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村晚》+《牧竖》等两首古诗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村晚》。

(2)理解古诗《村晚》的内容,体会诗人描绘的乡村晚景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村晚》的意象和意境。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中描绘的乡村晚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村晚》。

2. 理解古诗《村晚》的内容,体会诗人描绘的乡村晚景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村晚》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句。

2. 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村晚》的文本、图片、译文等。

2. 准备相关的辅导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古诗《村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乡村晚景。

教师简介诗人雷震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感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村晚》,注意节奏、停顿和语气。

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翻译理解教师讲解古诗《村晚》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译文,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

4. 品词析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村晚》中的关键词句,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

5. 想象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设想自己置身于古诗中的乡村晚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背诵巩固教师组织学生背诵古诗《村晚》,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背诵。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村晚》的意境和韵律美。

8.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乡村晚景,体会古诗的意境。

六、教学延伸1. 开展古诗朗诵活动,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以乡村晚景为主题,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意境的诗句。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村晚》。

(2)理解古诗《村晚》的内容,体会诗人对乡村晚景的描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村晚》。

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乡村晚景的描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古诗《村晚》的文本。

2. 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乡村晚景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感受乡村晚景的魅力。

(2)引导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描述他们所看到的乡村晚景。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村晚》,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

3. 理解与感悟:(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诗人为何会对乡村晚景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对乡村晚景的喜爱之情。

4. 应用与拓展:(1)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描述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互动等。

2. 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对古诗《村晚》的理解程度,包括对诗句的理解、背诵和应用能力。

3.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创作和朗诵方面的表现,以及他们对自然景色的感悟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村晚》的内容,引导他们对乡村晚景的描绘产生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自由朗读《村晚》,并指导他们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句,注意停顿、语调和韵律的把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教案3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上课: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我看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学过一首写牧童的诗,还记得吗?指名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所见》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

题目就叫《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正音:这个“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

(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

师声配合读。

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

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

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景,现在就象拍电影一样,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

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A 草铺横野六七里“铺”(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1.指名说,你找得很好,(板书“铺”字)我们平时铺什么?2.出示:草长横野六七里草冒横野六七里草铺横野六七里与“长、冒”比较,铺感受到草的多和广。

再读这一句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野非常广阔,你读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村晚》,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大意,认识生字词,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读、讨论、想象等,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欣赏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理解古诗大意,认识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2.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古诗画面。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村晚》全文,生字词图片,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古诗《村晚》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村晚”的理解,导入新课。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古诗,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图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3)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

3. 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古诗,解释生字词。

(2)学生讲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感悟意境:(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古诗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朗读训练:(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跟读、自主朗读,教师点评并指导。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古诗《村晚》。

(2)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画古诗描绘的景象。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古诗的流畅性、准确性和感情表达。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描绘能力。

4. 学生对古诗情感的体会和理解。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鄂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村晚》。

(2)理解古诗《村晚》的内容,体会诗人描绘的乡村晚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诗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乡村晚景的美好情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村晚》。

2. 理解古诗《村晚》的内容,体会诗人描绘的乡村晚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运用想象力,感受乡村晚景的美好。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村晚》的内容。

2. 相关图片或视频,用于帮助学生想象乡村晚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古诗《村晚》的背景和作者。

2. 新课教授:(1)让学生朗读古诗《村晚》,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2)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想象乡村晚景的美好。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乡村晚景的理解和感受。

4.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多次朗读古诗《村晚》,加强语音和节奏的训练。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朗读与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古诗《村晚》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3. 理解与表达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评估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村晚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村晚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村晚》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人对乡村晚景的描绘,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三首诗分别是《江南春》、《村晚》、《江上渔者》。

诗歌内容丰富,富有想象力,既能让学生了解乡村晚景的美好,又能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古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乡村生活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诗歌来丰富他们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晚景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2.难点:鉴赏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联系实际生活,发挥想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乡村晚景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乡村晚景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诗文:准备《江南春》、《村晚》、《江上渔者》三首古诗的文本。

