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与天人合一观

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与天人合一观

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与天人合一观在古代中国,宗教文化与天人合一观是重要的思想体系。

在这种思想中,人与自然、天地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这种哲学观念源远流长,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与天人合一观。

一、古代的宗教文化古代中国有丰富的宗教文化。

其中,最为著名和流行的是儒教、道教、佛教以及古代的民间信仰。

儒教强调博爱、仁爱和人性的尊重,道教则强调道德、神秘主义和修炼,佛教则重视证悟和解脱,民间信仰则更多地关注与自然和祖先的联系。

这些宗教文化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自然、人类和宇宙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这种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多个方面。

二、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观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最深远的思想之一。

在中国哲学历史上,这种观念被广泛应用于宗教、道德、艺术、政治等方面。

具体来说,天人合一观认为自然、人类和宇宙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这种联系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身体、精神和心灵等方面。

这种联系的本质是“道”,或者说“天道”。

在这种意义上,人的使命就是追求“道”,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中国的宗教文化中。

例如佛教中的“三法印”和“因缘观”,讲述了自然和人类的联系以及一切事物的缘起和因果关系。

这些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人生观念。

三、天人合一观的价值天人合一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义,对于中国文化和全人类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首先,这种观念认为自然和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对于当今环境保护等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意识到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其次,天人合一观对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也有深远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感到与自己的内心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隔离和分裂。

天人合一观则告诉我们,人和周围的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内心和自然联系的方式。

最后,天人合一观在推动文化多样性、和谐共处等方面也会起到作用。

中国古代文化的世俗与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的世俗与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的世俗与宗教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深厚而复杂的文化,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是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

这两种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自然地融合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中,赋予了中华文化生命的力量。

世俗文化是人民生活的反映、表达和创造,它是建立在人们物质和精神基础之上的。

古代中国的世俗文化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和研究,这些方面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教育、文艺等。

作为一个农业国家,中国古代的世俗文化大部分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包括农历、阴阳五行、中药等等。

同时,中国古代还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手工业,如陶瓷、丝绸、竹编等等。

商业方面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例如商业贸易、银行、保险、场所等等,尤其是在宋朝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得非常突出。

科技方面,中国古代创造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发明和发现,这些发明和发现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教育在中国古代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大学或书院是最高级别的学府,而中小学也已经存在。

最后,文艺则包括文学、音乐、绘画、雕塑、戏剧、舞蹈等方面,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宗教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宗教文化包括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

两千多年来,佛教就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交流,而佛教文化的学习和实践则被广泛采纳。

道教也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推崇,道教一直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秩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思想的倡导者非常重视中庸之道,建议在个人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保持适度,以避免过度和极端。

许多中国文化中的思想和行为都源于这个后天魂。

尽管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冲突,但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角色却是不可替代的。

世俗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而宗教文化则以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形式普及了中国文化的范围。

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史。

在中国的文化史里,尽管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相互渗透、交融得非常紧密。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

——查尔斯.戈尔汉姆
中国学者眼中的佛教 。
, 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 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 ,劝人信仰。
——章太炎(1869-1936)
佛教派别和佛教的传播 。
• 佛教教派主要有两个:小乘佛教和大乘佛 教。 • 佛教的传播有两条路线,小乘佛教南传南 亚、东南亚地区,如斯里兰卡、缅甸、泰 国、柬埔寨、老挝等。大乘佛教北传,即 从帕米尔高原传到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 鲜、日本、越南等国。


释迦牟尼

•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一公元前486年)是古印 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 特附近)的王太子, 十四岁时.曾驾车出游 ,在东门、甫门、西门先后遇见老人、病人 和死尸,亲眼看见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 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他最后在北门外遇 见一位出家修行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到出 家修行可以从苦恼中得到解脱的道理,于是 使萌发了出家修行的想法。二十九岁那年, 释迦牟尼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 儿,舍弃富贵生活,出家修行。
禅宗
•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 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 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 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 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 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 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 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 ,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佛的定义
, •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 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 大能的人。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 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 努力才得解脱。 • 简单地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觉者” 由梵语音译为浮屠,佛陀等,佛是佛陀的简称。 • 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章-宗教文化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章-宗教文化
第七章 宗教文化
知识要点
了解宗教的概念与起源
了解宗教与旅游的联系及中国宗教概况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和发展 的过程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派 别、供奉对象、宗教胜地。
第一节
宗教概述
一、宗教的概念
(一)宗教的定义 宗教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普 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支 配人们的思想、心理和生活,是以超自然的形 式在人们的头脑中颠倒和虚幻的反映。 (二)宗教的起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 象。
2.佛教的主要节日 (1)佛诞节(浴佛节):纪念释迦牟尼诞生 的节日,时间为阴历四月初八,是日,以香水沐 浴佛像。 (2)涅槃节:时间为阴历二月十五,即纪念 释迦牟尼逝世的节日。 (3)盂兰盆节(鬼节、中元节):时间为阴 历七月十五,佛教徒追祭祖先的节日。“盂兰盆 ”为梵文音译,意即“救倒悬”——救度亡灵倒悬 之苦。 (4)佛成道节:时间为阴历十二月初八,纪念释 迦牟尼得道成佛的节日。后每至这一天,老百姓 要以“腊八粥”供佛。
罗 汉 堂 配 殿 配 殿 西 配 殿 鼓 楼 楼 藏经阁 配 殿 配 殿 僧 舍
方丈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 7.4
东 舍 配 殿 东 天王殿 钟 楼 2 楼 学 事 山 门 业 上 汉传佛寺的平面布局 的 大雄宝殿
韦驮天:佛寺护法神




