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对称的文字

合集下载

讲究语言的对称美

讲究语言的对称美

讲究语言的对称美作者:孟慧娟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08期摘要:讲究语言的对称美,就是讲求对仗,使语句如同排列整齐两两成对的仪仗队那样给人以美感。

汉语言文学是世界上各种语言文学中最讲究对仗美的。

在日常口语、谚语、成语中表现突出,千古流传的名诗句、格言、警句也多为对偶句,至于律诗中的联句、中国文学独特形式—对联,更是严格的对句。

在说话和写文章时讲求语言的对称,能使语言表达增强稳定的均衡美,辩证的和谐美,对立的鲜明美,隽永的精练美,朗读的音乐美。

对仗,作为语言表现的一种方式,永远不会推动其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语言;对称;审美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89-01为什么要讲究语言的对称美?即讲究语言对称的必要性及其好处何在?下面分几个方面简述。

一、对称——在形式上最能体现汉语文字的特色汉语为独立方块字,一字一音,音节整齐,调分四声,音义形结合,单音词使用频率高,极易组成字数相等的并列偶句,在对偶中求词义的对称和语音的平仄相押。

汉语文字的特征,使得对仗有了同时具备视觉美、听觉美、意象美的可能。

追求语言的对称美,汉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其他任何文字所难企及。

几千年来,汉语言文学中,对偶、骈文(指广义而言)、对联经久不衰,就因它深深扎根于汉语言的土壤中,显示了汉文字的特长。

梁启超曾说:“骈俪对偶之文,近来颇为青年文学家所排斥,我也表示相当的同意;但以我国文字的构造,结果当然要产生这种文学,而这种文学因有其特殊之美,不可磨灭。

”(《饮冰室文集》卷四十五《诗话》附《苦痛中的小玩意》)不能因历史上兴盛一时的骈体文的衰落而否定对称美的原则。

二、对称——在内容上能充分反映自然美对称,是宇宙万物大至宏观世界小至微观世界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所共同具有的特性。

刘勰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文心雕龙·丽辞》)自然界的事物总是成双成对的,不体现对称性的物体可说是没有的。

初中语文所有词语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所有词语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所有词语总结归纳语文词语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词语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1. 文字:指具有表意功能的符号。

2. 句子:指有一定意义的词群,能够表达完整的思想内容。

3. 词语:指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具有独立的音形和意义。

4. 篇章:指由若干句子、段落构成的完整语言表达形式。

5. 修辞:指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法进行语言艺术处理的方法。

6. 对仗:指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形式上的对称和对称的表达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二、现代文中常见的词语:1. 主题:指作文或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中心内容。

2. 手法:指作文或文章中采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技巧等。

3. 结构:指作文或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布局安排。

4. 描述:指以文字形式对人、事、物进行客观、生动的叙述。

5. 议论:指以客观事实和理由为依据,对某一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6. 分析:指对问题进行逐个辨析和解析,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三、语文知识总结归纳:1. 诗词:指用汇总凝练、押韵和格律工整的语言形式表达的作品。

2. 散文:指以平铺直叙、条理清晰的形式表达的作品。

3. 小说:指用较长的篇幅,通过刻画人物和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

4. 叙事:指通过一定的情节、时间、地点来叙述故事的一种修辞方式。

5. 记叙文:指叙述事情的经过和发展,以故事性的方式呈现。

6. 引导词:指在句子中起引导作用的关联词或副词,用于连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中的词语涵盖了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方方面面,从文字、句子到篇章,从修辞手法到文体特点,都贯穿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总结归纳,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跟着《散步》学对称句式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跟着《散步》学对称句式

拓展延伸
收集七年级上册课文中的对称句,读一读, 想一想,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跟着《散步》
学用对称句式
教学目标
1.认识对称句式 2. 会画出具有以下特征的 句子,并且标明序号 句子特征:



A.它们的字数、结构大体相同
B.它们 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相对
C.它们常常以两个分句的句式出现
初识对称句式

