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信任、产权安排与成员满意度

合集下载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特征及其优化(原稿)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特征及其优化(原稿)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特征及其优化*孙艳华禹城荣(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128)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呈现出以“信任链”与“信任圈”相结合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人际信任为主导的差序格局、“横向”场域结构、信任传递弹性化与结构不稳定性特征。

社员复杂的信任需要、所处的社会关系以及不同程度的信任确认诱导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的形成、实施与稳定性。

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必须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制度信任与人际信任建设、谨慎推进合作社横向与纵向发展、强化合作社内部信任核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信任结构;信任建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彰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能保持农村家庭经营的效率,又能克服农村家庭经营的局限性,[1]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不可或缺的力量。

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合作社的发展主要体现为“量”的增长,而“质”的提高却呈现出明显的不足。

合作社经营管理方式较为落后,组织化及专业化程度不高,内部凝聚力不强,没有形成一种社员普遍认同的合作社文化,[2]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信任的缺乏。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任问题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已有研究大多从信任对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信任的因素等方面展开的。

[3] [4]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的文献还较为欠缺,而现实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信任问题更多地表现为内部信任结构问题。

为此,本文拟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深入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的结构特征及其诱因,提出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提高合作社内部信任水平、规范合*基金项目:本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7110306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编号:10YJC790228)、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编号:11B058)、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YBA165)、湖南农业大学人才基金项目(编号:08YJ03)的阶段性成果。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参与度评估及提升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参与度评估及提升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参与度评估及提升建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社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评估社员参与度的高低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社员的参与意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决策的主动性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提出相应的提升建议,以激发社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参与意愿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面对面的访谈等方式,了解社员对合作社的态度和参与意愿。

调查问卷可以包括问题如下:1.您对合作社的发展是否感兴趣?2.您认为参与合作社对您个人有哪些好处?3.您对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有什么建议?通过分析社员的回答,可以了解到社员对合作社的兴趣和参与意愿,从而得出评估结论。

其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估。

可以统计社员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和次数,分析社员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如果发现社员活动参与率不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提升活动参与度:1.提高活动的吸引力。

可以根据社员的兴趣和需求,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如技术培训、知识讲座和文化娱乐等,以吸引更多的社员参加。

2.激励社员参与活动。

可以设立奖励机制,比如通过积分制度,对活跃参与活动的社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或优惠政策,以激发社员的积极性。

3.加强宣传和信息发布。

及时向社员宣传活动信息和参与方式,提供便捷的参与渠道,以便社员及时了解和参与到活动中来。

4.鼓励社员发起活动。

可以鼓励社员提出自己的活动意见和建议,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鼓励社员积极参与到活动组织和策划中来。

最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参与决策的主动性进行评估。

社员参与决策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评估社员的主动参与情况:1.分析社员参与决策的比例。

可以统计社员在决策会议或讨论中发言的次数和比例,并分析社员参与决策的主动性。

2.进行个别访谈。

可以对一些积极参与决策的社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参与动机和意见建议,以及对决策的影响力评价。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安排现状分析——基于湖北省20家合作社的调查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安排现状分析——基于湖北省20家合作社的调查

查 资料 , 对合作社 的产权安排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 。
2 湖北 2 0家 农专 业合作社 产权 安排 现状分 析
2 . 1 所 有 权 结构
种组织形式 。 但 其 主 要 特 性 仍 然 体 现 为 劳 动 主权 型 。 近些年 来 , 中 国 农 民专 业 合 作 社 快 速 发 展 表 明 , 广 大 农 民
状 主要 表 现 为 : 在所有权结构方 面, 合 作 社 领 办主 体 呈 现 多元 化 , 大 部 分 股 权 高度 集 中 ; 在控制权 结构方面, 合 作 社 理
事 会 成 员都 为 核 心 成 员 , 重 大 事 项 决 策 权 一般 集 中在 理 事 长 或 理 事 会 ; 在盈余 分配方 面, 合 作 社 盈 余 分 配 方 式 不 合
1 引言
金列文 ( 2 0 1 2 ) 认为产权定义具 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 。 所 谓 狭
员加 入合作社 的积 极性 普遍 不高 , 合作社健 康发 展受到一定影
响 。究 其 原 因有 多 方 面 的 , 但 合 作 社 产 权 安 排 不 合 理 是 其 中一 个 非 常重 要 的 因素 。那 么 农 民 专业 合 作 社 产 权 安 排 的 不合 理 表
2 . 1 . 1 合 作 社 领 办 主 体 呈 现 多 元 化 。从 表 1 可知. 合 作 社 的 领 办主体呈现 多元化 , 其 中 由企 业 领 办 的 占 1 0%, 由种 养 大 户 领
表1 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主体构成
在 家 庭 承 包 经 营 基础 上 的 自主 合 作 经 营 , 将 成 为新 时 期 提 高 农
法, 普 通 成 员很 少受 益 。 为此 , 应该规范合作社股权结构设置 、 加 强 合 作 社 产 权 监 管 机 制 和 建 立 公 平 富有 激 励 性 的 合

