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望长安

合集下载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①造口:即皂口,镇名。

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②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③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

⑤可怜:可惜。

⑥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⑦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⑧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⑨鹧鸪(zhè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背景】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幼安自此起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及译文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及译文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原文】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西南。

清江:赣州和袁江合流之处。

长安:京城的代称。

这里借指宋旧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愁余:即“余愁”。

余,我。

鹧鸪(zhègū):鸟名。

古人拟其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

【大意】
郁孤台下面的清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前流去,水中融合着多少过往行人的眼泪! 我登台遥望西北方向的旧日京城,可惜,连绵不断的山峦挡住了我的视线。

虽然,青山遮住了长安,但终究挡不住这浩浩东流的江水。

天色渐晚,我正满怀愁绪地伫立在江岸上,山深处却传来了阵阵鹧鸪的乱啼声——“行不得也哥哥!”。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在南宋,辛弃疾历任滁洲知州,湖南安抚史,晚年任镇江知府。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这首词写于1176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即皂口,在江西安县西南60里。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上。

清江:这里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

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诗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注释赏析【宋】辛弃疾

诗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注释赏析【宋】辛弃疾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①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②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 而得名。 ③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 ⑤可怜:可惜。 ⑥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⑦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⑧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⑨鹧鸪(zhè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⑴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⑴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⑴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⑴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

”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

《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

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

”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

【经典诗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_翻译和赏析_辛弃疾

【经典诗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_翻译和赏析_辛弃疾

【经典诗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_翻译和赏析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郁孤台下这赣(gan)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叫声。

注释造口:即皂口,镇名。

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里处。

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梁。

可怜:可惜。

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潮流不可阻挡。

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余”也有写作“予”)鹧鸪(zhè 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异常凄苦。

行人:指流离失所的人民。

相关内容赏析作者:佚名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公元-年(淳熙二、三年)间,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此词于造口壁,当在此时。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

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一作:愁予) 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

”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

《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

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

”。

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前言】《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在南宋,辛弃疾历任滁洲知州,湖南安抚史,晚年任镇江知府。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这首词写于1176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即皂口,在江西安县西南60里。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上。

清江:这里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

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一、《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译导读:一、《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2。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3。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

【注释】1.造口:即皂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2.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东南。

《舆地纪胜》卷三十二:“江南西路赣州南康郡,郁孤台在郡治,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冠冕一郡之形胜,而襟带千里之山川。

”清江:指赣江。

3.长安:本汉、唐旧都,这里用作北宋都汴京的代称。

4.愁余:余,我;愁余即“使我发愁。

”鹧鸪:鸟名,古人说它的叫声像说“行不得也哥哥。

”这里暗指时势艰难。

【译文】郁孤台下那不息的江水呵,翻滚着行人的血泪!我翘首而望那中原故都长安,可叹,中间隔阻着道道山峦。

青山呵,你遮得住我的望眼,却遮不住大江浩荡奔腾流向东边。

江畔暮色已使我愁绪千端,更那堪那鹧鸪的声声啼叫回荡在深山!【赏析】淳熙三年 (1176),词人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虔州,路过造口时,在壁上题下此词。

唐代宗时李勉出任江西观察使,曾登临郁孤台北望慨然,改郁孤为望阙台。

苏轼有诗云:“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赣台前暮霭寒。

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

辛词不仅用李勉事,寓自己北望之慨,而且同时用苏诗“孤云落日”、“长安”之典。

起首“郁孤台下清江水”以江水写起,承之以“中间多少行人泪”,遂使江水泪水成为一体,景语即情语。

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分路追击高宗和隆裕太后,太后曾退至虔州。

“行人泪”即指此。

写水则有泪,写北望长安则有山。

清山毕竟遮不住望眼,正如遮不住东流的江水,然而,眼前清山又毕竟在遮挡住人的望眼,更兼暮色降临,深山里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叫声。

