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析

合集下载

河南省2012级高中地理会考试题与解析

河南省2012级高中地理会考试题与解析

河南省2012级高中地理会考试题与解析河南省2012级高中地理会考试题与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携“玉兔号”月球车在四川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到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完成1,2题。

1(下图表示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地球与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是A(? B(? C(? D(?2(“嫦娥三号”发射升空当日,以下昼夜长短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郑州昼短夜长 B(北京昼夜等长C(上海昼长夜短 D(北极圈内为极昼【解析】本题组对应课标中的“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以2013年12月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时事材料引入,结合天体系统构成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图中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地月系位于天体系统的最低一级,由图示信息即可判断?为地月系;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到接近冬至日的位置(同时从时间上也可以判断接近冬至日),由此确定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线附近,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此时,北极圈上有昼夜之分,只有每年的冬至日这一天北极圈上才出现极昼。

【答案】1.A 2.A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位臵示意图”~完成3,4题。

3(地球运行到丙处时,对应的节气是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4(地球在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上运动,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大约为A(1月初 B(4月初 C(7月初 D(10月初【解析】本题组对应课标中的“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要求学生结合图文进行分析判断,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图文信息的转换能力。

题中给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二分二至日时位置示意图,由图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首先判断出二至日的位置,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的丙位置为冬至日,相反,位于甲位置时为夏至日。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变化的,一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七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

2012年广东地理学业水平测清晰版(含答案与解析)要点

2012年广东地理学业水平测清晰版(含答案与解析)要点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2 年6 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共8 页,70 小题,满分100 分。

考试用时9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2水平测)1.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B解析:长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径流量最大的季节)为雨季,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即夏季。

(2012水平测)2.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A.雨热同期B.全年干旱少雨C.降水季节变化小D.冬季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答案:A解析:东部季风区均为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雨热同期特征明显。

(2012水平测)3.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D解析:地球属于地月系,也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

(2012水平测)4.依托大型飞机场的“空港经济区”适宜发展A.微电子产业B.木材加工业C.矿石开采业D.重化工产业答案:A解析:微电子产业需要运输的产品轻薄短小,一般交货日期也较严格,所以适宜临近飞机场发展。

图1 为某地的多年平均气温—降水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 题。

(2012水平测)5.该地气候的主要特征是A.冬季寒冷少雨B.夏季炎热干燥C.全年高温多雨D.全年温和多雨答案:D解析:该地区气温存在明显的冬夏差异,但降水较均为,选D。

2012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梳理(必修2)

2012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梳理(必修2)

地理2 人口与城市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1.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 亚、非、拉 ,最高的是 非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 欧、北美、大洋洲 ,最低的是 欧洲(德、法等出现负增长);(2)从国家看:考点二 人口迁移1.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案例分析: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政策、战争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考点三 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含义: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 人口数量 。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资源环境能承载的 最大 人口数量,即最高人口。

(它是一个 警戒值)具体来说,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 资源 及其他 资源 、 智力 和 技术 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指 最适宜 人口数,能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3.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资源 、 科技 、 对外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资源 (主要是土地和水);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 消费水平。

5.我国必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我国人口与可耕地、淡水资源矛盾已十分突出,应坚持实施“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考点四 城市化1.城市化主要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重要标志);2.城市化进程和特点: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不利影响:城市化速度过快会带来许多问题。

2012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2012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2012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2.地球3.八大行星4.太阳辐射与地球①太阳辐射的含义及能量分配(a)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约50%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b)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

4、太阳活动与地球黑子发生在光球层,黑子数目变化的周期为11年,黑子数目多少与地球气候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耀斑和日冕发生在色球层,耀斑导致地球大气中电离层受破坏从而造成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

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太阳风导致地球高纬地区大气出现电离,产生极光。

当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大气向外抛射大量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干扰,产生“磁暴”现象。

5、地球自转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a)②昼夜更替现象(b)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任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样就形成了昼夜现象。

向着太阳的半球叫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半球叫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有一个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地球自转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拓展提示]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自东向西运动。

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太阳高度。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18时。

③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a)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c)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地方时是东边地点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要早,表现为时间值要大。

经度相差150,时间相差1小时。

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0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叫标准时。

2012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分析试

2012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分析试

2012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主要特点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可以说,本次试卷对今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

