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的配置为什么不能完全市场化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及改革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及改革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特别是一些地区,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导致了就医难和看病贵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推进医疗改革成为了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医疗资源配置的现状从整体上看,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总体状况是较好的。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从全民医保、基本药物制度、中药制度、医师培训制度等多个方面来保障人民基本医疗需求的体系。
但是,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和利用不充分问题依旧存在。
城市中心的高水平医院多,而农村地区的医院和诊所相对匮乏。
农村地区因为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的问题,导致病人往往不得不去城市中心的医院进行高额医疗消费。
二、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原因1.地域因素地域因素是导致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中心区域医疗资源比较丰富,而远离城市中心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比较匮乏。
2.投入不足另外,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还与投入不足有关。
一些较贫困的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难以投入大量资金来加强医疗资源的建设。
而这些地区的居民因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依然很高,因此医疗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了困扰地方政府的一个难题。
三、医疗改革的方向改革是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我国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持续不断。
未来,我国的医疗改革应着重采取以下几个方向:1.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公立医院的改革。
目前公立医院几乎占全国医院总数的90%,而这些医院的质量和效率并不高。
需要改革并提高公立医院的效率。
2.加强现有医疗资源的整合将城乡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是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重要途径。
3.加快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全面普及电子病历、医保结算、移动医疗等这些科技手段,将缓解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和转移。
医疗卫生不能市场化
后 ,原 本 主 要 依 靠 农 民 筹 资 投
劳 开 展 的 农 田 水 利 建 设 活 动 受 到 较 大 影 响 ,导 致 很 多 地 方
的 农 田水 利 等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入 关 把 得 很 严 , 其 效 益 不 是 单 纯 靠 能 力 和 竞 争
的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 ”
医 疗 卫 生 事 业 是 民 生 事 业 , 发 展 的 基 本 目标 是 维
护 人 民 的 健 康 权 益 , 配 置 卫 生 资 源 的 基 本 依 据 是 人 民
健 康 需 求 , 而 不 是 追 求 经 济 效 益 。 医疗 卫 生 事 业 发 展
受 。◇ ◇
器 命
近 日, 卫 生 部 有 关领 导 在 回 应 “ 病 难 、看 病 贵 ” 看
的 问题 时 示 : 维护 降 高 薪 须 打 破表 垄 “断 公 益 性 和 调 动 积 极 性 ,是 医 药 卫 生 体 制 改 革 中必 须 解 决 好 的 两 大 问 题 。 ”
长 期 以 来 ,政 府 对 卫 生 投 入 严 重 不 足 , 配 置 医 疗
卫 生 资 源 的 能 力严 重 削 弱 。 正 如 领 导 同 志 指 出 的 “ 医
院 靠 创 收 维 持 运 行 和 发 展 , 实 际 上 是 把 医 务人 员和 人 民群 众 推 向 了利 益 的 对 立 面 ,这 是 造 成 医 患 关 系 紧 张
大 型水 利 工 程 ,对 农 田水 利 倾 斜 不 够 。 加 之 农 村 税 费 改 革
据 悉 ,财 政 部 日前 印发 的 金 融 类 国 有 及 国 有 控 股 企 业 负 责 人 薪 酬 管 理 办 法 ( 求 意 见 征 稿 ) 规 定 , 国有 金 融 类企 业 高 管 最 高 年 薪 定 为 2 0万 元 ,金 融类 企 业 限 薪 令 即将 出 台 。 8
医疗改革的失败不是搞市场化恰恰是因为没有彻底地市场化
医疗改革的失败不是搞市场化,恰恰是因为没有彻底地市场化最近听本地新闻,说要启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本地最大的两家医院(我父亲和兄长都在其中一家工作,当然父亲已经退休了)被选为试点医院。
之前写《坑爹的社会医疗保险》()时就已经在想关于医疗体制的问题,现在就借此机会把有关的想法都撰写成文吧。
在思考中国现在的医疗体制问题的过程中,越想就越佩服张五常教授曾写过的《公非公、私非私的困扰》一文。
虽然本文确实主要是我自己思考的结果,思考之后想起教授写过的这篇文章而找出来重读,与我的思考互相印证,但毕竟是教授的文章先写出来,所以是有必要提的。
另外,教授的那篇文章比我这文章更一般化,解释了多个有类似性质的行业的问题,读者不妨在看了我这篇文章与教授的那篇文章之后,参考我这里的具体分析,结合教授那篇文章的一般化分析,推广到其它你感兴趣的类似行业去进行自己的分析。
改革开放30年,医疗改革也进行了30年。
然而,与其它行业相比,医疗改革通常被认为是失败的,接下来要进行的不是“深化改革”,而是另觅改革的途径。
从医患关系的紧张达到空前的角度来看,说医疗改革失败有一定的道理。
但为什么失败?舆论一般将矛头指向市场化(或“产业化”),却是我不能苟同的。
经过观察与思考,我的结论是:医疗改革失败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没有彻底地市场化!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以父亲和兄长所在的医院为例吧。
这是一家三乙、几乎可达到三甲标准的医院,是本地两大医院之一(另一大医院已达三甲标准)。
据父亲提供的数据,1960年代的时候,政府对这医院的财政拨款是每年50万元,当时职工人数约100人。
时至今日,财政拨款每年依然只有50万元,但职工人数已攀升至1000多人。
即使按本地最低工资的标准发放工资,即每人每月1000元,一个月的工资支出都超过100万元,所以那50万元的财政拨款连发一个月的工资都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全国的情况,父亲跟我说了一个调查,是中国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财政拨款占GDP的比例,在全世界的排名里是倒数第二!仅高于某非洲小国。
医疗资源配置的现状与研究
医疗资源配置的现状与研究一、医疗资源配置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愈加突出。
具体来说,医疗资源配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区域不均衡。
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此外,城市和乡村之间、城市内部医疗资源也存在分布不均衡问题。
2、结构不合理。
我国医疗资源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充分和结构不合理。
