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化学-刘培侦教案——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原子半径、化合价、原子序数等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分为七个周期,十六个族。
3. 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a. 周期性变化: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 族的变化:同一族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2. 利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元素周期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2.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发现过程。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表的七个周期和十六个族。
4. 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规律:通过观察周期表,引导学生发现原子半径、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5.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详细讲解同一周期和同一族内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6. 练习与应用: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解释。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领域:如化学反应原理、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
2. 讲解一些重要的元素周期律规律:如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分界线、过渡元素的特点等。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教案标题:元素周期律教案教案概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演变历程,并通过实例探究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3.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演变历程4.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举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明晰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演变历程。
4. 学生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元素的性质和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方式主动探索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2. 学生能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科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养成科学实验的规范与严谨态度。
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构造要点。
2. 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及常见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3.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演变历程。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演变历程的理解和归纳。
2. 元素周期律的运用,如解释元素性质和趋势。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演示工具。
2. 元素周期表、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3. 相关图表、实验数据和趋势图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些可视化工具如PPT,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有听说过元素周期律吗?它有什么作用?二、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PPT或板书,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演变历程,重点介绍门捷列夫的贡献。
2. 配以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解释同一族元素的性质和趋势等。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引言:化学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家们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特点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规律性表达方式。
它的发现和发展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应用以及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和历史。
一、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性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表格形式,用于反映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它由俄国化学家季莫费耶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而后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列在同一列,称为“族”,而具有相同主量子数的元素排列在同一行,称为“周期”。
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应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周期和族。
周期表示了元素的主量子数和电子层级的变化,即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族表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信息。
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教学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如金属或者非金属的特性,氧化还原性等。
三、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和历史1. 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元素周期律的提出和发展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使得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元素间的关系和规律,并对元素的性质进行预测和解释。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广泛,不仅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还为材料科学、能源研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律的发展经历了多位化学家的贡献和努力。
从季莫费耶夫的初始提出到门捷列夫和曼德勃洛特等人的系统调整和完善,元素周期律不断地被验证和完善。
现代元素周期表通过不断的新发现和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扩展和完善,使得化学家们对元素性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准确。
结论: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理论工具,它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并为化学实验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4.2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一、1~18号元素的特点1~18号元素的特点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测定依据不同,数据不具有可比性,故不列出。
1~18号元素的特点1~18号元素的特点设疑:观察下表,思考: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学价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设疑:观察下表,思考: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学价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变小,化合价逐渐升高。
当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数除了K层,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多能容纳8个电子数。
设疑: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取一小段镁条,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到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因为镁和冷水不反应。
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液体沸腾,观察现象。
与钠和水的反应相比,镁和水的反应难易程度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质?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红色反应式:Mg + 2H2O —— Mg(OH)2 + H2↑钠的金属性要比镁大得多,所以与水反应钠比镁要剧烈得多。
所谓金属性就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失电子被氧化。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向试管中加入2mL 1mol/L AlCl3溶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白色絮状Al (OH)3沉淀为止。
将沉淀分装在两只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2mol盐酸,向另一只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
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Al(OH)3在酸或强碱溶液中都能溶解,表明它既能与酸发生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如下:Al(OH)3 + 3H+ —— Al3+ + 3H2OAl(OH)3 + OH- —— AlO-2 + 2H2O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钠、镁、铝是金属元素,都能形成氢氧化物。
《第四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学历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元素周期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元素周期律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及实际运用。
二、学习目标1.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基本内容,能够描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2. 理解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3. 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预测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活动,评价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掌握程度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引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基本内容,包括元素的分类、原子序数与元素位置的关系等。
