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二、儒学的第二次改造 ——宋明理学哲理化

(四)陆九渊、王阳明的心本论 陆九渊(象山)继承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 ,主张“心即理”,一生致力于构造以“心”为本 的思想体系,与朱学形成对立。王守仁(阳明)在 认识上强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在政治上强调 “欲破山中贼,先破心中贼”。陆王心学提出“心 外无物”(也无事、无理、无学),将程朱理学的 心物(知行)观发展为体系完备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二讲 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二讲 儒家思想



一、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学人情化 二、儒学的第一次改造──两汉经学神学化 三、儒学的第二次改造──宋明理学哲理化 四、清代实学和近现代新儒学 五、儒学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
一、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学人 情化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研究范围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范围 氏族社会晚期、至少是周秦以来到五四 时期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汉族为主体、 包括其境内56个民族长期创造的精神财富, 即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华夏文化。它以封建 文化为主导,以儒学文化为主干。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三教九文化的结构、类型、特征
(一)结构 文化结构包括多个层面,即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其中,物 质文化是表层的,观念文化是深层的,制度 文化和行为文化处于二者之间,可看作中层 结构。
三、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特征
(二)类型 以人伦关系为出发点,强调知识与道德 相统一;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的作 用;以忠、孝为是非标准,强调惩恶扬善, 其内容和方式,无不与趋善求治的总目标相 联系。因为所有的政治原则都从道德原则中 推导出来,它属于以“求善”为目标的伦理 型。且伦理学说与政治学说融为一体,又可 归属于以“求治”为目标的政治型。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绪论一、什么是文化?1、中外对“文化”的解释:目前学术界对“文化”的解释在二百种以上。

中国人的“文化”含义:文化的语源是近代学人对拉丁文Cultura的意译,而借用的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即“文化”等语义,加以熔铸再创而成。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贲卦·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周易正义》孔颖达可见,“文”、“化”的意思是指以“人文”来“教化”天下。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说苑·指武》刘向文化的意义仍是以体现伦理道德政治秩序的诗书礼乐教化世人,与武力征服相对应。

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乃主谓结构,基本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大约指文治教化的总和,与天造地设的自然相对称,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形成对照。

西方人的“文化”含义:在西方,Cultura,原形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多种意义,包含着通过人为努力摆脱自然状态的意味。

16、17世纪,在欧洲,该词的含义逐渐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引向精神生产活动,由耕种引申为对树木禾苗的培养,并进而被指为对人类心灵、知识、情操、风尚的化育。

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被众多学科所探究、阐发。

由此,文化这种广泛的使用,导致其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不确定性。

各学科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主观感知与理解的“文化”,按照各自确定的标准给文化做出界说,因此,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定义。

据不完全统计,文化的定义有200多个,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定义获得公认。

正像西方学者罗威勒认为的那样,要给文化下个定义如同把空气住在手中一样困难,他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无处不在。

2、“文化”与“文明”概念的区别:首先,有必要对“文化”与“文明”的概念加以区分。

我们采纳德国学者埃里亚斯的观点,他在《文明的进程》中认为:“文化”令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时刻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与特色;“文明”则是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表现着人类普遍的行动和成就。

中国传统文化第七章-第十章(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第七章-第十章(讲义)

第七章中国古代教育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它往往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个环节实现。

第一节中国古代教育政策1.我国在夏商周时代已经出现了学校和学校教育。

2.商周时期的教育突出表现为“学在官府”,学校和教育为官府所垄断,不仅地点设在官府,而且教师也就是官员,教育对象仅局限于奴隶主贵族子弟。

3.秦朝作为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封建大一统国家,在政治上采纳商鞅、韩非等法家的治国之道,并实施专制统治。

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通行的文字,即“书同文”。

秦朝还“颁挟书令”,禁止民间私藏诗书和诸子的著作;“禁私学”,禁止民间办学。

4.汉代在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基本政策,表现在教育上就是:重视学校教育,大力发展官学,兴太学,设五经博士,以儒学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注重儒家倡导的礼乐之教,以“明人伦”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选派名师大儒为官学的老师。

5.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设立了国子学、太小,但有名无实,官学、私学时办时停。