大量医疗资源倾向于发展高水平、高技术、高收费的二三级医院,而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滞后,人才较薄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3、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低。
由于一些企业或个人追求暴利,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例如,医院过多地引进高端医疗设备,造成设备闲置和医疗成本的浪费。
4、医疗服务满足不了需求。
我国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以及医疗机构的数量、布局等方面与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医疗服务满足不了需求。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全国医疗资源的配置和运用效率,严重制约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效益,也给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医疗资源配置的研究针对以上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国内外学者们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模型为了更好地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学者们提出了一些有关医疗资源配置的模型。
例如,王宁等学者提出的医疗资源配置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广西区主要城市分为A、B、C等三个层次,分别计算各类医疗资源占总医疗资源的比例及其重要性权重,最终得到广西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李金贵等学者在对北京市医院进行研究时,构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医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各个医疗机构的效率值,对医疗资源进行了重组运用,最终提出了更为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方案。
2、实现医疗服务的信息化针对医疗服务满足不了需求这个问题,学者们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解决方案,例如实现医疗服务的信息化。
医院运营应不应该市场化 正方 一辩立论 二、三辩攻辩 总结陈词(1)
医院运营应不应该市场化正方一辩立论谢谢主席,大家好。
开宗明义,运营是指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市场化是指在开放的市场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制,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机制。
首先要明确,市场化不代表国家放任医院自行发展,不加管控,只是降低管控的力度。
我方的观点是医院运营应该市场化,理由如下:第一,市场化的前提是基础医疗的保障,医疗保险市场的完善和分级诊疗。
就像房地产市场化要配套廉租房政策一样。
这就可以保障民众拥有最基础的医疗保障,而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则要宣传大病保险等医疗保险。
市场化的同时也会有相应的其他措施去保障民众福利,而不是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增加医院盈利而盲目地市场化。
第二,从医疗行业来看,医院运营市场化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医疗行业,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目前国家对于医疗行业的管控较为严格,而医院运营市场化,会有更多的民营医院以及相关机构的出现,加大医疗行业的竞争。
对于医疗服务人员来说,相较于他们高强度的工作而言,医疗人员的工资普遍偏低,这就导致了很多优秀的医学博士更愿意去国外发展,而市场化可以加大医疗行业的竞争,而医疗工作者的薪酬也会有所升高,就这可以吸引更多人在国内发展,同时,加大竞争会导致各个医院会更加努力发展其医疗水平,学习先进技术。
第三,从病患方面看,医院运营市场化会降低病患求医难度。
市场化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现阶段我国的现状是高端医疗资源稀缺,普通民众求医困难。
市场化会促进更多的大医院的不断出现,医疗资源的不断增加,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途径,更宽广的渠道,患者也可以通过多渠道了解自己的病情,降低了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患者对于医生的决定能够多一份放心。
同时,不断加大的竞争压力会使医院致力于更好的服务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在竞争中,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价格,这也能很好地避免某些医生为了药品回扣过度使用昂贵的药品和各式的检查。
医改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005年7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传媒发布:“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本文对“不成功”的医改偿试思考如下。
一、医改“不成功”的主要表现本来意义上的医改,其目的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率和公平性,但是由于医改的“不成功”,不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政府也未能减负,而且导致了政府、医疗机构和寻常百姓之间矛盾加剧,利益对峙。
(一)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不合理与医疗卫生资源的非均衡占有一是重城市轻农村。
早在50-70年代,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按照毛泽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75年农村的病床拥有量已达到60%,基本缓解了城乡卫生资源畸形发展的态势。
但自80年代以来,医疗卫生建设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却越来越明显。
据统计,现在政府投入公共卫生费用的85%用于城市,只有15%投向农村,而城市人口只占农村人口的1/3。
因此,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社会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的比重2002年已达GDP的5.42%,医疗机构也由1980年的18万家增加到2000年的32万家,但农村人口看病远、看病难、小病无处医、大病无钱医的现象反而日趋严重。
二是重治疗轻预防。
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的疾病防控工作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当时全世界防治流行病、传染病和遗传病最好的国家之一。
80年代以来,由于片面强调大医院的投入,忽视了疾病防控体系和监测网络的建设,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几乎全部进了城。
而在城市,与拥有庞大的人、财、物资源的大医院相比,负责全民疾病防控和宣传教育的卫生防疫和保健系统显然营养不良,导致了发现、控制、预防大规范疫情的能力下降。
特别是90年代以来,许多保健站和防预站把主要精力用于有利可图的医疗服务项目,疾病防控的堤防开始松懈,一些早已被控制、消灭的遗传病、传染病又死灰复燃,如乙肝、结核病患者增多、血吸虫病卷土重来,性病、爱滋病蔓延,食源性疾病、人畜共患性疾病此起彼伏等等。
医疗不该市场化
医疗不该市场化——与连岳老师商榷腾讯网大家作者俞天任7月26日23:10连岳老师在谈医疗腐败问题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市场化”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不敢赞同连岳老师的看法。
