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标准量化可行性探析

合集下载

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推进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是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为有效推进学校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简称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工作目标推进专业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有效运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团队与行业、企业联系,增强专业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增强专业竞争力;引导专业以学习者为中心,服务需求,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意识,构建专业质量文化。

二、总体思路贯彻"结果导向"、“课程学生中心"、"重在规范、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核心理念,结合学校"十四五"专业发展规划内容,按专业诊断与改进规范要求进行。

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坚持“诊断"、"规范”、"改进”相结合原则,以专业为基本单位,以自主改进和持续创新为动力,按年度推进,持续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支撑条件,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年度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按年度具体推进计划和要求进行。

三、核心理念(一)结果导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以关注、满足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为导向,能快速响应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适时从利益相关方获取相应信息,用于制定、执行和检查专业发展的相关规划、目标、标准、措施、计划等情况。

(二)学生中心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从学生培养目标出发,以学生核心能力养成为预期结果(产出),围绕预期结果构建相应的课程及课程体系,以保证课程及课程体系的实施为目标组建相应的师资团队,搭建相应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获取相应的外部伙伴与资源。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一、体系建设目标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体系建设目标是:1.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3.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增强学院与社会需求对接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5.提升学院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体系建设内容1.组织架构建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学生处处长、各分院院长为成员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

2.制度建设制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3.教学质量监控(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等。

(2)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定期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工作。

4.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实施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3)建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学生管理(2)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

6.教学资源建设(1)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2)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三、体系建设运行方案1.宣传发动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宣传,提高全体师生对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共识,营造良好氛围。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体系建设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试行)职教诊改〔2018〕25号复核工作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保证。

为整体把握复核工作方向、规范复核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程序,特制定本复核工作指引。

一、复核目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把握诊改制度建设方向,突出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主体的地位和责任,督促高职院校有效落实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简称学校实施方案),以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简称平台)建设为支撑,以诊改为手段,加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营造现代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复核工作以教育部诊改工作通知为指导,以学校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为重点。

(一)聚焦核心要素。

坚持以学校诊改工作为基础,聚焦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简称五个层面)的目标与标准、监测与预警、诊断与改进的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

(二)关注诊改轨迹。

坚持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基于学校平台数据分析,以轨迹变化为关注点,辅以实际调查研究,做出与事实相符的判断。

(三)尊重校本特色。

坚持一校一策,尊重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办学自主权,针对学校当前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引导学校科学定位、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有效可行的诊改工作实施方案。

三、复核内容(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复核目标链与标准链(简称两链)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实施情况及成效。

复核五个层面“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简称螺旋)建设的科学性、覆盖面、可行性、实施情况及成效。