六)佛教的教派和节日
1.佛教的教派 佛教产生于印度,却发展于中国。 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传 入的时间、途径、地区、民族文化及社 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 个派别,即汉地佛教(汉语系、大乘佛 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云南上座 部佛教(巴利语系、小乘佛教)。

第五讲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讲  中国宗教文化

宗 教 就个性而论,强者尊儒,智者信道,慧者崇佛。 对于人之一生而言,儒释道又可代表三种境界。 血气方刚时,欲建功立业,发奋进取,自强不息;(儒)


遭遇挫折,甚至心灰意懒时,逐渐重视修身养性,享受
生命,以弥补失意的痛苦;(道) 屡遭打击、万念俱灰之后,则往往避入空门,焚香吃斋,
参禅打坐,体味万事皆空的境界,借以安慰自己创伤累累的
宗 教
五、佛教的三大派系
1、大乘佛教


(1)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2)强调自觉、觉他、普渡众生。 (3)修行的最高果位是佛。 2、小乘佛教 (1)只承认一个佛,即教主释迦摩尼佛。
(2)主张自觉,以求自身解脱为满足。
(3)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罗汉。 3、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宗 教
六、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1、天台宗
宗 教
一、渊源 黄老道、方仙道、鬼神崇拜 二、创立 道教创立于东汉、张陵、五斗米道 三、道教的重要经典 《道藏》 四、道教的标志 太极八卦图


宗 教
五、基本教义 1、崇“道”,认为“道” 是“万物之母”。 2、崇奉“三清”。 3、追求长生成仙。 4、天道循环,势恶承负。


宗 教


六、道教供奉的对象 1、三帝、天皇上帝、北极 大帝、后土皇地祗。 3、四方之神:东方青龙、南方朱雀、 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4、其他:城隍、 土地神、灶王爷、八仙、 财神爷、妈祖。


教而发生战争和纠纷。
这是为什么呢?
宗 教


宗 教
七、道教的主要宗派 1、五斗米道 2、太平道


3、上清派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宗教信仰。

这些信仰既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

一、道教信仰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之一,其核心信仰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修炼追求长生不老。

道教强调自然主义思想,崇尚自然的力量和道德准则。

在道教中,人们会尊奉神明、求助仙佛,同时注重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

道教对于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信仰儒家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主要通过儒家经典来进行教育和道德指导。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崇尚仁爱、孝敬、忠诚等传统美德,并倡导君子之道。

儒家信仰注重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对于个人修养、社会道德建设以及国家治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佛教信仰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合了中国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

佛教强调慈悲、舍己、禅修等思想,提倡摈弃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中国佛教发展出了多个宗派,如禅宗和净土宗等,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民间信仰除了上述宗教信仰外,中国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

这些信仰往往是基于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并且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

比如,中国的龙神信仰、土地神信仰等。

这些信仰在民间长期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习俗和民间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于社会、文化和个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在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方面起到了引导作用,也对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宗教信仰使人们能够从精神层面获得安慰和力量,帮助他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根基。

它们通过不同的信仰体系,帮助人们寻求内心的净化和精神的满足。

这些传统信仰对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

宗教文化的全球化和挑战

宗教文化的全球化和挑战

宗教文化的全球化和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各国间交流的不断加强,宗教文化的全球化也逐渐变得普遍起来。

随之而来的是,宗教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从文化全球化的角度,介绍宗教在全球化中的表现、影响和面临的挑战。

1. 宗教文化的全球化表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地神话、信仰、宗教文化的差异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宗教文化的混合、融合和创新。

例如,最初只在南亚出现的印度教、释教和耆那教,如今已被传播到全球,并融合了当地文化的元素,形成了新的教派。

另外,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基督教分为各种教派,而伊斯兰教也有许多分支,这些分支都对传统的信仰和文化造成了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宗教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和传承。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大大方便了宗教文化的传播。