6.唐太宗未即位时就开设了文学馆;即位后又在“揠武修文”的治国方针下,积极推行崇儒学的文教政策。

7.北宋范仲淹、王安石等改革派认为当时教育的主要弊病在于内容空洞无物、流于形式主义,主张在变法政治的同时改革教育。

主张德才并重,以“经世应物”为原则,培养有政治才干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并且提倡凡“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的知识都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内容。

8.明朝确立了“治天下以人为本,人才以教导为先”的教育指导思想。

第二节古代的学习教育体制一、官学所谓“官学”,就是古代由各级官府兴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1.西周学习均为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设在王都或诸侯国的都城,而乡学则属于地方学校。

国学依据程度的深浅,又有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乡学根据其规模的不同,被冠以庠、序、校、孰不同的名称。

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术。

战国时,齐国在都城临淄的稷门附件创办了一所规模很大的官立学校,叫“稷下学宫”。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五行学说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五行学说

•水
•生 •火
资生、助长和促进的
关系。
•金
(2)次序:木→•生火→
土→金→水→木
(3)关系: “生我”者为母
母子关系 “我生”者为子
(4)举例:
•木
•生
•火
•“母” •“生我”
•(我)
•(我)
•“子” •“我生”
(我 )
•火
•生•生•木•源自母”•“生我”•“子”
•“我生”
2、五行相克
(1)概念:是指木、 火、土、金、水之间存 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 制约的关系。
•木 (我克) •(我)
(生我)
土 (所胜)
水 (母)
(二)特殊状态下的关系
1、五行相乘
(1)概念:是指五行中某
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
约或克制。又称为“倍克”。 (2)次序:同相克
即木→•乘土→水→火→金→木 (3)与相克的关系:二者次序相 同,但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 )情况,相乘用于说明异常(病 理)变化。
•火
(2)次序:反相克,即
••侮克
木→•侮金→火→水→土→
木。
•金
所不胜一方太弱 (3)形成条件: 所胜一方太过
上述二者兼而有之
(4)举例:
•木 •克
•10
•10
g
g
•木 •侮
•10
•20
•g木 •侮 g
•5g
中医学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 ,将自然界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 构的五脏进行了五行属性的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 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 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 境的统一(表1-3)。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第一讲导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生也有涯,而学无涯。

”——孔子“虽有佳肴,弗(fu)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门选修课,在哈工大开设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当初,开设这门课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首先是我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也有一定的基础;其次是觉得,尤其是在哈工大这样以工科为主的院校,提升人文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开设此课实有必要。

正如《诗经》所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我相信在这里会找到我的同道。

“今不如昔”这句话,通常是人们面对现实中的某一状况不满而发出的感叹,比如“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类的话语。

那么,怎样看待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呢?客观地讲,他们的总体文化素质在下降。

有知识,有专长,有文凭的不少。

但真正博学多才,境界高的却实在不多。

几年前,一位北大博士生坦言,除了读专业书,他很少关心周围的世界。

问他知不知道北大知名学者季羡林的事情,他说压根儿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对于季老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他都一无所知,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偏颇了,简直就是浅薄之辈、“井底之蛙”!由此而言,开设这门课不是很有意义吗?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主题吧。

在给大家讲述这门课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两个概念:即何谓文化?何谓文明?那么,什么是概念呢?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比如人、动物、植物、人民等。

文明与文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常常容易被混淆,西方的文化学者往往从词源学角度来说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与区别。

但这只是两个概念的区别之一,文化与文明的真正含义、概念,许多人类学、人种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不同的理解。

现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德国学者把文明与文化作了严格的区别:文明是属于物质的、技术的、客观的;文化是精神的、信仰的、主观的。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1. Introduction and Chinese myths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1. Introduction and Chinese myths

Nüwa Making Man
▪ For she got tired, she dipped a rope into the mud and them lifted it. The mud that dripped from the rope also became human beings.
▪ ------Taiping Anthologies for the Emperor
Requirements for presentations
▪ 1. the topic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 2. bilingual language (English is necessary) ▪ 3. three minutes for each team member ▪ 4. accurate content based on a serious
The Creation in the Bible
▪ 4. Then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s in the expanse of the heavens to separate the day from the night, and let them be for signs and for seasons and for days and years; God made the two great lights, the greater light to govern the day, and the lesser light to govern the night; He also made the stars. God placed them in the expanse of the heavens to give light on the earth,