3.黑板:板书重点词语和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乡村晚景的图片,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晚景的美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江南春》、《村晚》、《江上渔者》三首古诗,学生自主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重点解析诗歌中的难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分享对诗歌的感悟。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中描绘的乡村晚景与现实中的乡村晚景有何不同”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6.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村晚》,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水平;
3.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的《村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朗读并背诵《村晚》;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蓑、犊、扉等;
3.分析诗的意象,如:山、水、牧童、牛等;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5.了解诗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村晚》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诗人情感的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古诗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难点的把握和讲解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点,我将在备课阶段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准把握教学难点,并在课堂上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三首古诗《村晚》、《春晓》、《所见》。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描绘了农村晚景、春天的景象以及儿童的生活场景。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他们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交流,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晚景、春天景象和儿童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场景的感悟。

然后,教师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村晚》、《春晓》和《所见》。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跟随录音或视频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朗读课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村晚》。

(2)理解古诗《村晚》的内容,体会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运用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描绘的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村晚》。

2. 理解古诗《村晚》的内容,体会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

2. 感受古诗的意境,描绘出乡村晚景的画面。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古诗《村晚》的文本和课件。

2. 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课件,展示乡村晚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村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解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3. 理解内容(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景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 背诵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帮助学生记忆。

(2)学生尝试背诵古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古诗《村晚》。

2. 学习古诗: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村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 解释词语:解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4. 描绘景象: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景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1《村晚》(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村晚》(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村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描绘的画面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内容:课文《村晚》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乡村夜晚景象,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能够从文中描绘的画面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练习册、文具盒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提问:你们对乡村的夜晚有什么了解?乡村的夜晚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自行查找生字词的意思,并写在课本上。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轮流朗读课文,其他组员倾听并找出文中的美词佳句。

2. 各组代表将本组找到的美词佳句写在黑板上,全班共同欣赏和交流。

四、感悟与体会(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绘的画面,想象自己置身于乡村夜晚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村晚》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板书设计:村晚美丽的乡村夜晚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回家后,将课文《村晚》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能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自行查找生字词的意思,并写在课本上。

1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古诗三首《村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村晚》。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村晚》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乡村夜晚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美丽的乡村晚景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村晚》。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词语的理解,如“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草长莺飞”等。

(2)诗中意境的感悟,如“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乡村夜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夜晚的特点,如宁静、和谐、美丽等。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解读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翻译诗句,理解诗文内容。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感悟意境(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村晚》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村晚》。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村晚》教育教学教案(带内容)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村晚》教育教学教案(带内容)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村晚》教育教学教案(带内容)一. 教材分析《村晚》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乡村夜景,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诗中的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品味、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乡村夜晚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乡村夜晚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世界。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创设乡村夜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描绘,想象乡村夜晚的美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你印象中的乡村夜晚是怎样的?与课文中的描写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乡村夜晚诗歌。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村晚 》教学设计 教案4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村晚 》教学设计 教案4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村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村晚》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诗人雷震用廖廖数笔,写出了农村夏末秋初傍晚的景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特别是“牧童归去横牛背”这一句,以动态的画面呈现出农村生活的安宁与纯净,给人一种美好的感受。

整首诗语言自然质朴,展现了乡村的宁静美好和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含义和用法,掌握七言绝句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和探究,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蕴和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味,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古诗的背景、作者、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农村晚景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哪里的景色?你们觉得这里美吗?引导学生畅谈感受,自然地引入课题《村晚》。

(2)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村晚》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通过PPT课件或图片展示作者雷震的相关资料,如他的生平和诗歌作品等。

2. 作者简介(1)教师向学生介绍雷震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可以通过PPT课件或图片展示雷震的相关资料,如他的生平和诗歌作品等。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雷震的简介,让学生自主了解诗人的更多方面。

可以让学生朗读或默读相关内容,并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村晚古诗教案幼儿园大班

村晚古诗教案幼儿园大班

村晚古诗教案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调动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文化知识。

2.让幼儿感受到乡村的美好,并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背景这堂课将在乡村进行,作为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并且要对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幼儿园大班作为年龄段较小的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本次教学通过介绍乡村的美丽风光和文化特色,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体验和自我表达。

教学内容及活动活动一:走进乡村,体验美丽村晚先让幼儿园大班去体验村晚的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张地图,让幼儿园大班在一起标明来到乡村的路线。

