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草原放牧 人音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4.2草原放牧人音版(简谱)
《草原放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2、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3、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交流感受,分享表现音乐的快乐成果。
教学难点:1、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意境。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你们想知道咱们去哪吗?那里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我先提醒下大家,我们去这个地方不坐汽车也不坐火车,更不坐飞机,我们要骑着马儿去(师做骑马动作)要知道去哪?看完这个短片就知道了(课件播放草原美景,蒙古族风土人情。
音乐播放主题A)师:我们来到了哪里?(草原)草原上生活着蒙古族,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是游牧民族,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马对他们至关重要所以蒙古族又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名族。
二、欣赏《草原放牧》1、师: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里曾经发生一件使整个中国都为之感动的事?2、师播放视频故事《草原小姐妹》三、欣赏《草原放牧》主题11.师:龙梅玉荣姐妹俩现在仍然在草原上放牧,他们说想邀请我们全班同学去他们家做客,可是他们家离我们这很远,怎么办?(骑马去)2.师做骑马动作,哼唱主题1.3.初听主题1,课件播放琵琶独奏主题1( 3遍)师:在大草原上流传着一首马儿之歌,想骑上小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先学会唱马儿之歌。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放牧》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孩子们在草原上放牧的场景,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欢快流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集体放牧的乐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放牧》的词曲,能够独立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歌曲《放牧》的词曲学习与演唱。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与音准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放牧》,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唱歌曲: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跟唱。
3. 节奏练习:教师教授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节奏感。
4. 音准练习:教师教授歌曲中的音准,采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5. 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集体演唱效果。
6.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放牧》。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眷恋。
3. 学生能够在集体演唱中表现出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放牧》。
2. 乐器:钢琴。
3. 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4. 场地:音乐教室。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草原放牧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感。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3. 分组合作教学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歌曲《放牧》。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2草原放牧|人音版(2023)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草原音乐相关的问题,如“草原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草原音乐的理解,我们将学唱《草原放牧》,并尝试简单的舞蹈动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草原音乐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草原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草原生活的想象,成功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在新课讲授中,我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唱《草原放牧》的过程中感受草原音乐的魅力。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在掌握歌曲节奏方面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对于那些复杂的节奏,他们难以迅速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感受和掌握节奏。
4.识记并理解音乐符号,如反复记号、延长记号等。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感知与欣赏:通过学习《草原放牧》,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草原风情,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2.表演与表达:学唱歌曲《草原放牧》并参与舞蹈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身体协调性,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原音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草原音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草原音乐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 四 课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四课草原放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课文《草原放牧》。
2.了解草原的特点和放牧生活。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课本:人音版三年级上册。
2.图片或幻灯片:草原的图片,放牧的场景等。
3.音频文件或录音设备:播放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播放一段有关草原的音乐或视频,向学生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
2.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是否去过草原?对草原有哪些印象?呈现与学习(15分钟):1.向学生展示草原的图片,并简要介绍草原的特点,如广阔的草地、风吹草低见牛羊等。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鼓励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地方,尽量模仿录音中的发音和语速。
3.分段理解课文: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对生词和句子的理解。
4.合作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朗读一段课文,并互相帮助理解生词和句子。
拓展与运用(20分钟):1.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
