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轻重教案5篇

幼儿轻重教案5篇

幼儿轻重教案5篇教案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优秀教案的详细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控教学进度和节奏,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幼儿轻重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轻重教案篇1活动名称:比较轻重活动目标: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知道物体的大不一定重,物体小的不一定轻。

活动准备:纸盒、天平、积木、弹子、塑料球、皮球、铁球等物品。

活动过程:1、请幼儿在众多的物品中,运用已有经验比较物体的轻重。

这些物体是一样重的吗?鼓励幼儿用手去掂分量。

2、帮助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请幼儿比较塑料球和皮球谁轻谁重,然后再比较皮球和铁球谁轻谁重。

帮幼儿建立相对的概念:皮球和塑料球比,皮球重;皮球和铁球比皮球轻。

3、启发幼儿动脑子: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

怎么办?出示两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呢?(启发幼儿自由发言,肯定幼儿的想像和发言。

)4、介绍测量工具——天平。

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介绍天平的用法,准星必须居中,拿放要轻。

5、猜一猜这两样东西哪个轻,哪个重?请幼儿用天平测量验证。

6、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体积大的不一不重,体积小的不一定轻的道理。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盒子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7、请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活动建议:在班级放置一天平,引导幼儿对天平产生兴趣并探索这种物体的功能。

活动延伸:1、带幼儿在室内或室外寻找可以比较的两个物体进行轻重比较。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看幼儿用书做智力游戏:比比谁轻谁重。

幼儿轻重教案篇2设计意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幼儿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真正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让幼儿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

轻重教案7篇

轻重教案7篇

轻重教案7篇《轻重教案7篇》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轻重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体的轻重。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轻和重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习。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准备: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

2、翘翘板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

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

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

二、感知体验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三、交流讨论:1、通过幼儿玩翘翘板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翘板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

”(学习词汇:垂、翘)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

四、完成画册上的练习。

五、拓展幼儿思维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师小结: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六、活动延伸: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教学反思: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

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小百科:轻是一个汉字,意思是指分量小、程度浅、用力小。

轻重教案第2篇游戏目标:1.引导幼儿步入神奇的数学领域。

2.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游戏准备: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重量与平衡》的第一课时《轻重》。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2. 学习使用天平,了解天平的原理。

3. 掌握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会使用天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会使用天平。

2. 教学难点:理解重量概念,运用天平进行物体轻重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尺子、教鞭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天平、砝码、小物品(如橡皮、铅笔、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比较物品的轻重)引入重量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重量概念,让学生了解重量是物体质量的一种表现。

