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方言 助力教学
巧借方言学语文
同, 学生 理 解 困难 、记忆 容 易 混淆 。而 “ ”与 “ ”两 个 雁 燕 字 ,在 我们 方 言里读 音 完全 不 同 , “ ”读 【 】 雁 日 ” ,而 “ ” 5 燕
屈 原 的 《 殇 》 ,是 一 首祭 祀 为 国牺 牲 的将 士 的 诗歌 。 国 对 诗题 中的 “ ”字 含 义 的理 解 ,我 们 可借 助 于 南通 方 言 。 殇
说: “ 因律 诗要 讲 平 仄 ,不 讲 平仄 ,即 非律 诗 。 ”所 谓平 仄
为此 , 我们 利 用 “ ”这 个字 在 方 言 中的 读 音来 帮 助他 们 记 相 对 ,就 是 每 联 中 的两 个句 子 , 即 出句 与 对句 在 同…位 置 卜 巷 忆 。 “ ”这个 字 在 我们 南通 方 言 读 [ 】, 声母 相 同 、韵 的 字 音要 平 仄 相 反 , 以构成 高 低 长 短交 替 的和 谐 节奏 。 “ 巷 x g” 好 野 母相 近 、声 调 略 有 区别 。 再如 “ ”,也 有 两种 读 音 , 分别 雨 知 时 节 , 当 春 乃 发 生 ” ” 径 云 俱 黑 , 江 船 火 独 明 ” 两 教 节 生 为j O 教书)和ja 教育),学生大多对第一种读音不 联 , 我 们 按 照 普 通 话 语 音 读 ,就 会 发现 “ ”与 “ ” 、 i o( i 0( 大掌握 。我 们就 利用 方言 与普通 话 的对应 规律 来指 导学 生掌握 这一 读音 。方言 里 “ ”字 有两种 读音 ,一 为文读 音 i 】 教 , 声母 、声调 相 同 ,韵 母 略 有差 异 ;二 为 白读 音 【 】 _ 二 k ,声 母 不
、
利用方言读音解决特殊语音问题
汉 语方 言 与普 通 话存 在 一 定 的联 系 , 有其 规 律 可寻 。如
幼儿园方言教育案例分享:小方言大用处
幼儿园方言教育案例共享:小方言大用处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各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方言教育,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
方言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还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
下面,我们将共享一个幼儿园方言教育的案例,探讨小方言的大用处。
1. 案例背景这个案例发生在一个位于中国南方的幼儿园。
该幼儿园位于一个方言地区,大部分学生的家庭都使用当地的方言进行交流。
然而,在学校中,老师们通常会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但是,随着方言教育的重视,该幼儿园决定将方言融入到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对方言的熟悉和理解。
2. 方言教育实践幼儿园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进行方言教育。
在日常交流中,老师们开始使用方言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们能够更多地接触到方言。
在歌曲和游戏环节中,幼儿园还特别选择了一些方言歌曲和方言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方言。
幼儿园还邀请了一些方言传承人和方言教育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和家长们更深入地了解方言的重要性。
3.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方言教育实践,幼儿园对学生的方言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学生们对方言的了解和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能够用方言进行简单的交流。
而且,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也有了显著的增强。
4. 专家观点在这个案例中,方言教育显然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专家认为,方言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应该得到重视和传承。
通过在幼儿园阶段进行方言教育,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5. 总结回顾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园通过方言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和文化体验。
方言教育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方言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语言发展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幼儿园方言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可以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方言来帮忙,有趣更有料
方言来帮忙,有趣更有料作者:王盛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年第03期[摘要] 方言土语是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的一种非常宝贵的本地课程资源。
从同音字书写、古代文化知识积累和古诗词格律鉴赏三个角度出发,举例分析宁波方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关键词] 宁波方言;中职;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8-0064-01说起方言,或许我们马上会想起贺知章的“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难改,唤起的是浓浓的乡情和亲情。
著名语言学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先生曾说:“方言是最自然、本质地表达中国多元文化的根基。
”可见,于情于理,方言都有着普通话所不能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就中职语文教学角度来说,巧借宁波方言辅助教学,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可以弥补普通话的不足,可谓有趣又有料。
下面,从三个角度来看看如何运用宁波方言巧解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妙用方言,有助于避免同音字引起的书写错误有关统计表明:不加声调区分,汉语共有416个音节;若加上声调,汉语总共也才1319个音节。
有人以《新华字典》第10版所收汉字为调查对象,发现这些音节共可对应8684个汉字。
由此可知,汉语必然存在不少同音字。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受同音字的干扰,加上语义理解不清,一些学生容易写错成语。
例如,“和盘托出”的“和”,学生易写成“合”“迫不及待”的“及”,学生就更容易写成“急”。
这时,教师常规地解词释义固然重要,但是若能从听感上就把它们区分开来,岂不更妙?普通话中,“和”跟“合”“及”跟“急”,声韵调一模一样,而宁波话却能有效区分。
