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当今孩子礼孝之道的探究与实践
培养孝道观念教导学生尊敬与关心父母与长辈
培养孝道观念教导学生尊敬与关心父母与长辈孝道一直被中国文化视为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观念的核心之一。
在现代社会,尽管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培养孝道观念仍然非常重要。
教导学生尊敬和关心父母与长辈,不仅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也是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键。
本文将就培养孝道观念的重要性、如何实施教育以及相关案例进行探讨。
一、重要性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孝道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孝道观念的培养不仅延续了家族的血脉,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 维护家庭和睦。
尊重父母与长辈是家庭成员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
家庭和谐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3. 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孝道观念涉及到尊重、关心、感恩等品质的培养,这些优秀品质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实施1. 家庭教育。
孝道观念的培养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
父母应该做出榜样,积极传递教育信息。
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共同关注长辈健康等方式,培养孩子对家庭的尊重和关心。
2. 学校教育。
学校是培养学生孝道观念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设置相关主题的讲座或者课程,配合教育材料的使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孝道,为什么要尊敬和关心父母与长辈。
3. 社会教育。
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来推动孝道观念的普及。
同时,社会也需要为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制定有利于家庭关系发展的法律法规。
三、案例分析1. 学校组织亲子活动。
某中学为了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
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户外运动和游戏,并在活动中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尊重有了更深的体验。
2. 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
某社区为了促进邻里关系和孝道观念的传承,组织了志愿者服务活动。
居民们一起为当地的孤寡老人提供帮助,关心他们的生活需求。
通过这样的活动,居民们体验到了关心和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孝道传承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孝道传承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孝道传承成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让小学生能够在家庭中感受到孝道的力量,并将其传承下去,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本文将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加强家庭沟通和亲子互动、引导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孝道。
一、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传承孝道的基础。
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给孩子适当的家务任务。
家务不仅仅是一种分担家庭负担的方式,更是对孩子培养责任感的一种机会。
给孩子适当的家务任务,如整理书桌、帮助打扫卫生等,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贡献,从而培养起责任感。
2. 培养孩子的诚实守信。
孩子要懂得说实话,履行诺言。
家长可以从小事做起,例如承诺给孩子买一本他喜欢的绘本,就一定要履行承诺,以此引导孩子知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 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可以让孩子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参观养老院、志愿者活动等,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从而培养起孩子的义务感。
二、加强家庭沟通和亲子互动家庭沟通和亲子互动是传承孝道的重要环节。
以下几种方式有助于加强家庭沟通和亲子互动:1. 家庭共进晚餐。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一家人常常因为工作、学业等问题而忽视了共进晚餐的机会。
然而,共进晚餐不仅能够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孝道观念。
2. 家庭活动。
家长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活动,如一起看电影、做手工、郊游等。
通过这些活动,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会得到增强,孩子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3. 及时倾听孩子的心声。
作为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
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传授孝道的意义。
三、引导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孝道的内涵。
以下是几种引导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的方法:1. 读经典文化。
小学生孝德意识培养策略
小学生孝德意识培养策略孝德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对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培养小学生孝德意识的策略。
1. 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尊重,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关心和帮助亲人的重要性。
家长要示范行为,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2. 创设情景教育活动:通过课堂话题讨论、校内外观摩访问等形式,让孩子了解和感受孝道的内涵,明白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各种社会服务的意义。
可以组织亲子活动,在实际中让孩子感受关爱和被关爱的感觉。
3. 启发思考和讨论: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引导孩子思考家人的重要性以及为家人付出的意义。
鼓励孩子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
4. 优秀榜样的引导:给孩子介绍一些有悠久传统的孝感故事和孝感名人,如孔子、孟子等,让孩子了解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培养对他们的尊重和学习的意愿。
5. 体验实践,践行孝道: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亲情活动等实践形式,让孩子亲身感受孝敬和帮助他人的乐趣和成就感。
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孩子参与感受到他们的付出对他人的影响和帮助。
6. 技能培训:教育孩子一些实际技能,如做家务、照顾弟妹等,让他们能够在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责任,体现孝敬和关心家人的行为。
7. 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价值,定期举办一些关爱家庭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在正面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8. 培养共情能力: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喜悦和痛苦,激发他们对他人幸福和困难的关注和理解。
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心理辅导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让他们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
9. 班级组织的引导:学校和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关于孝德意识的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孝敬和关爱家人的情感,并组织相关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结合作中感受到家庭和集体带来的幸福。
新时代孝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
