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数学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难,也不像想像的那样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关于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3×2/5 4/5×2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___1/2的算例。

2.出示3/4___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___1/5,5/6___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设计: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培养学生优良的计算惯,提高计算能力。

3.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2.位数例外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研究的难点。

四、案例分析例1:计算4.75+3.4的竖式,百分位上如何算?在这种情况下,百分位上不是把“5”移下去,而是算5+0=5,“0”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在3.4的末尾添加的。

同样,4.75-3.4的百分位上是算5-0=5,也可以根据小数性质,在3.4的末尾添加“0”。

这些可以添加的“0”只是没有写出来,应该在脑里想象出来。

类似的情况在第48页“练一练”和练8第2题中也多次出现,如果教学时注意到这些,那么已经为例2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例2:计算3.4-2.65的竖式,被减数百分位上空着。

这一位上是几减几?由于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学生往往会出现错误。

在例2和“试一试”中,我们集中力量突破难点。

在例2的竖式中,3.4的末尾有红色的“0”,并加了虚线框。

这个“0”不是一开始就写出来的,是在计算情境中出现的。

依据3.4-2.65写出的竖式,被减数百分位上空着。

这一位上是几减几?由此联想小数的性质,可以在3.4的末尾添上一个“0”。

写出了这个“0”,百分位上怎样算就清晰了。

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

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

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

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例外了。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一.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三.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复习旧知,铺垫引导(二)新知探索1.呈现实际情境,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2.提供材料,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过程3.探索、归纳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联系实际,巩固运用1.试一试引入:梯形的用途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都经常看到梯形。

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日常中的问题,计算下列梯形的面积(1)出示篮球场的罚球区图形,请计算出罚球区的面积。

(2)出示汽车侧面玻璃,要制作这扇门的窗户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有机玻璃?2.练一练第1、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思考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下图的形状(了示课本第28页第4题),求图中圆木的总根数,你有几种解答方法?(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上课,谈谈你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梯形面积计算的必要性,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学习欲望。

在这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下,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出了很多种方法,自己解决了数学问题,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既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又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文章标题:深度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探究一、引言: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的重要性作为五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案例分析:从简到繁、由浅入深1.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意义和特点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导向,以问题为切入点,以活动为载体,以对话为交流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教学案例,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探索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以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师在实施教学案例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合作探究,从而达到知识的内隐化和外显化。

3. 教学案例的评价和反思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深入的,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路径的把握,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改进。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教学目标,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三、总结与展望: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的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的深入探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教学案例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教学案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案例设计和实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也明白了教学案例的评价和反思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案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案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案例一、案例背景本案例为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本学期的重要知识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独立思考、仔细计算等。

三、教学内容本案例主要涉及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技巧,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小数乘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新课教学: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技巧。

3. 巩固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数乘法的重要性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

5.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练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小数乘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

最后,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练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年级数学教案的典型案例分析

五年级数学教案的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将围绕五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案例背景这是一所城市中心的小学,孩子们来自各个家庭,家庭背景和文化程度不尽相同。

班级教师负责五年级数学教学,每周将有四个课时用于数学教学。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2.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3.让学生掌握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如小数、分数、比例等,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互相帮助和支持。

三、教学设计1.启发性问题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采用启发性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如果你有60个糖果,你可以将它们分给10个人,请问每个人分几个?”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展示性教学教师采用多媒体等手段,将数学知识点以图形、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比如介绍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使用图片或小视频等形式来对分数的概念进行说明和演示。

3.集体讨论在教授新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同时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并加强学生的互相协助和支持。

4.巩固性练习巩固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纸笔测试、小组竞争等方式进行。

中国式的教学中,每周都会进行考试测验,在巩固性练习方面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弥补和调整。

5.拓展性学习拓展性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学到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设计商品价格和促销策略;或者通过实践测量运动员的速度和时间等。

这样的活动是非常实践而又有趣味性的,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拓展性的知识,而且还会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1、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P83页《旋转三要素》。

