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2021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南开中学 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第Ⅰ卷1. 我国畜牧业仅在夏商时代占有一定的位置,商代的大型祭祀尚用牲百头,西周则骤降至一牛、二羊、一猪,战国时代多个国家都已“庐田庑舍,曾无刍牧牛马之地”。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可垦土地狭小与人口增长的矛盾B. 自然环境不适合规模化畜牧业发展C. 小块垦殖精耕细作种植业的排挤D. 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了土地国有制【答案】C【解析】【详解】从商周到战国,畜牧业地位明显下降,根据战国时期“庐田庑舍,曾无刍牧牛马之地”可知,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产生并得到发展,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变法中确立起来,随着土地开垦和农业的发展,挤占了畜牧业的发展空间,C正确;A中的“可耕地狭小”不符合史实,排除;商周到战国,主要活动空间在黄河流域,自然环境没有大的变化,说明战国时期的自然环境同样适合发展畜牧业,排除B;土地所有制变化会影响畜牧业发展,但是与C项内容相比,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

2. 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吴广被征发去渔阳,“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秦朝一位叫“喜”的基层官吏所著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御中发征……水雨,除兴(遇雨,免除征发)。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司马迁之说已成通论,不可质疑B. 二者均是一家之言,不具史料价值C. 喜是亲历者,其记载更贴近真实D. 《史记》与《徭律》都是第二手史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喜”是基层官吏,所著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对当时情况的记载属于第一手资料,喜是亲身经历着,记载更贴近真实,故选C;司马迁《史记》属于第二手史料,说法不一定与史实相符,必须尊重史实,不能说不可质疑,A错误;《史记》和《徭律》都是历史性作品,因为获取史料的不同而出现差异,不能说不具有史料价值,B错误;《史记》是二手史料,《徭律》是第一手史料,D错误。

2021年高考真题——历史(天津卷) 含解析

2021年高考真题——历史(天津卷) 含解析

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

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A. 推行仁政B. 以法治国C. 规范行为D. 监督民众1【答案】C【详解】根据“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得出孔子强调要身正。

根据“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可得出韩非子强调要遵守法律。

二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人们要遵守规则,规范行为,C项正确;A项是孟子的,B项是法家的,排除A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C项。

2. 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

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A. 书法实用性加强B. 书法流派的统一C. 竹简木牍的应用D. 纸张使用的推广2【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所依托的条件主要是纸的改进,命名其有了更好传播的载体,D项正确;自发到自觉,其实用性减弱,排除A项;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竹简木牍的应用不利于书法的发展,排除C项。

故选D项。

3. 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

这表明唐武宗A. 强调顺承前制B. 反对改制创新C. 意在削弱藩镇D. 丧失决策大权3【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可知,唐武宗顺承前制,在礼法方面,让群臣商议后再决定,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唐武宗顺承前制,“反对改制创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央决策,与“削弱藩镇”无关,排除C项;“丧失决策大权”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A项。

4. 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

(天津版)高三上学期月考(2)——历史(天津版)高三上学期月考(2)历史

(天津版)高三上学期月考(2)——历史(天津版)高三上学期月考(2)历史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天津版】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答案涂于答题卡上。

1、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现在已知,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中央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中央负责占卜的官员),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

从以上材料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中国早期的制度中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殷墟是商朝的政治中心C、商朝时期中央集权神化并加强D、初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3、郑樵在《通志.氏族略.氏族序》中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

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也。

”谱学的兴盛说明:①家族制度受宗法制的影响②门阀士族势力强大③社会等级森严、流动性差④行政管理系统发达:A.②③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中国古代曾经对一个人的祖上和出身非常重视,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但后来该现象因为政策原因逐步消失。

据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大规模开始消失于哪一时期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5、宋太祖:“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25.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26.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 B.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27.1899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

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28.1937年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

2021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上学历史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上学历史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上学历史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的贵族C.树立君主权威D.强化社会控制2.东汉末年,社会动乱,瘟疫肆虐。

张仲景著书写道:“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他的这些论述A.推崇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B.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动荡C.体现了医者济世救民情怀D.开启了勤恳踏实的学风3.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

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

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

这主要反映出明代A.引进高产作物解决了严重的人地矛盾B.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兴盛起来C.一些地方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D.在江南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

这一做法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B.进一步加强中西文化交流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5.读下表——“中国进口货物来源国家所占百分比”,可以看出①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量逐年下降②日本逐渐成为主要侵华国家③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列强之首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南开中学 2024届高三第二次月检测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1至4页, 第Ⅱ卷5至7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 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

