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大一上
古代文学史大一知识点
古代文学史大一知识点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环,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和作品,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古代文学领域的重要内容。
一、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和特点1.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主要表达工具,以汉语古代文言为基础,形成了严谨、规范的语法特点和独特的文字表达方式。
2. 白话文是近现代文学的主要表达形式,采用口语化、自然流畅的表达风格,更贴近现代人的思维和习惯。
二、古代文学体裁1. 诗歌:包括古代诗歌、唐诗、宋词等,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韵律和意象表达思想和感情。
2. 散文:古代散文分为古文、骈文等,着重于记叙、描写和论述。
3. 戏曲:古代戏曲有传统的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具有音乐、舞蹈和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
4. 小说:古代小说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代表,讲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揭示出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性的智慧。
三、古代文学流派1. 骈文流派:以骈文为特点的文学流派,如汉赋、楚辞等,注重华丽修辞和骈偶的技巧运用。
2. 楚辞:楚辞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反映了楚国文化的独特风貌和主题。
3. 唐诗流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甫、李白等代表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4. 宋词流派: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词人陆游、辛弃疾等代表了不同的词派和表达方式。
四、古代文学名著1.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展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
2. 《西游记》:记载了孙悟空等众多神话人物的历险故事,以及对人性、社会问题的思考。
3. 《水浒传》:描写了宋朝社会底层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和悲壮的故事情节。
4.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
文学史A大一上背诵
中国古代文学史A 大一上学期背诵资料整理诗经《诗经·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jiǒng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犀hùxī。
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shuì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fén镳biāo镳,翟茀dífú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
施罛gū濊huó濊,鱣zhān鲔wěi发bō发,葭菼tǎn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qiè。
《诗经·邶(bèi)风·静女》见作品选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
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ú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
匪fēi女rú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小雅·鹿鸣》见作品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háng)。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示”)民不恌(“佻”),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遨”)。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耽”)。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tu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一上word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绪论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一、史家记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
(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20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年代、30年代、四五十年代、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中国文学的演进影响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
古代文学史题库大一上
古代文学史题库大一上古代文学史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弹歌》是一首原始猎歌,歌词载于()①《吕氏春秋》②《吴越春秋》③《礼记》④《淮南子》2、《女娲补天》原载于()①《山海经》②《淮南子》③《庄子》④《列子》3、最早提出删诗说的是()①《左传》②《史记》③《汉书》④《礼记》4、《诗经》分风、雅、颂是依据()①乐调不同②作者不同③产生地域不同④产生时代不同5、《毛诗传笺》的作者是()①郑玄②朱熹③王逸④孔颖达6、风、雅、颂的"雅"意为()①雅观②文雅③典雅④读音同夏7、琼瑶的《在水一方》歌词的内容、意境完全脱胎于()①《静女》②《蒹葭》③《汉广》④《泽陂》8、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弃妇诗是()①《汉广》②《氓》③《将仲子》④《狡童》9、被王夫之誉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诗篇是()①《东山》②《采薇》③《黍离》④《蒹葭》10、控诉秦穆公以人殉葬暴行的诗篇是()①《黄鸟》②《正月》③《小弁》④《雨无正》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语出自()①《离骚》②《远游》③《涉江》④《哀郢》12、《东君》祭祀的是()①天之尊神②云神③太阳神④主宰寿命之神13、屈原的第二个长篇诗作是()①《九歌》②《九章》③《天问》④《招魂》14、清人刘熙载《艺概o赋概》:"情人绵邈,莫如宋玉'悲秋'。
