式的杰作。
集中描写公寓的1930~1940年代的电影、小说有哪些呢?据我所知,1940年代,电影有张骏祥导演、白杨主演的《还乡日记》等。
张爱玲小说《心经》《小团圆》《桂花蒸·阿小悲秋》,散文《公寓生活记趣》等,都是不可超越的杰作。
港台作品,有一个叫《香港重庆大厦》,也是基于一栋大厦展开的研究与创作。
上海自开埠、有租界以来,包括到1970~1980年代,就一直有几组比较突出、相对固定的现实中、物理上或心理上的存在。
这就是:租界与华界、浜南与浜北、上只角与下只角、上层有钱体面人与下层劳动人民等。
两者是一种对应的概念或现象。
它构成了上海的多元性丰富性复杂性,成为一大奇观。
而河滨大楼这一幢老公寓里,就集中了上述所有这些元素和成分。
如上所说,洋与华、新与旧、富与贫、福与祸、火与冰、外来与本土、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人性的光芒和弱点……所有这些东西,都在河滨大楼并存、对峙、叠加、渗透、融合,并且一直交叉互换着角色。
开埠、有租界以来,在上海这座移民城市,很有代表性、典型性。
能在上海扎下根来,并且住进被称为“远东第一公寓”或“亚洲第一公寓”的第一代移民,都是了不得的。
那么,在上海滩,河滨大楼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呢?有个有趣的细节。
当年,外省人到上海,如果要去河滨大楼,根本不用地址,随便跳上一辆黄包车或三轮车,说一声“河滨大楼”,车夫就会把你带到大楼门口。
河滨大楼就有这样牛。
自然,能够住进大楼的,肯定就是各行各业的牛人了。
这些牛人,新中国成立前,绝大部分是全球的白领“沪漂”们,有的还是金领,也有许多英美系的高层高管。
以后,英美系被日本人关闭的关闭,赶走的赶走。
再后来,日本投降,英美系回归。
家乡的一角作文精选
家乡的一角作文8篇我的家乡座落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它是草原上的“明珠〞,它虽是一座小城,却磅礴大气、充满朝气。
它就是闻名中外的东亚之窗——满洲里……〞满洲里,因为它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口岸,主要它有全国闻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达赉湖。
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湖。
小时候的达赉湖,清清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碧绿,那么透明!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鸟儿在戏水、歌唱。
微微的波纹闪烁着点点金光,一闪一闪,让你觉得她是那样轻柔、可爱。
每当夜幕降临,湖水开始涨潮,一米多高的浪拍打在沙滩上,哗哗的响着,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欣慰的面庞,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深情的目光,我更仿佛听到了母亲说“孩子们,多谢你们的关心和保护,有空常回来看看!〞母亲是那样美丽。
可在近几年里,我们这位母亲并不美丽,她显得是那样憔悴与苍白,那样的忧虑与无奈!湖水一天天退没,就连以前可望不可及的湖心小岛现在湖水已经退让出来,直接可以走上去。
污泥浊水,小鱼小虾不愿把它当作自己可爱的家园,草地沙化严重,母亲面对此情此景她流泪了,她伤心的向我们倾诉与呐喊,母亲好象在说“孩子们!快用你那勤劳的双手、知识、科学来改变我的生活,让我恢复以前平静的生活。
〞那声音曾经久久地回荡在我们每个人的耳畔与心田。
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也是久久不能平静。
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把家乡建设成真正的草原上的一颗明珠,让天下的游客都来游览观光!我爱这片土地,我们会让这里的生态环境好起来的。
提及“家乡的一角〞,我总会想到家乡的那口池塘。
那口池塘是家乡里极不起眼的一角,却承载了我小学到初中的童年回忆,每一次回想,我都能重新回一趟我的童年。
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童年时光都是在那口池塘里度过的。
池塘里有鱼儿,也有睡莲,有孩子们最爱吃的菱角,也有被大人们除掉又企图长满池塘的凤眼莲。
当然了,一到夏天,池塘里最多的,还是像我一样的孩子,我们挤满了池塘,在池塘里凉快了一会儿之后又被大人们抓回去挨揍,揍完了第二天继续偷偷下水去解暑。
鲁迅在上海活动场所调查之三:河滨大楼
鲁迅在上海活动场所调查之三:河滨大楼