农村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

农村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

农村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农村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是一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这种合作社模式通过农民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为农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使农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技术和市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和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参与,以经营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要目的设立的社团组织。

它不仅是农民互助合作的一种形式,也是农村农业经营模式的一种创新。

这种合作社模式的特点包括:1. 农民自愿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是基于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没有强制性参与要求。

2. 分散经营与集中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农户分散经营与集中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

3. 共同投入与共同受益:农民通过自愿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劳务,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共同分享合作社经营成果。

4. 应有管理与合理分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保证社员合法权益,合理分配经济效益。

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的好处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在农村发展中具有许多优势,可以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能够整合农村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合作社将农民的土地、资金、劳力等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合作社模式促进了农民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合作社为农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使农民之间的技术创新与经验分享,提高了整个农村的农业生产水平。

再次,合作社模式拓宽了农民的市场渠道。

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们进行产品销售,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此外,合作社还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合作与协调,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

最后,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销售,提高了产品经济价值,使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合作社模式还可以通过共同投入、劳动分工和经济收益共享,降低农户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成本。

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结

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结

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结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利器。

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会。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必须遵循市场需求、农民意愿和政策导向,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确立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和目标。

在此基础上,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同时,应在合作社成员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适当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组织结构不够完善,管理制度比较混乱,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和成员监督。

其次,部分成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理念理解不足,意见分歧较大,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成员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第三,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合作社规模、产业范围和经济效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合理规划、有序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制定更加明确的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鼓励并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帮扶,同时增加对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资金支持,提高合作社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展技术培训和传授,不断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合作社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重要的组织形式,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但要实现合作收养的切实有效,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更具体的政策指引,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强化监管,并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引导更多农民参与其中,实现共赢发展。

农民专合社规章制度

农民专合社规章制度

农民专合社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规范农民专合社的管理和运作,维护农民合作社的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农民专合社的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农民专合社应当依法独立经营,合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第三条农民专合社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尊重农民个体经营者的意愿,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

第四条农民专合社应当坚持依法民主管理,注重决策透明,会员参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第五条农民专合社应当按照政策规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章成立与注册第六条农民专合社应当根据相关法规规定,按照合法合规的程序和条件成立,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手续。

第七条农民专合社的成立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自愿参加,独立经营。

(二)合法依法成立组织。

(三)全额认缴出资,出资比例合理。

(四)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内部关系。

(五)参加合作的农民应当享有同等权益。

第八条农民专合社应当按照民主程序进行决策,选聘合格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机制,确保社员利益得到维护。

第九条农民专合社应当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备法人资格。

第十条农民专合社应当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分工,规范管理程序,建立健全健全规章制度。

第三章经营管理第十一条农民专合社应当依法开展经营活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十二条农民专合社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和清晰监管。

第十三条农民专合社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及时纳税,遵守国家税收政策。

第十四条农民专合社应当加强内部管理,防止贪污腐败,维护社员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农民专合社应当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章社员权益第十六条农民专合社应当保障社员的合法权益,听取社员意见,维护社员利益。

第十七条农民专合社应当依法尊重社员的民主权利,加强社员教育,推动社员参与意识形态工作。

农村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总结

农村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总结

农村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它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合作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在过去几年中,农村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下面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进行总结。

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对农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农民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加强,他们可以集中力量共同处理生产中的问题,共同面对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

合作社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和资金支持等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了解市场需求,增强了农民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整合了农村资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而这些资源在农村中分散且利用率相对较低。