该水利系统由自然山体的多段坝体组成,需要长时段的建设施工。

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 )第1页共 7页A. 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B. 精耕细作农耕技术初显C. 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已经出现D. 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2.述及中国古代重要的赋役制度,唐初,“凡丁,岁役二旬。

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唐中后期,“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明嘉隆后行一条鞭法,“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于是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清康熙五十一年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上述材料表明( )A. 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B. 农民赋役负担逐渐减轻C.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D.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3.元代,江南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丝织、棉织、榨糖、制茶的手工业者,他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从事的行业世代传习,技术也日益精进。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加速B. 粮食生产商品化的发展C. 市镇经济规模的扩大D. 手工业生产方式的革新4.有学者认为,唐代文化呈现出贵族佬的特质,蕴含着诸如华严、天台宗教义等较为深奥繁项、理论色彩浓厚的思想。

而宋代时期的新禅宗、理学以及新道教鼎立而三,都代表着中国平民文化的新发展,并取代了唐代贵族文化的位置。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创制”的含义是A.推行王位世袭制B.实行宗法分封制C.确立世卿世禄制D.实施中央集权制2.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C.反映了统治者一直重视廉政建设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3.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4.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5.明代中后期,“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

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

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C.宋明理学的思想束缚D.丞相制度被彻底废除6.“他消除了过分专横的寡头政治,解放平民,使其免于奴役,并建立了雅典‘平民政体的祖制’。

”这里的“他”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实行分区选举制度B.成立公民陪审法庭C.推行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7.《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B.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C.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D.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8.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B【解析】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是因为当时战乱,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阶级矛盾尖锐。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是因为当时需要强化君主的权力,巩固国家的统一。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则是因为当时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2、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他的观点,那么你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答案】C【解析】考点:人文主义;程朱理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本题实际上中西方古代思想主张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观点,得出这样的认识:“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体现的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即“人文主义”可以作为论据;“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即“存天理,灭人欲”可以作为论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其余ABD三项均不正确。

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2021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2021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2021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

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是A. 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B. 强化中央政府权力C. 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D. 确保宗族内部稳定2.“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3.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

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

这说明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4.有史家认为:“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其中汉武帝加装的“软件”主要是A.分封制B.内朝制C.外朝制D.中书门下5.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称为上计。

”据此判断“上计制”的主要意图是A.控制地方财政税收B.监督考核地方官员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防止官员弄虚作假6.《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

……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60 分钟。

第 I 卷 1 至 2 页,第 II 卷 3 至 4 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第 I 卷本卷(选择题)共 22 题,每题 2 分,共 44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 新的因素。

”材料中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 )A. 废除债奴制 B 。

实行财产等级制 C 。

设立五百人会议 D 。

按地域选举将军2.在克利斯提尼组织的酒神颂歌比赛中,参赛者均是从新的部落中选拔出来的公民代 表,由 10 个新组建的部落各出 1 个男童或男子组队,每支歌队有 50 人,组成 5 支男子歌 队和 5 支男童歌队进行比赛。

克利斯提尼这一做法()A . 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B . 打破了血缘部落之间的分歧C . 增强了雅典城邦的凝聚力D . 旨在丰富雅典城邦精神生活3.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政治家伯里克“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 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 )A . 自由民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B . 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C . 城邦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D . 国家公职人员均由抽签选举产生4.公元前 3 世纪,罗马外事大法官在审理跨国民事和商事案件时,会综合所涉各国与案 件有关的实体法,根据法的精神而不是法的条文,运用“衡平"(消除差别之意)手法做出 裁决。

外事大法官的裁决()A . 推动了万民法的产生B . 终止了公民法的行使C . 平息了跨国民事纠纷D . 平衡了各民族的利益5.史载,罗马中央政府“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仍不过由总共 40 人左右的执政官、 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罗马行省的官吏则更少,而中国“西汉末年官吏总数有 12 万余人”。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32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xx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上善若水”的理念。

下列与“上善若水”观点最一致的是A 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B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C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D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迷”最近的是()A 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C 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D 清·赵翼说:“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 认为人性本善,君权神授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试卷综析】本份文综历史部分的试题总体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的考点区域为必修二的相关内容和较少的必修一和三的相关考点知识。

试题侧重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解读能力、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及概括能力,既有基础知识考查又有能力检测,符合一轮复习阶段夯实基础培养部分能力的高考素养要求。

【题文】13. 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邮驿制度【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信息“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表明皇帝旨意须立即传达由地方执行,汉魏时期不断加强这一制度,起着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D项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B。

【思路点拨】本题依托古代邮驿制度考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解题时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排除与材料无关选项。