复核学校质量文化与机制引擎(简称引擎)驱动与运行情况及成效。

1.两链打造与实施(1)学校发展规划是否成体系,学校发展目标是否传递至专业、课程、教师层面,目标是否上下衔接成链。

学校机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建立岗位工作标准,标准和制度执行是否有有效机制。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二 )完 善学校 规 划体 系建 设 ,形 成 内部质 量保 证 体 系
按 照学校 《关 于创 业 型大学 建设 的 决定 》、学 校章 程 、学校 十 三 五规 划 等有 关 文件 ,诊 改 丁作 构建 了包 括 专业 建设 规划 、课 程 建设 规划 、师 资建 设规 划 、学生 发 展规 划 、信息化 建设 规划 、科 研社 会服 务规 划 、 际
积极探索开发自主诊改项目对接山东省优质离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将以会计专业为主干的财经类专业群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主干的经营类专业群以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为主干的智能信息技术类专业群以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为主干的智能冷链物流类专业群以食品检测管理专业为主干的食品类专业群等五个专业群建设纳入学校重点自主诊改项目实施专业群诊改
学校 成 立教 学 T 作诊 断 与 改 进制 度 建 设 领 导小 组 ,负责学 校教 学工 作诊 断 与改进 制度 建设 的顶 层设 计 与统筹 协调 ,研 究 和确 定学 校质 量管 理_丁作 的重大
问题 。二级 学 院成 立 由院长 、书 记牵 头 的二级 学 院质 量管理 委 员会 .负责协 同相 关 职能部 室 开展 本院 部诊 改工作 的 自我诊 断 与改进 ,建 立本部 门的 内部质 量保 证 体 系 。各 系成 立 由系 主任 牵 头 的学 系质 量 管 理 小 组 .负责本 系各 专业 的 内部质 量保 证体 系 相关建 设任 务 ,形成专 业建设 与 课程 建设 的 自我约 束 、自我 评价 、 自我改进 、自我 发展 的诊改 T作 机制 。
职教改革与发展 薯
SMART原 则 、SWO F分 析 等 , 尢进 质 最 管 思 想 与 方 法融 入学 校体 制机 制转 型 升级 、人 才 培 养转 升级 、 创 新 创 、 转 型 升级 各项 r作 ,融入学 校 政 策 义件 、 管 理 制 度 、行 为文 化 、校 同 文 化等 各 个层 ,营造 “人 人 蕞 视 质 世 、人 人 创 造 质 量 、人 人 享 受 质 艟 ”的 良好 氛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二级学院考核性诊改:T职院的实践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二级学院考核性诊改:T职院的实践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二级学院考核性诊改:T职院的实践内部质量保证体系(IQAS)是指学校和学院不断改进自身内在质量水平和内部运行机制,保证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质量管理体系。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二级学院考核性诊改成为目前国内高校发展的一个热点,作为国内知名的T职院,在推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

本文将结合T职院的实践,探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二级学院考核性诊改的实践经验和取得的成效。

作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一部分,T职院针对二级学院推行了考核性诊改措施。

具体而言,T职院在措施制定上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评估指标体系T职院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内部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主要涵盖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等方面,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院的整体水平和内部质量情况。

2.制定考核性诊改方案T职院参考了国内外优秀高校的实践经验,结合学院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考核性诊改方案。

方案主要包括定期进行内部评估和诊断、制定改进措施、监测改进效果等环节,具体明确了监测改进效果的具体指标和评价方法。

3.强化教师参与和学院自评T职院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学院内部质量评估工作,鼓励学院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诊断,充分发挥学院内部成员的作用,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做好内部质量保证工作。

4.建立内外部协调机制T职院特别重视内外部协调,通过学校领导和学院主管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整体合力,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学校还积极引进外部评估和第三方机构的评估结果,为学院的质量保证提供外部支持和反馈。

1.提高了学院自身治理水平通过考核性诊改,学院不断完善了内部质量管理机制和流程,促进了学院治理水平的提升。

学院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管理更加规范,内部动力更加强大。

2.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对学院内部质量情况进行深入诊断和评估,学院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采取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在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为了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围绕实施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出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制定改进目标与计划1. 改进目标:明确改进工作的目标,例如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等。

2.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改进目标,制定实施改进工作的具体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工作重点等。

二、开展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工作1. 收集相关数据:对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相关的文件、数据进行梳理和整理,包括内部评估报告、学生评价数据、教师评价数据等。

2. 分析数据与评估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个环节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与评估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问题点。

3. 制定诊断报告:基于数据分析,编写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报告,明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确定改进方向与措施1. 分析问题原因:在诊断报告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原因,包括组织管理不到位、教育教学方法滞后、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

2. 确定改进方向:根据问题原因,确定改进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加强对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培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

3. 制定改进措施: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例如开展教师培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激励机制等。

四、实施改进措施1. 组织实施:根据改进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对改进措施进行实施,并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进度。

2. 监督与评估:建立改进措施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

3. 修订相关文件:根据改进实施的情况,对原有相关文件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与反馈1. 总结改进成果:定期对改进工作的成果进行总结,了解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成效,发现问题和不足。

2.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总结和反馈的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为下一轮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建设与运行方案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职院字[2016]58 号)为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2015〕2 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精神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背景2013 年学院入选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建设单位,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数字化校园等特色项目建设。

2014 年学院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2016 年6 月,学院全面完成名校建设各项任务,以“优秀”等级通过“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验收,为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中,我院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体系建设作为特色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明确了4 个教学监控主体,构建了目标与标准、监控与评价和反馈与调控3 个体系,完善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和教学管理信息平台,构建了“432”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健全了各类教学岗位工作规范、质量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了自觉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

