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提纲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学习
我心中的最佳课堂: 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地听(老师、学 生、音频)、看(老师、黑板、书、视 频)、思、说、做(习题、实验),就是 最佳课堂。丌要在乎形式!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
“好课写在脸上”,也可以从最表面的 现象进行判断。看孩子是否充满生气、 是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看执教者是 否充满激情、是否能关注生成、是否生 成亮点;看听课者是否面带微笑,被师 生所感染,…… • 评价一堂好课的四有指标:心中有本, 目中有人,话中有情,课中有智。
讲授法、谈话法是最常用、效率最高的教学 方式; 注重探究,需要硬件支持。
•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把学生置于 动态、开 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在自主 学习、探索中,获得学习体验。 • 科学探究丌是学习物理的唯一方法。 • 丌要求所有的内容都必须进行科学探究。 • 丌要求所有的过程都必须进行完整地探 究。 • 丌能机械地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
一、物理课程性质:
③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 然科学基础课程。 ④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 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用物理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的精神——物理实验
● 严谨的科学态度——物理实验、物理
作图
●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探究
●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科学探究 ●实践是检验结论的标准——科学探究
物理学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学生发展,改 变学科本位 (2)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 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 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2012版物理学课程基本 理念: ①面向全体学生,提高 学生科学素养; 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 物理走向社会; ③注重科学渗透,关心 科技发展; ④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科学探究; ⑤注重评价改革导向, 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物理人教版课程标准【2011】
新人教版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学科,是学生接触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
2011年发布的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课程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
在知识内容上,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验和探究性学习的比重,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在技能要求上,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在教学方法上,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实验教学、探究性学习、课堂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手段上,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最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在评价方式上,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作业考查、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版对初中物理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调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纲要(1)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学习纲要一、总体情况初中物理课有:三个一级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
共有134个知识点。
其中:了解水平有74个知识点;认识水平有14个知识点;理解水平有28个知识点;操作技能有9个知识点;还有9个知识点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
二、目标要求说明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水平、认识水平、理解水平。
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了解、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出;认识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认识、认识;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区别、说明、分析、解释、估计、分类、计算。
上述行为动词是递增的。
操作水平的行为动词是:会测量、会、学会。
1、了解水平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低要求。
它包含:再认识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2、认识水平它的要求比“了解水平”高,比“理解水平”低。
它的含义:位于“了解”“理解”之间。
3、理解水平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高要求。
它包含: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三、具体知识点要求1、了解水平知识点1)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2)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3)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4)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5)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6)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7)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8)大致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9)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10)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12)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13)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14)有节约用水的意识15)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16)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17)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18)能描述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19)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20)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2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特征22)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3)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状况24)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25)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26)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27)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方向性28)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事例29)知道能量守恒定律30)有安全用电的意识31)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32)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电功率与导体电阻成正比33)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3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概念35)了解热量概念36)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37)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8)了解内能概念39)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40)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的过程4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4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43)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44)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45)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46)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在人类生活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7)知道电磁波的真空中的传播速度48)知道光是电磁波49)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50)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5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52)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5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由色光组成54)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55)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6)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57)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58)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59)了解乐音的特征60)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61)知道阿基米德定律62)知道物体沉浮条件6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64)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65)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66)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67)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68)知道二力平衡条件69)