教师不妨让学生试着用宁波话念“和气”“联合”“及格”“紧急”四个词语,再用宁波话念上面两个成语,学生必定记忆深刻,不再混淆。
由于现代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和多音节化,双音节以上的同音词数量并不多。
然而,少量一字相同一字音同的双音节词已经足以让学生学习起来倍感棘手。
巧用方言学普通话
巧用方言学普通话作者:任成武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第14期摘要温州方言极大地干扰着温州学生学习普通话。
但温州方言与普通话有一些联系,引导学生注意温州方言与普通话中的阳平上声、平舌翘舌、平声仄声的联系规律,就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普通话,更好地掌握普通话的读音。
关键词温州方言;普通话;平声;仄声中图分类号 H10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4-0023-02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共有六课,其中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中的第三节是“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这节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间的区别和联系,以有利于学生学好用好普通话,有利于推动现代汉语规范化。
方言与普通话共同组成中华灿烂文化。
从语言诞生那一刻起,各民族各地方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方言。
为了与外族和其他地方交流,人们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对口语表达就非常重视,流行用社会共同语——“雅言”交流。
发展到现在,我们有了各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也是矛盾统一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二者互相抵触,影响着对方。
同时它们又存在着统一的关系:普通话来源于方言,方言统一为普通话服务,二者都不能彼此离开;作为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都包含着地域人文特征和生存性格,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秀基因,正是方言培育出了普通话。
普通话教学是一个持续时间久、难度大的教学过程,应注重从小一点一滴的积累。
温州学生,特别是非市区的学生,从儿童时期学习语言到长大后运用语言,从家庭到学校,从交际到思维,都离不开温州方言。
由于长时间处于温州方言的环境中,很多学生的普通话受到温州方言的严重干扰,读音很不标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温州方言和普通话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温州方言入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就可以增强学生对普通话的喜欢和热爱,进而提高普通话水平。
1 温州方言与普通话中的平舌、翘舌学习普通话时,如何辨识平舌音(z、c、s)与翘舌音(zh、ch、sh),对温州的学生而言是很艰难的事。
方言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如我们本地方 言较普通话语调要平直 , 。 短促 声调缺 少上
声, 后鼻 音不全 , 并且很 多声韵母发音都有区别 。声母 h读成
风俗 , 白孩子们在节 日时的喜悦心情 。 明 然后让学 生讲讲节 日
吃蛋的故事 , 述自己家 乡的成鸭 蛋。最后对照课 文 , 描 理解作
中的” 字常译成 : 去” 离开 ; 离。而方言里也有这方面 的意思 , 距
者 的思想情感 。 这个教学过程中 , 学生们非常投入 , 思维活跃 , 课堂气氛浓烈 。究其原 因, 是用方 言 , 就 把书本和生 活情境联
系起来了 , 使泛味 的书本 内容生动而又简单化了。
二 、 言 在 作 文 中 的 运 用 方
车 cem 。像这样 的字 , 量把它们 列出 , h( ) 我仃J 拿方 言的语音
妥贴 , 颇踌 躇了一会。( )老境竟如此颓唐 。 3、
【 关键词】 方言; 语文教学; 气氛
分析 :1、 ()用方 言一 读 , 生就会明 白原 来是一种 反语 , 学
我国地广人多 , 言各一。且这 些方 言历史悠久 , 方 在人们 是” 的意 思。还 能理解作者 的自我愧疚 , 解父 亲苦心的 笨” 不理
f haf 灰 hi i h () hn(n) hagag; : u( ) u f) u u 哄 og og荒 un(n) 花 a ( 虎 u f f f
声母 r 读成 了 1 n 热 r() rn (i g 饶 rona)肉 和 : et 让 agn n) e a a (i o
runu ; o (i 如韵母 (n n, n n : e ( ) e f) i ni 政 zegd g: hn (i )还有声韵母 完全不 同的 : suj o 水 su( n 叔 h (a) h i ) i i f
如何通过闽方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如何通过闽方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教师要立大语文的观念,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用地方语言来辅助语文教学,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用心思考、热爱文化的习惯,提高他们审美、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闽方言;地方语言;语文素养;“大语文”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63-01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素养是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一个核心概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闽方言,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是笔者所在地区学生的第一母语。
作为一种地方语言,闽方言没有自己的文字,其读音和书面语经常要借用汉字来体现。
但被借用的汉字存在使用不规范、意思不一致等问题,导致学生“情”、“意”的表达和“汉语”有矛盾、有不适应感,这既与《课程标准》“能规范地使用汉字,流利地讲普通话”的要求相违背,又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此,要正确处理学生的“闽方言”和“汉语”的相对矛盾,把地方语言整合成优质的教学资源,发挥“桥梁”的作用,使之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和探索。
一、树立“大语文”的概念《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此时学生的生活现实是平时基本是使用“闽方言”作为交流工具。
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但要走进以汉语为载体的书本、课堂,还要走进以“闽方言”为主要交流工具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就“汉语”和“闽方言”的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方言有效促进高中语文教学
