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货币政策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的作用是调节经济增长和稳定价格水平。

在中国,货币政策经历了多个周期和变革,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

然而,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实现其目标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本文将探讨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

因此,货币政策的工具通常包括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改变汇率等。

在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实现适度流动性,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最终实现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

然而,在实际实施中,货币政策的目标可能面临一定的制约和多方面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政策能否实现其预定目标。

在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并实施的,因此央行的角色至关重要。

央行必须准确判断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次,国内外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也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长、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等。

最后,货币政策对于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也不同,比如对于市场上的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等。

货币政策的实现方式货币政策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调整利率: 央行通过改变利率来控制货币流动性。

比如,央行可以提高利率来减少借贷需求,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

2.大规模购买债券: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债券来增加市场上的现金流量。

这样可以降低市场利率,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3.降低准备金率: 央行降低银行的准备金率,使得银行可以借钱支付负债并放贷,提高货币流动性。

4.管理汇率: 央行通过管理汇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比如,央行可以购买或者出售货币,以影响汇率的走势。

以上方式均可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流动性,进而影响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货币政策的限制与挑战虽然货币政策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重要手段,但它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挑战。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现行货币政策在对付通货紧缩、刺激有效需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相对弱化。

究其原因有三: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

2006年,我国仍将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将继续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

[关键词]货币政策稳健有效性一.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回顾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货币政策的重新定位,《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表明今后货币政策基本目标是“稳定”而不再是“增长”。

从早期的“发展经济、稳定货币”过渡到“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直到今天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鲜明地体现了货币政策日益“中性化”的轨迹。

也就是说,货币政策不再承担“刺激”或“抑制”经济的任务,而只负责经济运行营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规则导向”的货币政策。

二.充分认识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必要性近几年,在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过程中,货币政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具体提法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却始终是配合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防范金融风险,以金融的稳定来确保经济的稳定。

可将其概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近年来为什么不比照积极的财政政策,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呢?这是因为:(1)单靠增加货币总量解决不了近年来出现的物价负增长问题。

1997年后出现的物价负增长,根本原因是由于多年来严重重复建设,造成工业部门严重供过于求所酿成的;它是长期来经济结构失调的结果,而不是货币总量不足。

(2)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解决总量问题,货币政策具有优势,而解决结构问题;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总量扩张无济于事。

(3)当前货币存量大量增加,而引起货币失控的一些潜在的因素还未完全消除。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生产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争先贷款,目前企业长期大量负债经营已经给金融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风险,企业和银行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是中国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管制手段之一,它是指用货币工具和手段对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价格进行调节,以达到调整经济总量、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稳定等目标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传导机制是考验一个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下面将分别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般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部分。

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利率、银行流动性等方面,间接效应主要表现在需求总量、投资、生产等方面。

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调整利率水平是对货币市场的直接影响,而这种影响会通过市场机制传导到实体经济中。

同时,货币政策还会对市场利率、抵押物信贷权等产生影响,从而促进或抑制投资和消费支出等经济行为,这些都是货币政策的间接效应。

然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非是一种理论上的必然性,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传导机制的局限性、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预期的影响、各种市场机制等。

传导机制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导链条的中断,即货币政策的影响并不能完全传导到受影响的实体经济中;二是传导速度的缓慢,即货币政策调整后,其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实体经济中得到反映。

要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深化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的感知和反馈机制,加快市场化决策过程的实现;第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各项政策之间要形成一种有机的合力,以构建更加有利于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政策环境;第三,强化货币政策框架的效益调节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能力,提高货币政策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增强市场的预期稳定性。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利率传导机制,即货币政策通过调节银行间的市场利率以影响实体经济;二是流动性传导机制,即货币政策通过调节银行间的流动性以影响实体经济;三是预期调整机制,即货币政策预期的调整会影响市场预期,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在当前的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基本建立,影响非常显著,但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却有时不尽如人意。

浅谈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浅谈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浅谈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摘要: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方针政策,其对一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j来分析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我国未来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美联储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曾在书中写道:“在社会的经济生活中,不可能固有地存在一种比货币更无关紧要的东西,除了所发明的闲暇时间和剩余劳动力以外,货币是一种让做事情变得更快和更方便的机器,没有它一切事情的进行速度将会慢下来且麻烦不断。

