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实践-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与表现能力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与表现能力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与表现能力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音乐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因此,在新的学期里,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以更好地完成音乐教育的使命。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水平。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他们在舞台上展现自信。

3.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欣赏音乐作品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我会在课堂上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流行、民族等。

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教授乐理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我会系统地教授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调式等。

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如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乐理知识。

3.教授演奏技巧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我会教授不同的乐器演奏技巧,如钢琴、吉他、口琴等。

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演奏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组织音乐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我会定期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如音乐会、演唱会等。

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计划与安排1.第一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乐理知识测试,了解他们的音乐基础。

2.第二周:教授学生基础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等。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始教授相应的演奏技巧。

3.第三周:继续教授乐理知识,同时加强演奏技巧的训练。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奏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第四周: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中外名曲,了解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继续加强演奏技巧的训练和合奏练习。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1)-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1)-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先生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审美趣味是指先生对音乐的兴味和爱好。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味,兴味是学习的基础。

只需构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入的审美体验、自动的审美认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构成创造美的愿望。

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益条件。

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合适儿童的、旋律动听、节奏明快、抽象鲜明的音乐作品。

我们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音乐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加强先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先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

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奥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

音乐要表现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风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期感和民族性,引导先生自动参与音乐与理论,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进步先生的审美能力。

一、触景生情获得审美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根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先生的心思,心思特点,盲目地运用审美要素,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感体验。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先生良好的审美心情,唤起先生的音乐审美留意,当先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抽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颖感便会油然而生。

留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要使先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

在组织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伴着优美的音步,随教师做行进间的律动;在教师的琴声伴奏下做有节奏的动作,美滋滋地走进去;边听乐曲边欣赏教师那亲切的教诲,步入课堂,进入快乐而轻松的学习当中。

这样会使先生感到轻松、和谐与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情。

同时利用音乐教学得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留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的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情,唤起新的审美留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当中。

美育教育音乐欣赏教案

美育教育音乐欣赏教案

美育教育音乐欣赏教案导语:本教案旨在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其情感表达和创造力。

通过精选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互动和探究的方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意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音乐欣赏,促进学生的情商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不同音乐风格与表现形式的鉴赏3. 音乐与情感表达的关系4. 音乐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精选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开展讨论,了解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和喜好。

2. 理论学习(15分钟)介绍音乐欣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与表现形式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3. 音乐欣赏实践(20分钟)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播放给学生听,带领学生认真聆听,并进行实时互动。

鼓励学生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引导他们描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音乐创作与表演(30分钟)向学生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过程,包括创作灵感的来源、创作素材的选择和创意的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音乐创作,可以使用各种乐器和声音,并邀请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5. 反思与总结(10分钟)请学生分享他们在音乐欣赏和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教学资源1. 精选的音乐作品CD或音频文件2. 乐器和声音效果器材3. 课件或黑板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情况2. 学生对音乐欣赏和创作活动的反应和表现3. 学生在小组音乐创作中的合作和创造力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社团或音乐比赛,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2. 提供更多音乐资源和欣赏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音乐的多样性。

3. 组织音乐欣赏会或演出,邀请专业音乐人进行指导和交流。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在新学期的开始,我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感受音乐的美妙与力量。

一、教学内容丰富化我计划从多个角度切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

除了教授基础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外,我还会引入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古典音乐的庄重典雅、流行音乐的激情四溢、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这些都将成为我们课堂的重要内容。

同时,我还会介绍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了解世界多元的文化。

二、实践教学与体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但实践操作同样重要。

我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团、乐队排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此外,我还会邀请专业的音乐家来校进行讲座和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音乐大师,感受他们的风采和技艺。

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三、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我的核心目标。

我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分析音乐作品,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让他们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

四、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音乐喜好和特长,我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对于对音乐有特别兴趣或天赋的学生,我将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同时,我也会关注那些对音乐缺乏兴趣的学生,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五、评价与反馈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通过定期的作业检查、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估,我将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音乐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音乐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音乐教学方案如下:本方案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

通过音乐鉴赏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引入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视听丰富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乐视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氛围和情感。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使学生从鉴赏音乐中获得身心愉悦和精神愉悦。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听后感言,让学生自由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描述音乐作品给自己带来的触动和感动。

