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幕遮[ty]苏教版选修一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苏幕遮_碧云天》(范仲淹)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苏幕遮_碧云天》(范仲淹)
黯然销魂。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
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 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现。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表面上看,好象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 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说 “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言外之 意是说,好梦作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 逗出下句:“楼高休独倚。”
上阕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意境壮
丽阔远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碧云天,黄叶地
两句先写天再写地,由 高而 低,一俯一仰。
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 湛碧、大地澄黄的高远境域,意境阔远,
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 这两句,改为“碧云天, ”。
•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 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 情的可伤,另一方面感情低徊婉转, 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柔而有骨, 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总结全词
借景抒情,境、景与情的高度统一
•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乡思离愁 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但这首 词却反其道而行之,它的特殊性在于阔远 之境、浓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这一 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 然的热爱,反衬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感 情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柔 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端起酒来浇去心头的愁苦,可是却化作了滴滴 相思的眼泪。
上阕所 写秋景 选择了 哪些意 象? 具有怎 样的意 境?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五、品读上片,回答:
•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 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苏幕遮》(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苏幕遮》(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2
知识讲解
深 赏析“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一句的妙处。 化 探 解析:“呼”在文中有呼朋引伴之意, 究 “窥”即窥探。这两个字运用了拟人的
手法,描摹出鸟儿们在屋檐下欢呼雀跃、
探头探脑的动作和神态,表达了词人随
着天气转晴而愉悦的心情由鸟儿的活动
带出,更加生动形象。这句描写看似漫
不经心,实际上词人是在为下面写荷花
11
知识讲解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 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 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解析:由景入情,词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最终情 景交融。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是风荷,词人的故 乡在南方,可他长期羁旅长安,此时的“吴门”(即 江苏苏州)想必是满池绿荷的景致,词人由眼前的 “风荷”想到了家乡,不禁发出这样的慨叹:故乡遥 遥,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
(2)这两句炼字的功夫了得。“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
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的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
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
得淋漓尽致。“风”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
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我觉得在这里“久” 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 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 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
旅。旅居,客居之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重乡土情结的民族。旅 居外地,只能像一个没根的浮萍一样漂泊,缺少一种归属感。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
昨夜下的雨

语文:《苏幕遮(燎沉香)》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苏幕遮(燎沉香)》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赏析 :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 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 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 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 团团地舞动起来。这里像电影的镜头一样, 有时间性的景致。词句炼一“举”字,动景 如生,使全词立了起来。
写荷,主要是从视觉上展开,初 升的太阳,晒干了荷叶上残留的 昨夜的雨水,经雨水的洗涤,初 阳的映照,水面圆圆的荷叶色泽 清润,在晨风中盎然高举,轻轻 摇曳。在日、水、风的衬托下, 一个“举”字,精练而鲜活地展 现出“荷”的动态与神态,词人 在这里正面写了雨,却侧面照应 了晴,与前面写鸟互为映衬。
下片开始词人并没有直接写荷花, 而是调转笔头,抒发他的思乡之 情。故乡遥远,何日才能归去? 自己家在江南吴地,可是长久地 旅居京城。因此,当他见到荷叶、 荷花时,就很自然地想到江南水 乡,想到自己的家乡,从而生发 出思乡思归的情感。所以,词人 面对着荷花,不禁回忆起故乡和 往事。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关于他 在词史上的地位,刘永济先生所论颇中肯:“北 宋词至东坡以后,渐与音乐相远,清照所谓‘句 读不葺之诗耳,又往往不协音律’。至滑稽派作 家,复不讲词采,流于俚俗。邦彦既知音,又长 于文学,其所作词,音律流美,词采和雅,故一 时词体,复归于正,影响南宋词学甚大, ……”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ksvip.html 托福保分班
您先忙/四嫂是嫂子/我那各十三嫂也是嫂子/有十三嫂相陪/二十三弟妹该别会

