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1-1)高中化学《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案-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汇编

教案-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汇编
学习-----好资料
微格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专业:—化学专业课题:_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授课时间:10分钟受训班级:_ __受训人:—_
训练技能:讲解和演示技能指导教师:—_
教学过程: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了解铝的重要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会用对比法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
时间 安排
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技能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3min
【复习引入】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金属与酸 的反应,有哪位同学可以上讲台来写一下常见
由旧知识引
写出方程式
多媒体课件
金属Mg、Fe、Al分别与HCI反应的化学反应
进新知识导
方程式?

巩固旧知识, 与思考
猜想
【设问】既然金属能与酸反应,那么,同学们 有没有想过,金属能不能与碱反应呢?
设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min
【实验演示】常见金属Mg、Fe、Al分别与
演示实验
试管、镁条、铁
NaOH反应。
观察与思考,
得出
片、铝片、
探究并得出
结论
6mol/L的氢氧
【提问】观察到分别有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 论?
结论
化钠溶液
7min
【猜想】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实验演示】检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
探究
试管、酒精灯、
成的气体。
根据已有条件进 行猜想,并认真观
火柴
操作
察得出结论,
学会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高考化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钠、铝、铁分别与水的反应,找出与水反应的相同点和差异2、根据钠、铝、铁与水的反应情况差异,找出其本质原因【教学重点难点】: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过程】【板书】二、金属与水的反应【讲述】钠除了能与氧气反应之外,能否跟水反应呢?其他的金属能否与水反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金属与水反应的问题。

我们来做一下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看看钠到底能不能跟水反应呢?反应又能生成什么物质?【演示实验1】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2的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盖上表面皿,观察现象。

★观察时应注意几方面内容:钠在水中的哪个部位反应,形态有何变化,如何运动,发出怎样的声音,溶液颜色有何变化?实验现象:1、钠投入水里后,浮在水面上2、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同时钠熔化成闪亮的小圆球。

3、小圆球在水面上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4、有嘶嘶的声音发出,最后小圆球消失5、反应后的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色实验结论:1、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

(浮)2、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较低(熔)3、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推动小球迅速游动;(游)4、产生的氢气与水摩擦、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反应放热等,从而发出响声。

(响)5、说明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NaOH) (红)【说明】:①钠与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钠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其电子转移:↑Array得到2×e,被还原②钠与水的反应是钠原子和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反应即该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其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③钠的保存:实验室中的钠需保存在煤油中,其原因有:(1)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钠与水反应;(3)钠不与煤油反应,且其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

【思考】根据金属活泼顺序,钠排在铜的前面,那么金属钠能否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
(2)将点燃的木条分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明铝具有两性。
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导入
由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可知,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较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而金属与碱能否反应呢?今天我们来探究少数金属与强碱的反应。




实验探究
(1)取2支小试管分别加入5ml盐酸和5mL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现象。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通过比较归纳,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特性,从而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难点: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回顾
2、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提高
根据已掌握的铝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铝制餐具、炊具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践活动
1、金属是如何分类的?
2、铝的导电性比铜的差,为什么电力工业上常用铝作导线?
3、铝是地壳中储量最丰富的金属,为什么铝的价格比铁高呢?
围绕金属提出类似老师列举的一些问题,通过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金属的小论文。
学习提高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已知物理量与被求物理量是 否必须一致? 提示:不一定;只要满足“上下单位相同,左右相对应”
即可。
2.1.15 g 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 积是多少? 提示:2Na+2H2O===2NaOH+H2↑
2 mol 1.15 g - 23 g· mol 1
22.4 L V(H2)
2.量的关系
+ 2Al ~ 6H ~3H2 (1)定量关系 - 2Al ~ 2OH ~3H2
(2)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关系归纳:
反应物的量 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 钠溶液反应 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 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不足量的盐酸和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产生 H2 的体积关系 VHClH2 =1∶1 VNaOHH2 VHClH2 1 = VNaOHH2 3 1 VHClH2 < <1 3 VNaOHH2
化学方程式 计量数之比: 物质微粒数之比: 扩大 NA: 物质的量之比: 标准状况下 体积之比: 相同状况下 体积之比: 2
2H2 2 2 2NA 2 mol
+ ∶ ∶ ∶ ∶
O2 1 1 NA 1 mol
44.8 L ∶ ∶
22.4 L ∶ 1 ∶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1)任意物质的微粒(构成微粒,下同)数目之比等于 物质的量 之比。 (2)在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 物质的量 之 比,等于 气体体积 之比。 (3)同一种任意状态的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 之比。 (4)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各物质微粒数目之比。 (5)化学方程式除可以表示反应物、 生成物的粒子数目关系和质 点燃 量关系外, 还可以表示它们的物质的量关系, 如 H2+Cl2=====2HCl 可表示 1 mol H2 与 1 mol Cl2 完全反应生成 2 mol HCl 。