本课计划1个课时。

2、教材的编写意图: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以后上初中也将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因此,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体会旋转的含义,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二、教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播放花样滑冰选手金妍儿的旋转舞蹈视频。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她在不停地旋转。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分析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分析
一、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 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简易方程的教学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渗透代数思维的 培养 三、提供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 题中的作用
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本例教学前,可组织学生做适当的练习,让他们回
第一单元教学分析 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自主求积的近似数做好准备。
具体内容分析:
23
1.推广。
原来安排有例题专门教学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来说明运算顺序。事实上,运算顺序跟数域无关,不管是整数也好,小数也 好,包括后面学习的分数,运算顺序都是一样的。所以,教材这里直接说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一样,让学生直 接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推。
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 意义入手,按理小数乘法应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但由于分数乘法 的算理较难理解,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材一般是先教学 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
系。
第一单元教学分析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4突破小数乘法的难点问题。
层层递进,各有重点,让学生逐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具体量
总结出计算小数 乘法的一般方法
脱离具体量
突破小数乘法 的难点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小数乘整数课时目标导航小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1.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会正确计算。

3. 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一、情景引入1. 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点名说一说)(2)在乘法算式中, 各15 150 1500 1.5 0.15部分的名称是(1)明确:第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第二个因数不变, 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从前三栏中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3)第四栏, 不计算能知道积是多少吗?明确: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缩小到原来的。

(4)从后两栏中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缩小到原来的、。

二、学习新课1.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观察主题图, 了解图中的相关信息。

A. 3.5元B. 4.6元C. 6.4元D. 2.8元买3个风筝A多少钱?(2)探索解决问题方法。

四人一组, 展开讨论, 探求计算方法, 并分享计算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3. 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方法三:4元×3=12元5角×3=1元5角12元-1元5角=10.5元方法四:3. 5元=35角105角=10.5元(3)分析各种算法的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评价,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第四种算法。

提问: 上面四种算法中,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 这种算法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 多数会认为第四种方法比较简单, 同时认识到这种算法的关键是把小数3.5元换算成整数35角, 也就是将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来计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

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

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2.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3.教学例2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

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认识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认识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认识案例分析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小数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在这个年级,学生们开始接触小数,了解小数的含义以及如何进行小数的运算。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小学五年级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和应用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案例一:小明的小数排位赛成绩分析小明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小数排位赛,其中涉及到小数的比较。

小明获得了一个小数成绩0.75,而其他参赛同学的成绩有0.6、0.8、0.72等。

小明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的成绩与其他同学相比是否好。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小明对小数的比较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并提供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小数比较的规则。

例如,可以利用数轴来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形式进行比较。

案例二:小华的小数运算困惑小华在学习小数的加减运算时遇到了困难。

他计算了一个题目:0.9 - 0.12 = 0.78,结果却与答案不符。

小华不了解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计算小数的减法。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小华对小数运算的规则理解不够。

为了帮助小华和其他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示例和图形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减法运算是从小数的整体中减去部分,从而得到减法运算的结果。

此外,老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应用小数的减法进行解决问题。

案例三:小李的小数应用困难小李在应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解答时遇到了困难。

例如,他在解决一个关于距离的问题时,无法正确地将小数应用到计算中。

对于小李和其他类似情况的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改进建议:1. 教师应适时适度地安排小数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和辅导。

2. 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实际应用练习,例如将小数应用到日常距离、时间等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化对小数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背景: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页《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和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它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人类认识的重大进展,它不仅导致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还对人类的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研究的重点——含有字母的式子,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以及数字、语言进而到符号的抽象转变,字母表示数,深刻地揭示和指明了存在于一类问题中的共性和普遍性,把认识和推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它不仅为数学表示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为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策略。

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页《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在具体的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里的“具体情境”指数量之间是和、相差、份总、倍数等关系的现实的问题情境。

“会用”包括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会写含有字母的式子和求式子的值。

由于学生以往的认识对象都是具体的、确定的,而字母所表示的数是概括的、可变化的,因此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是教学难点。

