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0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章节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2020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章节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2020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章节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知识要点一世界人口一.选择题1.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A.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B.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C.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D.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2.目前,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亚洲B.南美洲C.非洲D.欧洲3.某地区人口数为280万,土地面积为560平方千米,则该地区的人口密度为( ) A.0.5人/平方米B.2人/平方米C.5000人/平方千米D.0.002人/平方千米4.世界上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一般分布在( )A.气候湿热的平原地区B.温带湿润的平原地区C.气候凉爽的高原山区D.世界著名的平原地区,如亚马孙平原5.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A.寒带气候分布的地区B.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C.温带海洋气候分布的地区D.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6.图1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与死亡状况,你认为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国家分别是( )A.①④B.③②C.②①D.④③7.图2是在印度拍摄的照片,其反映的主题是( )A.人口和粮食问题B.人口和住房问题C.人口和交通问题D.交通和住房问题8. 2015年10月,中圉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国家实施这一政策是为了积极应对( )A.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B.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C.我国人口过少的问题D.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二.非选择题9.读人口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历史性转变。

材料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

图3为1998-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变化趋势图。

(1)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使得“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聚落的类型,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知道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通过联系实际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快乐点击1.乡村和城市(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集中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分类: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4)同类聚落的景观差异:①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特征:②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风格迥异。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②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聚落发展带来的利与弊①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②聚落的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有特色的民居正逐步消失。

(2)聚落的保护①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②措施: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转折】是什么原因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聚落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更是人们劳动的场所,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出示图片:农村、牧村、渔村、林村)结合图片请大家思考这些乡村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出示图片:城市景观)那么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总结】由于乡村或城市的人们劳动生产方式差异,导致乡村和城市景观出现差异。

一般来说,现有乡村后有城市,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

商店、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较少,有农田果树和鱼塘。

城市:房屋高大而且密集,道路多而质量好,商店、学校、医院等设施较多,几乎没有农田果树和鱼塘。

学生举手回答:耕种、放牧、捕鱼、砍伐树木。

学生举手回答:银行、学校、医院、商场、工厂等地方上班。

学习二聚落与环境【过渡】聚落往往形成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假使我们能历史重演,回溯到远古时期,让你为我们某某选址你会选择甲、乙、丙哪一处?原因是什么?(出示:亚洲文明发祥地)看来大家的选择与古代的人们一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除了这些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聚落的形成,例如金融发达的某某形成金融城市,资源丰富的某某形成钢铁城市,文化资源丰富的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风景优美的威尼斯形成旅游城市。

学生举手回答:选择乙,沿河平原地带。

这里地形平坦…这里土壤肥沃,适于耕种…这里水源充足…这里交通便利…学生阅读课本82-83页,了解环境对聚落形【过渡】环境因素不仅影响聚落的形成还会影响聚落的分布、形态等。

请大家阅读课本82-83页,说说环境是如何影响聚落的形态与分布的?时间2分钟1.环境影响聚落的分布:目前世界上的聚落集中地分布在地区,而、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

2.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落常呈状。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河流延伸成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一: 城市发展要将小洋楼
等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 1 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
城市发展要整齐
划一,拆除低矮古旧
建筑,建成高楼林立
的现代化大都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2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二:
小洋楼附近建钢铁 厂,工人上下班方便。
1 企业家
我要出资开个小洋楼 历史展览馆。
企业家 2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地教中版海气七候年类级聚上居册地地-聚理落第温课四带件章季第风气三候节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地教中版海气七候年类级聚上居册地地-聚理落第温课四带件章季第风气三候节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则根,砖据将因选地择制什冰宜么、材经料济、石实头搭用建的成原草什 么样式的房屋呢?
……
毛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三:
小洋楼应该重新翻盖、 粉刷,让它焕然一新。
1
对小洋楼进行修补或
添加时,要保持其原貌,
修旧如旧。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候
雪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聚落

都城北京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华 北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土壤肥沃
归纳:影响我们选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
归纳:影响我们选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
自然资源丰富
人 教 版 七 年 级上册 地理第 四章第 三节-聚 落(共 45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密度大
密度小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大
人口密度小
这里人们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农村→耕作
牧村→放牧?
乡村的生产方式不尽相同
乡村聚落的不同类型
农村→耕作
渔村→捕鱼
生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主要从事哪些工作呢?
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 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 集的居民点,居民以非农业 人口为主。目前全世界约有 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课件新人教版