到达村子之后,让幼儿园大班逛逛当地的自然景观,可以带上一些小工具收集一些当地的花草,小石子等等,饱览自然之美。

带他们一起参加当地的村晚,欣赏乡村音乐和舞蹈表演。

教师在旁边引导幼儿园大班自主发现美好的事物。

活动二:阅读古诗《静夜思》利用散步时间,一边感受乡村自然风光,一边朗读着李白的《静夜思》。

教师可以先朗读几遍,让幼儿大致了解内容,然后让幼儿园大班自主阅读,体验诗歌美术的表现力。

着重讲解古诗《静夜思》的抒情方法和文化内涵。

引导幼儿园大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对诗歌中所描述场景的想象和表达。

活动三:创作古诗《村晚美景》让幼儿园大班自行创作一首关于村晚美景的古诗。

可以先让教师示范,并提供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如何构思,如何理解意境和怎样写好诗歌等方面的讲解。

教师可以着重提醒幼儿注意形象和节奏,在自由创作的同时提供指导和组织。

诗歌最终可以集中一起,展示,并选出几首精彩的进行朗读和分享。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本次教学可以将幼儿园大班带进乡村,感受自然美好与文化特色,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幼儿自主创作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保持学生参与性和自由性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纠正不足和提高水平。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第【1】篇〗《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译文: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创作背景从这首诗风格看,这首诗约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

作品鉴赏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诗前两句写背景。

首句“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借鉴谢灵运《登池上楼》名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满”字易“生”字,显出节令的不同。

“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

次句写远山落日。

用一个“衔”字,形象地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与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见炼字之工。

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与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句情景非常相似。

诗围绕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显得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

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

他骑着牛儿,走向村庄,手中拿着支短笛,随意吹着。

与上两句的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非常生动活泼。

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一个网络交流社区“资料室”栏目下的《村晚》教学设计: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池塘——碧绿的池塘水——清澈的水山——巍峨的山落日——红红的落日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牛——悠闲的牛……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二首《村晚》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二首《村晚》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课设计:古诗二首《村晚》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 5 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3、能解说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再谈谈诗句的意思;想象并写出《村晚》所描述的情景。

4、感觉古诗文字和境界的美,培育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课要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述的情景。

教课难点:感觉古诗文字和境界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注:斜体字为多媒体课件内容)。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引回想、背诵从前学会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出示诗题:村晚(1)解题:启迪学生用逐字理解、增补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认识这首诗描述色的情景。

(2)简介作者:雷震,宋朝诗人。

二、初读,感知诗意。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检查自学成效:(1)读准字音:指名让学生疏句朗诵,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音形义bēiexcl;被()○1池塘陂陂(○2池塘的岸坡()○3山坡xin衔()请衔街()查衡()典漪牧横(2)读好诗句:要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草满 /池塘//水满陂,山衔 /夕阳//浸寒漪。

牧童 /回去//横牛背,短笛 /无腔//信口吹。

三、细读,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沟通议答,使学生明确:○1指名读。

○2 这一行诗里的池塘和陂你是怎么理解的?(池塘:池子的堤岸。

塘:堤岸。

陂:池塘。

)○3 看书上的插图,哪部分是和这一行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学生指着投影幕回答:图的下部画了池塘和两岸,池水满盈盈的,两岸长满青青的草等。

)○4 点示:因为池塘和陂意思同样,因此这一行诗的意思也可说成草满陂,水满池。

两个满表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活力蓬勃。

(板书:草、水满)○5 谁能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池塘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池塘里涨满了水。

)第二行诗:○1指名读。

○2 这一行里的衔是什么意思?点击衔进行链接,屏幕上出示:衔:用嘴含,叼。

五年级下册《村晚》课堂教案分享

五年级下册《村晚》课堂教案分享

本文将分享五年级下册《村晚》课堂教案,教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村晚》这篇课文的背景,如作者、创作背景等。

2. 课文试读:让学生试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并尝试回答几个问题。

3.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不熟悉的词语,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

4. 阅读理解:教师创设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课文。

5. 创意绘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利用课文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并通过自己的作品,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教学步骤1. 课文背景介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村晚》这篇课文的背景,内容包括作者简介、课文创作背景、主要人物等,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这些相关的知识点。