"宋玉的"悲秋"之作是①《九辩》②《高唐赋》③《神女赋》④《风赋》1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一语出自()①《春秋》②《左传》③《国语》④《战国策》16、代表先秦历史散文最高成就的作品是()①《春秋》②《左传》③《国语》④《战国策》17、善用比喻寓言进行说理的先秦历史散文是①《春秋》②《左传》③《国语》④《战国策》1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出自()①《论语》②《孟子》③《战国策》④《墨子》19、鲁迅誉之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著作是()①《庄子》②《孟子》③《荀子》④《韩非子》20、保存寓言最多的作品是()①《庄子》②《列子》③《荀子》④《吕氏春秋》二、多项选择题1 、原始诗歌的特点有()①口头性②集体性③综合性④功利性⑤随意性2 、下列神话中反映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作品有()①《鲧禹治水》②《后羿射日》③《精卫填海》④《盘古开天》⑤《黄帝擒蚩尤》3 、《诗经》中 " 颂诗 " 包括()①《夏颂》②《商颂》③《周颂》④《吴颂》⑤《鲁颂》4 、下列作品中反映周部族发迹史的是()①《玄鸟》②《大明》③《生民》④《绵》⑤《思文》5 、《卫风 o 氓》()①是我国诗史上最古老的一首弃妇诗②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③控诉了夫权制的罪恶④告诉人们不要自主择偶⑤景物描写出色6 、《小雅 o 采薇》()①反映人们的厌战情绪②多用叠字和叠句③即景抒情,情景相生④反映了战争对生产、生活的极大破坏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首早期的边塞诗7 、复沓的作用在于()①加深印象,渲染气氛②深化诗的主题③使感情得到心情抒发④增强诗的音乐性、节奏感⑤可以增加诗篇长度8 、《九歌》中祭祀天神的作品是()①《东皇太一》②《礼魂》③《东君》④《湘君》⑤《大司命》9 、下列作品中属于宋玉的有()①《神女赋》②《洛神赋》③《登楼赋》④《高唐赋》⑤《风赋》10 、《曹刿论战》刻画曹刿形象的主要手法有()①语言描写②行动描写③心理描写④细节描写⑤环境描写11 、《左传》长于写战争,在写战争时往往着重叙写()①战争的性质②双方力量的对比③战争的过程④双方将帅的素质⑤对待战争的态度12 、烛之武说秦退师,主要在于他的说辞说明了()①晋之无厌②亡郑利晋害秦③存郑于秦有利④郑原为秦陪臣⑤郑愿割地赔款13 、《晋灵公不君》一文中叙述晋灵公骄奢纵欲、残忍暴虐的事例有()①厚敛碉墙②从台上弹人③拒谏纵恶④谋杀国之栋梁⑤穷兵黩武14 、《国语》一书包括()①《周语》②《齐语》③《晋语》④《秦语》⑤《越语》15 、《冯谖客孟尝君》一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有()①焚券市义②复谋相位③立庙于薛④劝说齐王⑤开拓疆土16 、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对话体的有()①《论语》②《孟子》③《庄子》④《荀子》⑤《韩非子》17 、《庄子》文章特点主要有()①想象丰富②夸张大胆③善用比喻说理④质朴无华⑤逻辑性强18 、保存寓言故事较多的作品有()①《韩非子》②《庄子》③《列子》④《吕氏春秋》⑤《山海经》19 、下列成语出自《庄子》的有()①运斤成风②自相矛盾③邯郸学步④东施效颦⑤画蛇添足20 、下列寓言自出《韩非子》的一书的有()①狐假虎威②滥竽充数③守株待兔④买椟还珠⑤揠苗助长1 、先秦文学是指从 ____ 到 ____ 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文学。
古代文学史第一册复习(大一)
3、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 段。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 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 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 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 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 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 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后来成 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
A、《离骚》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 辉形象。屈原的形象在《离骚》中十分突出,他那伟 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文人, 并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 B、《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 香草。《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 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C、相对于《诗经》,《离骚》是一种新鲜、生动、 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
11、汉大赋
汉大赋: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 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 王、贵族淫奢为旨归,结构宏大,铺陈渲染了 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
第二部分 简答题
一.简述《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六.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 1、《史记》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组成。虽然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但它 们却是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形成沟 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2、《史记》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司马迁 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 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叙事脉络。 3、《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 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 以类相从的原则。
二.简述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一上笔记整理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文学发展的孕育期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 6世纪)文学发展的成熟期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 6世纪至2 0世纪初期)文学的转型变化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 8 4 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 19)二、先秦文学的基本内容(-)神话、远古歌谣(1)内容2、再现劳动过程的2、征服自然愿望的3、反映上古婚姻制度的4、思恋之歌(2)上古歌谣的艺术特点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一一劳动节奏短促、鲜明。
(-)上古神话2•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2•始祖神话——女姻技土造人3•洪水神话——緜gJn禹治水4•战争神话——共工与颛顼争帝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6感生神话(英雄神话)——夸父逐日(2)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二《诗经》的编集1采诗说2献诗说3删诗说三《诗经》的分类《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1国风(160篇)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因此被誉为“乡土之音”。