高中化学铝教案

高中化学铝教案

高中化学铝教案
教案目标:
1.了解铝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培养学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加深对铝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铝的基本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理解铝与其他金属的比较、自然界中铝的存在和铝的还原反应等概念。

教学准备:
1.实验室仪器:试管、试剂瓶、玻璃棒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铝溶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向学生介绍铝的重要性,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广泛用途,引发学生对铝的兴趣。

二、铝的性质与用途(20分钟)
1.讲解铝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2.介绍铝在建筑、航空、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三、实验探究(30分钟)
1.进行铝与氢氧化钠的实验,观察观察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进行铝与硝酸的实验,进一步了解铝的化学性质和还原反应。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通过实验结果和观察,讨论铝的特性和欢快。

2.总结铝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铝的掌握。

教学反馈:
通过实验数据和讨论内容,检查学生对铝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
学生可自主探究铝在其他实验中的应用和性质,拓展对铝的认识。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铝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1.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金属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有些金属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今天我们就以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例,进一步探究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板书】活动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渡】初中我们学过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之前的金属,如铝、锌、铁等)和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知识,有没有那种金属能和碱反应呢?我们来探讨部分金属和碱的反应。

【实验探究】教材P51页实验3—4,完成下表内容:铝与盐酸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铝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有爆鸣声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H2O+2NaOH===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2Al+2OH-+2H2O===2AlO-2+3H2↑实验结论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产生氢气【讨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交流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先与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2和Al(OH)3,然后Al(OH)3再与NaOH反应生成H2O和NaAlO2(以后将学到),反应中铝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NaOH 无电子得失。

【交流2】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分别表示为;。

【问题探究1】(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氯化氢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分别为多少?【交流】消耗氯化氢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V HCl(H2)∶V NaOH(H2)=1∶1。

【问题探究2】(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B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 .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答案】 B【解析】 因为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1,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3,而今产生H 2的体积比:13<V HCl H 2V NaOH H 2<1,所以反应的情况为:铝过量,盐酸不足;铝不足,氢氧化钠过量。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

第3课时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学习目标1.掌握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掌握化学计量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复习·回顾】金属通常可以表现出哪些化学性质?三、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观察·思考】(1)将铝片(已处理)放入NaOH溶液中(同时展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认为铝和NaOH 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2)请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验证你的推测。

【实验·探究】实验目的:对比铝片与盐酸、NaOH溶液的反应实验用品:6 mol·L-1的盐酸、30%的NaOH溶液、铝片、蒸馏水500 mL、小广口瓶16个、镊子16个、大广口瓶14个、大试管16支、单孔塞(带导管)14个、小烧杯14个、火柴14盒、250 mL烧杯9个、500 mL烧杯1个、剪刀1把。

实验步骤:(1)分别用镊子取出3片铝片,放入盛有6 mol/L的盐酸、30% NaOH溶液的大试管中(分2小组同时进行)。

(2)将带有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大试管,导管插入肥皂水中(广口瓶起试管架的作用)。

(3)有大量泡沫产生后,用火柴点燃肥皂泡并观察现象。

(4)观察完现象后取出导管,并将酸、碱溶液倒入废液缸,剩余铝片留在大试管中,仪器放回水槽。

现象及解释: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填入下表。

实验结论:铝片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气体产物都是。

【交流·研讨】(1)试推测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另一产物中含有哪些元素?你的推测依据是什么?(2)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若是离子反应请写出其离子方程式:【迁移·应用】(1)你认为日常生活中在使用铝制餐具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应加以控制使用。