2. 课文试读教师让学生试读课文,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和阐述。

通过口头讲解,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训练。

3. 词语解释教师在讲解生词时,要注意应用多种方式,如讲解故事中的情节、图画或模型。

通过这些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牢记词语和相关概念,并拓宽词汇量。

4. 阅读理解教师提出一些思考课文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村民期待到了长安城以后的生活?为什么诗人写下了灯笼的感慨?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各个层面,并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5. 创意绘画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让学生有收获。

三、教学重点1. 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掌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习得更扎实的阅读技巧,能够通过读懂课文,了解其中的思想境界。

3. 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在绘画作品中解读课文,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村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借助注释、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乡村傍晚景色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写好端正、规范的汉字。

3.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借助注解,结合工具书,通过扩词、换词等方式理解诗句意思。

2. 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及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1. 直接揭题:村晚。

2. 理解诗题,学生交流有关诗人雷震的资料。

3. 教师小结:雷震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牧歌似的田园风光图。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千年前的宋代,与诗人雷震一起感受村野的美丽风光吧!二、读通读顺,感知节奏。

1. 初读古诗,要求:放声读,读正确、通顺,特别是有生字和有多个翘舌音的字。

2. 指名一对一对地读,正音。

相机出示生字卡片正音。

3. 分组一对一对地读,要求读通顺。

4. 男女生对读,要求读出节奏感。

5. 感知全诗节奏。

课件出示全诗,去词体会停顿,男女生再次对读。

三、入境悟情,品读诗句。

(一)品读“草满池塘水满陂”的田园风光。

1. 读着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预设:生答——绿草、池塘、水波)绿草怎样?(生答——长满了)师指导:你能用与“满”意思相近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生答——一片碧绿茂盛)可让学生用类似的词语来丰富诗句的意境。

池塘怎样?(生答——很清澈)怎样的水波?(生答——荡漾的;波光粼粼的)怎样的颜色?(生答——碧绿的;闪着金光)你能美美地读这句诗吗?[显示诗句和与上句相配的画面]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如果学生读得不够味,师可指导:同学们,你们见过吹满气的气球吗?那是什么样的?(生答——鼓鼓的)与“满”有什么相似之处?(生答——都是鼓的)那你能尝试着读出“满”的感觉吗?)学生练读这句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精读引领课
——《村晚》+《牧竖》《燕九竹枝词(其七)》
一、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认识“陂、漪”两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童真童趣。

4. 培养学生热爱古诗,养成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过渡:我们上一节课,走进古诗,一起感受了古人的童真童趣。

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古诗,去看看古代孩子们的童年都有哪些快乐的事情。

在学习这些古诗之前,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步骤。

1. 首先理解题目的意思,了解作者。

2. 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3.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二)解题意,知作者
1. 解题意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明白了什么?村晚:乡村的傍晚。

那么这首诗的内容也就是乡村的傍晚看到的景象。

2. 知作者
雷震,宋诗人,生平不详。

(三)读古诗,赏韵律
1.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教师重点强调难读的字词,读准“陂”的读音。

2. 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读古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1)根据教师画的停顿符号练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 池塘/ 水满陂,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短笛/ 无腔/ 信口吹。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

(4)再次指名读,齐读。

(四)明诗意,悟诗情
1. 借助注释,尝试理解诗意。

(1)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2)小组交流,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讲给你的同桌听。

(3)全班汇报交流。

(4)师生配合,理解诗意。

教师说出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快速说出诗句。

教师可以先依照诗句顺序说,接着打乱顺序说,让学生真正明白诗句的意思。

2. 诗配画,画配诗。

(1)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找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诗句作画。

(2)让学生用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其他同学给这幅“画”题诗。

3. 明方法,表感情。

(1)这首诗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总结: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

“横牛背”“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天真、淳朴和可爱的特点,诗人带着欣赏的目光看牧童,写村晚,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画卷。

4. 再次有感情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五)整合阅读《牧竖》《燕九竹枝词(其七)》
牧竖
[唐]崔道融
牧竖/ 持蓑笠,逢人/ 气傲然。

卧牛/ 吹短笛,耕却/ 傍溪田。

燕九竹枝词(其七)
[清]孔尚任
结伴/ 儿童/ 袴褶红,手提/ 线索/ 骂天公:
人人/ 夸你/ 春来早,欠我/ 风筝/ 五丈风。

1.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 感悟诗情,想象画面。

4. 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画面,充分发挥想象,写一个小短文。

三、板书设计
童真童趣
想象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