新时代孝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不断变化,孝文化在中国逐渐被淡忘,年轻一代对孝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怎样通过新时代孝文化的传承和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并将孝文化内化于心,不仅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一、新时代孝文化的基本内涵新时代孝文化既包括传统孝敬父母的传统礼仪,更融合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内涵。
孝敬父母不仅表现在物质上的供养和照顾,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上。
新时代孝文化强调尊重父母的意愿和感受,并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孝敬父母的内心。
孝文化也提倡自立自强,让父母放心,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融入孝文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1.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孝义之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和情景剧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通过播放影视剧、相关案例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孝敬父母的情感内涵和社会意义,引导他们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2.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增强孝道意识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开展关于孝道的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孝文化经典、讲述身边孝道典范、撰写感恩父母的心情日记等形式,深刻感受孝敬父母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班级集体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集体中互相学习、交流,增强孝道意识,形成班级文化和氛围。
3.借助道德模范,引导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宣传身边的孝道模范,如雷锋、爱心妈妈等,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宣讲、校园广播和电视台、校园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并向学生展示身边的孝道模范,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孝道模范身上学到感恩、关爱和奉献。
三、创新实践,培养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1.制定孝敬父母的学习计划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校可制定孝敬父母的学习计划,将孝敬父母的教育内容纳入班级年度教育计划,并设置相关的孝敬父母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农村中小学孝德教育实践与探索
农村中小学孝德教育实践与探索农村中小学,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社会责任,尤其需要注重孝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意义,而德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石。
在现代社会,如何将孝德教育融入到农村中小学的日常教育实践中,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素质水平、健全人格发展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中小学在教育实践中应加强对孝德教育的渗透。
由于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相对保守,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孝顺父母、尊重师长等基本道德素养。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弘扬孝道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组织开展“爱家爱国”等主题班会和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培养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家园等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参与和教育引导,帮助家长理解孝道的内涵和重要性,并营造出家庭和校园共同推进孝德教育的氛围。
其次,农村中小学在教育探索上应拓展孝德教育的载体。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孝德教育内容和体验。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家风家训课堂”、“校园孝道文化展览”、“孝心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和方式创造孝德教育的氛围,丰富教育载体,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农村中小学在教育管理上应增强孝德教育的主题性。
学校作为教育管理者,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倡导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将孝德教育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体系,并作为学校发展和建设的主题之一,通过制定关于孝道教育的规章制度、加强教育监管和评估等方面来确保孝德教育的落地和质量。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孝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不仅是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责任,更是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孝德教育模式,让孝道文化和德育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早日实现农村中小学孝德教育的全面提升。
农村中小学孝德教育实践与探索
农村中小学孝德教育实践与探索孝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在农村中尤为重要。
农村是孝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培养孩子们的孝心、亲情和关爱精神,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农村中小学作为农村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机构,应当重视孝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一、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孝德教育需要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进行。
农村中小学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学生的家访活动、亲情教育主题班会等,营造出家庭关爱、亲情牵挂的氛围。
学校也要注重校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孝心。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老人院,帮助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孝心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内化为他们行为的动力。
二、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农村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孝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培养学生。
可以通过家庭访问、家校互动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品德表现,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家教指导,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合力。
三、提供实践机会与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要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与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孝德教育的内涵。
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家庭农场等地参与到种植、养殖等活动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和孝顺的意义。
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实践孝德教育。
四、注重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农村中小学要注重将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孝德。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爱心活动,如开展助学活动、捐款助困等,让学生们亲自参与,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与成就感。
