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2019最新幼儿园中班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生长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的《小蝌蚪变青蛙》。
通过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动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的基本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观察并描述青蛙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生长过程的视频、实物展示盒、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它们之间的联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小蝌蚪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3. 讲解与互动(10分钟)教师结合实物展示盒,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动手操作卡片,加深对生长过程的理解。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青蛙的特点,如:绿色的皮肤、鼓鼓的眼睛、长长的舌头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蝌蚪和青蛙。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2. 青蛙特点:绿色皮肤、鼓鼓的眼睛、长长的舌头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和青蛙的生长过程,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绘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和青蛙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通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成长变化》,详细内容围绕“小蝌蚪变青蛙”过程展开。
通过讲解小蝌蚪生长过程,让孩子们解青蛙变态发育过程,以及生物适应性和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掌握小蝌蚪变青蛙过程,解青蛙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好奇心,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及生态环境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小蝌蚪生长变化,解青蛙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和青蛙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生态池塘模型。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小蝌蚪和青蛙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联系。
(2)播放小蝌蚪变青蛙视频,让孩子们解这个过程。
2. 例题讲解(1)讲解小蝌蚪生长过程,让孩子们解变态发育特点。
(2)引导孩子们思考青蛙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随堂练习(1)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用自己话描述小蝌蚪变青蛙过程。
(2)分发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孩子们绘制小蝌蚪变青蛙画。
(1)让孩子们分享自己作品,讲述小蝌蚪变青蛙过程。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变青蛙过程图解。
2. 青蛙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生态环境,找出一种动物生长变化过程,绘制成画。
2. 答案示例:蝴蝶生长变化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参与度,以及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去户外观察青蛙生活环境,解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
同时,鼓励孩子们关爱动物,从自己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小蝌蚪变青蛙过程,我会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下功夫。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教案名称:小蝌蚪变青蛙教案类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教案时长:1课时教案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1. 纸杯2. 水3. 腊肠/胶圈4. 护目镜5. 温度计6. 白板7. 黑板笔8. 彩色纸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蝌蚪的形状,引导幼儿对蝌蚪进行简单描述,如身体颜色、形状、生活环境等。
然后,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给蝌蚪进行一个有趣的实验。
2. 操作过程(20分钟):(1)实验1:观察蝌蚪的生活环境a. 将水倒入纸杯中,然后放入一些腊肠或者胶圈。
告诉幼儿这是蝌蚪的生活环境。
b. 教师带领幼儿佩戴护目镜,观察并描述纸杯中的水和腊肠。
c.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蝌蚪为什么要生活在水中?为什么要吃腊肠?(2)实验2: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a. 教师将一个蝌蚪放入温度适宜的水中,让幼儿观察。
b. 教师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蝌蚪有什么变化?c.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蝌蚪变成青蛙需要多长时间?d. 教师告诉幼儿需要等待数天或数周,蝌蚪才会变成青蛙。
(3)实验3:制作小蝌蚪a.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纸和胶水,引导幼儿将彩色纸剪成蝌蚪的形状。
b. 幼儿使用胶水将彩色纸粘在一起,制作出小蝌蚪。
3. 总结(5分钟):教师将制作好的小蝌蚪展示给幼儿,询问他们怎样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然后,教师总结并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拓展活动:让幼儿自己带来蝌蚪或青蛙进行观察和养护,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
注意事项:1. 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使用温度适宜的水进行实验。
2. 强调幼儿在实验时要佩戴护目镜,避免受伤。
3.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征,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或实物。
2. 记录表格、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蝌蚪和青蛙的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2. 观察蝌蚪和青蛙的特征,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如:外形、生活环境、饮食等。
3. 观看蝌蚪变成青蛙的视频或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蝌蚪变成青蛙的原因,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金鱼或青蛙,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自然角放置一些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图书,让幼儿随时观察和了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蝌蚪和青蛙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 搜集幼儿回家后的观察记录,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和延伸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并了解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征,知道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让幼儿能够表达出蝌蚪和青蛙的区别,以及蝌蚪变成青蛙的原因。