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图4-3 -4),回答1~2题。
1. 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B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④②①
【点拨】聚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 断扩大,许多乡村聚落被城市聚落所取代。
2. 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团块状
山区
聚落沿着河流、山麓、 ___条__带___状
谷地延伸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 意义:聚落与当地__自__然__环__境____融为一体,从不同角 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处 理好聚落___发__展___与___保__护___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 面临的问题。 2. 《世界遗产名录》:___法__国___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 利的__威__尼__斯__城____,我国山西省的____平__遥__古__城____和 澳门历史城区等。
冬冷夏热, 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 气候干燥 在向阳坡上挖窑洞
民居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东南亚的双层 木楼或竹楼
终年高温, 潮湿多雨
就地取材,搭成竹楼,通风 散热,下层空着或放杂物、 养牲畜,上层住人
西亚热带沙漠 地区的房屋
白天炎热,昼夜 温差大,终年高 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 温干燥
习题链接
练基础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A 6 见习题 2A 7A 3D 8D 4A 9D 5B
练能力
练素养 答案显示
1B 6D
见习题
2C 7B
3 A 8 见习题
4A
5D
1. 乡村聚落类型不同,人们从事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 也不相同,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 ) A. 平原乡村——耕作 B. 草原牧村——海产养殖 C. 山区林场——放牧 D. 沿海渔村——伐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22123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22123

5.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 是(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答案 D 目前,人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有不乱涂乱画、控制工业污 染、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等。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 场会破坏故宫的建筑,也会破坏环境氛围。
5.聚落的形态
聚落形态 分布地区
聚落特征
团块状 条带状
平原地区
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沿着河流、山麓、谷地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呈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 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例1 (2017甘肃兰州中考)读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题。
当地民居屋顶较陡,与之相关的条件是 ( )
例2 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 应该 ( )
A.全部拆除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图4-3-4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解析 一方面,北京胡同保存有丰富的传统信息和历史文化内涵,该建筑本身既有 历史文化价值,又在构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价值;另一方面, 目前北京旧城内传统四合院、胡同的整体保存状况与北京首都的国际地位极不 相称。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既不能盲目拆除,也不能原封不动地 保留,而是要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答案 D
图4312聚落的分布图4323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典型民居自然环境特征民居的建筑特点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气候严寒用冰块构成的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黄土具有直立性气候干燥利用黄土直立性的特点挖掘而成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终年高温潮湿多雨多虫蛇就地取材用竹子建成便于通风散热西亚地区的村庄终年高温干燥厚墙小窗隔热防沙效果好东南亚的高脚屋炎热多雨双层木楼或者竹楼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北京的四合院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大门开在一角墙体厚屋顶坡度小新疆的平顶房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屋顶是平顶能够晾晒作物和乘凉分析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法方法技巧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城市聚落的发展
01
02
03
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聚 落的发展,因为经济活动 需要人口聚集,同时也需 要各种设施和服务。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 向城市转移,城市化的发 展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发展 。
社会进步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生 活品质的要求提高,这也 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发展。
城市聚落的特点与分布
04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形态与地理环境
聚落的形态和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例如,山地地区的聚落多位于山谷 地带,而河谷平原地区的聚落则多分布于河流沿岸。
聚落发展与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如土地、水源、矿产等,对聚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 作用。例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适合发展农业,从而形成较大的村庄或城 市。
聚落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聚落演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聚落也会发生相应的演变。例如,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许多农村聚落逐渐演变为城市聚落。
聚落类型与社会经济特征
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也有所不同。例如,城市聚落的居民往往拥 有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教育水平。
聚落与文化的关系
护和修缮。
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名城的 同时,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实现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的发
扬光大。
政府规划与建设
政府对乡村聚落进行规划和建设,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 平和幸福感。
乡村聚落的特点与分布
特点
乡村聚落规模较小,人口较少,房屋建筑多为木结构或土胚 房,居民职业以务农为主,生活节奏较慢。
分布
乡村聚落多分布在平原、盆地、河谷等地区,呈分散或集聚 的分布形式。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结合本节学习,说出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过程与方法1、利用生活经验,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形成表象;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2、通过对城市和乡村的差异的描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条件”以及“对有价值的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学习,感受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1、聚落的类型及差异。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讨论探究、自学归纳等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喜欢住在城市还是乡村,为什么?教师承转: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这两个问题。

