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宇宙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复习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复习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内容包括:宇宙的组成、太阳系的结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
这部分内容是对学生以前学习的天文知识的巩固和扩展,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对宇宙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天文知识,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宇宙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组成,知道宇宙中有哪些星体。
2.掌握太阳系的结构,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组成和星体的分类。
2.太阳系的结构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宇宙的奥秘。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宇宙的知识。
3.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宇宙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生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宇宙相关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月亮是地球的卫星,那你们知道地球还有什么卫星吗?”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宇宙中的星体。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星体,并让学生尝试解释宇宙的组成。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和引导。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的结构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第三单元宇宙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5、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6、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8、(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1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13、会画日食发生的图(看卷子)会画月食发生的图(看卷子)14、(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复习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宇宙》单元复习【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来自于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
在本单元主要是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认识太阳系大家庭、初步了解一些星座和星系,尝试建立了银河系模型,通过建构模型、推理想象,初步形成对宇宙的认识。
整个单元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一是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认识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及各自特点,感知八颗行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是通过制作银河系和星座模型、借助活动观星盘及提炼相关资料,了解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三是讲述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此外,学生仅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不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情分析】回顾整个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宇宙单元的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也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对于每一节内容,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但从整个单元的视角上,自己厘清课与课之间的关系,形成较完整的概念框架还有些困难,这就需要一节单元整理课帮助孩子们梳理。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单元的整理归纳,加深认识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及各自特点,意识到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科学思维]借助模型实验及思维导图的形式,回顾和反思探究宇宙的过程和方法。
[探究实践]在单元整理归纳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宇宙相关信息;初步学会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初次尝试如何建立模型能更具解释力。
[态度责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产生较浓厚的兴趣;通过资料的查阅和收集,感受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宇宙单元的重要概念及关系。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知识点》1.自己能发光的星叫(恒星),例如太阳。
自己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动的星叫做(行星),例如地球。
自己不能发光,围绕其它行星运动的星叫做(卫星),例如月球。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月球自己不能发光,它发出的光是反射太阳的光。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个足迹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
4.月球围绕地球朝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运行。
5.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6.月球表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昼夜温差非常大。
月球的地形主要有(月海)和(环形山)。
第二课《月相变化》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4.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或朔月),“十五”称(满月或望月)。
5.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变化周期为(农历一个月)。
6.模拟月相实验的步骤是:①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②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不同的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第三课《我们来造“环形山”》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2.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1.地球的卫星——月球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月球的自传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月球围绕地球是逆时针方向运行。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3.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月球的表面有数量众多的环形山;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昼夜温差大,没有生命存在。
4、“我卖出了一小步,但人类卖出了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2.月相变化1.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月相。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月球的特征是: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4.月相变化的规律:上半月由亏到圆,下半月由圆到亏,亮面始终朝向太阳方向(也可以说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至满月,亮面在右侧;朝西;下半月人们看到的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朝东)。
3.环形山1.月球地貌(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2.环形山,又叫做月坑,形似圆形,中间地势低平,内侧比较陡峭,外侧比较平缓。