首先,和连岳老师一样,笔者对中国的医护工作人员也深表同情。
在任何国家,医生都是顶级收入阶层,而中国的医生——可能在一个医院里有那么几个“收入尚可”的,但就整个群体来说绝对谈不上“高收入群体”。
而在美国日本,一个普通的医生就能把高级公务员轻而易举地甩出五公里去。
中国的医生收入偏低,同时所冒的风险却是全世界最大的,他们一直在为政府在医疗方面的失政买单,经受着“医患矛盾”的拷打,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连岳老师接下来的论述就不能同意了,连岳老师说医疗腐败是合理的,因为市场没有给医生以正当的报酬,所以就应该以医疗腐败的形式来补足差额,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市场化”才行。
中文中经常有一些很有魔力的字眼,比如“改革”和“综合治理”之类的,如果说这类字眼能够被目的完全不同的人拿来当个大筐,什么都能往里装,那么还有一些本来含义很明确的字眼也经常被人到处使用则就是一种名词拜物教了,这类字眼有“市场化”和“高科技”等,只要看简化汉字传媒,经常能看到这些词汇,不管要解决什么问题肯定会有人提出这么几个字出来,算是一种市场万能论或者科技万能论吧,但是市场化或者高科技到底是不是万能的呢?连岳老师并没有描绘出示意图出来——哪怕是初步的市场化到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市场化是什么?市场化的目的是什么?某个行业的市场化就是政府不再去干涉这个行业,任凭市场规律去起作用,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市场化的目的是追逐更大的利润,也就是说市场化就是说由金钱和利益来决定一切。
对于生产和制造行业来说,市场化是正确的,但对于教育和卫生行业来说,市场化则是万万不可的,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敢在教育和医疗这两个地方说“市场化”的就只有中国了。
人类社会依靠我们的劳动才能维持下去,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只有基于这一点,才能继续开始讨论。
医疗资源配置与市场失灵
医疗资源配置与市场失灵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不难发现医疗资源配置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是市场失灵。
一、医疗资源稀缺性与供需失衡医疗资源具有稀缺性是最基本的现实。
世界人口加剧,疾病不断增加,医疗资源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资源的供需关系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市场机制的原因,医疗资源的供求并不总是能够达到均衡状态。
在市场经济中,医疗资源一般由市场决定,而市场往往以利润为导向。
这意味着,医疗资源倾向于向那些能够支付更高价格的人流动,而忽视了一部分收入较低或贫困群体的需求。
这种供需失衡的情况,使得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
二、地区差异与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置问题在不同地区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以我国为例,大城市一般拥有更多的医疗资源,而农村地区则缺乏医疗资源的情况并不少见。
这种地区差异的存在,造成了资源的不平衡分配。
互联网的普及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容易,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
由于城乡差异的存在,患者往往需要前往大城市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导致城市医院过度拥挤,而农村地区的医院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
三、利益驱动与医疗服务质量下降市场经济中的利益驱动是医疗资源配置中的另一个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医疗机构往往会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医疗服务的质量下降。
为了追求更多的盈利,一些医疗机构可能会降低服务质量,推销不必要的检查和药物等,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
这种以利益为导向的做法,不仅对个体患者造成了损失,也对整个医疗行业的信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政府角色与医疗资源配置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需要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以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以缩小城乡医疗资源的差距。
这包括加大对农村医院的资金支持,鼓励医生到农村地区执业,以及推动跨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
市场化的医疗资源配置
市场化的医疗资源配置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和配置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医疗管理中,由政府掌控着国家医疗资源的调配和科技研发,大部分的医疗服务都由公立医院提供,私立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被认为是有限的。
在这个产业转型、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众多因素正推动着医疗服务变革的时代中,医疗资源能否更加合理、更加优质的供应,首先要看我们是否已经顺应市场化这一趋势,拓宽了医疗服务的渠道和资源配置的可能。
变革背景1、医疗资源不足:大量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通常在医疗资源分配方面处于劣势。
2、医疗资源浪费:被医疗机构的谋利所浪费,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资金占用、住院费用恶性上涨等现象。
3、医疗服务机构直接和病人结算,费用有所下降,与医生的分成贡献也由机构降低为50%以下,同时能够提升医生职业素质和服务态度。
4、医生的个人流动和品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高质量医生的品牌价值可以被充分体现,医生可以自主裁定工作量和医疗费用。
市场化的医疗资源配置是由市场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机运作,是指不仅优化门诊、住院等医疗服务的供需关系,更是包含了表现在医学技术、人才来源、医院运营等各方面的相关机制和制度。
传统观念认为,医疗行业具有天然的行业门槛,对于私营医疗机构的准入受到限制,因此,公立医院成为了全国范围内医疗资源的主要供给方,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政府在新的医疗法规下逐渐放开了公立医院的管制,同时支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各大医疗机构也开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人才培训机制。
市场化的医疗资源配置改变了以往僵硬单一方式带来的单一种普及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医疗垄断”走向“医疗多元化”和“医疗分级管理”,更加有效地分配了医疗资源,有效地拉近了居民与医疗资源之间的间隔。
市场化医疗资源的开发和调配,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群众对医疗服务不断提高的需求,具有巨大的意义。
医疗体系市场化优缺点分析
医疗体系市场化优缺点分析近年来,医疗体系市场化成为了全球不少国家的改革方向。
市场化在医疗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就医疗体系市场化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
一、医疗体系市场化的优点1. 激励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化使医疗资源能够根据供需关系进行有效配置。