(2)讲解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感知物体轻重。

(3)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讲解天平的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轻重》2. 内容:(1)重量概念(2)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3)天平的使用方法(4)例题解析(5)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橡皮 < 铅笔 < 硬币 < 尺子(2)10个硬币 = 5支铅笔 = 2块橡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量概念的理解程度,操作天平的熟练程度,以及对物体轻重的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用天平比较家中的物品轻重,并用数字和符号记录下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操作:重量概念的解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以及天平的使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轻重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轻重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轻重9篇轻重 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轻重有初步认识.2.会比较相同数量的物体的轻与重.3.认识天平,会运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轻重.教学重点: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等方式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难点:运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轻重.教学关键:多运用实物,使学生通过实践会比较轻重.教学准备:书包,课件,各类球,题卡,人体秤学具准备:水果两个,喜欢的玩具两个教学过程:一,课前调查: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和父母一起做了个实验,你们做了吗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师:请你把两臂伸平,老师要在你的两臂上各挂一个书包.师:小朋友们有什么感觉呀这说明什么呢师: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学习《轻重》.板书:轻重师:今天我们要用"p"表示轻,用" "表示重.二,教学流程(一)说一说师:暑假到了,今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起来到了游乐场,我们也去看看吧!(出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师:轻重不但可以用眼睛看出来还可以用手掂出来呢!(二)掂一掂师:请小朋友们掂一掂自己的文具盒和练习本(举起来),谁能说说你的两只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你怎么知道文具盒重,本子轻啊师:下面小朋友们可以选两样和刚才不同的文具,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玩具我们再来掂一掂,比一比这次谁轻谁重.把你掂得的结果先和同桌说一说,也可以交换着掂一掂.师:谁想说给大家听(三)称一称师:刚才我们掂的是文具和玩具,下面我们要来掂一掂小朋友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快拿出来掂一掂吧!师:你们感觉怎么样师:当这两种东西差不多重时,我们用手掂是很难知道它们的轻重的,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把你的好方法先和同桌说一说.师:谁来说说你的办法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不错,老师也有一个办法,想知道吗大家看.(出课件)师:它叫天平,用它可以称出物体的轻重.师:现在我们就来称苹果和梨的轻重.师: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谁和谁比,谁轻谁重你是怎么发现的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说的对不对师:小香蕉等不及了,非要和鸭梨比一比,小朋友们看出什么了师:苹果和梨比,苹果重;梨和香蕉比,梨重;现在我们把这两幅图合起来看看,请小朋友们比比它们三个谁最重谁最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图)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会比较物体的轻重了.(四)课间休息师:下面我们休息一下,我们一起来拍球好不好听老师讲要求:每一组同学都上前来选一个和同桌不同的球,也可以和同桌换着拍拍,看看谁的球轻,谁的球重 (音乐起)师:为什么这几个球没人拿师:看,在我们游戏中也能用到轻重.(五)练一练1.请小朋友们拿出题卡,共同判断一下,轻的画"p"重的画" ".2.师:小朋友们,爱吃西瓜和菠萝吗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轻重.(出课件)师:你们看懂了什么谁还有不同的说法师:猜一猜,如果一个西瓜和一个菠萝比,谁轻谁重你是怎么想的是不是这样呢师:现在我们喜欢吃的小苹果也来比轻重了,看一看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一样重 (出课件)师:请大家根据这幅图想一想,一个西瓜,一个菠萝和一个苹果比较,谁最重,谁最轻 (先和同桌商量商量)三,生活中拓展师:同学们通过比较知道了物体是有轻有重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也是有轻有重的,谁能说一说呀!师:要想知道我们班这两位同学的轻重,该怎么办呢小组研究一下.四,反思小结:你们这节课过的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比较轻重的轻重 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教学难点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用具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一)游戏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三)小结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二)小组汇报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一)实验一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二)实验二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三)实验三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教师提问(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4)小组讨论,汇报.(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二)完成课后练习.1.出示图片:练一练12.出示图片:练一练23.出示图片:练一练3(三)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教学设计点评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多个实验,比较物体的轻重。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轻重》。

内容包括:认识轻和重,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区分物体的轻重;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轻重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两盒粉笔、两个苹果、两个乒乓球。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乒乓球和一个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拿出一盒粉笔和另一盒粉笔,让学生观察,问:“这两盒粉笔,哪一盒更重一些?”(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答案。

2. 新课导入(1)教师拿出两个苹果,问:“这两个苹果,哪一个是轻的,哪一个是重的?”(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回答问题。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小华手里有两个乒乓球,一个是轻的,一个是重的。

请同学们帮助小华分辨出哪个是轻的,哪个是重的。

(2)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轻重2. 内容:(1)轻重的概念(2)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物体,用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分辨出它们的轻重。

(2)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它们的轻重会有所不同?2. 答案:(1)略(2)因为地球的重力作用,物体在不同位置受到的重力大小不同,所以它们的轻重会有所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轻重》教案

《轻重》教案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的眼力真行!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看看就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可以是教室里看到的也可以是想到的)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师展示两个一模一样的墨水瓶盒子,请你们看看这两样东西,谁轻谁重?
学生的意见不统一。师: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有学生提出用手就可以,那怎么用手?指生表演。
师:噢,原来你想用手掂一掂。那好啊,你来掂一掂吧。
请几个学生掂一掂,而后说出的结果一致。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师:一样的盒子,为什么这个会重些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有一盒子是空的)
(2)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轻重》教案

《轻重》教案

《轻重》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讨论《轻重》一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文中主题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并促使他们形成独立的思想和判断。

