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这三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才能形成流行过程。
如果缺乏某一环节或阻断三者的相互联系,流行过程就会被中断。
一、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病人病人是重要传染源,有些病的病人是惟一传染源,如麻疹等。
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传染期的长短因病种而异,是决定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由于病人的症状明显,受隔离治疗所限,虽然其传染性强,但活动范围小,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病原携带者大。
2.病原携带者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可分为病后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两种。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不仅取决于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时间,更为重要的是与他们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及卫生防疫措施等因素关系密切。
3.受感染的动物人对部分动物传染病也具有易感性,这类传染病称为人畜共患病,如鼠疫。
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与受感染动物接触机会和接触的密切程度,还与动物种类和密度等因素有关。
二、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至侵入新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道路称为传播途径。
传染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1.空气传播病原体借助于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类型的微粒飘浮在空气中。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以下流行特征:①传播迅速;②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较高);③以儿童发病较多。
影响空气传播的因素有很多,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及易感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三:者有关。
2.经水传播经水传播包括经饮水和疫水两种传播方式。
经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有饮用同一水源或接触疫水历史;②常呈爆发或流行形式;③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④停止饮用或接触疫水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疾病流行。
3.经食物传播引起食物传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如绦虫等);另一种是食物在不同条件下被污染。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病流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
它可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
旧社会,由于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伤寒等传染病的猖厥流行,我国人民贫病交加,人均寿命只有35岁。
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些烈性传染病已在我国绝迹,1989年9月1日,我国又贫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但当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大众的防病意识,达到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夏秋季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在《医学常识》栏目中将连续刊出传染防治的一般常识。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
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
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
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
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
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初二生物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初二生物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初二生物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病按病原体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3. 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 ,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接触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为四种类型:呼吸道传染病(空气)、消化道传染病(饮食)、血液传染病(生物媒介)、体表传染病(接触)。
5.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英文缩写HIV。
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遗传和性接触等。
对艾滋病人不要心理恐惧 ,歧视 ,一般握手、拥抱、共用餐具、蚊虫叮咬不会被传染。
6.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填埋、燃烧等。
(2)切断传播途径:如清扫卫生(个人、环境)、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1 / 1。
专题14 健康地生活-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模、二模优质试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
专题14 健康地生活1.(2022·北京平谷·二模)每年秋冬季都是流感高发期,人们通过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此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控制病原体D.保护易感人群【答案】D【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详解】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其中,通过注射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这是为了保护一些身体免疫力较弱,容易被传染的人群,故此措施为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D。
2.(2022·北京房山·二模)“下列对学校预防新冠肺炎措施的分类中错误的是()A.规定学生进校测体温——控制传染源B.鼓励学生积极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C.要求学生勤洗手——切断传播途径D.教室每天开窗通风——控制传染源【答案】D【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规定学生进校测体温,是为了寻找发现传染病患者及传染源,因此这一过程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A正确。
B.鼓励学生积极接种疫苗,使其体内产生抗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D.切断传播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切实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并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要求学生勤洗手、教室每天开窗通风,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D错误。
故选D。
3.(2022·北京东城·模拟预测)以下有关水痘的防治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A.及时接种疫苗B.患者进入医院治疗C.用洗手液勤洗手D.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消毒【答案】A【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①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②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③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
