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练习13.2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doc
第十三章综合法与分析法、反证法
答案
2.分析法
(1)定义:从 求证的结论 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
立的 充分条件 ,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或者归结为定义、公
理、定理等.我们把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 .
cd=p.
1
2
3
4
5
解析答案
2.(2014· 山东)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方程x3 +ax+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A ) A.方程x3+ax+b=0没有实根 B.方程x3+ax+b=0至多有一个实数 C.方程x3+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 D.方程x3+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 解析 方程x3+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反面是方程x3+ax+b=0没 有实根,故应选A.
代入椭圆方程求得点A的坐标,后求AC的长;
思维点拨
规范解答
温馨提醒
返回
(2)当点B在W上且不是W的顶点时,证明:四边形OABC不可能为菱形.
思维点拨
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求出 AC的中点坐标(即OB的中点
坐标),判断直线AC与OB是否垂直.
思维点拨
规范解答
温馨提醒
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
方法与技巧
1.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2.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3.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寻找到 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条件推出 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常两法兼用, 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十一篇 复数 算法 推理与证明 第4节 综合法 分析法 反证法课件 文 北师大版
4.设a,b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 ①a+b>1;②a+b=2;③a+b>2;④a2+b2>2;⑤ab>1. 其中能推出:“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是
(填序号).
解析:当 a= 2 ,b= 2 时,a+b= 4 >1,排除①;
33
3
证明:法一 因为 a+b+c=1,
所以(a+b+c)2=a2+b2+c2+2ab+2ac+2bc≤
a2+b2+c2+a2+b2+a2+c2+b2+c2=3(a2+b2+c2),所以 a2+b2+c2≥ 1 . 3
法二 设 a= 1 +α,b= 1 +β,c= 1 +γ.则由 a+b+c=1 可知α+β+γ=0,
(2)试用反证法证明 1 >c. a
证明:(2)假设 1 <c,又 1 >0,
a
a
由 0<x<c 时,f(x)>0,
知 f( 1 )>0,与 f( 1 )=0 矛盾,
a
a
所以 1 ≥c, a
又因为 1 ≠c, a
所以 1 >c. a
备选例题
【例题】 (2014 高考北京卷)对于数对序列 P:(a1,b1),(a2,b2),…,(an,bn), 记 T1(P)=a1+b1,Tk(P)=bk+max{Tk-1(P),a1+a2+…+ak}(2≤k≤n),其中 max{Tk-1(P),a1+a2+…+ak}表示 Tk-1(P)和 a1+a2+…+ak 两个数中最大的数, (1)对于数对序列 P:(2,5),(4,1),求 T1(P),T2(P)的值;
【创新设计】高考数学总复习 13
规范解答 24——怎样用反证法证明问题 【问题研究】 反证法是主要的间接证明方法,其基本特点是反 设结论,导出矛盾,当问题从正面证明无法入手时,就可以考 虑使用反证法进行证明.在高考中,对反证法的考查往往是在试 题中某个重要的步骤进行. 【解决方案】 首先反设,且反设必须恰当,然后再推理得出矛 盾,最后肯定原结论.
考向二 分析法的应用 【例 2】►已知 m>0,a,b∈R,求证:a1++mmb2≤a21++mmb2. [审题视点] 先去分母,合并同类项,化成积式. 证明 ∵m>0,∴1+m>0.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明(a m(a2-2ab+b2)≥0, 即证(a-b)2≥0,而(a-b)2≥0 显然成立, 故原不等式得证.
A.a,b,c 都是奇数 B.a,b,c 都是偶数 C.a,b,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D.a,b,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解析 ∵a,b,c 恰有一个偶数,即 a,b,c 中只有一个偶数, 其反面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偶数或没有一个偶数即全都是奇 数,故只有 D 正确. 答案 D
4.(2012·渭南调研)设a、b∈R,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 正确的是( ). A.b-a>0 B.a3+b3<0 C.a2-b2<0 D.b+a>0 解析 ∵a-|b|>0,∴|b|<a,∴a>0,∴-a<b<a,∴b+a >0. 答案 D
解得交点 P 的坐标(x,y)为xy==kkk222-+-2 kkk111,. 从而 2x2+y2=2k2-2 k12+kk22+-kk112
(9 分)
=8+k22k+22+k21k-21+2k21kk12k2=kk2121++kk2222++44=1, 此即表明交点 P(x,y)在椭圆 2x2+y2=1 上.(12 分)
(2)反证法: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记为 ap+1, aq+1,ar+1(p<q<r,且 p,q,r∈N*), 则 2·21q=21p+21r, 所以 2·2r-q=2r-p+1.① 又因为 p<q<r,所以 r-q,r-p∈N*. 所以①式左边是偶数,右边是奇数,等式不成立,所以假设不 成立,原命题得证.
【高中数学】综合法与分析法 、反证法
题型 用反证法证明“至多”,“至少”等存在性问题
π
π
若 a,b,c 均为实数,且 a=x2-2y+ 2 ,b=y2-2z+ 3 ,c=z2
π -2x+ 6 ,求证:a,b,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0.
证明:假设 a,b,c 都不大于 0,即 a≤0,b≤0,c≤0,则 a+b+c
≤0.
而 a+b+c=x2-2y+π2 +y2-2z+π3 +z2-2x+π6 =(x-1)2+(y -1)2+(z-1)2+π-3.
a(a-1) ,
所以 a+1- a< a-1- aC 成等差数列,且角 A,B,C 的对 边分别为 a,b,c,求证:(a+b)-1+(b+c)-1=3(a+b+c)-1.
证明:方法一 (分析综合法) 要证(a+b)-1+(b+c)-1=3(a+b+c)-1 成立, 即证a+1 b+b+1 c=a+3b+c成立,
反证法证明时反设不全面致误.
【典例】 已知a,b,c是互不相等的非零实 数.求证:三个方程ax2+2bx+c=0,bx2+ 2cx+a=0,cx2+2ax+b=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 两个相异实根.
解析:假设三个方程都没有两个相异实根, 则Δ1=4b2-4ac≤0,Δ2=4c2-4ab≤0,Δ3=4a2-4bc≤0. 相加有 a2-2ab+b2+b2-2bc+c2+c2-2ac+a2≤0, 即(a-b)2+(b-c)2+(c-a)2≤0,(*) 由题意 a,b,c 互不相等,所以(*)式不能成立.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 根.
即a+a+b+b c+a+b+b+c c=3,化简得a+c b+b+a c=1, 又需证 c(b+c)+(a+b)a=(a+b)(b+c), 即 c2+a2=b2+ac. 又△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成等数列,所以 B=60°. 由余弦定理,得 cos B=a2+2ca2c-b2=21. 所以 a2+c2-b2=ac,所以原命题成立.
2017高考数学一轮 12.76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理
一、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例1已知 a,b,c∈R+,且互不相等,且 abc=1, 求证: a+ b+ c<1a+1b+1c.
【解析】证法一:∵a,b,c∈R+,且互不相等, 且 abc=1,
∴ a+ b+ c= b1c+ c1a+ a1b<1b+2 1c+ 1c+2 1a+1a+2 1b=1a+1b+1c.
第 76 讲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 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等. 2.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会用数 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基础检测】
1.已知 0<a<b1,且 M=1+1 a+1+1 b,N=1+a a+
1+b b,则 M、N 的大小关系是( B )
A.M<N C.M=N
B.M>N D.不确定
【解析】由已知得 0<ab<1, 故 M-N=1+1 a+1+1 b-1+a a-1+b b =11- +aa+11- +bb=(12+(a1)-(ab1+)b)>0. 故 M>N.
2.设 a= 3- 2,b= 6- 5,c= 7- 6,则 a, b,c 的大小关系为 a>b>c .
【解析】(1)要证 a+b+c≥ 3, 由于 a,b,c>0,因此只需证明(a+b+c)2≥3. 即证:a2+b2+c2+2(ab+bc+ca)≥3, 而 ab+bc+ca=1, 故需证明:a2+b2+c2+2(ab+bc+ca)≥3(ab+bc +ca). 即证:a2+b2+c2≥ab+bc+ca. 而这可以由 ab+bc+ca≤a2+2 b2+b2+2 c2+c2+2 a2 =a2+b2+c2(当且仅当 a=b=c 时等号成立)证得. ∴原不等式成立.