方言有效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作者:黄华韵来源:《新课程·教师》2012年第08期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性变体或地域性分支。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方言的优势,利用方言的价值,促进语文教学,具有实际的意义。
方言是各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种方言都承载了所属民族的文化渊源、变迁和思想价值体系。
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外在标记,同时又体现这种文化最底层的蕴涵,它深刻地体现了某一地域群体的成员体察世界、表达情趣感受以及群体间进行交流的方式,沉淀着这一群体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人情世故等人文因素,也敏感地折射着群体成员现实的社会心态、文化观点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语言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实现的,每个人都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与人们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成了个性识别的主要标志。
语言不但要以活的方言为基础,而且要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口语相接近,只有和它接近才有可能把各方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吸收进来。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需会说民族共同语。
在不影响社会公众有效沟通的前提下,有的场合说方言、用方言,也能提高沟通的效率。
在方言影响较重的地区,脱离群众而一味地说普通话,会造成彼此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和交流。
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其本身并不排斥其他方言,恰恰相反,方言是普通话不断丰富的源泉。
普通话是超越各方言之上的汉族共同语,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地方言的影响。
在生活用语方面,普通话有时还不如历史悠久的各地方言精细,现在使用的口语词汇都在各地不同风俗的母语方言中产生,普通话必须植根于方言才有生命力。
一、方言有利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入理解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文本,无论从内容还是表达方式看,都往往是一个特定的地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与思想风貌的象征。
没有哪一个文本是超时空、超个性的自在之物。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词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词语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词语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中方言词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方言词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风情的体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词语可以增加地方色彩,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亲近自己的语言文化。
方言词语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方言词语在学生间也有着独特的沟通和交流功能,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词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通过对方言词语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语言文化,还能够增强对方言的认识和理解,拓展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词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方言词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方言词语的收集整理和应用方面。
许多学者通过深入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方言词语资料,并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方言词语进行了比较研究。
他们发现,方言词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与汉语的规范用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材资源。
一些教育机构和学校也开始积极探索方言词语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方言词语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方言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这些实践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尽管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方言词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重视,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方言词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发展。
2. 正文2.1 方言词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言词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方言词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方言词语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词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词语【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词语在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方言词语的地域特色,学生可以拓展视野,增强语感。
