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催化 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共27页
天津大学2021年《有机化学机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 螺戊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是制备氯代螺戊烷的最好方法。
Cl解释在该反应条件下,为什么氯化是制备这一化合物的如此有用的方法并写出反应历程。
解:H.该反应条件下螺戊烷氯化是自由基反应, 形成图示的平面型或近似于平面型的自由基中间体,中心碳原子为sp2杂化, 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只有一个未配对电子,垂直于三个sp2杂化轨道,并被另一个环丙烷的弯曲键所稳定,活化能低,反应速度快,是制备该化合物有效的方法。
链引发:Cl2链传递:Cl链终止:ClCl2..2 解释:甲醇和2-甲基丙烯在硫酸催化下反应生成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该过程与烯烃的水合过程相似)。
解:3OCH3+- H+3下面两个反应的位置选择性不同CF3CH=CH2CF3CH2CH2Cl CH3OCH=CH2CH3OCHClCH3解:三氟甲基是强吸电子基,存在强的– I 效应。
生成稳定中间体碳正离子CF 3CH 2CH 2+。
连在烯键上的甲氧基存在强的+C 、弱的–I 效应,即CH 3OCH δ+=CH 2δ–,氢离子进攻 CH 2δ– ,得到中间体碳正离子CH 3OCH + CH 3也较稳定。
4解 两次亲电加成, 第一次是氢离子加到烯键上,第二次是分子内加成(碳正离子加到烯键上), 每次都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
+5CO 2CH 3解 +HgOAc 对烯键亲电加成后,接着经过一系列亲电加成, 再失去氢离子,得最终产物.COOCH 3OAcCOOCH 3OAcHgHg ++6Cl解 碳正离子1发生重排。
不重排的产物是1-异丙基-1-氯环己烷。
本题碳正离子重排由氢迁移造成。
ClCl++7Cl解发生碳正离子重排。
第一步得到的碳正离子已是叔碳正离子,但分子中有五元环。
重排时,碳正离子α-位环戊基的一条键带一对电子移到碳正离子上,生成六员环(1,2-迁移,碳正离子是1-位,2-位基团迁到1-位上)。
Cl8解环外双键在质子酸催化下易重排为热力学更稳定的环内双键。
16秋浙大《有机化学(A)》在线作业