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道德评比活动,激励学生们争做好人好事,营造出良好的道德风尚。
五、加强师德建设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是孩子们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对于孩子们的孝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要注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可以开展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示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导向。
小学生“三礼”教育的实践与措施
小学生“三礼”教育的实践与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生的品德修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教育界开始推行小学生“三礼”教育。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生“三礼”教育的实践和措施。
小学生“三礼”教育的实践应从课堂教育入手。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故事、演讲比赛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礼仪方面的知识和道德观念。
通过讲述经典故事中的礼仪之道,教会学生懂得尊敬师长、友善待人、谦虚谨慎等。
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设立一些小组活动,如游戏、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礼仪行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礼仪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家庭教育也是小学生“三礼”教育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和习惯。
他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孩子尊重长辈、礼貌待人、关心他人等。
家庭还可以通过家庭规矩的制定和执行,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权益。
家长也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礼仪环境,如购买合适的学习用品、举行生日派对等,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礼仪的重要性和乐趣。
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和管理制度,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学校可以制定一套学生行为规范,明确规定小学生在校时的礼仪要求,如不迟到早退、不说脏话、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等。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与礼仪相关的活动,如礼仪培训课程、礼仪展示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和动力。
学校也应加强对小学生的礼仪行为的监督和评估,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小学生“三礼”教育的实践和措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从课堂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共同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习惯。
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相信小学生“三礼”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孝德实践活动小学生
一、引言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为了弘扬孝道文化,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优秀品质,我校特开展了孝德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让小学生深入了解孝道,学会感恩,将孝德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新时代的孝德小使者。
二、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家庭对孝道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一些小学生对父母关爱不够,甚至出现顶撞父母的现象。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校决定开展孝德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学生认识到孝道的重要性,学会感恩,传承中华美德。
三、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孝道的内涵,明白孝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优秀品质。
3. 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珍惜亲情。
4.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成为新时代的孝德小使者。
四、活动内容1. 主题班会各班级开展“孝道在我心”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学习孝道知识,分享孝道故事,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孝道的魅力。
2. 家务劳动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洗碗、做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3. 感恩信活动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增进亲子关系。
4. 孝德故事演讲比赛组织孝德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讲述身边的孝道故事,传递孝道正能量。
5. 家访活动开展家访活动,让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孝道品质。
6. 亲子互动游戏举办亲子互动游戏,如亲子运动会、亲子绘画比赛等,增进亲子感情,弘扬孝道文化。
五、活动实施1. 组织策划:学校成立孝德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2. 宣传发动: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孝德实践活动,提高师生、家长的参与度。
3. 活动实施:按照活动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各班级进行总结,评选优秀个人和集体,表彰先进,总结经验。
六、活动效果通过孝德实践活动,我校学生的孝道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亲子关系得到了加强,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小学生孝德意识培养策略
小学生孝德意识培养策略小学生是培养孝德意识的重要阶段,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策略,可帮助培养小学生的孝德意识。
1. 父母示范:父母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展示尊老爱幼的正确态度和行为,让孩子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孝顺的态度和行为。
2. 讲故事和看电影:父母可以通过讲述孝道故事或者一起观看有关孝道的电影,向孩子传达孝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这些故事和电影可以引发孩子们对于孝道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孝德意识。
3. 标准和奖励:建立一个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奖励机制。
制定一些关于孝道行为的规定,如尊敬长辈,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称赞,以鼓励他们培养孝道意识。
4. 父母和子女的交流沟通: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频繁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父母的付出,并从中学会关心和体贴他人。
5. 社区服务活动:组织一些与社区相关的服务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
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可以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孝德意识。
6. 学校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孝道教育课程,讲授与孝德意识相关的知识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孝道行为。
7. 组织亲子活动: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组织亲子活动,如亲子游戏、亲子制作等。
这些活动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理解和信任,培养孩子们的孝德意识。
