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省十次党代会内容
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栗战书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4月15日)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贵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奋力后发赶超,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一、过去五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开始进入经济加速发展新阶段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贵州在攻坚克难中奋起直追的五年。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性机遇,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省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233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702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从不足800美元增加到2500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198亿元增加到5102亿元,年均增长3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27亿元增加到773亿元,年均增长27.8%。
全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社会财富积累增多、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状况发生很大变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全社会蕴含着加快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具备了经济加速发展、实现起飞的基本条件。
(一)大力推动提速转型和改革开放,为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充分发挥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动经济增长逐步加快,2011年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加快全面小康、走出转型新路提供坚强纪律作风保证,山西省纪委、省监察厅研究并报山西省委批准,决定把2011年12月确定为“全省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高度重视,把活动月主题确定为“正风肃纪、创优环境”,并专门批示:“深化教育、抓好案例、健全制度、优化环境”。
12月1日,山西省纪委、省监察厅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袁纯清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对全省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山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兆前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兆前指出,在全省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是省纪委、省监察厅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特别是袁纯清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迫切需要,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发展合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
李兆前强调,教育整顿月的重点在教育、关键在整顿。
要动真碰硬狠刹歪风邪气,群策群力建立长效机制。
要把深化教育作为正风肃纪的基础工程,把抓好案例作为正风肃纪的关键之举,把健全制度作为正风肃纪的根本保证,把优化环境作为正风肃纪的重要目标。
李兆前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作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亲自抓、作表率。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安排部署,细化工作责任,突出活动主题,加强监督检查,营造良好氛围,确保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取得实效。
山西省纪委、省监察厅有关领导,省直有关单位、中直驻晋单位的负责同志在主会各市纪委、监察局,省直、省高校纪工委,省国资委、省国防工业纪委,省纪委、监察厅各派驻纪检组、监察室,省直各部门内设纪检组(纪委)、监察室:最近,省委主要领导就加强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深化教育、抓好案例、健全制度、优化环境”。
为了全面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领导重要批示精神,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为全省小康社会建设和综改试验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经省纪委、省监察厅研究并报省委批准,决定将2011年12月确定为“全省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以下简称“教育整顿月”)。
历次中共党代会简介
历次中共党代会简介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1 年7 月23 日晚地点:上海法租界,受侵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画舫上举行主要内容:一大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
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
主要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2 年7 月16 日~23 日地点:上海主要内容: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指出,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在最低纲领实现之后,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主要意义: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3 年6 月12 日至20 日地点:广州主要内容: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主要影响: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4.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5 年1 月11 日至22 日地点:上海主要内容:为了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回答党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
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名单
吕春娥(女) 刘 艺(女) 刘元静(女)
刘圣珍(女) 刘崇俊 刘赞松 齐家滨 纪 敏 纪向虹(女) 孙 杰 孙 熠 孙立杰 孙德汉 苏学芬(女) 李 皓 李 群 李存业 李众民 杨 屹(女) 何建平 谷克超 冷 春(女) 宋德强 张 玉 张 吉(女) 张大勇 张同波
张丽娟(女) 张英昌 陈先运 赵树俭(女)
柳立河 侯有喜 袁秀和 高向峰(女)
高景岩 郭仁水 黄平亮 鄂宏达(满族)
景文新 满春重(回族) 魏洪祥 魏德东
聊城市(39名)
万志博 王忠林 王建鹏 田中俊 白 云(回族)
丛锡钢 朱加云 任奎军 刘成强 刘庆安
刘纪民 刘贤军 刘淑秀(女) 齐会珍(女)
闫剑波 关 华 孙成文(女) 杜昌伟 杜德昌李 刚 李 峰 李彦普 杨淑琴(女) 连承敏宋 青(女) 张广敬 张卫强 张少军 张玉华张务锋 张守业 张群力 陈一兵 武玉学 金 峰(女、回族) 周绪元 郑西溪 郑连胜 相启荣(女) 段卫东 侯子山 姜 宁 姜大明姜新利 姚 明 耿学伟 夏兆纪 徐 涛 徐福田 梁兆利 彭 静(女) 韩 露(女)
刘国强 刘春华(女) 刘素芹(女) 江德根 孙兰雨 杜长霞(女) 杜立芝(女) 李 喆(回族)李小平 李友渔 李昆仑(女) 杨广平 汪文耀宋 强 宋远方 张自波 张德庆 陈秀兴 林峰海 金维民 单艳军(女) 柏继民
侯廷荣(女) 洪玉振 贾 启 高新亭 郭兆信章 兰(女) 彭志国(土家族)
刘新云 江 林 孙竹兮 孙积港
孙曼宁(女、回族) 苏 琳(女) 杜 明 杜永军李 燕(女) 李冬梅(女) 李胜利 李继民
李新生 李慧敏(女) 杨 峰 杨鲁豫 杨福安时文进 张志明 张苏华(女) 张新文 陈 勇陈东生 陈晓莉(女) 金 岩(女) 周亚男
2012年两会主要内容
2012年两会主要内容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总体回顾温家宝: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
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二、经济增长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这里要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三、扩大内需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认真学习贯彻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天祝藏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炭、 、 风 光等 自 然资源 , 承接发展煤炭洗 达 到全县 的 7 %左右 , 0 率先跨 越发展 ,