3.环形山成因的两种学说——火山喷发说和撞击说。
4.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杂乱随机;数量众多;大小深浅不一。
5.制造环形山的方法有多种,如:A.喷水法(由内向外)B.撞击法(由外向内)等。
6. 有喷水法制造环形山所需的材料:泥沙、大小不同的皮球或其他圆球、喷射用的塑料水管(也可有打气筒代替)等。
7.用喷水法做实验,喷射口的大小、喷射物的多少等这些因素会对环形山造成影响:喷射口相对较大,环形山的直径相对较大,喷射口较小,环形山的直径相对较小;喷射物越多,环形山的直径相对较大;喷射物较少,环形山的直径相对较小。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复习说课稿(2023春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复习说课稿(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内容包括:宇宙的概念、天体的分类、恒星、行星、卫星等。
这一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认识各种天体,并掌握一些简单的观测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宇宙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宇宙这一抽象而神秘的话题,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同时,宇宙的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宇宙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概念,认识各种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等,掌握简单的观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概念、天体的分类、简单的观测方法。
2.难点: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奥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宇宙的各种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宇宙相关的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概念。
2.教学新课:介绍宇宙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
4.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讨论宇宙的演化过程。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观测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1、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着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2、探月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运动。
4、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5、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发并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6、月球最具特征地形是(环形山).2、月相变化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就不同。
3、月相变化周期约为29。
5天,为农历(一个月)。
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4、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月面由(右)变到(左)。
5、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6、初一是(新月),初四、二十七是(峨眉)月,初七、初八是(上玄月),十五或十六是(满月),十三、十九是(凸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玄月),二十九是(残月).3、我们来造环形山1、环形山的特点:①、分布(杂乱随机);②、数量(众多),大多是(圆形);③、大小、深浅不一。
2、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3、造环形山的方法:①(喷水)法;②(撞击)法.4、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精编版共7课)(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精编版共7课)(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宇宙》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共7课,主要包括天体、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宇宙这一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体、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宇宙基本知识,学会观察和描述天体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天体、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的定义和特点。
2.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学生对宇宙空间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情景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宇宙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学具:为学生准备宇宙相关书籍、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媒体资源展示宇宙星空,引导学生关注宇宙。
2.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已有知识。
呈现(10分钟)1.介绍天体的概念,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2.展示太阳系的图片,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请同学们互相分享自己对恒星、行星的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巩固(10分钟)1.请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对银河系的认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复习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复习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宇宙》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宇宙有更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掌握宇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组成、恒星、行星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起源、组成、恒星、行星等基本知识。
2.难点:宇宙的起源和组成。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掌握宇宙知识。
2.观察法:通过观察宇宙现象,使学生对宇宙有更直观的认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宇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宇宙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宇宙是什么?它有哪些组成部分?”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起源、组成、恒星、行星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恒星或行星,了解其特点,并准备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各组汇报所研究的恒星或行星,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还有哪些未知领域?如何进一步深入了解宇宙?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起源、组成、恒星、行星等基本知识。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宇宙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宇宙的起源、组成、恒星、行星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复习课件
• (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___C_-B_-_D_-_A_-_C__。(用字母表示)
• •
( _(__34_))_日_月春_食_相节。为的月C时相,是可__能__发C__生___。__(月__用食__字_;母月表相示为)D时,可能发生
习题精讲
• 16.按天体与天体系统的规模大小,对天体、天体系统进行 排列组合。请用自己的方式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 层次关系。
习题精讲
• 15.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望远镜探索太空的是 (C )。 • A.哥白尼 • B.布鲁诺 • C.伽利略