一年级传统文化讲义(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讲义(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讲义(上)
简介
本讲义旨在向一年级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历史、艺术、节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历史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的文明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在本节中,我们将研究一些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夏、商、周三代、秦始皇等。

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

在这一节,我们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诸如山水画、花鸟画等,以及传统音乐和戏剧的魅力。

传统节日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具有庆祝的意义,还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俗和价值观。

我们将介绍这些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传统文化也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总结
通过研究本讲义所介绍的内容,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希望同学们能够广泛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

<br>
> 注意:本讲义仅为简要介绍,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讲义课件(最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讲义课件(最新)

经济价值观位于第四个圆圈,它包括关于经
济基础(生产关系)的价值意识。 社会生活价值观位于第五个圆圈,它包括物 质生活的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等具体价值观。

三、价值观的类型 理性价值观 ,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 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 美的价值观,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 他们把美和协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政治性价值观,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 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得最有价值。 社会性价值观,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从自然状态的理想化这一基本前提出发,道
家对人化的过程及其结果(“文明”)往往 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认为人化的过程不仅 无益于自然之美,而且总是破坏这种理想状 态 从技艺到道德规范等各种人文现象,带来的 并不是进步,而往往是祸乱和灾难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
是谓人。故无以人灭天。 ——《庄子· 秋水》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老子》
儒、墨将自然(“天”)视为前文明的状态,
强调自然应当人文化
道家则认为,自然本身便是一种完美的状态,
而无需经过人化的过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成法而不议,万
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 知北游》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
——《庄子· 马蹄》
(二)对于人化过程的态度

② 价值观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 评价、取向和选择,在深层上表现为人生处世哲学, 包括理想信念和人生的目的、意义、使命、态度, 而在表层上则表现为对利弊、得失、真假、善恶、 美丑、义利、理欲等的权衡和取舍。价值观反映 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以及主体实现自己 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 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 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是人和社会精神 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 分。 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 丑等价值的立场、看法、态度和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历经五千年沧桑,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演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哲学、文学、建筑、民俗等文化形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

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1. 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在家庭中,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关爱子女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 礼仪之道:礼仪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

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礼仪之道,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主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寻求平衡和稳定。

在处理人际关系、国家政治等方面,中庸之道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4. 忠诚守信:忠诚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人们对国家、家庭、朋友、事业的高度负责和承诺。

在现实生活中,忠诚守信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品质。

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1. 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国粹”。

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华。

2. 绘画艺术:中国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题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画强调意境、韵味和表现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3. 建筑艺术: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四合院、园林、宫殿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4.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刺绣、泥塑等。

这些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教育、研究、宣传等途径,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2. 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讲座学期:2010年下半年讲课教师:冯学强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第一讲天文历法一、天文(一)七政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

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又合称为五纬。

以下是五星的古称或别称:金星:古曰明星,又称太白、启明、长庚。

木星:古名岁星,或简称岁。

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用以纪年。

水星:又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附】关于“周”、“星期”和“礼拜”的来历1. “周”和“星期”的来历、传播路线及名称的演变2. “礼拜”的来历和演变(二)二十八宿与四象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

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选择了黄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

同时,古人又把二十八宿配在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的形象,叫做“四象”,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具体如下: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二十八宿的作用:①以恒星(二十八宿)为背景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②用以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

(三)三垣与北斗“三垣”是星空分区的概念。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叫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古代舀酒的斗形。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身,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斗柄,叫做“杓”。