就像许多其他机器一样,当货币这台机器出现故障时,它只会对自身产生影响,而不会影响其他事物。

”虽然货币只是一台机器,但是它却极为便利。

没有货币,我们无法获得惊人的经济增长,无法使生活水平在过去200年里快速提高。

如果没有货币,我们将不能高效的完成这些事情而无需付出更多的劳动力成本。

但是货币却也存在问题。

由于货币涉及许多领域,因此当它出现问题时,它会影响到其他机器的运转。

大萧条是众多例子中最典型的。

当一个国家出现经济萧条时,不是货币异常就是货币异常的恶化造成的。

而每一次经济过热都是由于战争时期对于货币的过度需求以及强制印刷而引起的货币扩张造成的。

历史告诉我们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关于货币政策的作用,那就是货币政策能避免货币引发经济动荡。

美国的大萧条本可能不会发生,而且即使发生了,如果货币当局避免这些错误,或者如果并不存在有权利做出错误安排的中央权力机构,那么它所带来的破坏性也不会那么严重。

联邦储备委员会一开始先是极快地增加货币供给,随后1966年年初突然停止供给,而1966年末又恢复货币供给,继续货币扩张,1967年,更快的速度继续进行货币扩张。

然而,如果联邦储备机构能够避免猛烈的和不稳定的货币政策,也许美国国内的经济将会更稳定,经济产量将会增加更多。

虽然货币政策阻止货币成为经济动荡的诱因的这种命题过于消极,但是它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探讨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字: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在货币经济学理论文献中指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制定的货币政策,通过特定的传导机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即货币当局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中央银行现行货币政策目标是四个: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面对的并不是所有货币政策四大目标问题。

学术界流行的观点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一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看效力的大小。

这种分析是正确的思路,而实质上,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无论从角色、方式还是其发生的作用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保持币值稳定等经济目标的作用也今非昔比,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但是,无论是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利率进行调节,还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都没能使货币政策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央行政策如泥牛人海,悄无声息地消融在各种制约因素中,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仍然有待改善。

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原油价格迭创新高、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极度活跃的背景下,自2006年7月5日起,到2008年6月25日,央行为了抑制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先后17次将存款准备金比率向上调整,由8%一路上调至17.5%;同期,利率政策也随之做了相应的调整,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2%连续上调至4.14%。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最近几年是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最多的时期,尤其以货币政策的使用最为频繁。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变数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考验着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是把“双刃剑”,对其使用要特别谨慎。

而在使用过程中,更要注重其政策效应。

文献表明,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有些缺失,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行为经济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存质量;危险因素;调查;对策目录摘要 (I)1. 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 ......................................................................................... I II2. 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视角:行为经济学 ..................................................... I II2.1. 营养和心理因素.......................................................................................... I II2.2. 货币理论的演进与行为经济学在货币理论的发展中,对微观主体的主观假设在不断地演化................................................................................................ I V2.2.1. 风险态度 ............................................................................................. I V2.2.2. 心理账户 ............................................................................................. I V2.2.3. 过于自信的心理 ................................................................................. I V2.2.4. 人们的后悔心理与奇幻思维以及准奇幻思维 (V)2.3. 行为经济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V)2.3.1. 货币政策有效性解释 (V)2.3.2.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解释 ......................................................... V I2.3.3. 货币政策敏感性的解释 ..................................................................... V I2.3.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力的解释 ......................................................... V I3. 行为经济学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V II3.1. 央行不能做到减少货币供应量 .................................................................. V II3.2. 随着加息次数的增多,人们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呈递减趋势 .............. V II3.3. 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产权改革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会更低VII4. 评论总结 ............................................................................................................... V III5. 参考文献................................................................................................................. I X1.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完全融入全球分工和市场体系之中。

浅议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

浅议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

自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有过热的趋势,面对现时的经济状况,中央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本文将以我国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目标为标准,评价在2006年到2007年的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根据现时经济形势的情况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和货币政策自身存在的特点,以及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情况,得出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各种原因。

最后针对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提出改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产价格持续攀升,物价上涨,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如此特殊的经济情况是前所未有的。

中央银行已多次实行货币政策,但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是否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1.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在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中,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认同货币政策的作用,而理性预期学派则提出不同意见。

(1)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认为,“有效储蓄之数量乃定于投资数量,而在充分就业限度以内,鼓励投资者乃是低利率。