B. CH3CHO
C. PhCOCH3
D. CH3COCH3
正确答案:
3. 下列各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的是
A. 符合通式(CH2)nO2 的酯
B. 甲酸和醋酸
C. 正丁烷和异戊烯
D. 硬脂酸和油酸
正确答案:
4. 已知甲、乙两种烃的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甲烷与氯气均在黑暗中混合
正确答案:
22. 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A. 正已醇
B. 正已烷
C. 1-己炔
D. 1-氯己烷
正确答案:
23. 下列四个试剂,不跟CH3CH2COCH2CH3反应的是:
A. RMgX
B. NaHSO3饱和水溶液
C. PCl5
D. LiAlH4
A. 环丙烷
B. 环丁烷
C. 环戊烷
D. 环己烷
正确答案:
31. (R)-2-氯丁烷 与(S)-2-氯丁烷的哪种性质不同?
A. (A) 熔点
B. 沸点
C. 折射率
D. 比旋光度
正确答案:
32. (CH3)3CBr与乙醇钠在乙醇溶液中反应主要产物是:
A. (CH3)3COCH2CH3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 芳杂环化合物是平面形的,π电子数符合4n+2规则。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 卤素取代位置对反应的影响:卤素离羧基越近,诱导效应越强,酸性越弱。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5. 在农业上常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来浸种,给种子消毒,因为该溶液中含有甲酸。
C催化剂催化氢化αβ-不饱和醛酮的碳-陇东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Pd/ C ,1% Na2C O3 5% 348K, 4h, H2
O
镁和甲醇在回流中催化还原α,β-不饱和酯可定量给出α, β-碳-碳 双键还原产物
CO2Et
Mg/MeOH
H OH
CO2Et H
H HO
化学化工学院
9.2催化氢化反应
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可催化选择还原 α,β-不 饱和酮的碳-碳双键,且具有高立体选择性。
B6
催化氢解反应
和杂原子如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等相连接的芐基型化 合物或钯催化剂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氢解
RNHC H 2Ar RO C H 2Ar RS C H2Ar RNH2 + ArC H3 RO H + ArC H 3 RS H + ArC H 3
在多肽合成中,应用苯甲氧酰基保护氨基,当完成保护作 用之后,可以用催化氢解法除去。反应式如下
O + 2Na-Hg O H2O C HO H
O HC O O C O2H Zn -Hg, HC l Me Δ O CH 3 Zn (Hg) HC l O C O2H OH OH O CH 3
C H(C H 2)10C O2R 异油酸酯
化学化工学院
9.2催化氢化反应
烯烃化合物中,双键上的取代基不同,其被还 原的速率不同,取代基数目越多,就越难被还原, 因而产生如下由易到难的反应活性顺序:
化学化工学院
9.2催化氢化反应
各类烃化物在第Ⅷ族金属表面上的吸附能力有如下顺序: 炔烃>双烯烃>烯烃>烷烃 当烯烃和炔烃共存时,催化剂的表面首先吸附炔烃 ,从而炔烃被活化,能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氢发生 反应。只有当其中的炔烃被全部氢化之后,烯烃才有可 能被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开始进行氢化反应。这种高 度的选择性,在工业上具有重大意义
高等有机化学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R
R
Nu CCCO H
R
Nu C C C OH
R
2) 影响加成方式的因素
a.羰基活性小;b.试剂的亲核性弱时 c.两者空间位阻大时, 一般按1,4 -加成;反之按1,2 -加成:
O PhCH CHC R EtMgBr
Et PhCHCH2COR
Et
PhCH2 CH C R OH
R
H Me Et i-Pr
无a-H的芳香醛在CN-的作用下生成a-羟基酮
OδCH
δ+
Ⅰ
O CH CN Ⅱ
H迁移 极性反转
O OH H C C
CN
OH O CC CN H
Ⅳ
H迁移
O OH
-CN
CC CN H
Ⅴ
O OH C CH
Ⅵ
六、羰基与 Wittig 试剂反应
1、Wittig 试剂制备: 膦的叶立德 (ylid)
Ph3P + X CH R Ph3P CH R
*羰基上空阻大小(空间因素)
*共轭作用存在时羰基稳定,反应活性减少
结论:脂肪醛>甲基酮>环已酮>芳香酮 芳醛>芳香酮
二、 加成-消去反应 OH
R C NHR
C=O + NH2 Y
R
C=NH
*反应机理:亲核加成-
Y
消去反应
NH2 Y 亚胺
*酸催化:控pH=6,
NH2 NH2
R 取代亚胺
(希夫碱) OH
反应需要 过量的强碱
O
O
CH3C CH COEt
无α-H的酯可和有α-H的酯或酮可交叉缩合:
O
O
1. NaH
HCOOEt
【有机化学】α, β-不饱和醛酮 、 醌、羟基醛酮 、酚醛和酚酮、紫外光谱

+ HCN(CH3)2 2) H2O
DMF
CHO 主要产物
反应机理:
POCl3 +
O
O H C N(CH3)2 Cl
: :
Cl2PH-O-CH-N(CH3)2
O
Cl2P O C=N+(CH3)2Cl-
H
H Cl
C=N+ (CH3)2Cl2PHO2-
OH
+
H
+
Cl C=N(CH3)2
OH
H2O
Cl C N(CH3)2 H
一 反应
1. 1-羟基酮的反应
(1) 银镜反应
(2) 与苯肼作用生成脎(osazones)(成脎反应).
CH2OH
OH-
R-C=O
1-羟基酮
CHOH OH-
R-C-OH 烯二醇
CHO
R-CH-OH a-羟基醛
C6H5COCH2OH + 3 C6H5NHNH2
N
H3C C
N
HC H N
C6H5
+
C6H5NH2
ArCHO
CN-
O-
Ar-C-H
H2O
OH-
OH
Ar-C-H
CN
CN
OH-
OH
Ar-C-
H2O
CN
ArCHO OHO-
O- OH
Ar-C-C-Ar
H2O
OH-
H CN
OHOH OH-
Ar-C-C-Ar
H2O H CN
-CN-
OHO
Ar-C-C-Ar +CN+ Ar-C-C-Ar
H CN
H
第六节_α_β-_不饱和醛、酮解读

