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地区史(三)B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自主学习效果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自主学习效果评估2024.10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7000年的常州东滩头遗址发掘出陶鼎、石斧、纺轮等各类文物逾2000件。
其中石斧、石锛等多发现于男性墓葬中,纺轮多出自女性墓葬中。
这说明当时A.农耕技术先进B.出现社会分工C.阶级分化明显D.存在小农经济2.陈树镛在《汉官答问》中如此写道:“考大臣有罪,则尚书劾之,天子责问大臣,则尚书受辞。
选第中二千石,则使尚书定其高低。
吏追捕有功,则上名尚书,因录用之。
刺史奏事京师,则见尚书。
”这一叙述反映了两汉时期A.尚书省制得以确立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开始加强尚书职权D.皇权加强相权削弱3.东晋时期租调制下的户调征收品常为纺织品,到南朝时,南齐推出按比例折纳货币的制度,准许扬州、南徐州将当年户租的2/3纳布,1/3折换为钱。
上述变化A.减轻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B.说明南方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推动了政府赋税收入的增加D.表明经济重心正在逐渐南移4.宋代学者李觏说:“古者锦文不粥(买卖)于市,不示民以袭也。
今业庶民之家,必衣重锦,厚绂罗毅之衣,名状百出,弗可胜穷。
工女机杼,交臂营作,争为织巧,以渔倍息。
”这反映出宋代A.奢侈品消费的市场化B.纺织品加工的机械化C.城镇化发展的广泛性D.农牧业生产的进步性5.1529 年,明朝嘉靖帝下诏,要求“每州县村落为会,每月朔日,社首社正率一会之人,捧读圣祖《教民榜文》,申致警戒,有抗拒者重则告官,轻则罚米入义仓,以备赈济”。
这反映了明代A.儒学士人投身于基层教化B.乡村教化具有浓厚国家色彩C.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确立D.百姓生活受到国家严密监控6.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
山西省孝义市2023年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试题(卷)历史题号一二三四书写与卷面总分等级评价1718得分说明: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答题规范,卷面整洁不扣分。
否则,将酌情扣分,书写与卷面扣分最多不得超1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下的空格内。
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全国人口只有180万户,照比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的890.7546万户,消失了700多万户,锐减将近80%。
造成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原因是A.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不安B.统治者志大而才疏C.自然灾害引发农民起义D.疾病流行应对不当2.据史书对右图工具的记载:“如纺车,以细珠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结合图文信息,判断此工具的作用是A.利用水力,变革纺织技术B.用于清淤,保证河道畅通C.利用水力,保证农田灌溉D.用于农业,提高耕作效率3.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异族人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
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这种现象表明唐朝A.重视发展对外贸易B.海陆交通十分便捷C.加强对边疆的治理D.民族交融蔚然成风4.下面呈现的一组唐代艺术品反映了唐朝A.高超的手工技艺B.开放的社会风气C.繁荣的社会经济D.和谐的民族关系5.下表是根据《中国通史大师课》文字整理的五代十国时期部分开国皇帝的出身介绍,据此可知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开国皇帝出身后梁朱温唐末农民起义首领黄巢的部下,后投降唐朝,晋升节度使吴杨行密唐末淮南节度使吴越钱缪唐末镇海镇东节度使前蜀王建唐末西川节度使南汉刘隐唐末静海、清海节度使楚国马殷唐末武安军节度使北汉刘崇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A.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北方政权更迭导致政局动荡不安C.南方战乱较少政局稳定经济发展D.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6.“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君主权力C.增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7.《栾城集》中记载:“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高一历史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知识点
高一历史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知识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历史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的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的历史知识点边巩固的过程,对学历史知识点一定要有计划并且学会归纳,这样才能进步。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历史的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的历史知识点边巩固的过程,对学历史知识点一定要有计划并且学会归纳,这样才能进步。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知识点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背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们加紧了侵略扩张,中国成为他们争夺的主要对象。
2.表现(1)西北边疆①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俄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军侵入x疆,占领喀什噶尔,随后占据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②1871年,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对当地人们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③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进军x疆,并于1878年收复x疆。
④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仍丧失一些领土和主权。
⑤1884年,清政府在x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内地同x疆的联系。
(2)西南边疆①1888年,英国派兵进攻x藏南部边境。
②清政府任命驻藏帮办大臣向英国求和,规定了x藏地方和哲孟雄之间的边界。
③不久,英国又强迫开放x藏亚东为商埠,其势力侵入x藏。
(3)东南边疆①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台湾人民顽强抵抗。
②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日本从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从台湾撤军。
二、中法战争(1883~1885年)1.背景(1)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扩大对外侵略,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
(2)法国侵略越南①19世纪70年代,法国侵略军进犯越南北部,攻占河内等地。
②刘永福率黑旗军南下抗法,1883年,在纸桥大战中,斩杀法军统率李威利。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四节 教案三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四节教案三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第一课时第二章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左宗棠收复新新疆;《伊梨条约》和新疆行省的设立;黑旗军纸桥大战;中法战争的爆发;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影响;台湾行省的设立。