例如,今天,释教从南亚传到了欧洲和美洲,伊斯兰教从东南亚传到了北美,而佛教则从中亚传到了南美。

这些现象都表明了宗教文化的全球化现象已经非常明显。

2. 宗教文化的全球化影响文化是全球化的核心元素,它被广泛地传递到世界各地,它不仅改变了全球的思想观念、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影响到社会的行为模式、人际关系以及各种事物的认知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教在全球的影响也变得更加深远。

首先,在文化融合的进程中,宗教的意义也逐渐变得多元和宽泛。

宗教信仰不再像过去只存在于寺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地,它已经渗透到了各种其他环境中,例如娱乐、旅游、教育等领域。

当代的宗教文化已经变得非常多元化、复杂化,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中随时被各种人群所接受和应用。

其次,在宗教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的宗教文化也经历了一些转变。

例如,伊斯兰教在不同的国家中被不同的人理解,其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部分国家中,伊斯兰教呈现出保守、极端和排斥其他宗教的特点,而在其他一些国家中,伊斯兰教更多的被看作是文化和社会的一部分,其表现方式也非常和谐和平。

这些基于宗教文化的差异也引发了文化冲突和矛盾。

中国传统宗教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四章

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青岛广播电视大学邵艺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宗教的最大特点。

一、传统宗教发展历程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就有了原始崇拜。

例如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就发现有红色的赤铁矿粉末,说明他们已经具有关于灵魂的观念。

1、原始宗教主要崇拜形式有:自然崇拜、灵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和灵魂崇拜。

如图腾崇拜就是原始部落中,人们相信他们的祖先是某种动物或植物,并把它神话为部落的保护神,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

英雄崇拜是把真实存在或者幻想出来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作为崇拜对象。

中国原始英雄崇拜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部落首领,如炎帝、黄帝、尧、舜等,一类是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明者,如神农氏、燧人氏、有巢氏等。

2、儒教儒学通过孔子、孟子创立,董仲舒完成,到宋明理学发展和升华,最终成为具有礼教性和宗教性的博大、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符合了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需要,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和主干。

历代统治者为强化儒学思想的精神统治,进一步将孔子神圣化,将儒学宗教化,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因此发挥着宗教的社会功能。

董仲舒作为先秦儒学的继承者和汉代儒学的奠基人,有——汉代孔子之称。

儒教的基本思想(简答)儒教的基本思想具有宗教性和礼教性,其特点是:一是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是儒教信仰和制度的核心。

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把祖辈中的圣贤突出出来,使其人格得到神化。

黄帝、尧、舜禹等圣贤,都被隆重地加以祭祀。

随着孔子地位的一日高于一日,封号越来越高,祭孔的规格也越来越高,孔子及历代群儒也进入孔庙。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崇拜的神灵,来自人世而非彼岸世界。

所以它重视现实人生和人伦道德。

天人合一是儒家道德论和宇宙论的基本观点。

儒教认为天人并非对立,神人可以相通。

董仲舒进一步吸收、融合法、道、阴阳各家学说,建立起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神学体系。

宋明理学在此基础上,吸收、融合佛、道两家精义,使儒家“天人合一”的道德论和宇宙观更加成熟、完善。

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

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

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以下是部分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的介绍:1.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信仰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是世界上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2.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信仰穆罕默德是安拉(上帝)的使者。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印度尼西亚等。

3.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信仰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和修行圆满。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如中国、日本、泰国、缅甸等。

4.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是一种多神信仰的宗教,信仰众多神祇和印度教教义。

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

5.犹太教:起源于中东地区,信仰唯一的神耶和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主要分布在以色列、美国、欧洲等地的犹太人社区。

6.道教:起源于中国,由张道陵创立,信仰道家和道教神祇。

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的道教寺庙和修行者。

7.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信仰穆罕默德是安拉(上帝)的使者。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印度尼西亚等。

8.锡克教:起源于南亚次大陆的旁遮普地区,由古鲁·纳纳克创立。

主要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美国等地的锡克人社区。

9.神道教: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崇拜自然、祖先和神话传说的宗教。

主要分布在日本,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

10.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信仰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和修行圆满。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如中国、日本、泰国、缅甸等。

以上是部分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的简要介绍,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在国家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了解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有助于增进对世界各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宗教与文化

宗教与文化

宗教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

广义上讲,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同时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

宗教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浩繁的书籍、绘画、建筑等宝贵财产。

它们跨越历史的时空,传承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

如道教经典之集大成者《道藏》,内容宏富,包罗万象,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道史,又有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研修道教的经书宝典,也是探讨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艺思想以及医药、化学、天文、地理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佛教经典丛书《大藏经》,最先翻译的印度佛教著作,已是鸿篇巨制,再加上我国古代佛教学者的阐释和著述,形成了经、律、论三藏,更加蔚为大观,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哲学、伦理、逻辑、文学、艺术、历史的宝藏。