选 、 电联产 、 热 风力发电 、 光伏发 电等项 建成武威一流的核心区。 二是着力加大 目, 打造能源产业 集群 ; 围绕石灰 石等 基 础 设 施 和 公 共 服务 设 施 建 设 力 度 , 准 矿产资源 , 承接新 型干法水泥和 电石深 确 定位小城镇的布局功能和产业特 点 , 加工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 , 打造建材化 切实加快城北新区建设步伐 , 不断提升 工产业集群 ; 围绕 已形成 的碳化硅规模 县城形象和品位 , 努力打造河西走廊具
县 市 领 导 谈 发 展
FZA ・A slN DoA FzA AHNX H i ATNAH N 1 LG N
年产 6 吨电石生 产线等 2 0万 3个工 业 建设水平。加强集 中 管理与服 务 , 强 项 目和 2 1 0 2年 “ 山入川 ” 下 工程 、 障 化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进 一 步 完 善 园 功 保 性住房建设 等 l 民生丁程 ,抓好 甘 能 , 0项 努力提 高项 目承 载力 、 素聚 集 力 要 肃省 广播 电视 网络 有限 责任公 司云计 和辐射带动力, 将金强T业集 聚区打造 算数据中心项 目、 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等 成 以新兴碳 材为主的省级_ T业园区。 同 项 目的衔接工作 , 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岔 时 , 积极谋划建设石门沟云计 算高科技 口驿至天堂寺二级公路 、 石门河调蓄引 工业园 、 松山滩新能源工业示 范园和华 目.力争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6 亿 区 , 动产 业集 聚 、 业集 中 、 产 集 1 推 企 生 水工程 、 大通河防护工程等一批 重大项 亿镁业 循环经济工业 园等新 的工业 园
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2012年05月29日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姜异康同志在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要努力做到“一个提前、六个更加”。
一个提前: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姜异康同志指出,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经过努力,把山东建设成为联结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依托区位优势和黄河中下游广阔腹地,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经济文化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具有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省份,为建成经济文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六个更加: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科学。
全省生产总值跃上7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倍增,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以上。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以上;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新水平;形成城乡一体、区域联动,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实现跨越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文化更加繁荣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0%以上,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实现翻一番,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
生态山东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全面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降低,生态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6%,城乡环境宜居水平显著提高。
吉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2012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省委书记在大会开幕式上做了报告。
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的发展绘就了蓝图,提出了目标,整个会议催人奋进、鼓舞人心,会议精神也将成为全省今后发展和前进的指针。
特别是省委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立足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大环境,从国际、国内和区域发展三个维度看吉林,从对世情、国情和省情的深刻把握上找定位,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全局中定方略,客观准确地总结了省九次党代会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实事求是地指出我们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着重对统筹推进“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文化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是指导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是以加强学习为抓手,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要以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始终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认真学习,深化对省委决策重大意义的理解,切实提高对组织工作者自身使命、宗旨和主要工作的认识,真正把省党代会精神与市情、区情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组织业务工作与全区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把组织满意与群众满意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举措,切实把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以贯彻落实为主线,不断增强敬业意识。
学习党代会精神,重在贯彻,重在落实。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做事,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
要自觉用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心思花费到工作上,把心血倾注到工作里,光明磊落地做好本职工作,淋漓尽致地展现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锐意进取、勤勉敬业,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和业绩。
三是以推动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把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与开展“一迎双争”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作为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勤于学习,苦练内功,解放思想,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感做好基层党建各项工作;认真阅读各种党建读物,领会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认真做好学习借鉴,运用科学方法指导自己的工作;科室同志之间团结协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建立平等、尊重、理解、宽容的工作氛围,形成和谐共进的科室人际关系;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省第十次党代会主要精神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
过去五年我省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两个加快”谱写了崛起危难的恢宏篇章。
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书写了“从灾难走向进步,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弘篇章;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倾力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了变“蜀道难”为“蜀道通”。
创造了“三大奇迹”。
抗震救灾的奇迹;恢复重建的奇迹;加快发展的奇迹。
“六个”载入史册。
战胜灾难,坚强奋起;化危为机,跳起摸高;前瞻布局,主动作为;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凝心聚力,风雨同舟;固本强基,创先争优;六条基本经验。
