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法则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探索并总结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本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有理数加法涉及到正负数的运算,学生可能对此概念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法则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2.难点:理解正负数加法的本质,能够熟练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运用实例教学,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教材内容、实例、问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加法的话题,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费了2元,后又买了一支橡皮,花费了1元,请问小明一共花费了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有理数加法法则,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初步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话题——有理数的加法。
哎,你们可能会问,有理数是什么鬼?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表示为分数的数,比如说 1/2,3/4,甚至整数也是有理数,比如 3 就可以写成 3/1。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有理数怎么加起来,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想象一下,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冰淇淋店。
你买了一个草莓冰淇淋,价格是 5 元,而你的朋友却偏爱巧克力,花了 3 元。
现在,如果我问你们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们会怎么回答呢?没错,就是 5 + 3 = 8 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加法,不过有理数加法可没那么简单哦,尤其是涉及负数的时候。
2. 有理数的加法规则2.1 正数加正数首先,我们来看看正数加正数的情况。
这就像是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个派对,大家都很开心,气氛热烈。
比如说,你有 3 个苹果,我有 2 个苹果,那我们一共就有 3 + 2 = 5 个苹果。
很简单对吧?这个时候,我们就不需要多想了,直接加就好。
正数和正数相加,结果总是正数,没什么可纠结的。
2.2 负数加负数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负数加负数。
这就像是两个人都失业了,心情非常低落。
假设你欠我 4 元,我又欠你 3 元,那我们两个加起来的债务就是 4 + (3) = 7 元。
这时候,听起来有点惨,不过别担心,负数加负数,结果永远是负数,虽然我们很郁闷,但至少这个规则不变,让我们在数学的世界里,还是有点底气的。
2.3 正数加负数好啦,现在我们终于要迎来正数加负数的“战争”了!想象一下,如果你手里有5 元,但你的朋友又想借走 3 元,这时候你该怎么做呢?对了,计算一下:5 + (3) = 2 元。
哎呀,心里有点不爽,不过没关系,你还是有 2 元。
这个时候,正数加负数,结果可能是正数、负数或者零,得看负数的“大招”能不能把正数打得趴下。
3. 实践活动3.1 小组讨论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我们现在来分组讨论一下。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4)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3)+(+2)=+5.①(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2)+(-1)=-3.②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3)+(-2)=+1;③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3)+(+2)=-1;④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3)+0=+3;⑤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2)+0=-2;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0+0=0.⑥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二、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1)(+4)+(+7);(2)(+4)+(-4);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解:(1) (-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12.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1)(-0.9)+(+1.5);(2)(+2.7)+(-3);(3)(-1.1)+(-2.9);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三、小结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练习设计】1.计算:(1)(-10)+(+6);(2)(+12)+(-4);(3)(-5)+(-7);(4)(+6)+(+9);(5)67+(-73)2.计算:(1)(-0.9)+(-2.7);(2)3.8+(-8.4);3.用“>”或“<”号填空:(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教学反思】“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优质课一等奖教
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学生能够应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性质进行简化和转化。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素材、学生练册。
- 学生准备:课前预有关有理数加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 老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加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概念讲解(15分钟)
- 老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有理数的加法概念,包括正数的相加、负数的相加以及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
例题演练(20分钟)
- 老师通过多个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帮助学生掌握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实际应用(15分钟)
- 老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结归纳(5分钟)
- 老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有理数加法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课后练(10分钟)
- 学生在练册上完成相关的题,巩固和复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学评价
-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情况进行评价。
以上是《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
本课通过生动的导入、清晰的讲解、典型的例题演练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通过适当的练习和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设计第1篇《有理数加法法则》是华东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通过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探究、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它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实数运算的基础,也就是一切运算的基础。
教法: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问题串,诱导学生探究、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自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重点突出异号两数相加,明确有理数的加法,名义上是加,但实际上同号是加,异号则要转化成减法。
最后将巩固法则融入游戏中,并将法则编成顺口溜,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法: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分类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将法则巩固融入游戏、顺口溜中,让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的意义。
