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面积及面积计算 台儿庄 丁婧

合集下载

第9课时1 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及进率 台儿庄 丁婧

第9课时1  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及进率  台儿庄  丁婧

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及进率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4和第52--54页。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面积概念。

认识和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2.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4.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1.创情板题(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

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出示多媒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这个小区有多大?绿化面积有多大?公顷是什么单位?1公顷有多大?……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板书课题: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及进率2.出示目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以下目标)(1)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面积概念。

认识和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2)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目标的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以此为导向,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3.自学指导(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师: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你们有信心吗?下面请看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52--53页的内容,重点看方框里的内容,思考:(1)测量这个小区有多大?绿化面积有多大?应需用什么样的面积单位呢?(2)1公顷到底有多大?能不能结合实际说明一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来源:青岛教学资源网)执教:威海市高区第一小学赛红艳评析:威海市高区第一小学李谦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意义。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和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教具准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长方形的小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最近老师在威海买了新房子,想去看看老师的新家吗?生:想看。

(播放课件)师: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得更全面一些,我还带来了房屋的平面图呢。

仔细观察,动脑思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一共有几个房间?生2:是什么形状?生3:一共有几个长方形?生4:大卧室有多大?师:我们所说的大指的是什么大呢?生:面积大师:真聪明,我们所说的大就是指它的面积大。

那你知道什么是面积吗?生:……师:你感到困难,你可以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啊。

生:课本的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生:橡皮上的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生:桌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师:象这位同学说的课本面的大小就是课本的面积。

咱们一起用手来摸一摸,象我这样摸一下,行不行?(教师就模一部分)生:不行师:那应该怎样模?生:全部都要模师:对了,整个面的大小才是面积,好了咱们一点不漏地摸。

摸完后你有什么感觉?生:平平的滑滑的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面积?而且象老师这样摸给大家看。

生1:本子面的面积生2:铅笔盒面的面积。

师:大家看平面图,餐厅是什么形状?书房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围成的图形的大小也是面积。

你还知道哪些图形的面积?生: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环形师:说的真不错,知道的真多。

【评析:课的导入是从看老师的新房这个情景入手的,通过让学生来观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面积,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思维意识。

第3课时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台儿庄 郑敏

第3课时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台儿庄 郑敏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9—90页,信息窗2的内容及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1. 结合实物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操作、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学会运用表面积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面的面积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及张开图。

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1.创情板题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你能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吗?生答。

师:老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非常感兴趣,在这儿老师准备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箱,一个正方体的纸盒,制作这两个东西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如下图所示)2.出示目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结合实物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操作、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运用表面积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面的面积和。

3.自学指导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的努力,请看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89-90页的内容,重点看“红点1”和“红点2”中的内容,并动手剪一剪。

思考:①这两个盒子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分别是哪个面?②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③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④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有哪些方法?先自学,再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第36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台儿庄 丁婧

第36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台儿庄  丁婧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7--68页信息窗2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意义的理解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1、谈话:(出示长方形的花坛)你想用什么方法保护花坛呢?学生可能说:写上牌子:花草也有生命,请爱护花草;派人看护;给花坛安装护栏……谈话:给花坛安装护栏是一种好办法。

(出示甲种护栏8元/米)仔细阅读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说:(1)给长方形的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2)需要多长的护栏(怎样围,指一指,也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谈话:要求给长方形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需要先求什么?现在你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了吗?谈话:看长方形花坛,现在你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板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出示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3、出示自学指导:过渡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67页-68页上面的内容,重点看67页第一个红点和68页绿点的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思考:(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是怎样算的?(2)哪种计算方法简便?为什么?(3)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并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注意把书上答案补充完整)过渡语:5分钟后,比一比谁学会了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 ( 举起铅笔 盒演示 ) 摸摸铅 笔盒 的 形 , 拿出来 , 能一眼看 出来哪个大吗?
小组合作 中培养学生 的合作 意识 和能力 。
教 学重点 : 理解 面积 的含 义 , 认识 面 积单位 。 教 学难 点 : 建立 1 平方厘 米 、 1 平方分 米、 1 平方米 的正确 表象 。
生: 因为喜 羊羊 涂 的墙 面大 , 而美 羊 羊涂的墙面小 。
师: ( 课件演示图N ̄ I - - ) 现在呢? ( 行了) 们又想 出了剪拼的方法 。如果现在不破坏
师: 看来封闭 图形是有大小 的。
( 板书: 封闭图形 )
师: 那么物体 的表面或封 闭图形 的大
师: 大家觉得 呢? ( 都认 可 ) 看来, 大 家 小 , 就是 它们 的面积 。
师: 谁能说一遍 ? ( 生说 ) ( 板书完整 定
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 内容 。
二、 新课 教学
1 . 面积的含义。
义) 谁再来说说什 么是面积 ?大家一起说