热点01 传染病及其预防-2022年中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原卷版)
热点01 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梳理】1.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它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等特点。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感念。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抗原概念: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6.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
7.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一、单选题1.新冠肺炎是由COVID-19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属于传染病。
下列关于新冠肺炎及其防治说法错误的是()A.COVID-19 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B.新冠肺炎能在全球蔓延是因为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C.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染人群D.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可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是因为血清中有相应的抗体2.下列关于计划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计划免疫只能预防部分传染病B.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计划免疫所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D.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流行性腮腺炎3.关于新冠肺炎的预防,下列做法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不匹配的是()A.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控制传染源B.支援武汉的医生注射胸腺肽——保护易感人群C.对环境进行消毒——保护易感人群D.建议大家打新冠疫苗——保护易感人群4.下图中甲同学是流感患者,从传染病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属于传染源B.乙属于易感人群C.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D.乙可注射卡介苗预防流感5.人体先后接种2针同种新冠疫苗,血液中抗体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疫苗能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B.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C.第一次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了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持续免疫力D.b点再次接种同种新冠疫苗,短时间内人体能产生大量抗体6.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戴口罩等,主要是为了预防()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C.体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
流行病学9.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有些疾病是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的,并由 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称为人畜共患疾病。
牛、绵羊:炭疽、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山羊: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马、驴、骡:炭疽、狂犬病、放线菌病等; 骆驼:炭疽、狂犬病、鼠疫、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猪: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旋毛虫 病等;
1~2天,危害严重者按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予以
留验和检疫。
③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以确定免疫接种 时间。
如当人被犬严重咬伤(或伤口近头部)时,
于72小时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效果较佳;
④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以帮助判断受感 染的时间,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从发病的高峰时间往前推一个该病的平均 潜伏期,即可能为受感染的时间,随即可进一 步追查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②易感人口的迁入,外地人员对流行区内的某些 传染病缺乏相应的免疫力,其迁人使流行区内的 人群易感性升高;
③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人们通过患病后 所获得的免疫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即会逐渐降低, 从而使人群易感性升高;
④免疫人口的死亡,会使人群中非免疫人口比例 上升,人群易感性相应升高;
⑤病原体发生变异,人们对病原体的新变异株缺 乏免疫力,人群普遍易感。
受飞沫传播的对象主要是传染源周围的密切 接触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 均可经此方式传播。
(2)经飞沫核传播:
飞沫核是飞沫表层水份蒸发后干燥形成的 残余部分。壳内含有病原体。直径约1µm的飞 沫核在空气中悬浮形成气溶胶,并可经气流飘 至较远处。
麻疹、水痘和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均可经此 方式传播。
③健康病原携带者,即指整个感染过程中均无 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而排出病原体的人。
传染病题库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 o m m e r c i a l u s e总论一.选择题A型题1.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需的三个环节是DA.病原体,人体及其所处的环境B.病原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C.病原体毒力,数量及适当的侵入门户D.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2. 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BA.是否有病原体B.是否有传染性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D.是否有发热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3.病原体的致病能力不包括EA.侵袭力B.毒力C.数量D.变异性E.机体的免疫功能4.关于接触传播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A.仅传播呼吸道传染病B.仅传播消化道传染病C.既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又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D.可传播血吸虫病E.可传播蛔虫病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DA.二大类25种B.二大类35种C.三大类25种D.三大类35种E.三大类30种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应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后多少时间内上报疫情?A.6小时内B.6小时和12小时内C.12小时内和24小时内D.6小时内和24小时内E.12小时内7.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CA.隔离治疗病人B.隔离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菌苗接种E.接触者预防服药8.对于病毒性疾病来说,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通常是DA.隔离治疗病人B.隔离治疗带病毒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接种E.