全词仅44字,却一气旋折,委曲往复,极具婉曲之美;而写山写水,亦是写悲写愤,“无数山水,无数悲愤”(沈际飞语)。

罗大经体会鹧鸪鸣声为:“恢复之事行不得”,俞平伯认为“过于着实,未免附会”,不过,行人所听鹧鸪之声为:“行不得也哥哥”,满怀恢复壮志却又不得实现的词人,听成“恢复之事行不得”,也可理解。

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翻译及赏析

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翻译及赏析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及赏析原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

”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

《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

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

”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

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

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

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

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

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

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

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译

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译

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译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1、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清江:这里指赣江。

2、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3、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

这里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这两句说:抬头向西北远望,想看到故都汴京,可惜被万千山岭挡住了。

可怜:可惜。

4、愁余:使我忧愁。

5、鹧鸪:鸟名,叫声悲切,听时像在说“行不得也”,也借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行不得。

[今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解说]名句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

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

况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

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

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拓展: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诗歌鉴赏】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2、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3、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4、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5、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为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公元75至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隐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

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

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

西北望长安

西北望长安

西北望长安“西北望长安”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意思是: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原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

”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

《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

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意思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意思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意思“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梁。

2、可怜:可惜【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

”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

《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

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

”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

词人身临隆佑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

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译文及鉴赏《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由辛弃疾所创作的,它反映了四十年来,由于金兵南侵,祖国南北分裂,广大人民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也反映了作者始终坚持抗金立场,并为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愿望而感到无限痛苦的心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一作:愁予)《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创作背景淳熙二、三年(公元1175至1176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译

一、《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望长安西北已经等了长安14年。

这时间长得西北仔细想时免不了会吓一跳。

她似乎一直在等待,等叫长安的少年来牵她的手,等他从稚嫩变得成熟,等他用低沉的嗓音唤她:“西北,我来找你了。

”西北在学校是不起眼儿的女生。

她安静得仿佛不存在,叫她又总会适时出现,是漂亮女生张妙嘉最喜欢的伴儿。

那天妙嘉晚自习后值日,西北在车棚那里等。

一辆辆单车从她身边经过天上又一轮又大又薄的黄色月亮,冷清地照着西北。

长安和几个男生旷课去网吧打游戏,回学校取单车时看到孤零零的西北和妙嘉的单车。

“嘿,张妙嘉的车!推走,让她求我们!”一个男生想恶作剧。

他走过去,轻松地拎起张妙嘉的车。

“做,做什么?”西北有些慌张。

“别管闲事。

”男生很凶地瞪着西北。

西北很害怕,却没有退缩:“你不能这样。

”“一边去。

”他粗鲁地想挥开西北,却发现西北居然揪住了他的袖子。

男生毫不留情,向西北举起拳头,但是他的拳头并没有落到西北身上,一个低沉冷漠的声音阻止了他。

“给我停下。

”西北吓得坐在地上,单车也倒在一边。

她听见那声音又在她头顶响起,一个少年在月光下穿过一排排单车走到自己面前,向她伸出一只手:“你没事吧?”她不敢去回应那只手,只是狼狈地爬了起来,少年帮她扶起倒在一边的单车。