什么是对称句?
由字数、结构大体相同,意思相近、相对的两 个分句组成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对称句。
合作探究
1、说说使用对称句的妙处 (1)对称的句子互相对应,有对称美 (2)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律美 (3)使得表达的内容很有情趣,意韵美 2、对称句的用途 —— 写景、写人、抒情
说说对称话
例如: 1、台上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
2、台上是上课的老师,————————
3、教室里热闹极了,———————— 4、天上是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____________
写写“对称句”
写一段内容集中的话,能力所能及地用上 对称句(参考话题:课堂氛围,师生互动, 心理活动等,也可用于写景、叙事、抒情) 例如: 1、 教室前面是上课的老师,教室下面是 听课的学生,教室外面是查岗的领导。 2、一阵雨过后,天上是湛蓝湛蓝的颜色, 地上是碧绿碧绿的闪光。
作品展示:
小小对称,句里大有乾坤;———————

初中语文对偶句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对偶句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对偶句总结归纳对偶句是中文语言表达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使用对称的结构和对应的词语来达到强调、反复、对比等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偶句常常用于修辞、描写、叙述等方面。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对偶句的总结归纳。

一、对偶句的定义和基本形式对偶句是指通过运用对称的结构、对应的词语或句子来达到修辞效果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通常由两个平行或对称的句子构成,两个句子之间通过相似的词语、相对的语法结构或类似的叙述方式进行对应。

二、对偶句的作用和特点1. 强调:对偶句在表达中往往通过对比、对称的方式来强调句子中的关键内容,使之更为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鸟穿林而过,我穿过你”中的“鸟”和“我”通过对比,突出了“穿过”的意义,强调了作者与自然的亲近感。

2. 对比:对偶句通过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称的结构展现出两种不同或相反的观点、事物、情感等,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中的对比关系。

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红”与“绿”以及“火”与“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美好表达。

3. 反复:对偶句在表达中常常通过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式,达到强调和加深印象的效果,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的“日复一日”以及“年复一年”形成了反复对偶的语言节奏,突出了时间的流转。

4. 凝练:对偶句往往通过采用简练直白的表达方式,用较少的词语表达较丰富的含义,使句子通俗易懂,简洁明了。

例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中的对偶句使用简单的词语,凝练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

三、对偶句的分类和应用场景1. 形容对偶:通过描述事物的对称特征或相似属性来形成对偶句,常用于描写景物、人物以及自然现象等方面。

例如:“水面平静如镜,天空湛蓝似海”中的“水面”和“天空”通过对比形成了对偶句,生动地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2. 动作对偶:通过使用对称的动词或动作词组,来形成对偶句,常用于叙述事件、行为和过程等方面。

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天津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天津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1-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①,押兵过金陵。

张忠定公咏②为守,因.问曰:“天使③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④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⑤桥道皆完葺,田莱⑥垦辟,野无惰农。

及至邑,则鄽肆⑦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

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

以是知其必善政也。

”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

”即日同荐于朝。

希颜后为发运使⑧,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

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

③天使:皇帝的使者。

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

⑤驿传(zhuàn):驿站。

⑥田莱:荒芜不耕之田。

⑦鄽(chán)肆:店铺。

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候”都是官职名。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因.问曰(2)闻.更鼓分明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答案】13. (1)于是,就(2)听到,听见14. (我)虽然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出色的官员。

15. 通过与范延贵的对话,张咏了解到张希颜善于政事,是一位好官员;范延贵以政绩和才能来评价张希颜是好官员,知人识人,所以张咏认为范延贵也是一位好官员。

张咏爱才惜才,为国举贤,因此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得到理解能力,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于是问到。

因:于是,就。

(2)句意:听到打更的鼓声分明。

闻:听到,听见。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对称法在语文解题中的应用

对称法在语文解题中的应用

对称法在语文解题中的应用作者:刘靖峰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09期在语言的使用中,人们一般会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对称美和语感上的节奏美,因而,常常使用对称句式。