高中语文《苏幕遮 碧云天》名师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43页PPT

高中语文《苏幕遮 碧云天》名师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43页PPT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高中语文《苏幕遮 碧云天》名师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苏教版-语文-高二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案 苏幕遮

苏教版-语文-高二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案 苏幕遮
2、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
明月
高楼赏析:
酒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刻画出思乡之旅人,
相思泪愁肠形象鲜明,很有感染力。
五、总结:再次品读全词,试从写作手法上来赏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
1、手法:写景入型的秋天之景,从开始那开阔的境界,到以斜阳芳草作结,引出下片之中明显的思乡怀人之情。
3、手法独到之处:作者上片中的芳草斜阳引发出的想家思亲之情,水到渠成。而在下片之中,用带酒泪痕所刻出的思家之人更让读者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六、作业
1、背诵
2、试将本词上片改写成写景片段。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明确: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2、请同学们说出刚才所填曲子的前两句引用的原文及该词的词牌名。
明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读本词,说说本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现?
•斜阳芳草萋萋家
•芳草
品读下片,试讨论回答
1、本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高中语文 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苏幕遮(碧云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苏幕遮(碧云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苏幕遮(碧云天)一、词人名片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范仲淹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朱熹称他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生二岁而孤,母更适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东)朱氏,从其姓,名说。

考取进士做官后复姓范。

后历任大理寺丞、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又曾做过多方地方官。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年(皇祐四年)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范仲淹文、赋、诗、词均粲然可观。

作词能开拓词的意境,风格兼有婉约、豪放。

词传世五首。

二、诗词故事仲淹苦学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勤奋读书,五年不曾脱下衣服好好睡过一觉,看书看得头昏了,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读书的条件也很艰苦,稠粥也舍不得吃,要到太阳偏西才吃。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给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三、文题背景此词写于范仲淹新政被挫罢职外放时,是思念家室的作品。

“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词。

提示此词以低回婉转、沉雄的笔触,抒写了羁旅乡思的情怀。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

二、悟读,诗情画境一个秋天的日子,你挥动如椽的大笔,着意描绘一幅深秋思乡图。

天,一碧如洗,似乎没有尽头;地,满世界的枫叶都似乎在簌簌飘落。

极目远眺,笼罩着暮霭的河流蜿蜒流向远处寂寞的寒山。

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习资料专题第15课苏幕遮1.作者简介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字,号。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自成一家,有“”“”之称。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客居汴梁时所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思乡之作。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借由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3.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宿雨芙蓉浦1.婉约派美成清真居士富艳精工词家之冠词中老杜片玉集3.潮湿的暑气;快天亮之时;昨夜下的雨;有荷花的水边。

1.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第一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作者的心情也就由最初的烦闷转为欢快。

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

“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3.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这寥寥数语就描绘出荷花的风姿。

特别是“举”字,仿佛使我们看到风荷亭亭出水的婀娜风姿。

王国维称之为“最能得荷之神理者”是极其恰当的评价。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燎原(liáo)禅让(shàn)湍急(tuān)歃血(shà)B.追溯(sù)溽暑(rǔ)混淆(xiáo)垂涎(xián)C.绦虫(tāo)赡养(shàn)偷窥(kuī)吮吸(shǔn)D.吁叹(xū)乳臭(xiù)徇私(xùn)舟楫(jí)2.下面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星宿溽暑拖沓袒护B.请贴厮杀宿舍燎原C.曲解欠收诬告忤逆D.销脏元霄臆造圆润3.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燎沉香,消溽暑溽:湿润、潮湿B.侵晓窥檐语侵晓:快天亮之时C.一一风荷举举:举起D.梦入芙蓉浦芙蓉浦:芙蓉镇的水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课件(共28张)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课件(共28张)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对对写写法法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说着远行人,其实是表 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此处为何写梦? 思乡之切以至梦中飞度,恍若已回故乡,与友人小 楫轻舟畅游于芙蓉浦。 词最后的“芙蓉浦”,与上片的“荷”遥相呼应, 是对荷的描写的延伸,使全词结构更为完整、紧密。
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
五月渔郎相忆否
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用设问反写 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仅把自己对故乡、对 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 落俗套。
这种写对方表达自己某种感情的写 法,叫对写法,或反客为主。
“诗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王国维《清真
先生遗事》
拟人。 “举”字,立刻让读者联想到荷茎 在用力托着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使荷叶 有了生机,有了神韵。
上片写景。 一二句写室内之境,焚香消暑,取心
定自然凉之意。 三、四句写室外之景,“鸟雀呼晴”,
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 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 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故乡是那样遥远, 我何时才能回去呢?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有人说“久”字意味深长,你如何理解? “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
厌倦。
长期客居、仕途殊不称意,早年进京时的豪情壮 志如今已消磨殆尽。
世事的无常、仕途的阻滞、官场的黑暗,使他不 由地想起故乡的往事。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 《八声甘州》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 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 自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周邦彦《苏幕遮》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周邦彦《苏幕遮》

