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科学课探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苏 霍姆 林 斯 基 说 :在 人 的心灵 深 处 ,都 有 一 种需 要 , “
这就是希望 自己是一个 发现者 、 研究者 、 探索者 。” 在科学 教学中 , 创设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 , 让学 生有参 与活动 的恰 当“ 口” 入 并融入其中。 而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
案例 2 浙教版《 : 科学》 八年级下册第 四章第 四节《 电
问 :那 能 不 能 让 这 个 大 线 圈 在 ‘ 型 磁 铁 里 转 动 起 来 ? ” “ U’
也 由清变绿 , 由绿变黑。每个学生对 于环城河的变 化都有 切身体会。于是在复习“ 水与环境” 这一知识时 , 笔者从环
城 河 的变 迁这 一事 件 , 出 了 “ 想成 为决 策 者 吗 ? ” 一 提 你 这
。教 学 实 践
蕙 第 1 9幂 4 月
初 中科 学课 堂教 学 中
如 何 引 导 学 生 进 行探 究性 学 习
朱李孟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科学 问题 ,自主探究 、 学 习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 : 提出有意义的科学问题 、 建立合 理的猜测 、 设计实验 、 观察分 析科学事 实 , 给出解释 或说
本课时通常的教学顺序是 : 通过演示实验先让学生知 道磁和电的关系以及 电动机的原理 , 第二课 时让学生到实 验室拆卸和搭配电动机的模型 ,加深学生对 电动机 的理
解, 同时 培养 学 生 的 动 手 能力 。
笔者认为 , 这种授课安排存在一定 的局 限性 。笔者把 授课 的顺序进行 重新设计 , 把学生带到实验室首先让学生 自主拆 卸电动机模 型 , 让学生 了解其 内部 的结 构 , 能说 出 各结构的名称。当学生拆 卸完成后 , 通过多媒体设问 :电 “ 动机最主要 的结构是哪部分? 学生 回答 :磁铁和线 圈, ” “ 因 为模型转动轴 的转动是由线圈转动带动的。” 笔者乘 机追

初中科学课程探究教学初探

初中科学课程探究教学初探

初中科学课程探究教学初探在中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的几年中,广大教师不断地摸索和研究,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涌现,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只有在实践中才会遇到的问题。

笔者结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实践,对探究教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科学探究的内容学生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以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一般步骤如下:1.提出科学问题。

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实验、分析案例、研究图片等,引导学生提出科学性的问题。

2.进行猜想与假设。

提出问题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查阅书籍、资料,了解科学家和其他人的研究结果和解决这个问题的适当途径,对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做出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一个假设提出后,还需要设计专门的实验来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正确。

在实验时,要设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照实验,也可以收集一些事实证据来检验所提出的假设。

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

要检验一个假设,需要有足够的事实证据。

在收集事实证据时,需要进行记录,表格和图像是很好的记录方式。

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收集证据,而且要将观察与实验的结果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借助于分析、推理提出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在实验证据和逻辑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变量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以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与实验结果为基础的新的理解。

5.检验与评价。

检验是对观察和假设的一种验证。

根据收集的事实证据推出合理的结论,并对结论的可靠性做出评价,看结论与假设是否吻合。

若不吻合,应重新确定探究方向,制定方案进行探究。

6.表达与交流。

最后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还要与同学交流研究情况。

交流过程中要能够解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并将结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贯穿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多领域的、融合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我对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举例:探究酸雨的危害教学功能价值是:通过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酸雨的危害。

实现上述功能的原因:酸雨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人体、建筑、机械、城市等都能造成很大的危害,认识酸雨的危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预防酸雨形成的原因,掌握预防酸雨形成的措施。

教学过程:《探究酸雨的危害》根据情况可分为两课时。

一、提供背景知识:1、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二、教学过程:1、分组讨论,设计对照试验:根据老师提供的模拟酸雨来设计探究试验。

注意:教学活动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制定方案,动手试验:A、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试验方案。

B、实施方案:注意试验过程中数据的记录。

C、得出结论: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得出科学的结论。

注意:教学活动中重在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新课改中的探究性学习

论新课改中的探究性学习
鼓 励 学 生 大胆 质 疑 课 堂上 留 出 学 生 提 出 问题 的 时 间 和 学 生 思 维 的 空 间 , 允 许学 生 随 时 插 话 . 注 学 生 课 上 自发 生 成 的 应 关 问题 。 化 学教 学 中我 们 要 鼓 励学 生积 极 思 考 , 胆 质 疑 . 于 在 大 勇
1课 前 认 真 钻研 教 材 。 .