在文学作品中,方言词语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授方言词语应注重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方言词语对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方言词语的教学,通过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方言词语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成为具有民族文化传承责任感的公民。
【关键词】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词语的重要性- 方言词语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正文:- 了解方言词语的地域特色- 方言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方言词语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如何教授方言词语- 方言词语对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的影响结论:-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方言词语的教学- 方言词语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言词语的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初中语文教学- 方言词语- 地域特色- 文学作品- 语言能力- 教学方法- 语言文化意识- 丰富表达能力- 民族文化认同感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词语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词语是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多元文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方言词语代表着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的特色,通过学习方言词语,学生可以了解各个地区的文化习俗、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词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方言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方言词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和作品的内涵,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词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方言词语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言词语,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和认同感。
幼儿园本土特色方言教育的开展
幼儿园本土特色方言教育的开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全球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渐渐失去了与本土文化的联系。
为了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许多幼儿园开始着手开展本土特色方言教育。
本土特色方言教育是指在幼儿园中,以本地方言为基础,结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通过游戏、歌曲、手势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对方言的兴趣和学习意愿,提高幼儿的方言能力和本土文化意识。
幼儿园可以通过方言歌曲的教学来开展本土特色方言教育。
方言歌曲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简单易学的歌词,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并潜移默化地学习方言的发音和语调。
通过教唱方言歌曲,幼儿既能学习方言,又能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幼儿园可以组织方言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方言的魅力。
通过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幼儿可以模仿方言的语音和语调,增加对方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角色扮演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自信心,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还可以通过制作方言故事书的形式,培养幼儿的方言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
方言故事书可以采用本土特色故事,以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容为基础,通过方言叙述的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幼儿在阅读方言故事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对方言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还可以邀请方言老师来开展方言教学。
方言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方言。
可以组织方言比赛、方言晚会等活动,让幼儿在比赛和表演中展示方言的发音和语调,激发幼儿学习方言的积极性。
在推进本土特色方言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对方言的兴趣和学习意愿,给予幼儿足够的学习动机和激励。
要注重方言教学与本土文化的融合,通过方言教学的方式,传递本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幼儿园方言教育教案《小方言大用处》: 传承乡音促发展
幼儿园方言教育教案《小方言大用处》: 传承乡音促发展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方言逐渐失去了它以往的地位,许多年轻一代甚至不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
幼儿园方言教育教案《小方言大用处》就是一项试图改变这种状况的教育尝试,它旨在通过传承乡音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并共享一些我个人的见解和理解。
二、方言教育的重要性方言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它承载着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导致了方言的边缘化,许多人甚至开始忽视自己的方言。