发展始终是四川第一位的任务,谋划四川发展重在坚持和把握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
着眼全局和长远才能赢得主动,确立战略定位重在找准四川在西部和全国的位置。
内陆盆地更需要开放和创新精神,打开工作局面重在思想理念的解放和突破。
应对复杂艰难局面取决于态度和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重在爬坡实干化危为机。
一切工作首先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解决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
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重在形成专注发展、风清气正的导向和氛围。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等重大机遇,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四川。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2012年5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
这次大会是在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奋力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
大会高度评价并批准了刘奇葆同志代表中共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
大会认为,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我省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分析了面临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部署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两个加快”有力保证了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浓墨重彩地概括总结了“两个加快”谱写崛起危难的恢宏篇章。
这是对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四川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发展战略的充分肯定、发展成就的全面展示、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
“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省委化危为机的胆略卓识和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
过去五年,四川走过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的严重冲击,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藏区维稳等重大事件的严峻考验。
为改变“三个最大”的基本省情,省委作出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部署,针对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特殊形势,省委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又作出了“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两个加快”重大决策的超常推进,有力保证了全省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发展。
十二届十次全会内容
十二届十次全会内容1、十二五民生展望人民更加富裕、居者有其屋、环境舒适优美、城市靓丽2、2010年工作成就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亿元,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0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8亿元,增长18.5%;进出口总额41.4亿美元,增长30%。
七个着力:一是着力实施新战略,北跃扎实推进,南拓全面展开,中兴成果显著,强县逐步显效;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推进党的建设。
3、十一五时期成就2005到201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从2773美元增加到5500美元,年均增长12.9%;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平均增长17.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0065元,4006元,增加到17500和7454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3.9%和86.1%。
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规划。
4、五年取得成绩我市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5、精神财富及屡战不败的法宝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团结一切积极力量的政治方略,敢打敢拼的顽强工作作风。
6、一年来值得总结和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
一是树立“超越自我、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一年来,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变化最大的还是全市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
从清冰雪到路桥建设,从庭院整治到棚户区改造,做了许多过去不敢想也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群众受到了鼓舞,干部得到了洗礼和锻炼。
现在全市人民的信心普遍增强,对哈尔滨的未来充满希望。
二是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统一思想。
新战略突破了以往的发展视野,提出“以江为纲”,实现“北跃、南拓、中兴、强县”,使哈尔滨的发展跨入松花江时代,让人们耳目一新,受到极大振奋;这个新战略不再是一个新颖的口号,而是立足于哈尔滨的现实基础,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有可操作的步骤和可看得见的美好前景。
历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资料
历届党代会资料:/GB/64162/64168/index.html历届人代会、政协会资料:/item/lianghui/zlhb/zlhb.htm 中共历届党代会时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9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7月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6月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2月11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4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月17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6月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5月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月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3月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3月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3月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3月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3月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3月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开幕 3月18日闭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2007年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2006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4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3月16日中国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具体时间时间:1921 年 7 月 23 日- 8 月初地点:上海、浙江嘉兴( 7 月 31 日,大会团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船上继续举行)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解读省十次党代会报告
意义重大深远主题鲜明突出——解读省十次党代会报告系列访谈之一省十次党代会,是在吉林加快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通过的《报告》全面总结了省九次党代会以来五年的工作,深入分析了我省面临的宏观形势和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一主题。