任 何 一 个 有 经 验 的 教 师 在 编 写 教 案 的 时 候 ,都 要 明 确 教
学 生 刚 接 触 化 学 , 始 会 对 化 学 颇 有 些 兴 趣 , 其 对 化 学 开 尤 实验 更 感 到 有 意 思 。 当 学 到化 学 用 语 、 素 符 号 和 基 本 概 念 但 元 时 , 会 感 到抽 象 难 懂 、 燥 乏 味 , 往 会 把 化 学 视 为 “ 二 外 常 枯 往 第 语 ” 认 为 化 学是 一 门 “ 记 硬 背 ” 或 死 的学 科 , 可 能 会 使 原 有 的 有
化 学 用语 是 国 际通 用 的 语 言 , 国 际 上用 来 表 示 物 质 的组 成 、 是 结 构 和变 化 规 律 的一 种 特 殊 形 式 的 交 流 工 具 。 并 感 到 学 好 化 学 知识 非 常 重 要 , 因为 这 将 直 接 关 系 到祖 国 的发 展 和 建设 。 这
探 究 性 学 习 合 作 学 习 . 生 主 动 参 与学 习 , 课 堂 教 学 中 学 生 学 在 主 体 参 与 水 平 的质 量 的标 志 之 一 就 是 看 学 生 提 问 的 情 况 如 何 ,没 有 问题 的 学 生 不 是 好 学 生 。 教 师 应 发 掘 学 生 好 问 的 天 性, 培养 学生 的 问题 意 识, 其 变 成一 种 激 发 智 力 的 刺 激 。 做 使 要 到这一点 , 就必 须 创 造 宽 松 、 谐 的 教 学 环境 学 生 敢 问, 和 让 并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案例——科学探究:摩擦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案例——科学探究:摩擦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案例——科学探究:摩擦力
张启宇
【期刊名称】《物理教学探讨》
【年(卷),期】2010(028)008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课程实施中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本文就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节的探究式教学做一些探讨.
【总页数】4页(P69-72)
【作者】张启宇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八中学,重庆市,沙坪坝区,4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案例——科学探究:摩擦力 [J], 张启宇
2.探究式教学案例及反思——摩擦力 [J], 白国良;
3.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案例——电阻定律 [J], 魏学静
4.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探究课——武汉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案例与评析 [J], 王玲莉;陶国平
5.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案例——电阻定律 [J], 魏学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究性学习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

探究性学习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

物种类”一改从前只将学生束缚在教室 中的教学方式 。 ,
让学生必要 时走 出课堂 , 走出校 园 , 融人 自然和社会 中 ,
习惯 , 在每一个实验 中 , 从实验 内容 、 验装 置 、 都 实 反应 原理、 结论 和处理方法几个 方面加 以研究 , 使学 生初步 学会 利用 实验去研究 自然 问题的基本方法 ;学 会通过 观 察去掌握实际现象 , 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 律 ; 去 学 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 和性质 。例如 : 于植物 的 关 蒸腾作用 , 如何让学生通 过观察 , 正确认识 它的实质和 发 生的部位呢?我在上这一节 内容 的前一 天 ,启发学


