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B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必修第一册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必修第一册

[特别提醒] (1)各类天体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 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二、行星地球 1.太阳系中的主要行星
(行1)星三大类巨 远类行 日地星 行行: 星星::⑤木 ⑦①星_水天_、_星王_星⑥ 、、_②土_⑧__金星__海_星_王、星③地球、④火__星__ 同向性:绕日公转的方向大都是自__西__向__东__
D.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
(1)C (2)C [第(1)题,本题考查天体的概念。轮廓模糊的星云属 于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属于天体,①正确;地球上的陨石、安全 回家的“神舟十号”宇宙飞船位于地球上,不是天体,②④排除;进 入绕月轨道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在宇宙空间运行的,是宇宙间存 在的物质,属于天体,③正确。综上,C 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 天体系统的层级。根据天体系统层级关系可知,最高级天体系统是可 观测宇宙,银河系的直径约 10 万光年,太阳系属于银河系,地月系 是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属于太阳系。图中甲、乙、丙、丁天体系统分 别表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C 项正确。]
4.树立宇宙是物质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人地协调观)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__质__存在的形式。 (2)常见类型:星云、恒__星__、行星、卫__星__、彗星、流__星__体__等。
(3)请把常见天体及其特点对应连线。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_吸__引_、相互_绕__转_,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自身条件主要是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 液态水的存在。

地球科学概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生考试专业课笔记

地球科学概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生考试专业课笔记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宇宙(宇:空间。

宙:时间。

)(一)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1(氢和氦)由于恒星间距离太遥远,以至在短时间内肉眼观察不出恒星间位置的相对变化,因而叫恒星。

2的极其稀薄的物质。

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3.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二)宇宙中天体的相对位置4、天球:一个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所在的地球的中心,它的半径是无穷大的。

5、星座:人们把天球上的恒星分成若干群落,每个群落的恒星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分为仙后星区,御夫星区,大熊星区,天琴星区。

简称:“后,御,熊,琴”第二节银河系与太阳系(一)银河系:是一个由大约1400亿颗恒星和大量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

围绕太阳旋转的主要是九大行星(从里到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天星,冥王星)及众多的小行星,卫星,彗星和陨星等。

行星绕太阳的公转遵循开普勒三定律:1、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当行星绕太阳公转时,行星同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在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倒太阳平均距离a的立方同公转周期T的平方成正比。

第三节地球月球和地月系(一)地球(二)月球和地月系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看不见月球时是朔月或新月。

(日食)农历初一。

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看见整个月亮称为望月或满月。

(月食)农历十五或十六。

从朔月到望月月球受光面达到一半称上玄月。

从望月到朔月下玄月。

第四节地球的形态(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形状: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旋转椭圆球体。

——呈梨形(二)地球的表面形态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极不均匀,所有大陆的北端宽,南端窄,大致呈倒三角形,并多在北端与其它大陆相连。

三大洋则在南纬50—60间相互沟通。

地表最高点在亚洲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最低点位于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

地球科学概论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科学概论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二、宇宙中天体的 相对位置
天球是为了研究 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 和运动引进的一个假 想的圆球,它的球心 就是观测者所在的地 球的中心,它的半径 是无穷大的。 这样,地球以外 的天体在天球上都有 各自的投影位置。
图1-2 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
地球的自转轴无限延长, 同天球球面相交于两点, 这叫做天极;与地球的南 、北极方向相同的两个极 分别称为南天极和北天极 。地球赤道平面无限扩大 ,同天球相交的大圆,叫 做天赤道。有了天极和天 赤道,天球就可以定出自 己的经线和纬线,分别称 为赤经和赤纬。于是,人 们说明天体在天球上投影 的位置就方便了。
公元前3世纪 吕不韦 主持编成的《吕氏春秋》解释 天圆地方
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 善于运用逻辑方法思维的古希腊人,率先 提出了大地是一个圆球的想法。 我国东汉张衡(78 ~139年)观测中发现 月蚀的阴影边缘总是弧形的,证明大地 是圆的。
天地之体,形如鸟卵
-张衡
1519年9月由麦哲伦(Magalhhaes)率 领的船队,从西班牙,环球航行成功
定义为围绕太阳运转、自 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 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 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 物体的天体。
上述8大行星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C.Tombaugh)在海王星外 侧发现了冥王星,于是在过去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冥 王星一直被当作第9大行星。
然而,冥王星的直径只 有2300km左右,比月球 还要小。 其许多天文学特征也 与8大行星有较大的差异 。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太 阳系先后发现了一些大 小和质量近似或超过冥 王星的天体,使冥王星 的行星地位受到了广泛 置疑。 因此,该届国际天文 学联合会大会依据新的 行星定义,将冥王星降 级为“矮行星”。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1.1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