被动免疫9.严重毒血症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一治疗属于DA.病原治疗B.特效治疗C.支持治疗D.对症治疗E.康复治疗10.伤寒患者经氯霉素治疗体温正常,1周后又发热,血培养阳性属于AA.复发B.再燃C.重复感染D.混合感染E.再感染11.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BA.复发B.再燃C.重复感染D.混合感染E.再感染12.下面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流行扩散有积极意义CA.病原体被消灭B.病原携带状态C.隐性感染D.潜在性感染E.显性感染13.隐性感染增多的主要临床意义是DA.显形感染增加B.潜在性感染增加C.病原携带状态增加D.免疫人群扩大E.轻症患者增多14.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特异性免疫功能C.注射疫苗D.增强体质E.预防用药15.传染病的早期诊断主要是检测血清中哪个抗体CA.IgGB.IgAC.IgMD.IgEE.IgD16.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哪一型变态反应CA.Ⅰ型B.Ⅱ型C.Ⅲ型D.Ⅳ型E.Ⅴ型17.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的免疫措施是BA.免疫激活剂B.减毒疫苗与菌苗C.丙种球蛋白D.高价免疫球蛋白E.中药预防18.为预防传染病,降低人群易感性主要通过CA.病后免疫B.隐性感染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免疫人群移入E.病原体变异19.掌握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CA.助于诊断B.预测疫情C.确定检疫期D.推测预后E.判断病情严重程度20.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传染病的CA.最短潜伏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D.传染期E.前驱期21.下列哪一种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最严重C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变应性亚败血症22.使用抗毒血清发生过敏休克时首选的抢救药物是CA.氢化可的松B.去甲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D.异丙肾上腺素E.麻黄素23.转移因子属于哪类免疫制剂DA.特异性免疫血清B.类毒素C.抗毒素D.细胞免疫促进剂E.细胞免疫抑制剂24.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CA.健康携带者B.慢性携带者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潜伏期携带者2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CA.流行性感冒B.流行性腮腺炎C.流行性出血热D.风疹E.水痘26.感染过程中最易识别的是B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D.健康携带者E.恢复期携带者27.通过虫媒传播的传染病是BA.血吸虫病B.登革热C.流行性感冒D.棘球蚴病E.华支睾吸虫病28.下列哪种制品用于被动免疫AA.破伤风抗毒素B.卡介苗C.麻疹疫苗D.白喉类毒素E.伤寒疫苗29.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首先遭到哪种非特异免疫因素的作用CA.抗毒素B.中和抗体C.吞噬细胞D.致敏T细胞E.调理素30.最常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传染病是BA.重型肝炎B.流行性出血热C.乙脑D.登革热E.狂犬病31.开始接种麻疹疫苗的适宜年龄是CA.3个月以上B.6个月以上C.8个月以上D.10个月以上E.1年以上32.接种麻疹疫苗后机体产生抗体水平最高的时间是BA.接种后2周时B.接种后1月时C.接种后1.5月时D.接种后2月时E.接种后3月时33.接触了水痘的易感儿至少应停止检疫BA.7天B.10天C.14天D.21天E.30天34.麻疹传染性最强时期为CA.潜伏期B.前驱期C.出疹期D.恢复期E.发热后2周内35.哪种传染病通过粪—口传染DA.麻疹B.白喉C. 百日咳D.甲型病毒性肝炎E.乙型病毒性肝炎36.无并发症的麻疹患儿从出疹日计算,应隔离几天BA.3天B.5天C.7天D.10天E.14天37.麻疹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AA.肺炎B.喉炎C.中耳炎D.心肌炎E.麻疹脑炎38.有并发症的麻疹患儿从出疹日计算,应隔离几天CA.5天B.7天C.10天D.12天E.14天39.幼儿急疹的病因是A.柯萨奇病毒B.埃克病毒C.腺病毒D.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E.轮状病毒40.先天性风疹患儿排毒的时间可达DA.3个月B.6个月C.1年E.2年41.哪项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BA.马、牛、驴B.猪C.蝙蝠D.鸡、鸭、鹅E.候鸟42.麻疹前驱期主要诊断依据CA.发热3-5天B.呼吸道卡他症状C.口腔粘膜Koplik斑D.有麻疹接触史E.耳后发际的斑丘疹43.关于猩红热说法不正确的是DA患猩红热可再患B.具有发热、咽峡炎、皮疹三大特征C.皮疹为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疹间皮肤正常D.猩红热、丹毒均为链球菌感染E.以上都不对4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常见并发症是 DA.肺不张B.褥疮C.金葡菌败血症D.支气管肺炎E.泌尿系感染45.确诊乙型脑炎的主要血清学检测方法是DA.中和试验B.血凝抑制试验C.补体结合试验D.特异性IgM抗体E.特异性IgG抗体46.猩红热患儿应隔离到DA.患儿体温正常B.患儿症状消失C.咽拭子连续3次培养阴性后D.患儿症状消失,咽拭子连续3次培养阴性后E.青霉素肌注7-10天后47.百日咳最常见的并发症CA.肺不张B.肺气肿C.支气管肺炎D.百日咳脑病E.心肌炎48.以下哪项检查用于发现伤寒带菌者AA.Vi抗体阳性B.BO抗体效价≥1:80C.伤寒H抗体效价≥1:160D.伤寒H凝集素效价递增E.伤寒H凝集素效价恢复期上升4倍以上49.小儿伤寒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DA.伤寒肝炎B.中毒性心肌炎C.肠出血D.支气管肺炎E.肠穿孔5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传染即感染B.感染性疾病即传染病C.传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D.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就开始了传染过程E.传染过程的不同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51.关于免疫反应的概念,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BA.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传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B.所有免疫反应对机体都是有利的C.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D.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E.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反应52.关于病原体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BA.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力成正比B.在同一传染病中,潜伏期的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的量成正比C.病原体的毒力与致病力成正比D.病原体的侵袭力与致病力成正比E.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相差很大53.在下列传染病中,感染性休克最少见的是DA.细菌性痢疾B.霍乱C.败血症D.流行性出血热E.流性性脑脊髓膜炎54.关于特异性抗体在传染病诊断中的意义,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A.一般来说,特异性抗体检查具辅助诊断价值B.特异性IgM检查可用于早期诊断C.恢复期特异性抗体转阳或效价升高2倍以上即有重要诊断价值D.免疫功能缺陷者,特异性抗体可为阴性E.感染早期,特异性抗体可为阴性55.接种下列制剂可获主动免疫,除外DA.活疫苗B.灭活疫苗C.菌苗D.抗毒素E.类毒素56.关于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应用抗菌药物(病情严重者除外)B.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菌药物C.提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D.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E.应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57.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应除外EA.有病原体B.有传染原C.有流行病学特征D.有感染后免疫E.有发热58.下列均可作为传染源,除外CA.显性感染B.隐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受感染的动物59.