通过学生的自由表达,促进学生的音乐情感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音乐作品的音乐分析,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全面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层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音乐鉴赏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细节分析,让学生深入、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发现音乐作品中的细微差异和独特之处,领略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通过音乐的细节分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细致观察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比较鉴赏,让学生比较不同风格和形式的音乐作品,领略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音乐特点。

通过音乐作品的比较鉴赏,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和审美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音乐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寓教于乐”与审美教育-精品文档

“寓教于乐”与审美教育-精品文档

“寓教于乐”与审美教育“寓教于乐”是由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首先提出来的。

它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也就是说,授教者应让受教者在愉悦中学习知识。

自古以来人们对“寓教于乐”就有很多认知。

例如在周朝,“寓教于乐”就体现在其乐德、乐语、乐舞的教习内容之中:在乐德之教中主要体现在行乐者在乐的活动中意识到所行之乐是德的象征,以具有德的内容为美,并使这一审美意识内化为一种审美情感体验;在乐语之教中主要体现在教习诗歌弦诵,人们称西周是“诗乐之国”,当时的社交礼仪活动中进行诗乐的酬唱应答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唱诗活动也就自然成了音乐美育活动本身,再将赋、比、兴的审美体验隐含其内;乐舞之教是周朝雅乐实施的重要内容,体现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德、智、体、美的教育,通过乐舞的多种艺术表演实践,歌诗、奏乐、行舞,集多种艺术素养为一体,调动多种积极的心理整合能力于乐舞活动之中,在审美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增强和提高对艺术美的感受。

由此可见,周代的乐教是一种整体上的美育,不是作为一种技能,也不是作为脱离德、智、体教育的单纯情感教育而存在的,它的乐教之美育是在“寓教于乐”的传习教育与活动之中进行的,是在行乐、习乐者整体素质的培养中实现的。

孔子是先秦乐教的倡导者、实践者,他的乐教内容可以用“21字”来概括,即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在乐教中,受教育者通过学习《诗》(其中包括弦歌颂诵),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又在礼的学习中学会各种社会礼仪、行为规范,在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在完成诗乐与礼仪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乐艺教育。

尤其是在审美情感培养中,孔子首先强调如何在对音乐形态美的把握中加深丰富的情感体验,据《论语?泰伯》记,“子日,‘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这可视为孔子在对学生讲解音乐时,通过自己对音乐形式的理解及审美情感体验来启发学生;其次孔子强调音乐审美中美感体验与快感体验的不同,在《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听《韶》后所发的感受:“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音乐美育课题实施方案

音乐美育课题实施方案

音乐美育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

音乐美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学校音乐美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整体偏低。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音乐美育课题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促进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目标。

本课题的目标是通过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音乐美育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促进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2.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

三、课题内容。

1. 加强师资培训,组织学校音乐教师参加各类音乐教育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音乐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2. 优化课程设置,重新规划音乐课程,注重音乐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完善教学资源,积极引进优质音乐教学资源,包括音乐教材、音乐器材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学习条件。

4.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比赛、音乐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5.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学生的音乐教育,共同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课题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任务分工等。

2. 落实师资培训,组织学校音乐教师参加各类音乐教育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音乐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3. 调整课程设置,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规划音乐课程,优化课程设置,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更新教学资源,积极引进优质音乐教学资源,更新音乐教材、音乐器材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学习条件。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创
造力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系统的乐理知识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基础元素和音乐的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 乐理基础知识:通过讲授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如音高、音长、音强等,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

2. 音乐鉴赏:通过引导学生聆听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和对美的追求。

3. 创作教学:通过教授简单的作曲技巧和编曲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4. 乐器教学:教授学生一种或多种乐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构成和表现方式。

三、教学安排
1. 第一周:介绍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高、音长、音强等。

2. 第二周至第四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赏析。

3. 第五周至第八周:教授简单的作曲技巧和编曲方法,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4. 第九周至第十二周:进行乐器教学,教授学生一种或多种乐器。

5. 第十三周至第十六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创作成果:评估学生的创作成果,包括创作的音乐作品和演奏的乐器表现。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音乐综合教案二: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审美素养

音乐综合教案二: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审美素养

音乐综合教案二: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审美素养。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需要将学生打造成懂得欣赏和演奏音乐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素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魅力,增强其音乐能力和提高审美素养。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音乐素养音乐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和复杂性。

