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并不矛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须从国家全局高度审视城乡发展战略,树立“乡村振兴人人有责、城镇发展人人有份”的强烈意识,让全体国民更好地享受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笔者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人担心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否会形成冲突,产生不必要的羁绊。
事实上,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城镇和乡村都不可或缺。
要用系统的思维去看待,从整体上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说否定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总体上看,伴随国家现代化进程,庞大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大势不可逆转,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要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避免出现农村空心化现象。
要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手一起抓,两个轮子共同驱动,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引回来”的关系,既让进城的人能够放心,也让留乡的人能够安心,各得其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仍处于城市化的上升阶段。
随着农业和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仍将有大量劳动力涌入城镇。
但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并不矛盾。
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利用城镇的资金、技术、数据、人才、先进管理理念等创新要素,乡村离不开城市的繁荣;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合理市民化,高质量融入城镇,共享改革成果。
没有文明、有活力、现代化的乡村,城镇就不可能繁荣。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建设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顺畅、自由流动,让农村资源走出来,让城市群要素下到农村去。
实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作者:夏锋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第5期文_夏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时代重要发展战略。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2020年3月底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两个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都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不仅是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冲击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时代命题。
一、“三农”问题重大变化要求加快城乡融合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条件和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和增长动力转换的攻关期,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更加强烈和紧迫。
农业劳动力结构的深刻变化。
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中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从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年龄看,36~54岁的占47.3%,55岁以上的占33.6%,35岁以下的仅占19.2%;从受教育程度看,初中及以下的占91.8%,高中学历以上仅占8.3%。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进口带来的冲击,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引导工商资本入乡发展,建立与农民集体合作共赢模式,激发中青年人种粮积极性,提高种粮农民职业化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治理中的突出短板。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17年来,尽管农民工问题得到相当大程度的解决,但总体上看,农民工市民化、定居化滞后于规模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城镇化与作为消费者城镇化相分离模式,导致农民工跨省流动规模量大,且流动频率高。
数据显示,当前城市中的“候鸟式”外来就业人口仍占流动人口总量70%以上,这是疫情扩散风险增加、疫情后复工复产难度增加、城市产业链断裂的重要原因。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与思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以农村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也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农村劳动力空心化、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村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使农村成为美丽宜居的生活场所和创业创新的热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乡经济联系,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现代化发展协同推进。
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须之举。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农业基础和农村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须之举。
要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乡村振兴发展格局,推动农村全面振兴,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通过产城融合弥补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编辑/设计_姜 璠2017.11 - 7 或组织原则来保证城市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营造。
简单来说,就是城市空间的组织问题不容忽视,应该在草图绘制阶段就得到足够重视。
在中国,很多新城是有条件通过做加法来提升空间品质的。
而且,新城本身还有很多可挖掘的潜力,可以和提升品质一举两得。
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并不矛盾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伟林认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包含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对比来看,虽然同样是长达20个字的五个计划,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更加全面。
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要求更加全面。
在以前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是最主要的产业,工业是短板,现在提出的产业兴旺虽然还是以农业为主,但同时包括农业现代化以及一些新兴业态。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要求也提高了不少。
生态宜居,是要构建农村的生态文明系统,不再停留在打扫卫生、修缮房屋、兴建道路等层面,而更多是在要求保持农村自然的生态下,塑造后工业社会下的新农村景观。
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要求更加科学。
农村治理和城市治理一样,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解决怎么治理、靠什么治理的问题。
生活富裕则是终极目的,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就是要实现生活富裕。
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促进、自成体系的整体,要落实这五个计划,达到更全面、更高、更科学的要求,就需要涉及方方面面配套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通过产城融合弥补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认为,在刚刚过去的10月,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全新的判断,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座城来说,或许我们的出行可以不用这样辗转,我们的工作可以不用奔走异地,把浪费在路上的时间用来享受美好生活,而弥补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需要“产城融合”的理念。
乡村振兴的战略和意义
乡村振兴的战略和意义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并将其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保护农村环境,推动乡村全面进步。
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发展紧密相连,是推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环。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在于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人口占国内总人口的相当比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促使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条件,增强农村地区的发展活力。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可以有效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优化,提升农村地区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模式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的低效益、低技术含量等问题,提升农村地区的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可以推动农村社会建设的进步。
乡村社会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乡村社会建设包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等方面。
通过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农村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
通过推行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措施,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
乡村振兴需要有专业、有素质的人才支持,需要提升农村居民的教育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也需要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带动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一体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
