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导学案
导学案课题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分子、原子”客观存在的事实,知道物质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48-49页,静心思考,用红笔标注出重点及疑点。
2、结合课本独立认真完成自学导航,“合作探究”部分可以提前在组内进行深入讨论或交流,并找出疑问,能在课堂上进行有价值的质疑。
【自学导航】一、物质由微观粒子(、等)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分子总是在。
3、分子之间有。
【试一试】用分子观点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步入花园,花香四溢;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宏观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我们往往还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材料二:中科院的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分子和原子。
这些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二:材料一:一滴水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材料二: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更容易干燥;炒菜时闻到香味。
上述材料说明分子的基本性质有:。
探究三: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和分析。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技能: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物质是可分的,都是由微小的______构成,而分子是其中的一种,如: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填“越快”或“越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花园外就能闻到花香,晾晒的衣服不久就会变干,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你知道为什么吗?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物质构成的奥秘情景: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
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探究成果:物质是由微小的构成,如、等。
2.构成物质粒子的特点(1)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探究成果一:分子具有特点。
(2)活动与探究:浓氨水与酚酞的实验探究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分装于两个相同烧杯,如图设计进行实验,放置几分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是什么导致出现这样的颜色改变?这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性?猜想与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新人教版
一、导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元素的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和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熟悉阴离子的常见取名规则。
4.了解元素的周期规律。
二、知识回顾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各种不同的元素组成的。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能再变成其他物质。
元素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每个元素都有不同的性质。
元素由拉丁文命名,通常用英文字母符号表示。
元素的符号: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化学性质的简称,由元素名称的英文首字母或前两个字母组成,大小写通常有区分。
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通常用原子质量单位amu(atomic mass unit)表示,1amu≈1/12的碳-12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在相对质量标准下与碳-12的相对质量之比。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写在元素符号的上方。
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它分为7个横排,称为周期,每个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周期表的列称为族,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族。
阴离子的常见取名规则:阴离子的名称通常由阳离子名称的基础上,改变其尾音而得到。
例如,氯离子为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成,氯的基本名称为氯,氯离子的名称为氯化物离子。
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组内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周期表的周期内元素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主要有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三个周期性变化规律。
三、重点解析1.元素的符号如何表示?元素的符号通常由元素名称的英文首字母或前两个字母组成,大小写通常有区分。
2.什么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在相对质量标准下与碳-12的相对质量之比。
3.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它分为7个横排,称为周期,每个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周期表的列称为族,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族。
4.阴离子的常见取名规则是什么?阴离子的名称通常由阳离子名称的基础上,改变其尾音而得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导学案一、课前导学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它们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特性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本导学案将帮助我们回顾、巩固和拓展我们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掌握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稳定和不稳定状态。
三、导学内容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的复合粒子。
分子和原子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分子都是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
例如:一个氧气分子(O2)是由两个氧原子(O)组成的。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是原子的集合体,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包含了物质的所有性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是不可再分的。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带负电。
原子的稳定性原子将尽最大努力使其外层电子填满,以达到稳定状态。
填满外层电子壳的原子是稳定的,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而外层电子壳不满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四、思考问题1.分子和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什么是原子的稳定状态?3.为什么原子会追求稳定状态?五、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分子和原子的重要性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的特性和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属性和行为。
深入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课后作业1.列举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
2.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
完成以上课后作业后,请同学们提交作业,并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参考答案: 1. 氢元素(H)的原子结构: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0个或1个中子,电子层中有1个电子。
氧元素(O)的原子结构: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8个中子,电子层中有2个电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温馨点拨】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学习内容二原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5.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二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技能: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
重点: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难点: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2.书写原则:。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个横行和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每一纵行称为。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一百多种元素用符号怎么来表示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2.书写原则:。
铁铜铝氯硫碳钠3.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方法氢氦锂铍硼氮氧氟氖H Li Be B C N F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Na Si P S Ar K Ca锰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4.元素符号的意义(1)“O”宏观微观(2)“2O”表示(注意:符号前加数字后只有意义)2H: Na:2Mg: nS(3)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5个氧原子: 2个钙原子:氮元素: 3个磷原子: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个横行和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每一纵行称为。
2.元素周期表表示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O 氧 16.00 四、回顾小结 课题3 元素(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2.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 复习导学案
第三单元溶液复习学案【基础知识回顾】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_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特征__________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__________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组成___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__________起溶解作用的物质2.溶解时的温度变化物质NaOH 固体NH 4NO 3固体NaCl 固体温度变化3.乳化现象(1)当在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叫做。
肥皂、洗发水等都具有乳化作用。