学生应该认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逐步提高其音乐素养。

这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音乐的魅力。

我们可以通过多听、多看、多演奏,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中要结合听力训练,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的音乐作品,领略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通过学习音乐节奏,教授基本的乐理知识,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素质。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音乐鉴赏和欣赏来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鉴赏是指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欣赏,以达到增强音乐欣赏能力的目的。

通过多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不同的音乐形式和特点,还可以开拓视野,提高审美素养。

二、加强实践演练,提高音乐能力实践是掌握任何一门艺术技能的基础。

在学习音乐中,实践演奏同样很重要。

通过实践演奏,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和深化音乐理论学习,还可以提高音乐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评估、分组小合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演奏练习。

除了传统的乐器演奏以外,我们也可以加入多种乐器和合唱、舞蹈等元素,以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实践演奏,学生能够逐渐掌握音乐基本技能,培养音乐魅力,提高审美素养和音乐能力,完成对音乐的感受。

三、营造和谐音乐氛围,提高学习热情营造一个和谐的音乐氛围,是学习音乐的重要保障。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营造一个快乐、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应该感受到自己的书此情绪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中,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下,进一步提高其音乐能力和审美素养。

同时,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也应该注重与家长的交流合作,以营造强大支持和配合的环境。

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

在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音乐艺术实践与欣赏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开拓音乐视野,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忽略了音乐这一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有责任制定一个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美和力量。

3.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如歌唱、乐器演奏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基础乐理知识的传授:针对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问题,我将在课堂上系统地讲解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奏、音阶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2.音乐作品的欣赏: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比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风格音乐的特色和魅力。

3.音乐技能的培养: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歌唱和乐器演奏的培训。

通过实践操作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4.互动式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多元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响、投影仪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同时结合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音乐的广阔世界。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布置适当的音乐作业,如乐理练习、音乐作品分析等,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中职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计划

中职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计划

中职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如音高、节奏、形式等。

3. 让学生掌握几种简单的音乐表演技能,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基本概念。

音高、节奏、音色、曲式等。

2. 不同时期和类型的音乐鉴赏。

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3. 乐器基本知识。

敲击乐器、吹奏乐器、弦乐器等。

4. 简单的音乐表演项目。

敲击节奏、吹奏小曲、弹奏乐谱等。

三、教学方法
1. 听力鉴赏法。

利用音乐软件、录音播放设备播放音乐作品。

2. 理论讲解法。

利用黑板、等辅助手段讲解音乐理论知识。

3. 动手实践法。

组织学生演奏、合奏简单音乐作品。

4. 积极互动法。

组织音乐讨论、听感体会等课后互动活动。

四、考核方式
1. 口头测试音乐理论知识。

2. 音乐作品鉴赏能力考核。

3. 音乐实际操作和表演能力考核。

4. 音乐课堂学习态度和表现考核。

五、教学资源
1. 音乐播放和录音设备。

2. 各种音乐样品和例汇。

3. 乐谱和音乐理论参考书。

4. 各种类型的乐器。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加强音乐审美教育力度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加强音乐审美教育力度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加强音乐审美教育力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新的学期里,我将以加强音乐审美教育力度为核心,制定一份全面而具体的工作计划,旨在通过音乐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教学目标,强化审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作为首要目标。

通过音乐欣赏、演奏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宽音乐视野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音乐作品,我将精选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此外,我还将定期组织专题音乐会,邀请校内外知名音乐家为学生进行演奏和讲解,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音乐的魅力,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

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乐队排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四、加强师生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我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将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新的学期里,我将进一步完善音乐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既关注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又重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及实践

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及实践

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及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及实践。

在我们将介绍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并探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和方法。

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应用效果。

在我们将总结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及实践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和理解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音乐审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案例分析、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的重要一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主要注重技能的培养,对音乐的审美教育却缺乏重视。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世界,音乐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认同。

通过音乐欣赏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品味。

建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体系,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需求,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和实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更是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音乐审美是指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评价和欣赏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音乐教育中,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研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音乐公开课森林狂想曲课评

小学音乐公开课森林狂想曲课评

小学音乐公开课《森林狂想曲》课评听了杨老师的一节音乐欣赏课,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

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一、闭目聆听音乐片段,创设情境。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

例如课程开始,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请学生说一说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并模仿,接着介绍音效。

随后引出森林,导入课题。

本环节运用情境创设法,激发了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根据新课标要求,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让学生专注于音乐,更快的进入到音乐的情境中来。

