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浅议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优化教学对策
浅议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优化教学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空间与图形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内容,涉及到学生对空间概念的认知和图形形状的理解。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进行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教学的优化和创新。
针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有必要思考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和能力。
【200字】1.2 问题提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在教学中常常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学生对空间概念理解困难、图形认知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优化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效果。
在当前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面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空间和图形概念,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认知能力等难题。
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促进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字】2. 正文2.1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特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特点包括:1.图形的可视化特点。
小学生通常很喜欢图形,因为它们能够带给他们直观的感受,容易引起兴趣。
2.空间的实物认知。
小学生对实物的认知相对直观,因此通过实物与空间的相互关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3.形状的分类与特征。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形状的分类与特征是关键的内容,孩子们需要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来认识不同的形状。
4.图形的组合与拆分。
小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图形进行组合和拆分,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浅析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策略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策略研究数学是小学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数学空间与图形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的空间形象,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需要学生对各种图形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推理和论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各种图形和空间结构。
二、教学策略1. 注重基础知识的渗透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之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渗透。
在引入新知识之前,要对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梳理,确保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纸上绘图、实物拼图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进行形象化教学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趣味性的数学题目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策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通过黑板书和教科书进行知识传授,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针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我们需要积极采取各种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是立体的、具有方向性和位置关系的,对学生来说,空间概念是相对难以理解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可以利用立体模型、立体图形、橡皮泥模型等物品进行教学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空间的特点,帮助他们理解空间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图形来组合构造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对于空间的想象能力。
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图形认知能力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感性认识来形成和丰富的。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积木、拼图等材料进行图形的组合构造和拼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愉悦和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
在教学中,要注重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游戏、竞赛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和推理的学科,而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素养。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浅议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优化教学对策
浅议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优化教学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数学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样式单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师生互动不足等。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两方面,提出一些优化教学对策,以帮助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1. 突出实际应用在教学内容中,应该突出数学空间与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和环境,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实际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比如让学生围绕校园进行几何图形的寻找和认识,或者通过建筑物的观察来理解空间数据等。
2. 突出概念的理解在教学内容中,应该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三维几何图形时,应该重点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等基本几何体的概念和特征,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各种特征和定义。
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学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3. 突出跨学科的整合在教学内容中,应该注重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可以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运动,理解空间与图形的关系。