1.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的意义、常见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字母表示数,更能概括地理解、表达和应用这些知识,并为以后教学有关方程、函数的知识作必要的准备。

在学生头脑中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

通过解决求未知数X的计算题,他们会把字母看作是特定的未知量,是某个具体的、可以直接参与运算的未知数的记号;通过对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学习,他们会把字母看作是广义的数,是一个可以取多个值的数。

五年级数学教育案例分析(2篇)

五年级数学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五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数学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数学素养。

本案例以某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探讨如何提高五年级数学教育质量。

二、案例描述1. 教师教学行为(1)教学目标设定: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引导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学生学习情况(1)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依赖心理等问题。

(2)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如注意力不集中、书写不规范等。

(3)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较差。

3. 教学效果(1)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

(3)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动力得到提升。

1. 教师教学行为的优点(1)教学目标设定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教师教学行为的不足(1)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

(2)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需要加强指导。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3. 提高五年级数学教育质量的建议(1)加强教学目标设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策略。

(2)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质量分析(5篇范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质量分析(5篇范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质量分析(5篇范例)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一、对试卷的认识与分析:这次期末考试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的覆盖面广,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重视了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面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了开放性、灵活性的试题,试题设计应用性、综合性强,难易适中,并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题量适中,试卷内容覆盖了上册和下册前两个单元的各个知识点,全面考察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成绩对比情况反馈:整体来看,我们的学生本次考试还可以,个别学生的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重点。

三、学生答题情况反馈: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提高,但细心认真程度不够。

填空题,选择题满分有较多同学,大部分学生未出现错误,只有部分学生失分,失分的地方各不相同,分析原因多是因为不够细心认真造成的。

2、计算能力仍需提高。

在计算题中失误的学生较多,多是口算、笔算出错。

与以前相比这次的正确率还是比较高的,平时的教学教研中,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口算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从考卷上看,口算正确率比较高,学生也基本上掌握了简便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3、学生图形作能力很强,实际解决问题时应变能力需提高。

第一小题对的学生较多。

第二小题很多同学被扣分,4、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强,思维不够开阔。

集中错在选择题的第5题,失误的学生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形成思维定势,局限于老师讲过的情形,缺乏变通能力;着充分说明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度不够。

四、教学反思及措施:反思:试卷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折射出我们教学中的不足及优势。

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丢掉一个学生,从基础知识抓起,注意教学细节,后进生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使原来不及格的学生这次有很大进步,消灭了不及格现象;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放手不够,比如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推导过程虽然引导学生进行了实践操作,得出了公式,但是在推导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未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展示平台,造成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强,思维定势。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分析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学案例既可以用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参考,也可以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发。

本文将通过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来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案例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1. 案例背景本教学案例是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上教授整数加减法的一节课。

教师使用了具体的例子和操作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整数的概念并正确运用加减法规则;-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入整数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先思考一下负数和正数的关系。

(2) 操作实践:教师分发小纸条给每个学生,上面写有一个整数。

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加减法运算,并在纸条上写下答案。

(3) 学习分享: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他们的做题过程和答案,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有关加减法的规则和技巧。

(4) 拓展练习: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完成一些拓展练习题,加深对整数加减法的理解。

4.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案例采用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规则。

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培养。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教师在引入整数概念时可能需要更多的例子和图示,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教师给出的拓展练习题可能有些难度不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5. 教学改进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导入时使用更多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用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整数概念;- 在操作实践环节,增加一些组合题或应用题,以提高学生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的拓展练习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对这个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案例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分析.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分析.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案例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背景: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44 页《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和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它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人类认识的重大进展,它不仅导致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还对人类的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研究的重点含有字母的式子,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以及数字、语言进而到符号的抽象转变,字母表示数,深刻地揭示和指明了存在于一类问题中的共性和普遍性,把认识和推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它不仅为数学表示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为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策略。

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44 页《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在具体的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里的具体情境指数量之间是和、相差、份总、倍数等关系的现实的问题情境。