初次聆听全曲。

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让学生通过听觉活动感受和体验音乐。

再次聆听全曲。

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不同的情绪划分段落。

本环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

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本课杨老师分段学习。

分段欣赏后总结各段特点进行连线练习。

将三段旋律放在一起总结对比,为下面给乐曲排列顺序和分组表演打下基础。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

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

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听此节课,不管是杨老师的教态还是扎实的素养,都很值得去学习和借鉴,受益颇多!听了杨老师的一节音乐欣赏课,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

三年级上音乐教学实录 反思我是草原小牧民_人音版简谱

三年级上音乐教学实录 反思我是草原小牧民_人音版简谱

三年级上音乐教学实录反思我是草原小牧民_人音版简谱一、教学设计说明:《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唱歌内容。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

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

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

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二、教学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

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

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精品文档《小鸟的音乐会》

精品文档《小鸟的音乐会》

小鸟的咅乐合
课题小鸟的音乐会学校大城县孙毅小学
课型n年级P
教学目标
i能用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鸟的音乐会》。

2、通过听、唱、动感受歌曲3/4拍的节奏特点,体验音乐。

3、在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激发创造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设计思路
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头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自然地表演,并
能以即兴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聆听音乐、演唱歌曲、创编歌词等,让
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小鸟形象,了解小鸟的生存环境,知道小鸟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重点1能用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505> 4 3 1365- 5
小* £ 4.阳?/h
if
e
亞昕小鸟■^fg*
TT乐釦进
56 5. 4Q 145 e -| 4 €
1看崔 1 _ !*>飞
i W「£1飞狀1
2 5
6 5
鸟訝*金
就卍援<4
3 4

fi
3 _5
4 3 |
海雷iS Hl 帳
暉a购
*
1
(f ii
巾,
4-5 6
I
『釁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实践
经过长期音乐教改的实践和艺术教育研究的科学总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本世纪初就写入了国家的音乐教学指导文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

近年来,“新课标”虽经修订完善,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始终是坚持不动摇的首要指导思想。

这无疑说明了它是我们基础音乐教育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的重要原则。

但是,《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只是基本理念,它既是抽象的,但又是必须贯彻执行的。

因此,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更好地体现它、实践它,就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它集中体现了音乐审美最基本的特征和主要途径。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的存在价值就是要通过对音乐音响的聆听,给人以美的愉悦和陶冶。

因此在音乐欣赏等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与鉴赏,必须从聆听音乐开始,避免那些空洞的理论说教,必须让学生在生动优美的流动音响中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就此展开联想和想像,通过发散思维培养其创造性精神。

当然,这并不是提倡“天马行空”式的胡思乱想,而是在标题、歌词等确定语义的引导下进行有内容、有日的聆听。

所以,感受和鉴赏必须废
止从音乐知识全面系统式的阐述切人,然后再以音乐来验证和说明的教学方法。

因为它不仅否定了音乐美具有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的一面,而且也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妨碍了对他们创造精神的培养。

为了实现审美的目标,“感受与鉴赏”的内容必须是学生乐于接受、能够理解的音乐精品。

应该通过多种音乐体裁与形式,多种音乐风格与流派的作品,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特别需要重视音乐的情感体验,善于将音乐的内涵转化为鲜活的情感激发效应。

如果说感受与鉴赏是为厂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那么这种耳朵不是单纯辨别声音高低长短的技术耳朵,而应该是善于领悟音乐的情感内涵,鉴别和评价音乐美的听觉感受系统,需要注意的是:电脑制作的欣赏课件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可以适当应用。

但是这种高科技手段所具有的模式化特征,大大地淡化了音乐的真情实感,也缺乏审美的情感交流,因此,“感受与鉴赏”的手段必须多样化,尽量避免全部采用电声欣赏,倡导教师与学生互动性的欣赏活动,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必要的音乐常识(如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的表演形式和简单的音乐史知识等)是完全应该传授给学生的。

因为它不仅有利于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而且也是音乐表现的工具和手段。

但是,这类教学决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和中外音乐史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各门类知识本
身虽然可以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但是,由于在中小学是综合性的音乐课,是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不能根据知识的体系结构去组织音乐教材。

而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以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精选的音乐教材的审美感知来学习有关的音乐知识。