(2)讲解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分析原子半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结合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元素周期律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3. 课堂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
(2)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和撰写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心得。
2. 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学后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
3.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以上的学历案,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教案名称: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3. 知道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律的结构和规律;2.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使用幻灯片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元素周期律产生兴趣,了解其重要性和应用。
Step 2:讲解元素周期律的结构和规律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和族的划分。
让学生理解周期是水平排列的,族是垂直排列的,并解释周期数和族数的含义。
2. 解释元素周期律的周期规律和族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活动性等在周期表中的规律变化。
使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应用元素周期律1. 介绍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如预测元素的性质、元素的同位素、元素的化合价等。
2. 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Step 4:总结与讨论让学生总结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他可能的应用领域。
Step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学生的理解。
在讲解元素周期律的结构和规律时,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元素进行解释,加深学生对周期表的认知。
在应用元素周期律的部分,可以提供一些真实的化学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另外,通过互动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实质的揭示,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会以此理论来指导后续学习,所以,学好元素周期律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本节教学难点: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律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教学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从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应当体现出教材本身逻辑系统的要求;要重视理论推理,借助实验和事实分析,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一般为:提出课题→列出理论研究的要点→应用实验或资料,分析阐述以得出规律性结论→结合新的事实,检验、应用得出的结论。
根据教材的安排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只要求学生熟悉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并会应用即可。
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过程。
利用问题探究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下列设计可供参考:分析教材表1-2数据→学生归纳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思考与交流→得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提出新问题(如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随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呢?)→实验探究(钠、镁、铝元素化学性质的比较)→得出结论→资料卡片(硅、磷、硫、氯元素的性质事实)→思考与交流→概括出元素周期律→再结合周期表总结出元素性质、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中元素位置的关系→应用。
说明:实验探究──事先可下发实验预习提纲,实验可设计成学生的分组实验,具体建议见活动建议。
开放性作业──小论文(如由元素周期表所想到的……)。
二、活动建议【科学探究】钠、镁、铝的性质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比较明显且安全,可以设计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方案不作统一规定,要求各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评价,最后综合总结出最佳方案,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元素周期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应用,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初步培养学生抽象
归纳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
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的以及“客观事物本来就是
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并且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量事实
在这节课中,我所用的教具是电子白板。
教学策略选
我的第一幅图是关于原子序数、电子层数和最外层
择与设计 电子的表格图,第二幅图是关于原子序数和最外层
电子数以及达到稳定结构时最外层外层电子数,从而引
导学生发现规律。
接下来,我将继续使用白板展示相关表格和图示,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元素周期律》
称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在中学化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
重要地位,它是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卤族元素,碱金
属元素等元素族性质的基础上总结元素的相互联系和
内在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
教材分析 到指导作用。
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元素周期律的推出过程,之
采用同样的方法和学生共同发现其它的规律。
1.联系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教学过程
因为我们已经学过元素周期表、卤族、和碱金属等
元素族的知识,所以首先我会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对
本节知识有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切入正题开始新课的学 习。这些内容我准备 2~3 分钟。
2.层层深入,学习新课 在引入新课以后,我会让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写出 1-18 号元素及其结构示意图,在此基础上我将引导学 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变化的规律; 2)元素原子半径有何变化的规律; 3)元素主要化合价有何变化的规律。 最后,通过图表分析,得出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 径、元素主要化合价等呈现周期性变化。 3.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下面我来着重点击分析以下 难点: (1)从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和核外电子间 的相互作用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 着最外层电子从 1~8 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少的 原因。 (2)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 对于以上几部分内容我打算用 25~30 分钟。 4.归纳总结,巩固新知识
刘培侦教案——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淄博实验中学刘培侦【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2.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巩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过程与方法:1.掌握元素性质规律的分析方法。
2.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素养。
3.初步学会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总结规律时,重视发现意识、感受在发现中寻找结论的乐趣2.加强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享受学习的成功3.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树立“有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根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基础,我设计了以学案导学为基本教学方法,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如下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利用学案,进行知识复习和预习,为新授课打下基础。
○2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探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3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前将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课堂上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利用小组讨论总结知识内容、方法和规律。