遍。
师: 黑 板 表 面 的 大 小 就 是 黑 板 的 面
1 .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
师: ( 把 书举 起来 ) 大家 看 , 这 就是 数 积 、 正 方形 的大小 就是 正方 形 的面积 , 你
师: 看来 重 叠 的方 法 不行 了 , 所 以他 这两个图形 , 你还能想 出更好 的方法吗?
生: 摆更小 的图形 。
师: 这 个方法到 底行不行 呢?我们来
生: 不 能看 出 , 因为这 是一 个不 封 闭 我们 用折 完撕 下来再对 比的方法。
课 件 播放 “ 美羊 羊获 胜 , 喜 羊羊 说不 的图形 , 不能确定哪一部分是它 的面积 。 师: 喜羊羊为什么说不公平 呀?

丁婧《我家买新房子啦》

丁婧《我家买新房子啦》

《我家买新房子啦》--------认识面积单位丁婧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课件。

教学过程:一、前置学习,预学单。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

封闭图形表面的大小是这个图形的()。

2.判断,填面积或周长。

(1)何爷爷给他的菜园子搭建栅栏。

栅栏表示菜园子的()(2)老师在洗黑板。

洗黑板的过程表示黑板的()(3)工人叔叔给教师地面铺地砖。

铺地砖表示地面的()(4)赵同学给他的手抄报画上美丽的花边。

花边表示手抄报的()3.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1)小明的身高大约是150()。

(2)教室的门高2()。

(3)10张纸叠在一起大约厚1()。

(4)课桌的高约7()。

4.小组合作,借助米尺,用6张报纸拼出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

二、情景剧场,比较面积大小。

【信息窗】师:小小家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新房有6个大小不同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是长方形的。

你想提什么问题?(插图)师:厨房和餐厅的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活动一:比较餐厅和厨房面积的大小。

活动建议:1.从1号学具袋中拿出餐厅和厨房。

2.小组合作比较餐厅和厨房面积的大小,交流你的发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及面积单位》教学设计评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及面积单位》教学设计评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及面积单位》教学设计评课稿作者:谷雨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41期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农垦建三江管局小学数学团队第二组的评课教师谷雨。

本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之所以取名为“实效杯”就是为了追求课堂有效性。

因此,我们认为,“有效的教学”既需要以“精巧的预案设计”为基础,又需要用“灵动的流程实施”作保障,同时,还需要“到位的细节跟进”来完善。

我们团队刘洋老师执教的《面积及面积单位》就是本着这一原则设计的。

下面我将从创情境、重操作、教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自评。

一、创情境,精选生活素材巧引新知。

数学源于生活。

有这样一句话:“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

”而孩子们的兴趣有一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

刘老师与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彼此之间并不了解。

因此刘老师利用课前的互动。

通过播放美丽怡人,富有特色的家乡照片,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创造出师生共同喜爱的事物——照片,引入生活中的问题:给喜爱的照片做相框是求什么?唤醒学生原有对周长的认知。

如果给照片装玻璃哪块合适呢?从而引入新课——面的世界。

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进入数学情境,更有助于学生把生活的问题转为数学问题来研究,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重操作,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生成面积概念。

夸美纽斯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了:系统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使抽象的概念教学具体化,生动化。

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一个飞跃。

怎样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刘老师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

如,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的面,课桌面,黑板的面等……让学生充分地看,体会物体有表面。

让学生细致的摸,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慢慢地摸遍这个面,边摸边体会,把摸的感觉转化成对面的大小的初步感知。

通过同学之间的比一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摸到的面有的大,有的小。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面积和面积单位》殷玉丽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面积和面积单位》殷玉丽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到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做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学具(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和长2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带不同方格的两个正方形。

小圆形,小正方形,小三角形若干,共九个小组),课件。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会拍手吗?今天啊,你们可不一定会,信不信?请把一只手背在后面,伸出另一只手。