除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邺(bei )、聯(yo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i)、曹、豳(bin )2雅(205篇)■•雅”即正,是符合朝廷礼仪规范的乐曲的名称,也即朝廷正乐。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4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
小雅共74篇,大部分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1.我国神话的特征答:一。
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二。
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三。
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四。
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2.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答:一。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从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诗经》,一直到近现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古代神话的滋养。
第二章《诗经》 1.《诗经》的流传答:秦以前,除去祭祀、宴享时奏唱之外,还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常常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一是作为教育的课本。
秦火后,只因为它是乐歌,有幸在学者的记诵中得以保全。
汉传授《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一。
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
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
2.《诗经》中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答: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
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4.称颂执政者的诗。
3。
《诗经》中情爱诗的内容: 答:1.歌咏美丽的爱情。
12.抒写婚姻生活。
3.反映某些相关社会问题。
4.《诗经》中重要的史诗有哪几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答:《诗经》中重要的史诗有《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其特色表现为: 1. 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中国古代文学大一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大一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包括了诗、词、曲、赋、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
在大一学期的文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一、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包含了诗歌、民歌、宫廷歌曲等多种形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涉及政治、农业、风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诗经,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楚辞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重要文学流派。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被誉为“九歌之家”。
楚辞以其深情激昂、奇词异句的风格而著称,表达了作者对爱国、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情感。
楚辞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唐诗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而唐诗则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唐诗注重音律、词藻的精细处理,并表现了丰富的社会风貌和人生哲理。
唐诗诸多名家如李白、杜甫、王维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所推崇的经典之作。
四、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重要篇章。
它兴盛于宋代,以其纤细婉约的风格而闻名。
宋词注重描绘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流露,以及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此外,宋词还常以咏史抒怀的方式来表达政治和社会的看法。
诸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名家都是宋词的代表人物。
五、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兴盛于元代。
它是以五言绝句为曲句的一种新体裁,融合了文学、音乐、戏剧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元曲以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特点而备受欢迎。
其中《窦娥冤》、《西华山》等曲目堪称经典。
以上所述,仅为中国古代文学大一知识点的一部分,但足以为我们打开古代文学的大门,领略到其中的博大精深。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能够从中寻找到对现代文学的启示和借鉴。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过程中能够收获满满,增长见识,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一、名词解释: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
它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颂多为贵族的作品,国风多为民间的作品。
它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2、三家诗: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3、毛诗:毛诗晚出,出于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在西汉被立为官学,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属于古文经学,多采用先秦古文篆书书写,独传至今,即今本《诗经》。
4、风、雅、颂:①、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②、雅:即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即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5、赋、比、兴:①、赋: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直述其事,直抒其情。