二、教学重点1.领会《轻重》一文的主题和内涵。

2.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心理情感。

3.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中提出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三、教具准备1.课文《轻重》的复印件。

2.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秤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秤的作用是什么吗?为什么我们要用秤来称物体的重量?”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秤的作用和与“轻重”相关的概念,为下一步对《轻重》一文的理解和分析做铺垫。

步骤二:阅读理解(15分钟)1.教师将复制好的《轻重》一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一遍,并标记不理解的词句。

2.学生们再次独立阅读,尽可能全面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3.教师提问,共同讨论文章中提到的“轻重”概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步骤三:人物分析(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高桥和小林。

2.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描述高桥和小林的形象特点和心理情感。

可使用表格或写段落进行整理。

步骤四:道德伦理问题讨论(25分钟)1.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观点:–高桥为什么会选择用玩具猴子作为选择轻重的工具?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在高桥的决策中,他是如何权衡轻重利弊的?–小林作为高桥的同事,是否应该告诉高桥关于他妻子的真相?为什么?2.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并准备一份小组报告,将讨论结果以文字形式呈现。

3.学生代表小组,依次陈述小组报告,探讨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并给予评价和反馈。

步骤五:解读主题(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轻重》一文所要传达的主题。

学生们可以尝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步骤六:课堂延伸(15分钟)在课堂延伸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道德伦理的案例或故事,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1)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1)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的第三节《轻重》。

教材内容详细介绍了轻重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轻重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轻重的概念,能正确区分轻重。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轻重的概念,掌握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各种物品(如书、文具、水果等)。

学具:每组一份天平和砝码,若干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天平现场称量不同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轻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轻和重的区别。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题:小华和小明各自拿了一本书,小华的书重200克,小明的书重150克。

请问谁的书重?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组内物品的轻重。

(2)教师选取几组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2)拓展: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轻重比较?六、板书设计1. 轻重概念2. 比较方法直接比较天平称量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2)一本书和一个文具盒(3)一只铅笔和一把尺子2. 答案:(1)苹果重,橙子轻(2)书重,文具盒轻(3)铅笔轻,尺子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轻重的概念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轻重问题,如购物时如何选择重量合适的商品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帮助学生建立轻重的概念,理解轻和重的区别。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二:轻重的认识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二:轻重的认识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二:轻重的认识与比较一、教学目标:(1)认识轻重的含义,学习轻重的比较方法。

(2)能够根据质量大小排序。

(3)能够简单掌握测量物品重量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轻重的含义。

(2)轻重的比较方法。

(3)测量物品重量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引言小学一年级学习数学,要学习的是轻重的认识与比较。

从小培养孩子轻重的概念,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掌握物品的轻重,选择适合自己的背包,以及后续学习物理等方面都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2. 轻重的含义(1)通过玩具模型的展示,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玩具的重量是不同的。

(2)让孩子们手持不同重量的物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手感以及手臂要用多大力度才能举起不同重量的物品。

(3)通过观察图像的印象汇总,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物品的轻重。

3. 轻重的比较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大小,来判断物品的轻重。

(2)手动举起物品,通过手感感知物品的轻重。

(3)借助器具(如天平)来计量物品的重量,了解什么样的物品重量比较大。

4. 测量物品重量的方法(1)学习借助天平测量物品的重量,方法如下:a. 将天平静止放置,调整到水平位置,平衡针指向"0"刻度。

b. 将要测量的物品分别放在天平的盘里,再把数量相等的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

c. 调整砝码盘里的砝码数量,让天平回复平衡。

d. 读取天平上砝码盘里的砝码数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2)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来比较不同物品的轻重,学会较略地估算物品的重量。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于观察与感受,让孩子们掌握了轻重的概念以及简单的测量方法,培养了孩子们感知事物的能力以及学习数理科学的基础。

大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5篇

大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5篇

大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大班数学教学大纲,涉及教材第3章《轻重比较》的详细内容。

具体包括:认识轻重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比较,掌握轻重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轻重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轻重。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进行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平的使用方法和物体轻重的判定。