教师可以指派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牧民、牛羊等,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小组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草原景色或放牧生活,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鼓励他们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3.制作海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制作关于草原和放牧的海报。
海报上可以包括图片、文字和配乐等元素。
4.课堂展示:请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海报展示给全班,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理解。
总结与延伸(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和自己的收获。
2.提问: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草原和生态环境?如何做到保护草原?3.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保护草原的想法和建议。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周围的自然环境,并写一篇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小短文。
可以包括对草原的保护意识和建议。
备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课程的可理解性和适应性。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牧》这首歌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放牧》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3. 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放牧》这首歌曲。
2. 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特殊的节奏和音准。
2. 歌曲的情感把握和表现。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乐谱、歌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音响。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放牧》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二、新歌教学(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特殊的节奏和音准。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
3.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三、歌曲讨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四、练习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推荐相关的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引发学生对《放牧》歌曲的兴趣。
2. 歌曲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重点讲解特殊节奏和音准。
3. 演唱练习: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4.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用歌声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4.2草原放牧 |人音版(简谱)(2014秋)
7、绘制旋律线。请学生选择适合各主题的色彩、线条,在白板中绘制出旋律线。(利用分页展示对比)
8、理解两乐段情绪的对比。生随机翻开图片并且将相对应词语与各主题配对,解决本课教学难点。
3、拓展延伸
1、听一听、辨一辨。说出气球中的乐器名称,并找出本曲的主奏乐器。
2、了解民族乐器琵琶。老师现场演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草原放牧》风格特点,体验音乐在速度、节奏、情绪上的变化,能够初步了解民族乐器—琵琶。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式聆听《草原放牧》,对比感受乐曲乐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以草原、放牧为题材的乐曲,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师演奏乐曲片段,学生模仿弹奏动作。
4、学生跳舞,琵琶伴奏,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草原放牧
第一主题第二主题
热烈,欢快舒缓、悠长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及情绪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乐曲意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受蒙古族音乐特色。理解乐曲不同乐段情绪的对比。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律动教学、体验教学法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琵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聆听牛、羊、牧童的歌声。
2、拖动图片装饰草原。
课题:草原放牧
教学内容
聆听《草原放牧》
教材分析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一段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同名动画片主题歌的音调,节奏轻快活泼,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聆听 草原放牧-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聆听草原放牧-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程是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走进草原,聆听自然的声音和放牧的牛羊,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通过音乐和视觉的融合,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有所体验,探索音乐的魅力和意义,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意识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草原的风光、元素和阴影的变化,感受音乐的意境。
•了解如何使用简单的乐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短片、听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草原世界。
•多种方式展示音乐,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意境和普遍的情感表达。
•组织学生听取音乐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学生对自然、音乐的感受和认知。
•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包括尊重他人和欣赏他人。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1.草原的声音和景色。
2.与草原有关的音乐。
3.使用乐器进行音乐表演。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老师向学生们感叹: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草原,大家可以看到天空湛蓝,白云飘荡,空气清新,这张明信片般的风景绝对值得一看!(2)出示关于草原的图片,让学生初步领略草原的美景。
(3)让学生听到自然环境下牛羊放牧的声音,并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草原上的感受,如果能多亲近大自然那该多棒啊!第二步:展示音乐(1)播放以草原为主题的音乐,带领学生走进草原。
(2)让学生看短片,观察草原中风靡的生态景色并与学生分享感受。
第三步:让学生学会草原音乐表演(1)使用简单乐器,比如小农具,磬等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完成简单的音乐表演。
(2)学生们通过演奏乐器,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