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对农村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对农村发展的需求。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它也能拉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要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了完善的交通、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农村的生产力得以提升,也为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创造了条件。
五、农村人才培养和流动培养农村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农业生产能力。
同时,可以采取措施吸引城市人才流向农村,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六、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农业生态化种植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只有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才能持续推动农村发展。
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
要加强农村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社会保障。
八、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流动城乡资源要素的流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要打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壁垒,促进人们的流动,实现人口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要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九、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中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生态宜居、文化传承和治理创新。
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从实践层面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国正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有助于实现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从政策层面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有助于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文件,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年)》等。
通过对这些政策文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布局,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市化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市化的思考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型城市化也成为了中国城乡发展的重要话题。
如何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市化之间找到平衡和协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市化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市化是相辅相成的。
乡村振兴旨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新型城市化则是指以城市化为基础,以人为本,推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让农村人口逐渐迁往城市,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振兴战略要着力发展乡村产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和优化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关键。
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
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农村吸引力,降低城市化压力。
要积极推动新型城市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镇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要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让乡村与城市有机衔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要推动城市与乡村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城市与乡村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只有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和新型城市化的良性循环。
要促进城乡要素要素的有机流动,让农民进城就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要鼓励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推动农村旅游、农业休闲产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问题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解决乡村问题,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
其次,要强化城乡基础设施的连接和衔接,打通农村与城市的交通要道,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实现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深化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土地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深化乡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提高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保值增值能力。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三、推进农村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同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要加强农村企业发展和农民合作社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乡村振兴离不开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解决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其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同时,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以城市为主体、以产业转移为驱动、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新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是指通过推进农村现代化,增强农村经济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战略。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究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对策,对我国的现代化之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以“质量第一、节约优先、绿色发展、人文关怀”为核心理念的城镇化发展新模式。
通过推动城镇化,增强城市的发展活力和能力,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推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绿色低碳理念,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城市和乡村的连接和协调。
在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发挥城乡融合的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推动政府服务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推进“城市消费,乡村供给”模式,给予农村经济发展更多的支持,实现城乡互动共赢,促进全面的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需要注重产业转移和优化。
通过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的分散和优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未来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共同繁荣。
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以农民为中心、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化为主线,发展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和乡村经济,促进人口流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发展阶段下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农业、乡村、农民”三者关系,让农民从种地、养殖获得实际利益,并且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这就要求政府在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下大力气,保证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得到充分发展,并且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及答案(二)
2018年广东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二)一、注意事项1.阅读给定材料,并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本次测验共1题,满分100分。
二、给定材料材料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2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5年来,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乡村振兴的辩论辩题
乡村振兴的辩论辩题正方,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首先,乡村振兴可以有效解决城乡差距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加剧,导致农村资源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乡村振兴可以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农村地区,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乡村振兴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乡村振兴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
最后,乡村振兴可以促进乡村文化传承。
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乡村振兴可以通过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式,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反方,乡村振兴并非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最佳途径。
乡村振兴虽然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并非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最佳途径。