【题文】14.朱熹在将两个孙子的教育托付于弟子后,在信中叮嘱弟子严督二孙“只可着力学做好人,是自家本分事。

平时所望于儿孙者不过如此,初不曾说要入太学,取科第也。

”王守仁也曾将读书作文称为“枝叶事”,立志才是“植根事”。

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家A.强调人的修养为首位B.明确反对科举制度C.强调“发明本心”D.强调“天理”的决定作用【知识点】O2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学【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信息“只可着力学做好人”和“立志才是植根事”表明朱王二人强调人的修养重要性,B项错误,有断章取义之嫌,C、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俱排除,故本题选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解题时需对材料信息解读全面。

2021-2022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新人教版

2021-2022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3.1962年,在中央七千人大会上,有国家机关人员说:“(当时)在党内出现了四不讲现象:报上没发表的不讲,中央没讲的不讲,文件没规定的不讲,顶头上司没讲的不讲。

”这表明该时期A.党内民主制度遭到践踏B.民主言论受制于“左”倾思想C.党内思想具有高度凝聚力D.党内右倾思想发展扩大化4.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

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A.深受外部的影响 B.有继承地发展C.艰巨曲折地发展 D.在沉沦中上升5.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

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6.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7.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月考II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月考II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月考II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

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25.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

这反映出罗马法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26.“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 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C.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27.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

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

理论界的这一言论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28. 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喷喷言政法者日众。

……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

他认为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29.20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纪德受邀到莫斯科旅行后,罗曼•罗兰认为:“我确信,他们有时甚至过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纪德则写道:“苏联人对于国外的局势和状况处于惊人的无知之中。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1.赵尔巽等《清史稿》中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时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熙时,该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

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

”这说明A.内阁权力越来越小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D.清初分权思想加剧2.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论及科举时说:无论是东汉“孝廉”还是宋、明、清“进士”,都是在各地区均衡分配的大原则下产生的。

而且地区分配的要求来自“士”阶层的内部,也不能归之于皇权的片面操纵。

东汉“孝廉”与人口成比例出于“公卿会议”;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

……各地“孝廉”或“进士”往往在政府中为自己地方的利害说话。

这当然谈不上是代议制,但不能否认科举制有时也发挥了一点间接的代议功能。

这里余英时强调的是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B.没有坚持“取士唯才是择”的标准C.遵循了地域均衡分配的原则 D.具备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功能3.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人利亚)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

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

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这是因为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心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B.凡中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C.清政府保证“永禁设或人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4.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对诸如宣战与媾和之类的城邦大事,握有最高决策权、监督权和终审权。

这放映的实质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自由平等5.xx年由于有58个国家都进行领导人的换届选举,因此被称为“换届年”,在美国和法国的大选中,奥巴马和奥朗德分别成为新任总统,回溯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与美国民主政体,有关两国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国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两国的内阁都由国会任命产生C.两国总统都要对议会负责D.两国总统都是本国的国家元首与军队统帅6.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士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天津市南开2022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南开2022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南开2022高三上学期阶段性统一练习(二)历史科目本练习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时长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墨子批评儒家“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的主张,认为这会导致“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

有学者认为这是对儒家“知命论”的误解。

下列儒家言论中能为该学者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2.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

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 监察体系的改进C. 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 察举制度的实施3.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此。

而到了唐代,每逢礼部放榜之后,新科进士便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也是权势人家择婿的主要目标。

史载"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

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闻塞,莫可殚述。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A. 庶族地主取代了士族地主B.社会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C.社会思想价值取向的转变D.封建等级制度逐渐被打破4.表1反映了北宋时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变动的情况,据此可知()A.北宋政治军事统治较稳定B.北方战乱导致劳动力南迁C.经济重心南移已基本完成D.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5.考诸《明实录》,在其所收录的皇帝谕旨及大臣奏疏中,“抑末”一词出现有6次,且皆在嘉靖九年(1530)十一月以前,以后则无。

而“通商”一词出现的次数则要高得多,达15次,在《明实录》所载明代的前、中、后期都有出现,且嘉靖九年十一月以后占绝对多数,达11次。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 商业发展成为富国之术B. 重农抑商不符统治需要C. 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6.《清史稿》中记载,内阁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批木处、诰敕房等机构,军机处有满屋、汉屋、内翻书房、方略馆等。

天津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天津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天津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①宋代设立枢密院②元代设立中书省③明成祖设立内阁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2.桓宽在《盐铁论》中这样描述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的情况:“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

……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食。

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卒徒作不中呈,时命助之,发征无限,更傜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本质上反映了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的后果。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目的在于巩固其统治的经济基础。

C.盐铁官营加重了民众的负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盐铁官营给地方官剥削民众的机会。