北斗七星属于西方所谓的大熊座。

北斗的作用:辨方向、定季节。

(四)十二次与分野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成十二个等分,叫做十二次。

每次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

【中小学】《中国传统文化》课堂讲解ppt课件

【中小学】《中国传统文化》课堂讲解ppt课件
中秋节
传统节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张明山的泥人,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说戏曲中的角色, 有表现劳动人民现实生活中瞬间的形象,有正面人物,还有反面人物。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
泥人
传统艺术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七夕节
传统节日
清明节
传统节日
除夕
传统节日
2
端午节
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节
传统节日
春节
传统节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泥人
传统艺术
京剧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讲稿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讲稿
张实际功效和功利主义。
法家思想
代表人物
商鞅、韩非子等。
主要著作
《韩非子》、《商君书》等。
墨家思想
总结词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强 调实用主义和反对奢侈享乐。
VS
详细描述
墨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创 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认为所有人都应 该无差别地受到平等和博爱的对待。同时 ,墨家也提倡尚同尚贤,主张选拔有才能 的人才来治理国家。此外,墨家还反对奢 侈享乐和铺张浪费,主张节俭和实用主义 。
道家思想
代表人物
老子、庄子等。
主要著作
《道德经》、《庄子》等。
法家思想
总结词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化法律制度,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反对空谈仁义道德。
详细描述
法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子等。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认为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同时,法家也反对空谈仁义道德,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对太阳运动规律的 总结,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天文仪器
天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包括浑仪、简仪等, 这些仪器为精确观测天象提供了重要的工 具。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斐然,如对彗星、 太阳黑子、行星运动等的研究,都取得了 重要的成果。
农学与工艺
农业技术
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十分发达,如水 稻种植、水利灌溉、土地利用等,都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诗词曲赋
总结词
诗词曲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 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详细描述
代表作品
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诗人的 作品以及《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篇诗歌。
诗词曲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通过 平仄、韵律、对仗等技巧,创造出优美的意 境和音乐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传统文化讲义》PPT课件

《传统文化讲义》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3
狭义文化专注于人类的精神成果,即作为观念形 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后者从属与前者,狭义的文 化相当于广义文化的深层结构—精神层面。
精选课件ppt
4
2、文化精神的内涵
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 本思想、基本观念,实际上就是核心价值观。 从本质上说,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是相通的。 在五千年的使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
精选课件ppt
16
3、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论语》中讲道:“志士仁人,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
精选课件ppt
17
❖ 士人肩负着如此重大的责任与使命,而且 士人也自我意识到这种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 神圣,他们无可推脱,无可退缩,弘道、卫 道时他们的使命,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 所不惜。
所谓“实践理性”,主要体现为一种重现 世、重实践、重功效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东汉班固《汉书 景 十三王传》(务的事实,每求真是也)
精选课件ppt
13
三、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和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一样,中国传统 文化精神既有民主性精华,也有封建性糟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1
❖ “极高明而道中庸”(意即致力于达到高大光 明的境界,把不偏不倚和恒久不变的本性作 为修养的途径)
❖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指做事要根据 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中国传统文化大义

中国传统文化大义

二、何谓“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久发明形 成旳产物。同步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 历史旳积淀物。
•文化是指一种国家或民族旳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老式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 、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就是人生旳把戏,是不可分割旳整体。
• “文明” “文化”旳关键内涵是“文”,是孔庙 旳匾额大字“斯文在兹”旳“文”。
• 目前,走所谓哲学思辨意义上旳否定之否 定之路,莫如走肯定之肯定之路。
• 中国文化,就是教人做一种好人,做天地间 一种完人,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基因旳智者。
• 中国人所重旳是在全体中注重个人相互间旳 多种关系,并以每个个体为中心。
• 怎样做一种好人?全在于每个人内心旳明觉, 每个人自己向内旳体验,不在于向外追寻。
• 同一真理,西方人人求之于各 自旳良心。
中国老式文化大义
一、何谓“中国”
•古代旳“中国” 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国”旳代名词。
商之国都亳(bó)位于东、南、西、北各方 诸侯之中,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
•真正用“中国”做为正式国名旳简称, 是辛亥革命后来,建立旳中华民国开始旳。
•本讲义所说旳“中国”,则是重叠甚至超 出地域中国旳概念,更多倾向于文化意义 上旳中国。
三、何谓“中国老式文化 ”
• 中华老式文化,是多元一体旳文化,古 人所谓旳三教九流,是友好包容旳文化
• “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
• 儒家称之为“道”,道家也称之为“道”,佛 家称之为“自性”、“真如”。
• 儒释道家旳理都是同一种源头出来旳,都是 道旳流露、自性旳流露。而道和自性是宇宙 旳本体,整个宇宙由道而生,由自性变现。
•《史记》对“文”旳解释: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 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摘抄大全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摘抄大全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摘抄大全以下是一些古代中国文化讲义摘抄大全的例子:1.礼之深意:礼,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代表了人们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也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尊重的一种形式。