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70)能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7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72)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73)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74)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2、认识水平1)初步认识质量概念2)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燃料的热值5)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6)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7)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8)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9)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10)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的作用1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12)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13)认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14)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3、理解水平1)能解释生活的一些与与密度有关的现象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4)尝试将物质的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中一些水循环现象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7)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8)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9)有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10)能进行电功率的有关计算11)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1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13)并根据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1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15)理解欧姆定律16)并能用分子动理论观点解释某些热现象17)理解机械效率18)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19)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20)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2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概念2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3)通过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24)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25)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7)能用事例解释机械运动及相对运动28)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4、独立操作1)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会测量温度3)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4)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6)会读、画简单的电路图7)会测量力的大小8)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9)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5、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3)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4)通过实验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5)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6)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7)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8)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9)通过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四、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项目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五、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完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层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2011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章节复习提纲
C、寒暑表:如图丙(量程:-35—50℃,分度值:1℃)
、使用方法:估、选、看、测、读、记。
A、估计被测物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高于最大测量值会胀破温度计,低于最小测量值会读不出读数)。
B、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迅速、准确地读数)。
C、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碰到容器底或壁,示数稳定后读数。
它研究的是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2、学好物理的方法:、善于观察,乐于动手(从生活走向物理)。
、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从物理走向生活)======﹥学以致用。
第1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测量:、表示符:L(S)
、单位:A、国际单位:米(m)B、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光年。
2011版新课标义务教育初中物理
学习、复习章节提纲(校本教材)
说明:物理学习的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方法。
语文和数学知识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工具。
学习方法:重视实验和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相信自己能学好
付诸于行动(辛勤+汗水)
一定能成功(学好物理)
心有所念,行而成功
班班级:
姓名:
科学之旅
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重视观察既有用又有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
B、频率:1S内振动的次数。1Hz=1S-1,f=n/t (n为振动次数,t的单位为秒)。
C、波形的疏密描述音调的高低:波形越密集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2、响度:、定义: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影响因素:A、振幅: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
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 关现象。
(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 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 顿第一定律。
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
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 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 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 大小和方向。
2.2 机械运动和力
2011年版 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 小压强的方法。 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 实验稿 (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 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 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 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 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 的方法。 (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
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2.3 声和光
2011年版 2.3.6 通 过 实 验 , 了 解 白 光 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2.3.7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实验稿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 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 合的不同现象。 (5)知道波长、频率和波 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 息传播中的作用。
1.4.2 有合理利用资源 、保 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 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有所作为。
( 3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 和发展前景。 ( 4 )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
源的意识。
2. 运动和相互作用
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011年版 实验稿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 动及其相对性。 (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 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 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 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 动的联系。
解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
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
的应用。
初中物理 新课标(2011版)
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科学内容中的举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
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分析与论证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新)
原(实验)稿
现(修订)稿
评价目的 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形式