传统的医疗体系中,资源分配往往由政府固定性的计划决策,而市场化则通过价格机制和市场竞争来调整医疗资源的供给和需求。
医院和医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安排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市场化的医疗体系中,医院和医生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吸引患者和提高竞争力,医疗服务质量会得到提升。
医院和医生将会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和服务体验,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结构市场化能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结构。
市场机制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在医疗需求较高的地区和领域,避免了传统医疗体系中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浪费。
此外,市场化还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到医疗领域,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研究。
二、医疗体系市场化的缺点1. 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市场机制在医疗资源分配中可能会导致不平等的结果。
市场化过程中,医院和医生倾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可能导致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富裕地区和有保险的患者身上,而忽视了一些弱势群体的医疗需求。
2. 价格上涨导致医疗服务变得昂贵市场化的医疗体系中,医院和医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价格。
这可能导致一些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使得医疗变得昂贵,一些贫困人口无法负担高昂的医疗费用,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就医权益。
3. 市场竞争对医生造成压力市场化可能给医生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竞争压力。
医生需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声誉,从而增加患者数量和收入。
这可能导致医生过度工作,提高了医疗错误的风险,对医生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医疗体系市场化的发展策略1.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市场化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监督和管理医院、医生的行为,防止不合法和不道德的行为。
医疗体系市场化优缺点分析
医疗体系市场化优缺点分析医疗体系市场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实施的程度和效果也有所不同。
在探讨其优缺点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什么是医疗体系市场化。
医疗体系市场化,简单来说,就是将医疗服务的提供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包括引入竞争、价格机制、私人资本等,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优点方面:首先,医疗体系市场化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医疗机构为了吸引患者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意味着医疗机构会更加注重医疗技术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
例如,一些私立医院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会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聘请优秀的医疗专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其次,市场化能够增加医疗服务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
比如,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好、对医疗服务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患者,可以选择高端私立医院,享受更加个性化和舒适的医疗服务;而对于一些普通患者,则可以选择公立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
这种多样化的选择有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
再者,市场化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市场机制下,医疗机构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会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医疗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例如,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的及时性。
然而,医疗体系市场化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其一,可能导致医疗服务的不公平。
在市场化的环境下,医疗资源往往会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富裕人群集中,而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则可能难以获得足够的医疗服务。
因为私立医疗机构往往会选择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设立,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就使得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服务质量低下。
其二,容易引发医疗费用的上涨。
市场竞争可能导致医疗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
医疗行业的市场化与竞争
医疗行业的市场化与竞争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下,医疗行业的市场化与竞争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医疗行业市场化的原因、影响以及竞争态势,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医疗行业市场化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因此,引入市场化机制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1.1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疗资源在国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城市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市场化的引入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2 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益不高传统的医疗体系存在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效益不高的问题,导致病患就医难、看病贵的现象普遍存在。
市场化的改革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和竞争动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水平。