习题精讲
• 16.组成了“夏季大三角”的是天津四、织女 • 星AA.牛和郎(星 )。 • B.北极星 • C.天狼星
习题精讲
• 17.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
• (1)A表示____下__弦__月,发生在农历 二十二、二十三。
10万
习题精讲
•光5(.年光的传)播就速是度光是在每一秒年钟中(3所0 走的)距万离千。米, • 6体日.(运食动形成)的和月天(食文现象)。是日、地、月三个天
习题精讲
• 7.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木星。 ( ✘) • 8.天空中看到的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距离我们的 远近是一样的。 ( )✘
•7.在星空中(二)
• 牛郎星、织女星、天津四构成了“夏季大三角”。 • 只要在晴天晚上8:00,我们这里一年四季不一定 都能看到银河。 • 在夏季,我们都能看到北极星。 • 利用活动观星图,我们可以观察一年四季的星座。 • 在夜晚观星时,可以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来观察。
知识回顾
•8.探索宇宙
• 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 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银河系大 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大约有10万 光年。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宇宙
太阳)为中心,由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八大行 1、太阳系以( 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 )、地球、(火星 )、 金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 ( 、( )、海王星。
2、下面三幅图中,发生日食的图是( B )。 A B C
3、学习月相后,小明坚持观察并拍下了一些月相照片(见下图)5 1 2 3 4 1 )望月是第 3 张照片,它出现在农历十五 。 2 )第一张照片上月相叫 上弦月。(上弦月或者下弦月) 3)你能根据他观察到的先后顺序给这些月相排个序 2-1-3-4 。 4) 画出第三张照片月相出现半个月后出现的月相 (涂黑表示阴影部分)
宇 宙
月 球
太 阳 系
星 座
宇 宙
地 球
其他 恒星系
银 河 系
河 外 星 系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日食(地-月-日) 月食(月-地-日)
月球(地球的卫星):月球的 基本数据、月貌、月球运动 方向、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 程、公转周期 月相:月相的形成原因
本影
半影
太阳
月球 地球
半影
• 15、有关月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 B.每个农历十五都会 发生 C.月食是地球把太阳光挡住了 • 16、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可能可以 看到( ) • A.日食 B.月食 C.太阳和月球同 时在天空出现 • 17、有关环形山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 B.环形 山有单个,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分布没有规律 C.环形山数量众多,但它们深浅都一样。 • 18、早晨上学时看见月亮刚好落山,此时应该是 ( ) A.农历上半月 B.农历十五 C.农历下半月
7、银河系是由许多的行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及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宇宙》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对宇宙的基本认识,如恒星、行星、卫星等,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宇宙的认识还较为有限,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宇宙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宇宙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恒星、行星、卫星等基本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
2.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
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基本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与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宇宙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宇宙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详细介绍恒星、行星、卫星等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并通过动画形式呈现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呈现的内容,总结恒星、行星、卫星等宇宙天体的特征,并尝试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天体特征和宇宙起源演化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宇宙的奥秘,如宇宙的边界、宇宙中的生命等,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原理。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和描述一下夜空中的恒星、行星等天体,并尝试解释其形成和运动的原因。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板书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六下科学复习第三单元宇宙(超好)
北斗星由七颗星组成,也叫北斗七星。 北斗星的斗口两颗星连线延长5倍距离,找到北极星。 北极星
北斗星
北斗星的变化
北 东 南 西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天空中这些星星被分成的区域就称为星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用精确的边界把天空分为88个正式的星座,使天空每一颗恒星 都属于某一特定星座。
基础知识
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 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 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 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特点:圆形、大环小环、挤叠在一起 成因:撞击说、火山说
环形山 月球
月相(圆缺变化)
上半月:由缺变圆 下半月:由圆变缺
月球公转
成因:月球在中间,三者成一条真线 日食 种类(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发生时间:农历初一
月相: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月相变化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 位于西半天空。 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 位于东半天空。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但能反射太阳光。 2.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 化,因此我们所见月球的照亮部 分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 形状。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公转周期最长的行星( 海王星 )。体积最大的行星( 木星 )。
公转周期最短的行星( 水星 )。体积最小的行星( 水星 )。
自转周期最长的行星(
自转周期最短的行星(
金星 )。卫星数量最多的( 土星 )。
木星 )。
水星之最:公转周期最短,距离太阳最近,体积最小。 自转周期最短,体积最大。 木星之最: 公转周期最长,距离太阳最远。 海王星之最: 土星之最:卫星数量最多。 金星之最:自转周期最长。
2024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浩瀚的宇宙》优质课件
➢材料:圆纸片。在纸片上画 出“核球”和几条“旋臂”。
➢把一些米粒粘在纸片纸片上, 模拟银河系的“恒星”。
6
探索
(2)建立银河系模型
➢把纸片固定在陀螺上 并开始旋转。
➢观察我们模拟的“银
河系”。
7
探索
(2)建立银河系模型
关于银河系模型,你能提出什么有意思的问题吗?
8
探索
(3)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指在银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组成的星系。
仙女星系
巨大盘状结构的旋涡星系。 外表与银河系相似。仙女座 星系正以每秒110公里的速 度靠近银河系。
11
探索
(3)河外星系
猎犬座星系
也属于漩涡星系。是距离地 球较近的旋涡星系。猎犬座 星系位于猎犬座北面,距离 我们约1400万光年。
12
探索
(3)河外星系
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而 且已经证据证明,现在宇宙仍在处在膨胀过程中。
13
研讨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的银河系。
(2)我们该怎样去描述宇宙的浩瀚呢?