归纳: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学生活动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回答(1)居住在乡村与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2)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归纳总结:乡村和城市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是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场所,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工作。

教师承转: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泛指可观赏到的景物)又有较大的差异。

学生活动3:通过仔细观察图4.12,说出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1

终年 寒冷,多冰雪 (zhōngnián)
2021/12/9
第十四页,共三十页。
气候干燥(gānzào),黄土直立性很强, 可随意挖凿而不会坍塌。
2021宗祠(zōngcí)
2021/12/9
第十六页,共三十页。
刘氏宗祠(zōngcí)留不留?
【资料1】:沙溪镇龙瑞村刘氏宗祠,建于清代,
其左、右、后墙均采用蚝壳砌成墙体。冬暖夏凉, 不积雨水,不怕虫蛀,很适合岭南的气候。
【资料2】:上世纪50年代,刘氏宗祠被先后改建
成了看守所、武警(wǔ jǐnɡ)支队的驻地和戒毒所。 2001年,龙瑞村民收回所有权,但宗祠已破坏严重。
2021/12/9
第十七页,共三十页。
巴黎 塞纳河沿岸 (bā lí)
—— 人类 的聚居地 (rénlèi)
聚落
2021/12/9
第一页,共三十页。
城市(chéngshì)
乡村(xiāngcūn)
请你观察:上面(shàng miɑn)两幅图有什么不 同?
2021/12/9
第二页,共三十页。
城市(chéngshì)
乡村(xiāngcūn)
城市和乡村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huó dòng)有什么不同?
No 收回所有权,但宗祠已破坏严重。分类
Image
12/9/2021
第三十页,共三十页。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其他(qítā):气候
地形平坦
2021/12/9
第七页,共三十页。
【资料】:沙溪的纬度约为22°N,地势南高北低,
南部的凤凰山海拔64.3米,为全镇最高点。 北部和西部为冲积平原,河涌交错,土壤肥沃。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课件  新人教版

热带雨林地区 寒带地区Biblioteka 沙漠地区内蒙古草原地区
点 击 图 片
黄土高原地区
•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 作用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 体现。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 法挽回的损失. 在乡村和城市的发展中,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纪 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 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
2019/7/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6
谢谢欣赏!
2019/7/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楼上住居民, 楼下养牲畜
在全年湿热的热带, 双层竹楼或木楼,下层 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 人,因为上层风大凉 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西亚沙漠地区的村庄
厚墙加小窗, 防晒又凉快
热带沙漠地区,白天 炎热,昼夜温差大,厚 墙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 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 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 漠区吹来的热风。
说说这些民居与当地环境的关系
二、听思路。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 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水源充足(井、 泉、湖滨、 河畔等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是()A. 乡村和工厂B. 牧场和城市 C. 城市和乡村 D. 牧区和林区【答案】C【考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聚落的两种形式:乡村和城市;世界上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

聚落的作用: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等,分别从事着农耕、放牧、养鱼和林业。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大多在地势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环境。

东南亚的高架屋:适应全年炎热多雨的湿热气候;西亚村庄的住房墙厚窗小:适应热带沙漠地区炎热的气候;因纽特人的冰屋:适应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黄土高原的窑洞:适应黄土的性质和冬冷夏热、降水较少的温带气候。

2.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A. 水源充足B. 交通便利 C. 自然资源丰富 D. 崎岖山地【答案】D【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的地区,所以A、B、C错。

崎岖山地,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所以D 对。

3.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 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B. 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C. 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 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答案】D【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在寒冷地区,房屋的墙体较厚,为了更好的保温;故A正确。

