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民族问题--缅甸
缅甸
• 1947年宪法埋下民族分离的隐患
1947年,缅甸在《彬龙协议》的基础上制订了 宪法,宪法规定民族邦拥有自己的宪法、立法机关、 分立自决权;禅邦和克耶邦在10年后可以投票决定是 否继续留在联邦内。其实质是以对少数民族的妥协 换取国家的统一,为日后少数民族的分离要求留下法 律空间。
• 奈温政府的“战乱”政策进一步加剧 民族矛盾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谢谢
二、缅甸民族问题
• 民族:共有135个民 族,主要有缅族、 克伦族、掸族、克 钦族、钦族、克耶 族、孟族和若开族 等,缅族约占总人 口的65%。 • 语言:缅甸语为官 方语言,各少数民 族均有自已的语言 • 宗教:全国80% 以上人口信奉佛教。 约8%的人口装 割据
奈温认为,民族矛盾己使国家陷于分裂 的危险,在民族问题上应采取政治、立法和 军事强硬手段。奈温政府一方面取消少数民 族自治邦的体制,一方面又强调各民族的团 结和国家的统一。 面对这种形势,奈温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 施巩固政权。政治上,奈温政府逮捕大批民 族上层分子,改组民族邦政府,中止1947年宪 法,取消民族邦拥有的宪法、立法机关和自 决权的有关规定,取消国会民族院,取缔纲领 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实行一党专制。奈温政 府的“战乱”政策导致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 化,少数民族纷纷组织反政府武装。
三、缅甸民族和解之困
• 英国殖民统治播下民族分离的种子 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后,对缅甸各民族采取 “分而治之”、“以夷治夷”的政策,蓄意挑拨、制 造民族矛盾。英国对缅族聚居地区实行直接殖民统 治,对少数民族地区则通过当地的土司、山官实行间 接统治。 英国殖民者退出缅甸前,别有用心地扶持一些 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企图阻挠缅甸的完整独立。这为 缅甸独立后的民族问题埋下了隐患,加深了少数民族 的地方主义和分离主义倾向,削弱了政府驾驭民族问 题的地位。
缅甸冲突背景下的民主发展问题
缅甸冲突背景下的民主发展问题缅甸,作为东南亚国家之一,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冲突和民主发展问题。
自独立以来,该国就一直处于冲突的边缘,种族、宗教以及政治纷争不断。
这些冲突给缅甸的民主进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缅甸冲突背景下的民主发展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冲突的根源缅甸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国内存在多个冲突地区。
其中最为严重的冲突是政府军与少数民族武装的对抗,涉及的少数民族包括克钦族、克耶族和罗兴亚族等。
这些冲突背后,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土地权益、民主权利以及宗教信仰等问题日益加剧,加剧了冲突的复杂性。
二、冲突对民主发展的影响缅甸冲突的存在对国家的民主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冲突导致国家治理瘫痪,无法建立起稳定的政府体系。
政府难以掌控全国范围内的军事和行政权力,导致治理能力严重削弱。
其次,冲突导致大量的内部流离失所者和难民,加剧了社会和经济的不稳定。
再次,冲突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最重要的是,冲突削弱了公民对民主制度的信任,使得民主发展变得更加困难。
三、解决冲突的途径为了实现缅甸的民主发展,必须解决冲突问题。
首先,政府应通过政策调整,缩小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
通过公平的资源分配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减轻地区间经济矛盾,为缓解冲突创造条件。
其次,政府应加强民族和宗教关系的建设,推动各民族之间的和解与合作。
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等活动,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为和平共处奠定基础。
再次,政府应采取有效的军事和政治手段来解决冲突。
既要对暴力行为进行严惩,又要通过政治对话和妥协,推动冲突的解决。
最后,国际社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人道援助和政治支持,协助缅甸解决冲突,推进民主发展。
四、民主发展的前景尽管缅甸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仍然存在着民主发展的前景。
随着政府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缅甸逐渐向民主化迈进。
政治改革和国家和解进程的推动,为缅甸的民主发展带来了希望。
缅甸北部为什么没人管
缅甸北部为什么没人管缅甸北部没人管的原因主要有政治因素、民族问题、经济问题、国际因素等等。
1、政治因素缅甸的政治环境非常复杂,由于历史原因,该国长期处于军政府的统治下。
直到2010年,缅甸才实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缅甸政治仍然不够稳定,各种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仍然存在。
政治动荡的局面对缅甸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民族问题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括缅族、克伦族、掸族、少数民族等多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民族矛盾和冲突,主要是由于资源分配不公和文化差异引起的。
特别是在缅甸北部,克钦邦、克伦邦、掸邦等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相对落后,加上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不力,导致了长期以来的冲突和战乱。
这些地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北部地区的局势更加混乱。
3、经济问题缅甸的经济相对较弱,贫富差距较大,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落后。
这些经济问题也是缅甸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
缅甸政府在改革开放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但是由于政治和民族问题的影响,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
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缅甸北部等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民生问题也较为突出。
4、国际因素缅甸位于东南亚地区,与中国、印度、泰国等国家接壤,这也使得国际因素对缅甸的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缅甸历史上一直处于各个国家的影响和干涉之下,如英国、美国、苏联等国家都曾在缅甸进行过干涉。
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美国、欧盟等国家也对缅甸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制裁措施,加剧了缅甸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难。
缅甸的文化:缅甸文化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缅甸各民族的文字、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以及风俗习惯等都留下佛教文化的烙印。