生: 假如植物 的蒸腾 作用与叶有关 , 同学们 自己设计 请 个实验 , 观察 实验 现象 , 思考一下 实验结 果与假设一 致吗?上课时 , 学生 拿出 自己的设计方案 , 并出示实验 现象。然后请学生讨 论回答 , 设计实验是否合 理 , 回 并 答理由。关于实验现象 , 同学们都能清楚地看 到并 回答 理由。植物 的塑料袋内出现水珠 , 这是植物体 内蒸发 出 来 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但有些做法更加合 理 , 为什么 呢?学生通过观察 比较都 知道 , 有些装置的塑料袋 内只 有枝 叶 , 观察到 的只是植物 蒸腾作用产生 的水 , 而有些 装置 中还包含有土壤蒸发 出的水 。有些塑料袋 内壁几 乎无水珠 出现 , 因为它的植物体去掉 了叶 。学 生通过实 验探 究 , 以知道 , 可 植物体 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 植物 体 的叶片部分 ,但 植物体幼嫩部分 的茎和 叶柄也 能少

的各 种情境 , 促使学 生产生 质疑 、 问难 , 探索求 解 的学 习动机 , 发他们 创造性 的探索 。同时 , 激 教师要根 据课 程 内容 、 生认知程度 、 学 接受新 知识能力以及个体 思维 能力来设 备问题 隋景 。 例如 , 光 的色散 》 在《 这一节教学 中 , 首先我把所有 光 的色散 中学 生可能 提到 的问题尽 可 能的准备 好 , 准 备相应 的实验条件 ,有利于学生提 出问题和探索方 案 后实施操作实验 。在引入时 , 出彩虹为什么有这么多 提 美丽 的色彩 呢?设定 疑问 , 学生也想知道答 案 , 于是学 习动机就有 了 , 利于后面的研 究。 在讲 解光的色散 的实验 条件时 ,引导 学生思考提 出问题 , 设定实施 的方案 , 这里引导学生 提出问题很重