指导思想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与使用 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成为其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经历水平。
1.1.2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1.4.2 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有所作为。 2.2.2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2.6 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
体验性目标
有“经历” “认同”和“内化”三个水平
经历水平 行为动词:尝试、观察、经历、探究、能等 基本特征是:学习者确实发生了所要求的体验性学习行为。
认同水平
行为动词:关心、关注、有……意识等 基本特征是:学习者的行为表明,他对相关结论持认可和赞同的态度。 内化水平 行为动词:养成 基本特征是:指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习得使某种态度或行为
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的意义:
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是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 要求
课标修订的背景 修订过程 2007年4月,《标准》修订启动; 2010年7月,形成《标准》修订第14稿。 2011年上半年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尝试、观察、经历、探究、能 关心、关注、有意识
经历 体验性目标 认同
内化
最新最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 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201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01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
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库县2011年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提纲2012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A. 科学素养B.知识储备C.道德品质D. 探究能力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的是()A.机械能B.电和磁C.电磁能D.能量守恒8.有关科学内容的二级主题,a机械运动和力;b内能;c声和光;d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e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f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g机械能;h电磁能,属于能量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有( )A.e、f、g、h B.b、d、f、g、hC.a、b、c、d D.a、c、e、h9.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认知性目标的是()A.独立操作B.认识C.理解D.了解10.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体验性目标的是()A.经历B.认同C.内化D.计算11.以下不属于评价学生学业成就和发展状况的四大方法的是()A. 作业评价B. 实验评价C. 作品评价D.成长记录12.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主要从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查的是()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态度D.教学效果13.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下列科学探究能力不属于猜想与假设要素的是:()A.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B.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C.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D.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可能答案提出猜想14.不是评价应注意的问题的是()A.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B. 注意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C. 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D. 重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1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D.含A、B、C二、填空题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的自然科学。
2. 课程资源概括来说包括:文本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和。
3. 科学内容标准中一级主题的“物质”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别是:、物质的属性、、新材料及其应用。
4.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和两部分内容组成。
6.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以及的培养。
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历。
从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7.物理学由和两部分组成。
物理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8.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与,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力和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9.6.《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
由此,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10.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为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教学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以及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11.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向知识的转化,从学生向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 )2.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3.物理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4.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5.“物质的属性”的内容标准之一是:(1)知道质量的含义。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其中第(2)点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四、简答题1.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2.根据你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说说一节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3.课程资源包括哪些?请列举10条。
4.新课标列出的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项目都是那些?五、案例分析案例一:物态变化在学习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时,季老师根据“迷你实验室”提供的用蜡自制玩具的过程材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否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自制一个你喜欢的玩具?课前设计这一个问题时,他猜想学生恐怕不会做得太好,也许少数提前预习的学生能回答出用蜡自制玩具。
接着有学生说用冰做一个玩具。
听到学生这一回答他的眼睛为之一亮,因为这一想法是他课前没有料到的。
因此,他马上追问一句:“现在是初秋,你用冰怎么做?”学生回答:“放到冰箱里冻。
”季老师又追问了一句:“你是不是想冻一块冰,再雕刻成玩具?”“不,我用泡沫一个模子,把水倒进里面冻,等冻好了再拿出来修理,就像咱们学校工厂的翻砂(铸造)车间那样干。
”“你对铸造程序的了解不是一般的水平啊!”旁边有学生插话说:“他爸就是干翻砂的。
”轮到后面的班级时,我立即调整了上课计划,就自制玩具的问题展开讨论:1.所用到的物理知识;2.都准备哪些材料;3.你打算怎样做。
经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收到了比预想要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在学习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时,教科书中介绍了用明矾粉和实验室过虑水两种净化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季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题供学生探究:请自选器材,制造一个简易的滤水器,可画图表示并加以说明。
学生的设计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照搬实验室过滤水的方法,(见教材图11-43);另一种是从参考资料上学到的用大饮料瓶,在瓶底扎一个小孔,瓶里装有纱布、细沙和石子过虑的方法(见图一)我将两种设计画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讨论,学生马上指出:第一种方法不实用。
第二种设计不方便,因为瓶口太小,过虑物质不好往里装,倒水时容易洒出来。
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将饮料瓶倒过来,瓶口朝下,将底部截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既方便又实用的滤水器,同时还想到了最下层是纱布,第二层是细沙,最上面是石子的安排方法,(见图二)石子在上面能压实下面的过虑物质,过虑效果好。
就这两个案例结合物理学科的课程改革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谈一谈你的看法。
案例三:温度计在一堂“温度计”教学课堂中,付老师让学生分组实验,她是这样设计的:(1)体验自己对温度的感觉是否可靠;(2)观察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并找出异同处;(3)学习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理解操作规则。
(2)(在学生的实验桌上付老师提前准备有:一杯热水,一杯温水,一杯冷水。
)实验前付老师提醒学生:不能用体温计去测水温。
结果还是有一个学生忍不住好奇地把一支体温计插进了热水中,玻璃泡破了!同桌举报,她心中有些不悦。
从杯中取出了那只破损的体温计,发现那薄薄的玻璃泡只剩了半截,泡中的水银全流到了杯中。
以前付老师也只知道玻璃泡很薄,但具体薄成什么样我也不确定,这还是她第一次看得如些清楚。
她突然心生一计,把它拿上了讲台,像是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课照常进行。
当进行到分组实验(2)时,学生观察后的汇报如竟有如此说法: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液体是装在一个玻璃泡里的,而体温计里的水银是装在一个金属圆筒里的。
付老师诧异并下意识地再看手中的体温计:它的玻璃泡让人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太薄了!看上去真是银白色(里面水银的颜色)的,确实像是一个银色的金属圆筒。
她算是“增长了见识”。
付老师不置可否,让学生继续汇报……最终,她将那支破损的体温计用实物展台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不仅见识到那玻璃泡的薄,而且对“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触容器底或侧壁,不能将温度计当搅拌器使用”的规则也都很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