至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基督教经典《圣经》,都是世界文化和知识宝库中的财富。

形成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结构(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为规范(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内容(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人类在具有社会组织结构后,有意识地发展的一种社会行为,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和维护人的社会性,从而维护人类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

宗教的其他作用,如宗教的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等作用,包括宗教在历史上阻碍社会发展的负作用也是存在的,但这些都不是宗教的主要社会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

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

第六章 中国宗教文化(1)

第六章 中国宗教文化(1)

又称大悲菩萨,主导大
慈悲精神。手执净瓶与杨
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 广大悲行。道场在浙江普 陀山。
第二节
(4)地藏菩萨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又称大愿菩萨,代表 广大的愿力。左手持宝 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
立于莲花上。道场在安
徽九华山。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3、罗汉——自觉者 十八罗汉、五百罗汉
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
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 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2)、普贤菩萨
又称大行菩萨,象征真理。
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 穿菩萨装,坐于六牙白象上, 手中拿的是如意棒或莲花,表 示行为如意,事事通达。道场:
四川峨眉山。
第二节
(3)、观音菩萨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4、护法天神 (1)、四大天王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② 韦陀天王——出家人的保护神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③ 哼哈二将——门神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④ 伽蓝神关羽——土地神
六、佛教之旅
• 1、佛教四大名山 •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 明代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 九华”之说。 •
三、佛教的教义

• •
四谛说:谛,是真理的意思。包括苦、 集、灭、道四谛。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四、佛教的经典和标记
1、经典:《大藏经》或《三藏经》 ①经藏——释迦牟尼的言论集; ②律藏——指佛为弟子修行制定的清规戒律; ③论藏——佛门弟子对“经”的解说集。 藏传佛教的大藏经为《甘珠尔》和《丹珠尔》 (2)标记:法轮、“卍”字符 法轮——佛之法轮可摧毁众生烦恼; “卍”——表示吉祥万德。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一、介绍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秉持着崇尚自然、崇敬祖先的信仰观念,形成了广泛而独特的民间信仰体系和众多的宗教信仰。

本文将深入探讨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的特点、影响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二、民间信仰1.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信仰,人们崇敬祖先并祭祀他们,希望在祖先的庇佑下得到福报和神灵的引导。

这一信仰体系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表现出对血脉联系、家族荣誉的重视。

2. 自然崇拜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敬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崇尚大自然的力量,对山川、河流、天地等自然元素抱有敬畏之情,将其视为神灵所在,常常进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自然的敬意。

3. 地方信仰中国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信仰,如关帝信仰、妈祖信仰、土地神信仰等。

这些信仰在特定地域内广泛流传,代表着地方人民的心灵寄托和文化认同,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宗教信仰1. 佛教佛教是中国重要的宗教之一,最早自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信仰注重个人修行,倡导舍离纷扰、修心养性。

佛教对中国哲学、文学、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

2. 道教道教是中国源自于道家思想的一种宗教信仰。

道教主张顺应天地自然之道,追求长生不老、超越塵世的精神智慧。

道教经典及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与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独特的精神世界。

3.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于唐朝时由阿拉伯传入中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增强。

中国的穆斯林信徒在坚守信仰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宗教文化的多元性。

四、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1. 价值观传承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传承。

崇尚自然、尊重祖先的信仰观念使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塑造社会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宗教文化与神秘学探讨

宗教文化与神秘学探讨

宗教文化与神秘学探讨宗教文化和神秘学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充斥着迷人的谜团和意境,探究其中的奥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宗教文化和神秘学的本质,以及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宗教文化的本质宗教文化是不同民族、地区和历史时期的人们信仰神灵、崇拜祖先、追求神明等活动的总称,它有着自己的一套信仰、教义、仪式等规定。

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看,宗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它通过向人们传递信念和价值观念的方式,塑造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

宗教文化的影响宗教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塑造了不同民族、国家和文化的特征。

在西方文化中,基督教是最重要的宗教文化之一,它塑造了西方人文化、道德心和文化精神。

在东亚文化中,佛教、道教、儒教等是最重要的宗教文化之一,它们对中国和日本的文化、思想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们对生命、死亡、命运的理解和看法。

在宗教文化中,有许多神话和传说描述了神灵对人类的创造、照顾和引导,这些故事不仅启示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也对社会、道德和人生观提出了深刻的质问和思考。

神秘学的本质神秘学是一种关于自然界、宇宙、人与精神之间关系的奥秘知识,它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类文化、历史、哲学、科学、宗教等多个领域。

神秘学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世界本源、人类宿命、智慧实践和生命理念这些超自然的领域,寻找智慧的启迪和灵魂的升华。