幼儿园方言教育教案《小方言大用处》正是出于对方言保护和传承的关注而设计,它试图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和使用方言,以培养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三、方言教育的益处1.丰富多彩的语言资源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拥有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为孩子们的语言世界增添丰富的色彩。
2.文化情感的传承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纽带。
学习方言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家乡的文化和传统,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促进思维发展学习方言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语言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小方言大用处》教案设计1.课程设置《小方言大用处》教案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发展需求,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方言的兴趣。
2.教学方法教师将采用多种形式和方式进行教学,如歌唱、游戏、剧场表演等,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方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材选择《小方言大用处》教案将选取贴近孩子们生活的、富有民间特色的方言故事和儿歌作为教学材料,旨在引发孩子们对方言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深切认识到方言教育的重要性。
方言不仅是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纽带。
教学中引入方言的尝试
教学中引入方言的尝试作者:魏青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年第03期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文化之根、语言之根、思想之根,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
方言有其独具魅力之处,说出的是乡韵,寄托的是乡思,所承载的不仅是家乡人千百年来积累的生活经验、市井人情,很多形象化且有趣的语言表达更是体现了它的魅力。
一、方言,在当下儿童阅读中的困境和生机“方言是母亲语言,普通话是教师语言”,方言与儿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割舍不断。
但方言在当下的儿童阅读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俨然有被普通话取代之趋势,可谓是“舌头上的文化困境”。
1.方言面临的困境在学生生活的语言环境中,方言质量降低,能用方言表达的事物和情感越来越少,一些有文化含义的词,要用普通话来代替。
现在的学生很多不会说方言,会说方言的学生也是说了几句就要夹杂进普通话来帮忙。
方言的表达更细致入微,许多用词不能用标准化的普通话替代,但是现在,方言的一些词汇在流失,它的表现力大不如前,只有吃饭睡觉等一些日常用语。
阅读材料中更是普通话当道,所见方言之词汇如凤毛麟角,方言阅读更是遥不可及。
2.方言存在的生机(1)已有方言教材面世。
上海首部小学沪语教材《小学生学说上海话》已经出版面世,苏州话的小学生教材也已编写完成进入印制阶段。
上海话小学生课本的编写者、语言学家钱乃荣教授说,“传承方言一定要从幼儿园、中小学做起”,如果从小学做起,学生可以把普通话和方言都用得很好,方言就能自然传承下去。
(2)方言小说也试水成功。
比如最近很受关注的小说家曹乃谦,就以山西方言写小说,成就了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上海80后的胡宝谈出版了一本长篇小说《弄堂》,完全用上海话写成,用字也很标准。
《新民晚报》开辟了用上海话书写的专栏已满100期,还选编了精华本《浓浓沪语海上情》。
方言,舌头上的文化遗迹,似乎通过一些努力,让我们看到它保存下来的一线生机。
教育界人士致力于将方言写进教材,有朝一日,学生阅读材料中方言的专辑也会日渐增多。
幼儿园方言教育教案分享《小语言大功用》
文章标题:《小语言大功用:幼儿园方言教育教案共享》引言在幼儿教育领域,方言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方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共享一份名为《小语言大功用》的幼儿园方言教育教案,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开展方言教育工作。
一、认识方言教育1. 什么是方言方言是指某一民族、地区或社会群体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并且在一定地区内流行的、有一定特点的语言。
在中国,方言是指汉语族各类语言,并且各地方言之间存在着差异。
2. 方言教育的重要性方言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方言教育也有助于幼儿在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3. 实施方言教育的意义通过方言教育,幼儿可以加深对方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在语言习得方面,方言教育也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小语言大功用》教案共享1. 教案概况《小语言大功用》是一份专门为幼儿园方言教育设计的教案。
它兼顾了幼儿的兴趣特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方言。
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部分,极大地方便了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2. 教案内容教案从简单到复杂地设计了方言教育启蒙内容,通过游戏、歌曲等多种形式进行。
教案也注重激发幼儿对方言文化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方言。
3. 教案效果《小语言大功用》教案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幼儿们对方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教案的实施,幼儿们的方言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对方言文化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三、总结与展望《小语言大功用》教案的推广和实施,对于方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幼儿园方言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方言教育的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估,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方言教育的深入开展,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和热爱方言文化。