七、活动步骤:1. 教师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教师播放蝌蚪变成青蛙的视频,让幼儿观看并描述看到的景象。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金鱼或青蛙,并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八、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以及视频,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实践法:让幼儿回家后观察金鱼或青蛙,并记录生活习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小蝌蚪变青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青蛙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PPT、实验材料。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让幼儿猜一猜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观察并讲述每个阶段的变化。
(2)教师讲解青蛙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小蝌蚪变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按照顺序说出它们的变化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实验材料,指导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蝌蚪变青蛙1. 小蝌蚪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长出后肢→长出前肢→青蛙2. 青蛙生活习性:水生、两栖、变态发育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按照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画出相应的图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蝌蚪和青蛙,让幼儿亲身感受生物的生长变化,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科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是“小蝌蚪变青蛙”。
二、教学目标1. 把握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和相关学问。
2. 提高幼儿的察看力和自主学习本领。
3. 培育幼儿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蝌蚪和青蛙模型。
2. 筒形透亮塑料箱、水草、小石子、小鱼。
3. 图片展板、科普读物。
4. 磁力贴、粘纸、颜料、油性笔、彩纸、纸杯等可用于手工制作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老师引导幼儿回忆之前的学习,了解幼儿对动物和生长变化的认知和爱好。
2. 在展板上放置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画,询问幼儿“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吗?”3. 老师依据幼儿的回答,简单介绍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启发幼儿对动物成长和生态环境的认得。
(二)讲授环节1. 海选幼儿共享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小蝌蚪和青蛙的学问和经过。
2. 老师将蝌蚪和青蛙模型放在展板上,让幼儿察看和描绘其特征。
3. 显示一些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呈现小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让幼儿学习认得不同阶段的动物,了解生长过程和相关学问。
(三)实践操作环节1. 调配小组让幼儿察看水中的小鱼,了解小鱼的习性和生长情况。
2. 为每组准备一个筒形透亮塑料箱,幼儿将小鱼、水草和石子等放到箱内,察看小鱼在人为构建的环境中的生长过程。
3. 让幼儿亲自收集一些蝌蚪和青蛙,并放到箱内进行察看和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生长情况和习性。
(四)评价反思环节1. 老师让幼儿共享他们的发觉和心得体会,帮忙他们呈现成果,并识别“成果多于为什么”和“为什么多于成果”的因素。
2. 老师与幼儿共同总结科学活动内容和目标,了解幼儿的爱好和学习效果,促进学习风格和现实需求的加强。
五、教学反思1. 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设计合理,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激发爱好和学习热诚。
2. 将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理论学问,让幼儿在学习中探究和发觉,发觉和解决问题。
同时,老师也在不断引导和提问,活跃和引导幼儿的思维。
幼师必备幼儿园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
。
将透明容器装饰成类似自然环境的池塘,放 入小蝌蚪,并让幼儿观察它们的游动和觅食 行为。
当小蝌蚪变成青蛙后,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 形和行为特点,并喂食小鱼虫等饲料。
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01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观察过程中 的发现和感受,描述小蝌蚪变 成青蛙的过程。
捕食习性
青出,粘住猎 物后收回口中吞咽。
栖息环境
青蛙一般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池塘、稻 田、溪流附近等。它们善于游泳和跳跃,能 在水中和陆地上自由活动。
生长过程
青蛙的生长过程经历了从卵孵化成小蝌蚪, 再逐渐长出四肢、尾巴消失,最后变成成蛙 的阶段。
从孵化到变成青蛙的各个阶段特征, 包括身体变化、食性转变等。
保护青蛙的意义和方法
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 在日常生活中保护青蛙。
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环境
青蛙的栖息环境、捕食方式、繁殖习 性等。
家长参与:家庭观察日记或亲子共读相关书籍
家庭观察日记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并记录下来。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同时 增进亲子关系。
观察青蛙
带领幼儿观察青蛙的生活 习性,了解它们对自然环 境的重要性。
讨论保护方法
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 青蛙和它们的生存环境, 如减少污染、保护湿地等 。
实践活动
组织幼儿参加保护青蛙的 实践活动,如放生青蛙、 制作宣传海报等,增强他 们的保护意识。
06
课程总结与延伸活动建议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小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关于小蝌蚪和青蛙的经验 和想象。
简要介绍主题
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动物成长变化的内容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其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重点: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栖动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主要特征。