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初步建成校园网软硬件平台、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校园一卡能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等五个基础平台,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对照文件的目标任务要求分析,我院现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运行机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432”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侧重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各层面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目标、标准以及科学的运行和诊改机制。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等,亟待进行诊断与改进。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分析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不健全: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明确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导致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无法有效保障。

(2)机制不完善: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不够完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评估方法不够全面,不能真正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3)人才短缺: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内部质量保证人员,人员素质不高,无法有效开展内部质量保证工作。

2.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能够为学校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校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水平。

健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1.诊断分析(1)明确内部质量保证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和任务进行明确,确定内部质量保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改进工作提供方向和保障。

(2)开展内部质量保证的动态评估:建立健全的内部质量保证评价体系,定期对内部质量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3)加强内部质量保证的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内部质量保证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附件1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试行)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度,健全管理、监控机制,不断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创新发展责任意识和现代质量文化意识,切实履行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育质量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一)普遍树立创新发展责任意识和现代质量文化理念。

自2016 年开始,通过宣传动员、试点研究和培训交流,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促进干部教师更新理念,树立立足本位、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树立服务需求、与时俱进的现代质量文化理念,积极构建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自主发展创新机制,持续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全面建立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积极推进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引导全体高等职业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质量目标与标准、管理制度与规范和诊断改进机制,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每三年至少完成1 次自主诊断与改进工作,到2020 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完成一轮自主诊断与改进工作。

(三)显著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发挥数据管理和应用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到2018 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健全预警和统计分析功能,在决策、管理、运行、监控和质量年报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基本原则(一)全面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

全省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均应建立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自主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解决方案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解决方案
教学测评“透视”了教学过程,学生评语及时反馈。
二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形成闭环!ຫໍສະໝຸດ 二、诊改体系的运行教
督导教学质量测评细则



教学单位测评指导意见

评 管
学生测评操作细则

办 法
指标体系
测评 结果
年度奖励表彰相关文件 聘期考核相关文件
关于试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与改进建议书的通知
教学 诊改
质量控制 点诊改
以状态数据为基础,建立“学校、专业、课 程、教师、学生”的诊断点、标准值、诊改 要求,进行诊改
专项诊改
根据教学运行情况,对“五横”各层面以自 诊及专家督查方式进行专项诊改
二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2.1、基 于教学 质量管 理的诊 改:
二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三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二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诊改运 行体系
职能部门 诊改运行
教学诊改 运行
十三五规划为总纲,各部门目标、任务、标 准构成两链,评价考核作为诊改措施进行诊 改
围绕“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进行: 1、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过程性监控、评价, 进行诊改 2、基于状态数据库,设置诊断监控点进行诊改 3、对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专项诊改
2.3、专项诊改
关于开展毕业设计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 关于顶岗实习专项诊改的通知
二二、诊改体系的运行
2.4、其他举措
2.4.1、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利用“内部质量管理及诊断分析平台”至少进行两次课堂自诊自 测,践行“人人诊改”。 2.4.2、结合十三五任务目标分解,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定和开展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 逐步完善质量体系。 2.4.3、 “学生-教师-督导”PDCA互动平台投入运行,促进师生交流,建设质量文化。

诊改工作汇报范文: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汇报

诊改工作汇报范文: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汇报
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根据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服务保证体系
要点一
学生服务标准
要点二
学生服务流程
制定了学生服务标准,包括招生、入 学教育、住宿、就业等方面的服务。
优化了学生服务流程,确保各项服务 环节的顺畅进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 求。
要点三
学生满意度调查
定期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 对学校各项服务的满意度,为学校改 进服务提供依据。
地点
学院报告厅(xxx教学楼二楼)。
02
学院诊改工作概况
诊改组织架构
诊改领导小组
由学院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诊 改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
诊改工作小组
由专业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制 定和实施诊改计划,开展教学、管理和服 务等方面的诊改工作。
诊改目标与计划
诊改目标
提高学院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社会声誉和竞争力。
教育政策导向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出台了 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和水平。
学院发展目标
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培养高素 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
目的和意义
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 诊改工作,不断发现教育教学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 进,提高教育质量。
引入先进的持续改进方法和技术手段,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等,提高学院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 和效率。
建立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学院整体质量的持续提 高。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改计划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及改进指导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及改进指导方案