在河流交汇处,自然条件优越,易形成聚落;故B正确。

传统聚落,大多数是就地取材;故C正确。

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聚落稀疏,数量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4.下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A. 炎热干旱的沙漠B. 终年严寒的地区 C. 炎热多雨的气候 D. 地势高峻的高原【答案】C【考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图中民居是高架房,墙体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建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有利于通风散热和雨水的排泄,这种特点适应炎热多雨的气候,故选C。

5.“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A. 农村 B. 牧村 C. 渔村 D. 林场【答案】B【考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

”这首歌描述地区为内蒙古高原,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乡村聚落的类型是牧场。

故答案为:B。

【点评】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内部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布局均有明显差异,聚落类型也不相同。

按经济结构可分为:农村、山村、牧村、渔村等。

6.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 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B. 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C.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D. 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有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答案】C【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分散;故不符合题意。

B.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故不符合题意。

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故符合题意。

D.在一些矿产地,人口众多,所以聚落较多;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根据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区别解答。

7.如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B【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聚落多分布在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乙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理解答题即可。

8.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其最主要差异是()A. 房屋建筑的差异B. 人们收入的差异 C. 人口数量的差异 D.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答案】D【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较,劳动生产方式,人口的文化素质、人口的生活方式、人口的职业构成都有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差别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别,故选:D.【点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本题考查乡村和城市的差异,理解解答即可9.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是()①交通便利②土壤肥沃③地形崎岖④资源贫乏⑤水源充足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答案】C【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水源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形成聚落;而地形崎岖、资源贫乏、高原、荒漠地区少或没有聚落分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不大。

10.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下面的地区与民居的搭配正确的是()A. 内蒙古地区——竹楼B. 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 西双版纳地区——冰屋D. 北极地区——蒙古包【答案】B【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故A错误;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故B正确;冰屋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故C错误;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的传统民居,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牢记即可。

二、综合题(共2题;共24分)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上面甲图表示________ 聚落,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 等工作;乙图表示________ 聚落,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 等工作.聚落的变化发展是从甲到乙还是从乙到甲?________(2)请列举出两点说明甲图和乙图在景观上的差异.(3)请指出我们肇庆市哪里还保留有乙的景观?________(4)根据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外貌分析,当地气候特点是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城市;非农业产业活动;乡村;农业生产活动;由乙到甲(2)甲图为城市聚落,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乙图为乡村聚落,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3)广东肇庆﹣高要回龙镇﹣黎槎古村(4)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流泻【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上面甲图居住高楼且整齐,属于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等工作;乙图房屋低矮,杂乱,表示乡村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工作.聚落的变化发展是先有乡村,后发展到城市的,故由乙到甲.(2)甲图为城市聚落,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乙图为乡村聚落,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3)乙图为乡村景观,广东肇庆﹣高要回龙镇﹣黎槎古村,是广东十大最美古村之一,保留有乙图(即乡村景观)景观,吸引了不少前来参观游览的人们,带动了这里的旅游和经济发展.(4)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屋顶坡度大,当地气候特点是降水丰富,这样的房屋建筑便于雨水流泻.故答案为:(1)城市;非农业产业活动;乡村;农业生产活动;由乙到甲;(2)由乙到甲;(3)广东肇庆﹣高要回龙镇﹣黎槎古村;(4)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流泻.【点评】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其规模有大有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一般来说,现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1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此图反映了由________演变为________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________ ,占地规模不断________;聚落的建筑群不断________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________。

(3)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聚落变得越小越好B. 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C. 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 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4)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

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

(多选)A. 河流附近B. 山麓地带C. 公路、铁路附近D. 高山高原E. 热带雨林【答案】(1)乡村;城市(2)增多;扩大;变多;拥挤(3)C(4)A,C,G【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聚落规模越来越大,聚落数量越来越多的,说明该聚落是从乡村演变为城市。

(2) 由图可知,从图①→图③,聚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增加,占地面积不断扩大,建筑群不断增多,聚落的交通越来越拥挤。

(3)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及对聚落发展变化知识的了解。

聚落并不是变得越小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但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聚落都在变大,但并不是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学生在审题时应把握好“大多数”和“所有”两个词;北京的发展也应保护好现有的胡同、四合院等传统民居。

(4)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故在河流附近,公路、铁路附近,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和山麓地带容易形成城市。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和读图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