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农民可以将各自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和优势互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例如,农村中某地区的合作社可以集中种植某种农作物,实现统一的品种选择、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而提高该品种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切实的经济效益。

合作社通过集中购销、联合经营、共享利润等方式,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农民可以更好地与市场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渠道,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在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产品销售困难的情况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提供收购保障,为农民提供有吸引力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第四,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合作社的成立不仅仅在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民之间的合作和信任关系的培养。

通过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农民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了长期的锻炼和发展,形成了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这种合作精神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也扩展到同乡关系、村民自治等方面,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第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农村专业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农村专业合作社迅速崛起。

他们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带动着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切实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那么,什么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它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发展优势呢?下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介绍和探讨。

一、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涵义农村专业合作社是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自愿联合组成的,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现代化为目的的典型组织形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一人一份,实现了成员共同所有,实现了“同舟共济,共同发展”,从而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同与支持。

农村专业合作社与传统的家庭农场不同,它没有私有制,完全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

由此,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更好地统筹资金、技术和资源,实现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品销售的全链条优化。

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1.合作共赢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成员自愿参加的典型组织形式,彰显了合作共赢的精神。

注意,这里的合作并不是指合并,而是指成员之间合作共赢。

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拓展市场,达到彼此的利益最大化。

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实现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全方位的共享合作。

同时,成员之间也可实现互惠互利,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的模式,使农民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

2.结构简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理事会、监事会、与管理人员组成。

理事会负责会员大会的决策实施,监事会则负责监督理事会的工作,防止出现问题。

管理人员则负责管理日常事务。

相较于传统合作社,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体系更加简单并且高效,能够有效减少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理想模式。

3.面向市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更注重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利益。

它通常与普通的农业企业不同,其成员由农民自愿加入。

同时,由于成功的需求从市场出发,考虑到市场的发展,经过市场调研后提出了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建议。

也就是说, 农村专业合作社着眼于市场变化,提高自身的顺应能力来推动旗下产品的升级发展。

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形式,它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实际运作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解决。

本文将从社员参与、组织运作、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社员参与度不高。

由于农民合作社的组建方式多样,社员参与程度也不同。

有些合作社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象,少数社员占据绝大多数资源和决策权,而大部分社员只是形式上的加入。

这种现象导致了社员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氛围。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社员培训和宣传,提升社员对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可以激励社员积极参与社内事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运作中面临的问题是管理困难。

由于社员多且分散,合作社的管理难度较大。

合作社需要对社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但目前很多合作社存在着管理不到位、决策不民主等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干部的职责和权限,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合作社还可以建立积分制度,奖励社员的贡献和劳动。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支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加,但仍然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到位、优惠政策落地不及时等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准确度,确保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民。

可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社员和干部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社员参与度低、管理困难和政策支持不到位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社员的参与意识,加强对合作社的管理和协调,以及改善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为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贡献更大的力量。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征及其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征及其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征及其对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组成,按照共同经营、共同受益、风险共担的原则,依法成立的农民经济组织。

它是一种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旨在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规模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整合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

通过集中资源,合理规划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专业化分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根据农户的特长和资源,进行专业化分工。

合作社可以组织农民集中种植某种作物、养殖某种畜禽等,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品质。

3.合理利益分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按劳分配、有份有权”的原则,合理分配收益。

合作社通过规定劳动力投入的数量,根据每个农民的劳动量和贡献程度来分配收益,激励农民积极参与经营,推动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4.产业链延伸: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在产品销售环节进行产业链延伸,提供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等增值服务,增加附加值。

通过产业链延伸,合作社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和规模化经营。

1.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合作社组织架构,培养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提高合作社的组织能力。

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决策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加强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让农民成为合作社的主人,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优化资源配置:合作社应根据农民的资源、技术和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安排农田的作物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规模,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3.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应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寻找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可以与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饭店等商家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线上销售等方式拓展市场。

合作社还可以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技术支持:合作社应加强与科研机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产权视角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