②、比:托物言志,打比方。
③、兴:托物起兴,是诗歌的开头引起下文,托物兴辞。
6、《尚书》:《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汇编。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
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
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诰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
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7、《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等。
《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今人多以为并非成于一人之手。
大一上中国古代文学
一、默写(十五分)1.氓,蒹葭,采薇。
2.邵公谏厉王弭谤3.逍遥游(开始至至人无己。
)4.《劝学》前三段5.《离骚》前两段6.湘夫人7.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最后一段。
二、填空(十分):1.中国神话的类型: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传奇神话。
2.《九歌》篇名:《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荀子的主张:XXX4.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5.编年史:《春秋》6.儒家创始人:孔子7.四家诗:齐鲁韩毛,前三为今文经,后一为古文经。
8.法家集法、术、势之大成者:韩非。
三、名词解释(十五分):1.国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继续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史事,以记言为主。
2.四家诗:汉初出现,分齐鲁韩毛四家,前三今文。
后一古文3.孔孟:为孔子和孟子的合称。
孔为至圣,孟为亚圣,传有《孔子》、《孟子》,皆记言行,为语录体。
4.风雅颂:风为地方音乐、雅为周王畿附近宫廷和贵族所享乐歌、宋为朝廷、宗庙的祭祀歌曲。
5.韩非:战国思想家、集法家大成,传有《韩非子》,建立了以法、术、势合一的思想。
6.九歌:楚古曲名,屈原于其上加工创作,成一独特的抒情诗,共十一篇。
7.尚书:最早的历史文献,是春秋以前史家集成的政府文件及论述选编。
语言......。
8.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前一记事为主,后者释经。
9.墨子三表说:四、简答(二十四分):1.中国古代神话类型及代表作品2.《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战争的来龙去脉、胜败要点、内外因素。
3.战国策的语言艺术:生动形象、铺张洋溢、语言通俗。
4.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一字喻褒贬。
5.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的社会理想:仁政、保障民之衣食。
6.《劝学》对学习的思想:7.中国古代神话保存的文献典籍:《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
大一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大一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大一古代文学史作为一门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文学的演变历程以及主要的文学作品和创作手法。
下面将对大一古代文学史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1.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时期,中国文学逐渐发展起来。
其中,《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六种不同的诗体风格,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楚辞》则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以其豪放热情的风格被广泛传颂。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成为后世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
2. 唐宋诗词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尤以诗词创作最为繁荣。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他们的作品写实、直观,表达了自然、爱情、社会等多个主题。
宋代的苏轼、黄庭坚则偏重于抒情,他们的作品深情、含蓄,充满哲理。
3. 元曲元曲是中国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成就。
元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
杂剧以程派和郑派为主要代表,作品充满机智幽默,揭示社会弊端。
南戏则以越剧为代表,着重塑造女性形象,发展了中国女性戏曲表演艺术。
4.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逐渐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金瓶梅》等作品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社会风貌、人性缺陷和人生哲理。
5. 古代戏剧古代戏剧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包括了京剧、越剧、豫剧等多个地方戏曲形式。
其中,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观众。
6. 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正式书面语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对经典著作的解读能力。
以上只是大一古代文学史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汇总,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大学期间深入学习古代文学,探索其中的精彩与美好。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一、先秦文学概览1.1 远古传说与神话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
这些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等,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2 《诗经》——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3 《楚辞》——浪漫主义诗歌的瑰宝《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爱,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1.4 先秦散文先秦散文以诸子百家著作为代表,如《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
这些著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在文学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散文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发展2.1 汉赋的兴起秦汉时期,文学创作逐渐从先秦的哲理散文转向了辞藻华丽、形式自由的赋。