1.3 医疗费用过高长期以来,医疗费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额的医疗费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市场化改革可以推动医疗价格合理化,并引入商业保险的机制,为人们提供更加可负担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行业市场化的影响医疗行业市场化的推进与实施将对医疗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2.1 促进医疗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市场化改革将促进医疗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引入社会力量经营医疗机构,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的推进。
在这一过程中,医疗机构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
2.2 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地区和人群,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
优质医疗资源将向民生福祉相对较低的地区和人群倾斜,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2.3 刺激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市场化改革将增加医疗机构的自主决策权,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在竞争机制的驱使下,医疗机构将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引进国内外领先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供更加先进、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案。
医疗资源分配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的探讨和改进方向
医疗资源分配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的探讨和改进方向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的探讨和改进方向医疗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保障公众健康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医疗资源的分配不一定能够做到公平和合理。
本文将从公平性的角度探讨医疗资源分配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向。
一、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问题1. 医疗资源集中于城市地区: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医疗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和边远地区则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使得农村地区的居民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城市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公立医院和高水平医疗机构拥有更多的先进设备和专业医生,但私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则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
3. 政策引导不当:在一些地区,政府的医疗政策不够合理和有力,导致医疗资源分配失衡。
例如,医疗资源分配过于依赖市场机制,这使得落后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大幅下降。
同时,一些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和投入不够,也造成了不公平现象。
二、改进医疗资源分配的方向1. 增加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增加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
同时,鼓励优秀医生到农村地区执业,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政府应对医疗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调度,避免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城市和医院,而忽视其他地区和医疗机构的需求。
应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各级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设施和专科医生配置。
3.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为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并确保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合理分摊医疗支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强化政府管理和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医疗资源的管理和监管力度,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的潜力与挑战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的潜力与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的潜力和挑战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的潜力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中,由于医生难以得到有意义的反馈,所以医生的技术和服务质量很难得到改善。
这就导致了医疗服务的差异化,有些不太专业的医生可能会因此获取更多的利润。
市场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将能够促进竞争,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提高公平性和透明度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能够降低患者的成本和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随着医院之间的竞争,医院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成本,并降低服务收费。
同时,市场化也能够促进医疗服务的透明度,使得患者能够比较价位和服务水平。
3.增加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厂商市场化能够吸引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从而增加供应量。
这将促进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推动医生竞争服务质量和医疗机构的创新。
二、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的挑战1.制约因素目前,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仍未形成逐步融入市场经济运作、完善的市场机制。
现有体制和方法的制约因素,使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受到限制。
医生和医院的收费尚不够透明,普通老百姓难以理清价格标准。
同时,资源分配和医保机制的不完善也一直困扰着市场化的卫生服务体系。