二、思想认识: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尖锐,中国及周边邻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正义斗争。
2、中法战争是中国边疆地区危机的继续和发展,是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的战争。
由于清政府采取妥协退让方针,以胜求和,中国西南门户被进一步打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能力培养:1、讲述中国连续地区的新危机,培养学生联系国际背景观察中国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特点,并概括出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
2、通过对比左宗棠和李鸿章在对外态度上的不同,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清政府在军事上处于被动的原因及中国不败而败的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及其评价;中法战争中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原因。
教学用具:教材提供的图、表、史料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为适应对外商品输出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了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落后的东方中国及其邻国成为列强争夺的主要目标,造成了对华侵略的新态势。
[学习新课]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西北边疆——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1)俄英侵略新疆提问:60年代割占我国领土的情况?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威胁到新疆的安全。
中国历史第三册——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19世纪中后期我国出现边疆危机的原因,表现(美日侵略台湾;俄英入侵新疆和英军进犯西藏);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是由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而加紧侵略我国边疆及邻近国家而造成的。
在边疆危机中,我国军民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行了英勇的反侵略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在战场上取胜的情况下,仍与侵略者签订卖国条约,因而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
三、培养学生能力:1.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情况简表》培养学生列表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评价左宗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授课提纲一、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1.美日对台湾的侵略2.俄英入侵新疆3.英军进犯西藏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三、中法战争1.战争爆发的原因--法对越南和我西南边疆的侵略2.战争爆发(1883年12月)①马尾海战(1884年8月)②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冯子材)3.战争的结局--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中法战争。
教学难点: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设备书中插图;自制幻灯片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自制幻灯片②1840~1864年列强侵略中国情况简表:自制幻灯片③19世纪中后期中国边疆危机图示:(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在讲新课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一首诗(出示幻灯片①并朗读),这是一首赞颂清代一位西行将军的诗,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在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时涌现出来的一位民族英雄左宗棠!那么,19世纪中后期为什么会出现边疆危机?危机的表现是什么?后果如何?左宗棠为什么西征?他的英雄业绩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的一课。
高一历史上册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案 旧人教版
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学习目标导引目标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表现是什么?——请把握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表现、原因。
目标二:为什么法国要发动侵华战争呢?其战况如何?——请把握中法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
目标三:《中法新约》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是哪一条?——请把握《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材内容详解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背景(1)国际: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
地域辽阔的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随之出现了严重危机。
(2)国内:清政府腐败无能和软弱可欺,助长了列强的侵略气焰。
2.概况(1)西北边疆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不久占据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俄英对其予以支持。
1871年,俄借口"安定边境秩序",派兵侵占伊犁地区,实行殖民统治。
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进军新疆,1878年初,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
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交涉归还伊犁问题。
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内地同新疆的联系。
(2)西南边疆1888年,英国派兵进攻西藏南部边境。
藏族军民坚决抵抗,但由于英国武力威胁,清政府令驻藏帮办大臣求和,规定了西藏地方和哲孟雄之间的边界,后又开亚东为商埠。
从此,英国势力侵入西藏。
(3)东南边疆1874年,美国支持下的日本军队在琅挢登陆,遭阻击。
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后撤军。
同步典型例题讲解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
请回答1~2题。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最初表现是( )A.总理衙门的建立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C.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 D.《中法新约》的签订2.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台湾危机的加深,淮军将领刘铭传指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掳为根据。
第三课 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
第三课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科目:初二历史编写人:、时间:班级:姓名:审核人:学习目标:了解阿古柏侵略新疆、沙俄侵占伊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
学习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习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一、预习案(一)边疆危机1、是中国西部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9世纪60-70年代,和都想夺得这块辽阔的土地。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军事头目率兵侵入新疆,占领,攻陷了天山南路大部分地区。