附件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指导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目标任务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具体任务是:<一>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三>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基本原则<一>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诊改工作主要基于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二>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本方案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补充形成省级执行方案.学校可在省级方案基础上,补充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诊改内容.<三>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以高职院校自主诊改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对学校进行抽样复核.四、诊改与复核<一>诊改对象与复核抽样1.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应每3年至少完成一次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新建高职院校可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执行.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自主诊改基础上,每3年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4.<二>基本程序1.自主诊改.高职院校应根据省级诊改工作实施方案,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定期进行自主诊改,并将自主诊改情况写入本校质量年度报告.学校自主诊改可以安排校内人员实施,也可自主聘请校外专家参加.2.抽样复核.复核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学校自主诊改工作的有效程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抽样复核.被列入复核的学校应提交以下材料:<1>学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格式参见附件2>.<2>近2年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3>近2年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4>近2年学校、校内职能部门、院<系>的年度自我诊改报告.<5>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及其他子规划.<6>学校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具体报送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报送材料应于复核工作开始前30日在校园网上公示.<三>结论与使用复核结论反映院校自主诊断结果、改进措施与专家复核结果的符合程度.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中,诊断要素共15项.复核结论分为"有效""异常""待改进"三种,标准如下:有效——15项诊断要素中,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12项;改进措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成效明显.异常——15项诊断要素中,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10项;改进措施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够.待改进——上述标准以外的其他情况.如执行方案对诊断要素有调整,可根据实际诊断要素数量,按上述比例原则,确定相应标准."待改进"和"异常"的学校改进期为1年,改进期满后须重新提出复核申请,再次复核结论为"有效"的,同一周期内可不再接受复核.复核结论为"异常"和连续2次"待改进"的学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须对其采取削减招生计划、暂停备案新专业、限制项目审报等限制措施.五、工作组织<一>教育部组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简称全国诊改专委会>负责诊改工作的业务指导.设立诊改工作网站,集中发布诊改工作的相关政策和信息.<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教育部总体要求,统筹规划本省<区、市>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执行方案和工作规划.<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遴选熟悉高职教育、具有管理经验的高职院校专家、教育研究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任期制的省级诊改专委会,负责本省诊改工作业务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委托诊改专家委员会,探索建立诊改专家认证制度,建立动态的诊改专家库并规范专家管理.<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年底前向社会公布本地区下一年度接受复核的院校名单.<五>学校须根据复核工作报告制定整改方案,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六、纪律与监督各地要加强诊改工作的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建立诊改工作信息公告制度.<一>各地要按照报备的实施方案开展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如有调整,须及时报备.<二>复核工作不得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部二十条要求及有关规定.<三>复核专家必须洁身自律,被确定为专家组成员后,不得接受邀请参加复核学校的诊改辅导、讲座等活动.如有违反,应予更换并及时公布.<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须指定网站,将诊改相关政策文件、复核专家组名单、接受复核院校应公示的材料,以及复核结论、回访结果等集中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五>各地要严格复核专家管理,对违反纪律或社会反响差的专家,应从专家库中除名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附:1.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2.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参考格式>附1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注:1.本表设5个诊断项目,15个诊断要素,37个诊断点.2."数据管理平台相应编号"所列的各指标编号,起引导作用,不是规定或标准..附2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参考格式>学校名称:一、自我诊改工作概述<500字以内>二、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注:1.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2.每一诊断要素的"自我诊断意见"需阐明目标达成程度,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总体不超过500字.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应占一半左右篇幅.3.每一诊断要素的"改进措施"需突出针对性、注重可行性.总体不超过200字. 4.每一诊断要素的"改进效果"指实施改进措施之后已经显现的实际效果,不是预测或估计成效.如果措施尚未实施,请加说明.总体不超过200字.5.自我诊改务必写实,无需等级性结论.。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作者:王彤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45期[摘要]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是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与实践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内涵和建设方法,为高等职业院校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和标准提供建设思路,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目标体系;标准体系[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16-02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精神,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教规范〔2017〕5号)要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西农职院)于2017年8月正式启动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依据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编制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建设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

