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地理中国地理华北区专项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 第三章 华北平原复习学案(1)

高三地理 第三章 华北平原复习学案(1)

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高三地理:第三章华北平原导学案(1)【考点分析】1、了解华北平原的范围和概况2、了解华北平原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区域图形认识定位】(课前预习)【知识体系】(课后总结)第一课时【考点知识梳理】一、华北平原的区域特征1、地理位置和范围纬度 N— N(属于带)经纬度位置位置经度 E— E海陆位置:华北东部,东临海和海自然范围:北起,南到,西起,东到海滨范围政区范围:、、、的全部和苏、皖北部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以为主,地势,①特征:海拔多在米以下地势高低②地貌及成因西部:缓斜平原—山前洪积、冲积物沉积而成(冲积扇)中部:冲积低平原(主体)—各河冲积物沉积而成东部:滨海平原成因:由于地壳不断,黄、淮、海河不断从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大量黄土堆积而形成(典型的地貌)(2)气候①类型:气候②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属暖温带地区,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集中于7、8月之间;春季干旱多风沙。

③气象灾害:旱涝、风沙、寒潮(3)河流①主要河流:黄河、海河、淮河、京杭运河等流量←流经半湿润地区,降水少;水文季节变化←降水变率大,集中于②水文特征及成因汛期短,集中于夏季←雨季短含沙量←流经或发源于,严重有结冰期←冬季气温在以下黄河在山东境内有现象(4)植被:(5)土壤:黄土或黄棕壤,富含Ca、P、K,偏碱性(6)资源→【合作探究】(1)华北地区春季风沙大的原因是什么?形成华北地区这种沙尘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哪个?(2)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

试分析黄河断流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实例展示】(例1)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读下图,回答1~3题。

(2006年全国卷2)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地形B.地形、海陆差异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A.甲地、黄河口附近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C.丙地、乙地D.甲地、丁地【课内练习】1、读我国淮河(a)和海河(b)水系图,思考(1)图a、b水系的构成分别有何特点?(2)请分析a、b图两个水系水灾频繁发生的原因?如何治理?。

人教版高二《中国地理》复习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中国地理》复习学教案

第一节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重点、难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第1课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一般是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四方面去分析。

本节教材在讲述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时,就是从半球位置、大洲与大洋位置、纬度位置、五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我国地理位置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半球、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部、太平洋的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疆域:⑴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领土四端点最北端:黑龙江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纬度)最南端:南海群岛上的曾母暗沙(纬度)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经度)最西端:新疆高原(经度)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因此当祖国北方还是冰天雪地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范文模板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范文模板

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范文模板积极探索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1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高二地理中国北方地区教案2【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括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演变历史。

高三中国地理教案模板5篇

高三中国地理教案模板5篇

高三中国地理教案模板5篇高三中国地理教案模板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中国地理教案(篇1)这一届的高三学生,有一部分是我从高一年教过的。

其他的学生是我从高二时开始教过他们的。

所以他们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我很是了解。

他们初中会考水平的地理知识基本上忘记了。

他们当时的会考水平就是机械记忆,走出会考考场后,呈直线性忘记。

即使是记住知识的学生,也大多数不理解这知识其中的含义。

因此,面对高三地理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个长远的目标和阶段目标。

同时我制定了个长久的计划,一个目标明确、有成效的计划。

在这一学期,我的主要教学工作总结如下:第一,指导学生会学读地理。

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我就有意识的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要学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哪些工作,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来获取知识。

让学生领悟到课外复习的重要,如果利用练习题来掌握和巩固知识。

让学生明白反复复习,经常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利用晚自修等课余的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

这些是我在开学初前几个星期主要的工作任务。

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到今后地理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这阶段我用劲了精力耐心地引导学生。

直至大部分的学生潜移默化地达到了第一阶段目标。

第二,时刻关心学生心态。

态度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

受到没有在校学生和社会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决心总会有犹豫的时候。

高三阶段,静下心思一心一意地面对学习十分重要。

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总是把学习心态的知道贯穿于其中。

除了在讲授知识外,我还关心学生学习的效率。

时刻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争取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在这一方面,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我常常利用合适的时间和学生认真的谈心,有意识地进行思想上的指引,在第一时间让学生科学调整好心态,专心学习。

高三区域地理中国部分教案5篇

高三区域地理中国部分教案5篇

高三区域地理中国部分教案5篇高三区域地理中国部分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区域地理中国部分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20__年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新课程高考试测卷为指导,加强学习和研究,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为核心,融入先进教学理念,不仅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生物知识、培养一定的生物技能,树立科学的生物观念,还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探究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们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魅力,提高生物素养,培养合格公民。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教学常规的学习,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1、认真备课按照学校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生物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讨教法,认真研究新高考模式,研究教学及复习的对策。

