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ppt课件
![《论语》八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4a12ed6529647d272852ac.png)
10、不悱不发(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样子)
11、20举19/11一/4 隅不以三隅反(类推)
8
“子曰”是什么意思?
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 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在这里指孔子。
曰 : (yuē )
2019/11/4
9
理解体会
2019/11/4
10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八则
2019/11/4
1
预习提示:
1: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 名言警句,上课时交流。
2:找出“学而不厌”“温故知 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 等成语的出处。
3: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019/11/4
2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东南)人, 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 也.”
是
代词,这 真知
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 态度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2019/11/4
17
下一则 返回
第四则译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 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 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2019/11/4
6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是 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从宋朝以来,它和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成为封建 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共 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 话体、叙事体。文字都很简短,但是精炼质朴,含义 很深。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 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 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 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 《论语》中。这部书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学辑录的。
论语-八则.ppt课件
![论语-八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13776058fb770bf78a55a7.png)
2020/3/22
6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是 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从宋朝以来,它和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成为封建 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共 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 话体、叙事体。文字都很简短,但是精炼质朴,含义 很深。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 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 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 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 《论语》中。这部书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学辑录的。
2020/3/22
下一则
13 返回
第二则译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
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2020/3/22
14
wǎng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dài 思而不学则殆。”
疲倦
2020/3/22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被誉为“万 世师表”、“千古圣 人”,世界十大思想
家之首。
2020/3/22
3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2020/3/22
4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2020/3/22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5 返回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 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 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 大名人之一。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https://img.taocdn.com/s3/m/4190a6509b6648d7c1c74670.png)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1、解释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
“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作者简介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作者:孔子,请同学们看到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圣人”。
三、整体感知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①读音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是知()也罔()殆()而内自省()也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②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a.要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b.总结“而”的用法“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沪版六年级语文下《论语》八则和作文讲解
![沪版六年级语文下《论语》八则和作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517c042a45177232f60a26d.png)
模块一 《论语》八则 课文梳理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论语》——儒家的经典,道德的规范《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
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与《大学》《中庸》《孟子》统称为“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五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知识点归纳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
先秦诸~在这里指孔子。
曰:(yuē )说。
时:按时。
说:通“悦” 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知道,了解。
愠:怨恨,恼恨。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知:通“智”,聪明。
好:喜爱,爱好。
乐:以(之)为乐。
凋:凋谢。
尝:曾经。
寝:睡。
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
松柏后凋,是说别种树木到这个时候,都已枯槁零落。
独有松柏仍旧青翠不凋比喻修道的人有坚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磨折,而不至于改变初心。
深层含义:岁寒:污浊的社会。
松柏:君子。
松柏:常绿乔木,喜温抗寒,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南部及华东地区,亦常用作园林作观赏树种。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译文理解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学习并且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而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只有按时温习,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论语八则》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论语八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dba25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8.png)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论语八则》教案
课程背景
《论语八则》是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它讲述了孔子的思想和人生哲学,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人生哲学。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
1.《学而》
2.《为政》
3.《兄弟》
4.《父母》
5.《君子》
6.《友》
7.《里仁》
8.《公冶长》
教学步骤
第一步:学生思考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道德?
2.什么是人生?