8. 时间管理培养:帮助孩子们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让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和长辈,从而增强亲情和培养孝德意识。
9. 学校家庭联动: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和培养孩子们的孝德意识。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传达孝道的重要性和培养策略,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
10.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鼓励孩子们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会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人,并表现出更多的孝心和孝道行为。
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乐观和责任感,有助于他们成为有孝德意识的人。
怎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
怎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基本美德之一。
作为孩子,要想长大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的人,就需要学会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本文将从情感沟通、生活卫生、精神寄托、家庭和睦四个方面来论述怎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一、情感沟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孝顺之道最终落脚的地方。
一个孩子是否懂得孝顺,取决于他和家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否密切。
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加强情感沟通,以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1、多与父母交流:孝顺的第一要素就是体谅和关注父母。
孩子应该学会仔细倾听父母的话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同时,孩子也应该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让父母更好地了解自己。
2、每天都表达爱意:这种表达可以是行动,也可以是言语。
孩子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受到他们的孝顺和爱意。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也应该经常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3、保持联系:即使如今社交媒体高度发达,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直接交流同样重要。
孩子在外学习或工作时,都应该保持与父母的联系,以便及时地了解家庭的情况和健康状况。
二、生活卫生孝顺并不仅仅意味着关注父母的情感,更意味着关注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发现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1、保持家庭卫生: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应该积极参与家务活动,保持家庭的整洁和卫生。
无论是清洗卫生间、擦拭地面还是收拾床铺,都要认真负责,不偷懒不推脱。
2、照顾父母的健康:孝顺的孩子应该积极为父母做好生活起居,清洗、煮饭、购物等都要亲力亲为,关心父母的饮食和锻炼等问题,帮助他们保持健康和活力。
3、学会急救知识:当家中发生突发情况,孝顺的孩子应该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和家庭成员,如拨打电话求救、施救措施等。
三、精神寄托孝顺的孩子不仅关心父母的情感、生活和健康状况,也要关注他们的精神寄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达怎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1、由衷赞扬:孩子要学会给父母鼓励和支持,包括使他们感到高兴的话语和鼓励。
培养学生的孝道和家庭美德
培养学生的孝道和家庭美德孝道和家庭美德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被视为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变革加剧、家庭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孝道和家庭美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孝道和家庭美德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实施这一目标。
一、培养学生孝道的意义孝道,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孝道是传承家族血脉的基础。
只有具备孝心和尊重家长的品质,才能维系家族的延续和凝聚力。
其次,孝道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重视孝道的同时也注重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孝道有助于塑造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只有具备孝爱之心,学生才能关心他人、关爱社会,为建设和谐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培养学生孝道的途径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孝道意识,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孝道的重要性。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义工活动,带他们去看望年迈的亲人,分享家庭责任和关爱的重要性。
此外,家庭要营造和谐、温暖的氛围,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2. 学校教育的角色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也肩负着培养孝道和家庭美德的责任。
学校可以举办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提倡学生关爱家庭、孝敬父母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此外,学校还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社区老年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孝道的力量,引导他们关心弱势群体,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3. 社会、媒体的引导社会和媒体在培养学生孝道和家庭美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孝道讲座、家庭亲子活动等,提升社会对孝道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社会对家庭美德的重视。
媒体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传播正能量的家庭故事,激发公众对家庭美德的思考。
同时,媒体也要严格自律,避免将负面信息传递给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生行为榜样。
幼儿园培养孝道礼仪的实践活动
幼儿园培养孝道礼仪的实践活动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基本单位,具有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社交礼仪的重要责任。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孝道礼仪的实践活动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幼儿园常见的培养孝道礼仪的实践活动。
一、家访活动家访是幼儿园中的一项重要体验活动,通过家访,孩子可以了解家庭的现状、生活情况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在家访中,幼儿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询问并观察家人之间是如何尊重、关爱彼此的,并且让他们参与其中,例如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桌子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能从家庭中亲身体验到孝道的实施,培养孩子的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德。
二、祭祖活动祭祖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仪式,通过祭祖活动,可以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根和传统文化。
在祭祖活动中,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制作祭祖用品,如花圈、香炉等,同时让孩子们了解祭祖的意义和过程。
在祭祖仪式中,幼儿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解释祭祖的含义,教育他们要尊敬先人,感恩祖先的养育之恩。
通过祭祖活动,可以培养幼儿感恩和孝敬的意识。
三、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幼儿园可以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各种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场景中,从而感受到其中的孝道和礼仪。
例如,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过年的模拟活动,包括剪窗花、包饺子、贴春联等。