(复习指导)7.4 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含解析
7.4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必备知识预案自诊知识梳理1.综合法与分析法2.反证法(1)反证法的定义:在假定命题结论的前提下,经过推理,若推出的结果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或与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相矛盾,或与假定相矛盾,从而说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可能成立,由此断定命题结论成立的方法叫反证法.(2)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①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归谬——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直到推出矛盾为止;③结论——断言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考点自诊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3)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4)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5)证明不等式√2+√7<√3+√6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2.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4θ-sin4θ=cos 2θ”的证明过程“cos4θ-sin4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 2θ”应用了()A.分析法B.综合法C.综合法与分析法结合使用D.反证法3.用反证法证明“凸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90°”时,首先要作出的假设是( )A.四个内角都大于90°B.四个内角中有一个大于90°C.四个内角都小于90°D.四个内角中有一个小于90°4.(2020四川树德中学期中)欲证√2−√3<√5−√6成立,只需证( ) A.(√2-√3)2<(√5-√6)2B.(√2-√5)2<(√3-√6)2C.(√2+√6)2<(√3+√5)2D.(√2-√3-√5)2<(-√6)25.(2020吉林油田十一中月考)比较大小:3-2√2 √10−√7(填“>”“<”或“=”).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点综合法的应用【例1】若x ,y ,z 是互不相等的实数,且x+1y=y+1z=z+1x,求证:x 2y 2z 2=1.?综合法证明问题是怎样实现的?解题心得1.综合法的适用范围:(1)定义明确的问题,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求证没有限制条件的等式或不等式.(2)已知条件明确,并且容易通过分析和应用条件逐步逼近结论的题型.2.综合法是一种由因索果的证明方法,其逻辑依据也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因此要保证前提条件正确,推理合乎规律,这样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其过程一般是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通过演绎推理,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对点训练1已知a,b,c>0,a+b+c=1.求证:(1)√a+√b+√c≤√3;(2)13a+1+13b+1+13c+1≥32.考点分析法的应用【例2】已知非零向量a,b,且a⊥b,用分析法证明:|a|+|b||a+b|≤√2.,适用于何种题型?解题心得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由条件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3.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或证明过程中所需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从正面不易推导时,常考虑用分析法.对点训练2(2020陕西临潼期末)证明:(1)√6+√10>√2+√14;(2)如果a,b>0,则lg a+b2≥lga+lgb2.考点反证法的应用【例3】设{a 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1)推导{a n}的前n项和公式;q≠1,证明:数列{a n+1}不是等比数列.?解题心得对于含有否定概念的命题,直接证明不好证,但问题的反面比较具体易证,一般利用补集法或反证法解答证明.先假设肯定结论成立,然后根据有关的概念、定理、定义、推出与已知、公理、定理等有矛盾,从而说明原命题成立.对点训练3(2020河南新安一高月考)(1)已知x>0,y>0,且x+y>2,求证:1+2yx 与1+2xy中至少有一个小于3.(2)当a+b>0时,求证:√a2+b2≥√22(a+b).1.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逆向思维,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应用分析法要严格按分析法的语言表达,下一步是上一步的充分条件.2.证明问题的常用思路:在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运用,先以分析法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表述解答或证明过程.3.用反证法证明问题要把握三点:(1)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2)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依据这一条件进行推理;(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矛盾等,但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7.4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必备知识·预案自诊知识梳理1.条件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结论求证的结论充分条件2.(1)反面成立考点自诊1.(1)×(2)×(3)×(4)√(5)√2.B在证明的过程中使用了平方差公式,以及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符合综合法的定义,故证明过程使用了综合法.故选B.3.C首先要作出的假设是“凸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没有一个不小于90°”,即为“凸四边形的四个内角都小于90°”.故选C.4.C 根据题意,欲证√2−√3<√5−√6,则需证√2+√6<√3+√5,即只需证(√2+√6)2<(√3+√5)2.故选C.5.< 平方后再比较.然后用综合法写出过程即可.∵72>70,∴2√72>2√70,即12√2>2√70,∴17-12√2<17-2√70,即(3-2√2)2<(√10-√7)2,∴3-2√2<√10−√7.关键能力·学案突破例1证明∵x+1y =y+1z ,∴x-y=1z −1y ,∴x-y=y -zyz ,即yz=y -zx -y .∵x+1y =z+1x ,∴x-z=1x −1y , ∴x-z=y -x xy ,即xy=y -xx -z.同理可得xz=z -x y -z .∴x 2y 2z 2=(xy )(xz )(yz )=y -x x -z ×z -x y -z ×y -z x -y=1. 对点训练1证明(1)∵√13a≤13+a 2,√13b ≤13+b 2,√13c ≤13+c2,∴√3√a +√b +√c )≤3×13+a+b+c2=1,∴√a +√b +√c ≤√3,当且仅当a=b=c=13时取等号.(2)∵3b+13a+1+3a+13b+1≥2,3c+13a+1+3a+13c+1≥2,3c+13b+1+3b+13c+1≥2, ∴3b+3c+23a+1+3a+3c+23b+1+3a+3b+23c+1≥6, ∴3(a+b+c )+33a+1+3(a+b+c )+33b+1+3(a+b+c )+33c+1≥9, 即63a+1+63b+1+63c+1≥9, ∴13a+1+13b+1+13c+1≥96=32. 当且仅当a=b=c=13时等号成立. 例2证明若证原不等式|a |+|b ||a+b |≤√2.只需证|a |+|b |≤√2|a +b |, 只需证(|a|+|b|)2≤(√2|a+b|)2,即证a 2+b 2+2|a ||b |≤2a 2+2b 2+4a ·b . 因为非零向量a ,b ,且a ⊥b ,所以a ·b =0,即证2|a ||b |≤a 2+b 2, 即证(|a |-|b |)2≥0,显然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对点训练2证明(1)要证√6+√10>√2+√14,只要证(√6+√10)2>(√2+√14)2,即2√60>2√28,显然成立的,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2)当a>0,b>0时,要证lg a+b 2≥lga+lgb2,只要证lga+b2≥lg √ab ,因为函数y=lg x 在(0,+∞)上递增,即证a+b 2≥√ab >0,此不等式显然成立,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所以lg a+b2≥lga+lgb2. 例3(1)解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当q=1时,S n =a 1+a 1+…+a 1=na 1;当q ≠1时,S n =a 1+a 1q+a 1q 2+…+a 1q n-1, ① qS n =a 1q+a 1q 2+…+a 1q n , ②①-②得,(1-q )S n =a 1-a 1q n ,∴S n =a 1(1-q n )1-q,∴S n ={na 1,q =1,a 1(1-q n )1-q,q ≠1.(2)证明假设{a n +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 ∈N *,(a k+1+1)2=(a k +1)(a k+2+1), a k+12+2a k+1+1=a k a k+2+a k +a k+2+1, a 12q 2k +2a 1q k =a 1q k-1·a 1q k+1+a 1q k-1+a 1q k+1, ∵a 1≠0,∴2q k =q k-1+q k+1.∵q ≠0,∴q 2-2q+1=0,∴q=1,这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 n +1}不是等比数列. 对点训练3证明(1)(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即有1+2y x ≥3,且1+2xy≥3,由已知x>0,y>0,所以有1+2y ≥3x ,且1+2x ≥3y ,故2+2x+2y ≥3x+3y ,化简得2≥x+y ,与已知x+y>2矛盾,假设不成立.所以1+2y x 与1+2xy中至少有一个小于3成立.(2)(分析法)要证√a 2+b 2≥√22(a+b ),只需证(√a 2+b 2)2≥[√22(a +b )]2,即证a 2+b 2≥12(a 2+b 2+2ab ),即证a 2+b 2≥2ab.因为a 2+b 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所以√a 2+b 2≥√22(a+b )成立.。
高三数学一轮总结复习目录
高三数学一轮总结复习目录理科数学 -模拟试题分类目录1第一章会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会合的观点与运算专题 1 会合的含义与表示、会合间的基本关系专题 2 会合的基本运算专题 3 与会合有关的新观点问题1.2 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专题 1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命题真假的判断专题 2 充足条件和必需条件专题 3 充足、必需条件的应用与研究(利用关系或条件求解参数范围问题)1.3 简单的逻辑联络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专题 1 含有简单逻辑联络词的命题的真假专题 2 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专题 3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认专题 4 利用逻辑联络词求参数范围第二章函数2.1 函数及其表示专题 1 函数的定义域专题 2 函数的值域专题 3 函数的分析式专题 4 分段函数2.2 函数的单一性与最值专题 1 确立函数的单一性(或单一区间)专题 2 函数的最值专题 3 单一性的应用2.3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专题 1 奇偶性的判断专题 2 奇偶性的应用专题 3 周期性及其应用2.4 指数与指数函数专题 1 指数幂的运算专题 2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专题 3 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5 对数与对数函数专题 1 对数的运算专题 2 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专题 3 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6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专题 1 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专题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7 函数的图像专题 1 函数图象的辨别专题 2 函数图象的变换专题 3 函数图象的应用2.8 函数与方程专题 1 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判断专题 2 函数零点、方程根的个数专题 3 函数零点的综合应用2.9 函数的应用专题 1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模型专题 2 分段函数模型2专题 3 指数型、对数型函数模型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的观点及运算专题 1 导数的观点与几何意义专题 2 导数的运算3.2 导数与函数的单一性、极值、最值专题 1 导数与函数的单一性专题 2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专题 3 导数与函数的最值3.3 导数的综合应用专题 1 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专题 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零点或方程的根专题 3 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的有关问题3.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专题 1 定积分的计算专题 2 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专题 4 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4.1 三角函数的观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引诱公式专题 1 三角函数的观点专题 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专题 3 引诱公式4.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专题 1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值专题 2 三角函数的单一性专题 3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和对称性4.3 函数 y = A sin(wx +j ) 的图像及应用专题 1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变换专题 2 函数 y=Asin( ωx+φ ) 图象及性质的应用4.4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与正切公式专题 1 非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专题 2 含条件的求值、求角问题专题 3 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应用4.5 三角恒等变换专题 1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专题 2 给角求值与给值求角专题 3 三角变换的综合问题4.6 解三角形专题 1 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专题 2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专题 3 丈量距离、高度及角度问题专题 4 与平面向量、不等式等综合的三角形问题第五章平面向量5.1 平面向量的观点及线性运算专题 1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几何意义专题 2 向量共线定理及应用专题 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5.