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银色漆颜料⑤明矾净水⑥明矾与小苏打制食品膨松剂⑦易拉罐⑧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③⑤⑧⑨B.①②④C.③⑤⑨D.③⑤⑥⑦⑧⑨【知识整合】(1)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你认为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共性是什么(从氧化还原的角度)?为什么会有这种共性?(2)由此你来推测一下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是以什么形态(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存在?【拓展·提升】两份铝粉分别与足量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同温、同压下),则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 )A.1∶2B.1∶3C.3∶2D.1∶1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交流·研讨】试根据反应2CO+O22CO2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推导出各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体积之比和质量之比。

教学设计3:3.1.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教学设计3:3.1.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第三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了解铝既能与盐酸、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2)复习物质的量等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计算关系,将物质的量等物理量引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化验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难点: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引入:许多金属能与酸反应,有没有金属能与碱溶液反应的呢?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51页实验3-4:在2 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ml盐酸和5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加入一小块铝片,观察实验现象。

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你看到什么现象?现象:都有气泡产生,点燃试管口有轻微的爆鸣声。

分析:通过实验我们看到铝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生成盐和氢气。

反应:2Al+6HCl=2AlCl3+3 H22Al +2NaOH+2H2O =2NaAlO2+3H2练习:将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1)铝与盐酸:(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讲解:酸、碱还有盐都能直接浸蚀铝的氧化膜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能长期盛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金属单质都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在自然界中易被氧化而以化合态存在,只有少数金属如金,还原性很弱,在自然界中可以单质形式存在。

问1:镁粉中含有少量铝粉,怎样得到纯净的镁粉?分析:利用铝能与强碱溶液反应而镁不能,可以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之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剩余固体,可得到纯净的镁粉。

第3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案

第3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案

第3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案第3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案第3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案第3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实验探究,揭示本质【学生实验】(1)镁条分别资金投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2)教材p51实验3—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改良:将1/4药匙的铝粉放到表面皿中,提一滴管的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加入5滴洗洁精,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

)【探讨、交流】【要点归纳】1、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与酸反应的激烈程度)2、铝表面存有球状的水解膜(氧化铝)3、氧化铝可溶于强酸,又可溶于强碱4、金属铝的化学性质:能够与强碱反应收到氢气二、知识应用,联系实际,总结提炼,完善体系【探讨、交流】铝制餐具为何无法烘烤或长时间盛载酸性、碱性或淡的食物?【阅读教材】p51最后一小节【概括小结】金属钠、镁、铝、铁、铜等分别与氧气、酸或水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的频繁程度,阐释金属活动性的差异性。

【强调】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一特性三、设疑激思,切换主题,独立自主自学,明晰思路【思考】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酸、碱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之间有何联系?【写作教材】教材p52【强调】注意解题格式【练】1、将2.7克金属铝放进足量的稀盐酸中,铝全然反应。

排序出席反应的hcl 的物质的量及分解成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由教师板演出规范的解题格式)2、将2.7克金属铝放进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铝全然反应。

排序出席反应的naoh 的物质的量及生成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由学生独立自主顺利完成练)【归纳总结】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关系分析,也可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产氢量为何相等。

四、科学知识应用领域,稳固意见反馈【课堂练习】教材p53习题【课外习题】教材p53课堂教学活动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2naoh+2h2o=2naalo2+3h2↑。

教学设计5:3.1.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教学设计5:3.1.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第3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补充例题】实验室欲制备一定量的氯气,现有 2.61 g MnO2和12 mol·L-1的浓盐酸50 mL,理论上可制得标况下的氯气多少升?[ M(MnO2)=87 g·mol-1](分析)初中化学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般都是已知一种反应物的量求另外一种反应物的量或生成物的量;而本题是已知两种反应物的量求生成物的量,必须判断哪一种反应物过量,用完全反应的反应物来计算。

解:设2.61 g MnO2和V mL 12 mol·L-1的浓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MnO2 +4HCl (浓) △MnCl2 +2H2O +Cl2↑87 g 4 mol2.16 g V×10-3 L×12 mol·L-187 g 2.16 g=4 molV×10-3 L×12 mol·L-1,解得V=100 mL。

MnO2过量,求标况下的氯气的体积应按盐酸的量来计算。

设2.61 g MnO2和50 mL 12 mol·L-1的浓盐酸理论上可制得标况下的氯气为V1。

MnO2 +4HCl (浓) △MnCl2 +2H2O+Cl2↑87 g 4 mol 22.4 L50×10-3 L×12 mol·L-1V1解得V1= 3.36 L。