也可以结合艺术知识,通过对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观察和理解,让学生感受空间与图形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特征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 合作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策略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和优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既涉及到几何知识,也涉及到空间的认知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通过游戏、实物、图片等展示形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建筑物、景观等,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发现,从而激发他们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二、注重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方法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观察和描述空间与图形,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和学习方法。
比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或者图纸模型来进行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三、多彩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
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些有趣的小组活动,比如利用积木搭建几何图形、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图形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还可以利用课外拓展活动,比如实地考察、图书阅读、图形拼贴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
四、差异化教学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差异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一些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比如对于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加复杂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更好地发展空间思维和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对于认知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简化内容,通过具体事例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小教园地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赵良忠摘要:空间观念是数学几何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学生灵活想象和转换几何图形与现实实物的一种思维能力,也是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平面感知能力的一种较为直接的表现。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抽象思维等,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教学策略随着数形结合思想逐渐被人认可,教师以及学生务必要拿起示意图这一数学武器,要主动学会将抽象数学问题变成具体图形,下面笔者将重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示意图的意义以及主要方法。
一、巧设开放性问题,培养空间观念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内核,创设可望、可及且有利于学生建构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内驱力。
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中,学生能够通过测量、剪拼等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学《四边形的内角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甚至是多边形的内角和。
课前,教师可以先抛出第一个问题“你知道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通过师生对话,笔者抓住了“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这一普遍认知,接着抛出了第二个问题“你确定吗?”在得到学生的答复后,笔者又抛出了第三个问题“你能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吗?你有什么好方法?”在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断地被激发,学习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自发的“学”,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以问题为线索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不再“随波逐流”,而是力争“知其所以然”。
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思辨能力随着数学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地提升。
二、教师于课堂之中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数形结合和其他学科比较而言,数学学科比较独立,并且更加注重学生逻辑思维水平以及严谨性,其主要原因为数学学科十分抽象,倘若学生不利用数形结合方式做题,那么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一般情况下,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的难度都是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如果学生不使用合适方式学习,那么学生在做题之时会感到十分吃力,时间一长,他们便对数学学科失去信心。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教学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注重对于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的引入,转变教师观念,通过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维,确保学生们能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知识消化能力。
标签: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要帮助学生们掌握和理解各种数学知识,而且还需要开拓学生思维,使得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
本文主要从数学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的教学入手展开探究,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几何学习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一、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转化数学教学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基础数学能力,而且还肩负着激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任务,学生们在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都是相当基础而浅显的,依靠这些知识是不足以让学生们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轻松,而如果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们对于数学空间与图形核心思想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有了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作为基础,学生们对于变化多样的各种几何图像的分析也就更有条理,能够很具体地理解图像是如何在空间中不断变化的过程,增强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灵活性。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着思维陷阱的题目,这类题目往往都是在某个立体图形单重隐藏多个图形,学生们如果没有空间思维能力,很难找出隐藏图形完成求解。