礼的深意在于,通过礼的实践,人们可以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外在的秩序。

2.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

其核心是“仁爱”,强调人们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追求内心的善良与道德的完善。

儒家思想还主张“礼治”,认为礼是规范人们行为、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3.道家思想的精髓: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在于“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自然规律,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制,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和谐。

4.诗词的魅力: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信息。

诗词的魅力在于其言简意赅、意蕴深厚的特点,往往寥寥数语便能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5.传统艺术的精髓: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多样,包括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

这些艺术形式的精髓在于其注重内在精神的表现和追求形神兼备的特点。

传统艺术的创作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再现,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创造力的发挥,表现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6.古代科学的智慧: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举世瞩目,包括天文、医学、数学等方面的成就。

古代科学的智慧在于其注重实践经验和观察,以及善于总结和概括的特点。

古代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教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讲义+笔记)

教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讲义+笔记)

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讲义)古代传统节日01-有哪些传统节日?02-有什么节日习俗?03-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节日?(一)春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二)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三)寒食节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卢象《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日即事》(四)清明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四大祭祖节日之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五)端午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六)乞巧节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七)中元节(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八)中秋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九)重阳节(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腊八节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十一)除夕(四大祭祖节日之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真题回顾(幼儿、中学 2012 下)1.下列节日中,“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所描写的是()。

A.清明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中学2012 上)2.在下列传统节日中,有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是()。

A.清明节B.重阳节C.端午节D.元宵节(小学2016 上)3.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元夜”所指的传统节日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导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生也有涯,而学无涯。

”——孔子“虽有佳肴,弗(fu)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门选修课,在哈工大开设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当初,开设这门课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首先是我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也有一定的基础;其次是觉得,尤其是在哈工大这样以工科为主的院校,提升人文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开设此课实有必要。

正如《诗经》所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我相信在这里会找到我的同道。

“今不如昔”这句话,通常是人们面对现实中的某一状况不满而发出的感叹,比如“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类的话语。

那么,怎样看待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呢?客观地讲,他们的总体文化素质在下降。

有知识,有专长,有文凭的不少。

但真正博学多才,境界高的却实在不多。

几年前,一位北大博士生坦言,除了读专业书,他很少关心周围的世界。

问他知不知道北大知名学者季羡林的事情,他说压根儿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对于季老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他都一无所知,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偏颇了,简直就是浅薄之辈、“井底之蛙”!由此而言,开设这门课不是很有意义吗?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主题吧。

在给大家讲述这门课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两个概念:即何谓文化?何谓文明?那么,什么是概念呢?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比如人、动物、植物、人民等。

文明与文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常常容易被混淆,西方的文化学者往往从词源学角度来说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与区别。

但这只是两个概念的区别之一,文化与文明的真正含义、概念,许多人类学、人种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不同的理解。

现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德国学者把文明与文化作了严格的区别:文明是属于物质的、技术的、客观的;文化是精神的、信仰的、主观的。

苏联有的学者认为:文明是用物质形式来说明,而文化则是使文明更高尚的精神价值。

例如,“镰刀和犁、火车和飞机、浴室和厕所等等都是文明的成果。

文化的成果则主要表现在道德意识和与之相应的活动中,表现在哲学——人文科学思维和艺术创作中”。

中国有的学者则认为:“文化与愚昧,文明与野蛮,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文化包括文明,它的范围比文明更广泛。

因为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而文明属于文化活动的成果、表象”。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综上所述,可见文化比文明范围大,它包括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总和。

好了,在我们了解了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之后,现在我们就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吧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概念)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文化。

虽然刚才谈了文化,但那是与文明做比较而谈的,现在我们来谈文化本身。

对“文化”的解释,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全世界正式出版物中就有160种之多。

而另一种说法是,到目前为止,中外研究者给“文化”下的定义达260多种。

而且,至今仍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看法。

这就难怪著名文化学者罗威德先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

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态。

我们想用字来范围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着我们寻找它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中之外,它无所不在。

”可见,“文化”的确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以界定的概念。

尽管如此,迄今的研究成果还是对“文化”给出了较为清晰的界定。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是指生活方式。

威斯莱(Wissler)在其《人与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定民族生活的形式。

”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化是过程。

埃尔伍德(Ellwood)在《文化进化》中认为,文化是一种学习和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