答:2.61 g MnO2和50 mL 12 mol·L-1的浓盐酸理论上可制得标况下的氯气3.36升。

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2Al + 2OH-+ 2H2O === 2AlO2- + 3H2↑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解化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板书设计解化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1)理解: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

精选高中化学《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1)

精选高中化学《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1)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铝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归纳总结】(1)铝是一种典型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其反应中都有_______生成,反应的还原剂都是______。

(2)在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都是由_____价变为______价,当 1 mol 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都产生_________mol氢气。

【例题1】在铝制易拉罐中收集满CO2气体,然后向其中倒入10 mL浓NaOH溶液,并迅速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易拉罐突然变瘪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解释易拉罐变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解释后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过程中的两个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2】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B.2∶1C.3∶1D.1∶3思维启迪(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为1∶1。

(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为1∶3。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式子,它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子种类和数目守恒。

在化学方程式中,可反映出物质的质量关系、粒子数目关系、物质的量关系等。

教案-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教案-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提问】同学们能够根据ppt上的问
回忆起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知识,根据已有知识推出氧化剂
多媒体课件
2min
【讲述】无论是Al与NaOH反应,还是Al与HCl反应,Al的化合价都是从0价变为正价,被氧化了,Mg、Fe与HCl反应中,Mg、Fe的化合价也是从0价变为正价,被氧化了,这就说明了金属表现出了较强的还原性。
由旧知识引进新知识导入
设问
写出方程式
巩固旧知识,猜想与思考
多媒体课件
5min
【实验演示】常见金属Mg、Fe、Al分别与NaOH反应。
【提问】观察到分别有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演示实验
探究并得出结论
观察与思考,得出结论
试管、镁条、铁片、铝片、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7min
【猜想】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会用对比法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
时间安排
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技能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3min
【复习引入】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金属与酸的反应,有哪位同学可以上讲台来写一下常见金属Mg、Fe、Al分别与HCl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设问】既然金属能与酸反应,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金属能不能与碱反应呢?
归纳与总结
学会总结知识,知道了金属都具有还原性
微格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专业:___化学专业课题:_____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______
授课时间:10分钟受训班级:___受训人:___
训练技能:讲解和演示技能指导教师:___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了解铝的重要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教学设计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教学设计
根据元素守恒,生成物中一定有铝元素和氧元素,根据电荷守恒得知该生成物带负电,结合 得知,该物质为 ,这是个离子团,不能进行拆分。最后进行配平。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了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课堂任务】现在请同学们找出该反应的氧化剂。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与酸的反应
3.金属与氧化物的反应
4.与盐的反应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检查装置气密性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或用手、热毛巾焐热
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剧烈反应,铝片表面有大量气体
2.有爆鸣声
氢气
因为刚排出的气体时管内的空气
试管外壁变热
设计思路说明
教材中分别将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用点燃的火柴检验生成的气体。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氢气燃烧的现象不明显。于是我将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控制燃烧匙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用点燃的火柴点燃肥皂泡
有爆鸣声,说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肥皂泡?
现在我们将装置拆下来,同学们感受一下试管外壁的温度,感觉到了什么?
试管发热,说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中释放出了热量,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铝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除了氢气以外,还生成了什么物质吗?同学们拿出草稿纸推测一下其他生成物是什么?(提示:我们先写出反应物写成离子的形式,再根据元素守恒、电荷守恒进行配平)
片段
题目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探究性实验
重点展示技能类型
演示技能
学科内容
学习目标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掌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技能训练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说课稿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说课稿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化学性质的第三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什么(一)教材分析本节为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三课时,金属的通性之后金属对应化合物之前,承接第一章化学计量的应用,回顾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延续金属通性,强化金属的特殊性质,利用化学实验事实、化学规律和定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我所带学生为现高一平行班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比较困难,不过学生对金属的通性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计算某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关量,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学习本实验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Al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及本质,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学会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对化学方程式进行多角度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反应中质变到量变的转化方法,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与观察与解释。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计算中的应用。

(五)教法学法分析我将利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假设,进行推断,实验验证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在本实验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实验来探寻新知识。

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计算中的应用》【创新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计算中的应用》【创新教案】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能够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进行客观记录,并能对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教材分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了解物质的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

