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学案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浅显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习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情感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讲诚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依据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古人的诚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不期而遇”这个成语的含义吗?——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期”该怎么解释?——约定。
今天我们教室里的听课老师如期而至,和我们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请同学们解题。
二、测一测指名回答后,全班齐读:《世说新语》是()(朝代)的()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是六朝()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被鲁迅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一读【知识链接】文言文朗读的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情感)1、读准字音。
老师范读,让同学们找出应该记住的生词。
老师明确:不,通“否”,(fǒu)【知识链接】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2、读清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并根据文意在书上划出节奏。
老师明确节奏,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言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学案第一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3.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正确流利诵读课文,掌握大意。
2.难点: 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2.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又称《世语》、《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
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 2.11《陈太丘与友期》学案 上海版
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诚信、有礼的美德。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法指导:将诵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先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然后再读课文,根据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主旨。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文学常识填空《世说新语》是古代的一部集,主要记述了。
是(年代)宋文学家组织编写的。
2、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期行太丘舍去尊君在不非人哉友人惭3、借助工具书或文下注释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1)太丘舍去(2)与人期行(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5)入门不顾(6)尊君(7)家君(8)君4、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和今义。
(不少于四个)5、搜集关于诚信的名言,并把它写在下面。
【课堂研讨】1、导入2、检查预习情况3、读。
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4、译。
(1)男女生抢答形式检查重点词语的预习情况(2)学生交流总结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语(3)翻译课文。
遵循基本原则:信达雅运用基本方法:留换补删调贯5、再读。
读出人物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性格。
6、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认为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3)这个小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结合自身实际反思日常行为有无做到诚信?(4)交流关于诚信的名言【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去后乃至太丘舍去入门不顾与友期行相委而去下车引之2、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赏赐百千强B.则是无信C.相委而去D.下车引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著我旧时裳B.学而不思则罔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下车引之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陆少保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①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案蒋慧娴一、情景导入(2分钟)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叫“自古英雄出少年”。
我们就认识很多这样的少年英雄。
比如说砸缸救友的司马光,四岁学画的王冕,六岁称象的曹冲,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翻到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少年。
[打开PPT](板书:陈太丘与友期)请跟着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检查预习(五分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打开PPT)[过渡:课前,老师已经要求大家进行了预习,现在我就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请给下面的字词注音)2、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打开PPT)三、朗读课文,体味情感(十分钟)(过渡: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现在就请大家先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注意老师朗读的停顿与节奏。
)1、翻下PPT,老师范读课文。
2、(听老师读完了,我就要检查一下你们刚才有没有认真听了。
所以,现在角色互换,由你们把课文齐读一遍,我来当听众。
(按下PPT)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学习齐读课文。
(老师点评:嗯,读得真整齐,声音也很洪亮,有点那种感觉了,但停顿还欠明显,如:客\问元方。
还有后面,友人便怒,发怒的友人,语气应该有点急,所以朗读时,语速要稍微快点。
)3、点读。
(现在,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再来给我们读读课文,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了。
注意老师刚刚讲的几个细节处)(老师点评: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吧,大家给点掌声。
停顿处处理得很到位,朗读很清晰。
不过老师希望你下次朗读时声音再大声点四、疏通文意,讲故事。
1,所谓“书读百变,其意自见”。
我们已经把课文朗读了四遍,而且本文比较浅显易懂,同学们应该已经能大致翻译文章内容了。
那现在你们还有没有哪些不懂的字词或语句的意思不懂的,就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反馈,师生共同解答。
)(三分钟)3、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
(放PPT)(八分钟)(1)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教材分析1.新课标要求构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本事, 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 要求学生经过学习有自我独特的见解, 感悟浓浓的父子情,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完美的#39;感情, 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 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维护父亲的尊严, 感悟亲情,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 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 自我感悟出道理。
并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 再到进一步谈自我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 构成自我的见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本事:积累文言词语, 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资料, 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资料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资料, 准确理解课文资料。
诵读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教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 去认识一位小朋友, 它穿越时空, 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 让我们一齐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 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我们来读懂它初读感知1、学生朗读, 同学评价2、齐读译后再读, 合作学习1、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2、落实重点词句3、学生讲故事4、引导朗读, 注意停顿与重音, 把握感情, 师生点评。
学生互相挑战诵读, 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1、读了这篇课文, 你悟到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3、如果是你怎样办设题意图:经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 让学生了解资料, 构成自我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 对父子情的感悟,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 为人真诚守信。
第2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案
第2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关于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让梨的孔融、砸缸的司马光等。