关于潜伏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CA.病原体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而不出现症状B.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险的传染源D.潜伏性感染仅见于部份传染病E.疟疾,结核,单纯疱疹可有潜伏性感染60.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CA.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B.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C.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D.有的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E.有的传染病几乎无隐性感染61.下列均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除外AA.伤寒B.流行性出血热C.钩端螺旋体病D.鼠疫E.恙虫病B型题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62.对多数传染病来说,最常见的传染过程的表现是B63.对多数传染病来说,最少见的传染过程的表现是C64.上述五种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65.人体被感染后,仅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临床不出现任何症状,称为BA.重复感染B.再感染C.交叉感染D.机会感染E.混合感染66.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引起葡萄球菌性或真菌性肠炎,称为D67.某些因素导致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性损伤,使体内正常微生物离开固有寄生部位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所引起的感染,称为D68.某一传染病在痊愈后,经长短不等的时间再次染同种病原体,称为B69.某些传染病尚在进行中,同种病原体反复侵袭感染,称为AA.第1天B.第2天C.第3天D.第4天E.第5天F.第6天G.第7天70.水痘,风疹的皮疹多出现于病后A71.麻疹的皮疹多出现于病后D72.天花的皮疹多出现于病后C73.猩红热的皮疹多出现于病后B74.斑疹伤寒的皮疹多出现于病后E75.伤寒的皮疹多出现于病后F二.填空1.大多数病原体与人体宿主之间相互斗争的后果表现为各不相同的感染谱,即传染过程的不相同的表现,它们是:、、、、。
传染病流行三环节
3. 对于已经得上腮腺炎的人们要及时进行隔离。以防止病 菌扩散,传染更多的人。隔离的地方要保持好通风。
▪ 家庭护理: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 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 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 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饮 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 液漱口,同时可服板蓝根冲剂,局部可以 中成药外敷。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 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包括肠道病毒71 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大多数患者 症状比较轻,以发热,手、足、口腔 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
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手足口病的潜
伏期是2-7天,患者一般是可以完全 康复,治疗的原则是对症处理为主。
注:不是所有的每一例患者均会出现发热症状!
▪ 婴幼儿喜欢把手或是玩具等放到嘴里撕咬,病毒通过消 化道传播,所以3岁以下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 1.常见托儿所或是公共场所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 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 2.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污染过的水和食物。 4.小儿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引 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常见的肠道病毒中柯萨奇病毒是手足 口病的元凶。此外柯萨奇病毒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 常见。
教育机构措施
1、卫生消毒(84) 2、预防宣传(家长) 3、卫生教育(学生) 4、做好检查
手足口病与水痘的区别
▪ 1.水痘一般发热比较高,主要分布在面部、胸部和背部, 四肢很少,它的特点就是四世同堂,水痘一开始表现为斑 疹,很小一片红,之后迅速发展为班丘疹,丘疹,再发展 到水泡诊,尤其是早期的水痘疹子看起来晶莹剔透,里面 都是水,并且是向心分布。
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在传染病流行的过程中,有三个基本环节起着关键作用: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本文将以这三个环节为主线,详细阐述传染病流行的全过程。
传染源是传染病流行的起点。
传染源可以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也可以是携带病原体的动物或植物。
传染源的主要特点是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病原体,使之在环境中传播。
例如,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感染者的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周围的人。
传播途径是传染病流行的桥梁。
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路径。
传播途径有很多种,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食物和水传播、昆虫叮咬等。
以埃博拉病毒为例,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如血液、呕吐物等,传播给其他人。
再次,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目标。
易感人群指的是那些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该病原体的人群。
易感人群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传染病的传播。
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或功能衰退,更容易感染传染病。
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这三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传染源的活跃程度、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易感人群的规模,都会影响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为了有效地控制传染病流行,我们必须针对这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
针对传染源,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防止其释放病原体。
例如,在流感疫情爆发期间,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传染源的监测和科研,了解其病原学特性,为防控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传播途径,我们需要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体到达易感人群。
这可以通过改善卫生条件、加强个人防护、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埃博拉疫情爆发期间,加强对感染者的隔离和护理,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针对易感人群,我们需要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降低其感染风险。
这可以通过疫苗接种、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条件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我国,为了预防儿童感染结核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结核病防治政策,包括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初中生物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初中生物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初中生物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两个关键点:
(1)传染病的两大特点:流行性和传染性。
(2)控制传染病的三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三点提醒:
(1)传染源病原体:传染源是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病原体指致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
(2)细菌、真菌、寄生虫病原体:
能引起人或动植物等生病的细菌、真菌、寄生虫是病原体,否则,不是病原体。
(3)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是指一种或多种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给其他人类或动物,导致感染和疾病的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起源、传播、高峰和退潮。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一、起源阶段在传染病的起源阶段,病原体通常来自于野生动物、家禽、牲畜等。
这些动物往往充当了病原体的宿主,它们可以无病状地携带病原体并将其排出体外。
当人类与这些宿主接触时,病原体便有机会传播到人类身上并导致感染。
二、传播阶段在传播阶段,传染病开始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给其他人类或动物。
传染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食物或水源污染传播、触摸患者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播等。
当一个感染者与其他健康人接触时,病原体会通过体液、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健康人体内,导致感染的扩散。
三、高峰阶段在高峰阶段,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达到最快,感染人数呈爆发性增长。
这时,传染病往往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并且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疫情。
此阶段的扩散速度往往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关,如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往往比其他途径更容易传播给更多的人。
四、退潮阶段在传染病的退潮阶段,感染人数逐渐减少。
这可能是由于感染者开始康复,或者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此阶段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传染病的特性以及针对传染病的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总体来说,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流行程度和影响因多种因素决定。
包括病原体易感性、传播途径、社会环境等。
及早认识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对于减少疫情的扩散、保护人类和动物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防控措施,提高个体和社会的健康意识,可以有效应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字数:441)。
中考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
中考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一、传染病1.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就终止。
针对传染病的特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要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这样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注意保护易感人群,不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对易感人群来说,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重点一传染病1.某单位组织员工体检时,发现四名员工分别患有结膜炎、胃溃疡、色盲和沙眼。
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的健康人,最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A.结膜炎、胃溃疡B.结膜炎、沙眼C.胃溃疡、色盲D.胃溃疡、沙眼【参考答案】B2.传染病的特征是A.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死亡率较高B.有传染性,但不会死亡C.有的由病原体引起,有的由体虚引起D.都由病原体引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答案】D重点二传染病的预防的是3.下列对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A.将患病学生送回家治疗——控制传染源B.按规定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C.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D.饭前便后洗手——保护乙肝人群【参考答案】D4.春、秋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时期,老年人和儿童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
【推荐下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1)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2)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
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3)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
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
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
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
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
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
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
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ppt课件
60~90天。
► 急性期病人是危险的传染源;无黄疸型肝
炎是重要的传染源;慢性乙肝病人,也是 重要传染源。
20
(二)HBsAg携带者
► HBsAg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 HBV母婴传播具有重要的传染源意义,幼
儿及儿童HBsAg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要比成人大的多。
21
传播途径
22
(一)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 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 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病。 (10种)
13
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 防、控制措施的法定传染病为: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临床意义 乙肝潜伏期或病毒携带者 HBsAg + HBeAg – 抗-HBc – 抗-HBe – 抗-HBs –
急性乙肝早期、病毒复制活跃
急、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病 毒复制活跃(大三阳) 急、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 急性恢复期,慢性肝炎(小三阳) 既往感染,HBV携带者 乙肝恢复期
+
+ + + – –
49
二、呼吸系统: 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咳嗽咳痰是 结核病人最主要症状,早期较轻,无痰或少痰, 病情加重时咳嗽加重,痰量增多伴继发感染时, 痰呈粘液性或脓性。 咯血:是结核病常见症状之一,约1/3病 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从痰中带血到每次咯血 数百毫升或上千毫升不定,血色鲜红带泡。当 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 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 结核,呼吸功能减慢,出现呼吸困难。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构成传染病流⾏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群三个基本环节。