CH2=C=O 乙酰基化试剂
O CH3–C–OH 乙酸
O CH3–C–Cl 乙酰氯
O CH3–C–OOCCH3 乙酐
O CH3–C–OC2H5 乙酸乙酯
O CH3–C–NH2 乙酰胺
O CH3–C–R 甲基酮
第七节 醌类化合物
在醌型结构中存在-共轭体系,但不是闭 合的共轭体系,因此,醌没有芳香性,它是 一种特殊的不饱和二酮。一般情况下,邻苯 醌为红色,对苯醌为黄色。
OO C-CH2-C-CH3
(3)与格氏试剂反应 (羰基性质)
CH2=C=O + RMgX
H2O CH2=C-O H R
(4)与卤素加成(碳碳双键性质)
O CH3-C-R 甲基酮
CH2=C=O + X-X
CH 2-C=O
XX
3、制 备
(1) 热 解
CH3COCH3
700-850 0 C Fe
CH2=C=O + CH4
稀-OH
CH3CH=CHCH=O +H-CH2CH=CHCHO
-H2O
OH-
2 CH3-CH=CH-CHO - H2O /
CH3-CH=CH-CHO
OH- H2O
CH3CH=CHCH=CHCH=CHCHO
CH3-CH=CH-CH=CH-CH=CH-CHO -CH2-CH=CH-CHO
OHCH3-CHO + CH3-CH=CH-CHO - H2O /
产物。 1 O-
OH
OH
2
+
3
-
+ H—CN
4
+
O
CN
CN
O
OH
◎与HCl加成
羰基化合物概要

(2) 与炔钠加成
=O
+ HC C Na
液 NH3
ONa C CH
H 3O
+
OH C CH
练习
选择适当的原料合成2-甲基-3-戊炔-2-醇。
CH3 H 3C C OH C C CH3
2. 与Wittig试剂加成 Wittig试剂由具有亲核性的三苯基膦及卤代烃为 原料,先 得季鏻盐,再用强碱如苯基锂来处理以除去烷基上的α -氢原子 而制得。
2,2-二甲基丙醛
2,4-戊二烯醛
5-甲基-4-己烯醛
CH 3 -CH-CH CH
3
2 CHO
C 6 H 5 -CH-CHO CH 2
3
CH 3 -C=CHCH CH 3 ,7
O
2 -C-CH 3 2
2 CH 2 -CH-CH
2 CHO
CH 二甲基 H 3C
3
3 甲基丁醛
O苯基丙醛OFra bibliotek6 辛醛
CH 3 CH 2 -C-CH 3 戊酮
= CH CH 3
CH
3
O C CH
+
P(C
6H 5)3 3
=
CH
3
CH
3
+
(C 6 H 5 ) 3 P CH CH
3
CH CH
(C 6 H 5 ) 3 P + RCH
2X
C 6H 6
(C 6 H 5 ) 3 PCH
2R X
C 6 H 5 Li C 6H 6, LiX
(C 6 H 5 ) 3 P
= CHR
Wittig试剂还可以 也叫磷叶立德(ylide)。
O C
_ + (C6H5)3PCHCH3 的形式表示,这种内膦盐
有机化学课件第08章不饱和碳氧双键化合物