在解答这类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勤于动手,尝试着从“比较距离和面积”、“试着多种组合与分解”、“统计图形当中立方体个数”等方面入手,仔细研究从多个角度讲图形拆解开来,真正地完成对于立体几何图形的“透视”。
二、创设相关数学情境,转化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如果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有趣、生动的情景,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孩子们探究几何图形知识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上展现出更活泼、放松的一面,配合教师完成知识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摘要: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在新课程强调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大量增加了几何教学的内容。
面对这一领域的变化,本文阐述了传统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特点和网络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特点。
并将其进行了比较,得出传统教学的不足,而网络技术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怎样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从五个尝试入手。
关键字:新课程;传统教学;网络教学;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第一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第二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由此看来,该部分内容应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
[1]1 传统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特点1.1没有凸显生活化和现实性没有加强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其出发点没有以学生熟悉的居住、生存和活动的现实空间作为学习的背景,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图形与物体、建立丰富表象、形成直觉思维,加强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没有凸显过程性与体验性数学教育研究表明,空间观念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才能形成与发展。
以往的大纲,没有突出了将“过程”作为数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没有非常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的经验,在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经历过程与体验实例”。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现在新课程强调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大量增加了几何教学的内容。
面对这一领域的变化,如何更科学地实施教学,真正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始终以学习与思考拓展认识视野,以把握和理解新教材为依托,以案例研究为抓手,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拓展了认识视野。
只有在观念和思想上对要把握的项目有更深入的认识,才能使行动更科学和自觉,也才能居高临下地去辨别实践中的得失、正误。
学生在初中学习数轴、平面几何,高中学习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数学内容,非常重要的基础在小学。
这些高一级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有一种基础性的几何知识,更是要有清晰的空间观念。
例如平面几何中的添辅助线,非常重要的要有一种对图形的切拼构造能力和图形的对称、旋转和平移的几何变换能力。
学生要学习和掌握这些复杂的几何知识,需要丰富的空间观念。
这种能力一方面当然主要是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生成的,但另一方面也要依赖于学生在小学幼儿园阶段的空间与几何的经验、感觉的积累,如果在少儿阶段不积累这些空间感觉和经验,到后来这种感觉就失去了,到要用这种感觉时就困难了。
就像施那普拉在离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时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建言中提到的那样:中国足球队员缺少踢球感觉,这些感觉本应在少儿时期于街道、弄堂里就要完成的,而现在要到专业训练时再来寻找,这就困难了。
没有这种类似于直觉的引领,球队水平就很难提高,也就是没有练好“童子功”。
其实所有的学习都是如此,空间与图形也不例外。
二、推动了学习思考。
我们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的理解,不象对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解那么系统。
促使我们比较多地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比较,并且在比较过程中去辨析、实践与反思,由此逐步形成了一些共识。
1.空间观念是各方面整体协调的结果。
空间观念是对现实中的物体和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的整体把握。
从现实中的物体和几何体出发,就会涉及把现实空间中的经验迁移到几何空间中,以此把握几何空间,再用在几何空间中抽象而成的特征、性质来解释现实空间、解决现实空间中的问题,在这样抽象、还原的过程中空间观念才能建立。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季 石 启 ( 深圳 市 龙 华 新 区振 能小 学 广 东 深 圳
中图分 类号 :G 6 2 3 .5 文献 标识 码 :A
5 1 8 1 1 0 )
文 章编 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6 )0 4— 0 1 4 2— 0 1
联 系生活 场景 ,丰 富 感知 材 料 ,同 时 为学 生 提供 多种 素 材 和 学 生进 行操 作 实 验活 动 ,成 为学 生探 究 学 习中 的 促 进 者 ,让 他 们 鼓 励 学生 参加 多样 的 活 动 。要 重 视 观 察 、操 作 、想 象 、推 理 、表 自己 比一 比 、折 一 折 、画一 画等 。如 在 进 行 数 学 北 师 大 版 四 年 级
新课标下空间与图形的特点有 :①培养 空间概念 ;② 培养创 新 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 自己的身边 ,感受 到数学在 生活 中的 精神 ,关注情感体验 ;③ 突出空间与 图形 的文化 内涵 ;④逐 步 作用和力量 。
渗 透 一 些 重 要 的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⑤ 联 系 学 生 生 活 ,引 导 学 生 自 主 探 究 ,加 强 多 感 官 参 与 。 面 对 新 课 标 提 出 的 这 些 要 求 ,作 为
与 平行 ” 的直 观认 识 。让 学生 在 所 处 的 自身 环 境 中 ,感 受 数 学 与 什么 ?课 堂上 ,学 生 进 行 了 各种 猜 测 假 设 ,教 师 可 以鼓 励 学 生 大
实 际生 活 的有机 融 合 ,通 过 探 究 示 意 图 ,引 发 了学 生 透 过 现 象 看 胆假设 、小心 求证 。学 生 在 对 自己想 法 验 证 的 同 时 ,又 对 其 他 各 本 质的思 考 ,使学 生 的空 间表 象得 到逐 步 的发 展 2 课 堂上 的探 究性教 学发 展 学生 的空 间观 念 2 .1 在 问题 情 境 中探究 情 境创 设是 学生 学 习数学 知识 的有利 支撑 ,而 “ 空 间与 图形 ” 种可 能进 行激 烈 的争 论 ,思 维 碰 撞 出 了 火 花 。所 以 ,教 师 要 有 意 识 、有针 对性 地设 计 和 组 织 形 式 多样 的探 究 活 动 ,让 学 生 在 各 种 探索 性 的操作 活 动 中 ,通 过 观 察 、猜 测 、操 作 、讨 论 交 流 ,经 历 知识 形 成 的过程 ,深 刻 的探 究 过 程 令 学 生难 以忘 记 ,成 功 的 收获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学 生 对 周 围 事 物 的 理 解 , 展 学 生 的 空 发
间 观 念 。 且 可 以 在 动 手 操 作 、 索 实 而 探
以 是 学 生 在 自己 的 生 活 中 的 所 见 所 闻 、 所感受到 的直观层面 上的现 实状态 , 也 可 以是学 生在 其他 学 习途 径 中思考 或 操 作 的 思维 层 面 上 的现 实 状 态 。对 小 学 生 来 说 ,现 实 情 景 ” 多 的 是 与 他 们 有 “ 更 关 的生活情景 中以直接 或间接 看见 、 听 说 的事和物 。如在教学 “ 圆锥 的 认 识 ”
想 象 出 几 何 图形 。由几 何 图 形 想 象 出 实 物 的 形 状 ,进 行 几 何 体 与 其 三 视 图 、 展
间与图形” 的教学呢 ?