近现代以来,缅甸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缅甸音乐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双重影响。
缅甸北部民族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在各方面都比较接近,艺术方面也有相通之处。
缅甸的移民和难民问题
缅甸的移民和难民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移民和难民问题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而缅甸作为东南亚国家之一,同样面临着移民和难民问题的挑战。
本文将就缅甸的移民和难民问题展开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一、缅甸的移民问题缅甸是东南亚的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也面临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重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大量缅甸人民寻求移民的动机。
1.经济因素缅甸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许多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缺乏机会和资源以改善自身生计。
因此,一些人选择离开缅甸,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
2.政治压力缅甸历史上曾长期处于军政府的统治之下,政治体制相对封闭,人权状况不佳。
政治迫害和限制使得一些缅甸人民选择离开国家,寻求更加自由和民主的环境。
3.少数民族问题缅甸由多个少数民族组成,其中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存在武装冲突和政治不稳定情况。
这导致了大量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民被迫离开家园,寻求安全和稳定的居住环境。
以上是缅甸移民问题的一些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大量的缅甸人民选择离开家园,成为了国际移民潮中的一部分。
二、缅甸的难民问题除了移民问题,缅甸还面临着严重的难民问题。
难民一词通常用来形容被迫离开原居住地,并因各种原因无法返回原地的人。
1.边境冲突缅甸与其邻国存在边境冲突的情况,这导致了大量的缅甸人民在冲突中失去家园,被迫逃离。
这些难民通常在临近国家的难民营中暂居,面临着生活困难和人道主义危机。
2.种族和宗教迫害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国家,然而,一些少数族群和宗教群体在社会中长期遭受歧视和迫害。
这导致了大量的难民涌向邻国,以寻求安全和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3.自然灾害缅甸位于地震带和台风路径上,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自然灾害对于缅甸人民的生活和住房状况造成了严重破坏,迫使一些人民成为难民,寻求庇护和安全。
以上是缅甸难民问题的一些主要原因,难民问题给缅甸和周边国家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_缅甸问题_的由来_形成_演变与实质_李晨阳
“缅甸问题”的由来、形成、演变与实质李晨阳杨祥章*◎【内容提要】“缅甸问题”是自1988年缅甸国防军发动军事政变,接管国家政权,并由同一军人集团长期执政所引发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和民生问题的总称,可细化为缅甸的民主化问题、民族和解问题、发展问题、人权问题、毒品问题、核问题、华人问题等等。
这些具体的问题,有的由来已久,有的是军政府统治下的产物,还有的是其他因素所致。
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缅甸问题“错综复杂、棘手难解”的局面,处理起来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质上“缅甸问题”是缅甸的内政问题,其外溢性被严重夸大。
“缅甸问题”也是西方世界炮制的一个概念,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1988—2010年期间攻击中国的一大利器。
【关键词】缅甸问题由来演变实质【中图分类号】D7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53-1227(2014)03-0004-16从1988—2010年的20多年中,不论是在中文语境中,还是在西方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的言论和文献中,“缅甸问题”(Myanmar Issue或Myanmar Problem)的使用非常频繁。
但是在国际学术界,中外学者都没有对“缅甸问题”这个概念做出过准确的界定和描述。
①当然,我国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和外交官员大都知道,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甸问题”的性质认定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而且国际政治中的“缅甸问题”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以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利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西方政要甚至曾用“缅甸问题”来要挟抵制我国承办的2008年奥运会。
所以,有学者认为,缅甸是中国参与亚洲事务中考虑的重点,也是中国在解决地区问题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②本文在阐述“缅甸问题”的由来、形成和演变的基础上,重点揭示“缅甸*李晨阳: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缅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杨祥章:湖南省永州市国资委副主任科员。
①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对关于“缅甸问题”的中英文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翻阅了全球目前研究当代缅甸问题的主要学者的相关著述,并且与美国的David I Steinberg,Marry Callahan,Pricilla Clapp,英国的Derek Tonkin,以及瑞典的郭晓临等知名学者通过邮件或者当面交换过意见,他们也同意本文作者的意见,就是大家都在用“缅甸问题”或者“Myanmar Issue or Myanmar Problem”,但是没有人注意其内涵,在西方甚至没有严格区分“Myanmar Issue”和“Myanmar Problem”。
缅甸少数民族问题
数 民 族 的重 大 问 题 实 际 上 都是 由联 邦 政府 说 了 算
只 能 由联 邦政 府 进 行 分配
、
邦 的财政 预 算 大部 分被 集 中控 制
,
,
,
,
邦 政 府 很 少 有 自主 权
0 年代 以后 6
,
。
加 之每 年拔 给邦 政 府
,
他 们聚 居或 散 居 在 全源自国 1 /3 以 上 的地 区
缅甸 的 民族 矛 盾
,
。
和 冲突 一 直 十 分 复 杂 和 尖 锐
其 中有些 少 数 民 族 提 出 独立 的 政治 目标
,
1 9 4 8 年缅 甸 独 立 时
克伦 族分 离 主 义 者 即 提 出 克伦 族 聚 居地 区 作为 一 个政治 实体 变 成 英 联 邦 的 一 部 分 期 期
政 府 却 只 同 意 建立 掸 邦
,
克耶 邦
3人
、
克 钦邦 和 钦 族 特 别行 政区
,
4
个邦 区
。
而
则 因 为感 到难 以 控 制 而 采 取 拖延 建 邦 的政 策
只 包括 1 /
相隔
,
3
年 后 才 宣 布 建 立 克伦邦
,
并
且 其 所 辖 地 区 大 多是 不 发达 地 区
自的克伦 族
而 历 史上 大部分 克 伦 族 与缅 族
, ,
另 一 方 面 英 国 人 也 利用 克 伦 人 维 持 和 巩 固 其殖 民 统治
,
二 战期
在 其挑 动 下
,
缅 族 军 队 对 克伦 人 进行 了屠 杀
,
。
日本 投 降后
缅甸冲突和平进程与内外因素