(2)物质除污的方法和原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在温度、溶剂一定的溶的条件下,_________该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___该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概念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与_________的质量之比计算公式%100⨯=液质mmω推导公式ω⨯=液质mmω质液mm=溶液稀释的计算增加溶剂计算依据:稀释前后,__________的质量不变计算公式:设加水的质量为x,m×A1%=(m+x)×A2%溶液的浓缩蒸发溶剂计算依据:蒸发前后,__________的质量不变计算公式: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m×A1%=(m+x)×A2%增加溶质计算依据:增加溶质时,的质量增大计算公式:设增加溶质的质量为x,H1%+r×100%=y%三、实验探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仪器及部分仪器的作用________、药匙、________、滴管、________、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实数步骤操作示意图操作步骤(以配制100g15%的食盐水为例)(1)________:100g此食盐水中溶质质量=_____g,溶剂质量=_____g(2)称量:用____________称取食盐,用量筒量取________mL水(3)________:把量取的水倒入盛有食盐的中,用________搅拌(3)装瓶贴标签:误差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操作:水量______了;溶质称______了可能的原因: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操作:水量______了;溶质称______了可能的原因:1.下列物质:①鸡汤②矿泉水③酒精④生理盐水⑤面汤,不属于溶液的是()A.②④B.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B.盐酸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3.(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作用的是()A.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污C.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4.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蔗糖C.硝酸铵D.食盐5.(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抑制新冠病毒的新药-千金藤素,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钠溶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B.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0C.从100g10%的碳酸钠溶液中倒出一半,就可得到上述溶液D.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10%的碳酸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6.(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20℃时,某同学在盛有1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Ⅰ。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一中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2,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特征),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利用分子的一些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自主学习】1,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科学技术手段告诉我们物质都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和等。
如水是由构成,氧气是由构成2,分子的性质(特征):1),分子的和都很小。
2),分子总在不断。
受热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会。
3),分子之间有。
物质热胀冷缩主要是由(或原子)之间的改变引起的。
相对来说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间隔较。
4)分子都是由构成的。
【合作探究】一)分子的特征可以通过事实说明或实验验证1,哪些事实说明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向装有蒸馏水小烧杯A中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取加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另取小烧杯B,加入适量浓氨水,用一大烧杯罩住A,B两个烧杯,观察A B观察与思考:实验中为什么氨分子可以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那酚酞溶液的分子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去?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3,分子之间有间隔20毫升水与20毫升酒精混合总体积 40毫升4,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氧气分子由构成,氢分子由构成;水分子由构成。
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现象是它能体现分子的多个特征: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水)分子之间有;(品红)分子在不断;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会。
二,利用分子的性质(特征)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自主选择)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2),墙内开花墙外香3),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4),试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当堂演练】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质量很小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降温能使水结冰,是由于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3,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全部变为红色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C,一体积黄豆和一体积米混和均匀总体积小于2体积 D,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毫升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25立方米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立方米的钢瓶中。
人教课标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元素 第1课时 导学案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能说出元素在地壳中和生物细胞中含量的不同。
学习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导入】小明最近感到有明显的生长疼痛且经常腿软、抽筋、乏力,经医生诊断后才知道,原来是缺钙。
医生又时说某人缺锌、缺钙等,其实是指缺锌元素、钙元素。
【自主学习】请大家阅读课本P59--P60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即)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及含量(1)自然界中,物质种类有几千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却只有种。
(2)按质量计算,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为、硅、、铁。
空气中元素含量最多。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3、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构成。
氧气、氢气、氨气等物质是由构成的;铁、汞、金刚石等物质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元素的概念1、从下表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试着从表中归纳出什么是元素?原子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 1 0 1 1氢原子 1 1 1 2氢原子 1 2 1 3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原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填“改变”或“不变”)分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物质的种类探究问题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定义区别1、只讲,不讲,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2、组成物质1、既讲,又讲,有数量多少的含义2、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如“水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联系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
决定元素的种类。
探究问题三: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看课本P60图3-18,完成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C02)是由和组成的,共有种元素;宏观2、铁(Fe)是由组成的,共有种元素;3、氯化钠(NaCl)是由和组成的,共有种元素;1、水是由构成;2、水分子是有原子原子构成;微观3、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构成的。
初三化学导学案汇编:《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案1、物质都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1)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总在不断,且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的速率。
(3)分子、原子之间有,且粒子间的间隔随压强的增大而,随压强的减小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随温度的降低而。
课堂导学案探究点一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阅读P48~P49,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其基本特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3-1(可用一杯热水作对照实验),并完成下表:表1:实验3—1品红在水中扩散现象品红在水中会,且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
分析品红是由品红分子构成的,而品红分子在不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品红分子逐渐向水分子间,且温度越高品红分子。
结论分子都在,温度越高,分子. 表2:实例结论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2、湿衣服晒干,且温度越高湿衣服干得越快。
说明:3、氧气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说明: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部分可分组进行)1、仔细观察P49上方的两幅图片(图3—2、图3—3),这两幅图反映了微观粒子的哪些特征?。
2、用100mL量筒量取50mL酒精,再用100mL量筒量取50mL水倒入装有50mL酒精的量筒中,观察所得总体积是否为100mL,这是为什么呢?。
3、取一只一次性注射器(不带针头),先把活塞拉到5mL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孔,并推动活塞,有什么现象?松开手后,又有什么现象?再用注射器抽取5mL,重复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把试管和带胶塞的导管连接在一起,按右图组装好,甲烧杯装冷水,在乙烧杯中倒入热水,观察甲烧杯中导管口有什么现象?然后,把乙烧杯的热水换成冷水(10℃以下),再观察甲烧杯内导管中有什么现第4题图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江苏省太仓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导学案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边讲边练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上查阅收集我们已经知道的一些物质所含的元素(包括微量元素)及其这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完成P72的表格“元素的性质与作用”
2、复习回忆常见原子及其结构、分子概念及其与原子的本质区别、一些常见物质的成分。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布置作业:自编小练习一份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即是说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质子数)
