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理科测试

合集下载

高一理科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高一理科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高一理科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本试卷共8页,7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总量B.出生率C.死亡率D.出生率、死亡率2.“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A.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极高死亡率,很高出生率,极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近几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A.非洲、北美洲B.亚洲、非洲C.欧洲、北美洲D.欧洲、南美洲下图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图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5.图中丁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 B.少年儿童比重大、失业率高C.人口总数少、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过剩6.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C.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

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7.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8.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类生存环境是有限的,地球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空间、资源、环境条件对于所容纳的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生物种群的数量、规模都有一定的客观规定性,因此,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

B.决定环境承载力的根本因素是土地。

C.地球的环境承载力具有精确的数值。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3.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 365天B. 365.25天C. 366天D. 367天答案:B4.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A. 30%B. 70%C. 50%D. 90%答案:A5.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留申海沟C. 秘鲁海沟D. 菲律宾海沟答案:A6.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答案:B7. 地球上的赤道周长大约是:A. 40,000公里B. 20,000公里C. 30,000公里D. 10,000公里答案:B8. 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A. 21公里B. 21毫米C. 21厘米D. 21米答案:A9.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层是: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答案:B10. 地球的地壳主要由以下哪种岩石组成:A. 火成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地幔和地核。

答案:地壳2. 地球的大气层中,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____层。

答案:对流层3.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____。

答案:三比七4.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____形。

答案:椭圆形5.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

答案:自西向东6.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大约____公里。

答案:217. 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半球。

答案:北半球8.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

答案:撒哈拉沙漠9.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

答案:苏必利尔湖10. 地球上最深的湖泊是____。

答案:贝加尔湖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地球公转的意义。

高一地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A. 12小时B. 24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2.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A. 季节的变化B. 昼夜长短的变化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3. 以下哪个地区属于中国的北方地区?A. 珠江三角洲B. 长江三角洲C. 黄河流域D. 松花江流域4.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A. 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寒带气候5.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洞庭湖B. 鄱阳湖C. 太湖D. 青海湖6.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A. 俄罗斯B. 哈萨克斯坦C. 印度D. 澳大利亚7. 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南大门”?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乌鲁木齐8. 以下哪个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万圣节C. 春节D. 感恩节9. 以下哪个地区是中国的“煤海”?A. 内蒙古B. 陕西C. 山西D. 河南10. 以下哪个是中国的“油城”?A. 大庆B. 克拉玛依C. 长庆D. 胜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______千米。

12. 中国的四大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______。

13.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其源头位于______省。

14.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沙漠。

15.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对/错)17.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东向西。

(对/错)18. 中国的地形特点是东高西低。

(对/错)19.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但以热带气候为主。

(对/错)20.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对/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21. 简述中国地理的四大区域特点。

22. 描述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特点。

23. 阐述中国的主要山脉及其分布。

高一地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2. 下列哪项不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A. 昼夜长短变化B. 季节更替C. 月食D. 潮汐现象3.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洞庭湖B. 鄱阳湖C. 太湖D. 青海湖4. 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A. 南半球B. 北半球C. 东半球D. 西半球5.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金砖国家”?A. 中国B. 俄罗斯C. 印度D. 澳大利亚6. 地球上的大气层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7.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A. 黄河B. 长江C. 珠江D. 黑龙江8.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C. 巴丹吉林沙漠D. 库木库里沙漠9. 以下哪个国家位于亚洲?A. 巴西B. 阿根廷C. 印度D. 澳大利亚10.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A. 台湾岛B. 海南岛C. 崇明岛D. 舟山群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_公里。

12. 我国位于东半球,属于_________带。

13. 我国领土最南端位于_________省。

14.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盆地。

15.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_高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6.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17. 描述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8. 阐述我国的主要河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19. 分析我国地形的复杂性及其对气候和资源分布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B5. D6. A7. B8. A9. C10. A二、填空题11. 4007512. 温13. 海南14. 塔里木15. 青藏三、简答题16.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地轴旋转,周期为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高一地理理科班第三次质量跟踪测试卷