故我们最好参照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把利率减低到一点,可以达到充分就业”。

可见,凯恩斯虽然偏爱财政政策,但也不否定货币政策的作用。

之后,凯恩斯主义者汉森、萨缪尔森、索罗和托宾等人也肯定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随着他们对货币政策作用的认识的加深,他们提出了“逆经济周期调节”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主张。

(2)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一个主要根源”,“货币政策能够发挥的第二个作用,是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继续用米尔的比喻,就是使货币政策这架机器润滑运行”,“货币政策有助于抵消经济体系中来自其他方面的主要波动”。

由此可知,弗里德曼充分肯定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3)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卢卡斯曾提出过着名的“政策无效性命题”。

他指出:“当扩张性货币政策反复推行时,它不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篇二《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并对以往的货币政策研究成果作了简短的文献综述,最后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广义货币供给贷款余额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2001―2002年由于我国经济中通货紧缩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央银行主要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2005年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实现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段时间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有保有压;2005―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从2007年开始,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带了的经济过热,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2007年我国共10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共6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5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

但到了2008年9月,为了抑制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9次、存款基准利率两次以及贷款基准利率四次。

其中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为先升后降,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均为下调。

进入2010年,我国的货币政策适用仍然频繁,到目前为止我国年内共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五次。

我国如此频繁的使用货币政策,再一次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如庚庆锋,黄志刚(2009)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认为我国资本的短期流动对利率变化不敏感从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实现汇率―利率联动机制;李后建,尹希果,卞小娇(2010):认为金融创新一方面消弱了货币政策利率管道的传导效应,另一方面使得货币政策信用管道的传导及其效果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并通过实证证明了金融创新的存在使得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信用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大于通过利率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

浅谈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及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多个因素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因素:国际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
国的货币流动性和汇率体系,从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例如,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国际主要经济体货币
政策等都可能对我国货币政策构成影响。

2. 内部因素:经济结构、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金融机构的数
量和质量、货币传导机制等都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例如,如果经济结构比较单一,金融机构数量少,货币传导机制不完善,
则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可能要滞后于政策预期。

3. 运作机制:货币政策工具的设计和实施机制也直接关系到货
币政策的效果。

例如,货币政策工具、政策信号、政策目标是否清
晰明确,执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针对上述因素,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积极回应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跟踪国际形势、经济指标变化,综合判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2. 改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市场的发展机制,提升金融机
构的数量和质量,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的研发和运用能力,使货币政
策工具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

3. 加强监管和管理:通过加强对货币政策执行和实施的监管和
管理,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保证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
操作性和透明度,从而增强货币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4. 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加强政策沟通和信息公开,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衔接,提高政策落实的可视性和可预期性。

这将有助于提高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的良性循环。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 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需要通过有效的传导机制,将央行的政策意图传导至实体经
1
济。如果传导机制不畅,货币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多种多样,如何根据经济形势选择合适的货币 政策工具,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货币政策的有效 性及改进措施
-
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 货币政策的改进措施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1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而采用的一种经济手段
2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
稳定和增长
3
然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调整
1
货币政策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 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不断完善和调整货币政策
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 调配合,共同促进经济的稳定和 可持续发展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济的影响
提高预期管理水平:央行应加强与市场的沟通,提高预期
4 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央行的合
作,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注重货币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在实施货币政策时,
5
应充分考虑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对特定群体或地区造 成过度或不公平的影响。例如,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
应避免过度刺激资产泡沫或加剧贫富差距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应根据经济形势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 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最佳的政策效果。此外,还应探索和创新货币政策工 具,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浅析金融危机中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摘要: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达到经济增长和币值稳定而采取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货币政策运行过程这一角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阐述,并引入货币政策工具变量、中介目标、操作目标等多种变量就2007年到2012年我国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分析,本文认为面对金融危机,我国货币政策整体有效性并不高,因此针对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字: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对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考察货币政策作为能动的政策变量,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能否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通常情况下,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讨论,主要包括理论有效性和实施有效性两个方面:所谓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对包括产出、就业和物价水平等在内的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所谓货币政策实施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是否有能力引导宏观经济达到货币政策既定宏观经济目标。

一、文献综述(一)古典学派古典学派并没有就货币政策是否有效进行明确阐述。

但是,古典学派认为,由于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经济活动,市场出清是常态,生产经常保持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不需要国家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