缅甸冲突和平进程与内外因素缅甸,作为东南亚国家之一,近年来一直饱受冲突困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缅甸也逐渐朝着和平的方向迈进。
本文将探讨缅甸冲突和平进程背后的内外因素。
一、内因1.1 政治体制转型缅甸自2011年开始进行政治体制转型以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政府开始推动政治和经济改革,试图结束与各族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
这种政治体制转型为缅甸冲突的和平解决提供了机会。
1.2 民族问题的解决缅甸内部的冲突主要源于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争端。
在政治体制转型的背景下,政府开始与各个民族进行对话和谈判,寻求解决长期存在的民族问题。
例如,与克钦独立军的和平谈判使得该地区冲突得到缓和。
1.3 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可以为冲突解决提供支持。
缅甸政府致力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水平,为和平进程创造更好的环境。
经济的繁荣可以减少冲突的根源,提供民生保障。
二、外因2.1 地区合作缅甸位于东南亚地区,地区合作对于和平进程具有积极影响。
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作为地区合作的平台,积极参与缅甸冲突解决的努力。
东盟成员国通过对话和协商,促进各方的和解,推动冲突的解决。
2.2 国际援助国际援助对于缅甸冲突和平进程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纷纷提供资源和支持,帮助缅甸政府推动冲突解决。
例如,中国、美国等国家在人道援助、经济合作和民族和解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2.3 区域政治稳定缅甸周边地区的政治稳定对于缅甸冲突解决也具有积极影响。
如果周边地区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或动荡,将会对缅甸的和平进程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缅甸周边地区的政治稳定对于冲突的解决至关重要。
三、总结通过对缅甸冲突和平进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内外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治体制转型、民族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为冲突和解提供了基础。
地区合作、国际援助以及区域政治稳定为和平进程提供了支持。
缅甸冲突和平进程的成功需要内外因素的共同努力,各方均应共同参与其中,为缅甸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缅甸冲突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缅甸冲突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缅甸位于东南亚的边缘地带,自独立以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冲突问题。
这些冲突不仅威胁着该国的内部稳定,还对周边地区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缅甸冲突的历史,并对当前的冲突局势进行分析。
一、历史回顾1. 英国殖民统治缅甸在19世纪末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统治对该国的社会结构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国殖民政权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政策导致了不断的冲突,尤其是针对克钦族、克伦族和罗兴亚族等人群。
2. 独立与内战1948年,缅甸成功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
然而,该国面临了来自少数民族独立运动的挑战。
印度支那半岛的共产主义势力也加剧了冲突。
从1948年至2011年,缅甸一直处于内战状态,各个少数民族组织与政府军进行激烈的武装冲突。
3. 民主改革与和平进程2011年,缅甸军方执政的统治结束,开始实行民主改革。
随着政府与民主武装组织的和平谈判,冲突局势有所缓和。
2015年,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历史性的选举,民主政府得以组建。
然而,尽管实现了政治过渡,但冲突并未完全结束。
二、现状分析1. 冲突各方目前,缅甸的冲突各方主要包括政府军、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以及一些非政府武装团体。
政府军是最强大的一支力量,而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则以保护本地区利益为主要目标。
2. 资源争夺缅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黄金、宝石等。
这些资源的控制成为各冲突各方争夺的焦点。
例如,在克钦邦,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之间的冲突主要与资源争夺有关。
3. 宗教与民族矛盾缅甸的冲突问题既涉及政治和资源争夺,也涉及宗教和民族矛盾。
尤其是罗兴亚人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该人群在缅甸被视为“非法移民”,遭到政府军的迫害。
4. 地缘政治因素缅甸地处东南亚,对周边国家具有战略重要性,多个国家对缅甸的冲突问题产生了影响。
例如,与中国的边境地区一直是缅甸内战的重要战场。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和平进程,希望确保边境地区的稳定。
5. 和平进程的挑战尽管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的和平进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缅甸民族问题对我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的影响及应对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Journal o_Yuunan Police CoUege2620年第4期NO.42020总第188期Suml41缅甸民族问题对我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的影响及应对杨斌(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650223)内容摘要:缅甸民族问题错综复杂,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来已久的大民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少数民族的分离主义倾向等,使国家长期陷入内战状态。
缅甸少数民族武装数量之多,与政府对抗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较为特殊。
在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刻认识缅甸民族问题实质,积极应对缅北局势变化,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o关键词:国家安全;缅甸民族问题;边境稳定影响;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D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57(2620)04-94-06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在新时代背景和世界格局下,我国国 家安全面临的安全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复杂,呈现时代性、阶段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陆地与4个国家领土接壤,隔海与7个国家为邻。