2、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微粒构成
3、、元素讲种类,无数目,原子既讲种类,又讲数目
4、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一种元素、一种原子、一种单质
物质分类:
教学后记
小结:1、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微粒构成
2、元素讲种类,无数目,原子既讲种类,又讲数目
随堂练习2: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完成同步探究43页第2题
2、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
问题引导:这些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引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Βιβλιοθήκη 物质分类:随堂练习:见课件
本课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课时有何收获
课题
共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C、H、O、N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了解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及与人体健康关系。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特定的元素。
4、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5、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引入新课:
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原子结构
二、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对所填写内容的答案核对;
2、小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对问题1、问题2及其他难点问题的讨论探究。
三、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1、全班展示(重点展示问题1、2及自主学习2的相关内容 )
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第三单元)
课 题
课题2 原子结构(1)
执笔
张
审核
张
授课人
时间
姓名
班级
学习
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数量关系。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学习重点:原子的结构及各粒子间的数量关系与带电情况。
学习难点: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1)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2)带正电的有;
(3)带负电的有;(4)不显电性的有;
9、不同原子它们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由于原子质量的数值太小,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而且一般地有: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则核内的中子数是_________,铝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数的总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
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问题)
:认真观察课本第53面图3-9及表3-1,填写原子结构:
3.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构成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技能: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知道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会用离子符号正确的表示离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知识目标。
难点:技能目标。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它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微粒构成(注意:氢原子由______、_________构成)2.质子带________电,电子带_______电,中子__________。
3.质子和中子构成______________,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4.核外电子是排布的。
5.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②圆圈内+表示、③数字表示、④弧线表示、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6.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一层后排第二层,第二层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个电子。
7.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8.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9.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原子的体积很小。
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2、能记住分子、原子的特点,会运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如压缩、扩散以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
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分子特点【阅读】课本48-50页,填写下列空白:1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物质有三态变化,说明分子之间是有的。
2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思考与交流】3C、从分子的特点分析,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4D、从分子的特点分析,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知识点2:原子特点【阅读】课本48-50页,填写下列空白:5A、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不可分。
6A、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聚集成金属汞。
【思考与交流】7B、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
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碳原子,则下图中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模型的是( )8B、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氧气 B.水 C. 酒精 D.铁9C、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正确认识是 ( )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发生变化。
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改变10D、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请写出你由此所获得的有关信息(至少写三条)①;②;③.【反思与总结】三、自我测评:11A、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种类B.分子种类C.元素种类D.物质状态12B、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
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3B、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泡在一块洗,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主要原因是()A.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 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D. 染料发生了化学变化14B、乒乓球被踩瘪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重新鼓起来。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难点) 【课前预习】1.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情境导入】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什么呢?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物质的微粒性【阅读】教材第49页至50页,图3-6、7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 和 等构成的。
知识点2:分子的性质【阅读】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千克,一滴水中大约有×10-21个水分子。
以20滴水为一毫升计算,这个数字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如果拿一个水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
所以,分子的 和 都很小。
【实验探究】1、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实验一: 实验二:实验一现象: 实验二烧杯A 烧杯B现象解释所以,分子总是在 。
【思考】水能蒸发,受热后蒸发加快,这是为什么呢?2、[演示1] 将50mL 水与50mL 酒精混合的实验。
现象: 所以,分子间是有 的。
[演示2]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 慢慢推入。
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 结论:3、1个水分子由1个 和2个 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 构成。
所以,分子是由 构成的。
氨水与酚酞溶液反应浓氨水 酚酞溶液氨分子的扩散实验浓氨水酚酞溶液 气体和液体的压缩性比较水空气【交流讨论】1.试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一般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的微观理解。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元素导学案
(4)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多种金属元素。
四、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健康的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称为生命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功能不能由别的元素来替代。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0多种,除图3—21所列含量较高的元素外,还有铁(Fe)、铜(Cu)、锌(Zn)、锰(Mn)、钴(Co)、碘(I)、硒(Se)、氟(F)等微量元素。
例如: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铜。
He表示:氦元素;一个氦原子;氦气
C表示:碳元素;一个碳原子;碳
二:像氢气(H2)、氧气(O2)、金钢石(C)等这样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一物一素]像高锰酸钾(KMnO4),二氧化锰(MnO2)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纯净物称为化合物。(一物多素)而像氧化镁(MgO)、四氧化三铁(Fe3O4),水(H2O)等这样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这样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一物两素一氧)
三: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存在:自然界中有千千万万种物质,这些物质主要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是如何分布的?经过科学家的长期考察和测定,对上述问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1)地壳是由沙、黏土、岩石等组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其他元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硅、铝、铁、钙等(
(2)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海水中的元素含量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其次是氢,这两种元素约占总量的96.5%.