可见,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无效的。

(二)凯恩斯学派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以提高有效需求为宗旨的宏观需求管理政策。

凯恩斯学派认为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态,经常发生生产过剩和失业。

凯恩斯学派认为要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在依靠市场机制自我调节作用的同时,政府还应该主动采取措施拉动消费和刺激投资,以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

相比与货币政策,凯恩斯学派更强调财政政策。

他们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货币需求存在着“流动性陷阱”,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在经济繁荣时期,可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需求的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此文先介绍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简单的概述,然后详细介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

1984年以前,我国还没有确立中央银行体制,并且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

在此后,我国银行通过引用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发挥好的时期,也有发挥不好的时期,这时我们不得不考虑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是货币政策发挥进一步的重要作用。

目前,金融危机急剧恶化,货币政策的大起大落,我们不得不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短时间内可实现两种不同的货币政策,就是两种相反的货币政策,一种是当币值稳定后,在实行另一种与它相反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货币政策人民银行有效性目录摘要 (2)前言 (4)一、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概述 (4)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理论 (4)三、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5)四、提高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5)前言货币政策是经济宏观调控和金融学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课题。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实现经济均衡进而研究货币经济和政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有要求与之适应的新经济政策。

生产力的发展,经融的创新不断增多,经融的结构不断演变,信息网络对货币环境不断改善,人类对货币政策不断地了解,是货币政策不断年对新的问题,新的要求,新的环境。

由于2000年时通货紧缩,2003年以来出现了流动性过剩。

加之,目前许多的专家学者等等一些代表认为中国当前的汇率体制是制约货币有效性的原因,因此提出的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这一课题[1]。

一、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概述当前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的规则的刻画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给定货币政策的规则的形式,包括泰勒规则,佛利德曼规则等,另一种是在中央银行目标函数最优化的基础上,推导出最有货币政策的规则形势,Woodford和Eric的研究具有代表性。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温和预警、适度微调,到适时加大力度,看准了的问题就 果断有力地采取措施;三是实施了差别性调控。在控制货
币信 贷过快增 长的 同时,确 保经济 正常增 长所需要 的资金
增加就业就学的信贷,又要提高金融资产质量,改进金融 服务,引导商业银行增强对剧期变化的风险控制能力;四
是按 照金融 体制改革 总体 思路, 继续推 进国有商 业银行股
财 政 金 融
我 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陈 茜
[ 内容提要] 贷币政 策 重要 的金融宏观 调控手段 ,货 币 策有效性的分析对于我 国贷 币 策的制 定 国 是 政 政 和
民经济的发展 十分重要 。本文列举 了各经济 学派 关于货 币政 策有效性 的争论 ,从近 几年央行 出台的一 系列货
部发行 150 50 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购买约20 亿美元外 00
汇 ,作为组建 国家 外汇投 资公司 的资本金来 源 。特 别国债 的 市场化 发行 起 到直 接 回收流 动性 的作 用 。 综上 所述 , 五年来 的我 国货 币政策 呈现 如下几个 显著
而=一是 灵活运 用货币政 策工具, 持货 币信 贷合理 增长 。 保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践分析
费业务。随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际贸易顺差的
增多 ,银行 体系的 流动性过 剩 L I 益显 现,对 我国 国民经济
2 0 年 我国继 续执 行稳 健的 货币政 策, 货 币供 应量 05 增 长将保持在 1% 右,全部 金融机构 新增 人民币贷款 2 5左 .
是逐 步 改革 人 民 币汇率 机 制 ; 六是 加快 外 汇 管理 体 制改
2 0 年我国金融调控紧缩力度 前。针对流动性泛 07 滥、逐渐推高的通货膨胀率和外汇储备的急剧膨胀,我国