2.风险管控市场化的风险管理需要更现代化的方法来保障患者的利益。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增加了患者面临医疗安全隐患的风险,因此,卫生服务市场化的实践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和保障体系,推行全面的风险管控。
3.人才流失市场化的竞争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
由于医生的确切职责和工作量的不确定性,市场化的卫生服务很可能导致医院的医生职位流动和不断流失。
这样就会导致医院工作质量的下降,也使得医院难以吸引优秀的医生。
结语无论是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所带来的潜力还是挑战,都需要逐步完善机制,保障患者的利益。
医疗保险的非市场化问题
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由于它社会性事业的性质,政府必须介入以保障其实际执行,但是,介入不代表直接控制和完全垄断,过多的干预直接导致了医疗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不足的问题,市场化不足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与就医人员的集中,最终使得就医人员拥挤、医疗费用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医疗资源分配的非市场化直接导致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进而引起资源浪费,导致“看病贵”“看病难”。
医院所有权90%都是政府的。
可见,在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的今天,政府仍然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医疗资源,医疗资源主要由政府来配置,而不是“市场导向”。
但是,政府在医院配置方面明显向大城市大医院倾斜,这些大医院就是下段将提到的定点医疗机构中的等级高的医院。
资源由政府分配的成本很高,于是导致了政府分配资源的低效,直接后果就是医院的两极分化严重,原本条件好等级高的医院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大量资源投入,一方面使得原本较差的医院无法在硬件设施、资金、等方面与大医院竞争,另一方面也使偏远贫困地区的医务人员自动向大医院聚集,这样原本较差的医院就会被政府扶持的医院淘汰,导致大医院的垄断,人为的垄断使得大医院医务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大医院条件太好,有医保的就医人员赖在医院不肯腾出床位的事情时有发生,类似的浪费增加了真正有住院需要的就医人员的成本和等待就医的机会成本,造成“看病贵”。
第二、医疗保险制度的定点管理制度十分严格,使得就医参保人员在各医院的分配不平衡。
政府对定点医疗机构(包括中医院)的审批有严格的程序,医院所在地区的劳动保障部门会通过审核医院的医疗仪器设备、上年度业务收支情况、住院诊疗服务量、可承担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能力等项目决定该医院是否可以成为定点医疗机构,并将获得资格的医疗机构分级。
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一般只有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产生的费用才可以报销,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这使就医参保人员趋向于向定点医疗机构中的高等级医院集聚,造成部分医院人员拥挤,而部分医院人员稀少。
医疗不能市场化
医疗不能完全市场化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虽然国家为医改拿出了巨资,但医改的成效并不如人意。
在市场化改革的驱动下,尽管中国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体制没有变,但在体制内外都曾进行过强烈的市场化改革,从药品价格到医疗服务价格,从医院内部创收到对外承包诊疗科室……一切都向市场化看齐,这一机制驱使医疗机构结出了小病大看、过度医疗、以药养医等几个恶果,迅速抬高了中国民众的整体医疗服务成本。
与此同时,医生的诊断服务价格却一直被人为压低,处于扭曲状态,直接导致了病患者接受的医生服务水准降低。
在市场化机制里,中国的另一个医疗市场——民营医疗机构在不断滋生壮大。
以福建莆田系的民营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基本是发迹于“赤脚医生”,从治疗性病、狐臭、不孕不育等杂症的江湖郎中队伍,逐渐发展为一支有资本实力的民营医疗体系,并得以以完全独立的身份进入医疗领域,而且依靠超强的市场推销能力,在壮大了资本实力后,能够以投资、股份制合作的方式扩大服务领域,凡是医保没有覆盖的领域几乎全都囊括进业务领域。
我并非反对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问题的焦点在于,实行完全的市场化改革会把中国的医疗改革推向何处。
医疗改革的具体方案制订看似非常复杂,但离不开如下问题:1、普通中国人在哪里可以看得起病;2、在何种医疗制度下,医疗机构能向病人提供合适的医疗服务;3、中国医疗改革的方向是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推动;4、中国应该如何为医疗服务定位,是公共服务,还是市场服务。
作为事关每个人性命大事的特殊领域,医疗服务肯定不能等同于普通的商业服务,它是一种准公共服务,这应该成为中国医疗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在未来的改革中,必须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权益,也可以避免体制分割所造成的利益集团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为了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有必要将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三个层面。
医疗核心制度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问题
医疗核心制度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医疗资源配置不均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不断探索和改革医疗核心制度,以实现合理、公平、高效的医疗资源配置。
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机制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机制不完善。
为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机制,我国实行了分级诊疗制度。
该制度通过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将大病、急症和慢性病分级治疗,使得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高效的调配,缓解了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增加医疗资源投入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与投入不足密切相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加大了投入力度,扩大了医疗资源的供给。
通过增加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与改扩建,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完善医疗资源调配机制在完善医疗资源调配机制方面,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医疗资源信息共享和调度平台。
通过建设医疗联合体和区域卫生合作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确保医疗服务能够覆盖到每个人。
此外,还应推行跨区域就医结算和医保政策互通,降低患者因就医需求而造成的医疗资源扩大化。