C.是一种新元素 D.是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
6.下列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氧元素O2B.钙元素CA C.贡Hg D.铜元素C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3.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难点) 【课前预习】1.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情境导入】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什么呢?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物质的微粒性【阅读】教材第49页至50页,图3-6、7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 和 等构成的。
知识点2:分子的性质【阅读】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千克,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以20滴水为一毫升计算,这个数字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如果拿一个水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
所以,分子的 和 都很小。
【实验探究】1、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实验一: 实验二:实验一现象: 实验二 烧杯A烧杯B现象 解释所以,分子总是在 。
【思考】水能蒸发,受热后蒸发加快,这是为什么呢?2、[演示1] 将50mL 水与50mL 酒精混合的实验。
现象:所以,分子间是有 的。
[演示2]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 慢慢推入。
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现象: 结论:氨水与酚酞溶液反应 浓氨水 酚酞溶液 氨分子的扩散实验浓氨水酚酞溶液 气体和液体的压缩性比较水空气3、1个水分子由1个和2个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构成。
所以,分子是由构成的。
【交流讨论】1.试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一般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的微观理解。
3.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实验完毕忘记盖上酒精灯的灯帽,结果下一次使用时很难点燃。
试用分子的观点对此进行解释。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知识归纳】1、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2、分子的性质(特征):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⑵分子总是在不断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⑶分子之间有: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间隔,温度升高,间隔。
⑷分子是由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课本P53第1、3题1.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水全部变成红色。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C.1体积黄豆和1体积小米掺在一起后,总量少于2体积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宏观上看静止状态的物质从微观上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C.分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D.夏天雨后天晴,路面上的水渍很快变干,这时水就不存在了。
3.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1)湿衣服在日光下干的快。
(2)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
【中考直通车】4.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5.下列有关水受热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C.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7.化学的学习把我们带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假如你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请你描述你在水中看到的微观世界(答两点即可):(1);(2)。
8.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运动速度越快。
如图所示,玻(NH3)和浓盐酸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则白烟较多处应该是图中处(填A、B、C),理由是。
9.根据如下十大科技进展的报道,回答问题:材料1:法国科学家利用特种显微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
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控制单个分子运动,进而开发出分子机器人。
材料2: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了“药物分子运输车”。
这种分子装载药物后,被引导到疾病靶点释放药物,对疾病进行高效治疗。
(1)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________;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阿西莫夫所写的科幻小说《梦幻航行》中,人被缩小到细胞般大小,在人体内经历了梦幻般的体验。
试想,如果你被缩小到一个原子般大小,把你放到水里,你会看到的景象是(请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10.某同学在家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 mL的水,向水中放人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有哪些性质?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
【作业布置】1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过程3.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 【课前预习】1.分子有那些性质?2.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1、分子【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51~52页并思考下列问题: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这一说法对吗?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有哪些?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2)水−−→−通电氢气+氧气;(3)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 ,变成了 。
⑴分子的概念: 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反应物的分子 分解 结合 聚集 生成物。
但有的物质直接由 构成。
以 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 分解为 和 ,每2个 构成1个氧分子, 许多 聚集成金属汞。
【交流讨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2.分子、原子的概念3.比较分子、原子的相同点区别及联系2、原子:⑴原子的概念: 。
⑵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知识归纳】1.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
3.化学变化的实质:。
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课本P53~54 第2、4、5题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B.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4.微观模拟题: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
5.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6.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B.不同的质量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7.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生成的新粒子是和。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而则不能再分。
8.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中考直通车】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分子式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10.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现象或事实解释A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B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11.下列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表示混合物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表示单质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
【拓展延伸】12.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13.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少量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逐渐变为红色,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则迅速变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向烧杯中放几块木炭,稍等片刻,发现_____________,说明木炭具有___________作用。
14.20世纪26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