在每一个环节中,老师都可以向孩子们讲解背后的孝道故事,如包饺子是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贴春联是为了祝福家庭平安和健康。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幼儿能切实地体验到孝道与礼仪的重要性。
四、习俗传承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习俗,通过传承中国传统习俗的方式,幼儿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孝道和礼仪。
例如,在清明节期间,可以组织孩子们一同祭扫祖先的墓地。
在祭扫的过程中,幼儿园老师可以向孩子们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并引导孩子们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思念。
类似的活动还有端午节的包粽子、中秋节的观赏月亮等。
通过这些习俗传承的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从中明白到孝道和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观。
幼儿园孝道教育案例分享的新思路与实践
幼儿园孝道教育案例共享的新思路与实践在幼儿园教育中,孝道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孝道教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孝道教育往往局限于灌输孩子应该怎样尊敬和孝顺父母长辈,缺乏对孩子自身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引导。
有必要探讨新的思路与实践,以丰富和提升幼儿园孝道教育的内涵。
1. 从身心情感培养孝道传统的孝道教育常常侧重于言传身教,强调孩子应该言听计从、恭敬长辈。
然而,孝道教育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情感培养。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关怀和被关怀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组织孩子们参观养老院或孤儿院,让他们亲身感受爱和关怀的价值,从而激发孝道情感。
2. 引导孩子探究孝道文化孝道教育不应局限于教育孩子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去探究孝道文化的渊源和内涵。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课堂故事、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有关孝道的经典故事和典籍,如《孝经》、《孟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孝道文化有一个浅显的认识。
3.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孝道教育要超越亲子关系,使孩子们明白孝道不仅表现在家庭间,更体现在社会责任中。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人等方式,培养孩子关爱社会、承担责任的观念,从而使他们从小树立孝道意识和行为。
4. 以榜样引领孝道实践孩子们往往是通过模仿学习来形成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引领孩子们的孝道实践。
教师和家长要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示范孝道行为,成为孩子们孝道实践的引导者。
通过以上的新思路与实践,可以丰富和提升幼儿园孝道教育的内涵,使其更加符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需求,培养出更有情感、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下一代。
希望未来在孝道教育中,能够更多地探索出适合当代社会和孩子们成长的方式和方法。
以上是我的观点和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孝道教育是培养孩子优秀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摘要:孩子的品德培养应从“摇篮”里开始。
德国斯托尔茨教授在《如何培养道德行为》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儿童在学前阶段或低年级时,没有学会轻声说话,没有学会替别人考虑,没有学会抑制好动的欲望,那么等长大后,要让他们做到这些要求,则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可以看出从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是很重要的。
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卓有成效的品德教育呢?那就先从孝敬教育说起吧。
关键词:孝敬父母教育培养言传身教学做人从孝敬父母开始。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
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之说。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已经把孩子是否拥有善心、良心、爱心、孝心作为“大是大非”问题来对待。
整体教育也在呼唤,赶快为孩子补上亲情教育,孝敬教育这一课,让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就应该学习以“孝”回报。
一、幼儿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世界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基的实验学校里,一进校门学生就读到一行大字:“要爱你的妈妈!”可见国外的学校已经把家庭伦理亲情教育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我们这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都更应重视亲情教育和孝敬教育。
有识之士早就明言:一个连父母也不爱的人,怎么会真正去爱祖国、爱人民?一个连父母都不关心、不体贴,不孝顺的人又怎么会在社会上为祖国和人民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可见,要培养未来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就要让幼儿从小就对父母、对家庭怀有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懂得孝敬父母。
二、形成幼儿没有“孝敬父母”的直接原因。
我们常常听不少家长抱怨,平时自己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病了,心急火燎地为其四处求医。
而自己病了,孩子竞连倒上一杯水都想不到,实在令人伤心。
是我们的父母不可敬、不可爱、不可孝吗?显然不是。
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以下两点:1、在整体上,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已涉及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但孩子的“座基”部分——伦理教育和家庭德育却一直处于薄弱环节。
小学生忠孝礼仪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忠孝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忠孝礼仪,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小学生忠孝礼仪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学生对忠孝礼仪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2. 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3. 增进家校互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活动内容1. 忠孝礼仪知识讲座活动第一天,我们邀请了学校退休的老教师为学生们开展了一场忠孝礼仪知识讲座。
讲座中,老教师以生动的实例、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忠孝礼仪的内涵和意义,使学生们对忠孝礼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忠孝礼仪主题班会各班级开展了忠孝礼仪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在家庭中践行忠孝礼仪的故事,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此外,老师们还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忠孝礼仪。
3. 忠孝礼仪家庭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家庭中开展了一系列忠孝礼仪实践活动,如:为长辈捶背、洗脚、端茶送水、做家务等。
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的孩子更加懂得关爱家人,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4. 忠孝礼仪手抄报比赛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精美的忠孝礼仪手抄报,展示了自己对忠孝礼仪的理解和认识。
评选出优秀作品后,在学校大厅进行展览,让全校师生共同欣赏。
5. 忠孝礼仪演讲比赛学生们积极参与忠孝礼仪演讲比赛,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忠孝礼仪的理解和感悟。
比赛现场,评委老师们认真聆听,为学生们点赞。