所以,这些常识既是实用的,但又是简单的,学生不仅不会因为它的难度而影响到聆听音乐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新课标从音乐的基本功能属性出发,融会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三种形式于“表现”领域,但是从审美实践的层面上来看,主要要解决表现什么和怎样表现等两大问题。

音乐是表演艺术,音乐教学只有通过歌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才能体验和感悟音乐的美感。

在这个操作性极强的审美教育环节,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唱什么歌、奏什么曲、表演什么节目的教材选择问题。

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有数不尽的歌曲和乐曲,但是适合学生演唱、演奏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尽管各种版本的新教材中,都已经帮我们选好了歌曲、乐曲和表演节目,但是我认为音乐教师仍必须根据本地、本校和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可以将个别不太适用的曲目进行更换,例如将曲调难度过大的调换为学生经过练习可以掌握的;将个别艺术风格平淡的换成优美动听的,还必须补充一些优秀的乡土教材,以让孩子们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

但是,在选择和确定
教材的时候,必须要有精品意识,要尽可能选择经典作品,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从而保证以高质量的表演曲目为教材,为演唱演奏奠定下坚实的审美基础。

至于在器乐曲目方面,更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条件来确定,从大多数学生都能具备的乐器来选择乐曲教材。

不论是演唱还是演奏,都有严格而规范的技术要求。

但是,要“以审美为核心”就必须淡化技术难度,降低技术要求,而应转换为审美情感的启动和表现,通过体验音乐情感、表达音乐情感来逐步掌握和提高表演技术。

由于歌曲和乐曲的艺术生命在于审美情感的宣泄和交流,因此,在“表现”领域的教学中,必须“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范唱、范奏是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审美情感的“经典”方式,其中不仅蕴涵着真情实感的交流与呼唤,而且也包容着正确方法的示范。

当然,在“表现”领域的教学中,还要注意通过评价环节完成审美教育的全过程,因为歌唱和演奏不仅是音乐美的自我表现,而且也是审美互动和交流的平台,音乐鉴别、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疑是教学目标之一。

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善于对自己或他人的演唱、演奏进行简单地评价。

至于各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融合了多元文化和多种艺术的基因,虽然分量不多,但仍应该将审美情感作为一根红线贯穿于各种艺术形式的表演之间。

为了更好地演唱和演奏,识读乐谱教学是必要的。

但是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必须注意两种倾向,一是以读谱知识的讲解替代或弱化识谱的训练,以导致学生中不能视唱的“谱盲”大量存在;二是要防止重蹈“强化双基训练”的覆辙,导致审美教育的萎缩。

应该说,成功的审美教育是情与理的有机交融,良好的音乐表演更离不开基本技能的支撑。

因此,必须以表演为基础,以感知手段的获得为取向,在表现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歌唱、演奏与识谱的有机结合,让音乐知识技能能够更好地为音乐表现服务。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创造教学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它可以通过音乐美的创造实践,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丰富想像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

但是,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上,还存在许多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在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将创造正式列为教学内容是本世纪刚刚开始的,无论是在教材的建设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尚处于摸索阶段。

特别是难在理论研究成果对创造教学的肯定与现实中师资、教材等方面的现状,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

因此,加强创造教学实践探索就显得十分重要。

普通中小学的音乐创造教学是个比较宽泛的学习领域。

它既含有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作曲”教学,也包括了更多的与音乐相关的即兴创造活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与专业性的作曲
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方法、技能层次等多方面的区别。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创造教学,不是培养作曲家,而是通过对音乐美的多方面创造性的探索,使他们发现美、创造美,逐步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发展创造性思维。

为此,应该更多地采用与音乐有关的即兴创造活动,使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探索音响和音乐,如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现实生活和自然界的声音,能够根据歌声或音乐,即兴地创作些连贯性的动作,将一些简短的生活语句或易懂的诗句即兴编唱旋律等。

至于音乐创作实践,则应该从短句(如2―4小节)的节奏开始,再结合旋律进行,直至能够创作完整的短曲。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音乐创造教学虽然是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它的着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追求和探索,在于鼓励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精神,因此,不应该过多地偏重于创作成果质量的要求,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愿望,而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以导致整个审美教育的失败。

小结
通过以上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感悟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决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指令,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教学基本理念。

它提示给我们的指导原则普遍适用于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

本文所探讨的种种方法,只不过是学习和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它的潜在效应有待我们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去开发,以促进音乐
审美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