初中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初中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学素质 。因此要努力提供学生 参与实 践活动 的时 间 、 空
究 的模式是在 学生积极参 与科学 探索过程 中, 师试 图 教 模 拟科 学家解 决问题 的过程 , 使学 生体会 科学 家如何 面
临疑难 情境 , 学会 搜集 和加工 资料 , 最终达 到 问题 的解 决 , 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 中发现 问题和解 决 问题 的 从
我们 的课堂教学 , 只有 当学 生带着 浓厚 的兴趣积极 地 参与 、 真地思考 、 认 自主地探 索 、 持续 地进入新 的问题 的研究 , 我们的课堂才是有 效的 。而科 学课 堂中 的探 究 性学 习恰恰是 一 个很好 的教学 平 台。在实践 中我们 归
的基本科 学素质的培养 。在面 向全体 的 同时 , 又要尊重
设计 , 自主选择 调 查 、 问 、 验等 多种 方法 , 访 实 自主搜 集
信息并对结果 进 行分 析 。总 之 , 学生 的 主动 、 为 自主活 动、 表现和发展提供开放 的空 间 。
1 4 2 中学教学参考 ( 中旬 )2 1. 总第 1 9 o 24 1 期
引导学生根据 自己已制 定好 的探究 计划 或方案 , 真观 认 察、 实验 , 取信 息 、 据 , 后 , 求学 生 利 用 所 获信 获 数 然 要
二 、 中科 学 课 堂 探 究 性 学 习的 实 践 初
科学探究 性 课 堂 教学 形 式 上 可 以是 多 种 形 式 的 。 作为一种在现代教育 观念指 导下 , 以促进学 生学 习方 式 变革为宗 旨的新型课程 , 别于知识 类课 程 的教 学 。它 有
是 以学生 探究性 学 习为基 本特征 , 因此 , 教学 策略应 体
能力 。
间以及有关条件 , 为学生创造 主动参与 的良好环境 。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 学 的探 究性 学 习 活 动 中 , 体现 出“ 生 之 间 ” 师 生 之 间 ” 要 生 和“ 的合 作 活 动 。 教师 应 以 合 作 者 的身 份 参 与 探 究 性 学 习 , 在 教 并 学 过 程 中付 之 以 民主 、 等 的 教 学 作 风 , 自己 定 位 于 学 生 学 平 将 习 的伙 伴 , 仪 如 此 , 师 还 应 该 是 学 生 学 习 的指 导者 , 见 的 不 教 意 倾 听 者 , 意 的提 醒 者 , 料 的 提 供 者 , 难 的 帮 助 者 , 果 的 善 资 困 成 分 享 者 。我 们 要 充 分 发 挥 师 生 之 间 的 团 结 合 作 精 神 , 励 和 养 鼓 成 良好 的合 作 学 习 习 惯 , 造 平 等 、 作 、 助 、 营 合 互 民主 、 放 的 宽 开 松 情 境 。要 让 学 生 在“ 动 ” 活 中学 习 ; 主 动 ” 在“ 中发 展 ; 合 作 ” 在“ 中提 升 ; “ 究 ” 在 探 中创 新 。 ( ) 施 科 学 综合 的 评 价 方 法 。 品 评 学 生 作 品 , 提 高 学 三 实 是 生 认 知 能 力 , 进 学 生 创 新 的 重 要 一 环 。 由 于 每 一 位 学 生 都 有 促 自己 的个 性 , 活 阅 历 、 美 观 念 也 随 之 不 同 , 一 内容 的作 品 生 审 同 可 能 表 达 出不 同的 风格 和特 点 。 因此 , 师 在 评 价 学 生 作 业 时 , 教 务 必 制 定 出科 学 的 、 理 的评 价 方 法 和 标 准 。 评 价 的 方 法 主 要 合 有 学 生 自评 、 家 互 评 、 师 总 评 。首 先 是 由学 生 自我 评 价 , 大 教 把 自己作 业 的构 思立 意 、 法 特 点 、 作 体 验 、 功 不 足 等 方 面 向 技 创 成 同学 们 介 绍 ; 次 , 师 要 鼓 励 和 引 导 学 生 对 作 业 大 胆 地 展 开 其 教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探 究 的 学 习 过 程 ,是 手 脑 并 用 的 过 程 。 因 此 .教 师 要 努 力 让 学 生 在 动 手 操 作 和 实 践 活 动 中 吸 收 知 识 ,获 得 创 造 性 技 能 和 思 维 ,并养 成 科 学 的 创 造 态 度 ,才 能 真 正 将 学 生 通 过 - 主 动 探 究 、发 现 和 体 验 ,从 而 获取 知 识 、应 用 知 识 、解 决 问 题 的学 习 方 式 落 到 实 处 。 再 完美 的 模 仿 也 毕 竟 是 模 仿 ,而 有 缺 损 的创 造 终 究 是 创 造 。 如 何 在 劳 技 课 中 培养 学 生 的 动 手 能 力 和 创 新 精 神 , 是 教 师 在 今 后 教 学 中应 不 断 实 践 、研 究 的课 题 。

尊 重 了 学 生 的 个 性 .也 充 分 调 动 了 他 们 自 主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使 之 真 正 参 与 到 学 习 中 去 ,将 师 生 “ ” 与 “ ” 的 导 演 关 系表 现 得 淋 漓 尽 致 。在 这样 的 环 境 中 ,才 有 利 于 学 生 变

转 变 教 师 角 色 .使 学 生 敢 于 自主 探 究
程 标 准 》 在 课 程 总 目标 中提 出 ,学 生 要 能 主 动 进 行 探 究 性
的 关 键 。在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教 师不 再 作 给学 生 .而 应与 他们 共 同探 究知
识 ;学 生 不 再 仅 作 为 知 识 的接 受 者 ,被 动 地 听 从 教 师 的指
师 解 决 学 习 中的 问题 。
二 、 创 设 愉 悦 的 氛 围 ,使 学 生 敢 于 探 究 宽 松 、愉 悦 、和 谐 、 民主 的 教 学 氛 围 ,有 助 于 消 除 学