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向量的坐标表示专题 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3专题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专题 3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5.3 平面向量的数目积专题 1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运算专题 2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性质专题 3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应用5.4 平面向量的应用专题 1 平面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专题 2 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专题 3 平面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专题 4 平面向量在分析几何中的应用第六章数列6.1 数列的观点与表示专题 1 数列的观点专题 2 数列的通项公式6.2 等差数列及其前 n 项和专题 1 等差数列的观点与运算专题 2 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 3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与最值6.3 等比数列及其前 n 项和专题 1 等比数列的观点与运算专题 2 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 3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6.4 数列乞降专题 1 分组乞降与并项乞降专题 2 错位相减乞降专题 3 裂项相消乞降6.5 数列的综合应用专题 1 数列与不等式相联合问题专题 2 数列与函数相联合问题专题 3 数列中的研究性问题第七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7.1 不等关系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专题 1 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专题 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专题 3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建立问题7.2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专题 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地区问题专题 2 与目标函数有关的最值问题专题 3 线性规划的实质应用7.3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专题 1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专题 2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专题 3 基本不等式的实质应用7.4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专题 1 概括推理专题 2 类比推理专题 3 演绎推理7.5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专题 1 综合法4专题 2 剖析法专题 3 反证法7.6 数学概括法专题 1 用数学概括法证明等式专题 2 用数学概括法证明不等式专题 3 概括-猜想-证明第八章立体几何8.1 空间几何体的构造及其三视图和直观图专题 1 空间几何体的构造专题 2 三视图与直观图8.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专题 1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专题 2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专题 3 组合体的“接”“切”综合问题8.3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专题 1 平面的基天性质及应用专题 2 空间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专题 3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8.4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1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基本问题专题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3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1 垂直关系的基本问题专题 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3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4 空间中的距离问题专题 5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折叠、研究类)8.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专题 1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专题 2 共线定理、共面定理的应用专题 3 空间向量的数目积及其应用8.7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专题 1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专题 2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研究性问题专题 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第九章分析几何9.1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专题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专题 2 直线的方程9.2 点与直线、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专题 1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专题 2 直线的交点问题专题 3 距离公式专题 4 对称问题9.3 圆的方程专题 1 求圆的方程专题 2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专题 3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59.4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地点关系专题 1 直线与圆的地点关系专题 2 圆与圆的地点关系专题 3 圆的切线与弦长问题专题 4 空间直角坐标系9.5 椭圆专题 1 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专题 2 椭圆的几何性质专题 3 直线与椭圆的地点关系9.6 双曲线专题 1 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专题 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9.7 抛物线专题 1 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专题 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专题 3 直线与抛物线的地点关系9.8 直线与圆锥曲线专题 1 轨迹与轨迹方程专题 2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专题 3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定点问题专题 4 圆锥曲线中的存在、研究性问题第十章统计与统计事例10.1 随机抽样专题 1 简单随机抽样专题 2 系统抽样专题 3 分层抽样10.2 用样本预计整体专题 1 频次散布直方图专题 2 茎叶图专题 3 样本的数字特点专题 4 用样本预计整体10.3 变量间的有关关系、统计事例专题 1 有关关系的判断专题 2 回归方程的求法及回归剖析专题 3 独立性查验第十一章计数原理1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专题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专题 2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专题 3 两个计数原理的综合应用11.2 摆列与组合专题 1 摆列问题专题 2 组合问题专题 3 摆列、组合的综合应用11.3 二项式定理专题 1 通项及其应用专题 2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各项系数和专题 3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612.1 随机事件的概率专题 1 事件的关系专题 2 随机事件的频次与概率专题 3 互斥事件、对峙事件12.2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专题 1 古典概型的概率专题 2 古典概型与其余知识的交汇(平面向量、直线、圆、函数等)专题 3 几何概型在不一样测度中的概率专题 4 生活中的几何概型问题12.3 失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散布列专题 1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散布列的性质专题 2 求失散型随机变量的散布列专题 3 超几何散布12.4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专题 1 简单的均值、方差问题专题 2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专题 3 均值与方差在决议中的应用12.5 二项散布与正态散布专题 1 条件概率专题 2 互相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专题 3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散布专题 4 正态散布下的概率第十三章算法初步、复数13.1 算法与程序框图专题 1 次序构造专题 2 条件构造专题 3 循环构造13.2 基本算法语句专题 1 输入、输出和赋值语句专题 2 条件语句专题 3 循环语句13.3 复数专题 1 复数的有关观点专题 2 复数的几何意义专题 3 复数的代数运算第十四章选修模块14.1 几何证明选讲专题 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定理专题 2 相像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3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专题 4 圆周角、弦切角及圆的切线专题 5 圆内接四边形的判断及性质专题 6 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断专题 7 与圆有关的比率线段14.2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专题 1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专题 2 直角坐标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互化专题 3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求解专题 4 曲线的参数方程的求解专题 5 参数方程与一般方程的互化7专题 6 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的应用14.3 不等式选讲专题 1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专题 2 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应用专题 3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问题专题 4 不等式的证明8。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的性质》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的性质》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已知01,0a b <<<,则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21ab a b << B .21ab a b << C .21ab a b << D .21a b ab <<2.如果a bc c>,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22ac bc >B .a b >C .a c b c ->-D .ac bc >3.如果,,,R a b c d ∈,则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11a b <B .若a >b ,则22ac bc >C .若a >b ,c >d ,则a +c >b +dD .若a >b ,c >d ,则ac >bd4.若a >b ,c >d ,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a d b c +>+ B .a d b c ->- C .ad bc >D .a b d c> 5.若,R a b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22a b > B .R c ∈,若a b >,则22ac bc > C .若33a b ->-,则a b <D .0a ≠,0b ≠,若a b >,则11a b <6.已知,a b R ∈且满足1311a b a b ≤+≤⎧⎨-≤-≤⎩,则42a b +的取值范围是( )A .[0,12]B .[4,10]C .[2,10]D .[2,8]7.若,,a b c ∈R ,且a b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11a b<B .ac bc >C .()20a b c -≥D .b c ba c a+>+ 8.设a ,b ∈R ,0a b <<,则( ) A .22a b <B .b a a b> C .11a b a>- D .2ab b >9.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1423b b b b +≤+B .4132b b b b ≤--C .3124a a a a ≥D .3124a a a a ≤10.设0a b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 b ab +<;②23a b <;③22a b <;④a a b b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为( )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11.若向量a 、b 、c 满足0a b c ++=,且222a b c <<,则a b ⋅、b c ⋅、a c ⋅中最大的是( ) A .a b ⋅B .b c ⋅C .a c ⋅D .不能确定12.已知0a b >>,且1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n 0()l a b ->B2C .a b b a >D .114a b+>二、填空题13.已知25,21a b a b ≤+≤-≤-≤,则3a 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4.若2312a b <<<<,,则2a b -的取值范围是____. 15.已知12,03a b ≤≤≤≤,则2+a b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16.若23a -<<,12b <<,则2a 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7.