是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周边安全环境最复杂的世界大国。
受特殊地理条件和地缘政治影响,使我国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冲突之中,成为维护我国安全利益的掣肘因素。
一、缅甸民族问题的由来缅甸联邦面积676581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7个省和7个邦。
人口5544万,民族多达186个,其中缅族是主体民族,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有挥族、克伦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
按地理划分为3个大族群,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0%,主要生活在7个省。
7个大的少数族群分别生活在7个邦。
华人华侨约250万。
少数民族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东、西、北部的高原地带。
30%的居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长期以来,多方原因导致缅甸国内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始终紧张,其中人口数量较多的10几个少数民族分别组建武装与政府对抗,使国内长期处于与民族地方武装之间持续不断冲突的状态。
缅甸冲突中的难民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缅甸冲突中的难民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缅甸是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内部冲突的困扰。
这些冲突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导致了大量的难民涌入周边国家。
本文将重点探讨缅甸冲突中的难民问题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一、缅甸冲突的背景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数十个不同的民族组成。
这些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
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引发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敌对情绪,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冲突。
缅甸冲突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种族冲突和政治冲突。
种族冲突主要发生在边境地区,涉及的民族包括克钦族、罗兴亚族等等。
这些种族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土地争夺和资源分配的矛盾,导致了频繁的冲突和流离失所的人口增加。
政治冲突主要集中在政府和各个民族武装之间,各民族武装对政府的控制和管理权产生了不满,因此展开武装斗争。
二、缅甸难民问题的严重性缅甸冲突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大量的人口被迫流离失所。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报告,截至2020年底,缅甸难民已超过100万人,其中包括国内流离失所的人口和跨境流离失所的难民。
这些难民面临着严重的人权侵害和生存困境。
他们失去了家园和生计,遭受暴力和迫害。
很多难民生活在贫困和不安全的环境中,面临缺乏食物、水源和医疗等基本生存条件。
尤其是罗兴亚族难民,在2017年因军事行动而被迫逃离缅甸,目前数量已超过70万人,面临着被迫害、歧视和贫困的困境。
三、解决缅甸难民问题的途径1. 和平解决冲突和平解决冲突是解决缅甸难民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该与各民族武装开展对话,寻求和解和共赢的机会。
通过对话和妥协,可以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避免更多的人口流离失所。
2. 促进民族和解为了缓解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敌对情绪,缅甸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民族和解。
这包括通过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政府还应该加强民族平等和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确保每个民族都能够享受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缅甸冲突中的少数民族问题研究
缅甸冲突中的少数民族问题研究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地理、宗教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该国自独立以来一直存在着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冲突问题。
本文旨在对缅甸冲突中的少数民族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其中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一、背景介绍缅甸位于东南亚,拥有135个不同的民族,华人、印度人、克钦族、克伦族等少数民族在该国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长期以来,缅甸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一直存在。
这些冲突包括土地、资源、自治权和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二、冲突原因1.历史遗留问题缅甸历史上的殖民统治、内战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不公平待遇等问题导致了冲突的逐渐升级。
在过去几十年里,缅甸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统一整个国家,忽略了少数民族的权益。
2.土地和资源争夺缅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木材和稀有金属等。
政府和少数民族经常因为这些资源的分配问题而产生冲突。
政府往往将资源开采权授予大型外国企业,而少数民族则面临着丧失土地和资源的风险。
3.文化和宗教差异缅甸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佛教是主要宗教,而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或其他宗教。
因此,在文化和宗教差异的背景下,政府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三、解决途径1.政治解决政府和冲突各方之间进行政治对话是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制定包容性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和自治权,可以缓解冲突并建立信任。
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减少冲突。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尤其是让少数民族从中受益。
此外,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将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减少不满情绪。
3.文化交流和教育通过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共存。
政府应该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同时鼓励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家的凝聚力。