3. 例题讲解:以小蝌蚪和青蛙为例,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并简要描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板书设计小蝌蚪变青蛙1. 外形特征:2. 生活习性:3. 生殖发育: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答案:小蝌蚪出生后,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青蛙。
2. 列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两栖动物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 探讨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提出保护建议。
答案: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控制害虫等。
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禁止排放污染物,禁止捕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使学生了解了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两栖动物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详细内容为“小蝌蚪变青蛙”,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认识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蛙生长过程的掌握,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区别。
2.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比较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青蛙生长过程图片、实物模型、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青蛙的生长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思考青蛙是如何变化的。
2. 新课导入:展示青蛙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比较蝌蚪与青蛙的外形特征。
3. 例题讲解:讲解青蛙生长过程,让幼儿动手操作模型,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发放画纸、画笔,让幼儿画出蝌蚪和青蛙,并进行比较。
六、板书设计1. 青蛙的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2. 蝌蚪与青蛙的外形特征:蝌蚪:细长、有尾巴、无四肢青蛙:短胖、无尾巴、有四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青蛙的生长过程,并标注每个阶段的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青蛙生长过程及外形特征的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青蛙,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提高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同时,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增强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教学难点:青蛙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区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教案:活动名称:小蝌蚪变青蛙适用年龄:中班活动目的:1. 认得小蝌蚪和青蛙的生上进展过程;2. 培育幼儿察看、分析和判定本领;3. 培育幼儿对动物的爱好和了解。
活动准备:1. 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故事书和生长过程图;2. 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泡沫箱、塑料容器、水、小蝌蚪模型、青蛙模型、饲料等。
活动步骤:1. 活动介绍老师拿着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察看,引导幼儿叙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察看小蝌蚪模型老师拿出小蝌蚪模型,让幼儿察看小蝌蚪的外形和特征,引导幼儿发觉小蝌蚪没有四肢、没有耳朵、呼吸时要上升呼吸等特征。
3. 察看青蛙模型老师拿出青蛙模型,让幼儿察看青蛙的外形和特征,引导幼儿发觉青蛙有四肢、耳朵、嘴巴、眼睛等特征,并且可以跳动、游泳、捕食昆虫。
4. 察看饲养箱中的小蝌蚪老师将小蝌蚪放在水里,让幼儿察看小蝌蚪的活动轨迹和呼吸方式。
5. 察看饲养箱中的青蛙老师将吃饱的小蝌蚪放在泡沫箱中,引导幼儿一起察看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6. 总结与评价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并让幼儿共享他们对于这个活动的感想和收获。
教学反思: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这一活动深受幼儿们的爱好。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察看、比较和分析,了解了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上进展过程,并且培育了他们的察看、分析和判定本领。
同时,这一活动也让幼儿对于动物产生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爱好。
但是,在活动中老师需要注意察看幼儿的安全,以及对小蝌蚪和青蛙的保护和珍惜,引导和教育幼儿珍惜和保护动物。
幼师必备幼儿园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
幼师必备幼儿园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以《小蝌蚪变青蛙》为主题。
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了解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了解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以及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青蛙和小蝌蚪的图片、视频资料、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青蛙和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 讲解:播放视频资料,讲解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让孩子们了解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
3. 实践:让孩子们触摸实物模型,亲身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 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蝌蚪变青蛙2. 板书内容: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孩子们的反应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观察,寻找青蛙和小蝌蚪,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
同时,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以《小蝌蚪变青蛙》为主题。
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了解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以及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这是孩子们理解这一主题的关键。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小蝌蚪变青蛙》详细内容: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蝌蚪与青蛙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生物学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变化过程。