神秘学的影响神秘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了形而上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这些学科共同揭示了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本质,深化了人类对生命和宇宙的认识。

神秘学的研究成果对世界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量子物理学、宇宙学、生命科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神秘学的研究也推动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和潜能的探索,它对人类发展的启示和激励,是人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秘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拓宽了人类对知识和真理的认识,更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笔宝贵的遗产。

10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与文化传播)

10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与文化传播)

从八十年代起,中国政府已经调整了 宗教政策,放弃了文革极左的做法, 采用了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民族 文化的范围来看,基督教文化已经成 为中国社会中的亚文化,成为中国文 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将在中国文化 的更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无人 可以否认的事实。
依据文化互动转型论的第五条基 本立场,即文化适应与外来文化 的本土化是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那么参与基督教传播的双方都应 高度重视本土化问题。本土化问 题是20世纪基督教传播研究的一 个关键问题,在21世纪它也仍将 得到学者们的重视。
肯定宗教在文化系统中所处的核心 地位意味着对以往那种全盘否定宗 教的态度的否定,例如尼采认为基 督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害人 虫”,或在一些国家由于曲解“宗 教是人民的鸦片”的含义而全盘否 定宗教,但并不意味着全盘肯定宗 教的一切作用,把宗教视为解决一 切问题的良药。
文化互动转型论以上述文化研究的理 论成果为前提,但重在探讨文化传播 问题。在此,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一种 文化互动转型的理论,来解释宗教与 一般文化传播的关系。这种理论以不 同类型文化间的文化传播为解释对象, 以强调本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动” 与“转型”为主要特征,所以称作 “文化互动转型论”。
基督教的历史在宗教与世俗文化的关 系上就是一部抗拒世俗化的历史。通 过综合,基督教可以与民族文化达到 调和,但不会完全被民族文化消融以 至于完全丧失它的独立性,否则它就 不再是基督教了。从基督教传播的角 度来看,基督教发展的目标应当是保 持它的相对独立性,而不是保持它在 绝对意义上的纯洁性。
依据文化互动转型论的第四条基 本立场,即文化融合的最后结果 不是文化的衰亡,而是文化的转 型,那么基教的传播和中国文 化对基督教的接纳从文化发展的 角度看,其积极作用应是促进中 国文化的转型,也促进基督教文 化发生型变。

宗教文化与东西方交流

宗教文化与东西方交流

宗教文化与东西方交流东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历史经历塑造出了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而在东西方的交流中,宗教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宗教文化的交流,在加深了东西方彼此的了解和认知的同时,也为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一、宗教文化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宗教文化始终是东西方文化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并且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宗教文化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宗教文化背后的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所致。

东方文化中的众多宗教文化如儒教、佛教、道教等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东方人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

而西方的宗教文化,尤其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宗教文化对于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哲学和宗教方面。

它们也影响了文化艺术、建筑、教育和政治、经济等领域。

比如东方的佛教文化影响着中国文化艺术,而基督教文化则对西方的文艺复兴、文学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宗教文化在建筑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伊斯兰教的建筑、天主教堂的建筑和东方寺庙以及宫殿的建筑都是宗教文化影响下的产物。

二、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宗教文化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其交流和交融不仅仅能够深化了彼此的了解,也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宗教文化的交流能够启发人们的思想,促进决策的制定,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宗教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体现在许多领域。

比如医学、教育、社会正义和民主等方面。

宗教文化交流对于研究社会正义和伦理的作用尤为显著,宗教文化中的价值观如“仁爱”“人道”等经常被引用和运用,并成为了引导人们行为的积极力量。

宗教文化交流还能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宗教文化中关注贫穷和不公的思想和价值观,往往能够启发人们对于民主的追求。

人们希望能够通过民主制度来促进正义和公平,对于贫穷和不公的改变,人们也更有行动的动力。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精神文化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精神文化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精神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与精神文化。

这些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对中国社会和个人的精神追求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精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儒家的价值观念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使得中国社会强调孝道、仁爱、谦逊等美德。

二、佛教的传入与发展佛教是中国境内最早传入的外来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宗教信仰和精神文化。

佛教教义中的“般若思想”强调人生的苦难和解脱之道,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佛教强调修行和慈悲,对中国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寄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道教的哲学与修炼之道道教是中国本土的一种宗教信仰,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无为而治的理念。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追求个体的内心净化和身心的健康。

道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哲学思想和修炼方式融入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四、伊斯兰教与穆斯林文化伊斯兰教是中国的四大传入宗教之一,主要传播于西北地区。

伊斯兰教的信仰和仪式对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穆斯林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保留了独特的穆斯林文化。

五、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基督教作为另一种传入宗教,对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也有一定的影响。