近日,吉林日报记者分别采访了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勇征,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马克,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佟钢,邀请他们就如何认识和理解省十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和大会的主题畅谈认识和理解。
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勇征:鲜明的主题庄严的承诺“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引领和贯穿吉林未来发展的鲜明主题,是新一届省委面向未来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省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务必承担起来的历史责任。
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勇征开宗明义概括了他的理解。
鲜明的主题建立在科学确定我省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有着厚重的历史纵深感。
朱勇征说,“省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吉林历史上实力提升最快、发展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益最多、党的建设成果最为显著的五年”。
这“五个最”的概括精确、凝练、实在。
报告用“两翻番”、“双倍增”、“七跃升”表述的奋斗目标,朗朗上口,极具吸引力,有强烈的引领和感召作用。
主题跨越十年的历史考量,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思想性、方向性、战略性、操作性都很强,深得全省上上下下一致认同。
鲜明的主题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部署。
朱勇征认为,“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我们振兴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和民生优先原则的充分体现。
鲜明的主题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一条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吉林实际的振兴发展新路。
朱勇征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创吉林振兴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12年度山东重大时政热点问题
2012年度山东重大时政热点问题1、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提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5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
大会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五年山东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创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区域发展、科技支撑、体制机制、绿色发展新优势,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加快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我省全年粮食生产首次超过900亿斤,率先实现“十连增”2012年,山东省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900亿斤,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全国唯一实现了连续10年增产的省份。
2012年,山东克服干旱、洪涝、病虫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继续稳步增长。
在夏粮取得大幅增产的同时,秋粮播种面积为5398万亩,实现丰收增产。
据统计,2012年山东粮食总产量达到902.3亿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3、我省提前完成保障房开竣工项目任务,符合率和基本符合率列全国第一,省委省政府年初承诺的3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截至9月底,山东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2.6万套,开工率110%,竣工11.9万套,竣工率101%,提前3个月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底前29.5万套全部开工、年内竣工11.8万套”的任务。
在住建部5月底对全国30个省份、180个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的监督执法检查中,我省的项目符合率和基本符合率为99.8%,位列全国第一。
2月27日,山东省卫生工作会议作出部署,自6月1日起在县级及以下医院推广“先医后结”的医疗新模式,既拉近了患者和医院之间的关系,又给医院带来更大的效益,堪称双赢之举。
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大会上的讲话
在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于2007年4月22日—27日胜利召开并圆满结束。
4月29日市委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一次全会精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东同志强调: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要带头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为把广大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的精神和要求上来,今天,我局召开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会议。
刚才,会上传达学习了石宗源书记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和省委十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省纪委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的精神,会上还下发了《贵阳市民政局党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贵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对在全局系统范围内广泛深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希望我局机关干部职工及系统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及时迅速组织广大民政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省党代会精神,并以此为指导,结合民政工作实际,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提出民政工作如何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的举措,切实推动民政各项工作的新发展。
下面,我就如何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讲以下几点意见:一、要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推动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上来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推进富民兴黔伟大事业,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会议。
会议在总结前五年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石宗源书记题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奋斗》的报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政治宣言和行政纲领,是今后五年全省人民奋斗的总目标,对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
桥委发〔2012〕57号中共桥亭乡委员会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各村(居)党支部、乡级机关単位党支部:省第十次党代会于2012年5月16日至19日在成都隆重召开,大会听取和审议通过了刘奇葆同志代表中共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了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省第十届纪委委员。
根据省、市、县委的要求,各党支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要充分认识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上来。
省第十次党代会,在我省抗震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所取得全面胜利,奋力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大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科学清晰勾画了未来四川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四川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的新号角。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核心就是学习刘奇葆书记作的题为《科学发展、执政为民,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的工作报告。