凌月麟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1979(000)003
【摘要】<正> 一九三三年九月三十日,“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在上海秘密举行,鲁迅被选为名誉主席之一。
他因故没有参加大会,但在会前会晤过法国代表著名共产党员、作家瓦扬·古久里。
据一九三三年九月五日《鲁迅日记》,
【总页数】1页(P148-148)
【作者】凌月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上海市长宁区商务大楼员工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 [J], 周鹏;李枫;卢国良;孙建平;崔兆华;顾萍
2.鲁迅在上海活动场所调查之一:汉口路“圣公会” [J], 凌月麟
3.鲁迅在上海活动场所调查之二:公园坊 [J], 凌月麟
4.上海网络受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上海市民与媒介生态”抽样调查报告(之三) [J], 张国良;李本乾
5.上海市嘉定区部分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卫生状况调查 [J], 张欣;沈永;许德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家大院七律诗句
王家大院七律诗句1. 《赞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真神奇,建筑精美如仙迹。
那高堂大屋多华丽,可比皇宫差哪里?回想当年王家兴,辉煌故事后人听。
例子:你看那故宫多壮观,咱这王家大院也不遑多让呀!2. 《叹王家大院》王家大院岁月长,历经风雨仍昂扬。
它的故事那么多,谁能一一细说详?如今漫步在其间,感慨万千心潮荡。
例子:咱到这王家大院,就好像穿越了时空一样,难道不是吗?3. 《忆王家大院》昔日王家多风光,大院承载旧时光。
那雕梁画栋多精妙,让人如何不念想?曾经繁华今何在,唯有大院诉离殇。
例子:你想想看,曾经这里该是多么热闹繁华啊!4. 《王家大院情》走进大院情深深,一砖一瓦皆有魂。
这里好似老朋友,亲切之感涌上心。
多少情怀在此处,回忆满满暖吾心。
例子:哎呀,这感觉就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5. 《王家大院景》大院景致美如画,亭台楼阁映朝霞。
那曲径通幽处,是否暗藏着芳华?一步一景皆诗意,醉在其中不想家。
例子:你说这景色是不是比画里还好看啊!6. 《颂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永流芳,传统文化绽光芒。
其深厚底蕴传万世,怎不令人齐赞扬?传承至今应珍惜,共同守护好地方。
例子:这么了不起的地方,咱们可得好好保护啊!7. 《王家大院印象》初见大院惊眼眸,气势恢宏震心头。
那庄严模样难忘却,怎能不叫人停留?印象深刻印心底,时常想起乐悠悠。
例子:哇塞,刚看到这大院的时候,真的惊到我了呢!8. 《王家大院之感》游览大院感慨生,岁月无痕大院存。
见证兴衰与荣辱,故事铭记在吾心。
王家大院独特美,永远留在记忆深。
例子:在这里走一圈,真的会有好多感慨呀!。
有哪些沉浸式线路可以推荐
有哪些沉浸式线路可以推荐
以下是一些可以推荐的沉浸式旅游线路:
1.苏州河·蝶变之路:这条线路涵盖了上海大厦、外白渡桥、划
船俱乐部旧址、外滩源、中国石化第一加油站咖啡馆、上海邮政博物馆、河滨大楼、上海总商会旧址、天后宫、慎余里、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福新面粉厂旧址、蝴蝶湾、M50创意园、上海纺织博物馆、天安千树、顾正红纪念馆、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宜昌路救火会旧址、上海造币博物馆、普陀公
园、创享塔、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长风壹号绿地、长风大悦城、苏宁艺术馆等众多景点。
2.金秋海派城市考古线路:这条线路涵盖了上海大厦、外白渡
桥、划船俱乐部旧址、外滩源、中国石化第一加油站咖啡馆等景点。
此外,还有追寻红色记忆的线路,涵盖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八路军抱犊崮115师纪念园、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等景点。
上海夜景作文