3.卢梭认为: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不能分隔的,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也是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所构成的,而公意是不能违背的。

这表明卢梭①赞同主权在民②反对三权分立③赞同代议制民主④主张直接民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法国大革命后,帝制与共和制多次反复,共和制最终确立的标志是A.法兰西第—共和国成立B.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5.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6.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个黄金十年。

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7.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河流防污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Ⅰ卷1.我国畜牧业在夏商时代占有一定的位置,商代的大型祭祀尚用牲百头,西周则骤降至一牛、二羊、一猪,战国时代多个国家都已"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可垦土地狭小与人口增长的矛盾B.自然环境不适合规模化畜牧业发展C. 小块垦殖精耕细作种植业的排挤D. 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了土地国有制2.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吴广被征发去渔阳,"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秦朝一位叫"喜"的基层官吏所著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御中发征……水雨,除兴(遇雨,免除征发)。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司马迁之说已成通论,不可质疑B.二者均是一家之言,不具史料价值C.喜是亲历者,其记载更贴近真实D.《史记》与《徭律》都是第二手史料3.下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一些记述。

其反映了这一时期()A.土地买卖趋向合法化B.豪强地主左右着国家政局C. 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4.董仲舒崇拜君权,神化君权,主张"一统乎天子",把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的学说,一概罢黜不用,专用儒术。

这种思想()A. 造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固化思维B. 促成了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开始出现C. 使儒学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D.传承了孔孟儒学的思想主张5.冯天瑜在《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B.活字印刷术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C. 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D.造纸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6.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来标榜,而是流行用与"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专有称谓。

这说明宋代()A. 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B. 世俗化的倾向加强C.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D.民间行为影响皇权7.1540年到1644 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

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新航路开辟促使国际贸易大发展C.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8.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

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

"这表明清政府()A.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B.尝试维护国家权益C. 同意实行"协定关税"D.厉行闭关锁国政策9.1843-1852 年,英商不得不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销售棉纺织品。

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近代机器棉纺业的发展B.供过于求,超过国人购买力C. 自然经济对英货的顽强抵抗D. 英国棉纺织品的质量低劣10.图表为轮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统计(1890-1911 年)(单位∶银两)()上缴商部北洋兵轮军费南洋公学、北洋公学、赈灾、慈禧太后万寿庆典等其他项达成馆及出洋肄业经费32400600000700000296000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A.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压力B. 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C.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D. 成为了清政府主要财源11.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

1906 年版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

"1933年版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

"对上述两种描述解读有误的是(A.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潮流B.社会性质决定了史观变化C. 历史教科书体现时代特色D.时局变化影响着历史评价12.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黄遵宪信中的"新约"()A. 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B.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D. 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转变13.晚清时期的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图是1907 年的一幅漫画《女学.立宪》,该漫画反映了作者(A.不满进步思想传播受到政府的阻碍B.主张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诉求C. 反对当时各地大兴女学的社会现象D. 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局限14.1900年6月,在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议定东南互保章程,其中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 南方各省督抚维护列强利益B.清政府统治根基有所动摇C. 列强在华侵略毫无阻碍D.南方各省地方政府对抗中央,希图独立15.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刊文介绍了成汤灭夏莱,武王灭商封,周公、召公实行十四年共和制的故事,指出周召共和"仿佛和西洋人所说的贵族共和政体相同",并把它描绘成一个"国内太平,家家富足,人人有道""中国空前绝后的太平世界"陈独秀此举意在()A.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对专制B.高举科学大旗批判传统文化C.提倡文学革命大力推广白话文D.强调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危机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 题,共55 分。

16.(20分)"新民本思想"是明清之际形成的一种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潮,是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形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政治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

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

如果说,"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

新民本思想家在罪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

——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材料二新民本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

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

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

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功能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

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

一摘编自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旧民本"思想的主要主张。

依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中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内容的主要差异。

(5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本思想家约束君主权力的主要措施。

(6分)(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民本思想(9分)17.(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被动附庸型"对外开放状态。

……洋货泛滥是当时中国工业品市场的重要特征。

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使得中国棉纺织手工业等失掉了价格主动权。

…——-陈争平《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材料二甲午战后,科技期刊不断创办,其他刊物也登载科技文章,科技丛书的出版成为热本,《西学富强丛书》、《农学丛书》、《中互耳学丛书》、《科学丛书》等深受欢迎。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申明奖励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和捐资兴学者,对科热领域一中的优秀成果给以专利保护。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1931年到1945 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

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

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

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甲午战后清政府重视近代科技的原因和表现。

(8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4 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

(4 分)18.(15分)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摘编自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