一
、
提 供 生活 材 料 , 学 生亲 近数 让
学
《 学课程标 准》指 出 : 提供给学 数 “
生 的 学 习 内容 必 须 是 现 实 的 、有 意 义
算 式 ,具体 表 示 怎 样 的 数 学 模 型 无 疑 将 是 一 个 非 常 困 难 的 事 。 然 而 , 明 的 学 生 通 过 画 相 对 应 的 线 段 图发 现 了 蕴 涵 其 中的 数 聪
量 关系 , 也能做 出第③种算 法 , 这只是学 生通过观 察线段 图 但
发 现 的 数 量 之 间 的 倍 数 关 系 , 是 没 有 真 正 理 解 一 个 数 ( 除 还 0 外 ) 以 05的 具 体 算 理 意 义 。这 时 , 师 们 往往 利 用 公 式 : 除 . 教 师 傅 每 小 时 的 织布 米 × 布 时 间 = 布 总 米 数 , 这 个 公 式 进 行 变 织 织 将 形 — — 师 傅 每 小 时 的织 布 米 = 织布 总米 数 ÷ 布 时 间 , 学 生 明 织 让
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意义的认识(精选5篇)
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意义的认识(精选5篇)第一篇: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意义的认识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意义的认识小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为此,在教学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空间与图形”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收集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有小动物,有生活中的物品,有数字卡片,有几何图形等等,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孩子们在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特点,随着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随着“对折”的验证,孩子们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并且还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二、创造机会捕捉“空间与图形”的素材。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的数学表象,教学中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做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自己在身边所熟悉的事例中提取数学素材,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引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如学生认识完图形之后,让学生随即观察教室、看看哪些物体上的面是我们今天学的?学生马上兴趣来潮,找出很多。
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察,又让学生想一想家中、马路上见到过这些图形吗?学生想象之后,举例了很多物体。
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形的世界中,“图形”在我们身边随处都能找到。
三、开放拓展的“空间与图形”素材。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校给学生太多的好胜心,却很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他们对事物的好奇是一种迫切认识事物的渴望,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奥秘。
如在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后,呈现用这些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孩子们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所学的图形,在这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之我见摘要: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到平面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的变化及图形的转换和几何体的初步认识等。
不同学段的要求不同,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观察、探索、交流、实践中获得对图形的直观感受,从而化繁为简,学会知识的建构。
在教学中我结合“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首先是凸显了生活化和现实性。
教学时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熟悉的居住生活和活动的现实空间作为学习的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图形与物体,建立丰富的表象,形成直观的思维,加强对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是凸显了过程性与体验性。
教学中非常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的经验,在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经历过程与体验实例。
强调了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再次是凸显了实践性与应用性。
要强调让学生通过辨认、估计、测量、操作、观察、探索、设计、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做中学习,强调了数学的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最后是凸显了开放性与创造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只是被动的观看老师经过操作得到的结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了限制,学习方式也受到了约束。
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空间与图形的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就富有挑战性,教师在合理设置问题情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的促进他们的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美好的事物总能让记忆的更加长远。
所以在课堂上我总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各种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出示了三个角,让学生来比较大小,学生积极思考比较的方法,可以将三个角的一条边对齐,比较另一条边的位置,看谁的张开的角度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角度小,这个角就小。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空间与图形”
反射
反射变换的基本特征是“连接任意一组对应 点的线段都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3.教学建议
(1)重视操作活动,体会变换的特征 (2)明确教学要求 (3)从变换的角度欣赏图形、设计图案 (4)重视从变换角度认识图形
(四)、图形的测量 1. 在具体情境中,注重对所测量的量的实际 意义的理解 2.体会度量的“含义”:要有单位,单位要 统一,用单位去量,满足一些性质。 3.体会测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2、削弱的方面 (1)单纯的平面图形面积、周长 立体图 形体积等计算。 (2) 无实际意义的单纯量的单位换算。 (3) 复杂的、缺乏现实背景的平面图形的 分析。 (4)几何术语、名词等概念的解释 如点、 线、面、线段、射线、直线等。
二、新增内容的解析
(一)、图形的认识 1.内容呈现的主要线索 (1)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案例1 :第一学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的直观认识”的两个教学过程 (1)探索从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圆柱中 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从哪些立体图形中可以得 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学生借助沙 盘操作,可以把立体图形的某个面按在沙盘上)
(2)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
过程2 (1)出示由4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有趣的小船(每种图 形若干个,大小不一),让学生进行分类。 (2)引导学生认识每种平面图形的名称。 (3)学生分别从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圆柱中 得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认识到面在体上。 与过程1不同,教师直接引导学生从长方体—长方形、 正方体—正方形、三棱柱—三角形、圆柱—圆。 (4)回到生活中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平面图 形。 (5)拼图游戏:用若干个平面图形拼图。 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初步对图形的一些特征有了 感受。当然,这节课教材不要求掌握图形的特征。
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一、“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种国际趋势。