2、认真上课①立足课堂,用好45分钟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在课堂上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引导为主,使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探索性地去学习知识,同时配以一定量的课堂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②上好公开课,鼓励多听课,互相促提高3、认真批改作业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力争做到课堂作业全批全改,课堂练习全批全改,对少数差生力争面批,课后练习力争多批。

4、认真辅导学生,做好提优补差工作针对新高考模式,我们必须继续调整教学思路,进一步优化生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切实做好培优工作。

在补差方面,任课老师关心差生,使他们的生物成绩有所提高,特别是困难学生。

5、认真作好反馈检测认真组织好对知识点的检测,选题要有针对性,认真批阅,认真讲评,认真分析总结,以便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二)、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积极实施生物课堂改革,友善用脑,落实 271 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地理地形教案-word文档

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地理地形教案-word文档

庆云云天中学学科教案编号:3、观察,思考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完成表格:第一级界线第二级界线第三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2000---1000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500米以下地形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和两广丘陵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教师归纳总结:〈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如葛洲坝水电站、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三、山脉纵横交错(板书)1、过渡:在我国的三级阶梯都是以山脉为界,感觉山脉就像骨架一样。

事实上,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板书:地形的骨架)2、读图(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找出以下方向的山脉:(板书)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玉山(东部最高峰)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高三中国地理分区教案大全5篇

高三中国地理分区教案大全5篇

高三中国地理分区教案大全5篇高三中国地理分区教案大全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面向大多数学生,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中国地理分区教案篇1一.教学反思:这次一模考试,我校学生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目标,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我们学生试卷上非选择题的32、33、37、38题答得较好。

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分述如下:1.我们的学生选择题失分率较高,尤其是单选题部分,除了第3题粮食问题,12和13题太阳波长范围图,全市失分率均较高,我们第5题和第6题青藏地区城镇分布,青藏铁路线路题,第9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地形区,好多学生一看等高线地形图,也不看具体的经纬度就轻易选了四川盆地,第10题云贵高原的成因,也就跟着错。

第15、16题风向、渔港2题错误率也很高。

双选题21题——23题有关沃尔玛的知识,24——25题等温线、等压面,26题锋面气旋的题目,29题贸易比率等几题错误率也很高。

2.平时讲题可能讲得不够透,比如选择题第15和16两题是上学期考过的,33题澳大利亚东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及其成因,我平时都讲过,但学生错误率很高。

可见老师不应光看到自己讲了多少,而应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力争做到试后100分。

还有人文地理部分要讲到点子上,比如咸海附近种棉花的有利条件是有一点是光照充足,我们学生有好多人只写到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更是很少有人想到,这和我平时没强调到点子上有关系。

3.尾巴还是比较长,我们这次还有10人不及格,有几个恰恰认为应该及格的,反到没考及格。

高分不多。

看来平时应把眼光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关注一些中等学生,不应只注意一些后进的学生。

二.复习计划和措施:1.先用前两个星期把专题复习进行完毕。

平时插入几套综合练习。

后两个星期多做些练习。

讲题要讲透,不仅要注重量,还要注重质。

要重视讲解考卷这一环节,尤其要注重选择题部分的讲解。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高三地理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在上课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本学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关系到20__年高考的成败,关系到本届毕业生的前途,所以本学期教学工作绝不能懈怠,必须尽全力保质保量完成,确保20__届高考圆满成功。

为此特制定本期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以20__年高考说明地理科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专题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要照顾到同其他学科的配合。

初中地理的内容,主要是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

高一必修课以系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地球的宇宙环境,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人类应如何合理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

高二地理主要介绍部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如人口地理、城市形态和地域结构、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及政治地理等内容。

高三地理选修课是在高一系统地理的基础上,着重讲授环境保护和海洋地理的相关内容,初中和高中地理必修三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有利于学生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加强教研,备课组几位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多进行集中研讨。

2、细心辅导学生,认真讲评试卷,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理:华北地区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理:华北地区
地壳下陷,流水沉积 黄河、淮河、海河等含沙量高的河 流合力冲积而成的典型的冲积平原。
2.看图描述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多 在50米以下,地形平坦; ②东部海岸线曲折; ③地势总体特点西高东低。
问题探究:从外力角度出发分析ABCD四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冲积扇
ABC A
D
地貌及成因: 西部:太行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山前 缓斜平原)。 成因: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缓,河 道开阔,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 山麓堆积,形成冲(洪)积扇。 中东部:冲积低平原(主体部分)。 成因: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 堆积,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东部沿海地区: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 成因:河流入海口处,坡度变缓,加上 海水顶托,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 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汛期在夏季,含沙
量大,有结冰期和
凌汛。
知识拓展:海河淮河水系图