第二步:听讲
让学生认真听讲老师讲解《论语八则》。
第三步:识记
让学生重点记忆每个篇章的主题。
第四步:阅读
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每个篇章的内容。
第五步: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篇章的主题和内容。
第六步:写作
让学生根据阅读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加深对《论语八则》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效果
通过这一课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出优秀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得到提升。
论语八则ppt课件
![论语八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5915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d.png)
CHAPTER 02
论语八则解读
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总结词
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这一则强调了学习后及时复习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复习,人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 解,从而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则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总结词
友情与交往的喜悦
详细描述
这一则表达了与远方朋友相聚的 喜悦。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 友情是一种珍贵的情感,与朋友 的相聚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学思结合
论语八则强调学与思的结合,教导我 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总结,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事求是
孔子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诫我们 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主观臆断、 不轻信盲从。
创新思维
论语八则鼓励创新思维,要求我们要 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提出新观点 、新方法。
终身学习
孔子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导我们 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不断 变化的世界。
坚韧不拔
论语八则强调自我反省,要求我们经常审 视自己的言行,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以 达到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
孔子提倡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导我们要有 毅力、有恒心,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以 实现个人目标。
对人际关系处理的启示
尊重他人
论语八则强调尊重他人,教导 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尊重 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建立和谐
则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总结词
心态平和与自我修养
详细描述
这一则强调了保持心态平和的重要性。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 ,不应当心生怨气,而是应该以君子的风度处世,保持内心 的平静和冷静。这种自我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
则四:吾日三省吾身
总结词
精选作文沪版六年级语文下《论语》八则和作文讲解
![精选作文沪版六年级语文下《论语》八则和作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8f00d6e524de518964b7db3.png)
模块一《论语》八则课文梳理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论语》——儒家的经典,道德的规范《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
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与《大学》《中庸》《孟子》统称为“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五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知识点归纳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
先秦诸~在这里指孔子。
曰:(yuē)说。
时:按时。
说:通“悦”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知道,了解。
愠:怨恨,恼恨。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知:通“智”,聪明。
好:喜爱,爱好。
乐:以(之)为乐。
凋:凋谢。
尝:曾经。
寝:睡。
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
松柏后凋,是说别种树木到这个时候,都已枯槁零落。
独有松柏仍旧青翠不凋比喻修道的人有坚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磨折,而不至于改变初心。
深层含义:岁寒:污浊的社会。
松柏:君子。
松柏:常绿乔木,喜温抗寒,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南部及华东地区,亦常用作园林作观赏树种。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译文理解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学习并且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而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只有按时温习,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
《论语八则》课件(35ppt)
![《论语八则》课件(35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4fc67f011ca300a6c39090.png)
师
矣。‛
了
(这一点) 成为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
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 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 了。” 这则讲的是学习方法:知 识的巩固与创新。
3 子曰:‚学
死 读 书
表转折
而 不 思则罔,
迷惑而无所得
思考
思
空想 表转折,却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而
不 学
指认真学习
则 殆。‛
连词,就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
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 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 明智的。 这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实事求是。
5子贡问曰:‚孔文子 何以 谓
他,指孔文子
=以何,凭什么
之‘文’也?‛子曰:‚敏 而好 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学,
=以是,因此
称 聪明表顺接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以……为耻
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
赐给‘文’的谥号呢?‛ 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 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 谥号。‛ 这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勤学 好问。
6子曰:‚默而 识之,学而不
静默,不说话 记
表修饰,可译为 表顺接 ‚地‛
住
满足
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厌倦 =于我有何哉 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
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 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则也是讲的学习方法:学习 和思考的关系。
4子曰:“由, 诲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教导 教诲 就是
通‚汝‛ 你
女
知 ,是
这
知
也 .”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8《论语》八则》PPT课件 (1)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8《论语》八则》PPT课件 (1)](https://img.taocdn.com/s3/m/7e18de1acfc789eb172dc84c.png)
凭
(这一点)
做
了
第二则译文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可以凭借 (这一点)做老师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wǎng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而无所得 dà i 思而不学则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第三则译文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 想而不学习,就会有精神疲倦无所得。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4 子曰:“由, ?
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 态度
通“汝”、你
代词,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是
知 也.”
真知, 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第四则译文
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那就 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 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表示并列关系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 表示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
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 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 《诗》、《书》,定《礼》、《乐》。序 《周易》,作《春秋》。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沪教版六年级下《论语八则》(共10张PPT)
![沪教版六年级下《论语八则》(共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f72f602fab069dc51220111.png)
) )
第7页,共10页。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
)(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
可以为师矣 (
)(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 ( ) (
吾尝终日不食 (
)(
以思,无益 (
)(
)(
) )
) )
第8页,共10页。
翻译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
)(
)(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
第3页,共10页。
学而 时 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表承接, 它,指代学过的
从。
然后。 知识。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而时习之 ( ) ( )
吾尝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曾经。 整天。 吃。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快乐。
了解。
品德高尚的 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是。
这。
知之
者不如
指知识。 ……的人。
之者。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爱好。
第4页,共10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水平。
2、结合本文的学习理解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解释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
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能够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
“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
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作者简介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作者:孔子,请同学们看到
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能够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
“圣人”。
三、整体感知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①读音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罔()殆()而内自省()也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
②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
a.要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
b.总结“而”的用法“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顺接和转接。
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明确:表顺
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学而不厌。
③重要句子的翻译
④全文的翻译
⑤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精读品味
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明确: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等。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等。
2.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明确:
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
说明理由。
例1: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例2: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4.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
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能够“知新”。
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
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
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习。
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
东西使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水准。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仅仅一味
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但问知识才能比自己
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
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五、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