比较(x -2)(x -4)与(x -1)(x -5)的大小关系.18.求解下列问题:(1)已知a ∈R ,比较()()37a a ++和()()46a a ++的大小; (2)已知0x y <<,比较1x与1y 的大小.19.(1)已知022a b <-<,123a b <+<,求a b +的取值范围; (2)已知x ,y ,z 都是正数,求证:222x y z xy xz yz ++≥++.20.对于四个正数m n p q 、、、,若满足mq np <,则称有序数对(),m n 是(),p q 的“下位序列”. (1)对于2、3、7、11,有序数对()3,11是()2,7的“下位序列”吗?请简单说明理由;(2)设a b a d 、、、均为正数,且(),a b 是(),c d 的“下位序列”,试判断a c a c b d b d ++、、之间的大小关系.21.请选择适当的方法证明. (1)已知0a >,0b >,且ab ,证明:3322a b a b ab +>+;(2)已知x ∈R ,22a x =-,23b x =-+,证明: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2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260ax x a -+<的解集为A ,集合(2,3)B =. (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3.求证下列问题:(1)已知a b c ,,均为正数,求证:bc ac aba b c++a b c ≥++. (2)已知0xy >,求证: 11x y>的充要条件是x y <.24.已知定义在R 的偶函数()f x 和奇函数()g x 满足:()()3x f x g x +=. (1)求(),()f x g x ,并证明:22()()(2)f x g x f x +=;(2)若存在1,12x ⎡⎤∈⎢⎥⎣⎦,使得不等式2(2)2()10f x ag x ++≤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第2节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第2节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选题明细表】知识点、方法题号用综合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1,2用反证法、放缩法证明不等式3,4 1.(2018·攀枝花三模)已知函数f(x)=|x+1|.(1)求不等式f(x)≤6-|x-3|的解集;(2)若正数m,n满足m+2n=mn,求证:f(m)+f(-2n)≥8.(1)解:f(x)≤6-|x-3|,即|x+1|+|x-3|≤6,x≥3时,x+1+x-3≤6,解得x≤4,-1<x<3时,x+1-x+3≤6,成立,x≤-1时,-x-1-x+3≤6,解得x≥-2,综上,不等式的解集是{x|-2≤x≤4}.(2)证明:若正数m,n满足m+2n=mn,则f(m)+f(-2n)=|m+1|+|2n-1|≥|m+2n|=|mn|,而m>0,n>0,故|mn|=mn=m+2n≥2,故mn(mn-8)≥0,故mn≥8,原不等式成立.2.(2018·汉中二模)已知函数f(x)=|x-3|+|x+2|.(1)若不等式f(x)≥|m+1|恒成立,求实数m的最大值M;(2)在(1)的条件下,若正数a,b,c满足a+2b+c=M,求证:+≥1.(1)解:若f(x)≥|m+1|恒成立,即f(x)min≥|m+1|,由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x-3|+|x+2|≥|x-3-x-2|=5,得f(x)min=5,即|m+1|≤5,解得-6≤m≤4,所以M=4.(2)证明:由(1)知a+2b+c=4,得(a+b)+(b+c)=4,所以有+=[(a+b)+(b+c)](+)=(2++)≥(2+2)=1,即+≥1.3.(1)对于不等式-2<-1,-<2-,2-<-,它们都是正确的.根据以上不等式的规律猜想-与-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2)已知x∈R,a=x2-1,b=4x+5,求证: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 (1)解:可以猜想-<-,证明如下:要证-<-,即证+<+,即证n+2+n+5<n+2+2+n+3,即证<,只需证n(n+5)<(n+2)(n+3),即证0<6,显然成立.(2)证明:假设a,b都小于0,即a<0,b<0,则a+b<0,又a+b=x2-1+4x+5=x2+4x+4=(x+2)2≥0,这与假设所得a+b<0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4.已知实数a>0,b>0.(1)若a+b>2,求证:,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2)求证:(a+b)(+)≥4.证明:(1)假设,都不小于2,则≥2,≥2,因为a>0,b>0,所以1+b≥2a,1+a≥2b,1+1+a+b≥2(a+b),即2≥a+b,这与已知a+b>2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综上,,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2)因为a>0,b>0,所以a+b≥2,+≥2,所以(a+b)(+)≥4.。
【创新设计】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基础+提升)第9篇 第2讲 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精品课时训练 北师大版
第2讲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在某次测量中得到的A样本数据如下:82,84,84,86,86,86,88,88,88,88.若B样本数据恰好是A样本数据每个都加2后所得数据.则A,B两样本的下列数字特征对应相同的是( ).A.众数B.平均数C.中位数D.标准差解析对样本中每个数据都加上一个非零常数时不改变样本的方差和标准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都发生改变.答案 D2.(2014·郑州模拟)如图为某个容量为100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分组为[96,98),[98,100),[100,102),[102,104),[104,106],则在区间[98,100)上的数据的频数为( ).A.0.1 B.0.2C.20 D.10解析在区间[98,100)上矩形的面积为0.1×2=0.2,所以在区间[98,100)上的频率为100×0.2=20.答案 C3.(2014·镇安中学模拟)某中学高三从甲、乙两个班中各选出7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他们取得的成绩(满分100分)的茎叶图如图,其中甲班学生成绩的众数是85,乙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83,则x+y的值为( ).A .7B .8C .9D .10解析 由茎叶图可知,甲班学生成绩的众数是85,所以x =5.乙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83,所以y =3,所以x +y =5+3=8. 答案 B4.(2014·延安模拟)甲、乙、丙、丁四人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选拔赛,四人的平均成绩和方差如下表:(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 C5.甲、乙两人在一次射击比赛中各射靶5次,两人成绩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则( ).A .甲的成绩的平均数小于乙的成绩的平均数B .甲的成绩的中位数等于乙的成绩的中位数C .甲的成绩的方差小于乙的成绩的方差D .甲的成绩的极差小于乙的成绩的极差 解析 由条形统计图知:甲射靶5次的成绩分别为:4,5,6,7,8; 乙射靶5次的成绩分别为:5,5,5,6,9; 所以x 甲=4+5+6+7+85=6;x 乙=5+5+5+6+95=6.所以x 甲=x 乙.故A 不正确.甲的成绩的中位数为6,乙的成绩的中位数为5,故B 不正确.s 2甲=15[(4-6)2+(5-6)2+(6-6)2+(7-6)2+(8-6)2]=15×10=2,s 2乙=15[(5-6)2+(5-6)2+(5-6)2+(6-6)2+(9-6)2]=15×12=125,因为2<125, 所以s 2甲<s 2乙.故C 正确. 甲的成绩的极差为:8-4=4, 乙的成绩的极差为:9-5=4, 故D 不正确.故选C. 答案 C 二、填空题6.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表示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___.解析 观察茎叶图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1,中位数是26. 答案 31,267.(2013·湖北卷)从某小区抽取100户居民进行月用电量调查,发现其用电量都在50至350度之间,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直方图中x 的值为 __________;(2)在这些用户中,用电量落在区间[100,250]内的户数为________.解析 (1)根据频率和为1,得(0.002 4+0.003 6+0.006 0+x +0.002 4+0.001 2)×50=1,解得x =0.004 4.(2)(0.003 6+0.004 4+0.006 0)×50×100=70. 答案 0.004 4 708.(2014·西安中学模拟)从某项综合能力测试中抽取50人的成绩,统计如表,则这50人成绩的平均数等于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解析 平均数为:50=3;方差为:150[(5-3)2×10+(4-3)2×5+(3-3)2×15+(3-2)2×15+(3-1)2×5]=1.6. 答案 3,1.6 三、解答题9.某校高一某班的某次数学测试成绩(满分为100分)的茎叶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都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可见部分如图,据此解答下列问题:(1)求分数在[50,60]的频率及全班人数;(2)求分数在[80,90]之间的频数,并计算频率分布直方图中[80,90]间的矩形的高. 解 (1)分数在[50,60]的频率为0.008×10=0.08.由茎叶图知,分数在[50,60]之间的频数为2,所以全班人数为20.08=25.(2)分数在[80,90]之间的频数为25-2-7-10-2=4,频率分布直方图中[80,90]间的矩形的高为425÷10=0.016.10.(2014·鹰潭中学模拟)从某校高三年级800名男生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测量其身高,据测量,被测学生的身高全部在155 cm 到195 cm 之间.将测量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8组:第一组[155,160),第二组[160,165),…,第八组[190,195],下图是按上述分组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已知第一组与第八组的人数相同,第七组与第六组的人数差恰好为第八组与第七组的人数差.求下列频率分布表中所标字母的值,并补充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表:解+0.04+0.06)×5=0.82,第八组的频率是0.008×5=0.04,所以第六、七组的频率和是1-0.82-0.04=0.14,所以第八组的人数为50×0.04=2,第六、七组的总人数为50×0.14=7. 由已知得x+m=7,m-x=2-m,解得x=4,m=3,所以y=0.08,n=0.06,z=0.016,p=0.012.补充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12·陕西卷)从甲乙两个城市分别随机抽取16台自动售货机,对其销售额进行统计,统计数据用茎叶图表示(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为x 甲,x 乙,中位数分别为m 甲,m 乙,则( ).A.x 甲<x 乙,m 甲>m 乙 B .x 甲<x 乙,m 甲<m 乙 C.x 甲>x 乙,m 甲>m 乙 D .x 甲>x 乙,m 甲<m 乙解析 x 甲=116(41+43+30+30+38+22+25+27+10+10+14+18+18+5+6+8)=34516, x 乙=116(42+43+48+31+32+34+34+38+20+22+23+23+27+10+12+18)=45716. ∴x 甲<x 乙.又∵m 甲=20,m 乙=29,∴m 甲<m 乙.答案 B2.(2014·长春调研)如图是依据某城市年龄在20岁到45岁的居民上网情况调查而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现已知年龄在[30,35),[35,40)、[40,45]的上网人数呈现递减的等差数列分布,则年龄在[35,40)的网民出现的频率为( ).A .0.04B .0.06C .0.2D .0.3解析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年龄在[20,25)的频率为0.01×5=0.05,[25,30)的频率为0.07×5=0.35,又年龄在[30,35),[35,40),[40,45]的频率成等差数列分布,所以年龄在[35,40)的网民出现的频率为0. 2. 答案 C 二、填空题3.(2013·江苏卷)抽样统计甲、乙两位射击运动员的5次训练成绩(单位:环),结果如下:则成绩较为稳定(方差较小)的那位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为________.解析 对于甲,平均成绩为x 甲=15(87+91+90+89+93)=90,所以方差为s 2甲=15(32+12+02+12+32)=4;对于乙,平均成绩为x 乙=15(89+90+91+88+92)=90,所以方差为s 2乙=15(12+02+12+22+22)=2,由于2<4,所以乙的平均成绩较稳定.答案 2 三、解答题4.(2014·西安模拟)某校从参加高三模拟考试的学生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将其数学成绩(均为整数)分成六组[90,100),[100,110),…,[140,150]后得到如下部分频率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分数在[120,130)内的频率;(2)若在同一组数据中,将该组区间的中点值(如:组区间[100,110)的中点值为100+1102=105.)作为这组数据的平均分,据此,估计本次考试的平均分;(3)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分数段为[110,130)的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6的样本,将该样本看成一个总体,从中任取2人,求至多有1人在分数段[120,130)内的概率. 解 (1)分数在[120,130)内的频率为1-(0.1+0.15+0.15+0.25+0.05)=1-0.7=0.3. (2)估计平均分为x =95×0.1+105×0.15+115×0.15+125×0.3+135×0.25+145×0.05=121.(3)由题意,[110,120)分数段的人数为60×0.15=9(人). [120,130)分数段的人数为60×0.3=18(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分数段为[110,130)的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6的样本,∴需在[110,120)分数段内抽取2人,并分别记为m ,n ;在[120,130)分数段内抽取4人,并分别记为a ,b ,c ,d ;设“从样本中任取2人,至多有1人在分数段[120,130)内”为事件A ,则基本事件共有(m ,n ),(m ,a ),…,(m ,d ),(n ,a ),…,(n ,d ),(a ,b ),…,(c ,d )共15种.则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m ,n ),(m ,a ),(m ,b ),(m ,c ),(m ,d ),(n ,a ),(n ,b ),(n ,c ),(n ,d )共9种.∴P (A )=915=35.。
2017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初步与复数 12.2 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课件 文
-5-
1 2 3 4 5 6
1.下列结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综合法的思维过程是由因导果,逐步寻找已知的必要条件. ( √ )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 件. ( × ) (3)用反证法证明时,推出的矛盾不能与假设矛盾. ( × ) (4)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 的过程. ( √ ) (5)证明不等式 √2 + √7 < √3 + √6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 ( √ )
-20考点1 考点2 考点3 知识方法 易错易混
对点训练3 已知f(x)=ax2+bx+c,若a+c=0,f(x)在[-1,1]上的最大 5 值为2,最小值为 - .