个人观点和理解方言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教授初中官话和方言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授初中官话和方言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里,官话和方言的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如何教授官话和方言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教授初中官话和方言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首先,教师在教授官话和方言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模拟对话中运用所学的官话和方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
其次,教师在教授官话和方言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言的学习首先要从听说开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可以利用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等工具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反复听模范的官话和方言的发音,并进行模仿。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对话练习,让他们在真实的交流中运用所学的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授官话和方言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官话和方言。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官话和方言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引导他们从中学习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将所学的官话和方言应用于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授官话和方言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官话和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与官话和方言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官话和方言的历史、演变和地域特点,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官话和方言相关的文化活动,如观看方言戏剧、参观方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官话和方言的魅力。
最后,教师在教授官话和方言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方言吟诵在高中古诗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探索篇•课题荟萃高中阶段,吟诵是一种教学方法。
吟诵教学重在通过吟诵让学生理解感悟古诗词本身。
用平江方言吟诵古诗词,在日常教学中践行这一活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平江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运用,同时又是探索和还原古人吟诵古诗词情境,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
初学吟诵的人,大都是被古诗词的“吟读”、歌唱所吸引,但真正理解传统吟诵后,就会明白:诗本心声,读诗的目的原本是让心灵活泼,诗意充盈。
平江方言由于保存了大量古音古韵,用平江方言吟诵古诗词往往切合当时的语音,能更准确地读出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营造方言吟诵氛围方言俗称土话,平江方言又老又土,许多孩子可能不屑或不敢用平江方言来吟诵诗歌。
这就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文本创设出一种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用方言来诵读的环境。
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使用描述性语言,营造诵读环境、激发学生的方言吟诵热情。
比如说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学生初次自由朗读肯定是普通话朗读,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了解到这些背景知识,建议孩子用平江方言诵读“万里悲秋常作客”,学生可能还不能适应,这时教师再用方言进行范读,同时播放一些和古诗词意境相符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感受到“悲”的更深层的含义,相信孩子们会与初读时的感觉不一样,效果会更明显。
要培养学生的吟诵兴趣,首先让他们愿意开口,然后多多给予鼓励与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才能慢慢爱上平江方言吟诵。
二、涵泳品味,突出方言体验和诗旨理解涵泳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体悟。
学生吟诵时,想象和思考相结合,感受意蕴,进入意境,体会情感,玩味语词,这就是涵泳的过程。
学生涵泳之后要通过吟诵表达,再次感受、印证涵泳的体悟,这才算是达到了吟诵的目的。
平江方言保存了大量古音古韵,好的方言吟诵,能充分利用声音的艺术,让吟诵者和听众随着声音放飞想象,进入诗人所营造的诗境,感受诗情。
“方言”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信息新教师教学长久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处于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境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叫苦连篇,尤其是关于文言文实、虚词的理解,让学生“一个头两个大”,虽然教师讲的“口干舌燥”,但学生还是听得“昏天暗地”,好不容易死记硬背过了,没过几天却又记忆“遗失”,复习阶段,教师学生又得重新“返工”,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虽然现在倡导文言文思维教学,教师教授文言文的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上课关于实、虚词的理解、文言句意的翻译不再像传统教法逐词逐句去“钻营挖掘”,而是运用“组词法、联想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猜学,但时间久了,篇篇都是如此操作,学生难免心生厌恶。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中读懂文言文,爱读、愿读、读好、读精。