作为《标准》的四个领域之一,“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空间与图形”课程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1)获得必需的知识与技能;(2)培养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觉;(3)在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测、建立数学模型等数学活动.并指出正确认识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1、“空间与图形”描述定义对空间与图形的活动化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标修订版指出:几何教学关注的是实验几何,经验几何,直观几何,要让学生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图形与空间的教学,要求我们在重视学生空间概念发展的同时,大幅增加几何教学内容。
鉴于这一领域的变化,如何更科学地实施教学,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我们和学生的要求,结合一些教学实践和经验,我想谈谈我的一些大概的体会。
一、积累空间感觉和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小学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是必须的。
然而,空间概念的发展来自于对空间的自我感知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
这也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学习。
学习复杂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是奠定基础的,也是分析几何。
中学期间要求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几何知识,特别是空间中有清楚而丰富的概念。
例如,在平面几何中加入辅助线,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图形连接结构的能力,图形对称性,旋转和平移几何变换的精度。
学习和掌握这些复杂的几何知识,需要很丰富的空间概念和成像能力。
一方面,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于学习此知识时的过程,但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学生对空间、图形等领域的丰富体验,以及学生对小学时期空间感受的积累。
如果不能早期积淀这种空间的情感与经验,学生在空间的想象与思维能力方面就不能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空间理念和空间想象。
二、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培养小学生在空间思考方面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认知特征。
一些中国心理学家对儿童几何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儿童对图形和几何的理解首先要认识三维空间的一般和整体结构,然后要认识二维空间、一维或这样的三维或整体结构中的部分结构;当儿童得到相关的概念,从二维一直到二维。
后者指的是认知程度向更高级别转变。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学生这些认识特征,并顺应他们的认知性特征,从而有阶段的培养空间思考能力。
例如,当我在讲授"观察物体"一词时,让学生看到长方体的纸箱,我会让学生观看,然后讲一说从自己的地方看到哪些面,分别是什么样子或者模式,再让学生分别从长方体的纸箱中观察,再来讲一说,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最多能看到哪些东西。
浅议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优化教学对策
浅议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优化教学对策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其中有很多概念和知识需要通过具体的图形和空间来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
由于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困难,因此需要采取一些优化的教学对策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对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优化教学对策,我们需要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进行优化。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应该注重一种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房子、桌子、椅子等具体的物体,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通过观察和感知,让学生逐步形成对这些几何形状的认知。
然后,我们可以引入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展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各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我们可以引入立体图形的知识,通过展示实际的立体图形或者模型,让学生理解各种不同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这样逐步引入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空间与图形的整体认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对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优化教学对策,我们还需要注重学习环境的优化。
在学习环境的优化方面,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
我们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环境和学习用具,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整洁、明亮、温馨的教室环境中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们还可以利用校园、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对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PPT学习教案
(2017年5月~2019年4月)
(2019年5月~2019年6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7年2月~2017年4月)
第9页/共14页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研究人员的保障 (二)研究资料的保障。 (三)研究时间的保障。 (四)学校条件的保障。
第10页/共14页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主持人:邓秀兰 成 员:张海灿、 林 芳、黄利荣 、谢开新、
的高效模式。; (3)探究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培养小学生
的空间观念与创新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第6页/共14页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操作是探索图形性质 的有效手段,可以对猜想进行验证,可以加深对图 形及其性质的理解。
(2)“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 形,再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 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鼓励学生经历观察、 Page 8 操作、想象、推理等活第7页动/共”14页,了解物体的特征,积
累活动经验,逐渐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 研究
法
文献 法
内容 分析
法
教育 实验
法
访谈 调查
法
问卷 调查
法
第8页/共14页
六、实施步骤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张 璐 、叶 莹 、廖莹莹 、高段数学教师
Page 12
第11页/共14页
九、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1.《对当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现状分析》
调查报告
2.《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研 究》阶段性小结
3.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一、新课标下空间与图形的特点
1.培养空间概念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新教材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提供了丰富的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和素材。
其次,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经验活动,注意到创作对发展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设计“拼图”、“花边设计”、“搭积木”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创造,相互欣赏,感受图形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空间观念得到逐步的发展。
2.培养创新精神,关注情感体验
数学在涉及情感和表达方面与艺术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数学教学一样,艺术教学中过分强调技艺的学习而忽视情感的作用同样会使艺术变得枯燥无味。
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新教材里得到了重视。