(3)如果有一天我们要跟“外星人”取得联系,你该 怎样把自己的通讯地址告诉他们呢?写下我们在宇宙 中的位置。
14
拓展
充满活力的宇宙
宇宙中时时刻刻都有新的恒星 诞生,同时也有恒星老去消亡。 恒星时刻在进行着高速运动。 有些恒星在有节奏的膨胀和收 缩。 有的恒星不断向外拍摄物质。
目前已观测到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它们有麦哲 伦星系、仙女星系、猎犬座星系等。它们的直径、形状各不 相同,但它们都在高速运动着。
9
探索
(3)河外星系
大小麦哲伦星系
大麦哲伦星云离我们约 180,000光年,小麦哲伦星 云离我们也有210,000光年。 属于小且不规则星系。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 知识点汇总 (手打)
第三单元宇宙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也不透明。
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体。
2、(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3、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为登月走出了第一步4、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5、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6、(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动)。
7、月球的基本数据:它的直径大约为地球的(1/4),它的引力是地球的(1/6),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0),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4万千米),8、月球的地形: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
第二课:月相变化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3、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
它总是逐渐由缺到圆,然后再逐渐由圆到缺,每个月周而复始的变化着。
4、月相的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2、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5、月相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逐渐变大,右边亮。
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逐渐变小,左边亮。
一个月,即:新月——峨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峨眉月6、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月面朝西)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月面朝东)6、模拟月相变化: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亮注意要让亮面始终朝向太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衢州市新世纪学校
宇 宙
太 阳 系
月
星
球
座
河
银 河 系
外 星 系
地
其他
球
恒星系
温馨提示:
首先找到与被选内容对应的课题,如: 月球(1-4)、太阳系(5)、星座”(67) 然后找出每课的重要知识点,再用一句 简单的话概括并写在知识卡上。
月球(地球的卫星):月貌、 月球运动方向、人类对月球 的探索历程、公转周期
一号
A
5、在模拟月食形成的实验中,手电筒代表( )
A、太阳 B、地球 C、 月球
1、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由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八大行 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2、下面三幅图中,发生日食的图是( B )。
月相:(缺-圆-缺)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日食(地-月-日)月食(月-地-日)
星座的由来 大熊星座(北斗七星 ) 小熊星座( 北极星 ) 夏季大三角
天琴座:织女星
天鹰座:牛郎星
天鹅座:天津四
• 一颗恒星: 太阳
太
阳
•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 矮行星:
选择题
1、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A)千米。
A、30万B、10万 C、1000亿
2、( A )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A、中国 B、美国 C、前苏联
3、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 A )。
A、杨利伟 B、聂海胜 C、嫦娥
4、2007年月10月24日,我国( C )探月卫星升空。
A、“神舟”五号 B、“神舟”六号 C、“嫦娥”
系
• 小天体: 小行星、流星、彗星
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月球)
其它七大行星 和矮行星,小天 体等
其它众多 的恒星系
河外星系
探索宇宙
恒星的一生
原恒星
红色巨星 或超巨星
超新星 白矮星
黑洞 中子星
黑矮星
判断题
探索宇宙
1、月相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 )
2、月球引力比地球小得多。( √ ) 3、恒星其实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运动的。( √ ) 4、月食只有月偏食、月全食两种情况。(√ ) 5、恒星也有诞生和消亡的变化过程。( √ ) 6、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 ) 7、银河系是由许多的行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 ) 8、宇宙目前处于膨胀阶段。( √ )
A
B
C
3、学习月相后,小明坚持观察并拍下了一些月相照片(见下图)5
1
2
3
4
1 )望月是第 3 张照片,它出现在农历十五 。
2 )第一张照片上月相叫 上弦月。(上弦月或者下弦月)
3)你能根据他观察到的先后顺序给这些月相排个序 2-1-3-4 。
4) 画出第三张照片月相出现半个月后出现的月相 (涂黑表示阴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