上海夜景作文英文回答:The neon lights of Shanghai's skyscrapers illuminatethe night sky, creating a mesmerizing tapestry of color and energy. The glittering towers of the city's financialdistrict pierce the darkness like beacons of modernity,while the vibrant streets below teem with life. The iconic Oriental Pearl Tower, with its futuristic silhouette,stands as a symbol of Shanghai's unyielding progress.Along the bustling waterfront, the Bund Promenadeoffers a breathtaking view of the city's glittering skyline. The riverfront walkway is a popular gathering spot forlocals and tourists alike, who come to soak in the atmosphere and marvel at the architectural wonders on display. As the night progresses, the bridges spanning the Huangpu River transform into illuminated wonders, their arching structures adorned with twinkling lights.Amidst the towering skyscrapers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elements add a touch of charm and authenticity to Shanghai's cityscape. The Yuyuan Garden,with its intricate pavilions and lush greenery, provides a tranquil oasis in the heart of the city. The colorful lanterns that adorn the streets during festivals cast a warm glow on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creating a sense of nostalgia and wonder.The culinary scene of Shanghai is as vibrant anddiverse as its cityscape. From Michelin-starred restaurants to bustling street food stalls, there is a culinary adventure to be found around every corner. The city's renowned xiaolongbao (soup dumplings) are a must-try, while the spicy flavors of Sichuan cuisine offer a tantalizing contrast. Shanghai's vibrant nightlife scene caters toevery taste, with trendy nightclubs, cozy bars, and live music venues offering endless entertainment options.As the night draws to a close, the city's energy gradually subsides, but the memories of its unforgettable cityscape linger on. Shanghai's nightlife is a symphony oflights, sounds, and flavors, a captivating experience that showcases the city's unique blend of modernity andtradition.中文回答:上海的夜色是一幅迷人的画卷,霓虹闪烁的高楼大厦点亮了夜空,勾勒出一片斑斓而充满活力的色彩。
我写《魔都》的初衷