首先,乡村振兴可能加剧城乡差距。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乡村振兴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口外流,加剧城乡差距,而且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可能会加剧财政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进一步加剧城乡差距。
其次,乡村振兴可能无法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
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投入,而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相对薄弱,这可能会限制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最后,乡村振兴可能无法有效促进乡村文化传承。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乡村文化受到了来自外部文化的冲击,乡村振兴可能无法有效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这可能会导致乡村文化的流失和衰落。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正方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乡村振兴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
反方可以引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的相关数据和案例,来说明乡村振兴可能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而支持反方的论点。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上)期末考试高2024届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2.试题总分150分3.试卷页数12页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可以反映出某个地区人们的精神生活,能够表现出一个地区特定的历史和意识形态。
从乡土文化的组成来看,乡土文化具体包括生活方式、村规民约、民族族谱、历史传统等等,具体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
不论是哪个方面的内容,在进行乡镇建设时我们都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做好相关的传承和创新工作。
优秀的乡土文化可以对经济起到助推作用,很多的古建筑、名人故居、自然景观等等都可以被用作商品开发,同时乡土文化产品的开发也可以帮助带动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帮助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
乡土文化是上千年来中华民族赖以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直接动力。
优秀的乡土文化又可以有效提升农民恋家的情结,激励农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乡镇建设中来。
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也来源于乡土自信,这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源泉。
乡土文化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基因,可以鲜活地呈现出一个地区的地方特色,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乡土文化是在长期农耕社会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特定条件下人民和群众的共同精神财富,是村规民约的集中体现。
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帮助激发村民的荣誉感、自豪感、群体认同感和集体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对人们的各项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乡土文化的传承也应当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本乡土文化中存在的一些合理的东西可能会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显得不合时宜,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其果断地摒弃,从而帮助有效推动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城市化与乡村振兴?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正方辩手:首先,我们认为应该更加关注城市化与乡村振兴。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建设也日益迫切。
城市化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资源、更便利的医疗条件,这些都是乡村无法比拟的。
同时,城市化也能够带动乡村振兴,通过城市的发展,可以为乡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振兴也是国家提出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
名人名句,毛泽东曾说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整个国家的基础。
要解决农业、农村问题,就要解决好农民问题。
”这句话表明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另外,钱学森也曾说过,“农业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
”这句话也强调了农业和乡村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城市已经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些都表明了城市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
反方辩手:我们认为应该更加关注城市化与乡村振兴并不完全正确。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紧张、人口失衡等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城乡差距的加大,城市人口过多导致的城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乡村振兴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人口流失、乡村环境污染等问题。
名人名句,钱学森曾说过,“农业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
”这句话表明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城市化就不重要。
另外,马克思也曾说过,“城市是现代社会的中心。
”这句话也强调了城市化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许多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社会问题等都是需要解决的。
乡村振兴的辩论辩题
乡村振兴的辩论辩题正方,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首先,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严重,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课题。
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需要得到全面推进。
其次,乡村振兴有利于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乡村振兴可以通过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等方式,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发展。
另外,乡村振兴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农村文化。
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和威胁。
乡村振兴可以通过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农村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反方,乡村振兴并非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首先,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被夸大。
当前中国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包括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问题,乡村振兴并非最紧迫的问题。
相比之下,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种种问题更加紧迫和重要,应该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重点。
其次,乡村振兴的效果并不明显。
历史上,中国政府曾经推行过多次乡村振兴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依然严重,农村经济发展依然落后。
因此,乡村振兴并非解决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
另外,乡村振兴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乡村振兴可能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加剧城乡差距,造成农村地区的资源匮乏,社会矛盾加剧。
因此,乡村振兴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孙中山曾说过,“农民是国家的根本,农村是国家的根基。
”这句话表明了农村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持。
另外,江苏省如皋市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通过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等方式,如皋市成功实现了乡村振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浅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努力规避的几种倾向
浅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努力规避的几种倾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倾向性问题,影响到战略的有效实施。
我们需要努力规避以下几种倾向:一、产业倾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壮大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过分追求产业发展的倾向,忽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出现过度开发农业资源,破坏农田和水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可能过分扩大农村工业化规模,导致农民失去土地和生计,造成农民利益受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需努力规避产业倾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化倾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但有时可能会出现过分追求城市化的倾向,导致农村转型过快,农民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风险。
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度引进外来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情况,忽视对农村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发掘和保护。
应努力将城市化过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保护农村传统文化,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
三、土地倾向。
土地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有可能出现土地利用方向不当的情况,导致农地被过度消耗或者滥用。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重视土地保护和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