2
求证:a≠0,且
������ ������
<2.
������ ������
证明 :假设 a=0,或
≥2.
(1)当 a=0 时 ,由 a+c=0,得 f(x)=bx,显然 b≠0. 由题意得 f(x)=bx 在 [-1,1]上是单调函数 , 所以 f(x)的最大值为 |b|,最小值为 -|b|. 5 1 由已知条件 ,得 |b|+(-|b|)=2- =- , 这与 |b|+(-|b|)=0 相矛盾 ,所以 a≠0.
∴当 n∈N+,且 n≥2 时,
bn=2f(������������ - )=2 ·������
1 1 ������������ 3 3 2 ������ ������ -1
bnbn-1+3bn=3bn-1⇒
������ -1 +3 1
⇒ −
1 ������ ������ -1 1 3
高考数学复习(五十六)证明4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
高考达标检测(五十六)证明4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一、选择题1.(2017·广州调研)若a,b,c为实数,且a<b<0,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ac2<bc2B.a2>ab>b2C、1a<1bD、ba>ab解析:选B a2-ab=a(a-b),∵a<b<0,∴a-b<0,∴a2-ab>0,∴a2>ab、①又ab-b2=b(a-b)>0,∴ab>b2,②由①②得a2>ab>b2、2.(2017·常德模拟)数列{an }中,已知a1=1,当n≥2时,an-an-1=2n-1,依次计算a2,a3,a4后,猜想an的表达式是( )A.3n-2B.n2C.3n-1D.4n-3解析:选B 计算出a1=1,a2=4,a3=9,a4=16、可猜想an=n2、3.(2016·大连一模)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f(x)单调递减,若x1+x2>0,则f(x1)+f(x2)的值( )A.恒为负值B.恒等于零C.恒为正值D.无法确定正负解析:选A 由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f(x)单调递减,可知f(x)是R上的单调递减函数,由x1+x2>0,可知x1>-x2,f(x1)<f(-x2)=-f(x2),则f(x1)+f(x2)<0、4.已知函数f(x)=⎝ ⎛⎭⎪⎫12x ,a ,b 为正实数,A =f ⎝ ⎛⎭⎪⎫a +b 2,B =f(ab),C =f ⎝⎛⎭⎪⎫2ab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A≤B≤CB.A≤C≤BC.B≤C≤AD.C≤B≤A解析:选A 因为a +b 2≥ab ≥2ab a +b ,又f(x)=⎝ ⎛⎭⎪⎫12x 在R 上是单调减函数, 故f ⎝ ⎛⎭⎪⎫a +b 2≤f(ab)≤f ⎝ ⎛⎭⎪⎫2ab a +b 、 5.已知m >1,a =m +1-m ,b =m -m -1,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a >b B.a <bC.a =bD.a ,b 大小不定 解析:选B ∵a =m +1-m =1m +1+m,b =m -m -1=1m +m -1、而m +1+m >m +m -1>0(m >1), ∴1m +1+m <1m +m -1,即a<b 、6.设a ,b ,c 均为正实数,则三个数a +1b ,b +1c ,c +1a ( )A.都大于2B.都小于2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解析:选D ∵a >0,b >0,c >0,∴⎝ ⎛⎭⎪⎫a +1b +⎝ ⎛⎭⎪⎫b +1c +⎝ ⎛⎭⎪⎫c +1a =⎝ ⎛⎭⎪⎫a +1a +⎝ ⎛⎭⎪⎫b +1b +⎝ ⎛⎭⎪⎫c +1c ≥6,当且仅当a =b =c=1时,“=”成立,故三者不能都小于2,即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二、填空题7.(2017·临汾模拟)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b≥2成立的条件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要使b a +a b ≥2,只需b a >0且ab >0成立,即a ,b 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①③④都能使b a +ab ≥2成立.答案:①③④8.若二次函数f(x)=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点c ,使f(c)>0,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法一:(补集法) 令⎩⎨⎧-=-2p 2+p +1≤0,=-2p 2-3p +9≤0,解得p≤-3或p≥32,故满足条件的p 的范围为⎝ ⎛⎭⎪⎫-3,32、法二:(直接法)依题意有f(-1)>0或f(1)>0, 即2p 2-p -1<0或2p 2+3p -9<0, 得-12<p<1或-3<p<32,故满足条件的p 的取值范围是⎝⎛⎭⎪⎫-3,32、 答案:⎝ ⎛⎭⎪⎫-3,32 9.(2017·德州一模)如果△A 1B 1C 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A 2B 2C 2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A 2B 2C 2是________三角形.解析:由条件知,△A 1B 1C 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则△A 1B 1C 1是锐角三角形,假设△A 2B 2C 2是锐角三角形.由⎩⎪⎨⎪⎧ sin A 2=cos A 1=sin ⎝ ⎛⎭⎪⎫π2-A 1,sin B 2=cos B 1=sin ⎝ ⎛⎭⎪⎫π2-B 1,sin C 2=cos C 1=sin ⎝ ⎛⎭⎪⎫π2-C 1,得⎩⎪⎨⎪⎧A 2=π2-A 1,B 2=π2-B 1,C 2=π2-C 1.那么,A 2+B 2+C 2=π2,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又显然△A 2B 2C 2不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A 2B 2C 2是钝角三角形. 答案:钝角 三、解答题10.已知a ,b ,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b +c -a a +c +a -b b +a +b -cc>3、 证明:因为a ,b ,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 所以b +c -a a +c +a -b b +a +b -cc=b a +a b +c a +a c +c b +bc -3, >2b a ·ab+2 c a ·ac+2 c b ·bc-3=3, 即b +c -a a +c +a -b b +a +b -c c>3、11.(2016·武汉模拟)已知数列{a n },a n ≥0,a 1=0,a 2n +1+a n +1-1=a 2n 、求证:当n ∈N +时,a n <a n +1、证明:(1)当n =1时,因为a 2是方程a 22+a 2-1=0的正根,所以a 1<a 2、 (2)假设当n =k(k ∈N .)时,0≤a k <a k +1,则由a 2k +1-a 2k =(a 2k +2+a k +2-1)-(a 2k +1+a k +1-1)=(a k +2-a k +1)(a k +2+a k +1+1)>0,得a k +1<a k +2,即当n =k +1时,a n <a n +1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a n <a n +1对任何n ∈N .都成立.12.已知f(x)=ax 2+bx +c ,若a +c =0,f(x)在[-1,1]上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52、求证:a≠0且⎪⎪⎪⎪⎪⎪b a <2、证明:假设a =0或⎪⎪⎪⎪⎪⎪b a ≥2、(1)当a =0时,由a +c =0,得f(x)=bx ,显然b≠0、 由题意得f(x)=bx 在[-1,1]上是单调函数,所以f(x)的最大值为|b|,最小值为-|b|、 由已知条件,得|b|+(-|b|)=2-52=-12,这与|b|+(-|b|)=0相矛盾,所以a≠0、 (2)当⎪⎪⎪⎪⎪⎪b a ≥2时,由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 =-b 2a ,知f(x)在[-1,1]上是单调函数,故其最值在区间的端点处取得.所以⎩⎨⎧=a +b +c =2,-=a -b +c =-52,或⎩⎨⎧=a +b +c =-52,-=a -b +c =2.又a +c =0,则此时b 无解,所以⎪⎪⎪⎪⎪⎪b a <2、由(1)(2),得假设不成立,所以a≠0且⎪⎪⎪⎪⎪⎪b a <2、。
2017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推理与证明 第85课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案
综合法与分析法一、教学目标1.结合已学的教学案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以及间接证明方法:反证法;2.了解综合法,分析法以及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二、基础知识回顾与梳理回顾要求1.阅读选修1-2第46~50页(理科:选修2-2第82~86页),完成下列任务:(1)分析法、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分别是什么?这两种证明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2)反证法证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试举例说明.(3)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有什么区别?如何正确选择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2.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第1、4题;第50页练习第4题(理科:第84页练习第1、4题;第86页练习第4、5题).要点解析1. 直接证明,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分析法和综合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 在实际的解题活动中,往往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综合法一般从条件出发,“由因导果”;分析法一般紧抓证题目标,“执果索因” .2. 间接证明,不是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反证法就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反证法的实质在于: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其一般步骤是:(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注意:可能出现矛盾四种情况:①与题设矛盾;②与反设矛盾;③与公理、定理矛盾;④在证明过程中,推出自相矛盾的结论.