高一地理理科班第三次质量跟踪测试卷

高一地理理科班第三次质量跟踪测试卷命题范围:第一、二、三章右图为“广东省人口自然变动情况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时间段内,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特征是 ( )A .持续增长B .持续下降C .先降后升D .先升后降 2.近年,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B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C .高出生、低死亡、低增长D .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甲)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完成3~4题。

3.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 .总量呈下降态势B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4.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 .1990年以前B .1990~2000年之间C .2000~2004年之间D .2004年以后读反映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5~6题。

5.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6.按照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 回答7~8题。

7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 组城市是 ( )A.abcB.acdC.abdD.bcd 8.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B.bC.cD.d 9.“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

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A.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B.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C.饮用水质量好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读重庆市城区图,回答10~12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理科)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理科)

高一地理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共65小题,其中1-50每小题1分,51-65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国家甲乙丙丁人口出生率(%)2.9 2.6 2.4 1.3人口死亡率(%)2.3 1.2 1.0 1.1人口增长率(%)0.6 1.4 1.4 0.2人口迁移率(%)-0.2 -0.1 0.1 0.21.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3.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 更高的社会地位B. 更多的休闲时间C. 更高的收入D. 更优的自然环境下图是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当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读图,完成4-6题。

4.我国人口负担最轻、最佳的时期是()A. 1960—1970年B. 1990年前后C. 2010年前后D. 2040—2050年5.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A. 20年左右B. 40年左右C. 60年左右D. 80年左右6.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 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B. 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 劳动力供给不足,失业率下降D. 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

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

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9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卷(解析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卷(解析版)
【分析】考查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等考点的理解。试题较为简单。
【19题详解】
“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位于黄河边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地势平坦、光照资源丰富和灌溉水源充足。①②④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由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主要属于旱作农业,C正确。故选C。
13. 雄安新区将来会
A. 服务范围变大B. 门槛人口变小C. 城镇等级不变D. 职能种变少
14. 雄安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①进一步带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②完善城市等级体系 ③分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④优化产业结构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13. A 14. 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等级体系,试题难度一般。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问题。
5.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
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
6. 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 ①②⑤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③④⑤
9. 近年来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②④

地理(理)答案

地理(理)答案

哈师大附中2020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参考答案(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二、综合题(本题3小题,总分共40分)41.(12分)(1)0.001 3 km2/人(1分)0.001 2 km2/人(1分)8 234 m3/人(1分)本题无单位不给分(2)耕地(1分)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任答2点即可,2分)(3)淡水/水资源/水源(1分)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任答2点即可,2分)(4)加强对资源的勘测,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人口素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等。

(任答3点即可,3分)42.(18分)(1)C(1分)位于城市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水源清洁/无污染(2分)(2)D(1分)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远郊,靠近铁路和煤矿,便于原料运输(2分)(3)B(1分)位于城市河流下游(2分)(4)A(1分)地处城区,有大量劳动力和广阔市场(2分)(5)东北(1分)大气污染小,土地多,既接近城区,也接近农业区,又便于运输(任答2点即可,2分)(6)西南(1分)与重工业分隔,在铁路与城区之间,减轻污染,减弱噪声(2分)43.(10分)(1)合理。

(1分)因为该工业区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每点1分,共3分)(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每点2分,共6分)。