海河水系图
淮淮河河水水系系图图
问题探究:分析华北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夏涝,河流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 ①北方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②河流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低平; ③许多河流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淤积严重, 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河水入海不畅,且形 成地上河(如黄河); ④海河等河流支流多,入海河道不足,汛期 时,洪水集中,干流流水不畅; ⑤淮河中上游北侧支流多,雨季时干支流同 时涨水,流量大且下游地势低平,无天然入 海河道,排水不畅。
素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中关村科技园的区位
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3.居民与城市形态
问题导读、合作探究一:
1.看图描述华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纬位置 114°E—120°E ,32°N~40°N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最新8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最新8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最新8篇)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 复习地理知识,巩固基础概念;2.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帮助学生总结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教学重难点:1. 理清地理知识的逻辑关系;2. 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讨论,注重互动;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3.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准备:1. 复习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2. 准备复习提纲、练习题;3.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

教学过程:1. 复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等;2. 讲解地理知识的重点内容,如地球的气候、地形、资源等;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动,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5. 总结复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地复习地理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3. 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总结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案2时光流逝,从__年9月2日正式上课,到__年1月17日上课结束,这一个学期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本学期带6个班的高一地理,一个班的高三地理。

与此同时,区对于今年新进教师实行“导师制”给了我更多学习和研究教学的机会,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

(一)关于高一教学工作总结高一六个班的地理课进度一致,上到第三章结束,其余内容下学期再上。

本学期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期中和期末成绩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工作成绩、成长:1、能认真备课,期中考试以后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上课实效性大为增强;2、基本上每周都去……听导师的一节课,并与导师交流学习心得;……来听我3次课,每次听完课都进行了点评,受益匪浅。

3、本学年出了一次高二期中考试卷,一次高一期末考试,顺利完成任务,并在出卷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

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

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地理高考复习教案如何写?从早期的地理地带性概念、柯本气候分带到气候系统模式,从早期的地理信息空间叠加到地球系统多圈层要素耦合模式,地理学相关模型的模拟精度正在不断提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地理高考复习教案(精选篇1)20__年的高考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但在这其中的经历又是那么的令人难忘,20__届学生毕业了,与他们共同奋斗了三年的我,对自己在这三年,尤其是高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些感悟,在此做简要的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文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虽然这届学生是自己从高一带上来的,但毕竟到了高三最关键的时刻,还是感觉压力很大,因此,在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我从来都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惟恐出现任何差错,辜负了领导的期望,影响了学生的前途。

如今高考尘埃落定,回顾这一年的教学轨迹,深深浅浅,得失兼杂。

深入反省之后,在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的问题上得出了一些浅薄的体会。

一、教学情况回顾:(1)紧扣学情和新的高考要求组织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夯实,重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认真研究考纲和本学科的考试要求,注意收集、分析相关的高考信息,收集和筛选各地相关高考模拟试题并加以改造,针对学情精心编制平时练习,尽可能地提高题目的新颖度和信息含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复习效率。

二、试卷分析1、今年的语文试题具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考点稳定,题目平实。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在题型、题量上与去年一致,试卷结构、题型分布显示了较强的平稳性。

绝大多数题目的命题思路也都是大众化的,拐弯抹角的题目基本没有,这不仅方便考生答题,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

纵观今年高考语文试卷,除了第一大题第三小题a选项中提及到了有关甲型流感的内容外,并没有出现像预想的那样,试题中融入很多的新课程改革东西和热点问题。

2021-2022年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7

2021-2022年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7

16世纪末,“景观”主要被用作绘画艺术的一个专门术语,指陆地上的自然景色。

17—18世纪,景观一词开始被园林设计师所采用,他们基于对美学艺术效果的追求,对人为建筑与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整体景象——景观进行设计、建造和评价。

这时的景观成为描述自然、人文及其共同构成的整体景象的一个总称,包括自然和人为作用的任何地表形态,常用风景、风光、景色、景象等术语描述。

这种针对美学意义的景观理解是后来学术概念内涵的来源之一。

最初的景观泛指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的风景或景色。

现在是指客观存在于地表自然界的、具有自己特征和特殊地位的区域单位,它既不同于土地单位,又与其他区划单位有区别。

景观有下列五方面的主要特征:景观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种属性一致性最大的区域。