准备好了吗?预备,拍。

哈哈一个巴掌拍不响,看看某某某,他们两个是怎么拍手的?看来一个小小的动作都需要合作,希望今天的课堂我们能够合作愉快。

下面,调整个姿势,同桌儿合作鼓掌,预祝我们这节课圆满成功。

一、创设情景,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面的概念。

谈话导入:今天黑板上有两个图形,老师请两个同学来进行比赛涂色。

猜想一下,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给这两个图形涂色,谁先涂完?为什么?你说的非常好,刚才他用到了两个字:大小。

物体表面有大有小,先摸摸你课桌的表面,再摸摸你练习本的这个表面,请观察这两个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课桌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你说得真完整,这句话还能怎么说?练习本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小。

再找一找身边两个物体的表面,说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较大?黑板的表面比国旗的表面大。

门的表面比课本的表面大。

课本的这个表面也叫做课本的封面。

课本,还有其他的面儿吗?课本的这个面叫做课本的侧面。

2.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课桌的表面的大小叫做课桌表面的面积,你能像这样说出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国旗表面的大小叫做国旗表面的面积。

椅子表面的大小叫做椅子表面的面积。

第3课时 面积及面积计算 山亭 徐秀云

第3课时 面积及面积计算 山亭 徐秀云

面积及面积计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回顾整理----总复习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面积含义以及面积单位的理解;熟练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并简单的换算;在进一步理解面积与周长的联系与区别的同时,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在分析、比较、归纳、整理等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并能提高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面积及面积计算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加深对面积含义以及面积单位的理解。

教学、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各一张、两张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纸、彩色笔。

学生准备:复习材料(学生自己收集)、答题纸。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问题引领。

出示问题:有一长方形的荷花池,长25米,荷花池的周长是80米。

同学们,看到这一情景,你想知道什么呢?你能说一个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吗?预设:它的面积是多少?师追问: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数学知识呢?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素材。

2.知识再现。

师:同学们,我们来分组说一下有关的知识吧!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推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通过研究厨房的面积有多大,借助长方形或正 方形纸板研究,可以数方格、拼摆,知道了每行摆的个数×摆的行数=小正方形的个数,由此推导出长方形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学生发现:正方形推导方法和长方形推导过程基本一样,每行摆的个数× 摆的行数=小正方形的个数。

由长方形的面积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

联系: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正方形出现了边长。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1.面积的意义2.面积单位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常用的面积单位测量土地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10000 100 100通过大家的智慧,本单元的知识虽然琐碎,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形成了知识网络,下面检验以下我们的成果吧!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赵青青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2

赵青青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2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青山园完小赵青青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的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等活动认识面积单位。

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体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面积的意义1、利用生活实例感知面的大小。

(1)、游戏引入,设疑激趣。

出示喜羊羊和海绵宝宝图片和两张大小不同的草稿纸。

(分别代表海绵宝宝和喜羊羊的家)师:现在我们分两队进行涂色比赛,帮助海绵宝宝和喜羊羊的家涂上漂亮的颜色,哪队先涂完谁就赢。

(每队派个代表上黑板比赛)(学情预设:有的学生会认为比赛不公平,纸的大小不一样。

)师:大家都认为草稿纸有的大,有的小,认为比赛不公平,你们所说的大小指的是什么呀?(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草稿纸表面的大小。

)( 2 )、比较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例如:教材、练习本、文具盒、桌子、黑板……)都有自己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师: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物体的表面,让我们用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教师示范动作)生:动手摸一摸各种物体的表面。

师:同学们真能干,找到了我们身边物体的表面。

我们把这些物体的表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大小)你是怎样知道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知道。

(板书:观察)师:你的手掌面和我的相比,谁大谁小呢?(怎样验证一下?)老师走到学生中间手掌重叠。

第3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台儿庄 赵岚

第3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台儿庄 赵岚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内容:教科书67—6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4、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长8厘米,宽4厘米)正方形(边长7厘米)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为了美化校园,明德学校教学楼前新建了两个花坛,由于花坛没有采用什么保护措施,担心被调皮的学生踩踏破坏,该怎么办呢?聪明的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学生各抒己见,引出一个既美观又不影响观赏的解决方法:围上护栏。

2、出示教学目标。

(指生读)3、出示自学指导: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大家的努力,请看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67页的情境图和67、68页的内容,思考:(1)、给长方形、正方形的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2)、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吗?5分钟后,看谁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上面的问题。

4、学生自学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收获,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

2、全班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一)、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给长方形花坛围上甲种护栏要多少钱?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结合自己手中的模具图形,学生先自己思考2分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汇报,大家发现要求花坛护栏的价钱,都必须先求花坛的周长。