教学重点:轻重概念的建立和实际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5台,各种轻重不同的物体(如球、积木、书等)。

2. 学具:每组一台天平,相同数量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盒子,里面装有不同轻重的物体,邀请学生上台摸一摸,猜一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轻重比较。

2. 新知识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轻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轻和重的区别。

(2)教师示范使用天平进行比较,讲解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操作,实践比较轻重。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几组物体,引导学生运用天平进行比较,讲解判断轻重的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轻重2. 板书内容:(1)轻重概念(2)天平使用方法(3)轻重判定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将轻重不同的水果进行排序。

2. 答案:(1)铅笔 < 橡皮 < 书本 < 玩具车(2)排序:如苹果 > 橙子 > 香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在生活中寻找轻重的例子,与同学分享。

(2)尝试用其他方法比较轻重,如用弹簧秤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天平的使用方法和物体轻重的判定。

幼儿园小班教案《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轻重》含反思教案背景《轻重》是幼儿园小班的一节启蒙课程,主要教授幼儿轻重的概念。

靠近年末的时候,教师发现班里的一些幼儿仍然没有较好地了解轻重之间的关系,并且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不认真,于是决定编写一份新的教案,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得幼儿们能够更加明确轻重概念,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轻重的差异。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轻重概念,能够分别举例说明轻重之间的联系。

2.能够运用轻重概念,进行观察和理解周围物体的特征,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操作。

3.能够用动手的方式,感受轻重之间的差异,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课程内容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与幼儿们交流一下轻重概念,让幼儿们描述自己觉得的轻重。

同时,教师坐在课桌上,把身体蜷缩起来,让幼儿们在体验一下物体的重量区别。

学习环节(20分钟)第一部分:轻与重1.幼儿们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常见的轻重物体,并列出来.2.通过朗读《轻重采花肥》,理解轻重的概念。

3.轻重感知活动:给幼儿两个大小、外形相同的容器,里面分别放上轻的与重的物体,欣赏不同的声音第二部分:物体分类1.轻重分类活动:准备多种物品,让幼儿进行轻重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别放置在不同的盘子中。

2.导入“轻重机器”的概念,让幼儿了解分类器的原理,并尝试制作各种轻重机器,让幼儿们自由地进行物品分类。

拓展环节(10分钟)1.老师引入新单词——测量,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测量方法,启发幼儿模仿快乐地进行测量操作。

2.拍照呈现幼儿制作的轻重机器,分享幼儿们制作分类器的思路。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已经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轻重的概念,并能够将之应用于实践之中。

在课堂中,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幼儿们掌握了轻重的简单分类技巧,同时培养了幼儿的细心和动手能力。

虽然这节课让幼儿们学会了掌握轻重的概念,但是在教学中还是遇到了一些挑战,如幼儿们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以及课时管理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优化课程中的活动和教学方式,帮助幼儿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第二节《轻重》。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理解轻重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掌握使用天平进行比较的方法;能够运用轻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轻重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轻重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比较。

难点:运用轻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天平、各种重量不同的物品(如书本、橡皮、铅笔等)。

学生准备:学习卡片、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天平和一些重量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轻重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a. 教师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轻重的概念。

b.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并讲解注意事项。

c.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天平,学习比较轻重。

3. 例题讲解(15分钟)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物体的轻重关系。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讲解解题方法。

c.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轻重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轻重》2. 主要内容:a. 轻重概念b. 天平使用方法c. 轻重比较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找出家里的三个物品,用天平比较它们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b. 小明有一堆苹果和一堆橙子,他想知道哪堆水果更重。

请你帮他想个办法。

2. 答案:a.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无固定答案。

b. 可以将苹果和橙子分别放在天平两边进行比较,找出更重的一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轻重概念和比较方法。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章《比较与判断》第三节《轻重》。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重量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掌握“重”、“轻”两个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重”、“轻”两个词汇,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重量的概念,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掌握“重”、“轻”两个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各种重量不同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份天平、砝码和重量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天平,展示两个重量不同的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判断哪个苹果重,哪个苹果轻。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苹果,哪个苹果重,哪个苹果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答案,并解释原因。