“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

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3、范围:(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2)类型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2)天体系统的层次: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宇宙(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4)太阳系和地月系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成2》成行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B结构特征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彗星方向:自东向西扁长轨道绕日行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1》地月系概况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最低级)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地球科学概论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科学概论 宇宙中的地球

③爆发变星:因星体本身的爆发而使得光度突然 增强的变星,进一步可分为新星和超新星。 新星:普通爆发的变星
超新星:比新星爆发更为剧烈的变星。有的学
者认为超新星的爆发是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
(3)巨星:指体积大、密度低而具有很高光度的恒星。 (4)白矮星:指体积小、密度高而具有很低光度的恒星。
巨星和白矮星都是恒星演化的晚期阶段的产物
(一)恒星
3 恒星的种类:据光度等级可划分为 4 种:
(1)恒星:把光度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变的大多数恒星
称为恒星,如太阳属此类。
(2)变星:把光度在几年、几日甚至几小时内发生明
显变化的、特别是周期性变化的恒星称为变星。变星可
分为三类:几何变星、脉动变星、爆发变星。 ①几何变星:因几何位臵变化而发生变光现象的变星。 ②脉动变星:因星体本身周期性膨胀和收缩而使得光度 发生变化的变星 。
第三节 地球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特征
二 地球的表面特征 (一)大陆的地形特征 可分为 5 种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1山地(mountains): 指海拔在500m以上的隆起高地。按高 程和地形起伏特征可分为3类:500~1000m称为低山,1000~ 3500m为中山,3500m以上称为高山。
二 地球的表面特征 (二)海底地形 主要有大陆边缘、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三大地形单元 1 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之间的宽广地带,包括 5 种地形单元 :(1)大陆架(2)大陆坡(3)大陆基 (4)岛弧 (5)海沟 (1)大陆架:是指大陆的水下延伸部分。 特点:海底坡度平缓,平均0.10 ,一般小于0.30 ,水深平均 130m,最深达550m,一般<200m。
(2)星际尘埃:指微小的固体质点,占星际物质总质量的10%,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解析: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 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第4题,湿热的森林环境是煤 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答案:3.B 4.C
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 (1)海陆格局: ①地壳经过多次构造运动,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②元古代末期,形成了许多稳定的古陆地。 (2)大气:二氧化碳逐渐被藻类吸收,游离氧增多。 (3)矿产:形成丰富的铁矿等矿产。 (4)生物的进化:藻类日益繁盛。 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 7亿年)。 (1)海陆格局:①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②经过泥盆—二叠纪的海西运动,北方各个古陆合在一起,形成劳亚古 陆;南方有冈瓦纳古陆。
(1)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若有,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 连起来。 (2)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B地缺少化石4所在地层的可能原因。 答案:(1)是。
(2)可能一: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时期,B地为山地,地势高,未发生沉积。 可能二: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之后,B地地壳抬升,化石4所在地层被侵 蚀掉。
(2)矿产:在中国古近纪和新近纪的地层中含有煤、油页岩、石油、石膏 和岩盐等矿产。 (3)生物的进化: ①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所以新生代又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 ②哺乳动物极为繁盛,因此也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 ③人类的出现和进化,是第四纪最重要的特征。 (4)气候:第四纪时期北半球出现大冰期,气温普遍下降,气候寒冷。
地球环境的演化 (1)海陆的演变。 ①太古代,地球形成原始地壳,原始海洋出现,形成了一些小规模的陆 地;构造运动剧烈。 ②元古代,地壳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许多稳定的古陆地。 ③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多大型褶皱运动,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北 方形成劳亚古陆,南方有冈瓦纳古陆。 ④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冈瓦纳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燕山运动形 成了中国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础。 ⑤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喜马拉雅运动后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 面的概念,掌握其规律。 2.了解地质年代表。 3.熟悉地球的演化历史,掌握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天系统统,依据从低到高的级别,挨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察宇宙。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独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保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活动开释大批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给人类活动带来好多不利影响。

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是认识地球历史的主要门路。

地球的演化历史可分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重生代,此中重生代是人类出生的时代。

地球的内部圈层包含地壳、地幔和地核。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流层。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称岩石圈。

地球的外面圈层包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和岩石圈互相联系、互相浸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天文仪器、简略教具等,察看、辨别、描绘与宇宙、太阳、地球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必定的运用观察、实验、检查等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宇宙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想)。

能够在必定程度上合理描绘和解说特定地区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地区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有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论报告(2017—2018)》天文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南京大学★★★★★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北京师范大学★★★4北京大学★★★5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本章知识有关的名人及职业课标内容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心修养目标察看、辨别、描绘天体特色,具备必定的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运用资料,描绘地球所处的 2.能够描绘地球在不一样的宇宙空间尺度中的地点。