4、师: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组长把小组同学的做法汇总一下,看有几种不同的解答办法。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济南市机场小学孙青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一平方分米和一何以平方厘米纸片各一张,橡皮一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直入主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

2、做游戏感知大小:同学们,黑板上有一个小方格,请两位同学进行涂颜色比赛,一位同学涂方格,令一位同学涂正面黑板,谁先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个?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

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的面。

(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铅笔盒的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板书:面积)(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试论小组合作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小组合作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随笔试论小组合作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孙菀婧摘要:在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老师们为了帮助学生们培养更高的学习技能和学习素养,创造了多种实际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其中小组合作是老师们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旨在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构建小学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是基于平等自主的理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充分的体会到了自主性,对于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起到锻炼的作用。

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情景教学和趣味课堂活动等方式是开展小组合作的有效方式。

因此,本文将对小组合作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分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主要是进行课堂学习和课下练习。

小组合作通过多人的合作和共同的探索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人物并且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们改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地位,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参与感都有很大的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也有利于学生们之间的和谐交流,有利于班级和谐氛围的维护。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本文讨论小组合作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应用的实践。

一、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一)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感和自主性小组合作的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也为他们提供了主动学习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组员都可以对数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让他们的思想有了可以阐述的地方,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组员们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是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很少出现的情况。

在这个交流和探索的过程中,组员们可以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各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斗志,从而焕发出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积极的学习数学知识并且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面积和面积单位》和安宁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面积和面积单位》和安宁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安阳市银鹭小学和安宁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学习准备:比赛用图、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等)、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孩子们,想不想来一次比赛?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涂色大PK。

老师这里有两片形状一模一样的树叶,比比看,谁涂得快?展示两片树叶师:孩子们,如果让你来选一片树叶进行比赛,你会选择哪一片呢?生:小的那一片。

小的涂得快,大的涂得慢。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口中的大小是什么的大小呢?生:树叶面的大小。

探讨比赛是否公平,初步认识“面”的概念。

二、合作探究1、初步认识面积(1)师:孩子们,不光树叶有面,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也有面,你能找到吗?让学生自己寻找周围的物体,亲自动手摸一模,认识面。

并且比一比,知大小。

通过丰富的例子,感知“面”有大有小,积累比较面的大小的经验。

(2)结合实例认识面积教师根据学生找到的物体的面,举例说明什么是面积。

例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以及: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你能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表面,动作与语言相结合,描述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说到字典、讲桌等物体的时候,发问:你说的哪个面呢?让学生认识到不仅有正面面积还有侧面面积。

(2)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问:它有面积吗?通过和学生的一起交流讨论中让学生认识到。

不仅平面的面积,曲面也有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3、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长方形,让学生思考哪一个面积大。

三年级下数学北京《面积和面积单位》童琦PPT课件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38

三年级下数学北京《面积和面积单位》童琦PPT课件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38
2. 想一想、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接近1 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3. 跟同桌交流你的自学成果。
名师PPT课件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优秀比赛PPT课件,适合公开课!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优秀比赛PPT课件,适合公开课!
名师PPT课件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 dm2)、平方米( m2)
“优秀比赛PPT课件,适合公开课!”
名师PPT课件 “优秀比赛PPT课件,适合公开课!”
名师PPT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
岳阳楼区白杨坡小学 童琦
名师PPT课件
名师PPT课件
1号图形
2号图形
名师PPT课件
自学要求
自主阅读教材63页,划记认为重要的知识。 1.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1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分米
1米
1分米
名师PPT课件
名师PPT课件
生活中的1平方厘米名师PPT课件生活来自的1平方分米名师PPT课件
名师PPT课件
名师PPT课件
名师PPT课件
在( )里填什么单位合适? (1)一块橡皮擦的面积是6( 平方厘米 )。 (2)一枝写字用的铅笔长20( 厘 米 )。 (3)一间教室的面积为48( 平方米 )。 (4)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为2( 平方分米 )。 (5)一根拔河绳长30( 米 )。

平面图形特点、练习及周长、面积的计算 台儿庄

平面图形特点、练习及周长、面积的计算  台儿庄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特点、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灵活运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4.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探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初步的“转化”意识,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区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点。

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并能灵活运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回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回顾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周长和面积。

(板书)1.出示导学提纲。

认真看课本70页,思考下列问题:(1)说一说到现在为止学过哪些平面图形?(2)我们学过这些平面图形的什么知识呢?(3)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2.学生自主整理。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请各位同学拿出老师布置的预习提纲,同桌互相交流。