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态 在这些 老人年 轻 ①和 同学 一起讨 论光 、温度 等变 量影 响 时 当地 的气候 与植 被 的数 量及分 布情 况 ; 向 蚕 豆生长 的原理 , 并提 出假设 及其 理 由。 当地 的园林部 门咨询 现在 的植 被数 量及分 布
②选 择一个 变量 ,然后设 计 实验检 测它 情 况 。 是 如何影 响蚕豆生 长 的, 后开始 种植蚕 豆。 到 图书室 查阅 有关报纸 、 然 杂志 , 读 有关 书籍 『 蒯 ③ 每天观 察 , 并将 结果记 录在表 格中 。 () 3 要充 分发 挥学生 的创造 性 , 励学 生 鼓 或 到因特 网中查询 。 ④ 制作一 张海报来 介绍你 的实验 结果 。 设计 最佳实验 方案 。 教师 在对 这些 资 源作 m选择 的 同时 , 既 2 在模拟 实验 中实施 探究性 学习 、
之 间有怎样 的关系 ? 同 ,撞击 的方 向 、撞击 的 力度都会 影 响环形 环 境 的影响”: 甲、 取 乙两 个小 型 的鱼 缸 , 分别
①猜 测 :你 认为斜 坡 的坡 度与 拉力 大小 山 。 二 、 活动课 中实施探 究性学 习 在
放 置两条 小金鱼 ; 甲缸 内加入 水草 , 乙缸放置
对 自己的实验 进行科 学 的分析 、 解释 , 而上 从 升为理性认 识 , 得 科学结 论。如 :
⑦用文 字或 图示的方 法记 录影子变化 最后 , 学生 对所 观察 、 录到 的现 象进行 记
课 中, 利用 的课 程资源一 般有 : 可
[ 案例 ] 探究斜坡 的坡 度 与拉力 大小 的关 分 析 ,将 月球 表面 的图片 与实验 现象进 行 比 可利 用的课 程资源 较 ,清楚认 识 到月球 表面 的环形 山有 可能是 家庭 资源 系 陨石撞击 形成 的 ,而且 还知 道损石 的大小 不 可设 计小 实验 “ 实验材料 : 斜面 、 车 、 小 测力 计 、 木块 。 探究鱼 缸 中的水 草对 鱼缸 内 实验 步骤 :

如何进行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

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O .10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学术论坛1课题的预设性策略首先教师要未雨绸缪,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节课大概要进行哪些课题研究,教师心中要有底,然后与学生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及早寻求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后师生共同选择课题。

如在初二第一学期开始阶段,可布置如下科学与人文知识结合的探究课题:①古诗中的科学知识知多少,你能解释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你了解睡眠与气候的关系吗?你知道鸟类的迁移吗?②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在西藏,沸水中捞钱不烫手的秘诀你知道吗?③压强与面积的关系:红军过泥泞草地时为什么要爬过去?④无线电波:太空中的宇航员能面对面地直接谈话吗?⑤气体与压强的关系:瓶“吞”鸡蛋的玄机在哪里?⑥光的反射与折射:海底捞月的“蠢事”你做过吗(小时候去河里捞鱼)?⑦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武林高手的分身术是怎样炼成的?课题要小型多样,有浅有深,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无论什么课题,要及早布置,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准备并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学习。

2传授科学方法学会探究科学方法是指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般途径和所采用的基本手段,它在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因此,科学方法成为科学探究的核心,它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平台。

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理念。

要求我们在教材处理中必须充分重视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机渗透和不断强化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①选择专门的主题。

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②选取合适的题材有机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例:在讲解“特异性免疫”时,可以设问琴纳医生发现天花疫苗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的步骤发现问题a.往人的鼻孔吹痘痂粉可预防天花;b.养牛场挤奶女工中没有人患天花;c.已经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天花。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的 。 当然 , 何 尽 可 能 如
将 多的时间 留给学生 ,
关 键 取 决 于 教 师 的 教