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反其道而行之,从“对称性”的角度来解答语文题目。

一、对称法在识别错别字中的应用先看下面题目:以下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清山绿水、山青水秀、貌和神离、惹事生非、尔愚我诈、前距后恭以上词语,均是从近两年各地高三模拟考试试卷中选取下来的,粗粗看来,还真让人一头雾水,难辨是非。

面对面广量大、数不胜数的字词,而学生不会动脑去理解性记忆,而去死记硬背,那就实在难于应付了。

冷静分析以上词语便会发现,应用“对称法”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发现错别字。

如“清山绿水”,只有“青”与“绿”才能构成对称(同属颜色),所以“清”应改为“青”;而“山青水秀”中,与“青”字位置相对称的字是“秀”,但只有“清”才能与“秀”构成对称,所以应改为“清”。

“貌和神离”中,与“离”相对称的明显不是“和”,而应该是“合”,所以应是“貌合神离”。

“惹事生非”、“尔愚我诈”、“前距后恭”分别应改为“惹是生非”、“尔虞我诈”、“前倨后恭”,道理同上,不一一赘述。

我这里所讲的“对称”,是指对称位置的字,它们的字义往往是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

二、对称法在辨析字义解释中的应用其实,通过上面的题目,我们还可发现,“对称法”在辨析字义解释中,确实有独到的作用。

试看下面的题目:以下加点字义解释中有错的是:否极泰来(否定)、正襟危坐(高高地)、言简意赅(应该)、不矜不伐(讨伐)、不愧不怍(做作)、待人接物(事物)细加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以上字义解释都是错的。

“否极泰来”,“否”与“泰”(好运气)”相对,应是“坏运气”之义;“正襟危坐”,“危”与“正(整理,使……端正)”相对,应是“端正、正直”之义;“言简意赅”,“赅”与“简(简单)”相对,应是“完备”之义;“不矜不伐”,“伐”与“矜(自大、自夸)”相对,应是“自我夸耀”之义;“不愧不怍”,“怍”与“愧(惭愧)”相对,应是“惭愧”之义;“待人接物”,“物”与“人”相对,应是“自己以外的人”之义。

对称和对仗

对称和对仗

对称和对仗
作者:潘晓红
来源:《七彩语文·中高年级》2010年第09期
数数:语语,快来看看这些图形,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了吗?
语语:是不是都是彩色的啊?
数数:哈哈,笑死人了。

难道你看不出来这些都是对称图形吗?
语语:对称?对称是什么呀?
数数:对称就是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称作对称轴)折叠后,比如图中的飞机,沿着中心线折叠,左右两部分肯定是完全重合的。

语语:哇!你真棒!上次老师说的“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是不是也是对称的啊?你看,这句话前后不是也能完全重合吗?
数数:你说的是有一点道理。

但我想告诉你:数学的这一对称性,体现在文学中,就叫“对仗”。

构成“对仗”的上下联,意境不同,但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对应的字词性质不变。

孟浩然有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既有意境之美,又有语言对仗工整之美。

诗句的对仗,正是把“气”变换为“波”,其中不变的是语词的性质。

另外,动词“蒸”对“撼”,地理名词“云梦泽”对“岳阳城”,同时不变的是,二者都描写洞庭湖的景象:境界阔大,气度恢宏。

这种保持着意境、语词的不变性,也正体现了数学中的对称美原则。

语语:是这么回事啊!那我还知道许多前后对仗的诗句呢!你看我说得对不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数数:你说的这些的确都是。

你再读读这些诗句,是不是感觉这样前后对称,读起来很和谐很美?
语语:知道了!以后我一定会学到更多这样前后对称的诗句的。

同学们,你读过的古诗中,能找出这样“对称”的诗句来吗?。

高考语文作文语言训练之对称句

高考语文作文语言训练之对称句

作文语言训练之对称句章熊曾指出说:“在句式的变化中,对称句和长严密句是我们注意的重点。

”他还指出,“在对称句式如果运用得当,意味着学生的语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变化的技巧”,所以“对称句的出现和对它们的自觉运用是中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称句语言训练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对称句,就是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和结构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