景观的这一特征是其他区划单位和土地单位都不具备的。

景观界线与气候区、地貌区、土壤区、植被区等的界线大致符合。

景观能够提供对区域的典型自然特征和自然资源的全面认识从而有别于土地单位。

景观的个体特征和非重复性都比土地单位显著,因此可对每个景观进行单独研究。

相对于土地单位而言,景观具有较长的历史,对外部影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由此可见,景观是一个特征十分明显的区域单位,然而至今还没有关于景观的精确而详尽的定义。

有学者指出,“地理景观应当是这样一个发生上一致的地域,在其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小气候、土壤变种、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的同一种相互联系的结合的有规律的和典型的重复”。

这一定义着重指出了景观的发生统一性和形态结构的复杂性。

我们对景观定义为:景观是省(或州)在发生上的独立部分,是地表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方面最一致的地域地段,它具有自己特有的形态单位的质和量对比关系,并以此对比关系与其相邻景观区别。

因此,景观是地表的独特的地域地段,但又是地表的组成部分之一。

景观以形态单位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地方自然界的特点和天然资源的多样性,是完整的土地利用单位。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教学设计7篇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教学设计7篇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教学设计7篇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教学设计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教学准备】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

(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

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

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

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

(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

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届高考地理中国地理华北区专项复习教案本资料为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题10华北区主要内容:第一节地理概况第二节首都经济圈第三节水资源问题第四节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教学重点阐明华北区的地理特征和人口、资源与经济状况。

阐明首都经济圈及其经济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提出华北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开发对策。

阐述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与治理的成就。

第一节地理概况华北区包括北京、天津2市及河北、山东、河南3省,共辖506个县(市、区),总面积53.56×1042,总人口2.82亿。

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中南的中央枢纽,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主体部分。

本区地处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又是首都北京所在地,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中国北方经济重心。

水资源短缺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一、自然地理基础华北北西南三面环绕的山地屏障;东部有山东丘陵;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则由山麓至滨海形成三大平原地带:①山前洪积-冲积平原;②冲积平原;③滨海平原。

华北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季。

≥10℃积温4000~4800℃,由北向南、由高地向低地逐渐增加,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

广大的平原地貌与雨热同季的气候,为本区提供了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但地表排水不畅、盐土广布以及春旱夏涝,是本区形成旱、涝灾害、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华北区是中国农业发达而且农业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二、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一)土地覆盖主要自然植被及土壤的地带模式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

此外,河南南部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地带,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地为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带。

河北坝上地区则为温带干草原栗钙土地带。

在数千年开垦过程中,广大平原的自然植被已被人工作物所取代。

从卫星影像上看华北区的土地覆盖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水域、河道堤坝和大面积连续的灌溉农田,还有密密麻麻的乡村聚落和城市群。

(二)土地利用耕地占绝对优势,林牧用地少,城乡居民点和道路用地所占比例较大。

耕地约0.21×108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占本区面积的53%,垦殖率比全国平均值高约38个百分点。

林地和草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60%。

城乡居民点道路用地是全国平均量的3.3倍。

华北区是中国东部季风区内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最大,而林地用地比例最小的区域。

三、人口、资源与经济(一)人口:年,华北区有人口28156万,占全国人口的21.7%,人口密度为526人2,是中国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

北京和天津每平方千米人口分别为823人和886人,城区人口密度都超过2万人,属世界最稠密的都市之列。

河南与山东居中国人口大省前列,人口密度分别达到每平方千米554人和579人。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高达每平方千米500人以上。

(二)资源华北区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气候资源中光热资源充足,降水偏少而集中;土地资源优势在平原耕地多;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而且水少土多,组合不平衡;矿产资源种类多,组合条件好,但优势矿产不明显;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三、经济华北区是中国各个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速度。

经济水平的省市间差异比较大。

北京、天津属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市,山东属较发达、上中等收入省,河北属上中等发达、下中等收入省,河南则属于中等发达、低收入省。

华北区工农业生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已形成以能源、钢铁、电子、机械、水泥、化工、纺织为支柱产业的完整工业体系,是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已形成以粮棉为主,灌溉发达的农业体系,是中国最大的冬小麦生产基地、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第二大玉米生产基地。

本区交通发达,北京是全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中心。

大城市集中,城市群与经济中心或工业中心资源富集区相伴,主要有京津唐超大城市群、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以及沿京广线、京沪线城镇密集区。

第二节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是以北京为中心,京津唐地区为核心区、冀鲁豫晋为腹地的特定经济区域,不仅有体现首都功能的核心区,也有广大的外围地带。