学 新理念 。 重视学
学功底 , 即收放 自如与 驾驭 课堂的教学能力。 例如 : 学 “ 角形 面 教 三
积 公 式 ”这 一 课 时 , 我
生 自主探究学 习 自主探 究是 指学 生运
积 的 公 式 , 予 充足 时 给
方式, 生学 *知识是接 受 学 - 7
的 过 程 , 是 发 现 的 过 程 、 造 的 更 创
足的理由。有 的说 : 既不是素数 , 间让他 们 自己去探 究尝试 。同学们 1 与众 不同; 是 素数 中 通 过剪 剪, 2 过程 。 师应 如何 引导 学生 自己去 也不是 合数 , 教 拼拼 , 想想 , 算算等 实践 与众 不同; 最小的 活动后 , 4是 发 现 、 动 地去 探 究呢 ?我认 为 , 主 首 唯一的偶数 , 有一 个 学生发 现 : 两个 完
念下的数学 , 不再是传统意 义上 的 交流后 , 向全班 同学汇报 。 同学 现 象, 再 学生花 了很 多 的时 间 、 力 精 数学 ,而是 自主探 究学 * - 7的数学 。 们个 个积极性 甚高 , 自主探 究的气 之 后 ,结 果 探 究 并 不 是 很 理 想 , 时
标 准认 为 : 动 手 实践 、 动探 究 和 氛很 浓 , “ 主 汇报 时异彩纷呈 , 出这 6 间耗 费也 不少。但 这种现象从促使 得
不如 授 人 以 渔 场 ”,则 可就 是 当前
( 给 学 生一 个 时 间 , 他 自 2 ) 让
己去 活动 。
剪 图形 , 观察 、 理 , 同样得 出 了 推 也 计 算三角形 面积 =b÷2的公式。 a

更新理念,优化有效课堂——论初中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培养

更新理念,优化有效课堂——论初中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培养
要 有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所 以 , 者 强 调 在 《 学 程 教学 中实 施 探 究 性 学 习前 提 笔 科 课 是 转 变 教师 教学 观 念 。 师 的 责 任 在 于 教 学 环 境 的设 计 , 学 教 为 生 搭 一 个学 习 的 “ 于 架 ” 设 立 一 个 以学 生 表 演 为 主 的 舞 台 , 脚 ,学教 育研 究
更新理 念 ,优 化 有效课 堂
一 一
论初 中科 学探 究活动有 效性的培养
潘 卫 星
(长兴 县 和 平 中 学 浙 江 长兴
3 0) 1 O 31
【 摘 要 】 ‘ ‘ 有效” 是教学的本质特性, 也是当 前课程改革的核 心思想, 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分析了目前 初中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教学“ 低效性” 存在的原因, 提高初中科 学探究活动 ’ 有 效性的策略, 并提出 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影响课堂 教学的
组织学生主 动参 与教 学过程。
2 2