HX
XCH 2CH2COOH
O CH2 CH C OH
H2O, H + HOCH 2CH 2COOH HCN, OH
NCCH 2CH2COOH
NH 3
H2NCH 2CH 2COOH
6
8.1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8.1.2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性质
(2) Michael加成反应
HN COOCH 3 除草剂
Cl
杀菌剂
N
HO
C N
N
C
OCH 3
H
灭菌灵
Cl 灭草灵
杀虫剂
O CH 3NHCO
西维因
O
O
O C NHCH 3 O C NHCH 3
CH 3 速灭威
CH 3 巴沙
17
8.3 1,3-二羰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8.3.1 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8.3.1.1 烯醇式与酮式的互变异构
孤立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兼有C=C与C=O的化学性质。
1 烯酮的性质
烯酮分子中羰基为sp杂化态,两个累积双键正交,并不共轭,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并且有很 大的毒性。乙烯酮(气态)易二聚为液体。
二聚乙烯酮容易与其它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H2C C O H2C C O
H2C C O
NuH
H2C C O
H2C C OH
O
O
C C C , C C C OR
CC CN
,
N
,C C C O 等
产生碳负离子的体系(G-C-H)有:
CH2(COOEt) 2, CH 3COCH 2COOR , CH 3NO2 , NCCH 2COOR , PhCH 2CN , RMgX , R 2CuLi
醛和酮ppt学习教程.pptx

第7页/共102页
CH2
CH3 CH2
CO
(CH2)12
CHO CHO
3-甲基环十五酮(麝香酮)
1,2-萘二甲醛
3-methylcyclopentadcanone 1,2-naphthalene dicarbaldehyde
O CCH(CH3)2
2-甲基-1-环己基-1-丙酮 1-cyclohexyl-2-methyl-1-propanone
CH3 CH3
C
HCN
O
CH3
CH3 C OH
H2SO4
Δ
CN
CH3
CH3
CH3OH
CH2 C COOH
CH2 C COOCH3
H2O
α-甲基丙烯酸甲酯
第23页/共102页
②和Grignard试剂加成: ❖加成产物水解后生成醇。
C
δ-
O+R
δ+
MgX
Et2O
C
R H+,H2O R C OH
OMgX
第13页/共102页
⑤红外光谱: ❖C=O的伸缩振动在1750~1680cm-1处有一强吸收带,醛(1730cm-1)稍 高于酮(1715cm-1),当羰基与双键共轭时,吸收向低频方向位移。 ❖醛基的C—H键在2750 cm-1附近有一个非常特征的吸收峰。
第14页/共102页
❖乙醛的红外光谱:
1727 cm-1为C=O键的伸缩振动,2846 cm-1和2733 cm-1为醛基C—H键 的伸缩振动; 3001 cm-1为甲基C—H键的伸缩振动,1350 cm-1为甲基C—H键的弯曲 振动。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乙二醇和醛或酮作用生成环状缩醛或缩酮以保护羰基。
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K=38
ECt H3CHO + H2O
ECt H3CHO CO
+ HCN
NaHSO3
CCNH3CH(OH)2
CH3CHOH
K≈ 1 K≈ 104
Et2CCONH K=4× 10-4
Et
SO3Na
第14页/共104页
7.2 羰基加成反应
与氢氰酸的加成 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与金属有机物的加成
与水的加成 与醇的加成 与胺及氨的衍生物的加成 与格氏试剂的加成
CH3
S
C6H13 H
C
CH3
COOH
R
在较高温度时, 转化 很快达到平衡, 外消 旋化
第38页/共104页
2.碳负离子的生成 C-H键的异裂
C H+ B
共轭酸
碳原子酸
C + HB
共轭碱
第39页/共104页
HC CH
NaNH3 液 NH3
HC CNa
NH3
Ph3C H
NaNH3 液 NH3
Ph3CNa
能与羰基氧H形成羟基的基团时
Ph Ph
空OH间RL亲OC阻H核3S碍试CY小HO剂3L的i从N一uP含Ph边h氢H对键O羰环基LOCi的-HC加3HRL3成OS
YH
HO Nu
Ph
OH Ph
CH3 CH3
第30页/共104页
Cornforth规则
当酮的α-手性碳原子上连卤素原子 由于卤原O子与羰基的偶极作用O
9
11
10
第47页/共104页
杂化作用
C-H键中碳的s成分越多 H越易以质子形式解离
H C CH
H2C CH2
有机化学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学习教案