四、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对于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问题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其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减轻三级医院的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是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供给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卫生健康领域,引导社会资源向卫生健康领域倾斜,通过市场调节和竞争激励,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在解决医疗资源不均问题时,政策引导和监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医疗体系市场化优缺点分析
医疗体系市场化优缺点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改革,医疗领域也逐渐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了医疗体系的市场化。
这种市场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疗服务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优缺点。
本文将就医疗体系市场化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医疗体系市场化的优点1.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更注重效益和效率。
市场机制的引入促使医疗机构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医院要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吸引患者,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推动医院整体的提升。
2. 激发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化改革让医疗资源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以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市场机制,医院可以更加精准地配置人员和设备,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同时,市场的参与也能够促使医院提升内部管理和治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3. 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与进步通过市场化改革,医疗机构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促使医院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推动医学科技的进步。
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技术,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推动整个医疗体系的进步。
二、医疗体系市场化的缺点1. 存在服务不平等问题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得医疗资源向高端医疗机构和地区聚集,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不平等现象。
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农村和偏远地区则相对缺乏。
这使得部分患者很难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2. 高额医疗费用成为负担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提高了医疗服务的价格,导致医疗费用的上涨。
高额医疗费用让许多人难以承受,尤其是贫困患者。
这使得医疗服务变得不公平,造成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
3. 存在医疗乱象和投诉增加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得医疗机构之间竞争激烈,为了吸引患者,一些医院可能会夸大宣传,甚至不当营销手段。
这导致了医疗乱象的出现,包括医患纠纷、虚假宣传等。
同时,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要求也增加了,投诉的数量也相应增加,给医院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资源的配置为什么不能完全市场化
李玲
医疗卫生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群众关注的焦点。
因为医疗卫生维系着人民的健康,而健康是生产力,是无价的财富,社会发展需要健康的人力资本,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生命是无价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配置有限资源,使资源的使用更有效。
首先要讨论的是医疗资源配置是由政府主导好,还是由市场主导好。
大家公认,中国经济近20年的奇迹是市场力量的结果,市场极大地释放了中国人的能量。
但是,医疗服务市场的资源配置能不能由市场来解决?
市场能配置资源,是因为它有完全竞争的机制———以利润为导向、以消费者满足度为追求、供给双方在市场中博弈,最后达到均衡而有效地配置资源。
但医疗市场结构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设,由于公共品、外部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诱导需求、垄断等引起的市场失灵,医疗卫生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中国近10年来医疗卫生发展非常快,但发展趋势是所有的资源投在了大城市、大医院和高精尖技术上,这就是市场的导向。
预防和健康教育恰恰是社会效益最高的。
然而在市场机制下,预防医学可以给医院带来的收益不大,所以市场不会引导医疗资源走向预防和健康教育。
可以看看国际的经验:为什么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了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或者是主导或者是干预越来越多的方式?这就说明了市场是失灵的。
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又读了白求恩的传记,非常有感触。
白求恩出生于一个很好的家庭,受了很好的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全球少有的能做开胸手术的名医。
当时也处于一个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美国,他所行医的工业重镇底特律有很多贫民,看不起病,十分悲惨。
白求恩就给穷人提供免费的服务。
但他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又靠他的影响力发动医生行会给穷人提供免费服务。
但是他发现,他们的努力杯水车薪,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穷人医疗这个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白求恩在20世纪30年代有个机会去前苏联开会,发现他那么多年想要解决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解决了,因为前苏联是全民医疗。
于是他就加入了共产党,之后来到中国。
白求恩牺牲后26年,他的祖国加拿大在1965年实现了全民健保,而美国也是在1965年为穷人和老年人提供了医疗保险。
我国过去政府主导医疗卫生的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证明,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公平和效率的平衡上要比由市场主导的体制好。
医疗卫生应成评价社会发展的第一指标