2.交流过程要求:①分享预习参案。

②互相说一说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3.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图形,请学生指一指长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

)什么是它们的周长?它们的面积是什么?你能用不同颜色的彩笔表示出来吗?(2)学生用彩笔表示出六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请学生在视频展示仪上汇报交流。

(3)在小组里先说一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用面积解几何问题

用面积解几何问题

用面积解几何问题
崔涛
【期刊名称】《数理天地:初中版》
【年(卷),期】2022()21
【摘要】用面积法来解几何题,将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变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往往能使问题顺利获解.
【总页数】3页(P11-12)
【作者】崔涛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用面积法解(证)几何问题
2.巧用几何性质,妙解面积问题
3.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典型问题探究——以几何面积和直角三角形问题为例
4.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典型问题探究——以几何面积和直角三角形问题为例
5.立足几何特性,突破解析几何
——"几何法"巧解"解析几何"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及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4页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内容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2.通过复习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创情板题。

谈话:小明的妈妈为了客厅的美观,绣好一幅《富贵祯祥》图案,你能帮她算算裱这幅图需要多少钱吗?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材料的价钱?(课件出示)
生:需要知道边框和玻璃的价钱。

追问:边框的长度在数学上是指这幅图的什么?玻璃大小数学上是指什么?
生:边框的长度指周长,玻璃的大小是指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课题:面积及面积计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较为熟悉的问题入手,吸引学生主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既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面积这一单元里你理解并掌握了哪些?
(1)小组内交流,合作形成小组整理成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整理情况。

(2)全班交流。

谈话:我们在第四单元学习了“面积”这一部分知识,又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预设学生汇报如下:
(1)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面积单位:
A.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成1cm2 。

B.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成1dm2。

C.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也可以写成1m2。

D.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是10000平方米)。

E.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可以写成1k m2。

(3)测量土地时一般都用较大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4)面积单位间进率:
(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追问: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预设: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

再次追问:又如何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预设:长方形的长=面积÷宽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6)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整理、沟通,从而达到回顾知识原状,并进行不同程度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并进行深入的探索。

谈话:刚才同学们对面积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下面我们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教材第88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并说说换算的方法。

重点围绕单位换算的错例展开,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2.估一估,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40()
(2)实验小学占地约2()
(3)小明身高145()。

(4)足球场占地面积约5900()
(5)游泳池的面积是50(),水深是18()。

练习时,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所提供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根据面积的大小填上合适的单位。

同时,题目中还混有长度单位,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此
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会区分。

3.教材第87页第9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火眼金睛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


(1)5平方千米=500公顷。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4)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增加2厘米,面积也就增加2平方厘米。

()(5)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辨别是非的题目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从而加深了对周长和面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教材第88页第13题。

(1)贝贝围着足球场跑了2圈,
他跑了多少米?
(2)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学校的占地面积是足球场的4倍,估计一下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友情提示:(1)足球场的圈指的是什么?
(2)要求2圈跑了多少米,需先求什么?
(3)如何估计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自己的做题思,并再次说说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既巩固周长和面积计算的知识,又可渗透面积单位间的改写。

周长与面积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到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发展
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边框每分米2元,玻璃每平方分米1元。

小明的妈妈要裱好这幅图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
友情提示:(1)边框的长度是多少?需要多少元?
(2)玻璃的面积是多少?需要多少元?
(3)一共需要多少钱?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与创设情景相互呼应,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内容的完整性,体会到解决问题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

并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拉近了课本所学的内容与我们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教材第88页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方案,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花坛和活动场地面积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既巩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

引导学生体会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2.教材第91的聪明小屋。

学生可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独立解决,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是怎样想的。

练习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减去2个花坛的面积才是草坪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题是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预设:可能在解决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只减掉一个花坛的面积,要理清思路再做题。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1.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整理复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2. 提升认知:我们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了面积的知识,同学们不仅会计算面积,而且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作业:《新课堂》中的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面积及面积计算
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有以下这点:
(1)情境的成功运用。

课在开始就出示小明妈妈的一幅漂亮绣品,为下面复习有关面积的知识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然后,让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整理、沟通,从而达到回顾知识原状,并进行不同程度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进行分析、
比较的基础上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并进行深入的探索。

(2)练习内容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

首先是基本练习,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本内容。

然后是综合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

最后是拓展练习,都是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有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便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实践活动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使用建议: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整理知识,回顾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经历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

3.需要破解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有待探讨。

台儿庄区张山子镇丁庄小学丁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