如让学生通过找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平行四边形,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3.突出空间与图形的文化内涵
我国传统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非常少,教师也不注意适当培养。
纵观国外,日本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中“测量”单元,却有中国“曹冲称象”的故事。
这些内容在中国教材却十分少见。
学习几何的价值不仅在于训练思维和它的实际应用,也在于它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揭示了几何的内在魅力,这也是几何吸引学生的实质。
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介绍数学文化,使学生
进一步体会“空间与图形”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4.逐步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依据“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的课程理念,新教材结合相关知识内容,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早期孕育、逐步渗透、层层深化的方式进行编排,使重要的数学原理和数学思想逐步让学生认识。
5.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多感官参与
新教材“空间与图形”中的很多素材都取自生活中的原型,力求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方向与位置、旋转与平移、图形的认识等内容。
小学“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应该建立在活动的基础之上,让各种感觉器官参与。
新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的编排利用了这一规律,安排了“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等栏目,通过问题将活动与其背后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把学生引导到对其中的基本关系的理解上。
二、新课标下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的原则
1.探究性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形式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
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可缺
教学时要注意加强学生理解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变换、推理、设计、欣赏、表达与交流等多种方式,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活的一维世界,并发展其空间观念。
3.教师应具有四种意识
第一应具有探究意识,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教学方法,受到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
第二应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学生发展的双翼,科学教育只有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应具有“STS意识”,新课程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尤其倡导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适当地渗透STS教育思想,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应具有“人文意识”,新课程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
三、新课标下对空间与图形教学教育的评价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性原则是指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一种动态的、整体的(学科观上的)、过程的、相对的观点,对照课程目标所作出的客观定性或定量评价。
2.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原则
所谓多元化就是评价的角度、语言、方式、内容、标准等应以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几何为目的而丰富多彩,通过评价也许能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好奇的未知领域。
3.教育评价的个性化原则
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是决定其进入数学知识学习状态深浅程度的关键因素,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已改变了原有教材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模仿对象,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
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也是新一轮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新的几何课程更具有弹性,课程目标涵盖了培养学生更丰富的科学情感,更全面的科学品质,教师的教育评价应有利于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体现因材施教和个体全面发展,这就是教育评价的个性化之要旨。
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研讨心得体会新课程强调从多种角度来认识图形,认识空间,也就是几何绝对不等同于有关图形的计算,它是对空间和图形的刻画和把握。
以下是我几点心得体会:
一、空间观念的体现
小学数学提出空间观念这样一个概念,具有创新意义,是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小学的空间观念着眼的是空间,我想它主要是解决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怎么把握空间。
第二,就是制作,或者画出来。
有了图形以后,怎么去把它表达出来,无论是制作模型还是画出来。
第三,就是分析。
从复杂图形中去分解基本图形,在分析的过程中去体会图形的特征。
第四,就是想象。
既包括描述和想象物体或图形的运动变化,也包括描述或想象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关系。
第五,特别重要的一条,也是王尚志老师特别强调的一条,就是图形直观的作用。
二、发展空间观念的价值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方面,就是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生活中、在所从事的职业中,可能真的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这就使人想起了前面采访的一位生物学研究者,他就提到了两维和三维的转化在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图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像王尚志老师提到的,用图来启发创造,启发思考。
记得一位财会人员开始想象不到图形和空间观念在工作中有什么用,后来他也提到用图可以将几部分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实际上也说明了几何直观的价值。
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为学生提供多种素材。
空间观念的培养,绝对不能仅仅依靠长方形、正方形等所谓的基本图形,它就需要教师提供多种的素材和多样的活动。
2、要重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的结合。
我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空间观念绝对不是多摸摸就能培养出来的,还要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去摸?什么东西要有意识要多摸一些?也就是除了操作,还有观察、想象、推理、表达,它们之间的结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3、根据学生实际发展空间观念。
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发展空间观念,这里既包括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还包括老师们一定要重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图形的测量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价值,应将四部分有机结合。
不要把空间观念的发展孤立起来,有的老师认为好像只是观察物体等特定内容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实际上,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的测量,都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教学中应该进行有机整合。
比如,我们可以把图形与变换与图形的认识结合在一起。
5、要把握几何学习的阶段发展,明确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主要是直观上、整体上认识图形和空间,多装一些具体的东西在学生头脑中。
6、要时刻把握几何直观的培养,要有图形意识。
图形的意识、几何直观的培养,不仅仅是在几何教学中,在其他内容的教学中,也应是重要的任务。
比如在数的学习中,王尚志老师特别强调了两个模型,一个是数直线(数轴),一个是方格。
讲加减法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数轴,加法就是顺着数轴的正方向数,减法就是顺着数轴的反方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