基督教强调个人信仰和灵性追求,对中国的精神文化产生了新的冲击和思考。

近年来,中国的基督教教堂和信徒数量逐渐增加,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也逐渐扩大。

综上所述,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精神文化是多元而丰富的。

无论是儒家思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这些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和个人的精神追求。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观念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观念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观念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瑰丽繁盛,其中宗教与信仰观念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宗教与信仰不仅仅是信仰体系和仪式活动的集合,更是人们生活的真正意义所在。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观念。

一、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具有重要地位。

尽管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神教的国家,但道教、佛教和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之一。

道教注重个人修身养性、追求长寿和神祇信仰;佛教强调解脱和修行,通过修行实现涅槃;儒教则侧重于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这三个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共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相互影响。

二、信仰观念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表达宗教与信仰观念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其中,传统祭祀是最为直接和常见的体现方式。

古代中国人民相信家族祖先和自然界的神灵能为他们带来好运和保护,所以进行祭祀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其它形式的信仰观念,如拜神、参拜庙宇等也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广泛存在。

三、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宗教与社会关系在传统中国文化背景下,宗教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宗教具有整合社会、凝聚人心的功能,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佛教寺庙和道教观寺曾经在中国社会起到教育和扶贫的重要作用,儒家仁爱思想也推动了社会伦理的发展。

宗教的存在不仅是正式信仰的标志,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信仰手段和精神支持。

四、传统中国文化中宗教与艺术的结合宗教与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合紧密,相互影响。

传统宗教艺术形式的诞生和发展扩大了宗教信仰的影响力,同时宗教题材的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作品也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宗教的内涵。

例如,佛教艺术的壁画和青铜佛像深受人们喜爱,道教书画作品和道教音乐也赋予了宗教文化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现代社会对传统中国文化中宗教与信仰观念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观念面临着新的挑战。

宗教文化的特征

宗教文化的特征

宗教文化的特征一、宗教文化的定义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现象。

“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宗教是以异化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而被实体化了的一种社会体系和文化生活方式,这便是宗教的文化属性。

从外延的角度看,宗教文化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宗教的器物文化包括进行宗教活动所需的用物、工具和场所。

宗教的制度文化包括构建宗教活动的一切形式和方法。

宗教的精神文化包括宗教意识活动及其形式。

二、宗教文化的特征宗教文化的特征众多,主要有三个:1.符号特征按照文化哲学的符号论观点,宗教文化和其它一切文化本质上是人所创造的“符号”的应用,是人类的“符号化思维和符号化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宗教诸要素的符号形式,无论是表现为语言,或是表现为意念和体验,还是表现为身体动作,其意义和内容所指的对象总是宗教信仰者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及其超自然神性的想象和感受,以及人与神圣对象之间的关系。

然而,神圣物为超自然之物,它必然不能为自然之物的人类的自然感官所感触到。

宗教信仰者既然没有实在的感受,那么表象神圣物,以及与神圣物打交道,就只能借助于主观想象力的想象,创造一系列象征性的语言和模拟性符号来描述其想象中的神圣物的形象和性状;同时,通过模拟性的身体动作(包括用口、手等部位的身体动作)来象征性表现神灵的活动与事功以及人与神灵交通际遇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宗教世界整个说来本质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

想象是一种精神创造,创造的产物则是一套一套的象征性符号。

这些象征性符号可以是感性的、物质上的形式(如语言、身体动作、偶像、法器、十字架、山水树石之类的自然物等),也可以是精神的形式(如宗教观念、宗教理论、宗教体验等),但它们表现的超自然神圣对象和人神际遇的方式和过程却完全是想象的,正如斯皮罗所说:“宗教符号往往在文化层次上表现在心理层次的幻想和任知的转化和精心雕琢……”可见,整个宗教系统是人类独有的符号化能力的一种创造,正是“符号”从“非存在”创造出宗教世界的“存在”(幽灵和神),转化为宗教仪式的言语和姿势,以及其他种种表现手法。

家乡的宗教文化

家乡的宗教文化

家乡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宗教在这里不仅是人们信仰的寄托,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生活的一部分。

以下是我对家乡宗教文化的描述。

家乡是一个多元宗教并存的地方,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处,相互影响、交融发展。

其中,佛教占据了家乡宗教文化的重要位置,数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当地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首先,家乡有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唐代,被誉为“佛教圣地”。

这座寺庙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气势宏伟,殿堂宽敞,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

寺庙内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神像,气氛庄严肃穆。

每逢佛诞、佛成等重要节日,信徒们都会前来这里虔诚地祈福礼佛,香火旺盛,场面庄严肃穆。

寺庙还设有僧院,有许多出家僧侣在这里修行,传承着佛教的智慧和教义。

寺庙不仅是信徒们心灵上的安宁之地,也是当地人们尊崇的精神家园。

其次,家乡还有一座古老的道观,建于宋代,是当地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道观依山而建,古木参天,环境幽静清幽。