第四步:小结让学生形象化、具体化、全面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音乐的意境。
并引导学生思考与分享自己在听音乐和表达中的思考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了几个问题: 1. 学生们对自然的感受和认知还比较肤浅,需要在未来多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2草原放牧|人音版(简谱)
《草原放牧》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能力,听辨作品中两个主题不同的音乐要素。
2、能力目标:聆听《草原放牧》这首琵琶协奏曲,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情感目标:通过《草原放牧》的聆听听、体验、感受与鉴赏,学生能够学习小姐妹身上的精神,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加热爱音乐。
二、重难点:重点:通过聆听,学生能够了解民族乐器琵琶的一些知识,学会聆听并且享受民族乐器的美。
难点:聆听乐曲,感受作品中两个主题不同的音乐要素,记住主题音乐。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但是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本课的设计还是从感性教学出发:从乐器演奏姿势的体验开始,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从而最终使学生对于作品的情感得到升华,通过启发、引导、模仿、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并且记住作品的主题音乐。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琵琶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草原放牧》主题导入(ppt)师:小朋友们,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会猜谜语,那么现在,老师就用音乐的方式让你们来猜猜这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师提示“嘘,听完再说”)师:谁来说说,是哪件乐器在演奏啊?生:()二、走进乐器1、简介乐器师:你的耳朵真灵敏,今天,老师把琵琶带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
琵琶的基本构造师:琵琶总体由2部分组成:琴头、琴身琴头部分有四个弦轴,你们知道它的作用吗?它是用来调音高的。
师:我们来看看,琵琶有几根弦?(师拿琵琶走进学生)生:4根2、触摸乐器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啊,那有没有小朋友愿意上台,用你的方式,让琵琶发出声音呢?生:师:谁愿意再来试一下?生:3、演奏姿势和“弹挑”指法学习师:小朋友们,注意观察,老师是用什么姿势演奏琵琶,让它发出声音的:左手拿琴,右手食指往外弹出去,大拇指往我们身体方向挑回来,这个指法叫“弹挑”来大家一起来试一下,左手拿琴,右手“弹挑、弹挑”(弹挑练习几次)三、第一部分聆听1、强化主题①师示奏主题师:你们学的真认真,现在啊,老师要用琵琶为你们演奏一段音乐,你们想听吗?(生:想听)师弹奏66..6 22 | 336 22 | 112 36 | 23 20| 112 36 |21 6.6 | 553 235 | 3 - |66..6 22 | 336 22 | 112 36 | 23 20 |112 36 |21 6.6 | 561 35 | 6 - |66..6 22 | 336 22 | 112 36 | 23 20 | 112 36 |21 6.6 | 553 235 | 3 - |66..6 22 | 336 22 | 112 36 | 23 20 |112 36 |21 6.6 | 56 12 35 | 6 0 |②师+生一起弹奏主题师:小朋友们,老师弹的怎么样啊?(生:很好听)师:谢谢小朋友们的表扬,老师刚才在演奏的时候,我看见有几个小朋友跃跃欲试,想参与老师的演奏,那你们能不能模仿老师,来弹奏这段旋律呢?我们试一下好吗,做好准备:左手拿琴,放慢速度,右手弹挑。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草原放牧》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草原放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的一首教学曲目。
这首歌曲描绘了草原上牧童们放牧的场景,歌词生动有趣,旋律优美流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草原的风光,体验牧童的生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简单的节奏。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草原文化和牧童生活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歌曲。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草原放牧》,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草原文化和牧童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草原放牧》,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以及对于草原文化和牧童生活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背景、内容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
2.采用示范法,教师正确地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3.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与草原和牧童生活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歌曲的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草原和牧童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草原文化和牧童生活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背景、内容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
3.示范:教师正确地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4.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5.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展示,评价彼此的演唱效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歌曲的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的曲谱、歌词和重要的音乐符号。
在曲谱上标出歌曲的重点和难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标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牧民新歌》《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目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歌曲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歌曲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歌曲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歌曲案例进行分析。
-歌曲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歌曲的演奏和演唱技巧
2.词句
-歌曲:由旋律、节奏、和声等组成的音乐作品
-牧民: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草原放牧:牧民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活动
-旋律:歌曲中的旋律线,表现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节奏:歌曲中的节奏模式,表现歌曲的韵律和动感
-和声:歌曲中的和声部分,表现歌曲的和谐和丰富性