今天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儿童,他就是陈太丘之子——陈元方。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目标导学一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2.古今异义(1)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领。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到……去。
)(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3.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主语,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感叹句非人哉(哉,表感叹的语气助词。
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
)【目标导学二阅读感知】(一)读通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
2.按照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表演故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表演走进人物的内心。
一位同学担任旁白,一位同学饰演元方,一位同学饰演元方父亲的朋友。
规则:①表情、动作到位;②语言可以是白话,也可能是文言,但不能脱离课本。
我们分两组展开竞赛。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怎样反驳“友人”的?【交流点拨】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就走,是失约的表现。
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无信”,二为“无礼”。
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是没有礼貌。
2.从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小孩?【交流点拨】懂礼识义,聪明机灵。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的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1.2 教学内容简介《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背景。
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孩子。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2.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详细讲解故事情节。
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对道德观念的认识。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3.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进行表演。
3.3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引导法: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进行表演。
第四章:讨论与反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良好品德。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情节和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故事情节和道德观念。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3 教学方法引导法:引导学生总结和思考。
提问法: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6.2 教学内容提供与《陈太丘与友期》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3)掌握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诚信待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3)掌握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背后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陈太丘及其友期的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诚信待人的思考,导入本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陈太丘与友期》,理解文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答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诚信待人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诚信待人的价值观。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诚信的认识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谈谈自己对诚信待人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以及对诚信待人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文言文的环境。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的内容。
2. 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翻译、朗读等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品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描绘了陈太丘与朋友之间的诚信交往的故事。
故事以陈太丘守信赴约、友人失约为主线,展现了陈太丘的诚信品质和友人之间的友谊。
2.2 课文注释1. 陈太丘:东汉时期的名士,以诚信著称。
2. 友期:指朋友之间的约定。
3. 失约:指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
2.3 重点词语1. 信守:指遵守诺言,坚守信用。
2. 期限:指约定的时间。
3. 愧疚:指感到内心的惭愧和不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 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3.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2. 文中古代礼仪和习俗的理解。
3. 人物内心活动的推测和解释。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提出问题。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角色扮演: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模拟。
4.2 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课文文本、图片等相关资料。
2. 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指导学生朗读。
3. 情景道具:用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课堂导入1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陈太丘的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5.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提出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2
《陈太丘与友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背景及意义。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课文《陈太丘与友期》的阅读与理解。
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
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陈太丘与友期》的阅读与理解。
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
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礼仪。
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实践法:通过朗读、背诵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2 教学手段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词汇和句型。
课文音频:播放课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课文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词汇学习: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朗读与背诵:训练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讨论与表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寓意和道德教育,进行相关拓展。
4.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词汇学习:10分钟朗读与背诵:10分钟讨论与表达:10分钟总结与拓展: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讨论与表达:评估学生的观点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自我反思: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教学改进。
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朋友、诚实守信的品质。
(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学会与人相处。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2.2 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3.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3.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陈太丘与友期》的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4.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4.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
4.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笔。
(2)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课后作业5.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2 学生选择一篇课后拓展阅读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7.2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8.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的古典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8.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九、教学评价9.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陈太丘与友期行第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