汉赋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为代表,其内容广泛,既有对帝王生活的颂扬,也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汉代的繁荣与昌盛。
2.2 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是汉代民间流行的歌谣,它们大多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作品,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史传文学的辉煌秦汉时期的史传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以司马迁的《史记》最为杰出。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严谨的史实、生动的叙述、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后世史传文学的典范。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变革3.1 魏晋诗歌的新风貌魏晋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新的风貌。
以曹操、曹植、王粲等为代表的建安七子,以及陶渊明等诗人,他们的作品摆脱了汉代赋的华丽辞藻,更加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魏晋风度。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一上学期——先秦部分)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一上学期——先秦部分)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试题(先秦两汉文学史试卷一)一、填空题:1、诗歌起源于人类的。
2、神话流为寓言,就是神话化的主要表现。
3、《诗》三百,精华在《国风》,《国风》中又以最为精彩。
4、《论语》是一部记述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
5、《荀子·劝学》说:“君子生非异也,。
6、在古代神话中,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的英雄是。
7、《诗经》依、、分类编排。
8、《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
9、《孟子》今存篇,每篇又各分上、下。
10、屈原《九歌》并非九篇,而是篇。
11、《论语》中载孔子之言“鸟兽不可与同群”,其意是说。
12、《战国策》载,触龙说服了赵太后,使长安君。
13、神话流为仙话,就是神话化的主要表现。
14、《诗经》中的国风,有不少“饥者歌其食,”的诗篇。
15、《逸周书》原名《周书》、《周史记》,又称《周书》。
16、《左传》大约成书于,与《国语》成书同时或稍后。
17、今存《老子》分上下篇,上篇称,下篇称。
18、《战国策》载,倚柱弹其剑,歌“长铗归来乎”的人名叫。
19、春秋以前,文学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
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
20、在古代神话中,衔木石而填东海的神鸟名曰。
21、《诗经》曾广泛用于社会生活,春秋时政治、外交场合公卿大夫颇为盛行。
22、《尚书》多载训诫之文,《春秋》多寓褒贬之言,《国语》则多记之语。
23、《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体断代简史。
24、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以为核心,并认为天道。
2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是所说。
26、李斯最著名的散文是他在秦统一前写的。
27、汉代的政论散文以初期最为发达,的《过秦论》是其中的杰作。
28、史传文学是由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开创的,他字。
29、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其中最大的代表作家是。
30、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其“十志”是由《史记》的“ ”变来的。
31、现存秦刻石文,大部分都出自之手。
大一古代文学
大一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魏晋时期轶事小说。
全书按照内容分类记事,共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它记述了从汉末到东晋名士们的逸闻轶事,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
2.志怪小说: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
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
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等。
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
3.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诗坛上出现了一种自觉运用四声规律,讲究声调对偶用典的新体诗歌,人称永明体。
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
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4.宫体诗: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
今人考证“宫体诗”因萧纲入主东宫而得名。
内容上多写妇女、男女之情,或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
创作上重声律、求技巧,从咏物走向咏人,刻画精工,细致入微。
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靡丽。
代表作家:萧纲,萧衍。
5.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是指建安诗人大力表现时代苦难,民生忧患以及自己削平战乱,恢复国家统一的抱负。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刚健清新,6.左思风力:是对西晋**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7.初唐四杰:初唐高宗时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的合称。
他们因年少才高、官小名大被合称“四杰”,诗风真正反映了社会上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要求。
他们在审美追求上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大一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大一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古代文学史是研究古代文学发展历程和作品特点的学科,它对于了解古代文学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古代文学史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作家的创作背景,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古代文学史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大家对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古代口头文学,包括民歌、节令歌谣等;二为古代书面文学,包括诗、词、曲、小说等。