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

因为它要求大致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来证明论点,所以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因为对称句极为简洁,还可以锻炼学生到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

如果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那么,对称句的运用,也会使文章因之生辉。

例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已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选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无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意见得不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这段的构成而言,首句为起始部分,提出了论证中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尾句为终结部分,以反问句,对小段中心进一步加以强调总括。

中间几段是段的展开部分,它们或写兼听,或写偏信,两两相对,泾渭分明,不仅句式整齐,写得极为概括简洁;而且长短句参差错落,令人读起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称得上融声美、形美、意美于一炉,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思索。

例二:那么,何时容易“坠马”?恐怕就在那“飘飘然”的一瞬。

不信你看,骑者在马踏着细碎小步,步上坎坷不平的岗,或扬起四蹄飞越险滩急流之时,总是瞪着警惕的眼睛,勒紧缰绳,夹紧马肚,可谓“驰马”而“思坠”矣!而当马儿缓步于青山绿水之间,流连于鲜芳艳蝶之阵,飘飘然忘于“思坠”之时,可悲的“坠马”却常由此发生。

汉字的对称现象

汉字的对称现象

汉字的对称现象
作者:张仁康
来源:《七彩语文·写字》2011年第05期
字豪老师:今天老师和你们谈一谈汉字的另一种重要现象——对称现象。

汉子宝宝:对称的汉字难写吗?
字豪老师:有一定的难度,但掌握技巧,勤加练习,就一定能写好。

古老的汉字发展到篆书时,书写时追求对称美,这种汉字线条曲折,难度较大,不利于书写;人们对汉字进行改革,汉隶出现,把篆书中的曲线改为直线,就是人们总结出来的“横平竖直”规律,但隶书中仍保留了篆书的“对称美”现象。

隶书的书写比篆书快速了很多,但隶书仍不能完全表达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古人们又走向了改造隶书的汉字书写过程,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楷书。

嘉瑞:原来汉字演化是这样的呀!
字豪老师:楷书与隶书的最大区别是,楷书把横平改为横翘,符合右手的书写习惯;弱化了“对称美”现象,即由绝对的对称改为笔势上的对称,笔画转折之处由篆书、隶书的圆折改为方折(顿笔)。

对于一个字中竖画较多的时候,竖画分布仿造扇子扇骨的原理进行排列,略有左卑右尊现象。

这类的汉字有面、而、回、罗、要等。

对称的题目,高考语文作文

对称的题目,高考语文作文

对称的题目,高考语文作文
《对称的那些事》
一说到对称啊,我就想起小时候我家那扇古旧的大门。

那大门可特别了,左右两边完全对称,就像照镜子一样。

每次我开门关门的时候,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对称的仪式呢。

那扇门摸上去有点粗糙,颜色是深褐色的,好像带着岁月的痕迹。

门把手上有一些磨损的痕迹,肯定是经过了无数次手的触摸。

有一回,我好奇地盯着那扇门看了好久,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就在那研究这两边到底是不是完全一样的。

看着看着,我都入迷了,仿佛进入了一个对称的奇妙世界。

我甚至想象着门的这边有一个小小的我,门的那边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我,我们俩隔着门在玩躲猫猫。

后来呀,我每次经过那扇门,都会想起那次有趣的观察。

对称,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呢,它有时候很不起眼,但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这不就是高考语文作文中也可能会出现的奇妙元素嘛!高考语文作文,那可是个重要的挑战呢,但要是想到生活中有像这对称大门一样有趣的东西,也许写起来就没那么难啦。

到现在,我还对那扇对称的大门印象深刻呢!
你说,还有多少这样对称的奇妙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呀。

如何理解语文课文中的对仗与排比

如何理解语文课文中的对仗与排比

如何理解语文课文中的对仗与排比对仗与排比是语文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文学作品中起到凸显、烘托和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对于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仗的理解与应用对仗是指在语言运用中,通过组合相对应、相对称的词语或短语,使表达具有一定的对称感。