高一地理(理科)试题

高一地理(理科)试题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按产品用途,可将农业分为()A.种植业和畜牧业B.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C.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D.混合农业和种植业2.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A.市场需求量B.交通运输条件C.国家政策D.光热和降水3.下列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干旱,植被稀疏B.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C.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D.牧羊业占重要地位4.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是一种()A.能量密集型农业B.技术密集型农业C.劳动密集型农业D.资金密集型农业5.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主要分布在()A.西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B.大分水岭东部C.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D.大自流盆地6.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越的区位条件是()A.气候炎热,终年湿润多雨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C.劳动力资源丰富D.临太平洋,便于商品经营7.工业集聚可以()A.扩大总体生产能力B.提高生产成本C.降低利润D.获得分散效益8.意大利新兴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A.以大中型企业为主B.以重工业为主C.资本集中程度高D.形成“分散型工业化”地区9.下列工业部门中,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是()A.纺织工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采掘工业10.钢铁工业最早的区位指向()A.铁矿产地B.煤矿产地C.消费市场D.沿海港口11.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在()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B.亚马孙平原C.密西西比河谷地D.长江中上游地区12.下列城市中,因开采铁矿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是()A.鹤岗B.开滦C.玉门D.包头13.下列城市与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筑波——宗教B.拉萨——自然资源C.株洲——交通D.悉尼——政治中心14.下列关于城市化主要标志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人口增加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大城市中心区萎缩15.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力措施是()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阻止乡村人口流入城市C.扩大城市中心区的规模D.禁止在城市及其周围建工厂16.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A.莫斯科B.符拉迪沃斯托克C.柏林D.鹿特丹17.下列城市中,位于京九线上的有()A.长沙B.九江C.郑州D.济南18.建设港口需要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A.航行条件B.停泊条件C.腹地条件D.筑港条件19.人们出行,接触最多的交通运输点是()A.航空港B.河港C.海港D.汽车站20.解决城市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私人汽车数量B.绿化美化交通道路C.控制汽车尾气排放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21.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水路运输C.公路运输D.航空运输22.下列关于邮电通信的叙述,正确的是()A.邮电通信分为邮政通信和电子通信两大部门B.邮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C.电信通信跨越时空,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D.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23.下列关于上海港的叙述,错误的是()A.上海港的主要港区沿长江分布B.长江三角洲坡度极缓,泥沙容易淤塞航道C.长江三角洲平坦开阔,筑港条件好D.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腹地广阔24.我国的“四大工程”中,属于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是()A.西气东输,南水北调B.西气东输,青藏铁路C.西电东送,南水北调D.西电东送,青藏铁路25.有关电子通信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子通信是电信通信的排头兵B.“信息高速公路”最早是由美国提出来的C.国际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D.电子通信妨碍了人们的正常交往(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理科)(解析版)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理科)(解析版)
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B.对流层飞往对流层
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
【答案】5. B 6. 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A错误;水汽能够吸收地面辐射,B正确;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是臭氧,C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10题详解】
大气中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持续增加,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即③增加,C正确;大气中二氧化碳也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区部分,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即①减少,②增多,AB错;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其总体变化不大,D错。故选C。
【点睛】注意:大气也会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如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也会吸收红外线,但是根据太阳辐射的电磁光谱,紫外区和红外区所占的能量较小,可见光的能量占据太阳辐射的主要部分。同时,近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热源,而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理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年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点睛】本题考查地壳的厚度分布规律,一般地,陆地比海洋的地壳厚度大。
大气——地球的保护伞,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大气成分及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B.水汽能够吸收地面辐射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考试理科试卷-2015.4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考试理科试卷-2015.4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地理测试题(理科)一、单项选择题(共52小题,题每题1.5分, 共计78分)1.关于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法正确的是( )A.等于出生率B.等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C.等于出生率除以死亡率D.经济越发达自然增长率越高读右图,回答2-3题。

2.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3.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B.②C.③D.④4.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处于( )A.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B.由“原始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C.由“传统型”向“原始型”转变过程D.由“现代型”向“传统型”转变过程5.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生产力水平B.社会福利C.文化观念D.自然环境6.关于“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产业革命时期B、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口的负增长C、“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往往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是其区别于其他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7. 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广大亚非拉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为4%左右,死亡率为1.6%左右,自然增长率为2.4%左右,这种人口增长模式为(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C.“低—低—低”模式 D.“低—低—高”模式下表为我国大陆地区1990年第四次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分析回答8~98①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加快②壮年人口比重大,呈现老龄化趋势③人口压力大,人口素质仍然较低④劳动力不足,出现逆城市化趋势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针对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建全社会保障及社区服务制度②积极鼓励生育,保证优生优育③建立全民教育制度,提高人口素质④计划生育,将人口增长率降至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12题。