2、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通过法则的探索,向学生渗透分类、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法则的探索与应用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教学准备:预习教材,填上相应的空白,思考并举出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一个不为零的有理数可以看做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2、比较下列各组数绝对值哪个大?①-22与30;②-与;③-4.5和63、小学里学过哪类数的加法?引入负数后又该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复习回顾与本节课相关的旧知识。
)二、新知探究1、打开教材,请一位学生将他通过预习得到的加法算式说出来写在黑板上,并说出该式子表示的实际意义。
2、你还能举出类似用加法运算的实例吗?3、观察这些算式,从加数上看你可以将它们分成几类?每一类和的符号与加数的符号有何关系?和的绝对值与加数的绝对值有何关系?4、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突破难点:异号相加好比正数和负数进行拔河比赛,谁的力量(绝对值)大,谁胜(用谁的符号),结果考察力量悬殊有多大(较大绝对值减较小绝对值)。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有理数的加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之一,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后续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
因此,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对于加法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本质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难点: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本质。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PPT课件。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加法。
例: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5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有理数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有理数加法的概念:两个有理数相加,叫做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1.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2.1.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1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及运算.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正数之间及正数与0的加法运算、回顾负数的引入,及章首图中的问题导入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的.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材是通过“思考”和“探究”来完成的.小学已经学过正数与正数、正数与0相加.负数与负数相加、负数与正数相加、负数与0相加,则是负数引入后遇到的新情况.教材先探究的是同号两个有理数的和.对于同为正号、同为负号的两个数相加,其结果学生应该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两个负数相加的结果,最后归结到“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的认识,需要教师通过问题加以引导.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分别探究物体先向左运动3m,再向右运动5m,以及物体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运动得到的最后结果,对应的表达式分别是:(-3)+(+5) =+2,(+3)+(-5)=-2,进而归纳总结出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即: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与同号两个有理数相加一样,结果也分别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概括的.注意引导学生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审视两个加数,与结果的符号、绝对值的关系.最后“探究”的特例,以及0与一个非零有理数相加的结果,学生应该容易理解.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给出答案.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与总结,要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述,最后教师再给予规范.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掌握,不能仅仅要求学生熟记法则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本节课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数轴来帮助学生理解.应该突出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小学加法,负数和数轴的概念等),还应该突出分类讨论思想在探究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以及加法法则表述中的应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及其简单应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能利用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2.目标解析(1)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教材是借助于数轴,利用物体作左、右方向运动的路程探究其运动的结果获得的.物体作左、右方向连续运动的路程和,分别对应着两个正数、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两个负数、一个正数与零、一个负数与零等5种情况中两个有理数的加法,进而得到这5种情况的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要通过探究过程,理解5种情况的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2)5种情况的有理数加法可以分为3类,即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和,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和,零与一个有理数(正数或负数)的和.学生对第一、三两类的法则可能容易理解.对异号两个有理数相加“先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方法,一是要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二是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切实巩固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和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加法该如何分类学生比较难理解.主要原因是学生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小学所学的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但是学生知道数已经扩大到有理数,出现了负数,并且学习了数轴和绝对值,在此情况下,学生可能顺利地得到两个加数为非负、一个加数为负和两个加数都为负,但不能把它归为同号、异号及与零相加等三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初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加法法则,也许学生说得不够严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体现教师是引导者.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主要体现在符号如何确定以及在确定“和”的符号后,两加数的绝对值如何进行加减,尤其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是借助生活中的常见的温度变化的计算方法这一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及教师设计问题的引导下来进行探究.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规律语言组织进行概括,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 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较大?(1)5和3;(2)-5和3;(3)5和-3;(4)-5和-3.2. 说明下列用负数表示的量的实际意义:(1)小红第一次前进了5米,接着按同一方向又前进了-2米;(2)北京的气温第一天上升了3℃,第二天又上升了-1℃.3. 根据上述问题,列算式回答(1)小红两次一共前进了几米?(5+(-2))(2)北京的气温两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3+(-1))师生活动:我们在小学所学的正数上学习了负数,把我们学的数的范围扩大了,对于正数的加法运算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会遇到负数,同样,我们学的负数也有加法运算,那么有负数参与的加法运算又是怎么样的呢?那么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有负数参与的加法运算.1. 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气温为-3~3℃. 