如何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文言文教学目标,确实也是每一位语文老师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事情,现根据长期以来的研究实践,结合实例就方言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效果与必要性作一阐述:一、从语言特点看方言在文言文教学中使用的可性性方言,严格上来讲为地域性方言,俗称地方话,是每个人的第一“母语”,方言中很多词语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思考解释就能意会其中内涵,其中蕴含着人们所熟知的地方文化,方言有着独特的特点,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等,因此,方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换言之,我们都热爱属于自己的方言,一种不能言明的亲切感在方言中油然而生,这是较模式化的书面语所不可比拟的。
文言文对我们现代人而言,如同外语,虽然我们看到的是汉字,但其中很多词语的意思,语句的顺序,经历岁月的“洗礼”,我们所能言明的意思已经“消失殆尽”,老师们似乎已经忽略了学生拿到一篇文言文最迫切知道的是这篇文言文究竟讲了什么内容,于是各种实词、虚词,各种文言句式、各种翻译技巧蜂拥而至,老师讲的是“索然无味”,学生听的是“天昏地暗”,讲完了,学生也不明白文章的意思,或者知其一不知其二,文章的价值已经完全被磨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方言助力教学作者:张晓燕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12期摘要:在粤方言区从事语文教学,如何做到化“语言障碍”为更有效教学?在研究粤方言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拟从古诗文教学、作文教学及普通话语音教学三个方面,去探究粤方言的巧用及其在教学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粤方言;古诗文教学;作文教学;普通话语音教学在粤方言区教语文的确是件难事:一定程度上,学生长期养成的语言表达习惯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的现代汉语词汇量。
表现在语文学习中,姑且不论课堂发言的口语表达有欠规范,仅就书面表达而言,对于拼音辨析题型相当部分的学生永远懵懵懂懂,同时在写作或者阅读表述题中,普遍存在表达不规范、方言词汇屡见不鲜的现象。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我们深入去研究一种方言,就会发现方言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善加利用,扬长避短,能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发挥有益的影响。
粤语方言用字指的是在粤语地区通行的记录粤语方言词的方块汉字。
粤语方言用字可以分为五大类:古本字、训读字、方言俗字、借用字以及方言同音字或近音字。
从粤语方言用字的使用情况看来,虽然其中的古本字和训读字相对稳定,但方言俗字、借用字和方言同音字、近音字的使用却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无疑给汉字的规范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粤语方言用字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障碍。
但在粤语方言区内,我们发现,粤语方言用字不仅使用非常广泛,并且,尽管有一些方言字和方言词由于时代环境的迥异而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随着社会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出现,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新词语也不断地涌现出来,甚至有些方言词由于使用广泛、生动形象,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而逐渐转化成为普通话词汇,而使普通话词汇日益丰富和发展。
由此看来,对待粤语方言用字,我们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尤其在粤方言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我们,更应该多去了解方言用字的发展演变,进而在教学中适当扬弃、因势利导,借助方言用字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具体说来,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留意以下几点:一、借助古本字等方言用字保留古汉语语音语义的优势,夯实文言文及古诗词教学的基础粤方言保留了一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的古语词,这些堪称古语词化石的词汇依然活跃在方言区人民群众的口语中,教学中若能加以利用,无疑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木兰诗》时,有这样一句:“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其中“著”怎么理解?结合方言中“着衫”的词义,让学生自己推测,学生不难回答出“著”就是穿的意思。
学习李白《秋浦歌》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句,这句诗不难理解,惟独“个”字难解,学生可能答不出。
这时我们可以结合方言词“个边”“个度”讲解,“个”在隋唐时代已常用作指示代词,既可近指如“这,此”,也可远指如“那”,今天广州话以“个”为那(个边即那边),而湛江等地的方言则以“个”为这。
因此诗句中“似个长”就可理解为“像这样长”。
同样,在《观刈麦》一诗中有“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一句,“岁晏”如何解,尤其是其中的“晏”字。
这时候只要老师抛出“要晏啲先送到过去”的生活例句,相信学生的难题会迎刃而解:此处的“晏”正是“晚”的意思。
又如讲“销声匿迹”“匿名信”“匿”是何意呢?结合方言词“匿埋”,学生就能很快掌握它的含义了。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古诗文教学中往往能遇到今天粤方言中依然见到的古本字或古语词,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慧眼拾取,并配合生活实例讲授,相信以生活为外延的语文课堂更让学生喜闻乐见,而且谈笑间又令学生掌握了本晦涩难懂的文言词汇的意义。
此外,诗歌教学中,除了古语词的理解识记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粤方言较多保留古音的优势去解释押韵、平仄等语言现象。
为什么有些韵脚字的韵母和其他韵脚字相差甚远?为什么有些字声调明明一声、二声(阴平、阳平)却属于“仄声”,这些现象都可以结合粤方言中古音的转变、“入声字”(入派四声)等知识加以解释。
例如,学习杜甫的《春望》,按照律诗“偶数句尾字要押韵,首句尾字可押可不押”的规则,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深”(shen)“心”(xin)“金”(jin)“簪”(zan),这四个字有三个不同的韵en、in、an,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只是生硬地解释这是由于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就包括语音的演变,那不如让粤方言区的学生直接用粤方言读一读这首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粤:sam)。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粤:sam)。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粤:gam)。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粤:zam)。