《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涵丰富、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指导性,是指导和推动四川加快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纲领性文件。
认真学习贯彻《报告》精神,要深刻把握“六个载入史册”的光辉业绩和“六个重在”的基本经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时代主题;深刻把握“三个翻番”、“五个提升”的奋斗目标;深刻把握“五个坚定不移”的基本路线和五项战略重点。
吃透精神实质,把握科学内涵,对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我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全文(最终版定稿)
一、“两个加快”谱写崛起危难的恢宏篇章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四川走过了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藏区维稳等严峻考验。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和组织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战胜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困难,坚强地挺立起来,顽强地走了过来,创造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奇迹,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宏篇章。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科学发展 执政为民 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5月16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奋力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
科学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执政为民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奋斗的鲜明主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四川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抉择和战略定位,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一致的奋斗目标。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切实肩负历史使命,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朝着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四川阔步前进!
过去五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省委先后召开了12次全会对全省重大工作作出决策和部署。特别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确立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和“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针对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特殊形势,省委作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
历届党代会的足迹
历届党代会的足迹作者:海欣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24期自1956 年7月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山东省党代会已经先后召开了十一次。
回顾历届党代会,让我们看到山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足迹。
中共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调动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1956 年7 月12 日至22 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青岛召开。
大会代表975 名,实到963 人,代表着全省110 万名党员。
大会审查并通过了舒同代表省委向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山东省实施的规划(草案)》。
大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与全体党员,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提出的“调动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更牢固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戒骄戒躁,进一步改善领导,转变作风,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调动山东党内外和全省人民的力量,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全面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加速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事业而奋斗。
1957 年12 月9 日至23 日,中共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829 人。
参加全省四级干部会议的干部和省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共400 余人列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接见了全体代表,并观看了代表们写的大字报。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党的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和精神,检查总结一年多来的工作;讨论部署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一年度的各项任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实施1959 年1月24日至2月5日,中共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第三次会议。
本届党代会代表及省直各部委负责人,党员副省长,厅局主要负责人,各地、市、县委第一书记等共842 人参加了会议。
会前,自1月5日起,用20天的时间举行了预备会议,以揭发和批判山东地方主义、分散主义、右倾机会主义为由,上挂下联,对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赵健民和省委书记处书记李广文进行了批判。
贯彻落实省十增强吉林省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深层思考 次党代会精神
2012年第6期孙政才书记在吉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并结合吉林省省情,提出了发展内生动力跃升的奋斗目标。
如何具体落实《报告》精神,尽快增强我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笔者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层面进行以下思考。
思考一:制度创新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保障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制度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因素能够引起自然资源、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技术进步和对外贸易等众多因素的变化,强化内生动力,影响经济增长。
“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推动发展和转型”,这是《报告》针对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结合吉林省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提出的中肯要求。
近年来吉林省深化国有企动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加快了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成果的涌现。
新体制、新机制的形成,发挥了制度创新的作用,提升了吉林经济的内生动力。
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增强了经济活力;国有经济进一步提高效益。
吉林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从2005年的3.45%提高到2010年的8.42%,提升幅度居各省区第3位。
但是,制度创新受制于原有基础和固化模式,其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任务仍然艰巨。