四、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忠孝礼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道德素养得到提高;2. 家长们对学校的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将积极参与家校互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3. 学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五、活动总结通过这次忠孝礼仪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践行了忠孝礼仪,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此类活动,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幼儿园品德教育系列:孝道教育与礼仪培养
幼儿园品德教育系列:孝道教育与礼仪培养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阶段的品德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阶段之一,品德教育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品德教育中,孝道教育和礼仪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中孝道教育与礼仪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在幼儿园中进行这两方面的教育。
二、孝道教育的重要性1. 孝道教育的内涵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伦伦理的核心之一。
孝道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懂得尊敬父母,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为人子女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 孝道教育的实践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故事、歌曲、手工等形式向孩子灌输孝道的观念。
老师们也可以通过身教来引导孩子学会孝敬父母。
3. 孝道教育的影响孝道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孩子们在懂得孝顺的同时也培养了爱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三、礼仪培养的重要性1. 礼仪教育的定义礼仪教育是一种抽象的规范教育,是一种关于行为举止、交往礼仪、仪容仪表的教育。
它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
2. 礼仪教育的实施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观摩模仿等方式引导孩子明白礼貌、懂得感恩以及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3. 礼仪教育的影响礼仪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进行孝道教育与礼仪培养1.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如播放视频、唱歌、制作故事书等方式,来向孩子们传达孝道和礼仪的教育内容。
2. 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孝道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孝道的含义。
3. 家园共育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也能够在家中延续孝道教育和礼仪培养,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局面。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孝道教育和礼仪培养是一个人品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
我认为,幼儿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孝道情感和礼貌修养,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得到全面的素质培养。
浅谈教学中的孝道教育
浅谈教学中的孝道教育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教育孝道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品德、人品和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非智力因素素质。
本文将就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孝道教育进行探讨。
一、孝道教育的现状分析在当今社会中,很多孩子缺乏对父母的孝敬之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漠视传统美德对社会的影响。
这种现象的出现,折射出学生缺乏传统文化知识和家庭教育中的重点,也就是孝道教育。
教育部已经将孝道教育列入了教学大纲中,这给了大家机会,有机会将孝道教育融入到教学中。
二、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孝道教育?1.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与父母同住,应该尽量注意照顾父母身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帮助父母烹饪食物、关心家庭卫生等,让学生体会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如此一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提高身体素质和对父母的尊重之心。
2.教导学生尽孝向亲人教育孩子要孝顺亲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教导孩子了解亲人的需要和帮助他们。
学生们也应该时常关心和询问父母的家庭生活,要养成与父母沟通交流的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孝顺之心。
3.教育学生认识尊重和感激父母的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教育者应该向学生们传递感激的情感,让他们了解到父母的苦心,同时使他们养成感恩父母之心。
还可以通过故事、文学作品和写生活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孝顺的意义。
4.关注学生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学生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孝道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将孝顺之道灌输到家庭教育中,加强家庭亲子关系。
家长应该时常关注学生在校学习和成长状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总结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育孩子要重视孝道,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文化素养。
从教学中开始,以实际行动来表现对传统美德的关注,传递学习园地中的爱和孝顺,并将其付诸实践。
最后,为了实现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认真对待孩子的成长问题,更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让孩子更好地了解“我的爱没有尽期,一个亲情绵延下去”之义,从而更好地成长。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现代社会礼仪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遵循礼仪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培养孩子的礼仪修养要从家庭教育抓起。
家长应给予孩子正确的行为示范,让孩子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来学习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引导孩子懂得尊重父母、师长和长辈,不准父母受到打扰时戏弄他们。
此外,父母还应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鼓励他们向帮助过他们的人表示感谢,并帮助他们明白礼貌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教授孩子基本的礼貌用语与礼仪规范。
二、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是小学生第二个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培养学生的礼仪文化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引导。
学校可以在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礼仪培养。
比如,在课堂中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在晨会和升旗仪式上,学校可以教育学生如何端正坐姿,如何行进规范,倡导国旗文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可以设置展示礼仪的展览和比赛,帮助学生锻炼礼仪技能。
此外,学校应加强礼仪文化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中,学校可以创设对话情境,提供真实的社交场景,引导学生模拟并演练社交交际的礼仪,帮助学生提高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培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教育他们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空间,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礼仪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一个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决定了其今后的发展。
