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测练: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缺答案
2021_2022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解析】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A正确;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B正确;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C错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D正确。
【答案】 C2.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 D.共同进化【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蔗蟾与袋鼬之间为捕食关系,都是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不可能实现物质循环,故A错误;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蔗蟾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流向了袋鼬,故B正确;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信息传递,并且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故C正确;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共同进化,以适应环境,故D正确。
【答案】 A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杀灭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解析】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A正确;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而不是杀灭,B错误;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C正确;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D正确。
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30道小题)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2、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大都是分解者,还可以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或消费者C.生产者不一定含有色素,可以是原核或真核生物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3、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动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6、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朱鹮位于第三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朱鹮与鱼类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C.流入朱鹮的总能量小于鱼类和贝类的总能量之和D.大量捕捞鱼类将使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7、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与测试+测试(学生版)
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太阳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B、参与构成捕食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02形式传递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2.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⑥细菌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⑦动物只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⑧植物只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A.②⑥⑦⑧ B.②③⑥⑧ C.②⑥⑦ D.②⑤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少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4.已知某生态系统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其中乙、丙和丁之间的营养级关系是乙→丙→丁,甲和乙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a时间段内,丙和丁的数量变化都增多B.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C.该生态系统至少有4个种群,由这些种群组成了生物群落D.a~b时间段内,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导致甲、乙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丙数量增多5.实验调查得到某一树林生系统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D为分解者;P 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 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为J/cm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树林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C→A→B→D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四个P g之和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9.9%D.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有可无6.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B、D、F均为消费者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E表示生产者,缺少的箭头是C→AB.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E→F→D→B→C,其中C可利用的能量最少C.若B获得的总能量为bKJ,则最少需要生产者固定1000bKJ能量D.若减少E的数量,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8.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则生产者最少应有6000kg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B.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Z1C.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为0.1%~0.4%9.图甲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丁为一植食性昆虫迁入某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B为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B.图乙中,次级消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13.3%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图丁中t1~t2时期与图丙中a~b时期种群都呈衰退型10.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①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D.①、②、③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11.(16分)如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如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1)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代表人的字母是()A. aB. bC. cD. d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A. 600 gB. 900 gC. 1 600 gD. 5 600 g4.如图是某研究性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所做的专题研究并绘制成的食物网,他们作出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B.农民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C.该生态系统含有5个以上的种群D.大田轮作(每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改变原有营养结构,减轻病虫害5.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自养型鞭毛虫与大型植物B.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单向传递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6.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主要是因为它具有()A.自我调节能力B.大量的生产者C.化能合成作用D.植物的光合作用7.下列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的有()①生产者的遗体、残骸、残枝败叶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①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①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①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8.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生态系统是()A.捕食者和寄生生物较少的生态系统B.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相等的生态系统C.分解者种类和数量较少的生态系统D.生物种类较多的生态系统9.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人教版山西省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测练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1课时【课时测练】1.下列有关稳态的实质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3.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途述不正确的是()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C.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D.肝脏储存的肝糖元在血糖浓度下降时不断地释放入血液中4.在健康人体的血浆中,HCO3-约为H2CO3的20倍,如果HCO3-/ H2CO3<15时,将发生酸中毒。
此实例说明无机盐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不正确的是()A.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调节细胞的PH值C.参与细胞的遗传D.维护细胞的正常形态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6.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A.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实现B.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C.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动态平衡D.机体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7.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的催化速率加快B.细胞代谢失衡C.酸碱度上升D.体温过高或过低8.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D.带走人体的热量9.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①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 血糖含量过高④ 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10.下列不能作为人体内环境指标的是()A.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B.血浆渗透压和pH值C.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D.24小时尿量和尿比重1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12.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章末测试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
章末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3.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泰山山坡上的自然林带中的植物都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
下列能合理解释这些现象的是()①种内斗争②竞争③寄生④互利共生⑤种内互助A.①②B.②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5.有数字1~8的8个物种,每个物种在生物群落甲、乙、丙中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量/m2)。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6.下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 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200 g B.250 g C.500 g D.1 000 g 7.a→b→c→d是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测得a、b、c、d四种生物所含能量分别为m1、m2、m3、m4。
对这一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所固定的太阳能为流入食物链的总能量B. m1、m2、m3、m4之和为该食物链的总能量C.四种生物所含能量多少是a>b>c>dD.四种生物呼吸所消耗的能量多少是a>b>c>d8.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一片草地发作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A.抵抗力动摇性B.恢复力动摇性C.结构不可破坏性D.功用相对动摇2.(2021·揭阳检测)关于生态系统动摇性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的动摇性表如今抵抗力动摇性和恢复力动摇性这两个方面B.并不是一切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动摇性C.外界搅扰刚发生时,主要是抵抗力动摇性起作用D.某生态系统中,生物集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动摇性大小3.以下图曲线Ⅰ代表抵抗力动摇性,曲线Ⅱ代表恢复力动摇性。