78 ┸ 印象上海工,中途因淞沪“一二·八”事变等战争原因,直至1935年才正式竣工;1938年,进入上海的8200名犹太难民中的大部分人下榻于此,这里一度成为接待犹太难民的地方;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侨民成为主要的承租对象;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影业机构租赁了部分房屋作为办事处,有著名的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雷电华影片公司、联美影片公司和美国电影协会;1949年以后,河滨大楼原先居民纷纷离去,底层一度被用来作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部;1978年,八层的河滨大楼又加盖三层,这让大楼居民徒然猛增到700多户;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河滨大楼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解放前,入住河滨大楼套间的基本全是欧美亚侨民,华人仅占很少部分。
这其中,有李鸿章的外孙,黄金荣的孙女,维克多·沙逊的法律顾问等。
1949年后,套间居住者除了工商界人士,就是一批高干、科学家、专家等,也有不少名流、艺术家。
他们中,不光有历史学家、报界元老唐振常,眼科专家、被称为“东方一只眼”的赵东生,解放日报总编辑陈念云,女画家吴青霞,越剧表演艺术家陆锦花等一批著名人士,更有民国时期围棋第一人——围棋国手,曾先后培养了吴清源、陈祖德两位高足的顾水如先生。
可以说,河滨大楼既是悲喜交集、瑰丽多变的历史长廊,又是一宗活生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缘于此,河滨大楼被导演们屡屡看中,分别选作主要场景或内景地,先后拍摄了影视剧《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周末情人》《蜗居》《何以笙箫默》《纽约童话》等,周润发、斯琴高娃、王志文等分别在各自的影视剧中担纲主演。
河滨大楼竟然有着如此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与时空轮回般的奇谲风貌,也正因为这样,它以巨大的气场强烈地震撼和吸引着我,也就毫不奇怪了。
我的长篇小说《魔都》和之前的《上海霓虹》,均将笔墨集中描写河滨大楼。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部多卷式的长篇小说就是在为这幢历史名楼立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滨大楼忆旧文/张以晶在上海苏州河北岸,距外滩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公寓大楼,叫做河滨大楼。
关于这座楼的兴建,时光要倒推86年,1931年由当时上海的房产大亨,英国犹太人维克多﹒沙逊出资建造,于1935年竣工投入使用。
大楼为8层,按英国人习惯底楼算G楼,第二层才算1楼。
大楼顶楼南面小花园转角处有个塔楼,分别有8、9楼二套住宅。
标准层有32套住宅,分布在长长的S形的走廊两边,朝西一排佣人房,面积狭小、设施简陋。
当时入住的租房人多为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外侨,欧美一些公司也纷至沓来,租用河滨大楼办公,有美国环球电影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雷电华电影公司、联美电影公司,以及英国鹰狮电影公司。
解放后,外侨和洋公司陆续撤离回国,居民以干部、知识分子为主,也有部分原工商业者、艺术界人士。
外滩和苏州河1956年上海市委为解决知识分子住房困难,我们全家搬入父亲单位分到的一套河滨大楼2室户住宅,我2003年搬离大楼,在这里生活了近50年。
这套房子有个大阳台,面向苏州河,视野很开阔,河南路桥、四川路桥、乍浦路桥、外白渡桥,从西向东尽收眼底。
记得很小的时候,经常趴着阳台栏杆,眺望沿河景观,远处是外滩万国建筑群美丽的天际线,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金字塔顶、海关大楼。
高高的海关大钟指针清晰可辨,报时的钟声顺风传过来,不用看家里的钟表,也能知道时间。
和平饭店与中国银行高度之争还有个故事。
和平饭店原来称沙逊大厦,1929年由沙逊建造,中国银行大厦建于1936年,设计高度34层,比沙逊大厦高的多,据说因沙逊干涉,中国银行大厦改了设计,只盖了17层,比沙逊大厦低了60公分。
原本这楼高之争过去了几十年,也算烟消云散了,可到了70年代,和平饭店整修屋顶,等拆去脚手架,我在阳台上观望,发现和平饭店的尖顶被削去一块,反倒比中国银行矮了一点。
脚下的那条苏州河,与大楼的居民朝夕相处。
河上往来的各种船只,木头船由船工摇橹前行,发出“吱扭、吱扭”的声音,苏州河涨落潮时,水流加快,逆流的船除了摇橹,船工往往需要撑竹嵩助力。