词的下片解析
要点一
总结词
描绘了梦境中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下片“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 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中,作者通过描绘 梦境中的场景,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他黯然伤神 的乡魂,追逐着飘荡的旅思,夜夜无法入睡,除非有好梦 相伴。明月高楼他独自一人倚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之泪 。这些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意象的运用
意象丰富
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如“碧云天” 、“黄叶地”、“秋色连波”等,营 造出秋天的美丽和寂寥,使读者感受 到秋天的氛围。
意象的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还 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秋色连波 ”象征着秋天的连绵不断和深远,表 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和思考。
语言的精炼
语言优美
文化传承
通过对《苏幕遮》等经典 文学作品的传承和学习, 现代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5 《苏幕遮》的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建议
情境创设
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 等,营造《苏幕遮》所描述的场景,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意。
小组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苏幕遮》的主题、意境、 表现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近现代评价
近现代以来,《苏幕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更加 稳固,被视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对现代人的启示
01
02
03
情感表达
通过对《苏幕遮》的学习, 现代人可以学会更加细腻 地表达情感,提高情感沟 通对现代人的审美意识 产生影响,使人们更加注 重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为文学艺术的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人们对于 文化艺术的需求和欣赏水平的提高。

高中语文选修苏幕遮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选修苏幕遮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三、理解大意
苏幕遮 上片: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注释: 燎:烧。 沉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 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问: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问: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
思乡之情
四、细读词句
燎沉香,消溽暑。
问:一开始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 炎热潮湿的夏季。(溽、暑)
四、细读词句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问:“呼”“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拟人 “呼”更显人性化,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 神态。 “窥”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而且“呼”和“语”更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 感,这闹正突显了静。
城里已敲三更。
霜是那样重,雾是那样浓,马儿
容易打滑,
不如留下吧,
路上杳无人影。
少年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并刀像水一样明快,
周邦彦
吴盐胜似雪的洁白,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纤锦纤缎的素帐手幔破已解经着暖一好颗,新初橙感。温馨,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兽头样的香炉里香烟袅袅,
两人相对而坐,调试吹奏着一管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笙儿。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低声问:今晚君宿何处?
四、细读词句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问:王国维曾称道:“美成《 苏幕遮 》词,‘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试分析“荷之神理” 体现在哪里。

高中语文 苏幕遮 苏教版选修1

高中语文 苏幕遮 苏教版选修1

9
• 讨论、探究: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 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想念 来写思乡之情
可编辑ppt
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落笔对面显深情
调动你的知识储备,这种手法 还在哪些诗词或散文中出现过?
可编辑ppt
11
落笔对面显深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可编辑ppt
15
抒情方式总结
• 委婉含蓄。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 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 虚写。通过梦中还乡将思念之情合 盘托出。
可编辑ppt
16
• 诵读提示:
• 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候要有一种欢快之 感。
• 苏幕遮
•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燎(liáo)沉香,消溽(rù)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 宿(sù)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 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jí) 轻舟,梦入芙蓉浦(pǔ)。
可编辑ppt
3
词的上片写景: 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 花
•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 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
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碧及其“言语”,
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
蓄。
可编辑ppt
19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
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苏幕遮》-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共23张PPT)