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与人约定的事情的。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义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3.强调重点词语:(1)与友期行(约定)(2)太丘舍去(舍弃)(3)去后乃至(才)(4)门外戏(玩耍)(5)尊君在不(同“否”)(6)相委而去(舍弃)(7)则是无信(信用)(8)下车引之(拉,牵拉)(9)入门不顾(回头看)4.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分组讨论,内容解读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明确: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文中有几位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明确: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沪教版六年级上:《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瓜葛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课型及课时1.讨论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同样是一堆金钱,同样是几个穷朋友。
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甚么好呢?(穷朋友)为甚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
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
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
”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
”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
”但是,在现实糊口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今天咱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三、整体感知:请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四、探究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1.文章开头就写"妈妈突然问我",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耶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张。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么的?明确: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
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
"我"本来并不晓得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固然可以作主。
沪教版语文六上第二单元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沪教版语文六上第二单元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存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明白得差不多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朗读,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青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思路:以“读”和“悟”为主线。
变换形式诵读,力争当堂成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初读课文1、杂然地朗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
(注意“不”)2、齐声朗读课文,读出停顿。
三、译读课文3、利用课下注释,读一句原文然后赶忙把它译为现代文。
师检查重点词语期行:约定同行期日中:约定的时刻是中午至:到舍去:离去乃至:才到在不:在不在?“不”通“否”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引:拉(握手)顾:回头看出示译文,齐读译文。
四、朗读课文读出语气。
重点注意:①“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不满、愤慨)②“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义正辞严)五、悟读课文课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8、用原文回答:友人是如何样动气大骂陈太丘的?元方又如何样针锋相对地回敬父亲的朋友?最终,双方又有如何样的态度?9、你注意到了吗:双方的表现都专门反常。
一个骂友人,一个责长辈,他们的情绪什么缘故那么兴奋?——双方都以“守信”为理由,友人的认错态度和元方的不顾,都能够看出古人是专门重视“诚信”的(“仁义礼智信”是古人的行为准则)。
10、友人到底是一个如何样的人?11、陈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2、讨论:①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无礼。
对方差不多认错,应该原谅。
能够明白得。
元方如何说是小孩。
13、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做人要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背诵课文拓展阅读王戎评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教师寄语附:课文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能讲译,能理解课文的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文中主要赞颂的人物是谁?(东晋才女谢道韫)赞美了她什么呢?(聪明有才学。
)我们现在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二、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然后再叫一个学生单独读,读后让学生评论正误优劣
三、学生自学课文并讨论
(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1、读懂课文并翻译。
2、讨论“研讨与练习”中一、二两题中属这课的内容。
3、学生提问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若学生没有提出以下问题就由老师提问:
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⑵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⑶在《世说新语》中《咏雪》列入“言语”,《陈太丘与友期》列入“方正”,这是为什么?
四、先让学生读无标点的原文,再叫学生自读课文,看谁能先背诵。
五、学生课堂做练习,如有时间就课内订正或留作课外作业。
如有时间可让学生即兴表演。
六、下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同龄人的故事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教案2 沪教版五四制-沪教版小学六年级
陈太丘与友期1新设计2新设计《陈太丘与友期》作为古文阅读在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确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为: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传统。
3新设计4新设计5教学目标6新设计7学情分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文言文。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元方的诚实守信。
本课设计重在将教学内容与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相结合,特别突出“实”和“趣”二字,运用诵读法、品读法和情境教学法,不仅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8新设计9重点难点重点:实词的掌握与朗读的训练。
难点:主旨的把握。
10教学过程10.1第一学时10.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2、读顺句子请大家先别看课文,试着读一读这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原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3、读出停顿,读准节奏三、译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抢答教师准备好的字词。
重点掌握(期、舍、去、不、委、引、顾)2、教师补充3、明确:期:约定;舍:放弃;去:离开;不:通“否”;委:放弃;引:牵,拉;顾:回头看尊君:敬称对方父亲、君:敬称对方,您;家君:称自己父亲。
4、翻译全文。
四、品读课文,赏析人物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 ,尽量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赏析人物请以“XX是一个________人,我从__________(字、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4、议一议:有人认为友人既已认错,元方应当原谅他,而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电子教案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流畅的诵读课文,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有礼、有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辅助
教具多媒体
学科资源
教学流程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教法)
学生活动
(学法)
设计意图
以题代忆
导入
以题代思
1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2解释字词
内集儿女俄而骤欣然未若差拟因
5.作者用什么方法刻画了陈太丘的友人和其儿子的形象的呢?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并分角色表演,一生叙述性语言,一生扮演友人,一生扮演元方。
解释字的古今意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下车引之()
④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字词
期行日中至尊君家君君不委
翻译《陈太丘与友期》
在学生读完后,自主理解教师出示的重点字词时,及时地给予点拨
3.去掉标点,让学生朗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古文。
4.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大屏幕出示易错题及重点题
快速导入,让学生进入《世说新语》第二课《陈太丘与友期》
教师放录音,教师示范读。在学生自读,跟读,小组读,展示读时,注意纠错
学生拿出本子,快速写出答案,不会的快速查书
板
书
设
计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元方友人
入门不顾日中不至、对子骂父
课后反思
修改说明
备注:一个单元建一个文件夹,其中有1教案、2课件、3相关资料
思考今天要学习的课,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3.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四、参考资料
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
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十卷、《典叙》、《世说》十卷、《集林》二百卷、《幽明录》二十卷、《宣验记》十三卷、《小说》十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八卷。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