【总结】帮助学生回忆综合法,分析法以及反证法的证明模式三、诊断练习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b a ,为实数,则方程x 3+ax +b =0 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 个/至多有(n 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2.求证5463+<+. 【分析】估值可以说明这个不等关系,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证明,由于3,6,5都是无理数,直接证明有困难.问1:等式两边的式子有何特征?——3+6=4+5;问2:如何处理?——两边平方.【点评】当不能轻易证明时,往往先研究结论,执果索因,采取分析法证明.此题:要证:5463+<+,即证2025418263++<++,得证.3.设,a b 为非零向量,且,a b 不平行,求证:b a +与b a -不平行.【分析】在证明一些否定性命题,惟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等字句的命题时,正面证明较难,则考虑反证法,即“正难则反”.问1:假设+与-平行,可以得到两向量有怎样的等量关系?问2:设ba +)(b a -=λ,则0)1()1(=++-b a λλ,由,a b 为非零向量,能推导什么结论? 四、范例导析例1:若c b a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 2b a ++lg 2c b ++lg 2a c +cb a lg lg lg ++>. 【教学处理】让学生自行完成,学生会感觉到困难.师:题目表面很难找到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证明无法进行,用综合法证明很困难,那么我们能否反向考虑呢?——引导学生利用分析法证明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分析法证明:要证lg2b a ++ lg 2c b ++ lg 2a c +cb a lg lg lg ++>, 只需证lg 2b a +·2c b +·2a c +)lg(cb a ⋅⋅>, 只需证2b a +·2c b +·2a c +>abc . 但是,2b a +0>≥ab ,2c b +0>≥bc ,2a c +0>≥ac . 且上述三式中的等号不全成立,所以,2b a +·2c b +·2a c +>abc . 因此lg 2b a ++ lg 2c b ++ lg 2a c +cb a lg lg lg ++>. 【点评】解决问题时,用分析法还是综合法无关紧要,但是在遇到困难时,由结论向前推出这种思考模式却是非常常见的,应熟练运用.变式:已知:a >0,b >0,a +b =1.求证: 425)1)(1(≥++b b a a 【点评】解决问题时,用分析法还是综合法无关紧要,但是在遇到困难时,由结论向前推出这种思考模式却是非常常见的,应熟练运用.例2 已知)1(12)(>+-+=a x x a x f x ,证明方程0)(=x f 没有负数根. 【教学处理】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处理,然后找学生回答解题思路。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6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第5节 综合法与分析法、反证法课时分层训练 文 北师大版
课时分层训练(三十五) 综合法与分析法、反证法A组基础达标(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表述:①综合法是由因导果法;②综合法是顺推法;③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④分析法是逆推法;⑤反证法是间接证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5个D[由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的定义知①②③④⑤都正确.]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数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有理实数根,则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66482314】A.假设a,b,c至多有一个是偶数B.假设a,b,c至多有两个偶数C.假设a,b,c都是偶数D.假设a,b,c都不是偶数D[“至少有一个”的否定为“一个都没有”,即假设a,b,c都不是偶数.]3.若a,b,c为实数,且a<b<0,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导学号:66482315】A.ac2<bc2B.a2>ab>b2C.1a<1bD.ba>abB[a2-ab=a(a-b),∵a<b<0,∴a-b<0,∴a2-ab>0,∴a2>ab.①又ab-b2=b(a-b)>0,∴ab>b2,②由①②得a2>ab>b2.]4.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b>c,且a+b+c=0,求证b2-ac <3a”索的因应是( )A.a-b>0 B.a-c>0C.(a-b)(a-c)>0 D.(a-b)(a-c)<0C[由题意知b2-ac<3a⇐b2-ac<3a2⇐(a +c )2-ac <3a 2⇐a 2+2ac +c 2-ac -3a 2<0 ⇐-2a 2+ac +c 2<0 ⇐2a 2-ac -c 2>0⇐(a -c )(2a +c )>0⇐(a -c )(a -b )>0.]5.设x ,y ,z >0,则三个数y x +y z ,z x +z y ,x z +x y( ) A .都大于2B .至少有一个大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C [因为x >0,y >0,z >0,所以⎝ ⎛⎭⎪⎫y x +y z +⎝ ⎛⎭⎪⎫z x +z y +⎝ ⎛⎭⎪⎫x z +x y =⎝ ⎛⎭⎪⎫y x +x y +⎝ ⎛⎭⎪⎫y z +z y +⎝ ⎛⎭⎪⎫x z +z x ≥6,当且仅当x =y =z 时等号成立,则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二、填空题6.用反证法证明“若x 2-1=0,则x =-1或x =1”时,应假设__________.【导学号:66482316】x ≠-1且x ≠1 [“x =-1或x =1”的否定是“x ≠-1且x ≠1”.]7.设a >b >0,m =a -b ,n =a -b ,则m ,n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导学号:66482317】m <n [法一(取特殊值法):取a =2,b =1,得m <n .法二(分析法):a -b <a -b ⇐b +a -b >a ⇐a <b +2b ·a -b +a -b ⇐2b ·a -b >0,显然成立.]8.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b≥2成立的条件的个数是__________.3 [要使b a +a b ≥2,只要b a >0,且a b>0,即a ,b 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有3个.] 三、解答题9.已知a ≥b >0,求证:2a 3-b 3≥2ab 2-a 2b . [证明] 要证明2a 3-b 3≥2ab 2-a 2b 成立, 只需证:2a 3-b 3-2ab 2+a 2b ≥0, 即2a (a 2-b 2)+b (a 2-b 2)≥0, 即(a +b )(a -b )(2a +b )≥0. 8分 ∵a ≥b >0,∴a -b ≥0,a +b >0,2a +b >0, 从而(a +b )(a -b )(2a +b )≥0成立,∴2a 3-b 3≥2ab 2-a 2b . 12分10. (2017·南昌一模)如图651,四棱锥S ABCD 中,SD ⊥底面ABCD ,AB ∥DC ,AD ⊥DC ,AB =AD =1,DC =SD =2,M ,N 分别为SA ,SC 的中点,E 为棱SB 上的一点,且SE =2EB.图651(1)证明:MN ∥平面ABCD ; (2)证明:DE ⊥平面SBC .[证明] (1)连接AC ,∵M ,N 分别为SA ,SC 的中点,∴MN ∥AC , 又∵MN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 ∴MN ∥平面ABCD . 5分(2)连接BD ,∵BD 2=12+12=2,BC 2=12+(2-1)2=2,BD 2+BC 2=2+2=4=DC 2,∴BD ⊥BC .又SD ⊥底面ABCD ,BC 底面ABCD ,∴SD ⊥BC , ∴SD ∩BD =D ,∴BC ⊥平面SDB . 8分 ∵DE 平面SDB ,∴BC ⊥DE . 又BS =SD 2+BD 2=4+2=6, 当SE =2EB 时,EB =63, 在△EBD 与△DBS 中,EB BD=632=33,BD BS =26=33, ∴EB BD =BDBS. 10分又∠EBD =∠DBS ,∴△EBD ∽△DBS , ∴∠DEB =∠SDB =90°,即DE ⊥BS ,∵BS ∩BC =B ,∴DE ⊥平面SBC . 12分B 组 能力提升 (建议用时:15分钟)1.已知函数f (x )=⎝ ⎛⎭⎪⎫12x ,a ,b 是正实数,A =f ⎝ ⎛⎭⎪⎫a +b 2,B =f (ab ),C =f ⎝ ⎛⎭⎪⎫2ab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 .A ≤B ≤C B .A ≤C ≤B C .B ≤C ≤AD .C ≤B ≤AA [∵a +b2≥ab ≥2ab a +b ,又f (x )=⎝ ⎛⎭⎪⎫12x在R 上是减函数. ∴f ⎝⎛⎭⎪⎫a +b 2≤f (ab )≤f ⎝ ⎛⎭⎪⎫2ab a +b ,即A ≤B ≤C .]2.在不等边三角形ABC 中,a 为最大边,要想得到∠A 为钝角的结论,三边a ,b ,c 应满足__________.a 2>b 2+c 2[由余弦定理cos A =b 2+c 2-a 22bc<0,得b 2+c 2-a 2<0,即a 2>b 2+c 2.]3.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值域为[a ,b ](a <b ),则称函数f (x )是[a ,b ]上的“四维光军”函数.(1)设g (x )=12x 2-x +32是[1,b ]上的“四维光军”函数,求常数b 的值;(2)是否存在常数a ,b (a >-2),使函数h (x )=1x +2是区间[a ,b ]上的“四维光军”函数?若存在,求出a ,b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导学号:66482318】[解] (1)由题设得g (x )=12(x -1)2+1,其图像的对称轴为x =1,区间[1,b ]在对称轴的右边,所以函数在区间[1,b ]上递增. 2分由“四维光军”函数的定义可知,g (1)=1,g (b )=b , 即12b 2-b +32=b ,解得b =1或b =3. 因为b >1,所以b =3. 5分 (2)假设函数h (x )=1x +2在区间[a ,b ](a >-2)上是“四维光军”函数, 因为h (x )=1x +2在区间(-2,+∞)上递减,所以有⎩⎪⎨⎪⎧h a =b ,hb =a ,即⎩⎪⎨⎪⎧1a +2=b ,1b +2=a ,10分解得a =b ,这与已知矛盾.故不存在. 12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41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理北师大版