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变 量 的影 响 ,如 果 货 币供 应 量 变 化导 致 真
实宏观经济变量 ( 实际产 出 ) 如 发生变化 ,
则 认 为货 币 ( 策 ) 有 效 的 ;如 果 货 币 政 是
供应量变化仅仅导致名义宏观经济 变量 的
变 化 f 名义 产 出 、价 格 水 平 等 ) 认 为 如 ,则
和新古典综合派无法解 观 点 在 政 府 的宏 观 政 策 制 定 中逐 步 占据 上 风 。
学 派 ,古典的货 币数量论又 以现代 货币学
派 的形 式卷土重来 ,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 的
“ 货 膨 胀 无 论 何 时 何 地 都 是 一 种 货 币现 通
货 币政策操作是通过各 种途 径 ( 如利 率 、汇率 、 贷、资产价格等 ) 信 对总需求的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产 生 影 响 ,最 终 反 映 在价 格 水 平 的 变动 上 。货 币政 策传 导机 制是 否顺
象” 的论断 , 更是将货 币政策的影响力推到
了一 个 高 峰 。合理 预 期 学 派 :2 世 纪 7 年 0 0
畅 ,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 金融体 系是否 对货 币政策调 控产 生及时 和准确 的反应 。
按 照 通 常 的 逻辑 , 融 体 系 发展 越是 完 善 , 金 就 能 更迅 速 和 准确 地 对 货 币政 策 作 出反 应 ,
的问题 ,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 了货 币政策 的调 控边 界 ,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基调 。
论 前 国 币 策 当 我 货 政
调控的 性 有效
■ 姚孝 勇 ( 复旦 大学经济学院 上 海 20 3 ) 04 3
◆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8 21

试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试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试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摘要】本文从我国经济问题现状出发,基于货币政策经济学理论原理,找到提高我国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的途径,对于总结和指导货币政策实践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国经济从金融学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可以看做是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进行经济调控的重要方式,其作用主要包括稳定物价、最大化就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成国际收支的平衡多个层面。

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定义货币政策有效的意义是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否有能力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水平的变动。

假如社会总需求偏离货币供应量的升降而升降,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层面看,此时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扩张性货币政策越有效,则产量增长率的增加就越大,而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就越小;紧缩性货币政策越有效,则通货膨胀率的减少就越大,而产量增长率的减少就越小。

这表明:其一,货币政策有效在于货币供给对总需求和总收入水平的影响是同方向的;其二,在更广泛意义上,货币政策有效性存在程度上的区别,它取决于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所造成影响的大小。

从当前的中国经济的具体实际运行状况,并结合当前货币政策目标来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解释为:中央银行通过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调节货币供应量,达到稳定币值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但这种解释的有一点偏薄:不能全面反映货币政策对实际生产产出和市场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但可取的地方是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或影响总需求和物价水平的程度。

因此,在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效率,同时对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各种制度、相关政策、操作技巧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内部协调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为提高货币政策效果提供有实践价值的建议。

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1、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步伐不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由于没有太强的行业竞争以至于体制改革步伐不大,具体表现在:一是银行内部分支机构收缩明显。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支撑经济进步的基石之一,货币政策在中国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然而,在宽广的国土和复杂的经济结构面前,货币政策到底有多么有效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物价稳定、增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通过实施合理的货币政策成功地在通胀压力下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物价水平。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政策,中国央行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稳定了市场价格。

这一点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尤为突出,中国坚决应对通胀压力,有效防止了恶性通胀的风险。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不行轻忽的。

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政策,中国央行能够有效地引导经济增长。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迅速实行了乐观的货币政策措施,降低了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并鼓舞银行提供更多的贷款。

这些措施有力地刺激了内需,推动了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

此外,货币政策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来实现可持续进步。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信贷政策和汇率等手段,引导资源配置,增进经济结构调整。

近年来,中国央行乐观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市场利率的灵活性,有利于资源按照市场需求进行配置,推动了经济结构升级。

然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样面临一些挑战。

起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不完善,经济体系中存在诸多机制和制约因素,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果并不直接。

其次,货币政策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如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影响、国际贸易条件和金融市场波动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的效果不确定,需要准时调整和灵活应对。

另外,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巨大且地区差异明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投融资环境差、金融服务不全等问题,导致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不明显。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货币政策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和通胀控制的影响。

首先,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的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投资和消费行为,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然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复杂,其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一方面,货币政策调整在实际经济中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

政策的实施需要时间才能产生效果,经济主体对政策变化反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结构独特,产业链条较长,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相对较为复杂。

此外,有些金融市场在发展程度和效率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其次,货币政策对通胀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通胀是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风险之一,过高的通胀率会损害人民币的购买力,导致经济不稳定。

中国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控制通胀水平。

在通胀目标不过度宽松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紧缩货币供应、提高利率水平等手段,抑制通胀压力。