教材将这些元素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为两大块,分别从这些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合物入手,采用回忆复习、比较归纳、实验探究、讨论分析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2)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3)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4)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发生反应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学会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难点: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学会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组织流程图教学过程【课堂练习】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Al+2OH-=AlO2-+H2↑B.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C.铝与稀盐酸的反应:2Al+6H+=2Al3++3H2↑D.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2.把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除去,应选用的试剂是( )A.稀盐酸B.烧碱溶液C.硫酸铝溶液D.稀硫酸3.向500mLNaOH溶液中投入10.8gA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计算:①Al的物质的量;②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③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
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铝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归纳总结】
(1)铝是一种典型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其反应中都有_______生成,反应的还原剂都是______。

(2)在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都是由_____价变为______价,当 1 mol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都产生_________mol氢气。

【例题1】在铝制易拉罐中收集满CO2气体,然后向其中倒入10 mL浓NaOH溶液,并迅速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易拉罐突然变瘪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解释易拉罐变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解释后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过程中的两个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2】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
思维启迪(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为1∶1。

(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为1∶3。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式子,它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子种类和数目守恒。

在化学方程式中,可反映出物质的质量关系、粒子数目关系、物质的量关系等。

例如:2Na + 2H2O===2NaOH+H2↑
质量之比 46 g 36 g 80 g 2 g
计量数之比 2 ___ ___ ____
扩大N A倍 2N A _____ _____ _____
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_____ ______ _______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之比,等于___________之比,在同一条件下也等于___________之比。

2.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例如:2Na + 2H 2O===2NaOH + H 2↑ 2×23 g 2 mol 2 mol 22.4 L m (Na) n (H 2O) n (NaOH) V (H 2) 则有2×23 g m (Na )=2 mol n (H 2O )=2 mol n (NaOH )=22.4 L V (H 2)
【例题3】向500 mL NaOH 溶液中投入10.8 g Al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Al 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NaOH 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在标准状况下生成H 2的体积。

特别提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注意的问题
(1)书写格式规范化: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表达格式的规范化:各物理量、物质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且数据的运算要公式化并带单位。

(2)单位运用对应化:一般来说,在一个题目中如果都用统一的单位,不会出现错误,但如果题目所给的两个量单位不一致,若换算成同一个单位,有时显得很繁琐,这时只要做到两个量的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即可。

(3)如果两种反应物的量都是已知的,求解某种产物的量时,必须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然后根据不足量的物质进行计算。

【学习总结】
1.铝(或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2.熟记两个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6HCl===2AlCl3+3H2↑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等式关系
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各物质构成粒子的粒子数之比
=相同条件下的气体的体积之比。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铝和盐酸、NaOH溶液的反应中,铝作还原剂
②等质量的铝与足量的盐酸、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H2物质的量相等
③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NaOH溶液与过量的Al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相等
④铝与NaOH溶液反应中,每转移3 mol e-,就生成1.5 mol H2
⑤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质量之比
⑥根据方程式2Na+2H2O===2NaOH+H2↑,可知2 mol Na与足量水反应放出22.4 L氢气
⑦根据离子方程式Mg+2H+===Mg2++H2↑,可知1 g Mg与足量H+反应生成1 mol氢气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
A.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
B.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它们的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D.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3.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氢氧化钡溶液
4.将铝投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有2 mol 的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为( )
A.1
3
mol B.1 mol C.2 mol D.
2
3
mol
5.把铁、铝混合物1.1 g溶于200 mL 5 mol·L-1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 mol·L -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求:
(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2)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

6.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3∶4,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乙中都是铝不足
一、
答案2
易拉罐被大气压压瘪浓NaOH溶液与易拉罐(Al)反应产生H2,随着易拉罐内H2量的增多,易拉罐内气压增大,又会鼓起CO2+2OH-===CO2-3+H2O 2Al+2OH-+2H2O===2AlO-2+3H2↑
二、例如:2Na + 2H2O===2NaOH+H2↑
质量之比 46 g 36 g 80 g 2 g
计量数之比 2 2 2 1
扩大N A倍 2N A 2N A 2N A N A
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2 mol 2 mol 1 mol
粒子数目物质的量气体体积
答案(1)Al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是0.4 mol
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0.8 mol·L-1
(3)在标准状况下生成H2的体积为13.44 L
随堂练习1答案③⑤⑥⑦ 2D 3D 4D
5答案(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08 mol。

(2)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 mol,0.01 mol。

6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