课后限时集训 41综合法、剖析法、反证法、数学概括法建议用时: 45 分钟一、选择题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三个内角起码有一个不大于60°”时,应假定 ( )A .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B .三个内角都大于 60°C .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D .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B [ 起码有一个包括“一个、两个和三个”,故其对峙面三个内角都大于60°,应选B.]x2.剖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已知x >0,用剖析法证明1+ x <1+ 2时,索的因是 ()A . x 2>1B . x 2>4C . x 2>0D . x 2>1xC [ 因为 x >0,因此要证1+ x <1+2,只要证 ( 1+x ) 2< 1+ x 2,2x 22即证 0<4 ,即证 x >0,因为 x >0,因此 x 2>0 建立,故原不等式建立.]3.(2019 ·哈尔滨模拟 ) 用数学概括法证明不等式“ 1+1 1 1∈ N +,+ + + n < (2 32 - 1 nnn ≥2) ”时,由 n = k ( k ≥2) 时不等式建立,推证n = k + 1 时,左侧应增添的项数是 ()A . 2 k - 1k- 1 B . 2 C . 2kD . 2k + 11 1111 1 1 1C [ n = k + 1 时,左侧= 1+2+ 3+ + 2k - 1+ 2k +2k + 1+ + 2k + 1- 1,增添了 2k +2k + 11k + 1- (2 k - 1) =2 k 项,应选 C.]+ + k +1,共 (2- 1)2 -14.设 f ( x )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且当 x ≥0时,f ( x ) 单一递减, 若 x + x > 0,则 f ( x )121+ f ( x 2) 的值 ()A .恒为负值B .恒等于零C.恒为正当D.没法确立正负A[ 由f ( x) 是定义在 R上的奇函数,且当x≥ 0 时,f ( x) 单一递减,可知f ( x) 是 R 上的单一递减函数,由 x1+ x2>0,可知 x1>- x2, f ( x1)< f (- x2)=- f ( x2),则 f ( x1)+f ( x2)<0,应选 A.]5.设f ( x)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 f ( x)知足:“当 f ( k)≥ k2建即刻,总可推出 f ( k+1)≥(k+1)2建立”.那么,以下命题总建立的是()A.若f (1)<1建立,则f(10)<100建立B.若f (2)<4建立,则f(1)≥1 建立C.若f (3) ≥9建立,则当k≥1时,均有 f ( k)≥ k2建立D.若f (4) ≥16 建立,则当k≥4时,均有 f ( k)≥ k2建立D [ 由条件可知不等式的性质只对大于等于号建立,因此A错误;若f(1)≥1建立,则获得 f (2)≥4,与 f (2)<4矛盾,因此 B 错误;当 f (3)≥9建立,没法推导出 f (1),f (2),因此 C 错误;若 f (4)≥16建立,则当 k≥4时,均有 f ( k)≥ k2建立,因此 D 正确. ]二、填空题6. 6+7 与 2 2+5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6+7>2 2+ 5 [ 要比较6+7与 2 2+5的大小,只要比较 ( 6+7) 2与(2 2 +5) 2的大小,只要比较6+7+2 42与 8+ 5+ 4 10的大小,只要比较42与 2 10的大小,只要比较42 与 40 的大小,∵ 42>40,∴ 6+7>2 2+ 5.]7.用数学概括法证明不等式1 1 1 13n= k 推导 n= k n+1+n+2++n+ n>24的过程中,由+1 时,不等式的左侧增添的式子是________.1 1 1 12k+1 2k+ 2 [ 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2k+1+2k+2-k+1=12k+ 12k+ 2.]8.若二次函数 f ( x)=4x2-2( p-2) x-2p2- p+1,在区间[-1,1]内起码存在一点c,使 f ( c)>0,则实数 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3f ( x)≤0在区间[-1,1] 内恒建立,[ 若二次函数2f- 1 =- 2p2+p+1≤0,则f1=-2p2-3p+9≤0,3解得 p≤-3或 p≥2,p 的取值范围为-3故知足题干要求的3,2 .]三、解答题9.已知x,y,z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x+y+ z=1,求证:[证明] 因为,,z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x++= 1,x y y z1 1-x y+ z2 yz因此x- 1=x=x>x ,①11-y x+z 2 xzy- 1=y=y>y,②11-z x+y 2 xyz- 1=z=z >z ,③1- 1 1 1>8.由①×②×③,得x y - 1 z - 110.设数列 { 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 S n是它的前 n 项和.(1)求证:数列 { S n} 不是等比数列;(2)数列 { S n} 是等差数列吗?为何?[ 解 ] (1) 证明:假定数列{ S n} 是等比数列,则2S2= S1S3,2 2= a1· a1·(1 2即 a1(1 +q) + q+ q ),因为 a 2 2≠0,因此 (1 + q) = 1+q+ q ,1即 q=0,这与公比q≠0矛盾,因此数列 { S n} 不是等比数列.(2)当 q=1时, S n= na1,故{ S n}是等差数列;当 q≠1时,{ S n}不是等差数列.假定{ S n} 是等差数列,则 2S2=S1+S3,即 2a1 (1 +q) =a1+a1(1 +q+q2) ,因为 a1≠0,∴2(1+ q)=2+ q+ q2,即 q= q2.得 q=0,这与公比 q≠0矛盾.综上,当 q=1时,数列{ S n}是等差数列;当 q≠1时,数列{ S n}不是等差数列.1- 11- 11- 1 >8. x y zy y z z x x1.设x,y,z> 0,则三个数x+z,x+y,z+y( )A.都大于 2 B.起码有一个大于 2 C.起码有一个不小于 2 D.起码有一个不大于 2 y yz zx x y x y z z xC[ 因为x+z+x+y+z+y=x+y+z+y+x+z≥6,当且仅当 x= y= z 时等号建立.因此三个数中起码有一个不小于2,应选 C.]1 x a+ b 2.已知函数f ( x) =2 , a, b 是正实数, A=f 2 ,2abB= f ( ab), C= f a+b,则 A, B, C的大小关系为( ) A.A≤B≤CC.B≤C≤Aa+ bA [∵2≥∴ f a+ b≤ f (2B.A≤C≤BD.C≤B≤A2ab 1 xab≥a+b,又 f ( x)=2 在 R 上是减函数,ab)≤ f2ab,即 A≤ B≤ C.]+ba3.设平面内有n 条直线( n≥3),此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相互平行,随意三条直线可是同一点.若用 f ( n)表示这 n 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则 f (4)=________;当 n>4时, f ( n)=________( 用n表示 ) .15 2( n+ 1)( n- 2) [ 由题意知 f (3)=2, f (4)=5, f (5)=9,能够概括出每增添一条直线,交点增添的个数为原有直线的条数,因此 f (4)- f (3)=3,f (5)- f (4)=4,猜想得1出 f ( n)- f ( n-1)= n-1( n≥4).有 f ( n)- f (3)=3+4++( n-1),因此 f ( n)=2( n+1)( n -2) .]4.在数列 { a n} , { b n} 中,a1=2,b1= 4,且a n,b n,a n+1成等差数列,b n,a n+1,b n+1成等比数列( n∈N+).(1)求 a2, a3, a4及 b2,b3, b4,由此猜想{ a n},{ b n}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2) 证明:1+1++1 5+ 1 + 2 +< .1 2 a b 12nn[ 解 ] (1) 由条件得22b n=a n+a n+1,a n+1=b n b n+1.由此可得 a2=6, b2=9, a3=12, b3=16, a4=20, b4=25. 猜想 a n=n( n+1),b n=( n+1)2.用数学概括法证明:①当 n=1时,由上可得结论建立.②假定当 n= k( k∈N+, k≥1)时,结论建立,即 a k= k( k+1), b k=( k+1)2.那么当 n= k+1时,a k+1=2b k- a k=2( k+1)2- k( k+1)=( k+1)( k+2),2a k + 12b k + 1= b k = ( k + 2) . 因此当 n =k + 1 时,结论也建立.由①②,可知 a n =n ( n + 1) , b n = ( n +1) 2 对全部正整数都建立.(2)1 =1<5. a 1+ b 1 6 12当 n ≥2时,由 (1) 知a n +b n = ( n + 1)(2 n +1) > 2( n + 1) n .111故a 1+b 1+a 2+ b 2+ + a n +b n1 11+1+ +1< +n n + 16 2 2×3 3×4 11 1 1 1 1 1 1 = 6+2 2- 3+ 3- 4+ + n -n + 1 1 1 1 11 1 5= 6+2 - n + 1 < 6+ 4= 12.2综上,原不等式建立.1.(2019 ·广州模拟 )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猜想:“当整数n >2 时,对于 x ,y ,z 的方程 x n + y n = z n 没有正整数解”. 经历三百多年, 于二十世纪九十年月中期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了然费马猜想,使它终成费马大定理,则下边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起码存在一组正整数组( x , y ,z ) 使方程 x 3+ y 3= z 3 有解B .对于 x , y 的方程 x 3+ y 3= 1 有正有理数解C .对于 x , y 的方程 x 3+ y 3= 1 没有正有理数解D .当整数 n > 3 时,对于 x , y , z 的方程 x n + y n = z n 没有正实数解C [ 因为 B ,C 两个命题是对峙的,故正确选项是这两个选项中的一个.假定对于x ,y 的方程 3 3=1 有正有理数解,故 x ,y 可写成整数比值的形式,不如设m b x +yx = , y = ,其na3b 3m3 3中 m , n 为互质的正整数, a ,b 为互质的正整数.代入方程得n 3+a 3=1,两边乘以a n 得,( am ) 3+ ( bn ) 3=( an ) 3,因为 am ,bn , an 都是正整数,这与费马大定理矛盾,故假定不建立, 因此对于 x , y 的方程 x 3+ y 3= 1 没有正有理数解.应选C.]2.已知x i>0( i = 1,2,3 , , ) ,我们知道 (x1+ 2) · 1 + 1≥4建立.nxx 1 x 2(1) 求证:1231 + 1+ 1≥9.( x + x + x ) x 1 x 2 x 3(2) 同理我们也能够证明出( x 1+ x 2+ x 3+x 4) · 1 1 1 1+ + +≥16. 由上述几个不等式,x 1 x 2 x 3 x 4请你猜想一个与 x 1+ x 2+ + x n 和 1+1+ + 1 ( n ≥2, n ∈ N +) 相关的不等式,并用数学归x 1 x 2 x n纳法证明.[ 解 ](1) 证明:法一:1 231 + 1 + 1( x + x + x ) x 1x 2 x 333 11 1x 1= 2= x 3 时,等号建立 ) .≥31 23·3· · =9(当且仅当x x xx 1x 2x 3x) 1 1 1123+ +法二: ( x + x + x x 1 x 2 x 3= 3+x 2 x 1 +x 3 x 1 x 3 x 2+ x 2 + + +x 3x 1x 1x 3x 2≥3+ 2+ 2+ 2=9( 当且仅当 x 1 = x 2= x 3 时,等号建立 ) . (2) 猜想: (1+2+ +)111 ≥ 2( ≥2, ∈N +).x xx + + +nnx 1x 2x n证明以下:①当 n = 2 时,由已知得猜想建立;②假定当 n = k ( k ≥2, k ∈N + ) 时,猜想建立,即12k) 1+1+ + 12( x + x + + x x 1 x 2 x k ≥ k ,则当 n = k + 1 时,12k+ xk + 11 +1+ + 1+1( x + x + + x )x 1x 2x k x k +1) 1 1 1 ( x) 1 + x= 1 2 k + + + x k + 1 2 kx k +1 k +1 ( x + x + + x x 1 x 2 + x + + x1 1 + + 1 + 1+ x x2 x k 12 + 1 2k1k + 11 + 1 + + 1+1≥ k ( x +x + + x ) +xx 1 x 2x kx k + 12x 1+ x k + 1x 2 x k + 1x kx k + 12+x 2 + +x k + 1 +x k +1≥ k + 2+ 2+ + 2=k +x k + 1x 1 +x k + 1k 个+1= k 2+ 2k + 1= ( k +1) 2,因此当 n = k + 1 时不等式建立.综合①②可知,猜想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35分钟)