其中,诗、词、曲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三绝,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先秦时期的古代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诗经》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一千多年间的诗歌创作。
《楚辞》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诗集,以其抒发豪迈痛苦的情感和瑰丽的艺术形象而闻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以乐府民歌和绝唱为主要表现形式。
乐府民歌是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等歌曲至今仍广为传唱。
绝唱则是一种流行于南北朝时期的短篇曲子,以其含蓄而深情的表达方式而脍炙人口。
四、唐宋时期的古代文学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孕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诗人李白、杜甫、王之涣等都是唐代文坛上的巨星。
宋代的古文则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既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五、元明清时期的古代文学元代的古代文学以传统戏曲为主要形式,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明代的古文以杨慎、杨熙烈等人为代表,他们提倡以白话文写作,对后世大有影响。
清代的古代文学则以纪晓岚、曹雪芹等人为代表,他们的作品精神独特,形式多样,堪称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
六、古代文学与历史关系古代文学与历史密不可分,文学作品是历史的镜子,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大一上古代文学知识点
大一上古代文学知识点在大一上学期的古代文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我们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文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化传统。
通过口头传承,古人们用歌谣、神话、谚语等形式记录和传达社会的历史、风俗和信仰。
随着文字的出现,古代文学逐渐形成了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学体系。
尤其是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代表的东方文学,影响了整个亚洲乃至世界。
二、诗歌创作与特点古代诗歌是古人情感和思想的结晶,主要有四言、五言、七言等不同格律。
诗歌在古代起到了记录历史、咏史抒怀、描绘自然等多重功能。
其中,《诗经》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风貌,也保存了古代文化和道德观念。
三、散文创作与发展古代散文是一种以文字组织为主的散文体裁,以叙述和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
散文在古代文学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也展示了社会的风土人情。
《左传》、《庄子》等是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心理变化。
四、戏曲艺术的特点与魅力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与表演艺术的结合体,是一种通过演员表演、唱词、音乐、舞蹈、布景等多种艺术手段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
古代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多种剧种,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戏曲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生动性和感染力,让观众沉浸其中,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
五、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古代文学是现代文学的重要源泉和参照。
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成为了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许多现代作家在创作中受到了古代文学的启发。
古代文学的思想、美学理念以及创作技巧对现代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现了古代文学的持久魅力。
通过学习大一上古代文学的知识点,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大一上学期古代文学知识点
大一上学期古代文学知识点大一上学期的古代文学,是一门让我领略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课程。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深受古人的智慧和文学艺术的熏陶。
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我首先接触到的是《诗经》,这是我对古代文学起始的地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300多首诗歌,记载了周朝时期的社会风貌、人生哲理以及宗教仪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诗经》,我不仅欣赏到了古代文人的辞章之美,更体会到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其中《关雎》、《桃夭》等诗歌,以其优美的辞藻和深刻的意境,令我驻足沉思,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接着,我又学习了《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化名著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及孔子对一系列的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了解到孔子对待学习、个人修养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原则。
他的思想被奉为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源泉,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诗经》和《论语》,我还学习了《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绘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家族和宫廷社会。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悲剧。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体会到了古代文人对于情感、家庭和社会的探索和思考。
在学习古代文学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古代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比如,唐代的诗歌,在诗人们的笔下,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成了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的感悟。