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科

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科

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科一、选择题1.城市区位是指A.城市的空间分布 B.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地理位置C.城市的地理位置 D.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位于热带地区,首都在高原上的国家是A.印度、缅甸 B.印度尼西亚、埃及C.巴西、墨西哥 D.智利、阿根廷读下列材料,完成3~5题。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地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

3.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A.政治B.宗教C.交通D.军事4.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资源开发B.交通C.自然要素D.宗教9.在石家庄与京汉线相交的两条铁路是A.胶济线、石太线B.石太线、京广线C.京广线、石德线D.石德线、石太线10.石家庄市发展成为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11.上述事实说明了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D.能否成为100万人口大12.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13.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14.从土壤条件来分析,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在A.广泛分布红壤的地区B.广泛分布盐碱土的地区C.肥沃的冲积平原D.黑土分布广泛的温带草原15.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A3市场 B.地形 C.土壤 D.水分二、读图分析题读“城镇农业区位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根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选择合理的字母填在横线上:2.种棉花3.种蔬菜4.奶牛场5.柑橘园l20047 4E4F 乏37991 9467 鑧|k39693 9B0D 鬍22448 57B0 垰224596 6014 怔u22255 56EF 囯21278 531E 匞37183 913F 鄿F。

「高一理科地理期末考试」

「高一理科地理期末考试」

派潭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理科试卷本试卷共8页,70 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 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有:①人口的自然增减②人口的出生率③人口的死亡率④人口迁移A.①②ﻩB.②③ﻩC.③④ﻩD.①④读右图。

回答2-3题2.右图中最能代表现代欧洲的是A.① B.② C.③D.④3.右图影响③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2007年日本全国1800多个地方教育委员中有238个已经制定了削减中小学数量的计划,在今后3~5年内,将减少848所公立小学和269所公立中学约占全国公立小学总数的三十分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 日本计划关闭或合并部分公立中小学的最直接原因是A 因学舍不符合现行抗震标准而关闭B 因经济危机而合并C 为节约土地资源而关闭D 因人口出生率下降、入学人口减5下列国家中,与日本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ﻫ A 英国 B 巴少而合并ﻫ西 C 印度 C 埃及深圳位于珠江口东侧,广深铁路终点。

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

回答6-7题6.当分析深圳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A、人口的迁移B、人口的出生率C、人口的自然增长率D、人口的死亡率7.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A、女性比例高,寿命长B、营养好C、文化教育水平高D、人口的年龄结构轻▲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

灾区的重建也有条不紊而又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灾后重建不仅是房屋和基础设施的重建,还有家庭和社区的重建,生活和生计的重建,生态环境的重建,据此回答8~9题:8.图示M地区在2008年5月~6月期间有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迁入,原因是A.大工程建设B.政府政策C.自发的经济行为M D.抗震救灾9.图示M地区在地震后的一段时期内环境人口容量与之前相比A.大幅增加 B.减少C.无变化 D.不能确定10、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A.资源ﻩﻩB.科技水平ﻩ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ﻩ D.消费水平11.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

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理科)

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理科)

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理科)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8题;共72分)1. (4分) (2017高一下·东台期中)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判断,正确的是()A . 人口自然增长率变率最大的是甲B .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C . 丙国正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D . 目前丁国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2)目前,甲国应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A . 原始型B . 传统型C . 过渡型D . 现代型2. (6分) (2017高二下·广州期末) 澜沧江一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

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信息显示()A . 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B . 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C . 5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 . 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A . 太阳辐射能B . 土地利用方式C . 水能资源D . 年降水量(3)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A . 与村相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B . 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C . 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D . 乡镇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3. (2分) (2016高一下·宁夏期中) 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的可能是()A . 从湖南到广东B . 从河北到山东C . 从广东到北京D . 从湖北到重庆4. (2分) (2017高一下·灌云月考) 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流动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从山区流向平原B . 从农村流入城镇C . 从贫困区流向发达地区D . 从东部移向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等地5. (2分) (2014高一下·阜城月考) 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 ①②③④D . ③②①④6. (4分) (2020高三上·海原期末)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地租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高一地理理科试题