产权视角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

民福 利 , 进 农 业 发 展 的 一种 手 段 ; 观 上 , 是 农 民 改 善 自 促 微 也
身福 利 。 加 市 场 收益 的一 种制 度 安 排 。 国也 积极 鼓 励 农 民 增 我
专业 合 作 社 的 发展 . 是 在 发展 过 程 中依 然 出现 了诸 多 问题 。 但 无论 在 外 部 制 度供 给 , 是 内部 治理 的 制 度安 排 , 有 不 完 善 还 都 之处 。本 文试 图通 过 产 权这 个 角 度 对我 国专 业合 作 社 发 展 过 程 中产 生 的 问 题进 行 思 考 ,在 考 察 外部 的制 度 环境 和 内部 的 治理 结 构 之 后 , 出 一些 建 议 。 提
察 产 权安 排 , 织 机 制 和利 益 分 配机 制 。 过 对 这 些 因 素 的考 组 通 察 可 以找 到 制 约我 国农 民专 业 合 作 社 经济 收 益 和 合作 水 平 的
原因。
业 合 作 社 能够 更 好 地 融入 市 场 。 以增 加 农 民收 益 为 尺 度 。 照 按 适 当的 产 权结 构 来 构 建组 织 管 理 监督 机 制 、 励 约 束 机 制 、 激 财 务 管 理 体 制 和利 益 分 配 机制 。
由 于 我 国各 地 的农 产 品差 异 较大 , 市场 也 有 很 大 区 别 , 因
此 在 选 择 产权 安 排 和 内部 组 织 制 度 上 , 能一 概 而 论 , 当按 不 应 照 实 际 情 况推 行 不 同 的 产权 安 排 和组 织 模 式 。 以 帮助 农 民专
产权 为我 们提 供 了分 析经 济组 织 的工 具 和框 架 , 考察 经 是 济效率 , 织成本 . 组 以及 外 部 制 度 合 理 性 的一 个 很 好 的视 角 。 透 过 对制 度 环 境 的分 析 ,可 以知 道 哪些 政 策 和 制 度可 以降 低 市 场交 易 成 本 , 够 构建 良好 的 市场 秩 序 ; 内部 则着 重 于 考 能 而

农民专业合作社_产权结构与组织效率

农民专业合作社_产权结构与组织效率

农民专业合作社_产权结构与组织效率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结构与组织效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民收益的增加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中国农村兴起并得到广泛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成的以合作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社的模式和机制,实现对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的协同管理和优化配置,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本文将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结构与组织效率的关系。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结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结构是指合作社成员对资本和劳动力的分配机制。

一般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分为两类:劳动性产权和资本性产权。

劳动性产权是指合作社成员通过劳动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中,并因此获得相应的收益。

资本性产权是指合作社成员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资,获得相应的分红权益。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结构中,合理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适当的劳动性产权分配可以激励合作社成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提高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协作效率。

另一方面,合理的资本性产权分配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提升其资金实力和运作能力,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效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约束下,合作社能够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化利益。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效率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和衡量,包括生产效率、经营效益和创新能力等。

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提供集中化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协同化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合作社成员可以通过共享设备、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合作社还能够通过规模扩大和优势互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出的最大化。

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可以通过集中化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经营效益。

合作社成员可以通过统一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形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利润回报。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及评估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及评估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及评估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与背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农民基于自愿原则和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自愿组织、共同经营的经济组织形式。

这种形式的兴起得益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财务共享模式、资源共享模式和技术共享模式。

财务共享模式是以资本共同投入为基础,共享经济效益。

资源共享模式是通过共享土地、机械设备等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共同发展。

技术共享模式是以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为核心,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评估指标评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指标包括:农产品产销情况、成员收益、社员满意度、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中,农产品产销情况反映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成员收益反映了农民参与合作社是否获得了实质性的经济回报;社员满意度反映了合作社的运行是否得到了成员的认可和支持;社会效益反映了合作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可持续发展能力反映了合作社在长期发展中的稳定性和活力。

4.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具有以下优势:首先,能够整合农民的资源,提高经营效益。

其次,能够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再次,能够增强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整个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发展潜力。

5.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挑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土地流转问题、成员利益分配问题、管理能力不足等。

土地流转问题涉及到土地使用权和农户收益分配的合理性;成员利益分配问题涉及到合作社内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问题;管理能力不足涉及到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营和决策能力的提升。

6.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推动因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得到迅速推广的原因主要有:政策扶持、市场需求、科技创新和社会认同。