宋代的散文,以其自然质朴的风格和生动活泼的描写手法,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元曲则通过嵌入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塑造了一批优秀的人物形象,传递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它的价值和重要性。
古代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古人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与感悟。
大一上册古代文学知识点
大一上册古代文学知识点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我们理解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大一的上册中,我们将学习和探索古代文学的知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是指在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产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汉赋、唐诗、宋词和元曲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反映了古人的思想观念、社会风貌和情感体验,是了解古代社会和人们思想的重要途径。
2. 先秦经典著作先秦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诗经》、《尚书》、《周礼》、《论语》和《孟子》等。
这些经典著作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3. 汉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汉赋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特点是辞藻华丽、修辞繁复、意境深远。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包括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两都赋》。
通过学习汉赋,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社会的风貌、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4. 唐诗的产生和发展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这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和优秀的作品。
唐诗的特点是以五言、七言为主,形式优美,意境深远。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一些著名的唐诗人如杜牧、李白和杜甫等,了解到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
5. 宋词的艺术价值和代表作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其艺术价值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宋词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意境细腻,通过几句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深邃的情感。
代表作品包括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学习宋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艺复兴的气息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6. 元曲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元代戏曲艺术的代表。
元曲的艺术特点是文采华丽、情节曲折、音乐和舞蹈相结合。
学习元曲可以了解到元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
以上只是古代文学知识点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绪论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一、史家记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
(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20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年代、30年代、四五十年代、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中国文学的演进影响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
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2、朝代的不平衡。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地域的不平衡。
一是不同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二)相反相成的因素。
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民歌——孔子整理—“国风”;长江中下游市井民歌——文人—梁陈宫体诗)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炫博);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初唐诗人陈子昂疾呼恢复汉魏风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有影响的复古呼声,促成声色与性情的统一;唐代中叶,韩愈柳宗元提倡复古,反对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提成三代两汉的古文,在其基础上建立一种与道合一的新的文学语言和文体)文与道的离合,主要是指文学与儒家伦理道德、政治理想的关系;此外,道家、佛学以及反映市民要求的思想先后不同程度的渗透进来。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试图打破按朝代分期的框架,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其阶段性(九个方面:创作主体;思想内容;文学体裁;文学思潮;接受对象文学语言;艺术表现;文学流派;文学传媒;主体,读者)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二、概述:(一)上古期总:各种文学体裁的孕育;思想基础的孕育;(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重社会功能,道重审美价值已形成(诗言志、法自然、思无邪、温柔敦厚);奠定文学的基本格局(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收对象,传播媒介为文字),直到宋出现市民文学。
1、第一段先秦文学。
创作主体由群体到个体;史从巫中分化出专门从事人事记录;士兴起活跃;文史哲不分(散文),诗乐舞结合。
2、第二段秦汉文学。