如何推动制度创新并有效发挥其作用,一要大力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保障力。
《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制度的约束力,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前进、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这并不是要把制度变成枷锁,而是要运用制度化解当前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不科学、不规范以及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只有通过创新,架构起具有科学性和权威制”,就是要建立以约束为前提、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的体制机制。
为此,在政策的制定中,必须强调制度的积极性、引导性和激励性,让人们从遵循制度规范中获得利益,从而自觉地遵循各项制度。
三要重视各类型制度的结合运用。
要言要事为实现省十次党代会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民为本”的原则,扎实推进吉林特色农 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 牢牢把握“三化”联动,充分发挥“三 动”战略的重要支撑作用,努力提高发 展的质量和效益。
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 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必须全面加 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设 ,确 保 人 民 安 居 乐 业 、社 会 和 谐 稳 定。我们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和归 宿,就是让城乡居民过上更加殷实富 裕、自信尊严、充实快乐、和谐安全、舒 适健康的美好生活。必须坚持民生优 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生存性、发 展性、安全性民生问题,谋民生之计, 解民生之急,办民生之需,真正做到发 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全体人 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加强和创新 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不断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要言要事
X IN CHANGZHENG
党建版
2012 年 第 6 期
为实现省十次党代会 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本刊评论员
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次代表大 会 ,是 一 次 承 前 启 后 、继 往 开 来 的 大 会 ,是 一 次 求 真 务 实 、开 拓 创 新 的 大 会 ,是 一 次 凝 心 聚 力 、团 结 鼓 劲 的 大 会。
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 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必须大力加 强文化建设,推动吉林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文化的繁荣发展,是让城乡居 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重要内容和有力 支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 吉林文化软实力,为振兴发展提供硬 支撑。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 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 措施,坚定崇高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 求,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群众 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精神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执政为民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刘奇葆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5月16日)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奋力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
科学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
执政为民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奋斗的鲜明主旨。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四川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抉择和战略定位,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一致的奋斗目标。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切实肩负历史使命,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朝着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四川阔步前进!一、“两个加快”谱写崛起危难的恢宏篇章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四川走过了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藏区维稳等严峻考验。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和组织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战胜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困难,坚强地挺立起来,顽强地走了过来,创造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奇迹,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宏篇章。
过去五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省委先后召开了12次全会对全省重大工作作出决策和部署。
特别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确立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和“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
针对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特殊形势,省委作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统筹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我们战胜灾难、坚强奋起,必将以创造人类抗御巨灾的伟大奇迹载入四川史册。
8.0级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来,地震灾区山河破碎,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速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特殊战斗,打赢了抢险救人、抢通保通、卫生防疫、防治次生灾害、安置群众、灾区维稳等一场场硬仗。
从废墟中救出83988人,救治伤病员400多万人次,震后百日内解决了1200多万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坚持“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方针,坚持民生优先、科学重建,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住房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文化重建和生态重建,促进灾区发展振兴。
到2011年9月,纳入国家规划的39个重灾县重建任务胜利完成,纳入本省规划的103个一般受灾县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规划目标。
重建和维修城乡居民住房540多万户,重建和修复学校8283所、医疗卫生机构2292个,原址和异地重建城镇38座,建成干线公路5606公里、农村公路32950公里,完成1222座震损水库除险加固,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范和治理,同时妥善解决了20万因灾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
我省重建投入1.7万亿元,其中国家重建基金、对口支援、港澳援助、社会捐赠、特殊党费等支援资金3400多亿元,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整合财政资金、群众和企业自筹等方式解决重建资金1.3万多亿元。
重建后的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城乡布局全面优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实现整体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过震前水平。