难点:理解蝌蚪与青蛙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吗?”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成长过程。
然后,教师详细讲解小蝌蚪到青蛙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
3.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成长阶段,分析该阶段小蝌蚪和青蛙的差异,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小蝌蚪和青蛙的成长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为什么会先长后腿,再长前腿?”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小蝌蚪和青蛙成长变化的练习题,检验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1. 外形变化: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逐渐消失。
2. 生活习性变化:从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变化过程。
2. 分析蝌蚪与青蛙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异。
3. 举例说明其他动物的成长变化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了蝌蚪与青蛙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和分析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动物的成长》,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小蝌蚪变青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结构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掌握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了解青蛙的结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青蛙的结构特点。
2. 教学重点:观察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PPT、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
2. 新课展示:(1)教师播放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生长过程。
(2)教师展示青蛙的实物模型,讲解青蛙的结构特点。
3. 实践操作:(1)幼儿分组观察小蝌蚪,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根据观察结果,用彩笔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解答。
5. 随堂练习: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长出后肢的蝌蚪→长出前肢的蝌蚪→幼蛙→成蛙2. 青蛙的结构特点:(1)头部(2)身体(3)四肢(4)眼睛(5)嘴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池塘或公园观察小蝌蚪和青蛙。
(2)开展“我眼中的小蝌蚪变青蛙”主题活动,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生物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2.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命周期,并能理解变化的过程。
3.认识青蛙及其特征,培养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图片或绘本:描绘蝌蚪和青蛙的生命周期。
2.塑料模型:蝌蚪和青蛙的模型。
3.玻璃容器:用于观察蝌蚪的变化过程。
4.纸板、彩笔:用于制作生命周期展示板。
教学活动:
活动一:观察蝌蚪
1.教师将准备好的玻璃容器里放入适量的水,将蝌蚪放入容器中。
2.幼儿围坐在容器旁边,观察蝌蚪的形态、动作和特征,并能描述出来。
活动二:生命周期展示
1.教师向幼儿展示图片或绘本,介绍蝌蚪到青蛙的生命周期,并让幼儿观察图片或绘本中的变化过程。
2.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生命周期展示板。
教师先绘制蝌蚪和青蛙的形象,幼儿用彩笔填色,然后将生命周期的顺序用箭头标注出来。
活动三:变身游戏
1.教师分发塑料模型,让幼儿模仿蝌蚪和青蛙的动作。
2.幼儿围成一圈,按照蝌蚪到青蛙的生命周期顺序依次走路,模仿动作,展示变化过程。
活动四:自主探索
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玩耍,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花园中的小青蛙或蝌蚪,提醒幼儿不要触碰它们。
2.观察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提出关于青蛙和蝌蚪的问题,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教学延伸:
1.观察和记录蝌蚪到青蛙的变化过程,并用图片和文字制作小册子或海报。
2.观察和探索其他生物的生命周期,如蝴蝶、蜻蜓等。
3.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创作蝌蚪和青蛙的形象,展示个人理解和想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通用6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通用6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篇1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活动准备: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胶棒若干2.PPT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ppt,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ppt,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征。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蝌蚪ppt,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
(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观看PPT课件,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粘贴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4.与幼儿一起观看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青蛙一生》,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PPT)。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PPT)小结: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设计意图: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在这温暖的季节里,青蛙妈妈钻到水里开始繁育她们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长着长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孩子们都感到好奇,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内容,让我们带着这一神奇的变化去探讨小蝌蚪变青蛙的奥妙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详案《小蝌蚪变青蛙》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详案《小蝌蚪变青蛙》一、活动目标:1. 能够观察小蝌蚪与青蛙的外貌特征的变化。
2.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原因。