政府在政策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市场对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市场机会;科技创新的进步使得合作社能够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得到农民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征及其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征及其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征及其对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由农民自愿组成、平等自愿加入、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组织。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推动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一些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征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征1. 农产品产销一体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侧重于整合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无缝对接。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

2. 专业化分工。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提倡专业化分工,让农民按照自身特长和兴趣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各个成员可以根据各自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产出质量和效率。

3. 风险共担。

农民专业合作社强调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共同承担农业生产、销售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降低农民个体因突发事件而导致的风险。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保障农民的利益。

4. 民主管理。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民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参与管理和决策,实现权力分散和利益平衡。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农民的力量,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健康发展。

1. 信用体系不完善。

农村地区的信用体制相对不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获得充分的信贷支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信用机构,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估公司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级,提高其融资等方面的信用度。

2. 产销不对称。

由于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实现农产品的有效流通和销售。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服务,促进农产品的有效对接。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一、背景介绍农民合作社是农村发展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农民自愿参与、共同经营,实现资源整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是确保农民合作社良好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组织结构建立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

农民合作社可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机构,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监事会是监督机构,而经理层负责具体运营管理。

三、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的健全还需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入社管理、资金管理、生产经营和分配政策等,旨在规范农民的行为准则和利益分配。

四、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中,信息的沟通与共享至关重要。

合作社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技术进展和政策动态,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和调整经营策略。

五、培训与人才储备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中,培训与人才储备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的关键。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和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建立人才储备机制,确保合作社人员的持续性发展。

六、风险管理与控制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

合作社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有效监控市场风险、生产风险和经营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七、注重质量管理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应注重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

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八、合理利益分配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需要确保合理的利益分配。

在利益分配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合法权益,注重公平原则,避免利益输送和不合理分配。

九、外部协调与合作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应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进行良好的外部协调与合作。

通过与外部资源的对接和互补,实现合作社资源优势的最大化。

十、监督与评估机制农民合作社管理机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由专业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保障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石河子垦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意度

石河子垦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意度

石河子垦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意度汇报人:2023-11-19contents •引言•石河子垦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满意度分析•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因素分析•提高农户满意度的对策和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崛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组织化的重要形式,在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户参与合作社的重要性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合作社的运营效果和农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需求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效率成为迫切需求。

研究背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石河子垦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满意度现状。

揭示满意度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政策建议分析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合作社改进服务提供依据。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提高农户满意度和促进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030201丰富农业组织化理论,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指导农业合作社优化服务,提高农户满意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地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实践意义理论意义02石河子垦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决策机构一般由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构成,负责合作社的重大决策。

决策机构合作社的管理机构由理事会、监事会等组成,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管理机构合作社的基层组织是农户,农户通过参与合作社的业务活动和组织生活,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共同发展。

基层组织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农产品销售合作社组织农户将农产品集中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生产服务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等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村金融服务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农户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03合作关系紧密合作社与农户、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生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信任、产权安排与成员满意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信任、产权安排与成员满意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信任、产权安排与成员满意度
廖媛红
【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3)005
【摘要】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和内蒙古6个省(市)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41名社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合作社的内部信任、产权安排与成员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作社传统的产权安排对合作社的内部信任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合作社的内部信任对成员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合作社内部信任的因素中,合作社成员对管理者的信任最为重要;合作社产权安排通过直接和间接即以内部信任为中间环节两条路径对合作社成员满意度产生影响,其传统程度越高,成员满意度越高;合作社成员既关心合作社短期的经营状况,也关注合作社长远的发展状况.
【总页数】10页(P48-56,62)
【作者】廖媛红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42
【相关文献】
1.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间信任程度与合作满意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J], 甘林针;程荣竺
2.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成员的异质性分析 [J], 张娟
3.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特征及其优化 [J], 孙艳华;禹城荣
4.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与合作形成的关系基础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 李晓锦;刘易勤
5.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内部资金互助模式分析--以天津宝坻区民盛养鸡专业合作社为例 [J], 宋彦峰;夏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部地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政策效果评价——基于陕西、宁夏的农户数据