“太晚了,快回家吧。

”他低沉的声音充满了少年独有的清冽与干净。

刚刚经历的,仿佛一场梦。

少年修长的手臂,好听的嗓音,还有只属于西北的温柔与体贴。

终其一生,都是西北忘不掉的铭心刻骨。

西北终于知道了少年所在的班级和姓名。

“高长安,是个很少见的男生名字呢……”西北在作业本上反反复复地写这三个字。

放学后,她的目光常常穿梭在学生群中,好像在捕捉某个人的身影;她的唇角常常浮现出微笑,是属于那个叫高长安的少年的。

西北摸清了长安的行动路线,她跟随着去过很多地方,但还是在那天放学路上,被他们发现。

那些男生把她围在里面。

“喂,你干嘛一直跟着我们?”其中一个男生问。

“没,没有。

”西北慌乱地看向将头转向一边的长安,少年的目光冷漠地看着别处。

“怎么,对我们有意思啊?”“不,不是。

”西北更加慌乱。

“走了。

”还是长安为她解了围。

长安跨上车子,其他男生也准备离开。

西北忽然意识到这也许是初中毕业前她最后一次与长安静距离相处。

“等一下!”西北用尽所有力气大喊一声。

男生们纷纷回头,包括长安,他好看的眼睛惊讶地看着她。

“我,我叫何西北。

我想跟高长安同学道声谢。

”西北发现,原来说出来,并不是那么难的事,“两年前,你帮了我一次,谢谢你。

”“不客气。

”长安看着西北,忽然露出笑容,“那是件小事。

”说完,长安招呼着其他男生离开了。

他们飞快地骑着单车,像一群急速掠过天空的鸟。

只因那个笑容,西北跟随长安去了四中,而长安已经成了整个截取有名的学生痞子。

高中三年,西北一直在等长安。

等他打球回来,等他泡吧出来,等他打架回来。

长安的脾气不好,常常粗鲁地赶她走,遇到这种情况,西北就走得远一点,但并不肯离开。

高三时,西北的功课忙了起来,开始为并不好看的学习成绩努力,长安则几乎不去学校,终日在街头厮混。

有天晚上,一整条街的混混因为地盘扩张而发生了混战,长安也牵扯其中。

西北知道时,混战已经结束,她沿街骑车一遍一遍地找,到处都没有。

夜里11点了,西北来到长安家。

她知道长安的父母都在外地,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她上去敲了敲门,没有人回应。

西北抱着膝盖坐在门口一直等,最终缩着身子睡着了。

等西北迷糊着被人摇醒时,视线内的第一张脸就是长安。

“你到别人家门口坐着干什么?”长安气急败坏地大喊。

“我担心你。

”西北站起来,看到长安流着血的胳膊,“你流血了!”长安根本不管他的伤口,对着西北吼:“不用你瞎操心!”西北委屈地看着长安,却不肯走。

“唉,怕了你了。

”长安叹口气,掏出钥匙打开屋门。

在西北眼中,那道房门的打开,就是整个世界所有焰火发出光芒的时刻。

高三的最后一个月成为西北和长安最好的一段时光,他们每天结伴上学,长安总是沉默地骑在西北旁边,不管西北兀自念叨着想和他一直在一起的絮语。

最终他们还是没有在一起。

西北被家里安排去一座南方城市念旅游管理。

父母鼓励西北走远点,可西北自己知道,有长安在,她走不了太远。

大学最初的两年里,她总是隔一个月就回趟家,除了看看父母,更多的时间是去找长安。

长安没考上大学,也没复读,终日和那些混混在一起。

每次西北去家里找他,一边收拾屋子,一边等他回来。

长安并不介意西北来他家,他仿佛已经知道,这个女生不会轻易从他身边离开了。

西北就像一条始终在默默流淌的小溪,而小溪终有一天将细小的浪花翻卷到了长安的心里。

西北很少和长安说话,她喜欢哼歌,在阳光下晾晒长安的床单。

有一天,她抖动着蓝色的棉布,在布料发出的“哗哗”声中听到长安大声对她说:“我要走了。

”西北送长安到火车站,长安去的地方是比西北的大学更靠南的城市。

火车开走了,带走了西北的长安,西北愣愣地看着绿色的车厢一节一节在她面前消失。

她听见心里悲伤的碎裂声。

长安,长安,从今之后,我去哪里等你呢?两年后,西北收到一封信,是长安的。