3. 培养孩子观察、探索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4. 培养对自然界生物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小蝌蚪模型或图片。
2. 青蛙模型或图片。
3. 指示牌或图表。
4. 活动绘本《小蝌蚪变青蛙》。
5. 活动用水槽。
6. 青蛙标本或图片。
7. 啤酒酵母。
8. 塑料袋。
9. 活动记录表或观察日志。
三、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孩子观察并介绍它们的外貌特征。
引导孩子发现小蝌蚪和青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探究(15分钟)老师出示活动绘本《小蝌蚪变青蛙》,介绍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原因。
并根据绘本内容,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和提问。
3. 实践(30分钟)(1)实验观察老师将小蝌蚪放入水槽中,让孩子观察小蝌蚪的特征和行为习性。
鼓励孩子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并记录在观察日志中。
(2)自主实验让孩子将啤酒酵母放入塑料袋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将塑料袋放在温暖的地方观察几天,让孩子观察酵母发酵的过程,并记录在观察日志中。
4. 总结(10分钟)请孩子回顾实验观察的结果,让孩子总结小蝌蚪变成青蛙和酵母发酵的原理和过程。
5. 拓展(15分钟)让孩子根据实验结果,思考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如种子发芽、蝴蝶蜕变等,引导孩子展开讨论并记录在观察日志中。
四、活动评价:1. 观察日志和实验记录是否正确完成。
2. 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程度。
3. 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对于生物生长和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延伸活动:1. 制作小蝌蚪和青蛙的手工模型。
2. 观察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如花朵开放、蝴蝶蜕变等。
3. 鼓励孩子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探索更多的生物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变青蛙》(精选(1)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变青蛙》(精选一、教学内容《小蝌蚪变青蛙》是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材选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动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二十三节“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PPT。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参观幼儿园的池塘,观察池塘里的小蝌蚪,引导幼儿关注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讲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基本特征。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画笔和水彩颜料,让幼儿画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4. 分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小蝌蚪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变青蛙》2. 内容:(1)小蝌蚪的生长过程(2)青蛙的基本特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并标注每个阶段的名称。
2. 答案:(1)小蝌蚪出生(2)长出后腿(3)长出前腿(4)尾巴变短(5)变成小青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观察其他动物的生长过程,如蝴蝶、小鸟等。
(2)开展“保护小动物”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分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观察地点,确保幼儿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小蝌蚪。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小蝌蚪变青蛙》的基本情节,并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3.提高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认识。
二、教学准备1.故事书《小蝌蚪变青蛙》 x12.素材和道具:捕虫网、蝌蚪实物、青蛙实物、图片素材 x若干3.教师备课材料:教学反思记录表 x1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热身(10分钟)教师可以放一些与环境、森林、河流等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简单介绍图片的内容,激发幼儿们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呈现故事情节(10分钟)教师展示故事《小蝌蚪变青蛙》的故事书,通过图片、语言的呈现,让幼儿们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 实物观察(20分钟)教师展示蝌蚪和青蛙实物,让幼儿们观察、感知实物的形态、特点和颜色,并引导幼儿向实物提问,帮助幼儿了解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4. 捕捉蝌蚪(20分钟)教师带着幼儿们到小河边,让幼儿们用捕虫网捕捉蝌蚪,并观察和思考它们是如何生长成青蛙的。
5. 教师点拨(10分钟)教师总结蝌蚪变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并引导幼儿们发现蝌蚪和青蛙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在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们集中,齐声向蝌蚪、青蛙表达尊重和祝福。
四、教学反思本次《小蝌蚪变青蛙》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们了解自然环境中万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并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启迪幼儿的思维和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不同授课手段,如图片讲解、实物观察和体验活动等,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感知、思考和探索自然。
值得注意的是,对幼儿而言,“自然环境”虽然近在咫尺,却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危险,如昆虫叮咬、大自然情况的不稳定等,因此,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自然环境中的蝌蚪和青蛙生长发育过程,也带给幼儿们深深的思考和启示。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2.了解青蛙在生态环境中的角色;
3.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心态。
二、教学准备
1.蝌蚪和青蛙实物模型或图片;
2.盆、水、石头等可以模拟蝌蚪和青蛙生态环境的道具;
3.眼睛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器具;
4.名为《从蝌蚪到青蛙》的绘本;
5.工作纸、印章等美术用具;
6.人工光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引导孩子们看实物模型或图片,提问:这是什么?(蝌蚪)它有几条腿?(0)它能干什么?(游泳)
2. 实验环节
1.让幼儿们观察蝌蚪并描述蝌蚪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将蝌蚪放入模拟的生态环境中,观察并记录蝌蚪和环境的变化,帮助
幼儿们了解和感受“从水到陆”的转变过程;
3.观察青蛙并回答以下问题:青蛙有几条腿?(4)它该吃些什么?