与此同时,惯于趁火打劫的出兵强占伊犁。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他采用“”战术,收复除以外的广大地区。
(三)谈判桌上的斗争(1)清政府为收回伊犁,派为全权大臣赴俄国直接进行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为此清政府改派为钦差大臣,与俄国重新谈判,签订了。
(2)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二、探究案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边疆危机爆发的背景是什么?2、结合教材及你所了解的知识,请简述边疆危机的概况。
3、请概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
4、想一想,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是什么?5、辩一辩1875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
当时中国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房屋均告危机。
李鸿章等认为两者难以同时兼顾,主张放弃塞防,集中精力发展海防。
而左宗棠等人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是英、俄渗透。
你认为左、李二人的意见谁对谁错?为什么?三、训练案1、下列材料中,反映左宗棠对新疆地区重要战略位置的认识是()A扶起西边倒却东边B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C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D先北后南,缓进急战2、“只打真贼,不扰平民,不愁乏食。
”左宗棠如此指示部下反映了他()A不了解情况,盲目乐观B能认识到民心向背的重要性C出生于西北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D对当地的粮食种植分布情况很熟悉3、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A大将军B知府C行省D都护府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清政府为收复伊犁与俄国签订的条约是()A中俄《瑗珲条约》B中俄《伊犁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①沙俄占领伊犁②清军收复新疆(除伊犁地区外)③阿古柏自立伪政权④签订中俄《伊犁条约》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6、19世纪七十年代,支持阿古柏在我国新疆建立非法政权的国家是()①美国②英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A①②B①⑤C③④D②④。
易错点06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06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时间汉宣帝在位时(公元前60年)概况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其管辖的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意义(1)管辖新疆: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2)推动西域发展:加速了西域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3)对东西方交流: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保障了往来商旅的安全,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2、唐政府: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3、元政府(1)东南边疆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2)西北边疆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3)西南边疆地区: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并在西藏当地统计户口,设置驿站、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使西藏地区在元朝时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4、清政府:a、清朝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清朝经营台湾(1)清朝在稳定对内地的统治后,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统一进程,于1683年打败郑氏子孙,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b.清朝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册封达赖顺治帝时期,五世达赖被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清朝还重修布达拉宫。
自此,达赖由中央政府册封形成定制册封班禅康熙帝时期,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自此,班禅由中央政府册封形成定制,监督西藏地规定驻藏大驻藏大臣掌管,金奔巴瓶c.清朝西北边疆的巩固【素养提升】1.历代中央政府与新疆的关系2.历代中央政府与台湾的关系3.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01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1.历史遗迹是古人历史活动最有力的证据。
经过三年的发掘与研究,通过对出土文物尤其是云纹瓦当的分析,考古学家确定昌吉石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为东汉时期,基本可认定为东汉时期戊已校尉耿恭所驻守的“疏勒城”遗址。
2023年中考历史冲刺复习之热点预测17:边疆治理和民族区域自治
边疆治理和民族区域自治【例题】(2022广东考前预测模拟)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
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百越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
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 和迁去开垦土地。
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措施。
材料二材料三清朝统一西域后,陆续从甘肃河西、陇东各府县招募无业贫民迁往天山北路屯住。
随着沙俄等国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廷在东北和西北设立黑龙江、伊犁等将军,屯重兵于边疆,定期巡边。
将军管理辖区内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等。
清廷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和土司等管理制度,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边疆施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4) 据材料-指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怎样的创新民族政策?为什么说该政策具有法律性?【参考答案】(1)秦朝:①在北方击退匈奴;②修筑长城;③秦朝在南方征服南方越族地区;④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⑤开凿灵渠;⑥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加强对南方的管辖;⑦移民成边。
汉朝:①北击匈奴;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③设置河西四郡;④设立西域都护府;⑤治理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⑥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新疆地方史题库试题9答案
课程代码: 新疆大学200 —200 学年度 《新疆地方史》试卷B4 姓名: 学号: 专业:学院: 班级: 200 年 月 日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答对一题得 1 分,共 10 分)1. 公元前 60 年,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汉在西域统治的确立。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秦法显的 《 佛国记 》是研究西域历史珍贵资料。
3. 公元327年, 前凉 政权在高昌设郡。
4. 840 年,鄂尔浑回鹘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鹘部众西迁。