•
Cl3C←CH=CH2 + HCl Cl3c—CH2—CH2Cl
•
•
在苯环的定位效应中,+N(CH3)3具有强烈
的-I效应,所以(suǒyǐ)是很强的间位定位基,
在苯环亲电取代反应中主要得到间位产物,
而且使亲电取代比苯难于进行。
第13页/共44页
第十四页,共44页。
2.对反应机理的影响 在一些反应中,由于诱导效应等因素可以
这种效应如果存在于未发生反应的分子中就称为 静态诱导效应,用Is表示。
第5页/共44页
第六页,共44页。
诱导效应(xiàoyìng)的传导是以静电诱导的方式沿着 单键或重键传导的,只涉及到电子云密度分布的改 变,引起键的极性改变,一般不引起整个分子的电 荷转移、价态的变化。 这种影响沿分子链迅速减弱,实际上,经过三个原 子之后,诱导效应(xiàoyìng)已很微弱,超过五个原 子便没有了。如:
Cl3C—CHO > Cl2CHCHO > ClCH2CHO > CH3CHO
第15页/共44页
第十六页,共44页。
4.对化学平衡(huà xué pínghé ng)的影 响
[例1] 酸碱的强弱是由其解离平
衡常数的大小来衡量的,在 酸碱的分子中引入适当的取 代基后,由于取代基诱导效 应(xià oyìng)的影响,使酸碱 离解平衡常数增大或减小。
CH2==CH—CH==CH2 CH 2==CH—CH==CH—CH==CH 2 缺电子共轭体系:CH 2==CH--CH2+ C 6 H 5CH2+ 多电子共轭体系:CH 2==CH—CH 2 –
CH 2==CH—CH==O
第26页/共44页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有机化学羰基的反应

羟胺
OH CN
生成物
名称
席夫碱(shiff base)
肟(oxime)
NH2
肼
NHC6H5
苯肼
NHCONH2 氨基脲
C N NH2
腙(hydrazone)
C N NHC6H5 苯腙(phenylhydrazone)
C N NHCONH2 缩氨脲(semicarbazone)
第19页/共50页
二、羰基的亲核加成
a ketone
a primary amine or
other derivative of ammonia
an imine
C NY + H2O
H
CO +
第18页/共50页
H3NY
(1) RNH2 and YNH2
反应物YNH2
基团Y
名称
表13-1 氨基衍生物与醛酮加成反应
结构式
R
1°胺
R CN
OH
• 广泛用于合成各级醇,也可用于合成醛酮。
O
R MgBr
OMgBr
H2O
OH
R
R
O R MgBr Y
其中:Y=X or OR
OMgBr Y
R
-YMgBr
O
R MgBr H2O
R
OH R
R
CN
R MgBr
NMgBr
R
第24页/共50页
H2O
O R
• 格氏试剂的应用
R COOH
R CH2OH
1°醇
1.HCHO 2.H3O
OH
2.H3O
O
RMgX
R CR' 酮
R C R'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 羰基α–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

酸催化不改变平衡常数 13
一、a - 氢的酸性及烯醇、烯醇负离子形成
2. Keto – Enol Tautomerism (互变异构)
酸和碱均可催化这一互变异构过程。 ——碱性条件下,碱夺取a -H形成烯醇负离子
碱催化有可能改变平衡常数!
14
一、a - 氢的酸性及烯醇、烯醇负离子形成
思考:羧酸的a –卤代与成酰卤反应有何区别?
31
二、a – 卤代反应
例题与习题: 完成下列反应
O CH3CH2CCH3
Cl2 ( 1 mol ) H2O, HOAc
CH3CH2CH2CHCH3 I2 ( excess)
OH
NaOH
O CH3CHCCH3
Cl
CH3CH2CH2COOH + CHI3
O (CH3)3CCCH3
2. The mixed aldol reaction
38
三、Aldol 反应和 Aldol 缩合
2. The mixed aldol reaction
How to solve? Method 1
Method 2
39
三、Aldol 反应和 Aldol 缩合
3. Intramolecular (分子内) aldol reaction
O CH3
O
CH3
B
动力学控制产物
O CH3 H
O
OH
CH3
CH3
热力学控制产物
强碱有利于形成动力学控制的少取代烯醇负离子。 酸性有利于形成热力学控制的多取代烯醇。 对于弱碱条件下则影响因素会更多,选择性不高。
18
4、烯醇硅醚的形成
LDA作用下形成的负离子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生成 烯醇硅醚
6第六章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剖析