道观内供奉着道教神祇,有许多道士在此修炼修道,传承着道教的精髓和传统。

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道观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观光朝拜,场面热闹非凡。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道教的神秘和超脱,领略到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佛教和道教,家乡还有一些基督教教堂和清真寺,分别为当地的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提供了宗教聚会的场所。

这些宗教场所不仅是信徒们的灵性家园,也是当地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了许多宗教仪式、礼仪和传统。

宗教文化在家乡不仅表现为宗教信仰,更融入到了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中,人们会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祈福活动,以祈求平安和幸福。

在家乡的乡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宗教习俗和民俗活动,如祭祀祖先、宗教舞蹈、庙会等,这些活动都充分展示了家乡宗教文化的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家乡的宗教文化不仅是信仰的体现,更是文化传统的延续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宗教文化为家乡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不竭的力量,也为家乡增添了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1、基督教 2、佛教 3、伊斯兰教 4、道教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1、宗教信徒是最早的旅行者之一;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结合了信仰、文化、艺术与游憩,具有启迪智慧、平衡心理、重塑价值、修心养性的意义。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界遗产
1、基督教类 (1)耶路撒冷——基督教圣城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1)佛教四大圣地 兰毗尼花园 菩提伽耶 鹿野苑 拘尸那迦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五台山
宗教文化类世界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
罗马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
我国著名的基督教堂
①天主教教堂: 北京南堂和北堂;天津老 西开教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广州圣心 大教堂; ②东正教教堂: 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 上海圣母大教堂; ③新教教堂: 上海国际礼拜堂;上海景 灵堂;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系阿 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 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中 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 教、回教等。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 (意为“顺从者”)。
伊斯兰教的教义
伊斯兰教教义的核心内容是“安拉是唯一的 真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包括:
(1)信安拉;(2)信使者;(3)信天使;
(4)信经典;(5)Fra bibliotek前定;(6)信后世。
伊斯兰教的创立 穆罕默德(约570~632)所创传。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622年在 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630年统一半岛。 伊斯兰教的发展 伊斯兰教分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
道教
道教的发展
① 形成时期(东汉晚期至三国):张道陵之后, 张鲁继续弘扬其道,道教在民间发展。
②转变时期(两晋南北朝):道学大家葛洪、寇谦之、 陆修静、陶弘景等,将道教的理论和组织不断完善,促进 道教完成了从民间到庙堂的转变。 ③鼎盛时期(隋唐到明朝中叶):唐宋统治阶级高度 重视,道教盛极一时。后分化出很多教派,较有影响并流 传至今的为“全真道”和“正一道”。 ④衰落时期(明朝中叶到清朝),清朝重视藏传佛教, 道教日渐衰落,逐渐民间化。
北京白云观
陕西周至楼观台
我国的著名道观 ①北京白云观 ②陕西周至楼观台 ③苏州玄妙观 ④广东罗浮山冲虚观 ⑤台湾北港朝天宫 我国的道教名山 ①四川青城山 ②湖北武当山 ③江西龙虎山 ④安徽齐云山
基督教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 等统称基督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基本上都是16世纪产生的新 教。因此,在我国,基督教往往特指基督新教(又俗称“耶稣教”); 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21.4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的产生 基督教创始人叫耶稣。 公元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新宗教。 392年,罗马帝国宣布基督宗教为国教。 基督教的发展 ①1054年,分裂罗马公教和东正教。 ②16世纪,德国、瑞士、北欧和英国等地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 它产生出脱离天主教会的基督教新教教会。
★道教的组织发展 五斗米道(天师道) 道教 太平道 正一道
全真道
道教的教义
(1)天人宇宙说 (2)神仙崇拜与神仙传说 (3)重生恶死的人生观与生命观 (4)天道承负与善恶报应观念
道教的主要节日 (1)太上老君圣诞日:二月十五日 (2)张道陵圣诞日:正月十五日 (3)妈祖圣诞日:三月二十三日 (4)玉皇大帝圣诞日:正月初九日 (5)王母娘娘圣诞日:三月三日
逊尼派为主流派别,又被称为正统派,分布在大多数 伊斯兰国家,我国大多是逊尼派;
什叶派是人数较少的一派,其大国为伊朗和伊拉克, 还存在于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
中国式清真寺
阿拉伯式清真寺
我国著名的清真寺
①泉州清净寺 ②广州怀圣寺
③西安化觉寺
④宁夏同心清真大寺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
(1)圣纪节:伊斯兰教历3月12日,是穆 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日子。 (2)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1日,我国 穆斯林称肉孜节。 (3)宰牲节:伊斯兰教历12月8日至10日。
②菩萨 佛教供奉的对象 Ⅰ.文殊菩萨 (1)佛、菩萨、罗汉 Ⅱ.普贤菩萨 ①佛 Ⅲ.观世音菩萨 Ⅰ.三身佛 Ⅳ.地藏菩萨 法身佛:显法成身,代 Ⅴ.大势至菩萨 表真理。 ③罗汉 报身佛:修习得到果位, 代表智慧。 应身佛:超度众生,代 表化身。 Ⅱ.三世佛 • 过去世佛:一说燃灯 佛,另说迦叶佛。 • 现世佛:释迦牟尼佛。 • 来世佛:弥勒佛。
△基督教是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民族矛盾异 常对立的产物(代言人为耶稣);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半岛政治上内忧外患 的产物(代言人为默罕默德) 。统一的宗教实 现了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统一,政治的统一和对 外征服又促进了宗教的传播以及与政治的进一 步结合(直到今天,还有30多个国家将其定为 国教,并在当今世界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 力量)。
上座部
原始佛教 大众部
小乘
大乘 密教
显教
佛教发展图示
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①汉地佛教 Ⅰ.初传(两汉) Ⅱ .发展(三国至 南北朝) Ⅲ .创造与鼎盛 (隋唐) Ⅳ .融合与衰落 (宋至清)
②云南上座部 ③藏传佛教 Ⅰ.藏传佛教的传入时