四、结论缅甸冲突中的少数民族问题是一个复杂且长期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国家的持久和平,政府和各个冲突各方需要共同努力,通过政治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途径来解决和缓解冲突。
缅甸冲突少数民族权益与自治问题
缅甸冲突少数民族权益与自治问题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包括了数十个少数民族群体。
然而,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一直饱受歧视和压迫,导致冲突频发。
本文将探讨缅甸冲突中涉及的少数民族权益与自治问题,并分析解决该问题的可能途径。
一、历史背景与冲突成因缅甸的少数民族群体多样,其中包括克钦族、克伦族、若开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一直致力于保护本民族文化和权益,但却长期受到中央政府的压制。
缅甸的冲突主要是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不平等以及文化和宗教上的分歧所导致。
首先,政治上的不平等是冲突的主要成因之一。
长期以来,缅甸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力控制严重不足。
少数民族在政府决策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受到限制,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利益。
其次,经济上的不平等也是冲突的重要原因。
中央政府长期以来集中掌握着大部分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权力,而少数民族地区则相对贫困。
这使得少数民族感到被剥夺了公平分享国家经济发展成果的机会,进一步加剧了他们与中央政府的矛盾。
最后,文化和宗教上的分歧也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因素。
缅甸国内存在着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和宗教差异,这些差异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这些差异被政治势力或宗教极端主义者利用时,就会导致冲突的爆发。
二、少数民族权益的维护与自治实践为了解决缅甸少数民族权益与自治问题,政府和相关利益方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法律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与自治权,并对违法侵害少数民族权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2. 政策倾斜:中央政府应该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贫困问题,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
3. 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行使地方自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4. 多元文化教育:加强少数民族的教育体系,推广多元文化教育,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5. 和平对话:通过对话与谈判的方式,促进中央政府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平等沟通,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和共识。
缅甸冲突反政府武装与安全
缅甸冲突反政府武装与安全缅甸冲突:反政府武装与安全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从独立以来一直面临着内部冲突的困扰。
这些冲突涉及各种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并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
其中,反政府武装的活动对安全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历史背景缅甸内部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国家独立前后的历史。
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剧。
部分民族主义者和地方政权试图通过暴力手段来争取自治或独立地位,与中央政府产生了严重冲突。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矛盾逐渐演变为民族分裂和武装冲突问题。
二、背后因素1. 民族问题:缅甸拥有135个不同的民族群体,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语言和宗教差异造成了民族间的紧张关系。
一些少数民族希望通过反政府武装来争取更多的权益和自治权。
2. 地区利益:缅甸的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和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成为争夺的焦点,多个武装组织试图通过控制这些资源来实现经济和政治利益。
3. 政治矛盾:缅甸的政治体制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问题,包括军政府的专制统治和腐败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广泛的不满和抗议活动,一些反政府武装组织试图通过武装斗争来推翻现有政权。
三、反政府武装组织缅甸境内存在多个反政府武装组织,其中一些已经存在几十年。
这些组织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手段来与政府军进行对抗,包括游击战、恐怖袭击和炸弹爆炸等。
一些组织通过控制地盘和征收“保护费”等手段,从本地居民和企业中牟取利益。
四、安全形势与挑战反政府武装活动对缅甸的安全形势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些活动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使得很多地区陷入动荡和贫困。
此外,武装冲突也对缅甸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阻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五、应对措施为了应对反政府武装的威胁,缅甸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这些措施包括政治对话、军事打击、和解与包容等。
政府还加强了与邻国的合作,共同打击边境地区的武装分子。
此外,国际社会也积极提供援助,支持缅甸实现和平与发展。
缅甸冲突背后的武装组织分析
缅甸冲突背后的武装组织分析缅甸是东南亚的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独立以来就一直面临着各种内战和冲突问题。
这些冲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涉及多个武装组织,它们在背后推动着冲突的发展。
本文将对缅甸冲突背后的武装组织进行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冲突的根源和动因。
一、八旗军八旗军是缅甸其中一个最大的武装组织,由泰族和民族党派组成。
该组织起初是由泰国政府派遣的尖兵组成,旨在打击边界地区的毒品贩子和武装分子。
然而,八旗军的存在很快演变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他们与当地地方势力到了深入合作,并保护和支持本地的毒品生产和贩卖。
这一方面加剧了缅甸境内的毒品问题,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地方武装分子的壮大。
二、柯克伍军柯克伍军是由缅甸国内的各个少数民族组成的武装组织。
这些少数民族包括克钦族、克伦族、掸族等等。
这些民族长期以来受到中央政府的边缘化和歧视,因此他们组成了各自的武装力量,以争取更多的政治权益和资源分配。