○4指导学生课后学习:设计学案,让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行成书面反思材料;做巩固练习【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一)旧知识复习(完成后你你可以尝试一下后面的“每课一题”)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同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2.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比较,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难点】理解元素周期律.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都呈现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他们都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教师引导】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电子层排布密切相关,那么他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呢?我们通过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来探讨这一问题.环节二:新课教学【演示实验】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学生回答】镁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放出氢气.【演示实验】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mL1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回答】镁与盐酸反应速率比铝与盐酸反应速率快.【提出问题】回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学生回答】钠能与冷水反应,反应非常剧烈.【提出问题】通过上述反应的实验现象,猜测钠、镁、铝三种金属的金属性变化.【学生回答】钠>镁>铝.【提出问题】以化学小组的形式,阅读书中材料,比较Si、P、S、Cl这几种非金属与氢气反应条件的难易程度?【学生回答】Si>P>S>Cl.【提出问题】阅读书中材料,比较Si、P、S、Cl这几种非金属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学生回答】Si【提出问题】以化学小组的形式,讨论比较Si、P、S、Cl这几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学生回答】Si>P>S>Cl.【提出问题】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学生回答】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教师引导】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环节三:拓展提高【提出问题】随着原子序数递增,都有哪些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学生回答】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作业:比较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以及和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四、板书设计。
2019年高中化学-刘培侦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周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1 2 3 4 5 6 7
2019/4/14
原金 子属 半性 径逐 逐渐 渐增 增强 大
B Al
Si Ge
As Sb
Te Po
At
强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
课堂小结一
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除氩外) 从左到右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 +7价
最低负价-4 —— -1价
2019/4/14 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
小试牛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Na+<FB.原子半径:Na>Be C.硫元素所呈现的正化合价只有+6价 D.只有非金属元素存在负化合价,金属元素没有负化合 价
课堂小结二
知识总结
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Na
Mg
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方法总结
探究流程: 提出猜想与假设 制定研究计划 进行实验研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 反思与评价
2019/4/14 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
最外层电子数 9 8 7 6 5 4 3 2 1 0
最外层电
4
8
12 16
20 34
2019/4/14
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
课堂总结
周期
族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单质氧化性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1 2 3 4 5 6 7
刘培侦元素周期律共20页文档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2019最新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高中《元素周期律》教案一
2019最新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高中《元素周期律》教案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2、培养学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重点难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过程[引言]我们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那么这张表又有何意义呢?我们能否从其中总结出元素的某些性质规律,以方便我们应用,解决新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师]元素的性质是由组成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因此我们讨论性质之前,必须先来熟悉一下原子的结构。
[展示]电子层模型示意图[讲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相对于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外,有一个偌大的空间供电子运动。
如果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
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讲,电子运动时是否会在原子内打架呢?它们有没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知识。
[板书]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讲解]科学研究证明,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它们分别在能量不同区域内运动。
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示。
通常,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这就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离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远,能量越高。
[讲解并板书]1、电子层的划分电子层(n) 1、2、3、4、5、6、7电子层符号 K、L、M、N、O、P、Q离核距离近远能量高低低高[设疑]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于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的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在填充下一层。
那么,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有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律呢?[思考]下面请大家分析课本12页表1-2,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得出的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看能不能总结出某些规律。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案:第四章 第2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4.2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律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3. 元素周期律从Na C1 从左右(1)定义:
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2)实质:核外电子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教案-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2 元素周期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以及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元素“位一构一性”三者关系的理解。
【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导入新课】上节学习过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分类和有序排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而且我们知道了同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在这基础上,再来探讨原子半径、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元素周期律。
【新课讲授】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递变讨论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任务一:原子半径【展示】展示常见原子的半径。
【思考与讨论】1.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什么?2.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如何解释这一趋势?3.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如何解释这一趋势?【讲解】1.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电子的能层数和核电荷数。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同周期,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也就越大,将使原子的半径减小。
同主族,电子的能层越多,电子之间的排除作用越大,将使原子的半径增大。
【重点剖析】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方法1、原子半径①同周期,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都依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淄博实验中学刘培侦【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2.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巩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过程与方法:1.掌握元素性质规律的分析方法。
2.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素养。
3.初步学会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总结规律时,重视发现意识、感受在发现中寻找结论的乐趣2.加强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享受学习的成功3.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树立“有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根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基础,我设计了以学案导学为基本教学方法,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如下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利用学案,进行知识复习和预习,为新授课打下基础。
○2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探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3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前将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课堂上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利用小组讨论总结知识内容、方法和规律。