然而,货币政策实施的时机以及具体的操作手段都需要准确把握,否则可能会出现过度紧缩或过度宽松的情况。

过度紧缩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过度宽松则可能引发不良资产泡沫。

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际经济情况、金融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以保持通胀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

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际市场的波动、外部经济的增长速度等因素都会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中国金融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以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此外,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沟通效果也至关重要。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

有 效性 的发 挥 。 因此 .对 这 些 问题 的深 入 个 前提 条件 即 货 币 需 求稳 定 和 货 币 供 给 增 强 可 信 度 透 明度 和 独 立 性 .不仅 有 货 研 究并 对 我 国 的 货 币政 策 框 架 进 行 调整 和 外 生 。也 就 是 说 货 币 量 与 最终 目标 的关 系 币政 策 目标 的透 明 ,也 要 求 决 策程 序 和 决
[ 关键词] 货 币政 策 名 义锚 通 货 膨胀 1标制 8
货 币政策 框架 (r me O Fa f r Mo e a Y 为 中 央 银 行 货 币 政 策 操 作 的 重 要 制 约 因 n tr 调 控 , 为解 决 问 题 创造 必要 条 件 。 货 币政 Pl y o i )主要 包括 货 币政 策 目标及 实现 这一 c
目标 的 一 系列 制 度 安排 。具 体 来 说 就 是 指 值 稳 定 和 对 外价 值 稳 定 ,这 可 以分 别 用通 生 成 和 经 济 的 结 构 性 问 题 . 只 能 为 经 济
货 币 政 策工 具 ,操 作 目标 ,中介 E标 和 最 货 膨 胀 率 和 汇率 来衡 量 。 因此 ,在 我 国 的 l
孵 经 论 聂
浅析我 国货 币政策框架 的有效性
_ 戴初建
[ 摘
贵州大 学经济 学院
要 】 贷 币政 策框 架主 要 包括 货 币政 策 1 及 实现 这一 1标 的 一 系列 制 度 安排 。 本 文拟 对我 国 当前 贷 币政 策 框 架现 8标 8
状 及其 有 效 性 进 行 分 析 , 并 在此 基础 上 探 讨 如 何 调 整和 完善 我 国货 币政 策 框 架 。
货 币供 应量 为 中介 目标 , 以保 持 币值 稳 定 外 汇 占款 导 致 基础 货 币 的大 量 投 放 这 与 导 公 众预 期 的方 面 来 衡 量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和 促 进 经济 增 长 为最 终 目标 的 货 币政 策 框 抑 制 国 内经 济 过 热 和通 货 膨 胀 目标 背 道 而 制 无 疑 是一 个 可 行 的 方 案 ,其优 点 之 一就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引言: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中国,货币政策一直被视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多个目标。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工具、执行策略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

第一部分:货币政策的工具与执行策略1. 货币供应调控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

通常,央行可以通过收紧或放松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的总量,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中国央行通过常规和非常规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2. 利率调整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工具是调整利率水平。

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投资、消费者信贷和货币流动性等方面。

通过降低或提高利率,央行可以调控货币供应和需求,以实现通货膨胀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等。

3. 汇率调节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影响出口、进口和国际收支。

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央行可以采取干预市场汇率的措施,以影响人民币兑美元等外汇汇率,进而对外贸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策略1. 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强调“稳中求进”,注重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需求,灵活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

在经济增长较快时,通过收紧货币政策保持通胀压力,避免经济过热;而在经济下行时,通过放松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2. 宏观审慎政策中国货币政策还注重宏观审慎政策的执行。

央行通过相关监管政策,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等进行监管和指导,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

3.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货币政策高度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注重调控金融机构的资本杠杆和债务风险,加强监管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并通过引导资金流向优化实体经济发展,减少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失灵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失灵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失灵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货币政策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经济政策工具。

该政策手段被普遍认为可以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利率和汇率来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稳定和增长。

然而,随着货币政策使用的不断增多,以及对其的进一步了解,人们开始意识到它的有效性和失灵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它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并显著影响经济运行的能力。

有效的货币政策应该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通货膨胀、稳定就业和提高经济增长。

在此过程中,货币政策主要通过监管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实现。

当经济处于低迷时,政府通常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实现货币供应量增加和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消费和贷款活动。

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被认为是有效的,因为经济增长并稳定。

然而,在经济运行到高波动性时,货币政策往往失灵。

如果央行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造成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因此,央行必须收紧货币政策,以平衡经济波动和通胀。