柯克伍军在缅甸北部和东部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与政府军的冲突中展现出顽强的抵抗能力。
三、众和国众和国是一个由佤族人组成的武装组织,该组织一直以来都在与政府军进行激烈的斗争。
佤族是缅甸的一个边缘民族,经历了长期的剥削和压迫。
众和国的成立旨在维护佤族的权益和尊严,争取更多的自治权和土地权益。
众和国在中国边境附近活动频繁,这给中国的边境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四、联合党联合党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组成的政党,成员包括克钦族、克伦族和兴龙族等。
与其他武装组织不同的是,联合党不以武装斗争为手段,而是通过政治谈判和和平抗议来表达他们的诉求。
联合党的目标是实现缅甸国内民族之间的和平与共荣,反对以军事手段解决冲突。
综上所述,缅甸冲突背后涉及的武装组织多种多样,它们的成立和发展都与缅甸政治、经济和民族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
缅甸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与这些武装组织进行沟通和谈判,以实现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而国际社会也应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为缅甸冲突的解决做出应有的贡献。
缅甸民族问题探析
On the ethnic problems of myanmar 作者: 梅学惠
作者机构: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出版物刊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63-68页
主题词: 缅甸;民族问题;研究;发展
摘要:民族问题是缅甸最严重的国内问题之一,缅甸也是东南亚地区民族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在概述缅甸民族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对缅甸民族问题的表现以及缅甸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缅甸的民族问题已经得到了缓和,但它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因素.。
从角度解读缅甸冲突的动因
从角度解读缅甸冲突的动因缅甸冲突的动因一直备受关注,这个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乱象、族群矛盾以及资源争夺等问题,都是导致此次冲突的原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这些动因,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导致缅甸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缅甸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后,该国一直面临着政治体制不稳定的问题。
军方的干预和独裁统治加剧了政治动荡,导致不同政治派系和民族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
缅甸的政治改革尽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各方的利益冲突依然存在,成为冲突的一大动因。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导致缅甸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缅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
然而,由于贪污腐败、资源开采不公等问题,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积聚。
资源争夺和经济利益的冲突使得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成为冲突升级的诱因。
三、宗教和民族主义宗教和民族主义也是导致缅甸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缅甸的主要宗教是佛教,但该国还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和宗教群体。
不同民族和宗教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一直存在,并由政治和经济问题相互加剧。
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化,使得冲突不断升级,加剧了社会分裂和流离失所的问题。
四、国际干预国际因素也对缅甸冲突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些国家或地区对缅甸的利益在该国政治冲突中产生了干预,导致了冲突的复杂性和国际化。
不同国家和组织对缅甸问题持不同立场,使得解决冲突变得更加困难。
解决缅甸冲突的措施:一、政治对话和和解政治对话和和解是解决缅甸冲突的重要途径。
各方可以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政治和民族问题,推动政治改革和民主化进程,实现政治多元化和平等。
政府可以倡导全国性的和解进程,为各方提供合法的参与机会,并在解决争端时确保公正和透明。
二、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是解决冲突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政府应制定公平的资源开发政策,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益的合理分享,减少经济差距。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为冲突地区提供更多机会和福利。
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研究
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研究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研究近年来,中缅边境地区的民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缅边境地区不仅是两国之间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多个民族聚集的地区。
这些民族包括缅甸境内的少数民族群体,如克钦族、掸族等,以及中国境内的丹东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本文将就中缅边境地区的跨境民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境内有135个民族,其中布尔玛人占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则分布在边境地区。
克钦族是一支聚居在缅甸北部克钦邦的民族,人口约为50万。
与之相邻的中国云南省境内也有大约10万克钦族人口。
掸族是缅甸第二大民族,数量约为300万,主要分布在掸邦一带。
同样,中国云南省境内也有少量的掸族群体。
目前,中缅边境地区的克钦族和掸族群体在两国间往来频繁,但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差异,这些民族与主流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的隔离和差异。
中缅边境地区的跨境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认同问题。
由于多个民族交错分布,边境地区的部分民族在两国间往来过程中,对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归属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同困惑。
在中国这边,由于边界管控的影响,部分少数民族群体在与缅甸少数民族相同民族背景的情况下,更多地将自己定位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而缅甸的少数民族群体则更倾向于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和独特性。