一片被毁森林在恢复进程中,动摇性的变化是()4.(2021·丹东检测)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动植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动摇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5.某生物兴味小组的同窗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资料制造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由于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假想象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6.以下有关负反应调理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负反应调理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遭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应调理C.负反应调理是生态系统自我调理才干的基础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理属于负反应调理7.以下何种生态系统较为动摇()A.食物链较长B.食物网中消费者较多C.生物种类单一,但数量较多D.食物网内各营养级较复杂8.以下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遭到同等水平的外来搅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状况。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基础巩固1.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答案 A解析蟑螂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光照是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说明物理信息影响蟑螂的生命活动;题干中的内容不能说明B、D两项内容。
2.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答案 C解析信息传递的作用有两个:其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其二,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所以,没有信息的传递,生物不可能正常生存。
3.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答案 C解析A、B、D三项涉及的分别是物理信息或化学信息,而秋水仙素不是信息素,不能在个体之间传递信息。
巩固提升4.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 A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5.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答案 C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积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练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单选题1.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D.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2.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B.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C.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合理放牧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易恢复,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强B.弃耕农田形成灌木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提高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
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的特点有( )A.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率慢B.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C.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强D.种群数量多,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通过正反馈调节稳定性B.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C.不同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基本相同D.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弱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沙漠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C.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D.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8.如图所示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A. B.C. D.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定的生物圈在物质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反复循环利用B.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C.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10.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时素养目标1.理解并能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命观念)2.能举例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科学思维)3.能举例说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会利用信息传递解决实践问题。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信息的概念: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结合你对三类信息的理解,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
动物园中,雌孔雀看到开屏的雄孔雀,和周围的人欣赏雄孔雀开屏属于同一类信息吗?为什么?提示:不属于。
雌孔雀看到雄孔雀开屏属于有特定的求偶繁殖性的行为信息,而人们只是观赏到了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属于物理信息。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2.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提示:不是。
还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知识点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1.三种信息的比较:类别来源传递形式举例物理信息生物、无机环境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物理过程萤火虫的光、哺乳动物的体温化学信息生物的代谢活动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性外激素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小便气味作标记行为信息动物的特定行为特征动物的特殊行为蜜蜂跳舞、孔雀开屏2.信息传递模式:(1)范围:个体、种群、群落以及无机环境之间。
(2)形式: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3)来源:既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生物。
(4)过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般包括5个环节,可以表示为:(5)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1.拓展探究:与能量流动相比,信息传递的方向有何特点?(科学思维)提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信息传递既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
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A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细菌和霉菌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B.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C.人类将免于病患......D.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4.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做生态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5.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B.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6.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传递信息的是A、雌蛾分泌性激素.....B、工蜂跳8字舞.....C、蟑螂昼伏夜出.....D、鸟类的鸣叫7.在食物链中,最可能的是A.当次级消费者增加时,三级消费者减.....B.当初级消费者增加时,次级消费者减少C.当三级消费者增加时,次级消费者增加...D.当次级消费者增加时,初级消费者减少8.生态系统内,食物网越复杂,说明A.生产者的个体数量过多B.消费者的个体数量多C.消费者的种类越多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9.某国家连续几年闹灾荒,食物短缺。
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以下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禽类和蛋类为主..B.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C.以草食的牛羊为主..D.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10.西部农业的发展要以生态建设为前提,若盲目地开垦草原、围湖造田、造单纯林或是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除哪项外,均是开发产生的后果..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加快C.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增大.. 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11.世界上有4000多种蟑螂。
山西省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测练: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缺答案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时测练】1.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一片草地用网罩起来,结果却使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叶几乎被吃光,这是破坏了()A.生态系统B.生存环境C.生态平衡D.食物链2.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3.(08海南)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的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4.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渐递减的5.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典型实例”的是()A.矿质元素被绿色植物吸收,其枯枝落叶腐烂后又还给土壤B.轻度被污染的水体经过生物的吸收分解、物理沉降、化学分解而得到净化C.由于大火而烧毁的森林通过繁殖作用得到恢复更新D.过度开垦草原、毁林造田使气候失调,土地沙漠化6.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7.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①营养结构复杂②自我调节能力强③恢复力稳定性高④抵抗力稳定性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9.(2010·哈三中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10.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砂、黑藻、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中的生物存活时间最长B.甲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差C.往生态瓶放入少量尿素D.生态瓶一定要密封、透明11.松毛虫是马尾松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答案)
第5章第5节一、选择题1.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解析:生态系统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稳态,其成分、营养结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等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不断变化中的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D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B.时间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乙随甲的变化而变化,且甲的起始数量多,故两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为甲→乙。
答案: A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 )①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④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⑦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已经处于森林阶段,通常不会有大量物种的更替,①错误;生产者所含的能量最多,并不意味着其个体数量就最多,⑦错误。