这三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才能形成流⾏过程。
如果缺乏某⼀环节或阻断三者的相互联系,流⾏过程就会被中断。
⼀、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和动物。
包括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病⼈ 病⼈是重要传染源,有些病的病⼈是惟⼀传染源,如⿇疹等。
传染病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传染期的长短因病种⽽异,是决定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由于病⼈的症状明显,受隔离治疗所限,虽然其传染性强,但活动范围⼩,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病原携带者⼤。
2.病原携带者 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
可分为病后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两种。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仅取决于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时间,更为重要的是与他们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卫⽣习惯及卫⽣防疫措施等因素关系密切。
3.受感染的动物 ⼈对部分动物传染病也具有易感性,这类传染病称为⼈畜共患病,如⿏疫。
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程度,主要取决于⼈与受感染动物接触机会和接触的密切程度,还与动物种类和密度等因素有关。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侵⼊新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道路称为传播途径。
传染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 1.空⽓传播 病原体借助于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类型的微粒飘浮在空⽓中。
经空⽓传播的传染病有以下流⾏特征:①传播迅速;②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较⾼);③以⼉童发病较多。
影响空⽓传播的因素有很多,与⼈⼝密度、居住条件及易感者在⼈群中所占的⽐例三:者有关。
2.经⽔传播 经⽔传播包括经饮⽔和疫⽔两种传播⽅式。
经⽔传播传染病的流⾏特征:①有饮⽤同⼀⽔源或接触疫⽔历史;②常呈爆发或流⾏形式;③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④停⽌饮⽤或接触疫⽔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疾病流⾏。
3.经⾷物传播 引起⾷物传播有两种情况,⼀种是⾷物本⾝含有病原体(如绦⾍等);另⼀种是⾷物在不同条件下被污染。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主要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如未出过麻疹的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首先是暴发期。
传染病在一些区域内暴发是由于传染源的存在,一旦传染源与易感人群接触,就可能引起病例的迅速增加。
例如,人感染的流感病毒一旦出现在一些社区,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给其他人,将在短时间内引起大量病例。
随后进入流行期。
在这个阶段,传染病开始在社区内传播,但传播速度和范围相对较小。
这是由于瘟疫的传播是一个累积的过程,随着人口密集程度和接触机会增加,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会加快。
接下来是高峰期。
在高峰期,病例数量呈指数增长,传染病的传播范围扩大到更广泛的地区和人群。
例如,埃博拉病毒在2024年至2024年期间在非洲多个国家爆发,造成了上万人的死亡。
在高峰期,往往会出现医疗资源短缺、社会动荡和恐慌等问题。
最后是消退期。
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开始减缓,病例数量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传染病在短时间内感染了大部分的易感人群,或者人们采取了控制措施来减缓传播。
例如,天花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已经被成功控制住,最后一个天花病例发生于1977年。
在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传播途径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水源传播和食品传播等方式传播。
因此,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防护设施的使用和环境卫生的改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此外,易感人群数量也会影响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当大部分人都具有免疫力时,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会较缓慢。
然而,当人群中没有或者只有很少人免疫时,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会快速增加。
因此,疫苗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环境条件也会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产生影响。
例如,气候、季节等因素可以影响传染病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一般来说,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助于病毒的存活和传播,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则不利于病毒的传播。
综上所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控制策略,保护公众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何一环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
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
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
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
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
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
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使易感者感染的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空气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飞沫、尘埃等传播。
常见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白喉等。
(二)消化道传播医学上也称“粪一口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共同传播途径,包括经水和经食物传播。
手和苍蝇也是使食物受到污染的重要因素。
常见疾病如痢疾、霍乱、伤寒、甲肝、脊髓灰质炎等。
夏秋季气温较高,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在水和食物中生长繁殖。
苍蝇、蝉螂、臭虫活动频繁。
所以,夏秋季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三)接触传播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
前者是指病原体与人的皮肤粘膜直接接触造成的传染,如多种皮肤传染病与性病、狂犬病等;后者是指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日常生活用品也造成的传播,如肝炎、白喉、沙眼等也可能经间接接触传播。
(四)虫媒传播是指通过蚊、蝇、虱、蚤等节肢动物传播的方式。
虫媒传播又可分为吸血传播和机械传播,前者指节肢动物通过吸血而传播传染病,如蚊子通过吸血可传播乙脑和疟疾,跳蚤通过吸血传播鼠疫;后者是指节肢动物通过其虫体、爪、翅等机械地运载、传播传染病,如苍蝇和蝉螂一般并不吸血,而是通过它们的身体携带病菌传播到食品、饮水中,引起痢疾、伤寒等传染病。
(五)其他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相当复杂,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土壤传播(如破伤风)、血液传播(如乙肝)、经胎盘传播(如风疹)等。
三、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抵抗力(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
我们平时接种各类疫菌就是为了提高易感人群和易感者对某些(或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