这种身份认同的差异会使得跨境民族在两国间的交流与融合更加困难。
二是文化传承问题。
中缅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但受到地理位置、政治局势等因素的制约,这些民族的文化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在中国一侧,由于政策的推动和独特的文化环境,少数民族的文化得到了相对保护和传承。
然而,缅甸一侧的少数民族面临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其文化传承处于脆弱状态。
因此,如何推动边境地区的跨境民族文化交流和传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经济发展问题。
中缅边境地区的民族问题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缅甸边境地区相对欠发达,经济基础薄弱,民族群体也普遍生活水平较低。
缅甸的制度
缅甸的制度(最新版)目录1.缅甸的历史背景2.缅甸的政治制度3.缅甸的行政区划4.缅甸的民族问题5.缅甸的改革与对外关系正文一、缅甸的历史背景缅甸,位于东南亚,地处中国、印度、泰国、老挝和孟加拉国之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
在公元 9 世纪至 11 世纪,缅甸曾经建立过强大的蒲甘王朝,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之后,缅甸历经多个王朝的更迭,直到 19 世纪末,英国殖民者占领缅甸,将其纳入印度殖民地。
二、缅甸的政治制度1.议会:议会为缅甸联邦最高立法机构,拥有最高立法权,包括全国大法和地区法案。
议会由联邦总统及代议院、民族院两院构成。
民族院共125 个席位,议员在少数民族候选人中选举产生。
2.总统:缅甸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总统负责制定国家政策、领导政府工作,并在国防、外交等重大事务中拥有决策权。
三、缅甸的行政区划缅甸全国划分为 7 个省、7 个邦和 1 个联邦直辖区。
省和邦是缅甸的行政区划主体,下设县、镇、乡等基层行政单位。
联邦直辖区是首都内比都,具有相当于省的行政地位。
四、缅甸的民族问题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 135 个民族,其中缅族是最大的民族,占全国人口的 68%。
其他主要民族有掸族、克伦族、克钦族、钦族等。
长期以来,缅甸的民族问题一直存在,部分民族地区存在着民族武装冲突。
缅甸政府一直在寻求解决民族问题的办法,包括推进民族和解、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等措施。
五、缅甸的改革与对外关系近年来,缅甸政府积极推进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政治方面,缅甸政府释放了多名政治犯,放宽了对媒体的控制,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交流。
在经济方面,缅甸政府推行市场经济政策,吸引外国投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在对外关系方面,缅甸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总之,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民族问题-----缅甸缅甸人口5000多万,约有135个民族,其中缅族、克伦族、禅族、克钦族、孟族、若开族、佤族等是主要民族,缅族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是缅甸的主体民族,主要聚居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部平原和南部沿海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
少数民族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东、西、北部的高原地带。
缅甸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国家,有1000多年的佛教历史, 90%的人信仰佛教,佛教思想深入到缅甸社会的各个层面。
民族问题及其政策缅甸的民族问题目前主要是民族分离主义和武装割据。
缅甸中北部的产禅邦少数民族武装、泰缅边境的克伦人民解放阵线和金三角地区的大毒枭坤沙残部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暗中支持,对缅甸的政局造成影响。
1.英国殖民统治播下民族分离的种子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程度的差异,缅甸各民族之间,特别是缅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在历史上就存在隔阂。
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后,对缅甸各民族采取"分而治之"、"以夷治夷"的政策,蓄意挑拨、制造民族矛盾。
英国对缅族聚居地区实行直接殖民统治,对少数民族地区则通过当地的土司、山官实行间接统治。
这一时期,缅族地区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而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基本没有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与缅族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和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英国殖民者退出缅甸前,别有用心地扶持一些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企图阻挠缅甸的完整独立。
这为缅甸独立后的民族问题埋下了隐患,加深了少数民族的地方主义和分离主义倾向,削弱了政府驾驭民族问题的地位。
2.1947年宪法埋下民族分离的隐患面对缅甸日益高涨的民族独立运动,英国殖民主义者为继续驻足缅甸,提出只允许缅甸本部(缅族聚居区)独立,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立必须征得当地民族的赞同,企图以此继续控制少数民族地区。
1947年,缅甸建国之父昂山将军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独立的首要条件,因此提出联邦制,允诺给予少数民族地区以高度自治权,保留民族上层人物的特权。
除克伦族之外,昂山的提议得到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彬龙协议》得以签署。
1947年,缅甸在《彬龙协议》的基础上制订了宪法,宪法规定民族邦拥有自己的宪法、立法机关、分立自决权;禅邦和克耶邦在10年后可以投票决定是否继续留在联邦内。
其实质是以对少数民族的妥协换取国家的统一,为日后少数民族的分离要求留下法律空间。
这是一部根据缅甸的历史和现实制定的、符合国情的、相当宽松和自由的民族联邦宪法。
1948年缅甸独立前夕,昂山被极右势力暗杀,新的领导人在少数民族问题上缺少远见和耐心,加之大缅族主义严重,独立不久,缅甸就取消了宪法给予少数民族自治邦的权利,给本来就很脆弱的民族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未获得民族自治的若开、孟族强烈要求成立自治邦,但政府不予置理,且进一步削弱自治邦的权利,以此压制少数民族的要求。
这种强硬做法激起少数民族的不满,他们开始与政府进行武力对抗。
最早开展武装斗争的是克伦、孟、禅、克耶等民族。
克伦族武装曾一度兵临首都,占领曼德勒等缅北重镇,控制了缅甸半壁江山。
独立后的缅甸又陷入国内战争的泥潭。
1958年,缅甸独立10周年,执政的反法西斯自由同盟内部发生分裂,民族问题更加突出。
1959年,缅甸政府强行颁布《缅甸宪法修正案》,以赎买方式取消封建土司的世袭特权,迫其交出司法权,实行土地国有化。
许多少数民族首领要求恢复宪法给予他们的特权,民族自治邦要求实行真正的自治,个别邦则要求独立。
1961年,吴努政府面对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和暴力反抗,希望用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感化各少数民族,宣布佛教为国教,政府斥巨资修建佛塔,举办贩佛活动,结果加重了少数民族的赋税,缅甸民族矛盾再次恶化。