1、试题覆盖面广,难度适中各试题覆盖了初中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都有所涉及(如经纬网图、地球公转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统计图等),所以覆盖面较广。

重点强调基础知识,考查基本能力,及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实践能力在本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卷中的选择题和综合题中的几道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3、紧密结合社会时事热点问题本次考试关注社会文化问题,如26题考的是中国的饮食文化;第10题,欧洲联盟;还结合情景考察基础知识;综合题42题,日本地震的问题;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对试卷的各小题进行分析,及对全区各校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进行分析,究其原因: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

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尤其是七上的知识,得分率最低的选择题2、3、5题综合题的41题中的(1)(2)小题,这些都是地理的基本知识,其中尤其是地球地图知识。

从此处可以反映出地球地图知识的难度在初中阶段确实是较大的,因此对这些难点,我认为一是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加大训练力度,达到熟练运用,二是在对其他内容的教学中应不断应用并强化这些知识。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高。

2012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梳理(必修1)

2012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梳理(必修1)
2.自转周期:
以某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叫1个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以太阳为参照,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时间24小时;
3.自转速度:
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为赤道处一半;
除极点外,地球各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15°/小时;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计算:时刻东加西减;每隔15°,相差1小时;(相邻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实际使用时间是北京时间,指北京所在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不是北京地方时)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作图)
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中指顺着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为偏转方向)。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结晶水汽化,带到地表凝结降雨形成海洋;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②地球上大气、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如煤石油、水能等;
2.太阳大气分层:由里到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层;
3.太阳活动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周期11年,它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它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①许多地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周期有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
②干扰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③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④带电粒子流与两极高空大气摩擦,产生极光现象;
三.地球运动(自转)
1.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01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基础过关100点

201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基础过关100点

201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基础过关100点1、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与河外星系同一层次的是银河系。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是总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火星、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原因: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①表现在太阳光照一直很稳定;②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自身原因:①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条件;②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条件;③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液态水条件。

4、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提供主要的能源。

其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与太阳辐射无关的能源有地热能、核能、潮汐能。

5、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光球层)和耀斑(色球层)。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两极地区高空出现极光;引发地震、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

6、地球自转特征: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转真正周期为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为1太阳日(24小时);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均为15度/小时;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7、地球公转特征:方向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为1恒星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速度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速度慢。

8、地球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区时计算规律:东加西减。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

9、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26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ˊ之间作回归移动,随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形成了四季。

2012年地理会考说明的解读和对会考复习的建议

2012年地理会考说明的解读和对会考复习的建议

2012年地理会考说明的解读和对会考复习的建议一、2011年我县地理会考情况1、2011年地理会考的基本情况和答卷分析(附表见2011年市教科所传统考质量分析)(1)、选择题试卷中选择题(1--25题)赋25分。

统计平均得分为15.25分,难度为0.61。

从阅卷情况看,选择题是学生得分率较高,答题情况较好的是第7、14、18、23题,虽然试题难易适中,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导致选择题屡屡错选,其中丢分较多的题有第1、2、3、5、6、17、21、24小题。

主要是地球、地图,地球运动、相对高度的计算、影响等温线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影响我国糖料作物分布差异的因素等内容,反映了地球基础知识、原理的薄弱及学生这方面知识的缺陷。

由于今年第一年实行无纸化评卷,少数学生还不适应和熟悉,填涂答案中漏涂、错涂也有发生,这些都是今后须引起师生注意的地方。

(2)、综合题中的连线题连线题(第26题)5分,考查学生对旅游景点与所在地的把握程度。

统计平均分为3.79分,难度是0.76。

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一些旅游景点的分布把握不准答错失分,如英国伦敦的塔桥、缅甸仰光的大金塔。

A、B选择答案对的较多,说明考生对我国的北京和桂林的地理事物较了解,但对法国、英国、缅甸的风景名胜不够了解。

(3)、综合题综合题(27--30题)共20分,大题由读图分析、读图分析综合判断等题构成,内容涉及太阳光照图、经纬线的判读和地方时刻的差异,区域图中的我国四个地理分区、美国图等。

考查学生地球、地图和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测试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分析、综合、正确表述的能力,同时结合广西桑蚕产业发展对乡土地理的内容进行考查。