5. 东察合台汗国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可汗是 秃黑鲁帖木儿 。
6. 1762年,清朝设立 伊利将军 ,管理天山南北。
7.著名英雄史诗《 江格尔 》产生在我国新疆卫拉特蒙古人民中间。
8. 1864年新疆农民大起义首先始于 库车 。
9.1884年新疆建省后的第一任巡抚是 刘锦棠 。
10.1949年9月26日,新疆省主席 包尔汉 等通电国民党广州政府断绝关系,新疆和平解放。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 小题,每题5分,共 20 分)1、鸠摩罗什东晋时期后秦著名的佛教学家,中国佛教大乘空宗奠基人。
西域龟兹人,父鸠摩炎,西域高僧,母耆婆,龟兹王妹。
罗什随前秦吕光入关,后秦主姚兴迎入长安,收弟子八百,率僧众三千,开创规模空前译经活动,共译出佛典74部,384卷,以其译著《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法华》、《纸摩》等经论,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空宗学说。
语意准确,文美意足,成为后世译经的楷模。
后人以其与真谛、玄奘并称,尊为中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
2、羁縻政策唐朝统一西域后,在西突厥和其他民族聚居的一种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
即保留原来民族首领的政治地位,按部落或地区大小,列臵羁縻府、州、县。
任命本民族大小首领担任都护或都督、刺史、县令等官职。
这些官职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官员们作为唐朝命官,享受国家固定俸禄,肩负朝廷使命,行使对辖区部民的管理权。
3、刘锦棠1876年,清廷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军出关收复新疆。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南安市侨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表现在A.使用打制石器B.用火烹饪食物C.从事原始农业D.从事渔猎采集2.有学者提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说,中原为花心,四邻为花瓣,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离的。
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这反映了中华文明A.源远流长B.生生不息C.独具特色D.多元一体3.下列表格中。
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4.周公东征后,将殷都旧地封给康叔,建立卫国。
周公反复告诫他,要实行文王“明德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在“商政”的基础上,加强周法的统治。
这些措施A.践行了儒家的民本思想B.体现了华夷观的形成发展C.构建了众星拱月的格局D.促进了商民对西周的认同5.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6.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正式确立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7.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减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
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A.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儒家反对商业活动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8.先秦文献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天人关系”的记载,这集中反映出先秦时期A.民生政治观念形成B.宗法等级秩序瓦解C.天命神权思想盛行D.诸子思想相互融合9.甲骨卜辞记载,商发动的所有战争活动,最多投入兵力不过13000人。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历史学双学位(中国大陆学生、港澳台学生及留学生适用)一、培养目标通过二至三年的系统教育,使修读历史学双学位的学生掌握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基础知识,熟悉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史学素养和一定的史学研究能力。
二、招生与培养符合学校教务部有关要求的本科学生,原则上从本科第二年开始学习。
特殊情况,经批准后,可以从在校第三年开始修读。
不单独开班,采取自由选课方式。
三、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学位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50学分说明:①课程名称带*号者为选择性必修课。
②超出要求之外的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可替代专业选修课学分。
补充说明1)学生主修专业教学计划与辅修或双学位教学计划中必修课程内容相近或相同时,学生应选修其他课程取得学分,重复修读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成绩无效。
2)一门课程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大类平台课、专业限选课、专业选修课、通选课、公选课等类别中可归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别者,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类别登记学分,不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别中重复计算学分。
3)本系开设的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中,“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中国通史(近代部分)”、“世界通史(上)”、“世界通史(下)”、“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图说中国古代文明:商周与秦汉”、“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二战以来影视中的两岸关系”、“中世纪西欧社会史”10门课程不能作为本系专业选修课。
4)本辅修/双学位项目按《北京大学本科生选修辅修/双学位专业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本教学计划如有未尽事宜,或教育部及学校教务部另有新规,将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届时再临时通知。
5)如有疑问,可向本科教学主管副系主任或本科主管教务老师咨询,并欢迎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历史学辅修(中国大陆学生、港澳台学生及留学生适用)一、培养目标通过系统修读历史学有关课程,掌握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基础知识,熟悉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史学素养。
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史专题三《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专题三: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知识归纳1.东北边疆:(1)隋唐:唐玄宗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开元初,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2)宋元: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
(3)明清:明朝在东北地区设奴尔干都司;清朝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为了抗击沙俄的入侵,康熙帝率军大败俄军于雅克萨,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西北边疆:(1)秦汉: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东汉时,重设西域。
(2)隋唐:唐太宗在东突原地区设都督府,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在西突厥地区,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又置北庭都护府。
(3)宋元:元朝时,设甘肃行省。
(4)明清:乾隆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西南边疆:(1)秦汉:汉武帝时,在西南的少数民族--“西南夷”地区设郡。