苏联学者认为:“文化这个概念用来表明一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经济形态,具体社会、民族和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发展水平(如古代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玛雅文化,)以及专门的活动或生活领域(劳动文化、艺术文化、生活文化)。

”第三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法国学者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

第四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一种复合体。

西方学术界,对文化所下的经典定义当推英国人类学家、文化学的奠基人E·B·泰勒,他在其1871年出版的、影响深远的代表作《原始文化》(全名:《原始文化:对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风格的发展之研究》)一书中给“文化”做出如下定义: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

”应该说,第四种观点即泰勒的解释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二)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1973年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将文化概念作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作为广义的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作为狭义的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我国多数学者认为:狭义的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纯粹精神创造的成果,如哲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风尚与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是一种观念形态。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

一般而言,广义的文化,是人改造世界的方式和能力以及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这包括物质和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特指人们所创造的精神产品,诸如制度、哲学、宗教、文学、史学、艺术、科学与技术等。

深义的文化,就是比物质和精神文化更为深层的、最本质的、最核心的表现,它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精神的表现,称为民族魂或民族性格。

它有优根性和劣根性之别,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和特征,是维护、联系一个民族的无形和有形的东西,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或衰败的重要因素。

我国1979年出版的《辞海》对“文化”一词的解释是:①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②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在内。

③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行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

综上所述,我们对“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下面我们再进一步作出说明:广义的文化,也叫“大文化”,它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层;二是制度文化层;三是行为文化层;四是由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也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而狭义的文化,也叫“小文化”,它只专注于人类社会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文学艺术;二是思想、精神,即属于广义文化中的第四个层次方面。

人们现在所讲述的传统文化,一般都是以“小文化”为论述范围,本讲座也不例外。

(三)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三个问题:什么是传统?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第一,什么是传统。

比如,过去我们常说“要继承革命传统。

”那么,什么是传统呢?传统,就是指历史积淀、沿袭传承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道德风俗、价值观念、行为心态等诸要素构成的稳定的有机系统。

它由特定的人类群体创造、沿传、信奉和遵循的稳定的文化模式。

从广义上讲,传统就是指历史上形成的东西。

第二,什么是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民族形态的文化。

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

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第三,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也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也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昨天,具体而言,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

展开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因地理环境、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差异性,造成不同的文化类型。

这种类型一经形成,,不仅会区别于他种文化,而且会获得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一种传统。

(一)文化的类型关于文化的分类,大致有时间、空间、行业与民俗方面几个标准。

以时间而言,人们把民族的文化依次划分为畜牧文化、农业文化、工商文化三种类型,或者划分为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后工业文化等等;有的又划分为古代文化、中古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当代文化。

以空间(或地域)而言,人们把地区与民族文化,文化与地域或自然环境划分为类型(系统)。

比如,罗素把整个世界哲学划分为三类,即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文学。

这种哲学代表三种不同的文化。

有人把文化分为中国文化、外国文化;或者叫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而东方文化又分为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日本文化、朝鲜文化等等。

此外,还有什么游牧文化、丛林文化等,也是这种分类法的结果。

而有人提出的东方内陆大河文化,西方海洋文化,也是从空间上来划分的。

至于行业文化,它主要是指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等等。

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民间传统文化和习俗文化。

比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狂欢节等。

相关资料:2005年,中国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将端午节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输给了韩国。

后者抢先一步将其认定为该国文化遗产。

韩国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也过端午节,还搞赛龙舟、祭祖仪式和歌舞活动,十分热闹,比中国的节日味道更浓。

中国在端午节“申遗”上的失利,在知识分子中间激起一连串深刻反省的文章。

人们纷纷哀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衰败,谴责全球化对文化的侵蚀。

比如,西方的情人节如今已成为中国庆祝规模最大的节日之一。

还有人指出,如果中国人继续听任中国传统文化衰败下去,恐怕最后越南人将声称春节为越南的节日。

据说,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只有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是不够的,还应该发展包括文化和道德在内的“软实力”。

(二)文化的特征文化由于人类的多元性而产生和演变出许多特征,主要有以下内容。

民族性与相似性。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在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差异,产生出不同于别的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

民族性是空间概念,由于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文化也会表现出不少相似的特征,如“象形文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