如果我们投资健康,对健康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从理论到实践,国际上公认,在健康的生产中,医疗保健、生活方式、环境、遗传因素是主要决定因素。
其中,生活方式占60%,环境占15%,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只占10%。
从这点上说,我们常常把医疗卫生的重任都压到医院和卫生部门身上,似乎是对他们的要求过高了一点。
因为健康不是医院能够解决的,医院只是最后一道门槛。
“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因此,最好是让人不得病———要大力进行健康教育,使老百姓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我们的环境污染使得癌症发生概率很大,连农村人的癌症发病率都很高。
因此,我们要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源头上投资健康,改善健康。
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不能再停留在卫生系统,头疼治头,脚疼治脚,只改革医疗机构,医药分家、招标采购,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且常常对一种扭曲的纠正会导致另一种扭曲。
我们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和大手笔。
只有把医疗卫生的改革和发展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大框架内,才能保证医疗卫生改革的真正落实。
我们现在真正面临的问题是找对医疗卫生发展的方向———我们到底要走向何处,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到底需要设定什么样的战略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其实,我们不怕发展得慢,就怕总在原地打转,将很多的资源都浪费掉。
我们应该有明确的目标。
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让人们活得更健康、更长久、更幸福。
医疗卫生指标应该是评价社会发展进步的综合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
虽然改革时我们的初衷是全面发展,但最近20年来的发展还是浓缩到了经济上,而经济的发展又归结为GDP的增长。
这使得政府在公共卫生的投入下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考核各级官员的指标都是GDP的增量,导致地方官员不惜代价地追求GDP的增长。
单纯追求GDP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的空气、水、教育、环境质量下降,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健康和社会成本。
实际上我们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靠我们健康的、廉价的、高质量的劳动力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污染了我们的环境,破坏了我们的生态,损害了我们的健康。
我们赚了很少的一点辛苦钱和血汗钱,最后使很多的矛盾压到了医院。
医院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改革开放20多年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
我国现在的疾病谱是发达国家的疾病谱,以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已无法解决。
现在中国人死亡率最高的是癌症,但是全球都没有治疗癌症的办法。
我们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是要改变增长方式。
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配套的措施,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给人民带来幸福和健康。
大量进口高利润药品器材导致看病贵
医疗服务,医药、医疗器材及相关行业,应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全球是利润最高的行业。
而在我国,恰恰这两个行业主要靠进口。
我们的医疗服务非常便宜,贵就贵在药和器材上。
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药和器材靠进口,而且我们的价格又是美国的两三倍,病人的负担当然很重。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高利润的产业都拱手相让,而仅仅发展那些附加值低、破坏环境、耗费大量能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产业呢?在这个所谓的世界加工厂,工人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健康被严重损害,将来谁给他们支付医疗费用,谁来埋单?
关于医疗服务,如何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创造出我们中国自己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和别的消费(如吃饭、住宾馆)的不同在于,消费者有趋高的心态,而且信息不对称。
国外很多研究证明,医疗卫生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在患者自由选择医院和医生的竞争环境下,由于医患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缺乏搜寻最低价格的意愿与能力,通常选择品牌医院、名医和高新设备,导致医院之间竞争方式常以非价格的方式为主———
医院为了吸引医生和病人,就倾向于多提供可以提高医院品牌的各项设备,形成设备的闲置与浪费,诱导病人过度检查,造成医疗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也使医疗成本不断上升。
而医院多提供设备所增加的成本则转嫁给保险者或病人负担。
现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人均高科技设备超过任何一个发达国家。
可以说,目前医院所选择的药品、器材设备超过社会的最适值,成为“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美国的经验和中国近10年来的事实也证实了:在患者主导的医疗市场,竞争不仅不能降低医疗费用,反而刺激医疗价格快速上升。
既然老百姓看病都想看好医生、看好医院,都有趋高心态,那么我觉得国际连锁经营企业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比如麦当劳,如果只有王府井一家,肯定要排队,但现在麦当劳遍地都是。
我们为什么不也在这个领域做这个工作呢?在北京,同仁、协和这样的大医院,谁都想去看病,那么我们可以因势利导把它做大做强,将它做成所谓的医疗服务集群。
医疗服务集群能成为中国医疗服务发展模式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
大国有大国的难处,但是大国也有大国的优势。
我们拥有巨大的市场,医务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们医院的门诊量非常大,很多医院五六千的门诊量很正常,甚至上万。
国外的医院不可能实现这么大的门诊量。
经济规模使得医院的平均成本下降,即“薄利多销”。
我们应该利用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医疗服务的特点,进行一些医疗资源的整合,从三级医院一直到社区医疗服务,组成一个网络,形成集群。
这也是国外医院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我国应该实施健康强国的战略。
我们要把医疗卫生的改革和发展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大框架内,要利用大国优势,将医疗卫生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生命科学、医药、医疗器材领域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我们不仅要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也要成为世界的医疗服务中心、医药中心、医疗器材中心和生命科学中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