3.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重量的概念,讲解“重”、“轻”两个词汇,并举例说明。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同学们分组,利用天平和学具,进行重量比较,判断物体轻重。

2)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判断过程和结果。

2)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可以用重量来比较?六、板书设计1. 板书轻重2. 内容:重量概念“重”、“轻”词汇比较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找出家里的三个不同重量的物品,用天平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2)根据比较结果,用“重”、“轻”描述这三个物品。

2. 答案:1)请根据实际物品进行比较,记录下比较结果。

2)如:苹果重,香蕉轻,橘子比苹果轻,比香蕉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重”、“轻”两个词汇。

2024年《轻重》教案精选

2024年《轻重》教案精选

2024年《轻重》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重量》的第一课时《轻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25页至第27页,详细内容为:认识重量单位,比较物体的轻重,运用天平进行重量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重量单位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运用天平进行重量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对重量单位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重量单位的换算,运用天平进行重量测量。

2. 教学重点:掌握重量单位,比较物体的轻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尺子、数学课本、教学课件。

2. 学具:每组一台天平、砝码、尺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轻重。

2. 教学新课(10分钟)(1)介绍重量单位,让学生了解克、千克、吨的概念。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3)学习运用天平进行重量测量。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轻重》2. 内容:(1)重量单位:克、千克、吨(2)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3)天平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书>铅笔>橡皮>尺子(2)苹果=橙子>香蕉>葡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新课中的重量单位介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多样化的物品,涵盖不同重量范围,如书包、水果、饮料瓶等。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重量的计量单位(如克、千克、吨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重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量概念及计量单位的学习。

2. 称重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3. 实际称重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重量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重量概念的理解,计量单位的学习,称重工具的操作。

难点:运用重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重量计量单位模型、称重工具(如电子秤、天平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重量计量单位卡片,用于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引出重量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重量计量单位模型,自学重量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3. 称重实践:学生分组使用称重工具,进行实际称重操作,掌握称重方法。

4. 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重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重量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量知识,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6. 作业布置:请学生运用重量知识,设计一个家庭作业,如测量家中的物品重量。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重量知识。

2. 运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利用称重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重量知识掌握程度,如重量单位换算、称重方法等。

2. 评价学生在实际称重练习中的操作技能,如使用称重工具的准确性、效率等。

3.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创新能力,如设计具有创意的家庭作业。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重量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加工、物流运输等领域。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轻重的概念,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重量来判断轻重。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轻重的概念,会比较物体的重量。

2.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轻重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不同重量的物品(如苹果、橘子、石头等)。

2.教学工具:天平、秤砣、电子秤等。

3.教学课件:PPT、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拿出两个不同重量的苹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苹果重,哪个苹果轻。

(二)探究轻重的相对性1.老师将两个相同重量的橘子分别放在天平和电子秤上,让学生观察并记录重量。

2.老师再拿出一个较重的石头,让学生分别用天平和电子秤称重,记录重量。

3.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品在不同秤上的重量是相同的,但轻重是相对的。

(三)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不同重量的物品和秤砣。

2.学生在组内互相比较物品的重量,并用秤砣测量。

3.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在组内分享。

2.老师举例说明轻重的相对性:同一个物品,在不同环境下(如地球和月球)的重量是不同的。

(五)课堂小结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轻重的概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请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用轻重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家长协助孩子收集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孩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和测量。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轻重的概念,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4.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轻重的规律。

2.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体验轻重的概念。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和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2. 质量单位的换算:1吨= 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3. 实际问题:如何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表示不同的物体质量,并进行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质量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质量单位。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重量问题。

2. 讲解质量单位:介绍克、千克、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换算练习:让学生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例分析:以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质量单位概念和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反馈:查看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重量知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超市、工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重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2. 听取学生意见: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

3.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反思和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教材:《轻重》数学课教材。

2. 教具:质量单位模型、实物道具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轻重》含反思I.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轻重”。