对仗形式主要有音对仗、形对仗、义对仗和结构对仗。

1.音对仗音对仗是指在语言表达中,通过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音节来达到对称的效果。

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苏轼《赤壁怀古》)。

在这个例子里,“声”与“桥”对仗,“店”与“霜”对仗,“月”与“迹”对仗。

2.形对仗形对仗是指在语言表达中,通过使用形状相似的词语或句子结构来达到对称的效果。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居易《长恨歌》)。

在这个例子里,“感时”与“恨别”对仗,“花溅泪”与“鸟惊心”对仗。

3.义对仗义对仗是指在语言表达中,通过使用意义相对应的词语来达到对称的效果。

例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杜甫《月夜忆舍弟》)。

在这个例子里,“长亭”与“芳草”对仗,“外”与“连天”对仗,“古道边”与“碧”对仗。

4.结构对仗结构对仗是指在语言表达中,通过使用相似的句子结构或语法结构来达到对称的效果。

例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杜甫《白帝城早春》)。

在这个例子里,“朝辞白帝彩云间”与“千里江陵一日还”对仗。

对仗在语文课文中的应用可以提升文章的韵律感和美感,并增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排比的理解与应用排比是指在语言表达中,通过使用并列的短语、句子或修辞手法,对相同或类似的事物进行排列,使表达更加生动、响亮和富有韵律感。

排比的应用形式多样,包括并列排比、对偶排比、补充排比和递进排比等。

1.并列排比并列排比是指通过使用并列的词语或短语将相对应的事物进行排列,使表达更加直接、清晰和突出。

例如:云栈萦回龙脉湍,泉奔石乱鸟飞翻,锦屏山色夕阳辉,白浪乘舟月轮翻(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小学语文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

小学语文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

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关于汉字的结构,现在各种版本的字典、词典众说纷纭,让我们在一线教学的教师真是为难,不知哪家说的正确。

现去信向令怡老师请教,望得到解答。

比方说“言”字,一般认为是独体字,人教版九义六年制小语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也注明是独体结构,《现代规范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注明是“单一结构”;而《现代汉语常用字笔顺规范字典》却写的是“上中下结构”,这本字典上还印着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联合通知。

按理说,它该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在这本字典里,有不少字的结构说明令人费解。

如:亮、囊、辛、衣、寨等是上下结构;湖、微、做、缴等是左右结构;衡、衰、衍等是特殊结构;爽、巫、坐、粥等是对称结构;这本字典上有700个汉字的结构说明,我一翻查,发现只有一个“狱”字是左中右结构,我感到很不理解。

另外,关于汉字的结构界定,目前我国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有,这个标准是什么?搞清楚每一个汉字的结构、笔顺,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朱芳新老师提了一连串不容易回答好的问题,如要一一落实信上的内容,恐要写长长的一大篇,兹就几个要点试作回答,供老师们参考。

如有不同意见,不妨来信提出,咱们可以继续探讨。

关于汉字结构的划分,迄今为止我还未看到有法定的统一标准。

目前,对小学教师影响较大的恐怕还是人教社1993年印行的中师《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中关于汉字结构知识的阐述。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强调以字形为中心,分析字形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好处是既能帮助学生认清字形,以便正确书写,又能帮助学生记住字音(形声字),了解字义。

分析字形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要分清独体字和合体字,一般情况下不难确定,但介于独体和合体之间的就不容易确定。

这类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失去象形特点、发展为包含两个以上部件的原象形字,如“辛、京、雨、鱼”等;另一种,自古至今都是合体字,但构字部件不好分解,或分解后不好称说,如“亮、弄、布、光”等。

巧用对称手法

巧用对称手法

巧用对称手法增强文章内涵作者:刘晓仙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年第03期一、对称的概念阐述文章中的对称句,就是两两对举出现的句子,它又可以分两种情况:1. 字数和结构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叫散对称。

2. 字数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则叫工对称。

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对称不是对偶,也不是对联。

对联或对偶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词义相近或相反。

对称只做了字数方面的要求。

二、对称在文章主标题中的应用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都要求简短新颖,如果能采用对称的方法来拟定文章的标题,则别有一番风采,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