西部地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政策效果评价——基于陕西、宁夏的农户数据

西部地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政策效果评价——基于陕西、宁夏的农户数据杨希;罗剑朝【摘要】采用2013年7~8月对陕西、宁夏地区农户关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政策效果评价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效果总体较为理想;文化程度、耕地面积、政策了解程度、参与抵押意愿、满足资金需要、实际解决困难、服务满意度是影响农户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效果评价的关键因素.家庭规模、经营类型、家庭年均收入、金融机构的数目、信誉、交通便利程度对农户评价无显著影响.提出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覆盖范围、完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政策执行机制、鼓励农户参与产权抵押融资管理等建议.【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15)001【总页数】7页(P95-100,106)【关键词】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效果评价【作者】杨希;罗剑朝【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43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解决“三农”问题,要靠金融强力支持与推动。

必须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才能满足“三农”发展多元化的信贷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1]。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是破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抵押难、担保难、贷款难的有效途径。

从政策效果来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拓宽了农户、农村中小企业抵押物范围,扩大了农村信贷规模,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因此,合理有效评价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政策效果对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政策体系、满足农户贷款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可行性方面,邓纲[2]认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制度改革的合理性得到了普遍认同,但仍存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不完善、司法系统对产权抵押的法律效力尚未正式确认等问题。

农民专业社内部的管理结构

农民专业社内部的管理结构

农民专业社内部的管理结构一、引言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确保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结构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管理结构,以供参考。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与特点2.1 定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市场中,由农民自愿联合组成,以互助合作、民主管理、盈利共享为原则,进行同类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2.2 特点1. 农民自愿联合:合作社的成员均为农民,且加入合作社是基于自愿原则。

2. 互助合作:合作社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3. 民主管理:合作社的管理采用民主制度,成员享有平等的表决权。

4. 盈利共享:合作社的盈利按照成员的投入和贡献进行分配。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结构3.1 权力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制定和修改合作社章程、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等事项。

3.2 执行机构合作社的执行机构主要由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理事组成,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务。

3.3 监督机构合作社的监督机构主要由监事长、监事组成,对合作社的财务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3.4 业务部门合作社的业务部门根据合作社的生产经营需要设立,如种植部、养殖部、营销部等,负责具体的业务工作。

3.5 基层合作社基层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单位,主要负责落实上级合作社的决策、组织成员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等。

四、合作社内部管理体制4.1 决策机制合作社的决策机制采用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由全体成员讨论决定,日常经营管理事务由执行机构负责。

4.2 管理制度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生产制度等,确保合作社的规范化运作。

4.3 激励机制合作社设立激励机制,对成员的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结构是保障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通过建立健全的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业务部门,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农村专业合作社总结

农村专业合作社总结

农村专业合作社总结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民组织形式,逐渐在农村地区兴起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总结和分析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以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农村专业合作社是指由农民自愿组成,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为宗旨,以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为服务对象,采用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

它是农村经济组织的一种新型模式,旨在解决农民在生产、销售和经营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1. 自愿性: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组成的,没有强制性参与要求,农民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或退出。

2. 合作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经济活动,成员之间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同经营、共同分配收益。

3. 服务农民: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是为农民提供服务,包括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销售和经营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4. 共享风险:农村专业合作社能够通过集中资金和资源,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5. 法人地位:农村专业合作社具有法人地位,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合法权益。

三、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1. 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专业合作社能够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2. 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经营和市场化运作,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3. 优化资源配置:农村专业合作社能够通过集中资源和分工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4. 提供就业机会:农村专业合作社能够提供农村就业机会,吸纳农民就业,减少农村劳动力闲置和流失。

5. 保护农民权益: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组织形式,能够代表农民维护自身权益,提高农民的话语权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和内蒙古6个省(市)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41名社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合作社的内部信任、产权安排与成员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合作社传统的产权安排对合作社的内部信任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合作社的内部信任对成员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合作社内部信任的因素中,合作社成员对管理者的信任最为重要;合作社产权安排通过直接和间接即以内部信任为中间环节两条路径对合作社成员满意度产生影响,其传统程度越高,成员满意度越高;合作社成员既关心合作社短期的经营状况,也关注合作社长远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产权安排;成员满意度;结构方程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5-0048-09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6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呈蓬勃发展之势。

目前,许多学者关注合作社的制度内核,讨论的焦点由合作社的经济合理性、组织原则、法律地位[1]、政府角色转向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及产权理论等研究工具对合作社制度安排、运行机制和合作社治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合作社具有农民自发组织的性质,很多时候嵌入在特殊的社会关系中(如亲属或朋友关系),因此,其有效治理必须通过非正式与正式两种规则来完成[2]。