《苏幕遮》-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共23张PPT)

❖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 花别样红。——【晓出净 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 蜓立上头。——【小池】 杨万里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爱莲说】周敦 颐
❖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 烟。——【古风(其二十 六)】李白
❖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 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以虚写实, 变幻莫测。
小结
❖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 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
❖ 思乡之苦隐藏在清圆的荷叶下,遗忘在五月 的江南,渔郎的轻舟上……
全诗总结
❖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 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 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思考:①本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内容?
②本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苏幕遮
❖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 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 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 芙蓉浦。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思考:①本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内容?
②本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合作探究
❖思考: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 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 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 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对写法(主客移位)
拓展迁移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
苏幕遮
--周邦彦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幕遮》课件(34张PPT)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幕遮》课件(34张PPT)

总结全词
借景抒情,壮境、丽景与柔情的高度统一

层次分明
寥 廓
色彩分明
多 彩
过渡自然


思深愁重
绵 多

•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 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高远多彩(寥廓绚丽)。
• 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 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
• 另一方面感情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 气,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 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 ;夏人称其为 “小范老子”,认为“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硬核”男神范仲淹
• 庆历新政:范仲淹针对北宋内忧外患的现状,提 出十项改革纲领。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 风气之先。
• 修捍海堰: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仓监时,征调民 众4万多人,重修捍海堰。当地人民将所修之堤 命名为“范公堤”,遗址迄今犹存。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 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 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 御西夏的军事。
整体感知
主题: 抒写羁旅相思之情。
艺术手法: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 ,
,
草 无 情
更 在 斜 阳 外
















碧 云 天
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刻画出思乡 之旅人,形象鲜明,很有感染力。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品读全词 试从写作手法上来赏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苏教版语文高二《苏幕遮》教案

苏教版语文高二《苏幕遮》教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语文编写人赵伟审稿人赵贵友范仲淹《苏幕遮》教案教学过程1.课前提问(1)碧云天,黄花地,()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王实甫)答案: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2)请同学们说出刚才所填曲子的前两句引用的原文及该词的词牌名❖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一、教学目标1、初读,整体感知。

2、再读,理解词意。

3、品读,学会赏析。

二、说说这首词的作者和相关背景情况。

1、介绍作者范仲淹。

2、介绍背景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读本词,说说本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现?明确:(1)、主题为思乡以及思念亲人。

(2)、下片较多,如乡魂、旅思、相思等。

2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云碧叶黄波绿烟翠特点:鲜艳浓烈烟雾迷蒙3、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山•水•斜阳•芳草画面:想起家夕阳西垂芳草萋萋4品读下片,试讨论回答1、本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1)、一种说法是:妻子说的第一句,作者说的第二句。

(妻子追丈夫,丈夫梦妻子)另一说法是:作者思念家乡,黯然销魂。

妻子好梦相随,别感凄恻。

(2)、这两句无论如何理解都体现出一种思念家乡,渴望亲人之情。

2、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

明月高楼酒愁肠相思泪赏析: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刻画出思乡之旅人,形象鲜明,很有感染力。

5再次品读全词,试从写作手法上来赏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1)、手法:写景入手,触景生情。

(2)、具体分析:上片写出典型的秋天之景,从开始那开阔的境界,到以斜阳芳草作结,引出下片之中明显的思乡怀人之情。

(3)、手法独到之处:作者上片中的芳草斜阳引发出的想家思亲之情,水到渠成。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苏幕遮(碧云天)教案【4】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苏幕遮(碧云天)教案【4】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原文】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学习目标】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作者】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为分明。

第一句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第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

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

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是有时间性的景致。

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

动景如生。

这样,我们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

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片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