”这样一来,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深”“心”“金”“簪”这四个字用保留较多古音的粤方言读起来的确是同韵的,实在是“古之人不余欺也”!同样道理,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普通话或粤方言)去朗读背诵,一些使用普通话不能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使用粤方言去吟诵或许更有诗意韵味。
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注入粤方言语音的要素,或许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一些规律性、常识性的知识,同时,鲜活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学生也更乐于识记背诵这些古诗文。
另外,在讲解对联常识时,我们会告诉学生如下规则: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依据这个规则,学生基本能应付考场上有关对联上下句辨析配对的题型。
然而也有意外,比如“海枯石烂同心永结(jié)”“地阔天高比翼齐飞(fēi)”这副婚联,究竟哪句是上联,哪句是下联呢?这就涉及到古音入声字的问题,大家知道,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大致说来,现代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
但其实,第一、二声中,仍有不少的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去的。
古入声字,在包括粤方言在内的一些方言中仍读入声。
在上面这副婚联中,“结”字就属于古入声字,所以即便在普通话里读第二声,但它依然应归入仄声,那么这副对联的正确顺序就应该是: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了解了这样的规律,粤方言区的学生在遇到对联或者诗句配对、排序的题型时,自然能触类旁通地解决了。
总之,古诗文教学中,借助方言字语音语义进行教学,使课堂更有生活气息、更接地气,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减少了许多词义的记忆负担,由此而来的成就感又可以推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就成为一种良性循环,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的。
二、作文教学中借助粤方言用字的知识,规范作文、创新作文粤方言区的学生习惯用方言来写信息,写日记,写作文,尤其是大量使用方言俗字、借用字、方言同音近音字,这样不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至于在中考高考语文试卷上也常用到粤方言词汇甚至语法,让考官哭笑不得。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鼓励并提醒学生用规范的普通话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尤其对于起始年级的作文教学,我们应下大工夫进行语言规范。
对学生的作文中方言用字、用词、语法,我们在批改的过程中,应不厌其烦地指出,并且重视作文评讲课,将学生作文中常见的误用现象分门别类地讲解、强化。
例如,提醒学生对于古语字词尽量找相对应的普通话词汇进行替代,如方言词“说话”(即“话”,名词)、“话”(即“说”,动词)、“勤力”(即“勤奋”)、“孤寒”(即“吝啬”)、“火烛”(即“火灾”)、“起屋”(即“盖房”)、“好彩”(即“幸运”)、“顶不顺”(即“受不了”)等;注意异序词的普通话表达,如“人客”(应为“客人”)、“紧要”(应为“要紧”)、“闹热”(应为“热闹”)、“挤拥”(应为“拥挤”)等;注意单音节古语词的替换,如用“便宜”替换“平”,用“享受”替换“叹”,用“憎恨”替换“憎”,用“衬衫”替换“衫”,用“监牢”替换“监”等;作文中尽量不出现方言俗字、借字、同音近音字,否则视为错别字,如“睇”“孭”“佢”“咁”“嘅”“嘢”“叻”“快趣”“嫲嫲”“枱凳”等;注意不要把粤语句子直接翻译成普通话语句以避免语法错误,如“这本书我有睇过”(应为“这本书我看过”)、“你走先,我跟着来”(应为“你先走,我跟着来”)、“行行下,见到一个乞儿”(应为“走着走着,见到一个乞丐”)、“俾本书我”(应为“给我一本书”)、“我肥过你好多”(应为“我比你胖很多”)等。
反过来说,对于粤方言中广泛使用的已转化为通用语的词汇,尤其是一些随着新事物、新概念而产生的使用频率高且有增长之势的新词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运用于作文中,使作文语言更活泼生动,更能表现出地域特色与情调,从而达到创新作文语言的目的,如“打的”“楼盘”“T恤”“靓丽”“搞定”“炒更”“凌厉”“接驳”“爆棚”“生猛”“炒鱿鱼”“摆乌龙”“有形有款”“一头雾水”等。
这些词汇往往简洁、经济、短促上口,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趣,又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发展方向,既准确又不影响表达效果,带有较强的生命力。
当然,学生在文字表达中使用方言新词语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度,既要符合语言的规范,又要考虑社会的认可度。
三、借助粤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字音的对应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升普通话语音教学的效果粤方言区的学生往往把粤方言的字音误读成普通话的字音,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如声调偏误(如将“馒”的声调误读为阴平或去声)、声母偏误(如“突”误读为“tè”,“无奈”误读为“无赖lài”,“妩”误读为“fǔ”,“斧头”误读为“虎头”,“僧人”误读为“增人”)、韵母偏误(如“楼”误读为“liú”,“船”误读为“chuáng”,“驴”误读为“lú”,“侄”误读为“zhé”)等等,尤其是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的粤方言入声字(如“酷”误读为“hào”,“秩”误读为“dié”),这些往往是普通话语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较明晰地了解粤方言字音与普通话字音的对应关系和格局,才能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带有普遍性的偏误,也才能真正提高语音教学的质量。
总之,在粤方言区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是件苦事,更是件幸事。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借助粤方言,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粤方言知识本身的善用,也能更有效地助力我们的语文教学!作为智慧型的教师,对于方言我们应持正确的态度。
语文教学中,对于方言,我们应该善于就地取材,活跃课堂;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化语言障碍为更有效的教学!编辑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