高一地理理科试题

哈十四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理科试卷考试时间 40分钟满分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90分,每小题2分)1.人们在晴朗夜空看到的“星星”绝大部分是()A.行星B.卫星C.恒星D.流星2.比银河系低二级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总星系D.河外星系3.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和最近的行星分别是()A.水星、海王星B.金星、天王星C.天王星、水星D.海王星、水星4.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A.色球层耀斑爆发B.内部核聚变反应C.内部核裂变反应D.放射性元素衰变5.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相关的是()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B.气温异常升高C.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D.山体发生滑坡6.下列节日中,我国各地白昼最长的是A.元旦B.“六•一”C.“七•一”D.国庆节7.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A. 地方时产生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D. 昼夜现象的产生8.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A.昼夜交替现象B.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C.昼夜长短的变化D.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9. 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哈尔滨日出时间是6点B. 阳光直射北回归线C. 南非处于夏季D.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10.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就是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11.干洁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气体成分是( )A.氧B.臭氧C.氮D.二氧化碳12.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角色是( )A.水汽和固体杂质B.水汽和干洁空气C.水汽和二氧化碳D.干洁空气和固体杂质13.气流稳定,能见度好,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臭氧层14.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是( )A.水汽B.氧气C.臭氧D.二氧化碳15.地球大气圈内,随着高度的增加( ) A.气温逐渐上升B.气温逐渐下降C.密度逐渐增加D.密度逐渐减小16.当地面温度达到最高时( ) A.太阳辐射最强B.大气辐射最强C.地面辐射最强D.大气逆辐射最强17.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 A.散射作用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D.辐射作用《齐民要术》中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高中一年级文理分科地理试卷

高中一年级文理分科地理试卷

高中一年级文理分科地理试卷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抄到答案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 A .北极星 B .河外星系 C .空中飞行的飞机 D .待发射的“神航”七号 2.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 ( ) A .电磁波 B .氢气的燃烧 C .核聚变反应 D .核裂变反应 3.地球运动至近日点时,是在 ( ) A .1月初 B .7月初 C .1月份 D .7月份 4.“十一”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正位于 ( ) A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B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C .南回归线上 D .北回归线上 5.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比南方宽,理由是 ( ) A .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 B .北方冬季白昼时间短 C .南方气候潮湿 D .北方平原多 6.新测量的世界最高峰()所在的山脉是属于哪两大板块碰撞产生的( ) A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C .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D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右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7—8题: 7.a 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 .a 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 .a 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8.b 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 ( ) ①到达b 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 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 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 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读右面某地4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图回答9—10题。

9.若图中①地盛行西北风,②地盛行西南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地为北半球的气旋,乙地为北半球的反气旋 B .a 、b 两虚线处可能形成锋面的是a C .图中③④两地处于阴雨区的是③地D .图中①②两地风力较大是②地b a 山地 高原 甲乙10.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①地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①沙尘暴②台风③春旱④暴雨⑤寒潮⑥伏旱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⑤⑥2004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并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7分)


商品谷物农业 (1)图甲中所示阴影部分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图乙中所示阴 季风水田农业 影部分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比较图甲和图乙中所示地区两种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主要差异。(可从经 营方式和生产规模、机械化程度、商品率等方面分析) 甲: 属于小农经营;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2分) 乙: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2分) (3)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极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因地制宜 ,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 的原则倾奶行为,反映了 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分) (2)该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主要是常年受 盛行西风带 控制。(1 分) (3)西欧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部分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这种状况容易出现的 人口问题是劳动力不足 ,解决措施有 鼓励生育 、 引进外来移民 。(3) (4)结合材料分析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3分)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肥沃,有利多汁牧草生长;欧洲城市化水平高, 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西欧人有喜食乳制品的习惯。
高一地理理科测试(一)
气候
土地
生产技术
交通
地形 热量 土壤 科技 气候 因地制宜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盟一些国家牛奶价格遭腰斩,引发多国奶农倾倒大量 牛奶。 材料二:西欧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 国家 城市人口比重(%) 英国 90 法国 76 荷兰 90 比利时 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