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3-(-3))2. 李明同学经常对家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并卖出积攒的可回收物.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零花钱.下表是他某个月零花钱的部分收支情况.这里,“结余12.0”和“结余-3.2”是怎么得到的?(“结余12.0”和“结余-3.2”是这样得到的:18.5+(-6.5),12.0+(-15.2))师生活动:要解决上面的问题,就要计算3-(-3),18.5+(-6.5),12.0+(-15.2).其实像这样的生活实际问题是无处不在,例如收入支出和盈利等问题也涉及了加法的运算,那么我们如何去处理这样的加法运算呢?我们以下面的例子并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及问题引入有理数的加法,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进而体会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二)新知探究思考:一个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做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问题1: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师生活动:师:引导学生注意在确定两次总结果时必须确定其位置的“方向”和“距离”,从而认识到有理数加法必须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为以下几种情形的探索作铺垫.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两次运动结果的累积,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简记为:5 + 3 = 8. ①问题2: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师生活动: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是:(-5)+(-3)=-8. ②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1:从算式①②可以看出: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不变,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问题3: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3m,再向右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如何用算式表示?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用算式表示是:(-3)+(+5)=+2.简记为:(-3)+5=2. ③问题4: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如何用算式表示?用算式表示是:(+3)+(-5)=-2.简记为:3+(-5)=-2. ④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2:从算式③④可以看出:绝对值不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问题5: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如何用算式表示?用算式表示为:(+5)+(-5)=0.简记为:5+(-5)=0. ⑤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3:算式⑤表明: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果为0.问题6:如果物体第1 s向右(或左)运动5m,第2 s原地不动,那么2 s后物体从起点向________运动了____m.(右或(左);5)用算式表示为:5+0=5或(-5)+0=-5. ⑥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4:算式⑥表明:一个数与0相加,结果仍是这个数.【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分类思想,体现数学的简洁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将对新知的探索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数轴直观演示,数形结合,让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师生活动:师: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几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学生先讨论,再思考归纳:有理数加法的分类:师生活动:师:你能从中归纳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的正负号和绝对值的关系入手,发现规律.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相互交流、补充,概括法则,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1.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设计意图】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法则,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法则挖掘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师生活动:学生逐题作答后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1. 先判断加数的类型(同号、异号);2. 再确定和的符号:同号取相同的符号;异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3. 最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设计意图】通过对法则的深度挖掘,帮助学生熟悉法则,使学生明晰做有理数加法运算时的常用方法和步骤,并养成“算必有据”的习惯. 同时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学习过的数的加减运算,渗透了化归思想.(四)典例分析例1:计算:(1)(-3)+(-9);(2)(-8)+0 ;(3)12+(-8);(4)(-4.7)+3.9;(5)1122⎛⎫⎛⎫-++⎪ ⎪⎝⎭⎝⎭.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2)(-8)+0 (一个数与0相加)=-8 (仍得这个数)(3)12+(-8)(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12-8)(和取正号,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4(4)(-4.7)+ 3.9 (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4.7-3.9)(和取负号,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0.8(5)1122⎛⎫⎛⎫-++⎪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 0 (得0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规范写出解答过程,注意解答过程中讲解对法则的应用.教师点评法则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4-2)=2;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 -(4-2)= -2;蓝队共进1球,失1球,净胜球数为:(+1)+(-1)=0.师生活动: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典例分析,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加深对加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五)当堂巩固口算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3)+(+5);(-3)+(-5);(+3)+(-5);(-3)+(+5);(+4)+(-4);(+9)+(-2);(-9)+(+2);(-9)+0.【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六)能力提升1. 用“>”或“<”填空:①如果a>0,b>0,那么a+b0;②如果a<0,b<0,那么a+b0;③如果a>0,b<0,|a|>|b|,那么a+b0;④如果a<0,b>0,|a|<|b|,那么a+b0.(①>;②<;③>;④>.)2.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举例说明.(1)两个数的和一定比两个数中任何一个都大;(不一定,如5+0=5,(+8)+(-2)=6,(-2)+(-7)= -9等)(2)两个数的和是正数,这两个数定是正数.(不一定,如(+5)+(-2)=3等)师生活动:要求学生不仅能指出说法的正误,并能举出实例证明自己的结论.【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体会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时加法的区别.(七)感受中考1.(2024•广东)计算-5+3的结果是()A.-2B.-8C.2D.8【解答】解:-5+3=-(5-3)=-2.故选:A.2.(2024•陕西)小华探究“幻方”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图,将0,-2,-1,1,2这五个数分别填在五个小正方形内,使横向三个数之和与纵向三个数之和相等,则填入中间位置的小正方形内的数可以是(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数即可).【解答】解:解法一:由题意,填写如下:1+0+(-1)=0,2+0+(-2)=0,满足题意,故答案为:0.(注意:方法不唯一)3.(2023•温州)如图,比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大3的数是()A.