因此,社会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
社区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小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责任,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同时,社会媒体应宣传礼仪文化的重要性,给予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和行为。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幼儿孝文化实验报告
幼儿孝文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幼儿孝文化的培养方法,通过一系列活动和训练,提高幼儿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和孝敬之心。
实验过程1. 基础知识教育:通过讲解和故事讲述,向幼儿普及孝文化的重要性和内涵。
2. 行为模范示范:邀请孝顺父母的孩子以讲述和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行为,鼓励其他幼儿效仿。
3. 家庭活动:组织幼儿与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如一起做饭、看电影等,促进彼此的情感交流与亲子关系。
4. 孝亲教育: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幼儿感受到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如帮助家务、尊敬长辈等。
5. 高龄老人访问:组织幼儿参观养老院,让幼儿亲身感受到老人的孤独和需要关怀,培养他们照顾他人的意识。
6. 社区服务:带领幼儿参与社区活动,如为街道环境清洁、关爱街坊邻居等,让他们了解社会责任,并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关怀之心。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发现幼儿在孝文化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1. 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幼儿通过参与家庭活动和亲子游戏,加深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表达了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幼儿在行为上自觉遵从家庭规则:通过模范示范和家庭教育,幼儿明白了家庭规则的重要性,主动遵守并帮助父母进行家务劳动。
3. 幼儿在社交场合表现出关爱他人的行为:通过观察和参与社区活动,幼儿学会了关心他人,表现出帮助他人的乐于助人精神。
4. 幼儿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增强: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活动,幼儿学会了独立处理问题,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了良好的责任感。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幼儿孝文化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活动来培养和加强。
2. 家庭是孩子形成孝文化的最重要的环境,父母的示范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和关心他人的行为,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将进一步注重培养孩子的孝敬之心,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孩子深入体验、感悟到孝敬父母和社会的重要性。
小学二年级品德教育实践以孝顺行为培养为例
小学二年级品德教育实践以孝顺行为培养为例一、引言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孩子们正处于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
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懂得尊重他人、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本文以孝顺行为为例,探讨小学二年级品德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
二、孝顺行为的意义及重要性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孝顺行为具有以下意义和重要性:1. 弘扬传统美德: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培养孝顺行为,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2. 培养良好家庭关系:孝顺是维系家庭和谐的基础,通过培养孝顺行为,可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3. 培养责任感:孝顺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培养孝顺行为,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小学二年级品德教育实践方法1. 以身作则:老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孝顺行为的榜样。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生活,展示自己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和关爱。
2.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孝顺的行为。
例如,安排学生扮演孝顺的角色,向虚拟的父母表达爱意和关心。
3. 真实案例:分享真实的孝顺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孝顺行为的重要性。
4. 学生互助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互助活动,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关心和尊重彼此。
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孝顺行为和团队意识。
5. 家庭合作: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通过家庭作业或周末活动,家长可以参与到品德教育中,与老师共同培养学生的孝顺行为。
四、实践效果及评价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孝顺行为。
他们将更加尊重父母和长辈,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和行为习惯。
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来评价实践效果:1. 观察学生行为变化: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如对父母的态度、同学之间的互动等,来评价孝顺行为培养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当今孩子礼孝之道的探究与实践内容摘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人类所提倡的道德准则,我国更是一个有孝亲敬老传统的国家,倡导对学生进行孝敬爱心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完善其人格发展。
针对当今社会现实中孝长敬老不容乐观的现状,为了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孝道,本人在长期的工作和实践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在活动中体验、深化认识、丰富情感,从小事入手、天天实践、养成习惯,促使孩子们在校学孝心,在家尽孝心,在社会献爱心。
关键词:当今孩子礼孝之道探究与实践一.问题的提出:1.身边的镜头:镜头一: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去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
镜头二:傍晚在放心车上,学生争先恐后地上车找到位子就坐,最后等安全监管的老师上车已是座无虚席,汽车启动了,老师仍然站着,而学生正谈笑风生……这些镜头经常在我们身边出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每每看到这样的镜头,心中总不是滋味。
2、新闻链接:链接一:某校六年级学生(去年刚从其他学校转入),父母离异,跟随母亲。
该生平时虚荣心较强,一次学校组织秋游,她向亲戚借来数码相机,结果在秋游途中不慎丢失。
事后,该生母亲说了她几句,结果她离家出走,还和母亲断绝了关系,一个月后又转回以前的学校。
母亲伤心欲绝。
链接二:有位来自张家口的67岁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她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
链接三:四川一名十七岁女孩因上网成瘾,在要求去网吧遭拒后竟挥刀砍伤母亲。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
现在的孩子孝敬长辈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他们不懂得感动和感谢,他们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对父母的辛劳、老师的付出、社会的关心都很麻木,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学校的中心、社会的中心,他们觉得自己的一切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
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漠不关心,都不爱,那么,很难指望他将来到社会上去关心别人,去爱祖国。