信仰基督教的克钦族以侵犯宗教信仰自由为由,组建克钦独立军,提出建立克钦独立国的要求。
禅邦、克耶邦也要求脱离缅甸联邦。
缅甸局势混乱,几近无法控制。
在缅甸形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奈温在1962年3月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并委派亲信直接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这样一来,1947年宪法中允许建立少数民族自治邦的条款名存实亡。
3.奈温政府的"勘乱"政策进一步加剧民族矛盾奈温认为,民族矛盾己使国家陷于分裂的危险,在民族问题上应采取政治、立法和军事强硬手段。
奈温政府一方面取消少数民族自治邦的体制,一方面又强调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1968年,奈温政府建立了一些由前国务活动家组成的咨询机构,想利用这些机构的威望来解决民族问题。
然而这些国务活动家中的大多数人并不买账,他们在1969年逃往泰国,公开成立流亡者中心,明确提出推翻缅甸军人政权、恢复联邦体制、实现议会民主的要求。
不久,这些来自缅族上层的反对派与泰缅边界的克伦族、孟族武装结成联盟,共同开展武装斗争。
与此同时,缅共武装在缅甸中部和南部受挫后,转移到缅甸东北部中缅边界禅邦的佤族、果敢族等地区,创建根据地。
西面靠近孟加拉国的若开邦的穆斯林由于宗教冲突而发动武装暴动,之后发展成分裂活动。
克钦邦和禅邦也一直要求脱离缅甸,实现独立。
面对这种形势,奈温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巩固政权。
政治上,奈温政府逮捕大批民族上层分子,改组民族邦政府,中止1947年宪法,取消民族邦拥有的宪法、立法机关和自决权的有关规定,取消国会民族院,取缔纲领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实行一党专制。
1974年,缅甸颁布新宪法,改革国家体制,新宪法承认民族平等和尊重民族宗教、文化的原则,并把少数民族自治邦从5个增加到7个,新增了孟邦和若开邦。
但是,新宪法又规定全国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用中央集权制取代邦区民族自治,以人民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权关,取消原来宪法中规定的民族自治邦所拥有的自治权,国家体制由联邦制变成中央集权制。
军事上,奈温政府采取"战乱"政策,把平定少数民族的暴乱视为头等大事,集中人力、物力围剿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
缅甸正规军由1948年的2万人猛增至1980年的17万人,军费开支占到国家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
奈温政府的"战乱"政策导致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少数民族纷纷组织反政府武装,总兵力达4万人,其中克伦族、禅族武装达6000多人,克钦族武装4000人。
缅共也利用政府民族政策的失误,发展民族统战力量,最多时拥有武装2万人。
1962-1988年奈温执政的26年中,缅甸一直处于内战之中。
为缓和民族矛盾,奈温政府建立民族发展学院,废除佛教的国教地位,但由于其强硬"战乱"政策,加之经济政策失误,缅甸社会、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4.新时期的民族和解政策1988年上台的缅甸军政府汲取"战乱"政策的教训,对民族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1)采取不同形式与民族武装实现和解:A.与有实力的武装签署全面停火协议。
与从缅共分裂出来的4支武装及其他有实力的民族武装达成"解除军事封锁,实现全面停火协议"。
1989年以后,缅甸东北部的缅共武装逐渐解体,首先是靠近中国云南临沧地区的缅甸禅邦果敢族地区的彭家声部宣布脱离缅共,成立果敢族地区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紧接着是靠近中国云南思茅地区和临沧地区的缅甸佤族地区的赵尼来、鲍有祥部脱离缅共,成立佤族地区各民族力量的"佤邦联合军"和"佤邦联合党";随后是靠近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缅甸禅邦的林明贤部脱离缅共,成立"禅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最后是靠近中国保山地区的缅甸克钦邦的缅共克钦族领导人丁英脱离缅共,成立"克钦新民主军"。
至此,威胁缅甸政权的最大武装力量全面解体。
缅甸政府及时与上述4支武装谈判和解,答应其"停止内战、实现和平、进行地方建设、实行民族自治"的要求,承认其合法地位,各武装保留现有地盘。
以上各支武装接受改府改编,成为隶属内政部警察总署的"边境特别警察部队",由政府提供部分军饷和经费;它们控制的4个地区被划为特区,经济方面给以特殊优惠政策。
B.对小股武装采取以武器换和平的方式,使其体面交出武器。
政府给拨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他们在本民族地区从事经济建设。
C.对盘踞在弹邦民族地区的大毒枭坤沙则劝其投降。
与坤沙签署《重返缅甸大家庭协议》,根据协议,坤沙毒品走私集团上万武装缴械投降。
政府对其实行宽大政策,对以往的罪行既往不咎,划给一定数量的土地,允许其部下从事合法的经济活动。
目前已有17支民族武装与政府达成和解,主要的反攻府武装仅剩盘踞在泰缅边境地区的克伦族武装。
(2)扶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缅甸军政府与民族武装实现和解,基本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内战,为民族地区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和平的环境。
1989年政府专设边境与少数民族发展委员会,1992年成立边境与少数民族开发部。
1993年颁布《边境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法》,促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兴办地方产业,扩大替代种植,减少罂粟种植,12年来已初见成效。
为缩小与缅族地区的差别,缓和民族矛盾,军政府启动了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计划,迄今已拨出150亿缅元,投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教、卫生事业。
由于政府采取土系列措施,加之民族武装的合作,边境地区在经济建设、文教、卫生、贸易和消除毒品等方面较内战时期均有相当大的变化。
禅邦东部林明贤部控制的勐拉已于1997年4月宣布为"无毒区",得到联合国禁毒署的承认。
(3)允许少数民族成立政党。
军政府接受1974年宪法规定纲领党一党制的教训,在大选中允许组建民族政党。
现已有10多个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党。
缅甸军政府新时期民族政策实现了1947年宪法规定的民族自治,使国家从民族对抗走向民族和解与合作,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但缅甸民族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A.民族和解基础尚显脆弱。
目前仅是形式上的停火,相互间的隔阂和怨恨远未消除。
民族武装仍控制原有的地盘,拥兵自重。
特别是脱离缅共的4支民族武装,多属形式上接受政府的改编,换取经济实惠及发展机会,实际上仍在扩充实力,暗地结盟。
1995年,红色克伦人民解放阵线同政府签定和解协议后不久便重起战火。
1996年,禅邦武装组织头目坤沙向政府投诚,但许多禅人并没有跟从,他们又组成新的武装与政府对抗。
1997年,一些未投诚的坤沙余部趁缅甸遭受东南亚金融危机打击之机,四处联络缅北各民族武装与政府对抗。
缅甸民族和解之所以脆弱,关键在于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某些政治问题没有解决。
当初进行停火谈判时,军政府只是许诺少数民族武装有权拥有武器和管理其占领的地区,并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
其他的政治问题,如少数民族邦的地位与权利等问题,军政府则拒绝谈判,认为这应该在制定新宪法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