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

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高中语文苏幕遮(碧云天)课件 苏教版 选修1

高中语文苏幕遮(碧云天)课件 苏教版 选修1

直接托出心头萦 绕不去、纠缠不 已的怀乡之情和 羁旅之思。
强调舍此而别 无可能。 “好 梦”难得,乡 愁也就暂时无 计可消除了
顺承上文:夜间为 乡愁所扰而好梦难 成,便想登楼远眺, 以遣愁怀;但明月 皎皎,反而使他倍 感孤独与怅惘,于 是不由得发出“休 独倚”之叹。
作者试图借饮酒 来消释胸中之块 垒,但这一遣愁 的努力也归于失 败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 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 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 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 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一高一低,一俯一仰, 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 莽秋景。给人心胸开 阔之状。
落笔于高天厚地之 浓郁的秋色和绵 邈的秋波:秋色与 秋波相连于天边, 而依偎着秋波的则 是空翠而略带寒意 的秋烟。
将青山摄入画面, 并使天、地、山、 水融为一体,交相 辉映。同时,“斜 阳”点出所状者乃 薄暮时分的秋景。
由眼中实景转为 意中虚景,而离 情别绪已隐寓其 中埋怨“芳草” 无情,正可见作 者多情、重情。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
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 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 景仰。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 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 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工力,颇具特色。著有 《范文正公集》。

苏教版语文高中语文同步备课《苏幕遮》课件

苏教版语文高中语文同步备课《苏幕遮》课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都从设想家人想念自己的角度入手,表达远在他乡自己的思家之情。
中国教育出版网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五月渔郎相忆否?” 运用设问,从对方入 手(对面落笔);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用 设问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 。
好处: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 得更为细腻真切 。
中国教育出版网

阅读下两首诗,看看在抒思乡之情的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见景抒情 荷花
词人的家在南方,可是他长期羁留京城, 旅居他乡。此时家乡的西子湖畔,必定满是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景致。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进而 发出这样的感叹: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 能回去呢?
中国教育出版网

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
中国教育出版网

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中国教育出版网
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 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上片(写景)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思考: 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 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 然,是周词中少数的例外。全词清新淡雅,浑 然天成,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 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
教学目标:
1.体会范仲淹词的阔远之境。

2.把握范仲淹的羁旅乡思之情。

3.鉴赏词中的佳句。

....
教学重点:
1.理解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

教学难点:
全词抒情结构的把握和写景抒情技巧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长亭送别》导人
二、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

宋真宗朝进士。

庆历三年(1043)七月召拜枢密副使,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即"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邓州、杭州、青州。

卒溢文正。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

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词仅存五首。

三、背景解说
范仲淹是宋代的政治家,性格刚正坚毅。

但这首词写柔情,千回百转。

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

尽管是政治家,也有他自己的个人生活,有友谊,有爱情,在作品里反映出来并不奇怪。

这首词抒写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上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是意境的阔大却是这类词所少有。

四、赏析
(教师布置赏析作业,课上交流点评)参考示例:
(一)上阕写壮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碧云天,黄叶地"两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

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澄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枫之气。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花地",同样极富画面美与诗意美。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接连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

"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

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着秋水绿波,妻萎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

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如黄蓼园谓芳草喻小人,就不免穿凿),但这一意象可引发有关的联想。

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萎妻"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

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

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

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

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

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二)下阕"黯乡魂,追旅思"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义近。

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

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现。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

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言外之意是说,好梦作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

这就逗出下句:"明月楼高休独倚。

"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想,但独倚明月照映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

从"斜阳"到"明月",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

"楼高""独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

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自然地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人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这真是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

结拍这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

作者另一首《御街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句自然。

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五、总结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

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

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
六、课堂训练
1范仲淹,字,谥号,苏州人,著有。

2.上片的“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起过渡作用。

因芳草延伸到极远处而触动别恨,无情正体现了感情的深浓;同时也带出了“情”,由写景转入抒情。

3.下片的“好梦”指什么?为什么说“明月楼高休独倚”?
答:“好梦”指梦中返乡和家人聚会的情事。

回应上片所写的景色都是登楼远眺所见,独自登楼会增添怅惘之情,不能消愁。

七、小结。

八、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