船民大多以船为家,一家大小长年生活在水上,太小的孩子为防止落水,都在身上背一个葫芦或拴一根带子;不时有小火轮拖着一溜驳船经过,小火轮是原始的蒸汽机动力,有高高的烟囱,从帆布顶棚上伸出来,每当经过桥洞前,船上的人就把烟囱放倒,等过了桥洞以后再立起来,烟囱冒着黑烟,船只交会或者转弯,小火轮响起尖厉的汽笛声;河中有时还有长长的木排,船工摇动船橹慢慢行进。
钟声、汽笛声、摇橹声,对岸码头搬运工人的号子声,甚或夜晚水浪的拍岸声,种种声音交汇在苏州河上空,形成特有的一种城市旋律,对于我们临河而居的人来说,是再也熟悉不过了。
大楼细节点滴河滨大楼建筑有一些细节处理,比如公共空间的外窗,用的是内夹钢丝网玻璃,这种玻璃一旦破碎时,碎片不会掉落;所有的外墙窗户,窗扇都有铁链固定在窗框上,防止铰链断裂时窗子掉落。
进户门下部设置了一扇小门,可从外面用钥匙打开,是为送奶工取放牛奶瓶用的,50年代后大概就再不用了。
记得那时早上如果起来的早,门外公共走廊里,每家门外靠墙根,都摆放着清晨送来一瓶瓶新鲜牛奶,也从来没听说过谁家会少掉一瓶。
每套公寓除了设置门铃按钮之外,套内房间也各有一个电铃按钮,用于呼唤佣人。
在厨房安装有电铃(蜂鸣器),还有个长方形铁盒,上边有一小玻璃窗,里面排列着1到5的数字,当电铃按响时,对应的号码落下来,就知何处有人呼唤。
大楼的自然通风,设计上也具有独到之处。
比如公共走廊的采光空间、楼梯间有外窗,在每户与公共走廊之间的墙上,掛镜线上面,开有气窗。
夏天,通过这些窗,长长的走廊形成空气对流,俗称“穿堂风”。
居民大多也会把大门打开,坐在门口乘风凉,穿堂风习习吹来,邻居也乘此机会聊天。
邻里关系也非常融洽,你家烧的绿豆汤端来一碗,我家切西瓜也送去一角。
时常还会有“棒冰吃伐,棒冰!光明牌赤豆棒冰!”的叫卖声,伴随着木块敲木箱的“笃、笃”声,从走廊远处传来,家里小孩子就开始缠着大人讨钱了。
屋顶防空部队50年代时,为了应对可能的空袭,曾经在大楼屋顶,驻扎了一个排的解放军防空部队,大概有三、四门高射机关炮,通过718室外面走廊的窗口,可以看到机关炮的四联式炮管,平时是用炮衣盖着的。
部队的营房,就是屋顶塔楼中的8楼一套公寓,这个套型还有9楼,仅此2套。
念小学时有个同学家住9楼,曾经到她家客厅里的学习小组做功课,因为是塔楼,四面有窗。
部队每周有一天,在营房客厅里放映电影,向居民开放,当时尽是些孩子去凑热闹,地方不大容纳有限,连演多场,仍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8、9楼是没有电梯通达的,要从7楼718室外面公共走廊凸出部位,一个弧形楼梯上去。
记得为了看电影,我也去过一次,楼梯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等在门外排队,挤得水泄不通,大呼小叫的,我到最后也没能挤进去。
唯一一次进解放军营房看电影,是上217室幼儿园时,由老师带领我们去看的,我还依稀记得看的是王心刚主演的《寂静的山林》。
鲁迅、谢晋元到过河滨大楼二年前的一天,参观重新整修后的鲁迅纪念馆,从展板上一张照片的说明获知,鲁迅先生1933年9月5日,到河滨大楼会见了出席国际大会的法国代表。
但展馆中未见更详细记载。
原任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的凌月麟专长鲁迅研究,他写的一文《鲁迅先生在上海活动场所调查之三:河滨大楼》中披露:1933年9月30日,“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在上海秘密举行,鲁迅先生是名誉主席,但他因故并未出席会议。
会议之前,鲁迅先生会晤了参加会议的法国代表、著名共产党员、作家古久里,在《鲁迅日记》中记载的日期是9月5日晚上。
另据参与组织“世界反战远东会议”,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冯雪峰的回忆,此次会见是在上海主办“中国论坛报”的美籍新闻工作者伊罗生的寓所,即河滨大楼3楼某室。
我发现,据记载此次会见是1933年,而河滨大楼是1931年开建,1935年才竣工,难道一边建造一边就有租客入住?不解之处留待进一步查考。
抗战英雄谢晋元也来过河滨大楼。
1937年10月31日凌晨,坚守四行仓库英勇杀敌的八百壮士,接到最高统帅部撤退命令后,按计划全部撤退至公共租界的中国银行仓库,负责安排的万国商团英军司令马飞少校,先请谢晋元在仓库办公室稍事休息,后又陪同谢团长乘车沿北苏州路往东,前往河滨大楼三楼一间事先准备好的房间休息。
当时情况是,经过四天四夜的激战,谢团长作为四行仓库守军指挥官,可以说是非常疲惫,心情也很差。
因为从他接受保卫四行仓库的任务起,就下定了必死的决心,与部队讲话时说,要把四行仓库当做坟墓。
接到撤退命令,谢晋元是不肯撤退的,与88师副师长冯圣法、参谋长张柏亭在电话中,表示坚决与阵地共存亡。
最后经冯张二人轮番劝说,只得接受了撤退命令,这是其一。
其二,当部队撤出进入租界后,英军就以租界持中立立场,避免给日本人以口实为由,要求中国军人交出武器。