-1B.0C.1D.2【解答】解:由数轴可得:A表示-1,则比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大3的数是:-1+3=2.故选:D.【设计意图】通过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考什么,进一步了解考点.(八)课堂小结1.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关键问题是什么?3. 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总体而深刻地认识.(九)布置作业P34:习题2.1:第1题;P36:习题2.1:第11题.五、教学反思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小学所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和有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基础.但是,它与小学的算术又有很大的区别.小学的加法运算不需要确定和的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既要确定和的符号,又要计算和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减少两极分化、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中,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对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是这样突破的: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做两次左右方向的运动,每一次运动的方向(对应于正、负数表示时的符号)、路程(对应于正、负数表示时的绝对值),与最后到达的终点与起点的方向关系,及最后到达的终点离起点的距离,并将它们之间的方向、路程的关系用正、负数表示.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物体做两次运动,第一次运动的起点是数轴上的原点,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②连续两次运动的方向、路程与最后到达终点时,相对于起点的方向、路程的关系,要让学生自己列式写出,通过与图示的比较加以理解,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提炼、总结.教学时,从方向、路程两个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便于学生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归纳和总结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对于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是这样突破的:①在有理数加法法则涉及的3大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非零数与零相加)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相对困难些.教学时,在通过图示、列式和实际意义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加强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并通过一定的运算应用加以巩固.②还可以编制如下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符号都相同,绝对值都相加);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这里的“大”“小”分别指绝对值大、小.“大”减“小”指运算结果的绝对值是“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和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③做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其基本程序简单地说是,一“定”(确定和的符号,即和是正号、负号,还是0)、二“算”(计算两个加数的绝对值——两个加数同号求和,两个加数异号求差).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观察、比较、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但会减少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练习的时间,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在课后练习及后续学习中应着重有意识地加大让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进行训练.。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 第一章】1.3.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1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1节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这部分内容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将为后续的乘法、除法、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有理数的概念,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激励评价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运用激励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红购买了3个苹果,小蓝购买了2个苹果,他们一共购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讲解加法法则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是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探究有理数运算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加法法则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材从简单的加法运算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规律,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轴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例如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两个有理数相加的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同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利用数轴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展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实例。
2.准备数轴,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让学生尝试总结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规律。
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第一章:有理数加法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2. 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 能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1. 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 讲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规律;3. 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1.3 教学步骤1. 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到加法运算的存在;3. 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加法运算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2.1 教学目标1. 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2. 能够运用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1. 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2. 运用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让学生感受到运算规律的实际作用;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3 教学步骤1. 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2. 运用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让学生感受到运算规律的实际作用;3. 设计练习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章:有理数加法的应用3.1 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内容1. 讲解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 设计实际问题题目,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进行解决;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教学步骤1. 讲解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 设计实际问题题目,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进行解决;第四章:有理数加法的拓展与提高4.1 教学目标1. 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拓展知识;2. 能够运用拓展知识进行复杂计算;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2 教学内容1. 讲解有理数加法的拓展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 运用拓展知识进行复杂计算,让学生感受到拓展知识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用数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并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对学生加强数感的培养,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会独立思考,又能勇于创新。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进行运算。