会用包括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会写含有字母的式子和求式子的值。

由于学生以往的认识对象都是具体的、确定的,而字母所表示的数是概括的、可变化的,因此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是教学难点。

1.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的意义、常见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字母表示数,更能概括地理解、表达和应用这些知识,并为以后教学有关方程、函数的知识作必要的准备。

在学生头脑中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

通过解决求未知数 X 的计算题,他们会把字母看作是特定的未知量,是某个具体的、可以直接参与运算的未知数的记号;通过对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学习,他们会把字母看作是广义的数,是一个可以取多个值的数。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本文将对一节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该教学案例的优点和改进之处,以期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教学案例描述本教学案例是在一所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上展开的,主题为"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包括学生能够理解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运用所学的算法正确计算,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设计合理,通过将难度逐渐升级的题目编排在一起,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教师注意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和巩固环节,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2.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清晰明了,分为导入、新知讲解、练习、作业布置等环节。

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新知讲解环节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运算规则;练习环节通过个人练习和小组合作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业布置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案例中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合作学习等。

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学资源教学案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投影仪、教学PPT等。

这些资源能够直观地呈现问题和解题过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抽象能力。

三、教学案例评价1. 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观察和评价,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能够准确运用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解决各类计算问题。

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学习兴趣教学案例在设计中注重了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游戏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参与其中。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喜爱程度。

3. 个性化教学教学案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组合作和个人练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和巩固,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

五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五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五年级数学案例分析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案例实录:】一、复准备1.复旧知,铺垫引导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研究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生: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配以投影展示,让学生注意到图形的转化。

)(点评:通过复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

)谈话: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

二、新知探索(一)呈现实际情境,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师:这里有一个灌溉堤坝的横截面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师:梯形的面积到底该怎么计算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师:你认为我们该从哪儿入手研究呢?(学生思考片刻大概会回覆:能够先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梯形,而且需要我们计算它的面积。

那么到底该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我有个建议,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合作探究。

(点评: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二)供给材料,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进程1、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师: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小组全作的要求如下:a.利用你们小组的梯形学具,先独立思考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甚么图形。

b.把你的方法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共同验证。

C.选择合适的方法交流汇报。

2.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着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让部分小组上黑板展示)3.全班汇报交流师:同学们已经用分歧的方法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一个小组先派代表给同学们讲解,其他时小组的同学能够随时提问。

生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边动手演示,边说转化过程。

)生2:我们小组是把梯形沿两腰中点剪开,变成两个小梯形,再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生3:我们取了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因此,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
一、复习铺垫
1. 0.09米=()厘米 3.5元=()角
150千克=()吨 42米 =()千米
2. 0.45扩大10倍是() 75缩小它的1/10是()
扩大100倍是()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缩小它的1/1000倍是()
3. 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倍
4. 13×12=156 13×120= ()13×1200=()
你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

通过口答练习,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
(一)依托现实情境,初步感悟
1.出示例1情景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择买3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进行讨论(估算大约要多少钱)
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方法: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着重请方法4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之一
4.小结并揭题:刚才我们在解决买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

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成以角或分做单位的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然后通过对方法4的着重讨论,在培养学生估算、计算能力的同时,感悟小数成整数还可以先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算理和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出示0.72×5
现在0.72没有了具体的单位,你还能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4.反馈练习。

竖式计算14.5×8 3.06×5(注意末尾0的处理)
5.小结(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巩固联系
四、课堂总结
五、趣味练习
根据45×19=855,直接说出下列算式得
45×190 = 45×1.9=
4.5 ×19 = 4.5×1.9=
0.45×19 = ()×()=0.855
(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前2-4题是对本课的巩固,后两题是拓展提升,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
小数是一脉相承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数乘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系统设计综合实验
设计报告
实验名称: 步进电机控制
实验序号: 4
小组号: 4A
姓名学号: 张永杰13083137
黄涛 13083612
郑康佳 13083411 指导教师: 黄继业
2015年1月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