科 学探 究活 动 的 有效 性 , 于 探 究 时 间 的充足 保 障 在
时 间 是保 证 科 学 探 究 有 效性 的 又一 指 标 。 师 为 了保 证 课 教 堂 的完 整 性 , 多 探 究 活 动 刚 开 始 就 喊 停 。 生 刚 进 入 探 究 氛 很 学 围 , 师 就 急 于 要 整 理 器 材 。 样 的探 究 怎 么 能 培 养 出 学 生 的 教 这 科 学 探 究 精 神 呢 ? 与 同一 个 实验 , 一 个 实验 小 组 所 需 的 时 参 每 间 不 相 同 , 关注 进 度 慢 的小 组 , 导速 度快 的 小 组 进 行 整 理 多 引 实 验 结 果 。 以教 师 要 给 每 一 个学 生 充 足 的 时 间 去 探 究 , 要 所 又 处 理 好 小 组 间时 问的 差 异 性 问题 。 2 3 科 学探 究 活 动 的有 效性 , 还在 于 教 师进 行 恰 当的教 学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浅析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浅析
4 0
初中科学实验教 学中 “ 究性学 习" 探 的浅析
鬟浙江省温州第九中学 李英慧
摘 要 :科 学 是 一 门 以 实 验 为 基 础 的
探究性学 习是指在教 师指导下学生 运 用科学探 究的方法 ( 包括观察 、 测量 、 制作、 出假设 、 行实验 、 提 进 合作 交流等 )
例 如 在 教 催 化 剂 的 概 念 时 , 靠 口头 讲 是 不 单 易被 学 生 理解 的。 若 能 但
下设计 实验并操作 、体验科研 过程为主
要学 习方法 。 教学实践表明 : 通过科学实 验 设计问题情景 ,可 以诱 发学 生的探 究
探究性学 习 新课 程倡导以科学探究 为主的学 习 方式 , 重视发展学生 的科 学探 究能 力, 要
教学上下功夫。意大利教育 家蒙台利梭 早在 1 世纪就提 出“ 9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
老师” 的教育思想 。他形 象地解释说 : 一
件 事 , 听 到 了 , 后 就 忘 记 了 看 到 了 , 我 随 也 就 记得 了 ; 了 , 自然 地 理 解 了。 对 做 很
第 四步 :将三号试管中的残 留固体
体验 中有所发现、 有所联
想 ,萌 发 出思 维 的 火 花 。 将 称 量 好 两 份 的 K I。 CO 固体 (1 ) M O 固 体 m 克 和 n2
科 学是 一 门以实验 为基本 身来讲 ,
实验教学应 比课堂 教学更易使学生产 生 兴趣 , 乐于学习。怎样在初 中科学实验教 学中实施探究性学 习? 课程标准提 出如 下四条要求 :探究性学 习活动要有 明确
意识 , 而收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 二、 挖掘初 中科 学实验 内容拓展、 创 新的探究性学 习 由于时间的限制 ,有些实验 的过程 不可能在课 堂上完成的 ,如钢铁生锈条 件 的研 究, 种子萌发等实验 , 都需要在实 验之前几天做 好准备。如果把此类 实验

初中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初中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初中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摘要:现在的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而不再是对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简单理解和应用。

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认清课堂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去获取和应用知识。

关键词:创新;探究;教学;情景当今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而不再偏重于对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简单理解和应用。

目前学校教育中传统授课方法,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些老的教育方式制约了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意识的形成。

而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手段,这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高层次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认清课堂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去获取和应用知识。

现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探索定向探索活动一般是伴随问题而进行的,问题的出现锁定了探索的方向,并且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扮演积极的角色,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获得知识与技能。

对此,教师应多设计问题情境刺激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各种问题的解答,从而促进探索活动的步步深入。

教师设计问题有多种方法:1.层层推进法即有梯度地提问,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针对做的经典演示实验,可以先设计几个小问题:小车为什么最后总要停下来?小车在平面上前进的距离长短跟小车受到阻力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吗?想一想,假设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会不会减少?用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着学生的思维。

2.角度变化法即对某一事实或现象可多角度设问,在学到大气的压强时,结合人体血液压强的知识,向学生提问:在你们或亲人生病打“吊针”时有没有注意过以下的几个问题:(1)药液为什么可以输入人体内?(2)为什么药液能匀速滴注?(3)当药液滴注完时,空气会进入静脉吗?当学生用科学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时,学生会从中获得一种喜悦的体验,并乐于进一步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开展现行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依旧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且将科学探究融入为每一个主题之中,新教材通过编入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来此促进发展探究性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推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在这一背景下,有关中学生物探究活动教学的各种尝试研究也就如火如荼地进行了。

下面就初中生物探究活动教学的特点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一.探究活动教学的特点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如观察与思考、调查、实验、演示实验、资料分析、探究、模拟制作、设计等等,从内容上看有图像信息分析型、实验型、实践应用型、解读数据型。

但是不管是什么形式什么内容的探究活动,它们的教学都有以下共同特征:一,过程基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即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尝试用书面或口头表述出来;作出假设:即应用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制定计划:即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确定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拟定探究计划;实施计划:按照计划进行观察或调查或实验,收集证据、数据;得出结论:描述现象,运用合适的方法处理证据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探究活动教学应该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只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情境或直接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真正做到只是一个引进门的师傅而已,对于接下来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则由学生或讨论或独立思考运用合适的方法去获取答案,最后将过程结论与他人交流并展示出来。