由此可见,我们对现当今孩子进行孝道的教育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
二、归因,现代意识冲击侵蚀着伦理道德难道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的自私吗?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说明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现在孩子们的冷漠呢?现实生活中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礼孝意识在逐渐淡化。
本人认为,礼孝之道的缺失,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难辞其咎。
(一)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的误区是重要原因之一,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知识层面的教育,忽略了给他们灌输关心别人、多和人交往这一思想。
学校强调少先队员要孝敬父母,父母们也有责任将人间美德传授给子女,有义务在子女心中燃起一团希望之火。
父母是子女生成、生存发展的最直接的影响者、教育者,对子女德性的熏陶具有独特的优势,父母的价值判断标准、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好精神面貌的形成来自于教育,而在教育的内部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的父母教育。
”家长觉得就这么一个孩子,因此,对其呵护有加,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关心孩子都来不及,还怎么要求孩子去关心别人呢?有好吃的东西当然全是孩子的,自己不舍得吃;有什么好玩具也尽量满足孩子,哪怕自己少穿件衣服。
那么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这样势必会促使孩子自我中心主义的形成。
因此,在独生子女的头脑里别说是没有“别人”这一概念,连“父母和长辈”的概念都要模糊了,别说是“孝敬长辈”,他们认为,谁都得听我的,顺我者怎么都行,逆我者全家不得安宁。
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到社会上不能与人相处,没有团队精神,自以为是,往往会摔大跟头的,他们的“自我中心主义”将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潜在危机。
(二)学校因素曾几何时,一个热爱劳动、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孩子就能够让父母和老师感到欣慰满足。
而如今社会这些都远远不够了,它们甚至退居极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能挤进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这才是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人格尊严之所在。
社会正是以此来评判学校教育的成败、教师教学的得失、学生本人的优劣的。
那么在学生心灵的天平上,传统道德规范所赋予他们的价值观与尊严感无疑已被重新定位了。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看似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也存在着弊病。
德育活动规划缺少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的关注,往往随意性很大,容易跟随社会上的所谓“热点”、“中心”工作走,看似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由于学生缺乏应有的知识,情感基础,甚至没有相应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故而效益极小。
可能学生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道理,但具体看每个学生的行为是却是大相径庭,而且有些学生在学校一个样,在家里有另一个样,学校缺少对学生在家的“表现”的有效监管,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有待加强。
(三)、社会因素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在五彩斑斓的社会面前,我们少先队员的无所适从或慌乱盲从有其客观原因。
今天的学生生长在一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已不再受以往传统的、封闭的、单向灌输式一元价值观的左右,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常常在自己的行为中实现一种新的价值追求。
市场经济对现代人价值观念的冲击。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存在滑坡现象,重金钱、轻亲情、重利轻义,追逐物欲等思想意识侵蚀了一些人的头脑,而孝敬老父老母这个中华传统美德则被抛之脑后。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通讯设施的发达,人与人之间人情、亲情渐渐变得冷漠,家庭道德伦理淡薄,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连回家看看都成了父母对孩子的奢望,更不用说“尽孝”了。
三、实践,引学生走上行孝道懂礼仪之路(一)、活动体验、深化认识、丰富情感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
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但是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
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产生感恩之情,学会感恩。
1、活动体验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特情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
队员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被动地接受教育,少了过程的参与积极性,其教育效果总是不好,“百说不如一做”,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情感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赖亲身的实践。
在“新世纪我能行”为主题的体验教育活动中,我们在孝敬方面也提出了“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的思想,在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义务与责任感,特别是利用节假日,创造性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孝敬活动,增强实效性。
为此,我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时机,母亲节布置了“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劳动节布置了“今天我劳动”的活动,国庆节布置了“今天我上班”的活动,旨在让学生进入实际的情境,亲身参与各种活动,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各个方面,寻找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母亲节布置了“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做一天“家庭主妇”,体验作家务——学洗衣服、晒衣服、买菜、尝试作菜、跟家人分享劳动成果、洗碗、打扫房间等内容,而且大多数学生把自己体验的心情和故事都写成了日记,有些有条件的学生用照相机捕捉了自己最为生动的劳动场景,并且附上了生动的文字说明,还有的学生让同学或自己的爸爸妈妈拿起DV进行记录。
这时候我们的学生不再是活动的被动的“旁观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三八节”,我们开展“温暖”(即包括妈妈、奶奶、女老师、女邻居等)的“一二三”活动:“一找”——“了不起的中国妇女”主题班队活动;闪光点我来学——从身边熟悉的亲人、老师、邻居及各行各业的女性人物身上,感受其体现着的优良品德和精神境界。
“二做”——“一些让人心暖的小事”;1、亲爱的妈妈,平时您做家务挺累的,今天好好休息休息一下,让我为您分担一点家务吧!2、可敬的母亲,您上班辛苦了!让我为您洗洗脚,为您洗去一身的疲惫吧!3、婆婆、外婆,您们年事已高,但仍然无微不致的关心我,今天就让我给您捶捶背、按摩按摩吧!4、伟大的母亲,您知道我有多爱您吗,今天,让我把心中感激的话说给您听,好吗?5、三八节快乐,可爱的妈妈,这是我亲手做的小礼物,我想您会喜欢吧!“三写”——“一些贴心的话语”写一写——这是我用真情酿成的美文,您感受到其中的甜蜜了吗?“父亲节”时开展了“爸爸,我长大了!”。
孩子回家要和父亲一起结算填写完成一张家庭开支明细表,表格设计如下:一、一家每月总收入:()元二、每月必要支出:看望老人:()元伙食:()元水电、煤卫:()元添衣置帽:()元孩子学杂费、零食等:()元其它必要开支:()元总计:()元三、每月结余:()元一核算,队员们方知养家的男人真辛苦:有的父母双双下岗,每月总收入只有500元,而一家人的开支却要超700元,怎么省也不行。
但不管怎样,我们每个家庭都不会落下看望老人的钱,多至二、三百,少至三、五十。
家长们都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每次总不忘带孩子一起去看望老人。
2、深化认识哲人狄尔泰曾经说过,“自然需要说明,而人需要理解”,道出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同时也道出了教育人是从深化认识开始的。
我校从父母把子女送进来的那一天起,就有计划地开始了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系列化教育。
我们的队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这时我们的辅导员就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开展了“小鬼当家”形象展示,“家务能手交流会”等一系列后续活动,而且有的队员的DV和优秀体验日记还在学校星星报的雏鹰展翅一栏中进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