(2)隋唐:唐玄宗册封南沼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宋元:元朝时,设四川、云南行省,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同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4)明清:明朝在乌思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在西藏还建立僧官制度,对各教派首领酌情封赐;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永乐年间开始部分“改土归流”;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后,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4.台湾地区:(1)三国:230年,孙权曾派卫温等率军到达夷洲。
(2)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3)宋元: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立了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大大密切了台湾岛和大陆的关系。
边城边疆风情领略中国边疆地区的独特力
边城边疆风情领略中国边疆地区的独特力中国的边疆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风情和独特力量的地方。
这些边城边疆地区在中国的边境线上,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和多民族交汇的地带。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边疆的独特风景、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边境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为您带来对中国边疆地区的风情的领略,让我们一同探索这片富有魅力的土地。
一、壮丽的自然风光中国的边疆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其蕴含的独特力量令人叹为观止。
无论是神奇的喀喇昆仑山脉还是壮美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边疆地区以其美丽景色吸引着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在中国西部,有着广袤雄浑的青藏高原,这片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远离尘嚣的高原上,大片的草原、雄伟的雪山和湍急的河流在阳光的照射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而在中国东北,有着广袤的黑龙江流域,这里的原始森林、湖泊和草原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不仅如此,边疆地区还拥有独特的沙漠风貌。
比如中国西北的库尔勒沙漠,这片无边无际的沙漠中,沙丘和沙脊形成了一幅宏伟的沙漠风景。
不同于我们对沙漠的一般印象,这里的沙漠并不是一片荒凉,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多彩的民俗文化边疆地区作为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地,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为这里增添了浓郁的色彩。
在中国的西南边境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例如,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是傣族的聚居地,这里的傣族人民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节日。
水灌节、泼水节等传统节目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他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独具魅力的傣族文化。
而在中国的西北地区,蒙古族和藏族的文化也是独具特色。
蒙古族的草原文化和马术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并且能够亲身体验到这个民族的独特风情。
同时,藏族的神秘宗教文化、传统舞蹈和节庆活动也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边疆地区的多民族聚居为中国增添了文化的多样性,也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传统文化。
三、边境的历史渊源边疆地区作为中国的边境线上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
这里曾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见证了中国的边防建设和边境贸易的兴衰。
中国边疆史教案
中国边疆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边疆史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边疆地理位置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2. 掌握中国边疆历史的概貌和关键事件。
3. 培养学生对中国边疆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4. 发展学生的思辨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边疆地理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知道中国边疆历史的发展及其重要事件。
3. 学会运用多种资源和信息来源获取和分析中国边疆史资料。
4. 培养学生对中国边疆史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教学难点:1. 整合各类资源和信息,全面了解中国边疆史。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边疆史的独立研究和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中国地图,询问学生关于边疆地区的了解和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边疆地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多媒体展示,介绍中国边疆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发展。
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边疆史的分期和重要事件。
三、小组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边疆地区进行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有关所选地区的历史资料和事件。
3. 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享,形成小组报告。
四、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小组学生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跨组合作小组。
2. 每个跨组合作小组选择一个跨地区的边疆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3.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形成小组报告。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对边疆地区的认识和感悟。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中国边疆史的重要性和对中国的影响。
3. 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方向。
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及相关PPT或多媒体素材。
2. 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事件资讯。
3. 提前准备小组分工表和报告模板,帮助学生整理和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探究和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近代史边疆危机
武力侵略
1884年,英印政府官员马科雷率领一支300 人的武装队伍闯入西藏,在干坝被藏族人民 所阻
1886年,集结大量部队于亚东以南边境进行 武装挑衅
1888年,进攻隆吐山,受西藏军民英勇抗击
隆吐山之战
英国人侵占西藏大片草场,西藏地方政府于1886年在隆吐山建 立哨卡。英国立即向清政府提出抗议,指责中方“越境设防”。 西藏地方政府对此进行驳斥:根据乾隆五十九年设立的界碑, 热纳宗和隆吐都是中国领地。 1888年3月,3000名英兵出现在隆吐山,藏军火速增援。就在 两军对峙时,清政府竟下令撤军。驻藏大臣文硕反对撤军,要 求清中央政府支援西藏的抗英斗争,并向前线发出坚决抗英的 命令。清政府对此惊恐万分,急令升泰接替文硕。
《中英烟台条约》