○4指导学生课后学习:设计学案,让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行成书面反思材料;做巩固练习【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一)旧知识复习(完成后你你可以尝试一下后面的“每课一题”)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同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在元素周期表中,以碱金属和卤素为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课前预习1.完成教材第15页最上表格填空内容,然后填空。
2.以第三周期11——18号元素为例,可以发现,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 增加到7 ,呈现依次递增的变化;除Ar (填元素符号)外,其它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元素一般只有正化合价,非金属有正、负两种化合价,并且,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依次减小。
〖处理方式〗课下完成,课堂上“每课一题”环节后提问,学生展示,然后师生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处理表格数据,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去总结知识和概括规律。
【学习过程二】:课堂学习学习环节一:每课一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F-、 Cl-、 I-等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C.由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HCl HBr HI 的酸性减弱。
D. 已知Be与Mg同主族,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可以推测,金属Ca与水反应比Be与水反应更剧烈。
〖处理方式〗:上课接着讲评,学生先讲,然后学生评价,最后老师总结,投影展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用时约:4分钟〖设计意图〗:复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引导学生从结构特点出发进行规律总结的方法,为本节课重点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总结奠定基础;同时引入课题。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内容设计意图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主动展示自学成果,学生、教师评价补充投影展示: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除氩外)从左到右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依次升高最低负价绝对值依次减小用时约:3分钟1.总结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2.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合作交流巩固练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Na+<F-B.原子半径:Na>BeC.硫元素所呈现的正化合价只有+6价D.只有非金属元素存在负化合价,金属元素没有负化合价提问,学生分析答案讲解答案:C 用时3分结合习题对知识规律进行巩固引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的探究提问过渡师: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会呈现怎样的变化呢?现在我就和大家一块来研究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首先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研究元素金属性变化。
板书:金属性/非金属性实验探究1.明确探究课题,2.回忆所学知识师:请大家回顾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且特别注意为什么有这种规律?3.提出猜想与假设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探究程序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测实验探究师:第三周期有三种金属元素Na Mg Al ,请大家回顾所学知识,有根据地提出你的假设?提问学生分析提出假设投影展示: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大,半径减小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减弱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下列实验仪器、药品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砂纸小刀镊子烧杯锥形瓶玻璃片药品:钠镁条铝片蒸馏水稀盐酸酚酞MgCl2溶液 AlCl3溶液 NaOH溶液提问:如何证明元素金属性强弱?引导:我们在第一节里,以碱金属为例总结同主族金属性递变规律时,是怎样设计实验的啊?投影展示: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投影展示:小组交流的温馨提示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价用时:5分钟5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投影:实验合作的几点建议用时:8分钟6分析实验得出结论问:请**组同学描述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请**同学进行补充投影:实验结论7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提示:○1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可理解为失电子的难易○2注意提出假设的依据引导学生以实验原理为依托考虑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药品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引导学生先思考再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实验技能提高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分工协作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投影课堂小结知识小结: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方法小结: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注意:提醒学生整理好学案推理阐述问:根据以上实验的结论,进行推理,为什么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会呈现这种递变规律?并阐述。
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减小,核电荷数变大,金属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增强。
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规律应用推测: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为什么?提问学生回答结合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思考,怎样验证你的推测?提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6页表格3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规律推导元素非金属性变化规律规律总结叙述:以上我们以第三周期为例,总结出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即: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除稀有气体外);元素最高正价逐渐递增,最低负价的绝对值逐渐递减;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知识小结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叙述:每一周期从左往右都存在类似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如果我们从第一号元素一直研究到最后一号元素的话,就会发现,它们的性质呈现这样的变化规律。
(投影)元素性质的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周期性变化,总结这种变化所得出的规律就是元素周期律。
板书:巩固练习1.(08山东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H4比CH4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2.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原子量依次递增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巩固知识规律课堂总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重点内容(灵活处理)结合习题总结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和规律总结归纳过程。
(注意知识内容和方法同时总结)学习过程三:课后反思与练习(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反思)(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知识没能当堂掌握?(二).课后练习1. 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B.R一定是ⅣA族元素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2.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 正确的是()A. 酸性强弱: HI<HBr<HCl<HFB. 原子半径大小: Na >S > OC. 碱性强弱: KOH<NaOH<LiOHD. 还原性强弱: F- > Cl- > I-3. 有x n-、y n+、Z三种微粒,其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微粒半径大小关系是x>yB.z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C.原子序数关系是z>y>xD.微粒半径关系是x n-<y n+4. 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 4>H2YO4>H3ZO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B.单质的非金属性:X>Y>Z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D.原子序数:Z>Y>X☆5.(06江苏卷)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族,Y、Z处于同一周期。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B 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C 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D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6.现有A、B、C、D、E五种主族元素,其中A、C、D、E为短同期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含A40%,☆A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是第四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B和D能形成BD型离子化合物,且B、D两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C和D能形成CD3的化合物;C原子比E原子多1个电子;1.8gC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所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C原子中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D原子比A原子多1个质子.则:(1)A、B的元素符号分别为:A ,B(2)五种元素中,单质还原性最强的是,简单离子还原性最强的是 .(3五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碱性最强的是 .(4)D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