尽管货币政策被认为是实现稳定和增长的重要工具,但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货币政策的影响可能受到时间滞后、波动性增强、信贷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经济变动的复杂性影响。

这导致了货币政策在某些情况下失去了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失灵不仅是由它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其他因素,例如政府政策、技术进步和全球化趋势都对货币政策造成了影响和挑战。

例如,政府的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和社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高于货币政策。

此外,技术进步也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

例如,数字货币和互联网的出现使货币政策的实施变得更加容易和精准。

此外,全球化趋势也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由于市场的全球化和自由化,货币政策的影响不仅受到国内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国际影响。

例如,货币政策的影响可能被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所抵消。

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全球经济因素。

总之,货币政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工具,旨在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然而,它的有效性和失灵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作者:崔璐璐
来源:《商情》2013年第24期
【摘要】自金融危机后,为应对潜在的通货膨胀,我国一直施行稳健性的货币政策。

本文基于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走势,主要通过论述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问题,对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这三种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稳健,利率,通货膨胀
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和金融运行总体呈现高位加快的态势,CPI一度超过警戒线5%,虽然近年来CPI大体保持在3%的合理范围内,但是由于基数大及CPI构成的不合理之处,居民依旧可感受到依然凸显的潜在通胀压力以及经济运行的风险。

目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合理应对预期的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取向适时适度做出的调整都是为了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也是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通过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来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间的平衡。

一、近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所针对的三大现象:
(一)全球经济“冷热不均”。

当前,全球经济呈现着“冷热不均”的发展态势,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但新兴经济体仍保持强劲复苏。

近期,欧、美、日开动印钞机救经济,这些资金都大量的流向“金砖四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疯狂抬高了后者的物价,而前者超市里的价格标签却久久不变。

数据显示,“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2010年10月份的CPI涨幅大大超过了各国预设的通胀目标,其中印度食品价格涨幅连续52周超10%。

(二)中国成全球流动性“蓄水池”。

近些年以来,老百姓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国内物价上涨,兜里的钱可买的东西越来越少。

价格上涨的消费品中,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波动更为剧烈,许多农产品及其它产品也都开始了不同幅度的涨价。

粮食等食品价格的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力量。

如在此之前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热词就是在此情境下产生的。

不过目前,由粮价主导的CPI上升趋势已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新一轮国际油价上涨,电力、煤炭等基础能源供应紧张,已通过多重传导机制传导于居民消费品价格,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紧缩政策来预防通货膨胀。

另外,在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元大跌,市场担心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进一步加剧。

我国目前承受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直接影响到了大量的出口企业。

另外主要发达国家持
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在加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选择,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经济金融的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从而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

我国调控货币市场的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

目前由于我国尚不完善、不够发达的经济体制,这些工具在运用时都或多或少受相关外部因素的阻碍,制约其相应作用的发挥。

(一)公开市场业务。

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和持有结构不合理使得国债缺乏足够的操作规模,且多为中长期国债,而适用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短期国债却很少。

在市场出现流动性过剩时,央行通过发行债券,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回收了流动性,当这些债券到期时,还会再次把猛烈的流动性重新注入市场。

因此,该操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二)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我国中央银行根据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情况,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进而通过调节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由于我国再贴现操作实行总量比例控制、期限比例控制和投向比例控制,而且再贴现所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偏低,这一操作规则显得缺少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政策的有效性。

(三)准备金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贷款能力,以及存款派生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由于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张或收缩,因此,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

三、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政策的独立性和透明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大,其实施货币政策的效率就越高。

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够,在行使货币政策时受到多方干扰。

因此中央银行需要尽量及时公开采取的措施和操作的相关信息,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公众形成合理的预期。

(二)发展完善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操作平台,一方面要培育国债市场的适度规模,以优化央行和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提高国债资产比重;另一方面要完善国债期限结构和持有者结构,保持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物质载体。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

通过汇率浮动区间的逐步扩大,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市场供求,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减少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

只有由强制结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才能建立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便于中央银行更好地利用汇率政策杠杆来调节外汇收支。

参考文献:
[1]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2004,30(3):19-30.
[2]傅苏颖.货币政策转稳健针对哪三大现象[N].证券日报,2010.12.14
[3]韩芳.试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0,24(4):63-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