学生答题从统计看:平均分8.62分,4题平均难度值为0.43,难度稍大。

27题考查的是七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学生通过读世界略图对相对点位的经纬度及方向进行判读,并对地球上的五带、地方时差分析判断。

学生较好掌握了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说明教师教学注意了课本活动课的内容,收到了成效。

2012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2012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2012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一、地球的概况与运动△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考点扫描1。

△在地图上没有方向标时,其方位的判断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

经度向东增加的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经度向西增加的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纬度向北增加的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纬度向南增加的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0°)北回归线(23.5°N)赤道(0°)南回归线(23.5°S)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长夜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二、地图△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考点扫描1、2、3。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考点扫描4。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例如去公园浏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从导游图上找到答案。

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交通图。

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世界政治地图。

去一个城市浏览,想知道城市的位置,应该参考小比例尺地图;想了解城市更多的情况,就要选择大比例尺地图;在城市地图上找到某个景点,想知道这个景点的布局,还要选择更大比例尺的地图。

三、海洋与陆地△根据人们的计算。

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2012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地理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2012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地理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2012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地理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表述。

卷面成绩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本试卷共八大题,第一至第七题每个答案项2分(个别答案项1分,详见具体评分要求),第八题每个答案项1分。

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一、共计10分1.D2.D3.B4.A5.A二、共计14分1.中国印度2.亚洲大洋洲3.俄罗斯⑴⑵⑶(答对一个即可得1分,答对二个及以上得2分,部分答对得1分)⑷⑾(答对一个得1分)三、共计14分1.山西与陕西(只答对一个不给分)(如果答山西和河南,也可算对)兰州、银川、郑州、济南(答对一个即可得1分,答对二个及以上得2分)2.B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植被稀少)(任答一点即可得分)3.大小湿润四、共计17分1.青海2.喜马拉雅3.(每个空格1分,共5分)图中D与E可互换4.陇海青藏5.上海拉萨五、共计12分1.乙西南印度洋2.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3.(共2分,部分答对得1分)□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国家。

√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

√盛产香蕉、椰子等水果六、共计12分七、共计12分1.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2.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3.D4.(共2分,部分答对得1分)八、共计9分1.23022.外来常住人口的大幅增长3.浦东新区松江区4.卢湾黄浦人口总数在减少5.人口减少区县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郊区人口增长幅度较大)6.中心城区房价过高(中心城区旧房改造、交通条件改善)酌情给分拓展题:共计10分1.住绿洲路,位于迎春路和龙跃大道之间(3分)2.可利用(乘坐)的交通方式,在那条路附近下(3分)3.住址附近具体的行走指引(3分)4.表达清晰、流畅(1分)。

2012年临沂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题分析

2012年临沂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题分析

2012年临沂市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题分析2012年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题,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行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基础,以《同步学习与探究》为参考,在分值设置上与2011年相同,但在知识点考查的广度、试题设计和开放性上又有所创新。

本试题充分考虑了我市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状况,合理控制试题难度,积极通过学业考试对我市初中地理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试题分析1.命题立意⑴依标靠本: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命题,不超越;试题考查内容紧密联系教材知识点,个别综合性题目的设问参考教材中活动要求;有些考试题目的素材虽然不是完全出自教材,但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平时的复习认真思考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⑵考查重点: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突出学科重点,没有偏、难、怪题,不设置审题障碍。

⑶突出特色:试题的学科特色鲜明,尽可能多的利用图表为素材创设试题情境;综合题部分,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有机统一得到了较好体现。

⑷思路鲜活:试题的灵活性强,通过变换提问的角度、方式以及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提高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尽量减少依靠死记硬背得分的题。

⑸时代感强:命题的情境素材紧贴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人们普遍关注、关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体现地理教学的与时俱进。

⑹有区分度:2012年地理试题的难度与2011年略有降低,优、中、差三类考生成绩有明显的区分度。

2.试卷结构与题型⑴知识内容比例:地球和地图约12%,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各约占44%。

⑵题型分数比例:单项选择题40%,综合题60%。

⑶试题难度比例:较容易题60%,中等题30%,较难题10%。

3.命题原则要求命题原则上,三个体现:⑴体现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⑵体现临沂市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实际;⑶体现学业考试说明的要求。