OH H C CN CH3
OH H C CN Ph
K>104
K=210
HCN
CCl3CHO
H2O Cl3C
H
C
OH
三氯乙醛水合物 OH (安眠药)
Cl Cl C Cl H C H O O H
① Cl3C 是强吸电子基团,使 羰基带有更多的正电荷; ② 产物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 产物稳定,平衡向右移动。
} [
OH
动力学产物
O C CH 2R C NhomakorabeaO CH 2
R
]
烯醇负离子 H+
碳负离子
烯醇负离子
O
热力学产物
R C CH3 + R C CH2
Br2
O R C CH2Br
烯醇负离子是一个两位负离子,氧碱性强,碳亲核性强。
• 在许多情况下是以烯醇式负离子结构形式存在。 为了满足合成的需要,常常需要形成单一部位的 烯醇盐。这就需要从形成碳负离子时的条件加以 控制:动力学控制,一般在较低温度下和体积 较大的碱时,易使碳负离子在位阻较小部位的碳 氢键处形成;热力学控制,一般在较高温度、 体积较小的碱条件下,取代基较多部位的碳氢键 易于形成碳负离子。如:
加成反应的活性与试剂亲核性强弱、羰基碳原子亲电性强弱、 羰基所连R基大小,即电子效应、立体效应等因素有关。
H C R Nu O
-
R'
Nu C O
-
O R C H(R) > Ar
O C H(R)
R
随R基的体积增大和给电子能力增加,中间体稳定性降低。
羰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
HCHO > RCHO > R2CO > ArCOR > Ar2CO
有机化学简答题

有机化学简答题1.画出BrCH2CH2CH2Br 以C1-C2为旋转轴的最稳定和最不稳定的Newman投影式。
2.比较各种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为什么?3.乙烯、丙烯、异丁烯在酸催化下与水加成,其反应速度哪个最快?为什么?答:乙烯< 丙烯< 异丁烯。
决定于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次序。
4.叁键比双键更不饱和,为什么亲电加成的活性还不如双键大?答:叁键碳原子sp杂化,双键碳原子sp2杂化。
电负性Csp>Csp 2 。
σ键长sp-sp<sp2-sp 2 叁键中形成两个π键的p 轨道交盖的程度比在双键中更大,结合更紧密。
故不易发生给出电子的亲电加成反应。
5.反式二取代环己烷是否一定比顺式结构稳定?答:不一定。
取代基在 e 键上的构象比较稳定。
以二甲基环己烷为例:反式 1,2- 二甲基环己烷和 1,3- 二甲基环己烷的顺式结构,取代基都可以在 e 键上,此种构象是最稳定的。
(反) -1,2- 二甲基环己烷(顺) -1,3- 二甲基环己烷6.如何判断化合物的芳烃性?答:化合物的芳烃性需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首先π电子数符合 4n+2 ,是一个闭合的大π键,而且在同一个平面上。
7.萘的亲电取代反应往往发生在α位,那么如何制备β位取代物?答:萘的α位活性比β位大,所以取代反应一般得到的是α位产物。
原子在空间上有相互干扰作用,因此α- 萘磺酸是比较不稳定的,在较高的温度下会转位成β- 萘磺酸,因此萘的其他β - 衍生物往往通过β - 萘磺酸来制取。
8.为什么叔卤烷易发生 SN1 反应,不容易发生 SN2 反应?答:单分子亲核取代( SN1 )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决定反应速度,中间体为碳正离子,由于烃基是供电子基,叔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大于仲碳正离子和伯正离,子,因而叔卤烷易发生 SN1 反应。
双分子亲核取代( SN2 )反应一步进行,空间位阻决定反应速度,由于叔卤烷空间位阻大,因而叔卤烷不易发生 SN2 反应9.氯乙烯是卤代烃,为什么不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答:乙烯型卤代烯烃: P-π共轭, C-X 键更为紧密,不易发生一般的取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