II.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能够认得和感知轻重物品的不同。

2. 操作目标:能够运用手指、手掌等部位,感知轻重物品的不同。

3. 情感目标:培育孩子们的察看本领、判定力以及对物品的敬畏感。

III.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带领同学们一起进行一个小游戏,我们将同学分成两组,老师会放两个东西在小盆里,让同组的同学逐个比拼轻重。

小组合作,评出最轻的和最重的,最后由老师帮他们进行比较,看看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

2. 导入(10分钟):(1)老师拿出一着白板,上面有两张图案,一张是小鸟,一张是石头,让同学感受一下两张图的轻重。

(2)那么,怎么样才能感知物品的轻重呢?老师首先给孩子们示范一下,让他们用手掌或手指摸一下两只小球,问问他们哪一个更轻,哪一个更重。

(3)在连续说明轻重物品的时候,老师再次给孩子们举了一个关于轻重的例子:“我们都喜爱吃甜甜圈。

不过,大的甜甜圈和小的甜甜圈哪一个更重呢?”在孩子们的帮忙下,老师还是得出了正确答案。

3. 回归本题(30分钟):(1)孩子们将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一些物品,让他们摸摸,试着在小组间讨论哪些东西更重、哪些东西更轻。

(2)让同学们本身做一个手动秤,一张纸板和两份小竹条。

让同学把握如何用手动秤称量未知物品的方法。

(3)通过连续对孩子们的提问,来巩固他们对本讲的把握:“一张10元纸币和100元纸币哪一个更重?为什么?”4. 结论归纳(5分钟)(1)让每一个组来表演一下怎么用手动秤秤物品,和分你们的总结呈现给大家。

来回答老师之前的问题。

(2)让孩子们带着活动中的阅历感受来总结物品之间的轻重关系,老师将依据孩子们的总结,来总结并让孩子们再次检查学问点,建立轻重的理解记忆。

5. 课后延长(1)带孩子们去交通立体停车场、一楼的超市等地方体验用空气窗对金钱进行称量。

IV. 反思本次的教学为孩子们供给多样化的活动阅历,让他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在思考、判定、交流以及实际操作等多方面得到磨练。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范本五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范本五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范本五篇《轻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20和21页的知识,它是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轻重》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一、创设情境,初知轻重师: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动物?(出示主题图)它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小熊、小猴贴画画跷跷板)从它们玩的跷跷板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轻重)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读题)小朋友小眼睛真亮,通过观察就看出谁轻谁重。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1、说一说如果老师和这位小朋友玩跷跷板,猜猜看会怎样?如果这位小朋友和那位小朋友比呢,(身高、体重相差比较明显的两位小朋友)谁轻谁重?一眼就看出谁轻谁重了,真能干!(板书:看)在咱们教室里哪两样东西相比你一眼就看出谁重谁轻的?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相比,我们一眼就看出谁轻谁重的?教师出示两个盒子(蓝色盒子大而轻,盒子小而重)猜一猜哪个轻哪个重?(请多名学生猜)请你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学生发现蓝盒子轻,黄盒子重)请多名学生验证。

总结:看来仅凭我们的眼睛来判断物体的轻重还不够,有时还需用手掂一掂。

(板书:掂)2、掂一掂(1)让学生观察教师手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猜猜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我们就用掂的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请多名学生来用手掂一掂,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猜一猜数学书和口算训练哪个轻哪个重?为什么同一本数学书刚才轻,现在又变重了呢?(比较的东西不一样,结果就有可能不一样)(4)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什么轻,什么重?(两名上前讲,多名学生座位上讲)(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点,把重的放低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师:一样的盒子,为什么这个会重些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有一盒子是空的)
(2)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3)教师小结:有些物体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就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比出谁轻谁重。
(4)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天平称等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师展示两个一模一样的墨水瓶盒子,请你们看看这两样东西,谁轻谁重?
学生的意见不统一。师: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有学生提出用手就可以,那怎么用手?指生表演。
师:噢,原来你想用手掂一掂。那好啊,你来掂一掂吧。
请几个学生掂一掂,而后说出的结果一致。
课题《轻重》第3课时(总第3课时)
课标内容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的眼力真行!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轻重)
2.你还能看看就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可以是教室里看到的也可以是想到的)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6)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