力争做到四个有利于: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⑵有利于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⑶有利于课程改革健康发展;⑷有利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八年级地理会考试卷分析2012.7

八年级地理会考试卷分析2012.7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分析我认真阅做了2012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试卷,较全面的了解了试卷出题情况、学生的答卷和老师的改卷情况,对此做以下分析,以利于改进我今后的教学。

一.试卷特点与结构分析(一)难易分布本试卷由第一卷(选择题,1-40道,共40分)和第二卷(综合题,41-46道,共60分)组成。

基础题为单项选择题1、4、8、9、11、12、13、16、17、20、21、23、35、36、38题,分值占15分;稍难题为单选题的第2、3、5、7、10、14、15、18、19、22、25、26、27、28、29、30、31、32、33、34、37、39、40题,综合题41题第(1)-(5)小题、42题、43题第(1)-(2)小题、44题、45题第(1)小题、46题的第(1)-(2)小题.分值占70分;较难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24小题和综合题41题第(6)-(8)小题、43题的第(3)题、45题第(2)小题和综合题46题的第(3)题,分值占15分.由此可见该统考试卷难易比例较适中。

(二)知识分布中国地理的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考查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和青藏地区气候、自然环境等特点。

占13分;第六、七章认识省级、省内区域考查了我国的北京、香港、澳门、新疆、台湾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涉及位置地势特点、区域优势、邻国及其与气候的影响,共占19分;涉及长江沿江地带、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和中国的自然资源、铁路交通等知识,占分值23分;世界地理中涉及到的经纬网定位判方向、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板块运动、等高线图中山脊、山谷、气温的综合判定、巴西国家的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城市等、美国、中东、欧洲西部等知识点,占分值45分。

由此可见,本次试卷知识覆盖面很广,考查全面。

(三)本试卷总体评价本次试卷知识覆盖面广,基本涵盖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各章节的知识重难点,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是一份很难易适中,考查全面且重点突出、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指导性的试卷。

2012年地理会考考点

2012年地理会考考点

考试内容与要求地球与地图一、地球1、球的大小、地球仪的作用2、经纬线的作用,对经纬线的描述,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作用和判读3、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4、地球公转的意义:四季的变化,二分二至、南北半球、五带的划分和五带的地球意义。

二、地图1、地图三要素及表示方法2、等高线表示的不同地形部位或不同部位等高线的表现形式3、不同地图的选择(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世界地理一、海陆分布1、大洲的概念及分界线。

陆、洋的主要特点2、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运动的表现:涨裂和挤压及造成的结果、板块内部与边缘的活动状况――交界处地壳活跃是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区、内部稳定。

二、天气与气候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构成天气和气候的要素2、从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上说明气温的分布规律,不同形状、疏密不等的等温线产生的原因。

会描述同一地点气温曲线图反映的气温变化情况。

3、世界降水的差异(主要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4、不同气候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差异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世界的居民1、世界人口的变化,分布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的人口问题2、不同人种的主要分布区3、主要的六种工作语言4、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区,不同宗派的宗教建筑风格5、聚落的差异、聚落的形成与自然和人文的关系。

四、世界的发展与合作1、世界上的国家面积:人口、经济、制度的差异。

2、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特点:两类国家的主要差异。

3、主要体现世界合作的组织——联合国、成立时间、总部所在地。

五、亚洲1.界线、海陆位置。

特点:面积最大、东西跨距最大、跨纬度最大。

2.六大分区、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最高的高原、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3.气候的主要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对亚洲东部和南部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明。

4.亚洲总人口在世界的比重>60%,总人口>36亿。

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过多的人口对环境造成的压力(重点粮食需求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水土流失)。

2012学业水平考试

2012学业水平考试

2012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必修三】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了解区域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上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的交通障碍,粘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科技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农业因素:优越的气候条件起重要作用,面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

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加上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的很破碎,因此,农业生产的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很低。

(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它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势必会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常常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资源调配: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同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的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和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东部地区因能源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停工停产,而且可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加强区域联系,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将某一生产要素配备到最能发挥效益的区域,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销率;天然气可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新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2012初中地理会考知识要点(全)

2012初中地理会考知识要点(全)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③、自成一个圆。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⑶、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1.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2.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四大洋:⑴、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