【地区认知】宇宙环境 3.能够运用天系统统层次,说明不一样天体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想】4.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调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点天体观点: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和行星际空间条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等。

(2)教学重点&#8226;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8226;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8226;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8226;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8226;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8226;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二、知识结构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积累可见宇宙:半径光年,约千米天体系统的形成:主要组成:等较大天体银河系及河外星系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和河外星系:超过亿个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组成:太阳系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和地月系行星:包括和运动特征:、、地月系:组成和普通性: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①②③三、教学过程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所圈闭 的形状。
大地水准面:是指由平均海平面 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地球的整体形状十分接近一个扁率非 常小的旋转椭球体(即扁球体)。
数字地球 赤道半径 6378.37 km 两极半径 6356.752 km 平均半径 6371.012 km 扁率 1/298.257 赤道周长 40075.7 km 子午线周长 40008.08 km 表面积 5.101×108 km2 体积 10832×108 km3
三、宇宙的形成演化
《BIG BANG》-大爆炸
(比利时 G.E.Lematre, 1894-1966 ,1927)
宇宙的全部物质,当初都集中在一个
“原始原子”(或称宇宙蛋)里,异常 紧密,高温. 发生大爆炸,“原始原子”迅速膨胀, 逐渐扩展成为我们现在的宇宙
20世纪初,天文学家斯里弗尔 (V.M. Slipher, 1875-1969)
5.203
9.539 19.267 30.240
778.3
1427.0 2882.3 4523.9
4332.71
10759.5 30685 60190
13.06
9.64 6.81 5.43
哈雷慧星 (1986) (2061)
2-5万年前,重约 7万吨的陨石,以 每小时约6.9万千米 的速度撞入地球, 在美国亚利那州的 沙漠上留一个丑陋 疤痕-巴林杰陨石 坑。陨石本身在这 个过程中粉碎了是 陨石坑宽1264米, 深174米,是世界 上最大的撞击陨石 坑。撞入地面。其 爆炸的能量可能是 毁掉日本广岛市的 原了弹的40倍。
爆炸形成的宇宙一直在降温,恒星是在降到 40000°K以下时才开始形成 现在测得最老星系的年龄都只有100多亿年, 符合这个理论的推断。 盖莫夫 (G.Gamow,1904-1968) 预言:在大爆 炸的特殊宇宙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微波辐射, 至今还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其温度应已降低 到只有绝对温度几度。
太阳一方面大体沿银道面作公转,同时 还进行着往返于银道面两侧的波状位移 (0.33亿a) 。
二.太阳系
8个大行星 66颗卫星
1万多颗小行星
数以亿计的彗星和流星
以及弥漫在看起来一无所有的空间
中的星际物质。
在太阳系内,由于接受的太阳辐射
多,温度高,轻的气体被辐射到远 处,散失到太阳系的外部 远处构成类木行星 近太阳的地区(水星、金星、地球 和火星),以尘埃中的固体物质为 主,化学组成和原来的星云有显著 的不同(铁、硅、镁、氧为主) 近处构成类地行星
大西洋型 大陆边缘
洋( 中 ) 脊
面积:占海洋面积的32.7%。 长:其南端相连,连绵64000km。 宽:2000-4000km。 高:其顶到洋底约2000-3000m,距海 面2000-3000m。 结构:其轴部发育深达2000多米的中央裂谷。
中央裂谷是地幔物质大量涌出的地方。
大 西 洋 洋 中 脊
•张衡(78 ~139年)观测中发现月蚀的阴影边 缘总是弧形的,推测大地是圆的。
第一节 宇 宙
宇宙(universe) “宇”是空间的概念,是无边无际的; “宙”是时间的概念,是无始无终的。 宇宙是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 的统一。
(1)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 电磁波 星际物质 积聚实体:星云、行星、恒星 (2)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 各种积聚态实体在内的所有宇 宙星体称天体。 (3)人造天体: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



行星运动的三条定律: 行星都是沿“ 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旋转的 行星轨道都位于同一个好像圆盘的“平面” (黄道面)上,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 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行星轨道平均半径(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1) 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以地球年为单位)的 平方相等
大型海底地形单元及其面积比率
主要内容
宇宙的物质组成 开普勒三定律 黄道面、白道面、黄赤交角 地球的主要地貌单元 海底地貌单元、 大陆边缘、大洋中脊、海沟