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小明在一条东西的跑道上先走了5m,又走了3m,如果以向东为正,他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什么?5+3=8如果小明先向西运动5m,再向东运动3m,两次运动的结果是什么?(-5)+(-3)=-8如果小明先向东运动5m,再向西运动3m,两次运动的结果是什么?5+(-3)=2足球循球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
图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那么红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如何表示?二、知识点拔: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与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例题指导例1计算(1)(-3)+(-9)(2)(-4.7)+3.9解:(1)(-3)+(-9)=-(3+9)=-12(2)(-4.7)+3.9=-(4.7-3.9)=-0.8四、练习巩固:P221、2。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六、作业:习题1.31、8、12题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篇2一、教材分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一: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1)教学设计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整个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等内容的学习。
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又因为减法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所以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之前,本教材从实例中引入负数,然后介绍一些关于有理数的概念,如数轴、对数值和绝对值,以加深对有理数(尤其是负数)的理解,另一方面,准备学习本节中有理数的加法。
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操作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操作本身意义的理解,即为什么要进行操作,操作意味着什么;同时,在学生体验操作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它把一般思想与一般思想结合起来,体现了探索过程中的基本思想。
二、教学目标设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通过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和建模,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有理数一章中,学生应该能够计算有理数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和上述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总结能力;3、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4.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学生学情分析小学学习算术运算是学生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前提;对负数、数轴、对数和绝对值的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有理数的理解,而且为有理数的加法做了准备。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之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以及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运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对符号的运算规则不够熟悉,对有理数加法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以及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加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计算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以及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加。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加的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讲授法: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掌握程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用于展示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引出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运算规律,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加和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加等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教学难点: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加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运算。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加和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加等情况。
通过PPT展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运算规律。
3.操练(15分钟)根据呈现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运算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梯度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具。
⽆忧考整理了初⼀数学教学设计【三篇】,供⼤家参考。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标: 1、使学⽣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加法运算。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讲授新课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问题:⼀个物体作左右⽅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
写成算式就是5+3=8(m)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
写成算式就是(-5)+(-3)=-8(m)师⽣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向运动了多少⽶?学⽣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
写成算式就是5+(-3)=2(m)师⽣借此结论引导学⽣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的加数的符号,并⽤较⼤的绝对值减去较⼩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回到了原点。
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教师:你能⽤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学⽣回答: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般地,还有⼀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巩固知识课本P18 例1,例2、课本P118 练习1、2题四、总结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1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活动,学会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有理数的加法中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问题活动1学校的运动会刚结束不久,我们知道在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