(昆虫、蜘蛛等)在生态环境中,青蛙的作用是什么?(控制害虫种群)让幼儿们在学习的同时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绘本阅读环节
通过阅读绘本来加深孩子们对“蝌蚪变青蛙”的理解和认知。
4. 美术创作环节
1.用工作纸和印章模仿蝌蚪的外貌,让幼儿们进行创作;
2.利用人工光源模拟太阳光,让幼儿们欣赏和绘画青蛙。
四、教学评价
通过实验、阅读、绘画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的同时,了解青蛙在生态环境中的角色,并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关爱心态。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考核他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活动教案(2024)
2024/1/28
23
网络资源链接
科普网站
如中国科普博览、果壳网等,这 些网站上有许多关于青蛙和蝌蚪 的科学知识和趣味实验,可以供
孩子们在线学习和探索。
教育视频
在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上, 可以搜索到许多关于青蛙成长过 程的动画和视频,这些资源既生 动又有趣,适合孩子们观看和学
本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幼儿们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深入了解了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和相关科学知识。
在活动中,幼儿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针对家长们的反馈意见,可以在今后的活动中增加互动环节、提供更多样化的实验材料,以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引导,确保每个 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带领幼儿到附近的池塘或小溪捕捉 小蝌蚪,注意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 。
观察记录
让幼儿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蝌蚪 的外形特征,如身体颜色、形状、 尾巴长度等,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7
了解小蝌蚪变青蛙过程
2024/1/28
讲解变化过程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向 幼儿介绍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整个 过程,包括卵孵化、蝌蚪成长、 长出四肢、尾巴消失等阶段。
2024/1/28
21
06
资源链接与拓展
2024/1/28
22
相关书籍推荐
《小蝌蚪找妈妈》
一本经典的儿童故事书,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向孩子们介绍 了蝌蚪变成青蛙的自然过程。
《青蛙的成长过程》
一本科学图画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青蛙从卵到成蛙的 成长过程,适合孩子们阅读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
设计意图春天到了,田野的水沟、小河里也出现了小动物——小蝌蚪,孩子们把抓的小蝌蚪放在自然角中,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小蝌蚪长大以后变成小青蛙,但是对于怎么变的过程都不知道,孩子们都围在小蝌蚪旁边议论着有的说肯定先长出前腿,有的说肯定先长出后腿,有的还说肯定四条腿一起长出的。
孩子们讨论得不可开交。
所以我设计了《小蝌蚪变青蛙》的科学活动,让孩子有个正确的认识。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小蝌蚪变青蛙ppt,人手一份的青蛙成长卡片,小蝌蚪与青蛙的图片,青蛙的叫声。
音乐《小青蛙》
三、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播放小青蛙的叫声
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我们班做客,你们听听看,谁了?
(二)观察青蛙和蝌蚪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小青蛙小时候是谁吗?(小蝌蚪)
2、出示小蝌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蝌蚪长得怎么样的?
幼儿观察并说出小蝌蚪的特征。
(黑黑的身体,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
3、出示小蝌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青蛙又是长得怎么样的?
幼儿观察并说出小蝌蚪的特征。
(两只大眼睛,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4、师真奇怪呀,小蝌蚪和小青蛙长得一点都不像,那是怎么变的呢?
(三)欣赏故事,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1、边讲故事,边用PPT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师从蝌蚪长成青蛙会经过哪些变化?蝌蚪变成青蛙是先长前腿还是后腿?
它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它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过程卵——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2、重点讨论青蛙的前腿和后腿长出的先后顺序。
3、教师小结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卵,接着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随后尾巴慢慢变短,变成了一只青蛙。
(四)游戏排队(人手一份青蛙生长过程)
幼儿为青蛙成长过程排队。
(五)教育幼儿要保护小青蛙。
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那我们要怎么样保护它们呢?(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家的好朋友,对我们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六)活动延伸
跟着音乐《小青蛙》做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