在观测银河系外的仙女座大星云时,取 得15个星系的光谱资料,经过研究,发 现其中13个正在以每秒几百公里的高速 退行,即离开我们愈来愈远。
( 红 移 现 象)
1929年,哈勃 (E.P. Hubble,1889-1953)
根据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正在退行的资料, 提出:一个星系退行的速度和它与我们 (地球)的距离成正比,即离得愈远退行 愈快。这个发现说明,我们周围的星系 正在四散离开,也可以说我们已知的宇 宙正在膨胀。
太阳系行星公转周期
轨道半长径 天文单位 水星 金星 0.387 0.723 百万公里 57.9 108.2
公转周期 (日)
87.70 224.70
平均轨道 速度 (公里/秒)
47.89 35.03
地球
火星
1.000
1.524
149.6
227.9
365.26
686.98
29.79
24.13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发生日食的条件:日月相合于黄白交线
发生月食的条件:日月相冲于黄白交线
2001年6月21日非洲日全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地月系的运动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496×108km(1个天文 单位)。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平均为59′08″/d, 线速度约为30 km/s,公转一周时间平均约为 365.256 d。地球绕自己的极轴自转的角速度 约为 15°/h(或15′/min、15″/s),赤 道处的线速度为465m/s,自转一周的时间为 23小时56分4秒。

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减慢 每一百年减慢0.002s
现今:一天23h56min4s 一年365.256d
2亿年前:一天23h,一年385d 4亿年前:一天21.5h,一年405d
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周期: 10万年
黄赤交角的变化周期:4.1万年
第四节
地球的形态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二、地球的表面形态
二、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 陆地面积占29.2%; 海洋面积占70.8%。
65%以上的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并多 在北端与其它大陆相连。大洋间相互沟通。
地表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 拔8844.43 m;最低点位于太平洋西侧 的马里亚纳海沟,在海面以下11034m; 地表最大垂直起伏约20km。陆地 的平均高度为875m,海洋的平均深度 为3729m。
一、银 河 系
一个中心凸出并成旋涡状的圆饼 银球,直径约1.63万光年,其核心称为银核, 恒星密集 银盘,银球周围较为明亮的部分,展布如盘, 表现为若干旋臂。银盘直径近10万光年,厚 约1万光年 太阳系位于银盘的一侧,距银河系的中心尚 有2.7 ±0.33万光年之遥。

银河系的所有天体大体顺着银道面绕核 心作飞快的旋转运动(自转)。 银河系自转不同于固体转动,银盘内从 中心到边缘的不同地方自转的角速度不同。 太阳附近银河系自转角速度为0.0053″ /a,线速度为250km/s。 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65亿a。

彭兹亚斯(A.A.Penzias,1933- ) 威尔逊(R.W.Wilson,1936- )
1964年,威尔逊山上一台高灵敏度的射电 天文望远镜,在各个方向都测得一种3°K 的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理论得到了有力 的支持。 为此得到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二节
银河系与太阳系
一、银河系 二、太阳系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



行星运动的三条定律: 行星都是沿“ 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旋转的 行星轨道都位于同一个好像圆盘的“平面” (黄道面)上,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 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行星轨道平均半径(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1) 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以地球年为单位)的 平方相等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空间探测技术 - 地球的全貌 (一个以蓝色为主的、色彩丰富的星球)
天道圜,地道方, 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
公元前3世纪 《吕氏春秋》
日月交替,东升西降,变换有序。 如果大地是一个平面,那日月星辰又落到何处呢? 板状的大地靠什么依托?大地的另一面又是什么样子?
古希腊人运用逻辑思维方法,率先提出 大地是一个圆球的想法。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前571~前497),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 ~ 前322)把 地球摆在他设想的宇宙体系中心。 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前276 ? ~ 前196),在亚历山大及其南边约920km锡恩的 观察,计算出地球的周长为25000英里(4万 千米。
在恒星与恒星之间存在着极其广大 的空间,称为星际空间。弥漫于星 际空间的极其稀薄的物质称为星际 物质。 主要的星际物质有两类-星际气体 和星际尘埃。
二、天体系统和星系 宇宙中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的主要方式是天体按照一定 的系统和规律相互吸引和相互绕 转,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第三节
一.地月系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在引力作用下组成一 个双天体系统——地月系。 月球绕地球旋转(公转)
月球直径约为地球的1/4,质量约为 地球的1/81。 月球绕地球旋转(公转)(白道面), 其旋转的角速度为33′/h,线速度约1 km/s,旋转一周的时间为27.32 d。
月球也有自转, 其自转周期等于绕 地球公转的周期,因而月球总是以同 一面朝向地球。
8844m
地表有二级面积较大、起伏较小的台阶:
(1)海洋的大洋盆地(深4000~5000 m) , 占地球总面积的22.6%; (2)大陆上低于1000m的平原、丘陵和低山, 占地球总面积的2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