基于此,本文选取合作社内部信任和产权安排分别作为合作社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关键变量,研究合作社内部信任与产权安排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对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一)简要的文献综述1.合作社的内部信任。

目前国内外有关合作社信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任的作用和信任的影响因素两方面。

大多数学者认为,信任是合作社治理的有效机制。

hakelius[3]认为,合作社成员间的信任有利于形成团结一致的氛围,降低交易成本。

casadesus-masanell 和 khanna[4]构建了一个合作社内生信任建立的模型,显示合作社更有助于信任的产生。

james 和 sykuta[5]发现生产者对合作社的信任不仅要高于企业,而且这种信任还会影响生产者的市场决策。

james 和sykuta[6]通过研究发现,合作社的信任与其组织特征和产权特征密切相关。

徐志刚等[7]的研究表明,社会信任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存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有少数学者注意到了信任对合作社的制约作用。

赵泉民和李怡[8]认为中国农村特有的“熟人信任”制约了合作社的拓展。

为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在农民中间建立起以契约、产权等现代制度为基础的“普遍信任”。

郭红东等[9]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对社长信任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

黄郡[10]将信任划分为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并测度出影响农户对管理层信任的关键因素。

徐旭初等[11]基于社员角度对合作社内部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理论模型。

2.合作社产权安排。

kim zeuli[12]认为合作社的产权主要包括所有权、决策权、投售或采购权和剩余控制权。

宋茂华[13]则认为我国合作社产权安排包括股权结构、按股金分红的比例和股份转让权的安排、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等。

cook等[14]对合作社的产权进行了分析,认为合作社存在搭便车、资产组合及对长期项目缺乏投资激励等问题。

随后的文献提出了一些补救措施:如封闭的社员资格政策加上销售协议、建立合作社股份的二级市场;改善合作社的产权安排[15];调整合作社的所有权结构和决策机制等。

林坚等[16]认为,我国现阶段合作社产权的资本化态势明显,少数大的出资者与多数小的出资者并存,并分析了这种产权存在的合理性。

应瑞瑶[17]和傅晨[18]认为“一人一票”的决策机制面临冲击,利益分配应注重效率,合作社产权不清和社员自由退出影响到合作社的激励。

徐旭初[19]认为,目前我国的合作社在提取了公共积累后,主要采取以出资额和交易量(额)的方式分配合作社的盈余。

而按交易额返还盈余是惟一可以因社员不同而采取的组织激励[20]。

spear[21]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使得英国大型合作社中普遍存在管理者控制问题。

牛若峰[22]指出在一人多票的情况下,为防大股持有者控制合作社,要规定社员持股额度和股金投票权的比例。

张雪莲和冯开文[23]对合作社的决策权分割过程以及纳什均衡的形成进行了博弈分析。

3.合作社成员的满意度。

目前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满意度的文献不多见,大多散见于对合作社绩效的研究中,如黄胜忠等[17]将合作社的绩效考量指标分为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和社员满意度。

徐旭初和吴彬[25]在合作社绩效度量过程中,也设计了个别关于社员满意度的指标。

但上述满意度指标均是由合作社负责人代填,使得结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专门探讨合作社成员满意度的研究有:郭红东等[26]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赵国杰等[27]以河北省清苑县高优专业合作社为案例,从社员满意度的角度对合作社的管理和决策机制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对合作社的信任、产权安排和成员满意度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缺乏系统性,现有研究大多从合作社的信任、产权安排和成员满意度的某一个角度入手,尚未关注三者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二是分析方法和工具过于简单化,大部分研究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缺乏运用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二)研究假说假设1:传统型合作社的产权安排正向影响合作社的内部信任本文将合作社的产权安排界定为所有权、控制权和收益权三个方面,并将合作社分为传统型合作社(符合经典合作理论的合作社)、现代型合作社(具有股份制特征的合作社)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合作社(具体见表1)。

传统型合作社的产权安排通过社员进出自由、一人一票制以及按交易额(量)返还盈余等制度,向合作社社员传达了“共有权”、“平均权”和“人权”等信息,会增加社员对合作社组织的信任。