在这场特殊的斗争中,四川人民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探索形成了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下,自力更生、多方援助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科学御灾模式,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四川答卷”。
这五年,我们化危为机、跳起摸高,必将以克难奋进的巨大发展成就载入四川史册。
变困难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全省经济迅速走出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划出了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
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实现跃升并保持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经济大省中增长最快的省份。
全省生产总值翻了一番,突破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两倍,突破2000亿元,长期的“吃饭财政”正在实现向“发展财政”的历史性转变。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两倍多,突破1.5万亿元。
粮食生产连续5年增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跨越。
工业经济增长速度走在全国前列,工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对外开放合作取得重大突破,进出口总额跃居中西部首位,引进利用外资规模连续迈上新台阶。
全省经济不仅有量的扩张,更有质的提升,呈现出转折性、跃升性的明显变化。
四川正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
这五年,我们前瞻布局、主动作为,必将以奠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载入四川史册。
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主体骨架正在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车里程均超过6000公里,跃居全国前列,四川人世代期盼变“蜀道难”为“蜀道通”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工程加快实施,亭子口、武引灌区二期、毗河供水、向家坝灌区等灌溉面积300万亩以上的重大水利工程已经开工,数十个大中型水利工程正在兴建,将改变多数地区“靠天吃饭”的历史。
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注重在扩增量中调结构,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新能源等产业迅速崛起,装备制造、航天航空产业有新的发展,初步探索出了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调结构转方式的路子。
围绕重大产业发展招大引强取得突破,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和现代产业扎根四川。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国家级国际化的投资促进、贸易合作、外交服务平台。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城镇化率提高近8个百分点、达到41.8%,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四大城市群快速成长,支撑和带动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
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天府新区建设启动实施。
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建成,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
活力迸发的四川领先西部的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这五年,我们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必将以惠民富民的显著成效载入四川史册。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一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
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坚持实施“十项民生工程”,一大批民生难题得到解决。
就业规模稳定增长。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立。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发展,全面完成“两基”任务,职业教育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显著。
在藏区启动实施富民安康工程和“三大民生工程”,规划建设牧民新村,基本完成游牧民定居任务;“9+3”免费教育计划效果明显;藏区卫生事业全面加强。
完成彝区“三房”改造,启动实施“彝家新寨工程”。
规划实施“四大片区”连片扶贫开发。
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全省政务服务环境、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这五年,我们凝心聚力、风雨同舟,必将以全省各族各界共克时艰的突出贡献载入四川史册。
在这样一段特殊的时期,全省各族人民自立自强、感恩奋进,社会各界共同担当、团结拼搏,一起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
全省各级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在危难之际超常付出,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为全省战胜灾难、化危为机、加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依法治省进程稳步推进,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主动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战胜特殊困难和挑战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和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藏区局势总体稳定,全省社会稳定和谐,营造了安定有序的改革发展环境。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卓有成效,在推进“两个加快”、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军驻川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与和支持地方建设,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立下卓著功绩。
这五年,我们高举旗帜、固本强基,必将以经受特殊考验为党增光添彩载入四川史册。
把推进“两个加快”作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最大实践,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不断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人才工作成效显著,基层基础更加牢固。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成为震不垮的堡垒、压不弯的脊梁,成为带领群众战胜灾难、重建家园、加快发展的主心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
历经灾难洗礼和磨砺,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和谐。
共产党人的英雄壮举和无私奉献,为党旗增辉,为国旗添彩,在四川奋斗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五年的奋斗充满艰辛,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
遭受世所罕见的巨大灾难,遭遇冲击空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省经济发展没有耽误,全省重大工作没有耽误,全省民生事业没有耽误,而且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迈上了新的更高台阶。
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特别要向为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倾力支持及无私援助的全国人民、对口支援省(市),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诚挚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发展和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滞后,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协调、不平衡;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任务还很重,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重;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民主法治还需加强,社会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少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不同程度存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