Ⅱ .藏传佛教的特点 Ⅲ .藏传佛教的教派
佛教的教义 (1)四圣谛 (2)十二因缘 (3)三法印 (4)业报轮回说 (5)八正道
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是人们的一种神 秘化的信仰和精神寄托。它包括指导思想,组织 结构,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宗教是思想意识形态问题,是一种唯心的颠 倒的世界观。是对客观世界虚幻的、歪曲的、折 射的反映。 宗教是用虚无飘渺的彼岸世界给现实中绝望 的人民以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把人们的注意力 引向上帝和未来。
1.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1)基督教产生的时代背景
罗马帝国(前27~公元476 年)
基督教信奉的对象 信奉的对象为神,称之为“上帝”或“天主”。 基督教宣称:上帝(创世主)是唯一的最高的神, 上帝具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格、一本体, 简称三位一体。
基督教的教义
基督教教义的核心是 “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 和“爱人如己”。基本教义包括:
(1)上帝创世说
(2)三位一体说
(3)原罪救赎说 (4)天堂地狱说
基督教的主要节日 (1)圣诞节:12月25日。原为罗马神话中 太阳神阿波罗的生日;罗马帝国以基督教 为国教后将此日改为纪念耶稣诞辰。 (2)复活节:每年3月21日到4月25日之 间的第一个礼拜日,纪念耶稣复活。 (3)感恩节:北美洲基督教传统节日。 11月的第四个礼拜四(美国),或10月的第 二个礼拜一(加拿大)。
佛教的主要节日 (1)佛诞日:又名浴佛节和佛诞节。 四月初八日
(2)成道日:又名佛成道节和腊八节。
十二月初八日 (3)涅槃日:二月十五日
我国著名的佛寺 ●河南洛阳白马寺 ●浙江杭州灵隐寺 ●江苏镇江金山寺 ●湖北武汉归元寺 ●四川峨眉山伏虎寺 ●安徽九华山天台古 寺 ● 河南嵩山少林寺
我国的佛教名山 ●山西五台山 ●四川峨眉山 ●浙江普陀山 ●安徽九华山 佛教石窟 • 甘肃敦煌莫高窟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我国四大宗教
• 佛教
• 道教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是世 界三大宗教之一,且在三大宗教中时间最 早。 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中国 是佛教的第二故乡。 目前,全世界约有3亿佛教信徒,分布 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在亚洲。
佛教的产生与发展
佛教的创立
释迦牟尼(前566年~公元前486年), 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 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佛教的发展 ①原始佛教时期 ②部派佛教时期 ③大、小乘佛教时期 ④密教时期
中国宗教文化
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 产生: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古老的意识形态之 一。 • 发展:在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 先崇拜、鬼神崇拜等阶段后,原始宗教便 产生了。
锦鸡舞-丹寨鸟图腾崇拜的活化石
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
•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佛教、道 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中国四大宗 教。除道教外,其余三种宗教都是外来文 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从而形 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信仰。
总结:世界三大宗教和我国的道教都是社会 矛盾或社会不平等而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佛教是古印度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产 物(代言人为释迦牟尼);
△道教是我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使得一些有识 之士厌倦做官和治学而追求修身养性改变生活态 度(代表人物为张道陵)以及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进而以宗教的形式来反抗压迫的产物(代表人物 为张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