同时,由于一人一票制及分配方式缺乏激励,传统型合作社很难吸引生产大户和龙头企业参加,其成员大部分是同村或者邻村的中小农户。

在这些彼此熟悉且同质性高的成员内部,很容易建立和积累起特殊的信任关系。

此外,传统型合作社的产权安排赋予管理者与普通社员平等的权利,包含有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社会期待,有助于增强社员对管理者的信任。

因此,合作社产权安排的传统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合作社的内部信任的建立和积累。

假设2:合作社的内部信任正向影响成员满意度合作社的内部信任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合作社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发挥增效作用以及提供非正式的激励与约束等途径,提高成员满意度。

首先,合作社成员间彼此信任程度高,会对彼此行为更加了解和认同,有助于推动相互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投机行为,有助于契约的实施和合作社的发展,从而提高成员满意度。

其次,合作社成员间信任程度高,有助于成员之间对价格、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共享,为合作社成员增加盈利,提高其满意度。

再次,合作社成员对管理者的信任如同组织的润滑剂,可以使组织更加高效地运作[28]。

合作社成员与管理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管理者有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产生损害农户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

在这一前提下,如果成员对管理者的信任程度高,才可能加入合作社,且允许契约条款相对简化;反之,农户要么选择不加入合作社,要么加入合作社,但是需要制定完备的契约对其利益加以保护,从而使合作社的管理成本急剧增加。

再次,合作社成员对合作社组织的信任程度,一方面反映了成员对合作社经营理念的认同度;另一方面反映了成员对合作社盈利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信心。

因此,如果对合作社组织的信任程度高,则成员的满意度高。

假设3:合作社产权安排直接影响成员满意度合作社的产权安排会直接影响合作社成员的满意度,但影响方向不确定。

在传统型合作社中,由于合作社股本的来源与成员的惠顾联系在一起,成员的股本认购有着严格的限定,以每个成员拥有相同的股权,拥有相同的投票权。

在这样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安排下,合作社成员能够感受到组织公平,由此可能会产生较高的成员满意度。

但是,传统型合作社成员的收益权主要体现在与合作社的惠顾中,这种制度安排缺乏足够的成员激励。

同时,由于其管理者并不拥有剩余索取权,因而通过改善管理所得到的收益不可能资本化为管理者的个人财产或收益,更容易导致投机取巧行为的发生,致使合作社组织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因而影响合作社的组织绩效和成员收入。

成员加入合作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收入和绩效,如果合作社的绩效不佳,很可能会降低成员的满意度。

现代型合作社允许非成员拥有合作社股票,会吸引生产大户和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使得合作社整体实力上升。

而且分配方式对管理者和大股东具有一定激励性,可能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努力提升合作社组织绩效。

合作社成员如果能够享受到由于组织绩效提高而带来的福利,其满意度会有所提高。

但是,现代型合作社有可能会被少数核心成员控制,使得普通社员的决策权和收益权受损,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则会降低成员满意度。

二、研究方案设计(一)样本选择本文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和内蒙古6个省(市)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41名社员作为研究对象。

被调查的合作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在各地工商部门登记;二是合作社正式运营至少一年。

并且规定,每家合作社调查的成员数目不能超过5人。

随后,本研究利用spss l6.0和amos 7.0,对所收回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问卷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围绕着合作社的内部信任、产权安排与社员满意度假说模型而展开,主要在文献研究、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针对模型中的各项假说设计问卷,采用封闭式题型设计具体问题;然后,在北京地区进行了小规模的预调查,并基于实际操作性修正问卷。

正式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合作社社员的基本特征、合作社的产权安排、合作社的内部信任及社员满意度四个方面的内容。

模型中的主要变量含义和取值见表2。

1.合作社及社员的基本特征。

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包括合作社所在区域、主营产品、成立时间等。

社员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土地面积、家庭人口与参与农业生产的人数、到县城的距离、在合作社中的身份、在合作社销售农产品的比例、通过合作社购买农资的比例以及加入合作社的时间等。

2.合作社的内部信任。

根据徐旭初和周晓丽的分析,从社员角度来考虑合作社的内部信任,并将其分为“对合作社其他成员的信任”、“对合作社管理者的信任”以及“对合作社组织的信任”三部分。

3.合作社的产权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