在一张白纸的中间,用铅笔潦草地写着一串数字,那是西北收过的最幸福的礼物。

她飞快地跑去公用电话亭拨出这串数字,电话响了几声,终于接通了。

“喂。

”长安低沉磁性的声音隔着千山万水响起来,“是长安吗?”不等长安回应,西北几乎是啜泣着说,“我是西北,好久不联系了。

”长安熟练地与西北打招呼,“这两年过得好吗?”“你在哪里?”西北抱着话筒喊起来,“我想去看你!”“那就来吧。

”西北坐在狭窄的火车硬座上,看着车窗外的风景,想着长安如今的样子,计划着该如何对来接站的长安说第一句话。

西北胡思乱想着,并没有感到时间的难挨。

只是她在站台等到空无一人,也没等到说要来接她的长安。

西北找到公用电话打长安手机,始终无人接听。

西北没有手机,又怕长安打过来,只能在报亭旁边等。

西北等了六个小时,报亭的电话忽然响起来。

“何西北?”老板用生硬的普通话叫她的名字。

西北跳起来,抓住那个黄色话筒。

“等我一会儿,我去接你。

”是长安。

他没有解释为什么会晚了六个小时,仿佛她一直会这样等。

长安开着一辆跑车来接西北,西北惴惴不安地坐上车。

她小心地看长安的侧脸,两年不见,他变得更有男人味了。

西北低着头,想掩饰已经百花开遍的内心。

长安带西北去吃饭,在一条街的小铺子里,沿街左右档口的老板都客气地称他“安哥”。

西北知道长安还在做老本行,她看到长安卷起的衬衫袖子露出的手臂,那里有一道伤疤。

长安带着西北痛快地玩了几天,出手很大方。

最后一天,西北该回去了,长安说有事,让叫“烂嘴发”的马仔送她。

烂嘴发一路上对西北说了很多长安的经历,“安哥从来没有对女人这么好过。

”西北这才明白,烂嘴发把她当成了长安的女人。

西北知道了长安是怎样孤身一人来到这座排外的城市,一点点地做起。

听着听着,西北忽然不想走了。

她几乎是命令烂嘴发开回去。

烂嘴发拗不过西北,带着她回到了长安的住处。

西北用力敲门:“长安!长安!”她敲了很久,才把长安敲出来。

“我不走了。

”西北干脆地走进屋,长安不说话,修长挺拔的身体背对着西北,像一尊沉默忧伤的雕像。

“你为什么从来不问?为什么何西北就像一个傻子,从14岁开始,等了高长安这么多年?”西北哭了,她第一次在长安面前哭。

“高长安,我喜欢你。

”西北的哭声止住了,长安回头抱住了她,低低地温柔地对她说:“我知道。

”西北留在了长安的身边,从那天开始,长安说:“我得转行,找个工作。

毕竟有个女人。

”除了低廉的苦力活儿,长安找不到更好的职位。

受挫的时候,长安的脾气变得很差,时常喝得醉醺醺的,西北挺着肚子照顾他。

“长安,我们的孩子,已经会踢我了。

”每当西北这样对长安说时,长安都会不耐烦地转到一边。

“我会努力赚钱的,你等着。

”西北就等着。

可她终究还是等不起了。

她时常会晕倒,被医生确诊为肺癌。

西北拒绝了做化疗的建议,她才27岁,已经想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命。

长安知道这个消息,是烂嘴发告诉的。

“大嫂生病了,回去看看她吧,她一直在等你。

”长安回家了。

那时西北已经虚弱得站不起来,只能坐在轮椅上。

“趁我还在,给他起个名字吧。

”西北轻轻地摸着肚子,“医生说,他会很健康,一个礼拜后他就会出来,我想应该是个男孩,而且像你。

”长安站在她身后,一直没有说话。

“你放心,我还有力气。

能为你留一个孩子,我也是很开心的。

为了他,你一定要努力,我相信你。

”西北渐渐地不说话,她听到了头顶的哭泣声。

长安抱着她,泣不成声。

“你傻啊,你为什么这样对我?我就没对你好过,你真不值得这样对我啊……”长安的眼泪,像在乌云中蕴藏已久的雨,终于倾盆而下。

该怎样对他说呢?在西北的少女时代,在单薄的、微小的、几乎无人问津的那些时光里,唯一对她发出光芒的,对她露出笑容的,就是长安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