扎实推进学院内部质保体系建设与诊改,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质量。

一、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和标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建立在管理學的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的基础上的。

制定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的方法,首先是学校进行SWOT分析,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其次是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个层面,依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进行SWOT分析,制定各层面的发展规划目标,通过把学院规划的发展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传递到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形成与学院规划相契合、与自身基础相适切、上下衔接的目标链,建设成学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体系。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思考

①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批准的第二批辽宁教育科研管理智库项目“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保障措施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K2015097);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互联网+’模式社区服务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批准号:JG15EB038)的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思考①马艳红,刘淑英(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35)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文件,其后各省及地方政府先后也做出了详细的落实指导文件和实施方案,对职业院校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出了部署和要求,各职业院校也纷纷学习文件内容,并把提升全面质量管理列为学校主要工作之一,因此职业院校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工作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一、国内外院校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发达国家高校的内部质量保障建设,如IQA 、ISO9000、EFQM 等已经进入系统化、精细化、标准规范阶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测评、专业课程评估、教学指导检查、教学质量监测、学生学业评价、毕业生跟踪、用人单位和满意度评价八个方面开展。

我国各高校,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都已开始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探索学校内部质量管理与保障机制。

本科做得比较早,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初见效果,而高职有的处在探索过程中,还有的刚刚起步。

二、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职业院校内部质保体系的建设要以生为本,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成果导向的教育取向,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监控。

(一)落实现代质量理念1.开展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过程常态监测与评价如通过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信息系统和质量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学过程开展日常监督、定点监督、定期监督和公众监督。

日常监督主要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课程每学期必做的其他工作的督导;定点监督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分析、实训实施与内容、试卷质量分析、文档规范性审核等工作的督导;定期督导主要每年一次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基本状态、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教改立项进行监控评价,以及从学校整体层面对一个完整人才培养周期的教学工作管理情况和质量保证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分析,从教学单位层面以专业为单位对一个完整人才培养周期的专业建设情况和人才培养成效进行评价;公众监督主要对学生在校时、在校中、毕业时、毕业后(跟踪5至10年)几个时点进行监督。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职业院校“开处方”教学诊改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职业院校“开处方”教学诊改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开处方”教学诊改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诊改;诊改模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职业院校经过近几年持续开展教学诊改学习和培训,内部质量治理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但是,在当前众多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尚不能有效支撑教学诊改的情况下,作为质量保证主体的师生员工,虽然理论上谈起诊改来“有理有据、有模有样”,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畏手畏脚、无从下手”的问题。

“知易行难”也成为不少职业院校当前推进教学诊改共同面对的“拦路虎”[1]。

1.2课题界定为破解上述难题,作为XX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改试点院校的XXXX学校(下文简称“学校”)[2],通过深入剖析、研究教学诊改“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3],借鉴医生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处方,实施检查、诊断、用药、治疗的工作模式,探索构建了相对简洁明了、易于操作的“开处方”教学诊改模式。

“开处方”教学诊改模式由学校编制的“系列诊改处方笺”“八步自问诊改法”和“自我诊改口诀”三部分融合构建。

系列诊改处方笺包括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诊改处方笺,不同层面的处方笺形式基本一致,但诊改内容各有侧重。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随着我国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对职业院校多方位需求愈加强烈的驱动下,高职院校对建设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越加迫切。

虽然,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但是在组织构建、要素、管理等方面仍不健全。

例如:虽然大部分高职学院根据通知要求成立了专门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诊改办公室等机构,抽调专人负责工作方案的制定和诊改工作的统筹、任务的分解和检查,然而实际工作人员却为2-4人,且一人身兼数职,导致任务分工不明确,缺少专业化,团队能力有限,难以将诊改工作层层到位。

甚至还有少数高职院校并未独立设立相关的质量保证机构,仍以督导室或教务处为主,在院系层面也没有设置专门的质量保证组织,使得质量监管与院系的实际工作脱节,管、办、评工作分离,无法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实施有效的监控,控管监督工作步履维艰[4];再如一些院校虽建有内审体系,但主要集中在专业和课程层面,忽视了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等要素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标准量化可行性探析满帅(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河北·廊坊065000)摘要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开展已有些时日,诊改工作的标准制定也成为研究者们经常探讨的问题。

