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0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_人教新课标-精选学习文档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11 灯光【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爱护保重。
2.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说按次,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说按次,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爱护保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点北方的工作。
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手握兵权的将军都割据一方,百姓处于灾祸当中。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受日本政府支持,权势比较强大。
1926年李大钊亲自领导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他因而一样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仁慈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但是,他一直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走漏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量忠实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二、出示目标,明确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爱护保重。
2.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说按次,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请大家快速浏览2—32自然段,看作者按照工夫按次写了哪些事?被捕前烧掉文件坚守岗位被捕时临危不惧法庭上沉着镇定,坚贞不屈被害后家人悲痛小结:课文按照工夫按次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同敌人做斗争、最初勇敢牺牲的业绩及家人的悲痛。
四、再读课文,感悟人物抽象1、请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入印象的句或者你认为含义深入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触,小组内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2.全班交流,交流碰撞请你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入的句子,再说说从中领会到了甚么?例如: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三组:深深的怀念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前后对照的写法。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二、了解背景,介绍李大钊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他是李大钊的大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背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的日子。
2.介绍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他领到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活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 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生字注音并组词(学生先做,教师指正)四、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标注自然段(32个)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16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到?3.理清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和课文结构,并且给文章分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
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
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
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
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à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新课标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新课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感受革命者忠于革命、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崇高品德,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深刻感悟,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加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入人物内心世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概括总结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本文作者。
2.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重点词句,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1.播放本课朗读录音。
(让学生认真听,入情入境,真正地走进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以题激趣,整体感知。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和作者产生思想共鸣,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位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从中受到精神的熏陶与感染。
)(1)作者在文中主要回忆了有关父亲李大钊在白色恐怖下依然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最后英勇就义的几件事。
老师小结:作者主要回忆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仍然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坚定与沉着的表现;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2)通过初步感知,你对李大钊产生了怎样的第一印象?学生甲:我觉得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体现出他忠于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崇高品德。
学生乙:通过感知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及法庭上与敌人做斗争的情景,我感受到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为了革命事业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10、十六年前的回忆》新课程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10、十六年前的回忆》新课程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10、十六年前的回忆》新课程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四、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10十六年前的回忆1. 会认会写14个生字,读读记记“含糊、尖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4.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感受革命传统的优良。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今天,从动人的故事中,我们要缅怀革命先辈,继承革命传统。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二、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人物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师介绍当时国内情况、学生了解李大钊情况)既然同学们都已经了解十六年前的那一天,那我们了解李大钊吗?4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1 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画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2 交流讨论:(1)被捕前:①“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哪能离开呢?”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②“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③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3指导朗读。
(2)被捕时:①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范文3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书籍、严峻”等词语。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梳理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加深对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被害后同敌人作斗争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2.梳理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加深对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被害后同敌人作斗争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本课的预习案。
2. 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李大钊以及他所处时代的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利用单元导读,导入新课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同学们,我们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了解到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们要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你知道我们应该先来学习什么呢?2.出示课本45页的单元导读。
通过抓关键词语,让学生自主学习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3.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书籍—狼藉严峻—竣工满脸横肉夹衣(三)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事的,请划出文中标志性的句子。
明确答案:时间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有一天;4月28日。
2.同学们,4月6日的早晨,父亲被捕了。
那么那年春天写被捕前;有一天写被捕后;4月28日写被害后。
3. 理清文章的脉络,结合题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写我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以及被害后所发生的事情。
4. 同学们,你看一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板书:首尾照应)其实文中还有几处是属于内容上的前后照应,找一找。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精选17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精选17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篇1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14个生字,并积累相关词语“军阀、恐怖、宪兵、皮靴、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相关内容。
学法: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
(5分钟)一、单元整体目标把握 (3分钟)1. 自读单元导读,并思考:(1)本单元课文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缅怀革命志士∕深深地怀念∕怀念革命先辈……)(2)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②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③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④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二、激趣导入 (1分钟)读完了单元导读,同学们一定在各自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很多的革命先辈。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走近一位伟大的革命志士。
板书题目。
三、课程呈现(一) 背景介绍(3分钟)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抵抗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他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 由背景介绍引出作者李星华,及作品简介。
(2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回答:《十六年前的回忆》是( )的( )李星华在( )遇难( )时所写的一片( )。
(三) 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预习效果(一人一词)(5分钟)个别指导:1.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3单元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课题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相
关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重点难点关键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条理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
一、导入新课1.师:通过导读,我们知道本组课文将为我们展现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再现第一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2.指导读好课题
二、初步释疑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读准、通读课文
(2)思考:十六年前是那么远,可作者李星华的记忆却是
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呢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3.这位父亲是谁?谁能用所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
李大钊
4.再读课文,画出表示阶段性时间的词语,并想一想在这些关键的时间段,作者都写了哪些事
5.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所述的事情