4.行为习惯层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和行为模式。他们可能对于某些教学活动有特别的喜好,而对于另一些则可能不太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习惯和模式,通过合理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模式。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歌曲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歌曲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歌曲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人音版(简谱)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草原放牧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草原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分析如何将草原音乐的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对音乐术语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可能对“allegro”和“piano”等术语的含义感到困惑。
-草原音乐风格的特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草原音乐与日常生活中其他音乐形式的区别。
举例解释:
-在解决节奏变化和音高准确把握的难点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句教唱、拍手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对于音乐术语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示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术语的含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通过学习歌曲《草原放牧》,让学生感受旋律、节奏的变化,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与创作能力,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音乐术语和演唱技巧表现歌曲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背景,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合唱、律动等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草原放牧》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并在演唱过程中注意音准、音色和气息的控制。
-识别并理解音乐术语,如“allegro”(快板)、“piano”(轻柔),以便在演唱时正确表达歌曲情感。
人音版音乐三上《草原放牧》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上《草原放牧》教案
教案:《草原放牧》音乐三上
教学目标:
1. 能够欣赏并理解《草原放牧》这首作品表达的音乐意境。
2. 能够辨认出《草原放牧》中的主旋律和伴奏部分。
3. 能够用声音模拟出《草原放牧》中的动物叫声。
教学准备:
1. 音频文件或CD:《草原放牧》
2. 讲义或PPT:《草原放牧》的简介和歌词
3. 图片或实物:与草原和动物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草原和动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回忆或说出他们对草原和动物的印象和感受。
欣赏和理解:
1. 展示或播放《草原放牧》音乐,让学生静静地听,并观察他们的反应。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听到的感受和想法,例如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感觉。
辨认主旋律和伴奏:
1. 通过讲义或PPT,向学生介绍《草原放牧》的主旋律和伴奏部分。
2. 播放《草原放牧》音乐的一部分,让学生用手或口模拟主旋律或伴奏。
3. 引导学生辨认出主旋律和伴奏部分,并进行分类和比较。
模拟动物叫声:
1. 对学生解释《草原放牧》这首作品中加入了动物叫声,增加了音乐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2. 播放《草原放牧》中有动物叫声的部分,引导学生一起模拟动物叫声。
小结:
1. 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总结学生们对音乐《草原放牧》的理解和表达。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他们的声音或乐器模拟出其他动物的叫声。
2. 整理和制作展示或演奏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模拟动物叫声的成果。
聆听 草原放牧-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聆听草原放牧-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
•认识草原放牧这首歌曲的曲调及歌词。
•学习演唱草原放牧这首歌曲。
•了解草原文化,了解羌族音乐文化。
2.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1.歌曲欣赏
2.歌曲学唱
3.文化体验
2.1 歌曲欣赏
教师播放草原放牧这首歌曲,学生认真聆听,注意用心感受每一个音符和歌词。
2.2 歌曲学唱
教师示范唱歌,让学生跟唱,并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声音的发声正确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发声位置和音高。
•歌曲的节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拍手来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歌曲的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身边事而对歌曲产生情感。
学生跟唱两遍后,教师对学生的唱歌进行正确的练习和指导。
2.3 文化体验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编排一首羌族舞蹈,将舞蹈与草原放牧这首歌曲进行结合,在舞蹈中模拟羌族人放牛放羊的场景和动作。
3.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歌曲唱吟,舞蹈编排来体验草原文化、羌族文化,并且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官体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达到最好的效果。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欣赏《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
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童话片的主题歌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用了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英雄事迹。
2、认知民族弹拨乐器琵琶,掌握琵琶音色及演奏姿势。
3、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欣赏这首乐曲,记忆音乐主题,启发音乐想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知民族弹拨乐器琵琶,掌握琵琶音色及演奏姿势。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欣赏这首乐曲,记忆音乐主题,启发音乐想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及视频【教学过程】
附:
三年级音乐下册《草原放牧》课后评价标准。
人教版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草原放牧》
人教版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草原放牧》一. 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人教版三年级上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草原上牧童放牧的情景,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充满了浓郁的草原风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歌唱、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