这篇文章从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作用和意义开篇,通过对诊改工作基本原则的分析,归纳了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并依据诊改工作标准的可控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逐条阐述了诊改工作标准量化的可行性,证实诊改工作标准量化是符合诊改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的。

关键词职业院校诊改标准标准量化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作为传统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诊改工作更注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对职业院校的“把脉”更为精准。

但是,诊改工作的开展还处在初期阶段,有很多细节工作还需要研究者们共同分析。

1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作用和意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评估不同的是“诊改”需要学院在完善自身纠错能力的基础上,去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一个螺旋式的循环,达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如何在从查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更加准确、更加简单的界定诊改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特征要求诊改标准的制定通常要具备以下作用:(1)诊改标准的制定具有目标导向作用:诊改标准的制定策略直接决定了学院近三至五年的发展侧重点,特别是在某一方面的、某一领域的诊改标准的持续关注上,可以引导学院人力、物力、财力,甚至精神文化趋势向某一方向的集中与强化。

从而实现学院教学质量的良性发展与提升的保障,形成软硬件发展“合兵一处”全面服务教学的和谐氛围。

(2)诊改标准的制定具有明确任务作用:诊改标准的制定,即是对某一工作的基本要求,诊改标准越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目的也就越清晰。

诊改标准就像是一个标尺,即可以对照出过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纰漏,又可以实时对应现阶段工作的完成进度。

在工作中,只要通过对诊改标准的正确解读,去合理的安排未来的工作重点,并最终按标准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就能够满足诊改工作的需要。

(3)诊改标准的制定具有提升督促力度的作用:诊改标准的制定,有着明显的比照效应,即是工作要求又是考核红线。

标准制定的清晰准确,监督和考核的作用就越加明确。

诊改标准首先确立了工作任务的达标与不达标问题、按期与超期问题,在监督和考核的过程中,最基础的差别就产生了,避免了部门自定标准、凑功虚报、临时应付等问题。

内部质量体系的诊改标准涉及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采取什么样的分类方式以及如何去设置出合理、精准的诊改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诊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良好的诊改标准设置可以更加直观和方便的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的去确认改进的目标,还可以明确与各级标准的差距,以此达到全面管控的效果,其对诊改工作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2.1诊改工作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

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的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要求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2.2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以诊改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依据,诊改工作标准的基本原则要优先考虑可控性、科学性、客观性这三个原则。

因为诊改标准不同于诊改工作整体需求,“标准”更倾向于对工作过程的监督和结果的把控,因此可控性是首要原则。

科学性和客观性则是为了保证合理和合法,避免“大跃进”式目标的出现。

(1)可控性原则:诊改工作标准制定须遵循SMART原则,在不同层面都要达到明确、可测、可达的基本理念。

相比诊改工作的整体性要求,对“标准”而言,SMART原则的践行更为严苛,每一项标准都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都要求能反映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导向和目标。

(2)科学性原则:只有科学的制定标准,才能对学院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穷兵黩武和形而上学的方式都不是诊改工作所需要的。

因此,科学性在诊改工作标准制定中的作用,就是让“标准”合理化,符合学院现有水平、发展趋势、以及现实能力。

(3)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客观性,是要求各部门都要发挥主体意识,各司其职、物尽其用,真实的、踏实的投入到诊改工作中,杜绝对数据和标准的主观估测,必须实事求是,严格反复核对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标准是客观真实的。

3诊改工作标准制定采取量化方式的可行性分析根据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三个原则,研究者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挖掘和探索。

本文从数学领域的角度入手,认为将诊改工作标准尽可能的进行量化体现是一套非常可行的方教|育|观|点—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0期/7月(中)—46案。

理论依据如下:3.1诊改工作标准制定采取量化方式能够增强可控性诊改工作标准采取量化方式以后,可以准确得到的信息就是任务达成要求和目标的数字化。

这一特点使得诊改工作更直观化,由数字表达的目标显然更加明确、更便于测量,也更容易去界定任务能否达成的界限,完全符合SMART原则。

诊改工作标准采取量化显示就如同为标尺标注了刻度线,将会使诊改标准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能够更有力的支援诊改工作。