谢团长深知,武器是军人的生命,一旦失去意味着将任人摆布。
部队与英军对峙一个多小时,仍不愿交出武器。
参谋长张柏亭赶到现场,考虑为使撤退顺利进行,劝说谢团长按租界要求办,谢团长无奈只得服从。
谢晋元团长一定想到,堂堂中国军队,到了租界,竟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他感受到在战场上都未曾有过的屈辱,心情之差可想而知。
到了河滨大楼休息时,英军马飞为谢团长准备了点心,谢团长只是推说,不要了,我也不饿。
早上8点多,马飞又按计划陪同谢团长前往市中心的跑马厅,几百名战士也乘卡车跟随前去。
谢团长的担心果然成为事实,英军在日本军队的压力下,没有遵守承诺把四行守军送往市西归队,而是送到了胶州路上的“孤军营”禁锢起来,谢晋元团长最终惨死于奸细之手,300多名四行勇士被日军分送多地做劳工,其中许多人客死异乡。
当年谢晋元团长在河滨大楼短暂的停留,为这幢建筑的历史,又添加了重重的一笔。
我们现今怀念这位抗日英雄,不能忘记这段沉痛的历史。
河滨名人河滨大楼住过一些名人,有几位我曾有过接触。
吴青霞(1910—2008),江苏常州人,著名的画家,早就以“鲤鱼吴”蜚声海上,她画的鲤鱼在纸上活龙活现,像在水中游一般。
吴老与我家只隔了几个门,我妈与她蛮熟络,经常也会去串门,吴老有时也来我家和母亲聊天,我去过吴老家里,在她家走廊,挂着几幅她的画作,每次去就像欣赏画展似的,慢慢浏览一番才肯离开。
吴老一口常州话,看上去就是个普通老太太,和她说话感觉很亲切。
后来知道吴老是我们民革党员,她对党内工作也很是热心。
吴老的先生吴蕴瑞,是我国著名的体育家,早年在国立中央大学体育系任主任。
是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院校上海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的创始人。
吴老先生与徐悲鸿是至交,受徐影响,吴老先生也喜爱上了绘画。
因吴老先生去世较早,我对他没有印象。
徐之河,1917年生,浙江江山人,著名的经济学家,民建会员,原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是原民革上海市委厉无畏主委担任所长的前四任所长。
1942年重庆中央大学毕业,进入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室,后留学美国,获沃顿商学院MBA学位。
回国后曾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1958年调入上海社科院。
他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提出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学者之一,1988年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大会主席台上,顶着巨大压力发表题为《推行租赁、股份制,增强企业活力》的发言,紧接着他上台发言的另一著名经济学家针对徐老等提出的改革意见,指出这是个“挖社会主义墙角、推行私有化的主张,十分有害”。
徐老的夫人得知后担心他再次受到批判,但徐老坚持自己观点,又多次著文提出改革企业管理体制的具体意见,建议从速成立证券交易所、制定《公司法》《证券法》。
为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
徐老的夫人毛女士,与我母亲很要好,聊起各自先生过去的单位,同是资源委员会下属机构,抗战时期分别迁到重庆、昆明,颠沛流离,生活动荡。
相同的经历,让两家人也觉得很投缘。
恰巧我父亲昆明中央机器厂老同事、老邻居,解放初在上海仍是老同事、老邻居的朱广颐夫人欧阳女士,是和毛女士同一中学、同为俄语老师。
以前欧阳女士来我家,总和我母亲一起去看望毛女士。
有时我也跟着一起去徐家,徐老夫妇都是很随和的人,我称他们为徐伯伯、毛阿姨,在楼下大堂碰上他们总会笑呵呵地和我聊上几句。
徐老现已101岁高龄,因病长年住在华东医院,但思路仍很清晰,记忆力也不错。
可惜的是毛女士于2003年、他们在美国唯一的儿子于2015年先后去世,徐老目前由一位侄子在照顾。
徐老去年还出版了他的新书《百岁回眸:变迁与求索》,书中回顾了求学、订婚、结婚、留学、工作、退休,数十年的人生经历。
唐振常(1922-2002),四川成都人,上海史专家,燕京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的《大公报》任记者、编辑,1953年以后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文汇报》文艺部主任,1977年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