然而,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设计来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演唱《草原放牧》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能够感受草原放牧的场景,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3.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2.学生对草原文化和放牧生活的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拓展。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歌曲,展示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技巧,为学生树立榜样。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草原放牧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表现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改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草原放牧图片、视频等。
2.教学器材:音响设备、钢琴、吉他等乐器。
3.教学资源:草原文化相关资料、音乐欣赏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草原放牧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草原放牧》这首歌曲,包括歌曲的背景、主题和情感。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2课草原-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欢快活泼的音乐情景中,聆听和演唱《快乐的节日》,通过欣赏《草原放牧》,表现了祖国的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动人形象。
重点难点:欣赏《草原放牧》,体会乐曲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画画工具等。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律动教学法。
设计理念: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这就是新课标下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之一。
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让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音乐,让学生通过欣赏增进感情?本课试图在欣赏过程中探索以感受、体验及教师的有效性提问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导:你们喜欢蒙古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那些辽阔的大草原看看吧!(播放《蒙古人》音乐)美的音乐,美的声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使学生身临其境。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所听到所想到的。
3、猜谜:有一句诗叫"犹抱xx半遮面〃,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媒体出示谜面)4、引导学生猜出谜底一一琵琶,并进行评价。
在此我用谜语导入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从感情上激起学生与教材的共鸣。
5、画草原放牧的场面。
师:你能将刚才所想的画下来吗?背景音乐为《草原放牧》。
6、展小作品。
新课程中强调音乐要让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敢于当众表现自己。
在此我创设情景,在教学中给孩子提供表演和表现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欣赏乐曲深化主题1、初听,教师提问:你觉得这首乐曲情绪怎样?2、介绍弹拨乐器琵琶,提问:你知道中国民乐中弹拨乐器还有哪些吗?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实物出示琵琶,加深印象。
人音小学音乐三上《4草原放牧》word教案
玉壶镇中心小学电子教案模板课题与课型草原放牧执教时间2013年9月学情及教材简析《草原放牧》是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3年。
乐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女龙梅、玉荣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事迹,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热爱集体,不畏风暴的高尚风格和勇敢的精神。
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同时又运用管弦乐队交响乐的丰富表现手段,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草原放牧》是个呈示性段落,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
在乐队的引子后,琵琶奏出的呈示主题,节奏轻松活跃,旋律明朗欢快,这是取自于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
它是这部协奏曲的主要主题,着力刻画“小姐妹”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预设目标1、通过鉴赏《草原放牧》,使学生对蒙古族“短调”,“长调”歌曲体裁有所了解,对协奏曲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
2、通过鉴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形式要素。
增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1、体会乐曲意境。
2、了解什么是协奏曲,了解蒙古族“短调”,“长调”音乐特点。
难点: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分析、探究音乐形式要素的艺术作用。
教学具准备(课件制作情况等)教与学的预设设计意图或修改一、复习歌曲《草原上》二、欣赏歌曲《草原放牧》1、介绍歌曲2、简介琵琶3、什么是协奏曲: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
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4、分段欣赏:(1)欣赏引子:师:是什么主奏乐器?表现了什么?(圆号,表现小姐妹的英雄气质。
)师:圆号奏出了“小姐妹”的主导动机,表现小姐妹的英雄气质。
复听:要求学生注意圆号柔润饱满的音色。
师:琵琶在中音区出现一个音调挺拔的战斗性号角声。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4课放牧-草原放牧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一:分析教材《草原放牧》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首经典的蒙古族器乐琵琶协奏曲,不了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力,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杨祖国新一代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二: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感受蒙古族的民族民间音乐和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的听辨《草原放牧》,并根据听音乐在力度、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变化,能根据音乐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认识琵琶并记住琵琶的音色。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草原放牧》,让学生深深地体会蒙古族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与魅力,为民族音乐自豪,为祖国自豪!三:教学重难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及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和稍快的速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达充满生机的草原,难点是: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感受大草原的美,创编舞蹈为歌曲伴舞,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
四: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采用趣、看、说、听、唱、演、动等多种教学发,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的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达到情感的升华。