三、领会主旨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再读课文
(1)画出文中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句,交流自己读出了李
大钊的什么品质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在组内讨论、交流,解答疑难
板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局势危急坚守岗位
被捕时不慌不忙态度严峻
法庭上不慌不忙态度严峻
被害后全家悲痛牢记日子为国捐躯
死的光荣
课后记。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 1. 理解并复述课文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2.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于家人之间的亲情表达方式; 3. 掌握并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写出类似的故事。
2. 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变化;2.理解课文中家人之间的真诚和感动;3.运用所学的发音、语音以及语法经验打好语言基础。
3.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情感方面的表达和变化;2.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和写作技能。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情感变化和故事内涵。
欢迎学生遵循老师并打开书本。
4.2 新词学习教师通过音频、图片和其他辅助材料,展示下列单词的拼音和中文含义:家父、回忆、心存、怀疑、安抚、世界观、信念、孤独、沉思、细腻。
要求学生跟读和理解各个词汇,并通过提问考察他们的掌握情况。
4.3 读懂故事教师播放故事的录音,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
学生们要理解并预测故事;他们可以通过问答方式,结对活动或其他形式进行。
4.4 大声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老师为课文翻译。
通过角色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以及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变化。
4.5 词语填空老师把十几个空留在课文中,并让学生填写正确的词语。
此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词汇与文章的联系,并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老师通过课文的解释,感性地引导学生理解它的音、义、形、用和味。
4.6 作文发挥在课后,分组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讲述他们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包括自己的心情和遭遇。
要求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刚刚学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5. 课堂总结巩固学习内容,并为下一篇文章做好准备。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10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文章。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教学目标:1.会读写课文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体会光荣的革命传统。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3.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导入新课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牺牲时年仅38岁。
二、检查预习1.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那么课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前的预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
三、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被捕前:1.文章讲李大钊被捕前是哪几个自然段?(2-7自然段)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烧掉文件书籍;张作霖要派人搜查;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这时,李大钊有什么表现?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李大钊?教方法,找词语、句子分析。
“耐心”“含糊”对比,被捕时也有对比,请同学们找出来。
(总结方法:在刚刚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抓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品质,并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新课标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受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二.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回忆录。
本文是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受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本文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第二部分,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第三部分,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第四部分,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三.教学重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四.教学难点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五.教学准备:1.布置同学搜集李大钊的生平资料。
2.搜集有关李星华的资料、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知道哪些有关李大钊的故事呢,作者李星华和李大钊又有什么关系,发生了什么故事呢!1.简介作者。
(幻灯片2)2.介绍李大钊。
(幻灯片3)同学们对李大钊先生都有一些认识吧,你对李大钊有哪些认识?李大钊的革命精神,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是否让你有所感触。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3.李大钊的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课件出示内容和图片,让学生先整体认识李大钊。
师朗读: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革命事业,不躲不避,慷慨赴死。
他的人生价值,不能用时间,而只能用深度来衡量。
他就是李大钊。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介绍李大钊的文章。
课件出示李大钊的图片和简介:李大钊,字守常,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起领导人。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但他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童年4曰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3.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播放李大钊的视频,让大家对李大钊的生平事迹做个了解。
把课前同学们搜集到的李大钊的资料进行展示。
4.介绍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和简介。
李星华:李大钊的女儿,出生于乐亭县大黑坨村,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标注自然段落。
(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点击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跟着课文停顿,画出生字词,感受课文内容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书籍抽屉恐怖瞅魔鬼胖子苦刑哼严峻参保匪徒窝头啃食舅舅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_人教新课标-word文档资料
10.十六年前的回忆1.走近作者———李星华生平简介:李星华,1911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
1931年复学,1940年与妹妹一起赴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1979年病故,终年68岁。
作者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1.导入设计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革命烈士的诗歌吗?谁能为大家背诵一首?师:在为崇高理想奋斗不息的壮丽岁月里,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面对白色恐怖、枪林弹雨,视死如归。
李大钊就是其中一位。
前几天我们开展了“走近李大钊”的语文实践活动,谁来说说在这次活动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生自由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
(出示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十六年前指哪一年?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事隔十六年,作者为什么对往事还念念不忘呢?课文回忆了父亲生前的哪几件事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课文分析】本文是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学情分析】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策略】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读自悟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组10《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新课标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教学目标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教学反思:内外结合,提高效率因为本文是单元的开篇课,所以在讲课前我先把单元要求让学生自学。
接着是通过情景导入和常规生字学习,进行了归纳总结。
最后是品词赏句,了解李大钊同志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形象。
由于课文实在太长,经过了两次的通篇阅读后,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在后面的分析句子,塑造人物形象就显得比较仓促,没有那么深透了。
鉴于这种情况,我请教了老教师,感到茅塞顿开:如果学生在课前预习了文章,读了通篇的内容,那么可以在上课时减少通篇的朗读,提高课堂效率了。
也就是说:内外结合,提高效率了。
这里的内,有两层的意思,一是课内的阅读,在读写模式的引领下,我们必须基本完成课标的内容,也就需要我们对课文的阅读要有一定的量。
二是课堂上的阅读时间,在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进行了拓展阅读,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拓宽,通过阅读拓展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样,这里的外,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课外阅读的材料,拓展阅读虽然算是课外阅读,但是,它都是紧紧围绕课文中心进行编排和精选的,对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中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由于属于离学生实际情况比较久远的事情,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有很多的不明白,为什么要抓李大钊;为什么要杀李大钊等,在课文中这些情况交代得不是很深透,只有通过资料的补充,学生才能懂得其中的原因,了解更多,感悟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为人民服务
单元教材解读: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他们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教学本组教材,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教材写法上的特点。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略读课文)《灯光》、《一夜的工作》;《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
教学时间:11-12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5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
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词语。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教学过程: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烧掉文件书籍;张作霖要派人搜查;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
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
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
文中,女儿以回忆的方式真实地记叙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在一遍遍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李大钊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爱孩子,爱家庭,他是平凡的,可亲的。
可当他面对工作,面对凶残的敌人时,他却能处变不惊、坚贞不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他又是不平凡的,他更是一位伟大的人。
我被文章中所涌动着的人性的美所深深打动。
我想,教学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一生。
文章篇幅较长,但语言平实,极具感染力。
文章的布局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首尾照应,整体结构的严谨体现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同时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另外,作者对场景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也为文章增色不少,使读者能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文本的宝贵资源,应该在教学中予以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基于以上的两个方面的思考,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将本课教学作为两课时处理。
第一课时重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以“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课文内容为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第二课时,在学生理解“被捕后”这部分内容、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揣摩、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