那么,在本次运动会中,我们学校红队进4个球,失两个球。
蓝队进一个球,失一个球。
请问两队的净胜球数分别是多少?如何表示?红队:4+(-2)蓝队:1+(-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式子,和我们小学所学的加法运算有什么不同呢?生:有了负数的参加师:像这种有了负数的参加的加法运算我们称为什么?想知道有理数是如何进行相加的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有理数的加法(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足球比赛引入,通过净胜球数说明实际问题中要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二)启发探索,获取新知活动2看下面的问题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8m.写成算式就是:5+3=8①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8m.写成算式就是:(-5)+(-3)=-8②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O为运动起点:-3–9–8–7–6–5-8–4-5–3–2–1O 4、如果用正数表示向右运动,用负数表示向左运动,就可以用算式描述相应的问题。
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加法概念2. 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3.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概念,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
2. 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规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加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应用。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概念和基本法则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理数加法的能力,评价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有关有理数加法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2. 练习题:收集和整理各种有理数加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案例素材:搜集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分析的素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有理数加法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有理数的加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之一,它不仅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加法的运算律以及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他们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可能会对加法的运算律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不深,导致在实际运算中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加法的运算律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加法的运算律,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加法的运算律。
2.难点: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加法的运算律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一、教材分析数的运算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好比是工具和基础设施.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综上所述,有理数的加法具极其很重要地位和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制定以下教学设计.二、教法分析:采用以建构主义为依据,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开展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的背景.(2)使用合适的评价:采用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情感与知识技能综合评价的多元评价.(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要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4) 多样化理解法则: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的过程中,运用类比、数形结合、游戏等手段形象具体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5)加强口算练习:口算练习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省时省力收效大.三、学法分析:同号两数相加学生易理解,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为本节课提供了学习的前提.2、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发现有理数加法的不同形式的解释方法,从中获取成功体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3、注重范例讲解和随堂练习,这是学生强化理解法则、正确运用法则的有效方法.范例讲解时应引导学生步步说理,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有必要教师给予规范矫正.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形象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会用正负相抵法进行运算.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运用“相抵相消”法.【教学工具】PPT 演示,口算练习软件.五、教学过程的设计(一) 复习:1.如果+2表示向正方向走2个单位,那么-3表示 .(为提问1服务)2.5的相反数是 ,-5的相反数是 ,5与-5互为 .3.|5|= |-5|= 若|a|=3,则a = .(为探索法则服务)4.按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零为标准,给下列各数分类:(为总结法则服务)5,-3,0,-9,-0.5,43 (二)新课:1.创设情境,愉快学习提问1:动物王国举办奥运会,蚂蚁当火炬手,它第一次从数轴上的原点上向正方向跑一个单位,接着向负方向跑一个单位.蚂蚁经过两次运动后在哪里?让学生列出算式,并结合数轴得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肯定.1+(-1)=0提问2:8+(-8),(-3.5)+(+3.5)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呢?如何用上面的例子来解释?提问3:观察上面算式中各个加数的特征及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请说一说.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零(教师板书)教师引导:正负数在相加的时候,要互相抵消,绝对值相等的,刚好抵消完,所以结果为零.大家再猜猜这几道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如何解释?(1) 2+(-5)=(2) 8+(-6)= (3) (-8)+5=(4) 5+3= (5)(-2)+(-3)= 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解释为会么是这个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加法一、教材分析数的运算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好比是工具和基础设施.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综上所述,有理数的加法具极其很重要地位和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制定以下教学设计.二、教法分析:采用以建构主义为依据,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开展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的背景.(2)使用合适的评价:采用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情感与知识技能综合评价的多元评价.(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要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4) 多样化理解法则: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的过程中,运用类比、数形结合、游戏等手段形象具体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5)加强口算练习:口算练习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省时省力收效大.