三,明确开展探究性的目的和意义。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切实有效地实现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领悟科学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V1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V1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V1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的设计1. 突出实践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科学教学设计时应将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作为重要目标,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科学素养,需进一步思考并具体操作。

2. 提高科学素养学生需要在初中阶段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促进其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思考和表达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与应用。

3. 强化交流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从而发展其交流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领悟能力。

4. 追求多元文化初中阶段是孩子形成多元文化视野和认同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符合多元文化的要求,扩宽学生知识结构和视野,切实推动跨文化教育。

二. 教学内容的设计1. 知识点融合新课程要求教师将多个学科相关知识点整合,形成综合化知识点进行教学,建立科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以身边的家居为例,课程设计可以将物理的温度、热量、热传导、变形等知识点与化学的化学反应、溶解作为经过综合处理后的教材,使学生通过现象归纳理论,理论反推现象。

2. 控制知识量新课程强调深度学习而非传统的“信息爆炸式”死记硬背,初中科学教学设计应注重知识量的控制,以原理、规律及应用为核心,将目的性与系统性融于教学中。

为此,教师可以组织有关调查研究、资料查询、探究式学习等活动,在探讨中精进思维,达到知识深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注重生活化应用为吸引学生的参与度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学中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营造有趣、探究性、互动性的氛围。

例如,在介绍电流的流向和电阻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分析人体为什么会感到电击,或实验设计重用学生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活动课程教学内容。

三. 教学方法的设计1. “探究性学习法”教学方法设计与知识和文化的融合紧密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科学课探究性学习[摘要]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一直是理化生教学研究的
手段,更是教学的亮点和重点。

“探究性学习”恰似一缕春风,给传统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活力与生机。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也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究,使学习的全过程充满无限乐趣和动力。

《科学课程标准》将探究性学习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本文就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师生的生活。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逐渐深入教师心灵,改变着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必趣被忽视,学习的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探究学习则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新《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它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必趣,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一、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1.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和合作;
5.培养科学的态度和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特别强调“获得探究的体验”。

从初中科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要想它能顺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务必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二、让学生了解探究性学习
初中生刚接触科学这门新的课程时,还不知道什么是“探究”,更不知道如何去探究。

对此,教师要像对待蹒跚学步的幼儿那样,扶着他们走好第一步,让他们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快乐。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探究及获取物理化学生物类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前提。

因此,在学生学习科学的伊始,教师一是要教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教师的演示与讲解以及一些模仿性的训练,掌握好一些基本的实验
操作技能。

二是要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三、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一个有效的探究活动的实施,始于一个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领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首先要创设真实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演变为一个具体的、有意义的科学问题来开展探究。

在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具体化、程序化,并进行实验。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在不断的实际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排除心理上怕失败的障碍。

其次要注意及时提供信息、启发思路,决不能“包办代替”。

看到学生学习方案不对或偏差过大不要急于下结论,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独立在对实验装置的自主选择、描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探究结论等过程中,独立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后才会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从而维持持久的探究必趣。

四、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1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探究基础上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即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多则班级全体参加,少则几个人,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充分对话、答辩、专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拨。

当“铁钉生锈”实验成果拿到学校交流时,学生互相交换自己或小组的心得体会,甚至有学生用了一根,刷了油漆的钉子半浸在水中作对比实验。

当今的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大胆且有创新,除了可以互相交流,还完全可以与教师作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时时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学术小成果。

2实验探究。

为了巩固探究意识或检验探究效果,学生一直把实验探究作为自己的最爱。

因为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对实验装置的设计,对反应条件的控制,对反应机理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探究学习。

实验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

实验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科的要求和特点决定,不必强求统一,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

加强实验探究主要途径之一是提高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应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在教的过程中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和动脑,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探究活动中来。

总而言之,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
素质教育的需要。

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

编辑/李文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