创作主体处境变化,士聚集形成若干作家群体,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谲谏为己任;汉代文学形成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楚辞的形式转化为赋,汉代乐府民歌以新姿态新活力酝酿出诗歌的新节奏新形式—五七言体(二)中古期将魏晋作为新开端划分依据(中国文学的所有因素在这个时期具备且成熟):✧文学自觉在南北朝开始并完成;✧文学语言古奥到浅近;✧诗、词、曲鼎盛;在唐宋元达到高峰✧文言小说魏晋南北朝初具规模,唐代成熟;白话短篇小说宋元两代繁荣;白话长篇小说元末明初出现《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作品;✧出现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文学传媒新形式;✧创作主体和对象,包括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1、第一段魏晋到唐中叶。
a.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达到鼎盛。
文向诗(占据主导地位)靠拢,出现诗化的骈文;赋向诗靠拢,出现骈赋。
杜甫承前启后(这个阶段最后下个阶段最早,里程碑式的诗人)。
确立“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两个诗歌范式。
b.文学创作个性化;c.宫廷核心作用,以此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并相互切磋,提高文学技巧;d.玄学(真与自然)佛学(关于真与空心性境界)渗入文学,促进文学观念多样化。
2、第二段是唐中叶开始,“安史之乱”起,南宋灭亡止。
(1)韩、柳古文运动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新革,宋欧阳修等完成改革;确定.散文形式(2)诗歌到宋寻到新路。
就宋诗与唐中叶以后诗歌延续性而言:中晚唐始,重日常生活描写,相关人文意象增多,宋代已成风气;(3)由杜甫、白居易开创反映民生疾苦、积极参与政治的传统及忧患意识,晚唐减弱,宋代加强;(4)宋诗人学者身份合一,议论成分增加,化俗为雅的美学追求;(5)唐中叶后曲子词兴盛,经温庭筠等之手,成为宋文学代表;(6)唐中叶后传奇兴盛,标志中国小说进入成熟阶段;城市文化背景下唐代“市人小说”兴起,宋代“说话”的兴盛,标志文学新发展。
3、第三段元代到明中叶。
元代始叙事文学占主导。
文学对象从案头读者转向勾栏瓦舍听众;文学传媒除纸上读物,还有说唱扮演等新形式;元文学以戏曲和散曲为代表,以大都为中心的杂剧与以温州为中心的南戏;明传奇是对元曲的继承与发展;元末明初出现《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三)近古期嘉靖后总特点: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商品化;文学作品的内容、题材、趣味发生变化;2)王学左派影响,创作主体个性高扬;肯定情欲;冲击理学禁欲主义;3)通俗文体(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占据主导)小说最富生命力。
1、嘉靖初到鸦片战争是第一段。
文学集团和派别大量涌现及论争。
诗文有公安、竟陵、神韵、格调、性灵、桐城派主张和实践;词有阳羡、浙西、常州词派主张和实践;戏曲方面有临川派和吴江派两大群体论争。
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共同达到传奇的顶峰近古期第一段是白话长篇小说的丰收期: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国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2、第二段从鸦片战争开始。
向西方寻求富国强兵路同时寻求到新文学灵感;适应社会变化,文学创作发生变化。
文学的基调:救亡图存的意识和求新变于异邦的观念。
文学观念:文学被视为社会改良工具,小说(国民影响深)地位得到肯定;外国译作逐渐增多,文学叙事技巧更新;报刊等新媒体出现,写作方法随之变化;散文内出现报刊文体,诗歌中提出“我手写我口”的口号。
近古期终结,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第一编先秦文学先秦是中国文化奠基时期,是上古期第一段。
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这一时期所确立的文化形态文化品质影响深远。
先秦文学尚未从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其特征与这时文化形态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文学的源头一、远古歌谣和神话,(传说时期文学)据说是神农时代《蜡辞》大约是农事祭歌;《吴越春秋》载《弹歌》反映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已具韵律,显是古老歌谣。
尧舜时《击壤歌》《卿云歌》《康衢歌》《尧戒》《赓歌》《南风歌》等,是后人伪托;《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候人兮猗”,是夏代歌谣遗文。
反映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时,先民对自然社会的认识。
可惜神话原始形态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二、文字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脱离传说时期)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金文),是所知最古文字。
甲骨文代表商代晚期的文字,发展为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卜辞文句简朴,形式单一,仅有少量记事文字,但其产生具重大历史文化意义,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提供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篇幅较长的钟鼎铭文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出现,这表明具有文学因素的文本出现了三、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最初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吕氏春秋·古乐》载八阕(现在所知最古的一套乐曲),内容从题目看,●“载民”歌唱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图腾;“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遵循自然法则;●“达帝功”以下反映宗教信仰,祈求神灵庇护达到万物和畅的理想《尚书·益稷》载帝舜时乐曲《大韶》;《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
约在春秋后,诗歌分化独立,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先秦文学的形态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文化承担者身份、地位发生变化。
夏商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巫觋是文化主要承担着和创造出于巫术祭祀目而创作的韵文或歌谣是主要文学作品。
巫史不分。
史的职务期初也是宗教性的,长于记人事、观天象、悉旧典。
史官记录的辞风质朴、不加纹饰;自作的,条理细密、文思清晰。
西周时学在官府。
文化被贵族垄断,官学内容为六艺(五礼、六乐、五舐、五驭、六书、九数,《周礼·地官》)。
后官学变为私人传授(父子代代相传)。
贵族成了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作者,民间歌谣,作者大都平民。
春秋战国,分封制解体,贵族庶人间兴起士阶层。
民间聚众讲学盛行,文化知识从贵族转到士。
儒墨学派发展壮大,“礼贤下士”之风盛行;战国时期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诸子并起,议时政、阐哲理,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先秦文学非纯文学,先秦文化呈现综合形态。
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哲学著作,史、哲学著作也有文学意味。
“德”观念于商萌芽,在周发展,形成敬德保民思想;《尚书·洪范》可知商代已形成‚五行思想;《易》卦爻辞,已具备‚阴阳观念。
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