三、学法分析:同号两数相加学生易理解,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为本节课提供了学习的前提.2、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发现有理数加法的不同形式的解释方法,从中获取成功体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3、注重范例讲解和随堂练习,这是学生强化理解法则、正确运用法则的有效方法.范例讲解时应引导学生步步说理,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有必要教师给予规范矫正.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形象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会用正负相抵法进行运算.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运用“相抵相消”法.【教学工具】PPT演示,口算练习软件.五、教学过程的设计(一) 复习:1.如果+2表示向正方向走2个单位,那么-3表示.(为提问1服务)2.5的相反数是,-5的相反数是,5与-5互为.3.|5|=|-5|=若|a|=3,则a=.(为探索法则服务)4.按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零为标准,给下列各数分类:(为总结法则服务) 5,-3,0,-9,-0.5,(二)新课:1.创设情境,愉快学习提问1:动物王国举办奥运会,蚂蚁当火炬手,它第一次从数轴上的原点上向正方向跑一个单位,接着向负方向跑一个单位.蚂蚁经过两次运动后在哪里?让学生列出算式,并结合数轴得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肯定.1+(-1)=0提问2:8+(-8),(-3.5)+(+3.5)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呢?如何用上面的例子来解释?提问3:观察上面算式中各个加数的特征及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请说一说.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零(教师板书)教师引导:正负数在相加的时候,要互相抵消,绝对值相等的,刚好抵消完,所以结果为零.大家再猜猜这几道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如何解释?(1) 2+(-5)=(2) 8+(-6)=(3) (-8)+5=(4) 5+3=(5)(-2)+(-3)=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解释为会么是这个结果。
2.多样化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提问4: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解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吗?小组讨论,并用你的方法解释以上五道算式的运算结果.备选方法:(1)升降法(温度计、电梯)(2)盈利与亏损 (3)游戏法配PPT演示3.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提问5: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发言.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结果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结果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将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4.例题1: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得数,并说明理由(1)130+(-20)=(2)(-20)+(-5)=(3)1.28+(-1.28)=(4)-2+0=(5)(6)(-25)+(-7)=(三).小结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归纳: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要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3.要熟练、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四).练习。
比一比,看谁口算快又准利用自制的口算软件。
(五).作业习题2.4第1、2题.(六)板书设计:(七)课外练习★1.计算:(1)(-14)+(+6);(2)(+13)+(-4); (3)(-6)+(-7);(4)(+16)+(+9);(5)67+(-75); (6)(-34)+(-59);(7)34+48; (8)(-51)+37.★2.计算:(1)(-0.6)+(-2.7); (2)3.7+(-8.4);(3)(-0.6)+3;(4)3.22+1.78; (5)7+(-3.3); (6)(-1.9)+(-0.11); (7)(-9.18)+6.18; (8)4.2+(-6.7);★★★3.用“>”或“<”号填空:(1)如果a >0,b >0,那么a+b ______0;(2)如果a <0,b <0,那么a+b ______0;(3)如果a >0,b <0,|a|>|b|,那么a+b ______0;(4)如果a <0,b >0,|a|>|b|,那么a+b ______0.★★★4.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 与b 的和:(1)a >0,b >0; (2) a <0,b <0;(3)a >0,b <0,|a|>|b|; (4)a >0,b <0,|a|<|b|.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都能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形象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并能熟练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尤其是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能熟练运用相抵相消进行快速运算。
二.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探究新知的过程。
本节课基本上能采用以建构主义为依据,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开展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的背景;注重提问的质量,整个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基本上由5个问题统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探究。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大部分主动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能多样化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类比、有理数的加法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零(完全抵消)(1) 2+(-5)=-3(2) 8+(-6)=2(3) (-8)+5=-3(4) 5+3=8(5)(-2)+(-3)=-5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抵消) (3)一个数同0相加数形结合、游戏等手段形象具体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以问题为主线,能减少教师占用课堂时间,把主要时间交还给学生去探索新知识,避免教师“讲得太多”。
三.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
多媒体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其本质是辅助作用。
本节课的PPT 中,所设计的为工具性的演示,虽然交互的成分少,但对新知识的理解十分有帮助。
特别是“游戏”法则中的动画演示,正负抵消的思想在学生的印象中更加深刻。
这些设计对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加强了口算练习。
因为口算练习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省时省力收效大。
所以我利用Excel开发了“口算练习系统”,本系统可以灵活地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口算练习,学生可以利用自家的电脑进行自我训练,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自编本软件,是本节课的又一个这点。
五.体现大教材观课本中“净胜球”学生有的可能不太理解,也不好理解,所以我没有选用课本的素材。
教师不能只教“书”,而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到应用的过程。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使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加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性,学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各项目标。
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科整合充分利用本校的学校网站,进行学科资源整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例如练习的下载,口算练习系统的下载等等。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一.学生与计算机的互动成分较少。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网络教室中上课,这样每位学生就能进行口算练习训练。
二.部分学生表现得拘谨,不敢大胆发言,也不敢主动参与讨论,导致课堂气氛不够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