一、选择题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
A.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
B.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一个实根
C.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两个实根
D.方程x 3+ax +b =0恰好有两个实根
解析 因为“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方程x 3+ax +b =0的实根的个数大于或等于1”,所以要做的假设是“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
答案 A
2.若a ,b ∈R ,则下面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是( )
A.lg(1+a 2)>0
B.a 2+b 2≥2(a -b -1)
C.a 2+3ab >2b 2
D.a b <a +1b +1
解析 在B 中,∵a 2+b 2-2(a -b -1)=(a 2-2a +1)+(b 2+2b +1)=(a -1)2+(b +1)2≥0,∴a 2+b 2≥2(a -b -1)恒成立.
答案 B
3.已知m >1,a =m +1-m ,b =m -m -1,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a >b
B.a <b
C.a =b
D.a ,b 大小不定 解析 ∵a =m +1-m =
1m +1+m , b =m -m -1=1m +m -1
. 而m +1+m >m +m -1>0(m >1), ∴1m +1+m <1m +m -1
, 即a <b .
答案 B
4.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 >b >c ,且a +b +c =0,求证b 2-ac <
3a ”索的因应是( )
A.a -b >0
B.a -c >0
C.(a -b )(a -c )>0
D.(a -b )(a -c )<0
解析 由题意知b 2-ac <3a ⇐b 2-ac <3a 2
⇐(a +c )2-ac <3a 2
⇐a 2+2ac +c 2-ac -3a 2<0
⇐-2a 2+ac +c 2<0
⇐2a 2-ac -c 2>0
⇐(a -c )(2a +c )>0⇐(a -c )(a -b )>0.
答案 C
5.①已知p 3+q 3=2,求证p +q ≤2,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p +q ≥2;②已知a ,b ∈R ,|a |+|b |<1,求证方程x 2+ax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x 1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x 1|≥1.以下正确的是( )
A.①与②的假设都错误
B.①与②的假设都正确
C.①的假设正确;②的假设错误
D.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
解析 反证法的实质是否定结论,对于①,其结论的反面是p +q >2,所以①不正确;对于②,其假设正确.
答案 D
二、填空题 6.6+7与22+5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解析 要比较6+7与22+5的大小,
只需比较(6+7)2与(22+5)2的大小,
只需比较6+7+242与8+5+410的大小, 只需比较42与210的大小,只需比较42与40的大小,∵42>40,∴6+7>22+ 5. 答案 6+7>22+ 5
7.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 b
≥2成立的条件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 要使b a +a b ≥2,只需b a >0成立,即a ,b 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①③④能使b a +a b
≥2成立.
答案 ①③④
8.设a ,b 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a +b >2;②a 2+b 2>2.其中能推出:“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①
三、解答题
9.(1)设a >0,b >0,a +b =1,求证:1a +1b +1ab
≥8. (2)已知a ,b ,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b +c -a a +a +c -b b +a +b -c c
>3. 证明 (1)∵a +b =1,
∴1a +1b +1ab =a +b a +a +b b +a +b ab
=1+b a +1+a b +a +b ab ≥2+2b a ·a b +a +b ⎝⎛⎭⎫a +b 22 =2+2+4=8,当且仅当a =b =12
时,等号成立. (2)∵a ,b ,c 全不相等,且都大于0. ∴b a 与a b ,c a 与a c ,c b 与b c
全不相等, ∴b a +a b >2,c a +a c >2,c b +b c >2, 三式相加得b a +c a +c b +a b +a c +b c
>6, ∴⎝⎛⎭⎫b a +c a -1+⎝⎛⎭⎫c b +a b -1+⎝⎛⎭⎫a c +b c -1>3, 即b +c -a a +a +c -b b +a +b -c c
>3. 10.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a n +S n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求证:数列{a n }中不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
(1)解 当n =1时,a 1+S 1=2a 1=2,则a 1=1.
又a n +S n =2,所以a n +1+S n +1=2,
两式相减得a n +1=12a n ,所以{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12
n -1. (2)证明 反证法: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记为a p +1,a q +1,
a r +1(p <q <r ,且p ,q ,r ∈N *),
则2·12q =12p +12
r , 所以2·2r -q =2r -
p +1.① 又因为p <q <r ,所以r -q ,r -p ∈N *.
所以①式左边是偶数,右边是奇数,等式不成立.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0分钟)
11.已知函数f (x )=⎝⎛⎭⎫12x ,a ,b 是正实数,A =f ⎝⎛⎭⎫a +b 2,B =f (ab ),C =f ⎝⎛⎭
⎫2ab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A ≤B ≤C
B.A ≤C ≤B
C.B ≤C ≤A
D.C ≤B ≤A 解析 ∵a +b 2≥ab ≥2ab a +b
,又f (x )=⎝⎛⎭⎫12x 在R 上是减函数,∴f ⎝⎛⎭⎫a +b 2≤f (ab )≤f ⎝⎛⎭⎫2ab a +b . 答案 A
12.设a ,b ,c 均为正实数,则三个数a +1b ,b +1c ,c +1a
( ) A.都大于2 B.都小于2
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解析 ∵a >0,b >0,c >0,
∴⎝⎛⎭⎫a +1b +⎝⎛⎭⎫b +1c +⎝⎛⎭⎫c +1a =⎝⎛⎭⎫a +1a +⎝⎛⎭
⎫b +1b + ⎝⎛⎭
⎫c +1c ≥6,当且仅当a =b =c =1时,“=”成立,故三者不能都小于2,即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答案 D
13.凸函数的性质定理: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凸函数,则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x 1,x 2,…,
x n ,有f (x 1)+f (x 2)+…+f (x n )n ≤f (x 1+x 2+…+x n n
),已知函数y =sin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则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f (x )=sin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且A 、B 、C ∈(0,π).
∴f (A )+f (B )+f (C )3≤f ⎝⎛⎭⎫A +B +C 3=f ⎝⎛⎭⎫π3,
即sin A +sin B +sin C ≤3sin π3=332
, 所以sin A +sin B +sin C 的最大值为332
. 答案 332
14.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f (c )=0,且0<x <c
时,f (x )>0.
(1)证明:1a
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 (2)试用反证法证明1a
>c . 证明 (1)∵f (x )图像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f (x )=0有两个不等实根x 1,x 2,
∵f (c )=0,∴x 1=c 是f (x )=0的根,
又x 1x 2=c a ,∴x 2=1a (1a
≠c ), ∴1a 是f (x )=0的一个根.即1a
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 (2)假设1a <c ,又1a
>0,由0<x <c 时,f (x )>0, 知f ⎝⎛⎭⎫1a >0与f ⎝⎛⎭⎫1a =0矛盾,∴1a
≥c , 又∵1a ≠c ,∴1a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