一、首都北京的中心地位年底,北京市有人口1383万(1949年北京总人口为156万)。

半个世纪,北京城市人口增加约8倍。

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45年的周武王时,北京初步形成城市。

历史上北京有蓟、广阳、幽州、燕京等名称。

金代定都,称中都,元朝称大都,明朝始称北京。

1949年将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经济指挥中心。

二、京津冀地区北京与周边区域经济关系的第一层次是与天津、河北的关系,即京津冀关系。

北京经济发展的优势有:①首都优势;②经济优势;③信息、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④旅游优势。

北京经济发展制约:①人口压力过大,城市超负荷;②自然资源严重短缺;③农畜产品供应不足;④生态脆弱,污染严重。

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通商口岸,北京的海上门户,居于东北亚和环渤海的中心区位,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国际贸易、金融、信息和技术的中心。

河北地理位置,一是东临渤海,二是环绕京、津,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河北形成了以资源型为主的经济格局。

京津作为两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经济高度发达的集合点,河北在经济生长点和生产要素布局上以面的形式存在,京津本能地要求进行大规模的集聚和扩散,而接受这种集聚和扩散的首先必然是河北。

京津唐是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核心区,也是全国工业基地和超大城市群。

三、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和天津3省2市,具有地域上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这一地区居中国北方地区通向海洋的门户,是东北、华北经济核心区之所在,是首都经济圈之所在,是正在形成的东北亚经济圈的前沿阵地。

京津唐地区、辽中南地区、山东半岛胶济沿线地区和太行山前的京广沿线地区的产业与城市的集聚区域,占环渤海经济的2/3以上。

胶济地区是山东省的经济核心地带。

第三节水资源问题一、水资源短缺华北区水资源的突出问题是总量不足,人均、地均水量很低,水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水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也是区域发展中的稀缺资源。

二、缺水导致诸多环境问题(略)三、主要缺水工业城市聚集区的水供需平衡京津唐地区经济发达,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超大城市群。

本区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仅123.1×108m3,人均水量不足全国水平的1/7,而且入境水量不断减少,按总人口、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及相应的耗水指标计算,该地区现状年缺水量为130×108m3,其中工业需水30×108m3,生活需水15×108m3。

供需相比,平水年基本上平衡,枯水年(75%)缺水20多亿立方米。

胶东半岛是近十几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是全国县级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但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100×108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6。

供需相比,平水年和枯水年份分别缺水22×108m3和26×108m3。

四、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略)第四节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一、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黄淮海平原开展“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科学试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二、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特征首先,水盐运动的分配和转化上的特点表明:每年参与黄淮海平原水循环的水量七分来自降水,三分来自周围山地。

这些水分的3/4以蒸散形式排出,1/4的水自黄、淮、海、滦等河径流入海。

水分中的55%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转化循环而蒸散。

第二,旱季和雨季更替,使土壤潜水中的水盐循环表现为季节性的上行和下行过程的更替。

第三,地下水矿化度与化学组成、地形和母质等均对地下水的性质发生影响,但随矿化度的增长而出现的各积盐阶段的总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第四,易溶盐在土壤和潜水中的积聚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

三、地球化学分区及水盐运动动态变化在气候、地貌和古代积盐过程的综合影响下,黄淮海平原的易溶盐的化学流空间上有规律地进行着迁移、积聚和分异过程。

按其空间分异特征和易溶盐在土壤—潜水中淋溶和积聚的特点,可以划分为5个大区和一些亚区(略)四、农业综合开发与专业化发展综合开发的重点是对全区耕地4/5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和开垦宜农荒地,以增产粮、棉、油、肉为主要目标。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粮棉油肉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前6年(1988—1993年)统计,通过综合整治措施,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09.6×1042,其中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386.6×1042,增加和改善除涝面积221×1042,使得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粮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2.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全区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桥涵闸配套的新格局。

在开发区内林木覆盖率一般增加36个百分点。

减轻了风沙和干旱危害,调节了农田水热条件,改善了农田小气候。

使原来盐碱、风沙、涝洼等多灾的低产农田生态系统转化为高产、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3.农业结构优化4.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区域化发展5.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加快了农村经济改革步伐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地高于非开发地区。

农业综合开发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与商品农业基地建设,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的小生产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与专业化方向转变,加快了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主题:了解一个国家从首都开始方法:与美国首都华盛顿对比,报告会形式能力训练:比较分析的能力要求:课堂3分钟讲演(用)思考与练习1.简述华北区的基本特征。

2.分析华北平原农业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3.谈谈你对首都经济圈的理解。

4.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以及解决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