不能将农地当作商品和投资项目,忽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努力规避土地倾向,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政府倾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但有时可能出现政府过度干预和行政主导的倾向。
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政府资源配置不当、决策不透明、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农村资源浪费和利益受损。
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需努力规避政府倾向,加强社会参与和市场监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责任性。
20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乡村地区面临很多问题,如人口外流、低效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破坏等。
为了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新时代下实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尤为重要,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新时代下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的背景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很多限制,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农村地区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农业、乡镇企业和农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化进程并驾齐驱;另一方面,乡村振兴还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在新时代下的中国乡村振兴,具有五个核心内容。
实施以脱贫为重点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代下,扶贫攻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重点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
持续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农业产业升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
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加速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是新时代下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流转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新时代下,需要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规范土地流转和承包关系。
这有助于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推进农村环境保护新时代下,农村环境保护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推进农村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来改善农村环境。
推进农村社会事务改革在新时代下,必须加强对农村社会事务的改革。
这方面包括基层治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等。
通过改革,可以为中国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挑战无论是对于新时代下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对于全球范围内的乡村经济发展,都还存在着很多挑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解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解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农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从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了农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过去的发展中,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这导致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增多,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减少城乡差距,实现了对农村发展的均衡推进。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外流,农业生产存在大量的劳动力空缺,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引导农民返乡创业,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了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在过去的发展中,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量开发农田,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农田退化、水源污染等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强农田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修复生态系统,实现了农村环境的良性循环。
最后,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也相对不足。
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
设,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从解决了农村发展不平衡、农业现代化滞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农村基础公共服务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农民的幸福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乡村振兴战略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主要想从四个方面聊一聊乡村振兴战略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第一,乡村振兴战略和整个城市居民有什么关系?第二,过去一直提城镇化,大量的农民进城,乡村振兴和农民进城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三,农村现代化跟农业现代化有什么样的区别?第四,这一次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核心内容部分,我们一起把这个来理一理、看一看。
国家为什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对你和我都有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又怎么才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和挑战?当然在抓住机遇之前,先把最核心的一些东西了解清楚,我想可能未来就有很大的机会在等着你。
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居民有什么关系?笔者经常去欧洲,发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欧洲的年轻人进城。
这是全世界的一个规律,因为年轻人喜欢热闹,城里工作也多。
但是另外一个现象我觉得也非常有意思,叫做老年人下乡。
我在意大利罗马的郊区,发现农村建得非常漂亮,但是跟中国的农村差不多,是空心村,没有人。
在这里会发现有很多老人,一问这些老人,原来都是在罗马市工作,退休了之后觉得罗马市太热了,所以到郊区买一栋房子,在那里养老。
我去年到德国的乡村小镇也发现这个现象。
老年人在乡村的小镇上,一方面为农村带来了人气,另外一方面实际上也实行一种城乡的平衡。
这也是我们国家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一定要实行城乡融合,就是城中有乡、乡中有城。
我想,中国有一亿多年满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在城市生活,如果他们能有机会把乡村建得非常漂亮,让城市的老人能够有机会到农村去养老,我想很多老人愿意到农村去。
因为你在农村住的空间要比城市大很多很多,我想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那么,我国的大都市拿到世界上,应该无论从繁华程度和安全都非常好,但是我们要到这些发达国家的农村,发现咱们国家的农村还是跟人家差别很大。
所以从这儿来讲,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通过一二十年的建设,让我国城乡之间的距离没有太大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设计_姜 璠
2017.11 - 7 或组织原则来保证城市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营造。
简单来说,就是城市空间的组织问题不容忽视,应该在草图绘制阶段就得到足够重视。
在中国,很多新城是有条件通过做加法来提升空间品质的。
而且,新城本身还有很多可挖掘的潜力,可以和提升品质
一举两得。
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并不矛盾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伟林认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包含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对比来看,虽然同样是长达20个字的五个计划,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更加全面。
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要求更加全面。
在以前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是最主要的产业,工业是短板,现在提出的产业兴旺虽然还是以农业为主,但同时包括农业现代化以及一些新兴业态。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要求也提高了不少。
生态宜居,是要构建农村的生态文明系统,不再停留在打扫卫生、修缮房屋、兴建道路等层面,而更多是在要求保持农村自然的生态下,塑造后工业社会下的新农村景观。
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要求更加科学。
农村治理和城市治理一样,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解决怎么治理、靠什么治理的问题。
生活富裕则是终极目的,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就是要实现生活富裕。
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促进、自成体系的整体,要落实这五个计划,达到更全面、更高、更科学的要求,就需要涉及方方面面配套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通过产城融合弥补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认为,在刚刚过去的10月,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全新的判断,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座城来说,或许我们的出行可以不用这样辗转,我们的工作可以不用奔走异地,把浪费在路上的时间用来享受美好生活,而弥补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需要“产城融合”的理念。
传统区域发展模式是以政府主导、GDP导向、工业思维、土地财政为主的“投资—增长”模式,这种急功近利的发展指导思想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因此在区域综合开发模式基础上提出“产业市镇”内涵,即以产业构建和城市建设为基础支撑,以城市运营和社会促进为可持续发展手段的一种区域发展模型。
强调要兼顾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不能为了几个数据的发展透支好几代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