七、世界的地形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缓。

八、海陆变迁1、地球表面形态处在永不停止的变化之中。

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积的缩小,红海面积的扩大,东非大裂谷的扩张等都说明地球内部在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月系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宙的组成物质----天体 类型多样,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天体。

✧ 天体系统的层次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饶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级别:总星系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B.太阳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一种新能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分层与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是黑子(光球层)和耀斑(色球层),周期约为11年。

2.太阳活动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产生磁暴, 极光相关✧ 普通性 1. 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表现: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同向性、近圆形、共面性) ✧ 特殊性1.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1)宇宙环境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稳定的太阳光照(2)自身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②地表水多以液态存在。

③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能使大量气体聚集形成地球大气层,经漫长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自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2周期: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3. 速度(1)角速度:每小时15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昼夜交替1. 原因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晨昏线分地球为昼半球和夜半球)②地球自转 2. 周期:约24小时✧ 时差1.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较早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2.地方时 换算: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换算原则:东加西减3. 区时(1) 时区的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2) 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换算其他行星系①每相差1个时区,区时就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②公式:T 某=T 已+(-)两地时区差×1小时(东“+”西“—”) (4)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5)北京时间=东8区时=120°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 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南左北右赤道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个恒星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度数23°26′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变化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变化规律① 纬度变化: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昼夜长短的变化(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晨昏线(圈)以地心为中心在地轴两侧来回摆动所致。

(2)判断①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②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3)规律①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②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③ 冬半年情况与夏半年情况相反✧ 四季更替(1)原因:一年中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2)纬度差异①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 ②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③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地球的圈层结构1.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 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2)分层地壳——莫霍界面(地下约17KM ) 地幔——古登堡界面(地下约2800KM ) 地核(3)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组成✧ 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①岩浆岩 成因: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玄武岩)、②沉积岩 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③变质岩 成因: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矿物成分和核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大理岩、片麻岩、板岩) ✧外力作用表现(1)主要表现: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天气与气候✧ 大气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保大地✧ 热力环流(1)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地表冷热不均--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运--同一高度气压的差异--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海陆风:白天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山谷风:白天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形成谷风。

夜间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形成山风。

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形成因子①太阳辐射对不同地表纬度加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2.分布气压带、风带在全球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3.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季风环流1.季风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变化的风2.成因(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季风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的影响,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2)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气候特点温和湿润。

(3)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气候特点高温多雨;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气候特点低温少雨。

✧锋面系统1.概念: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2.特征:水平范围广,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3.分类: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运动状况分为三类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冷锋过境时的天气:阴天、刮风、下雨过境后的天气: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定义: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暖锋过境时的天气:阴雨天气过境后的天气: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准静止锋概念:冷暖气团相遇,势力均衡,锋面相对静止天气:多形成连续性多云或降水天气受冷锋影响:寒潮、沙尘暴天气;受准静止锋影响:梅雨天气✧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天气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天气受气旋控制:台风现象;受反气旋影响:伏旱,“秋高气爽”的天气水圈和水循环✧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2.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意义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改造地表形态,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定义: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暖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低洋流的分布规律中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分布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低压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北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冬逆夏顺)✧洋流的地理意义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降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的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1)影响因素: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2)表现:形成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及相应的植被、土壤。

(3)实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带冰原带、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三个自然带。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海陆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

(2)表现: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3)实例:我国沿北纬40度纬线,从沿海向内陆,随降水量的不断减少,自然带由森林带、草原带逐渐过渡为荒漠带。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2)表现:植被、土壤等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3)实例: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的自然带分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整体性的含义①各要环境素与总体特征的的协调②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③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影响其他区域✧ 整体性的体现: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生产功能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自然资源与人类①采猎文明阶段:数量影响小,质量影响大②农业文明阶段: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地用途多样化,使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 变化土地的质量与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出现零或负增长。

✧ 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1.发展中国家: 面临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对策: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发达国家面临问题: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对策: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 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影响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数值的“虚数”。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1.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多的地区往往是人口迁入的地区。

2.政治因素:政治迫害、战争获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民族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4.生态环境因素: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往往引起大规模人口迁移5. 其他因素:婚姻与家庭、投靠亲友、逃避种族歧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