所以,从诊改工作的可控性出发,诊改工作标准采取量化方式是对可控性的一种增强,便于控制和调整,也利于督促和监管。

3.2诊改工作标准制定采取量化方式是科学性的一种体现数学作为基础科学,数字便是该学科最为基本的代表。

如果通过测算、建模或公式处理后,将诊改工作的标准转变为数字表达出来,这无疑是一种科学性的最佳体现。

如何将测算或建模公式设计的更为合理,则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将其量化的一个过程。

量化后的诊改工作标准会用最简单的数学语言来表达,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方式去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就是科学体现。

所以,从诊改工作的科学性出发,诊改工作标准采取量化方式是最能够体现其科学性的,综合考量和计算,具体反映其结果。

3.3量化表达使诊改工作标准制定更客观诊改工作标准量化表达直接反应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对诊改工作标准的影响,是相互渗透后的结果,诊改工作标准制定采取量化方式所得出的标准值,是依据数据平台及学校实际情况和信息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助于诊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事求是。

它的基本宗旨必须是客观现实的映射,而不是头脑一热的大跃进和虚假繁荣,诊断出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解决的手段也必须是客观可行的。

所以,从诊改工作的客观性出发,诊改工作标准采取量化方式对保证诊改工作的客观性有着巨大帮助,反映真实的数据,体现真实的数据,全面保障诊改工作基于数据平台的真实数据不偏移。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是一项关乎职业学院发展的重要任务,要想抓好、落实这项工作,就必须要找到一个核心的突破口。

而诊改工作标准的制定,就具备这样一项特质,从源头入手,夯实过程和基础,才能保证全面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良性发展。

事实证明,从诊改工作原则和诊改工作标准制定原则的角度来分析,诊改工作标准采取量化方式都是切实可行的。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数学建模在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中量化标准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JZY17014。

参考文献[1]陈向平,袁洪志.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4):27-30+35.[2]徐国庆.诊改与评估的区别[J].职教论坛,2017(06):1.[3]刘志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本质、意义和内容[J].职业技术教育,2016(18):24-29.(上接第31页)行业劳动人员的工作内容。

根据年龄划分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的同时,逐渐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使其能够为集体提供更多劳动服务,进而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幼儿的劳动教育并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是长期的、持续的。

教师要通过持续性的劳动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在不超过幼儿体力范围的同时,使幼儿体会到劳动的辛苦。

最后,提升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劳动活动,以此带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之下更加热爱劳动。

2.2优化劳动教育指导策略教师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工作,其并不是单纯的智力开发活动,需要教师通过活动进行正确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合理利用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增加幼儿的劳动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

例如,大班幼儿年龄偏大,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和劳动意识。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简单的工具,组织学生进行玩具区域的装修和建设,让学生自主打造日常游戏的区域空间,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工程师、设计师等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可以积极组织户外劳动活动,增加幼儿劳动能力。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玩的年纪,所以大部分幼儿会积极参与户外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户外除雪,在除雪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将清扫的出的积雪堆成雪人。

这种劳动活动即充满趣味性,又能够使学生体会劳动的意义;最后,教师可以加大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幼儿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劳动的习惯和精神。

例如,在吃完午餐之后,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清洁餐桌,并将自己的餐具放到回收区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

2.3改变家长劳动教育观念为了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增强校园与家庭之间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协作,使家庭教育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教师可以在开放日、参观日、家长会等活动中宣传劳动教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能够参与到培养幼儿劳动精神的教育活动中,做到校园与家庭的教育同步。

例如,在校园中,教师教育幼儿要自己穿衣吃饭,独立整理个人物品。

在幼儿放学回家后,家长也要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让幼儿自主穿衣吃饭、独立整理个人物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独立空间。

家长也要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行为,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鼓励幼儿参与劳动活动,从而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3结语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幼儿园要加大对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视,积极组织幼儿参与劳动活动,形成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劳动教育模式,从而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1]董玲.播种行为,收获成长——浅谈提升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策略[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7(09).[2]王城燕.简议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常态四步教学法[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7(05).[3]张敏.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短板当补齐[J].甘肃教育,2018.[4]刘贞香,徐梅.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7(09).教|育|观|点—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0期/7月(中)—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