如以下标题:1. 《读〈文化苦旅〉享文化大餐》2. 《小组合作出成效共同努力提质量》3. 《悠悠书墨香殷殷父女情》4.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文章标题都采用了对称方法。

其中标题1、2、3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字数完全相等,而标题4、5则以“和”字为对称轴,前后两部分的字数也完全相等。

上面这些标题都显得十分工整,好看又好记。

三、对称在文章小标题中的运用小标题结构是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一种文章结构形式。

一般来说,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可以拟定三至五个小标题,如果这些小标题能采用对称的方法来拟题,也给人一种工整简洁的感觉。

在《为特殊孩子开启幸福之门》一文中,其小标题如下:1. 身为人师德为先,奉献真爱。

2. 更新充电提能力,教学相长。

3. 特教岗位勤出力,一心工作。

4. 努力付出获成绩,价值体现。

5. 廉洁从教行为正,淡泊名利。

这是一篇工作总结性质的文章,围绕“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来展开写作内容。

如果文章直接以“德、能、勤、绩、廉”作为小标题,就显得内容单薄,缺少文采。

把这五个字化为以上小标题,就突出了文章主题,显得更有内涵了。

四、对称在文章开头中充分运用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段落,如果采用对称句子引出下文,能给人一种文笔优美、工整美观的感觉。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解析:对偶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解析:对偶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解析:对偶_六年级语
文知识点_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古诗名句分类一:关于写作。

语文课本上讲的以对称美为主题

语文课本上讲的以对称美为主题

语文课本上讲的以对称美为主题对称属于均衡,越均衡的东西越接近对称。

对称给人以稳固踏实的感觉,是一种和谐的美,对称最常见的就是人的五官。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发掘出了对称美,比如中国古典建筑,有天安门、故宫、紫禁城等等,其中最典型的属故宫。

故宫的中心就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古人通过复杂的手法和宏伟的建筑诠释了他们对对称美的理解。

再比如古时的物品,如陶器、瓷器以及服饰等等,大都遵循着对称这一理念,可以说古代的中国把对称美发挥到了极致。

生活中我们住的房子、门、窗、生活用品无一不是轴对称的,可见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初中语文-古文中的称呼——第二人称

初中语文-古文中的称呼——第二人称

初中语文-古文中的称呼——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
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

代替仲由,译为你。

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

相当于你。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

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

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而便是代词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中商贾商中亚人大会堂会大人北冈云山开画本东山丝竹共文章
米、兰,曼、谷,釜、山,中,美,英,营,萺,暮,苜,墓,木,目,末,莫,茉,里,立,丽,栗,束,粟,芈,某,口,豆,斗,瞢,莔,申,天,田,王,蔓,网,一,壹,益,义,贝,不,普,菩,菐,业,示,十,二,三,伞,善,土,凸,凹,类,来,莱,赉,皿,文,雯,晋,堇,巾,金,井,晶,品,平,苹,出,林,森,小,肖,困,贾,崮,罟,固,壶,吴,昊,黄,串,又,由,夹,甲,圭,只,主,且,其,火,合,草,曹,曺,宙,胄,菩,菐,普,因,音,茵,言,羊,央,炎,吉,士,示,日,曰,噩,垩,亚,丫,亜,穴,需,余,干,甘,岗,冈,个,工,贡,古,大,畣,幸,辜,莘,辛,杏,显,类,雷,耒,蕾,荼,霖,并,禀,夫,富,芙,非,菲,霏,斐,芾,查,茶,叉,出,苴,具,莒,呆,丰,奋,奉,粪,焚,甘,冈,干,苷,黑,回,吉,基,击,只,支,再,章,蓁,曾,罪,灾中、木、日、本、甲、出、山、业、个
畦匡眶眍軭唖哑亜亚旺叵叶
口、田、日、中、王、亘、一、申、米、十、曰、目、噩、丰、工
找不同
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找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