内容:三大部分16款,并附有“另议专条”。第一 端 昭雪滇案:中国向英国偿款银20万两;清廷查明 滇案,惩处失职人员,并向英国道歉、赔偿。第二 端 优待往来各节:规定英国驻京公臣及领事官与清 廷往来礼仪平等及两国审办案件各官交涉事宜。第 三端 通商事务: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 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商船在沿江的大通、安庆、湖 口、沙市等处停泊起卸货物;各口租界免收洋货厘 金;新旧通商口岸尚未划定租界者都要“划定界 址”。
英国对云南的窥伺
小规模的“勘探”:1863,1868两次派出勘 探队 滇西地区
滇西:滇西主要是指怒江以西的云 南省西部,主要包括怒江傈僳族自治 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 市两州一市
大规模的“探路” ——马嘉理事件
目的:为了修筑一条由缅甸仰光到云南思茅的铁路
过程:1874年一路军官柏郎率近两百人武装“远征队” 从缅甸出发,1875年1月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 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 。
历史上维护边疆的事件
历史上维护边疆的事件一、长城的修筑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维护边疆的事件之一。
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秦、汉、明等朝代的不断修建和扩展,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筑旨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保护中原地区的安全。
这座雄伟壮丽的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抵御外敌的象征。
二、边疆战争历史上,中国边疆地区经常发生战争,为了维护边疆的安全,中国历代王朝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边疆战争。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的抗倭战争和清朝的抗俄战争。
明朝时期,日本倭寇多次侵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织军队进行抗倭战争,最终成功驱逐了倭寇。
清朝时期,俄罗斯沙皇国不断侵犯中国边疆,清朝政府采取了坚决的抗俄措施,进行了多次抗俄战争,保卫了中国的边疆安全。
三、边防建设为了维护边疆的安全,中国历代王朝都注重边防建设。
唐朝时期,唐玄宗下令修筑了一条连接东西两海的运河,称为大运河,以便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防御。
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下令修筑了边防长城,加强了对北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防御。
清朝时期,清朝政府兴修了一系列边防工事,如边防城堡、边防驿站等,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御。
四、屯田制度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的控制,中国历代王朝实行了屯田制度。
屯田制度是指在边疆地区组织屯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以供给军队和边民的生活需要。
屯田制度的实行不仅增加了边疆地区的农业产出,提高了边民的生活水平,还加强了边防军队的战斗力,提高了边疆地区的防御能力。
五、外交手段除了武力手段,中国历代王朝还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手段来维护边疆的安全。
这包括与周边国家进行外交交往,签订边界条约,维护边界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中国历代王朝还通过婚姻联姻、赐予封号、赠送贡品等方式,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以维护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维护边疆的事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事件不仅彰显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守领土主权的决心和信念。
中国边疆经略史教案
中国边疆经略史教案教案标题:中国边疆经略史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边疆经略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 分析中国边疆经略史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边疆经略史的重要内容和意义。
教案将分为三个部分:导入与概念解释,重要事件与发展过程的学习,以及学生的个人探究和总结。
教案步骤:一、导入与概念解释(1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引发学生对中国边疆经略史的兴趣;2. 教师简要解释边疆经略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二、重要事件与发展过程的学习(30分钟)1. 教师介绍中国边疆经略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包括但不限于西域经略、南方海洋经略、北方边疆经略等;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中国边疆经略史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3. 学生通过课堂展示的方式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三、学生的个人探究和总结(25分钟)1. 学生进行个人研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边疆经略事件或人物,深入了解其背景、原因和影响;2. 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份展板,总结所选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和影响;3. 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中国边疆经略史的相关内容;2. 书籍、文章或网页资源,供学生进行个人研究和总结;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准备。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对学生个人研究和总结的小论文或展板进行评估;3. 学生对中国边疆经略史的理解和思考的书面或口头反馈。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座谈,深入探讨中国边疆经略史的重要议题;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了解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和现状;3. 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边疆经略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分析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精品解析: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
A.人类起源B.农耕生活C.部落联盟D.社会制度
年份
新式学堂总数(所)
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
1904
4222
92169
1909
52348
1560270
A.科举制度的废除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爆发D.“双百”方针的提出
9.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A.国际经济的推动者B.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C.全球环境的保护者D.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历史的一脉相承,又是新时代的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各民族发生大规模迁徙和融合的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规模进入中原。黄河流域汉族大批南迁,与南方各族的交往十分频繁和密切。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至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等扶持政策,民族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民族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图
——文字与图表均摘编自李波等《“这十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