五、教具的准备为了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钢琴。
六、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以孩子们的好奇心为主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1)欣赏舞蹈,情景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我将用不同的少数民族的舞蹈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猜出不同少数民族舞蹈,设问:孩子们你们知道第一舞蹈的哪个少数民族吗?以此导入本课。
(2)走进并了解蒙古族的生活风俗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快速的了解蒙古族,我利用多媒体出示ppt图片,设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里是哪里吗?(蒙古族)出示图片,那我们今天就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内蒙古)你们了解蒙古族都有些什么吗?有居住用品:蒙古包,饮食文化:酥油茶、手扒羊肉,体育项目:射箭、赛马、摔跤,蒙古服:五颜六色、华丽多彩,欢庆节日能歌善舞等来加深学生对蒙古族生活风俗的认知。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草原放牧_人音版
欣赏课《草原放牧》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草原放牧》 2、舞蹈练习3、创作活动:蒙古旅游。
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3年。
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同时又运用管弦乐队交响乐的丰富表现手段,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是乐曲一段。
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第一主题是主要主题,着力刻画“小姐妹”欢快、活泼的情景。
E羽调,3/4拍子。
第二主题是描写草原放牧的另一侧面,抒发内蒙人们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欢快活泼的音乐情景中,聆听和演唱《快乐的节日》,通过欣赏《草原放牧》,表现了祖国的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动人形象。
重点难点:欣赏《草原放牧》,体会乐曲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画画工具等。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律动教学法。
设计理念: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这就是新课标下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之一。
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让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音乐,让学生通过欣赏增进感情?本课试图在欣赏过程中探索以感受、体验及教师的有效性提问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导:你们喜欢蒙古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那些辽阔的大草原看看吧!(播放《蒙古人》音乐)美的音乐,美的声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使学生身临其境。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所听到所想到的。
3、猜谜:有一句诗叫“犹抱××半遮面”,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媒体出示谜面)4、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琵琶,并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放牧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旋律的分析,感受歌曲的旋律美;通过歌曲的歌唱,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3.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乐曲《草原放牧》,感受情绪、速度、结构等音乐要素。
初步了解我国民族弹拨乐之王琵琶的形状、音色、演奏姿势等音乐常识。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草原放牧》的学习,初步了解我国民族弹拨乐之王琵琶的形状、音色、演奏姿势等音乐常识。
难点:体验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的情绪、速度、结构等音乐要素。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一、导入:
学生伴奏,教师舞蹈。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舞蹈,请你们边看边仔细思考这段舞蹈来自哪个名族?
介绍蒙古风情。
a师:让我们随着图片去看一看蒙古这片美丽的土地。
B学生观看。
初步了解蒙古的地理风光,风土人情。
师:在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分组讨论,请同学总结)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1、聆听整首音乐。
师:孩子们,今天我带来了两位蒙古族的新朋友玉荣和龙梅。
下面我们来听一段有关他们的音乐《草原放牧》(板书)请边听边仔细思考这首音乐的主要乐器是
什么?
介绍琵琶
师: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
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音色穿透力强,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又润滑,低音区音质淳厚。
学习《草原放牧》
A聆听引子部分:
师:1、请听听第引子部分类似号角般的声音是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圆号)
2、模仿圆号声音WU
3、请跟随老师一起再次感受引子部分速度,你仿佛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B聆听主题部分:
|主题一:1、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一主题,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划旋律线。
2、这段旋律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老师示范两个动作,你们觉得那个动作更适合这一段旋律?
4、草原上的小姐妹骑马去放牧她们的心情怎样?
5、请拿起手中的筷子给主题一音乐伴奏,最后一拍加上“嘿”
6、最后一个音筷子举过头顶,边敲边喊“嘿”。
7、用“LA”唱出主题旋律乐句(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表演)
8、这一主题刻画了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旋律包含舞蹈性因素及蒙古民歌中的“短调”特点。
主题二:1、和老师一起用旋律线感受第二主题,请你们思考这一段旋律和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
2、再次聆听这一段音乐作者在表达什么呢?
3、第二主题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旋律吸收了内蒙古民歌中的“长调”风格。
4、出示结构体系:引子AB
5、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活动3【活动】音乐创编
(三分钟讨论时间,分组设计动作表现音乐)
孩子们请你们把这首曲子完整的表演一遍,你们可以用自己组设计的动作表现草原小姐妹活泼可爱的形象,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筷子随着音乐的情绪为歌曲伴奏。
(只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鲜艳的花,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悠扬的歌声,原来小姐妹赶着羊群去放牧了。
)(我们在草原上跟着羊群一起唱歌跳舞开心极了)
活动4【作业】小结
孩子们,美丽的大草原不仅有着感人的故事,更有着动听的音乐,这就是这堂音乐欣赏给我们带来的共同收获。
音乐可以带给你惊喜,仔细去听,慢慢的感受。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