答案: B4.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解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1: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保护环境来实现的2.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混交林更易遭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B.人造马尾松林适应环境的能力弱C.松毛虫的繁殖能力强D.人造马尾松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3.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4.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被破坏后不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长期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
如果长期输出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你认为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因素是()A.长期低温B.连续阴雨C.植被破坏D.品种退化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缩短食物链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7.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最高营养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8.政府部门针对水土保持提出的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的主要生态学依据是()A.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B.森林能维持碳氧平衡,涵养水源C.草原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D.湖泊能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9.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农田中灭虫主要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12.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2: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 A[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及稳定,它不仅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的特点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内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平衡,这种调节往往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来实现的。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成反比,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然。
抵抗力稳定性与自动调节能力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而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需对该草地进行除虫、除草等措施,使该草地的成分变得单纯,故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故选B。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小[答案] B[解析]该诗句描述的是草原被毁灭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应为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反之越低,B正确;某些环境恶劣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错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种类及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D错误。
山西省忻州市田家炳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测练: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1课时【课时测练】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2.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硝化细菌、紫菜、地衣B.木耳、团藻、白菜C.衣藻、小麦、醋酸菌D.海带、苹果树、酵母菌3.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食有机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它()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D.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5.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分类依据是()A.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B.组成生物的细胞结构C.生物的代谢类型D.生物个体中含有能量的多少6.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7.2010年夏秋之际,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
蜱虫一般都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有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
如果携带有这些病毒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
蜱虫的生活方式、蜱虫体内的病毒属于的生态系统成分分别是 ( )A.捕食 分解者B.寄生 消费者C.寄生 分解者D.竞争 分解者8.下列哪一组名词,可能用于同一生物体上( )A.生产者、异养生物B.异养生物、草食动物C.自养生物、寄生生物D.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9.霍乱为一种非常严重的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为一种弧菌。
山西省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测练: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3课时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3课时【课时测练】1.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B.一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C.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组成来预测D.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3.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处的消费者级别及营养级分别是()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4.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B.食物链的营养级并非越多越好C.同一种动物在食物网中可占据不同的营养级D.同一种动物在一条食物链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5.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的消费级和营养级分别是()A.次级、三级消费者;第二、三营养级B.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四营养级C.三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D.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6.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7.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8.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
山西省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测练: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2课时缺答案
第2课时【课时测练】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和食物链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食物链、食物网D.阳光、热能、空气2.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它是()A.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B.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D.初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3.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4.a、b、c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D.a与c为竞争关系5.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7.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9.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4)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生态系统的结构(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19·宜昌高二检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B.食物链和食物网C.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选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c中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A。
生物群落的能量均来自b,b是生产者,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A正确;a是消费者,全是异养型,但并不一定是真核生物,如人体内的寄生菌,B错误;c是分解者,既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等动物,C错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D错误。
3.(2019·广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热能等【解析】选A。
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A项错误;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蜣螂,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B项正确;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项正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热能等,D项正确。
【误区警示】(1)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课时测练】
1.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传播的消息、情报
B.许多指令、数据
C.很多信号等
D.人的想法
2.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荧光
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求偶“炫耀”
3.下列各项中,既属植物向性运动,又是因物理信息引起的生命活动的是
()
A.昙花夜间开放
B.向日葵的花盘随太阳的移动而转动
C.合欢树的叶子夜间合拢,白天开放
D.含羞草的叶子受到震动后叶片合拢
4.①萤火虫通过闪光来互相识别;②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③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
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
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
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
6.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7.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9.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
10.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12.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规律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13.许多动物在空气或水中发出声音后,遇到前方的物体而产生的回波,能够被动物所识别,
借以判断物体的位置,称为回声定位。
生活在水中的一些动物,如海龟、鲸、海豹等在水中
高速游泳时,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去避开前进中的障碍物和寻找食物。
请回答:
(1)上述信息为。
(2)上述材料说明,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14.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
(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A.温度不同
B.盐度的不同
C.含氧量的不同
D.光谱成分不同
(2)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看,这属于信息。
(3)信息能够影响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以维持。
15.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
极大兴趣。
(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
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
这种信息是______ _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
上为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
统的稳定。
(3)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
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儿,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①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____。
②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上的要求:
将白纸染成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儿。
③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应该选取晴天无风天气,“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应__________。
④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