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4 苏教版必修1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概念,明确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细胞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2. 细胞的结构3. 细胞的功能4. 细胞的分裂与生长5. 细胞的适应与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概念、结构及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细胞的概念和结构。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胞。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胞,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讲解细胞的概念: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展示细胞结构: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各个部分,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讲解各部分的作用。
4. 讲解细胞的功能:介绍细胞在生物体内的各项功能,如代谢、遗传、生长等。
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细胞模型制作,观察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过程。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适应与变化。
7. 课堂作业:布置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功能,明确其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细胞质的流动对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细胞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七、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功能2. 细胞质的流动3.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4. 细胞膜的透过性5. 细胞质与细胞膜的关系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质的流动及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概念,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3. 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意义。
4. 能够运用细胞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2.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3.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遗传、代谢产物的排泄等4. 细胞分裂的过程及意义5. 细胞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的概念、结构、功能及分裂过程难点:细胞分裂的意义、细胞的复杂结构及其功能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意义。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细胞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
2. 课堂讲解:a. 讲解细胞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 讲解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如细胞膜的保护作用、细胞质的流动性等。
c. 讲解细胞核的作用,如储存遗传信息、控制细胞代谢等。
d. 讲解细胞器的作用,如线粒体的能量供应、内质网的蛋白质合成等。
e. 讲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意义,让学生了解细胞分裂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3. 课堂互动:a. 提问:细胞有哪些结构?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b. 提问:细胞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它有什么意义?c. 讨论:细胞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学、农业等。
4. 课堂练习:a.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绘制细胞结构图,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细胞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细胞概念、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细胞结构图的绘制,评价学生对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学高中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必修生物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并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1.通过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理解各种细胞既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在形态与功能上又有显著差异,进而形成细胞和生物体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差异性的观念。
2.能熟练操作光学显微镜,增强科学实验技能。
通过观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领悟科学思想和方法。
3.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领悟科学发现的特点。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者:施莱登和施旺。
2.发展过程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壁。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第一次系统地提出植物体是细胞聚合物。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物。
↓1858年: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魏尔肖指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3.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4.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1)光学显微镜最早由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明,放大倍数近300倍。
(2)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青年科学家卢斯卡等利用高能电子束波长很短的特点,制造出了能放大10 000倍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
2.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1)结构错误!(2)成像过程:在观察细胞样品时,被观察的物像通过物镜和目镜时被两次放大,物体的总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1.生物体的构成: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形态和大小(1)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
(2)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
(3)在同一生物的相同组织中,细胞的大小也不一样。
高中生物 3.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一、教学目标: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3、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和发展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2、教学难点 显微镜的结构三、教学方法:讲授、观察、讨论四、课型:新授课五、教学内容(一)课前预习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等科学家共同提出: ,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
它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 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后,许多科学家对细胞学说的发展又做出了新的贡献。
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1(1)取镜与安放(2)对光(3)低倍镜观察a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b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c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4)高倍镜观察a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b .转动转动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物镜c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注:高倍镜的使用中只允许使用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d.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注: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以便边观察,边绘制图像(5)收镜3、操作关键a.放大倍数指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b.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镜头越长,放大的倍数越,反之,放大的倍数越物镜镜头越长,放大的倍数越,反之,放大的倍数越c.用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的视野,数目,细胞高倍镜下的视野,数目,细胞d.物与像的关系:倒立放大e.物像移动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f.异物的判断:目镜→物镜→装片4、显微镜的发展(1)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等几部分。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的概念,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细胞的发现历程,认识细胞学说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2)通过讨论细胞学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的概念及其结构;(2)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2. 教学难点:(1)细胞膜的流动性及细胞器的作用;(2)细胞学说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的相关知识;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细胞学说的发展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引出细胞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细胞的各个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阐述其功能。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学说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能够概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和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生命科学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细胞结构模型、细胞图像和相关视频资料;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思考题;3. 准备课后作业的题目和要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的概念和功能;(2)掌握细胞的结构特点;(3)理解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的概念和功能;(2)细胞的结构特点;(3)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细胞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2)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细胞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 演示法:展示细胞模型和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3. 实验法:进行细胞观察和实验操作;4. 小组讨论法:探讨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细胞模型、显微镜、细胞图像资料;2. 实验材料: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染色剂等;3. 教学软件:细胞相关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引出本课主题——细胞。
2. 新课讲解:讲解细胞的概念、结构和功能,重点讲解细胞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
3. 演示实验: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外观和结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观察,探讨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细胞相关的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提高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内容:细胞的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等基本功能安排: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细胞如何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以及信号传递的过程。
2. 第七章: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内容:细胞的生长过程、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分裂的机制安排:利用模拟实验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观察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理解细胞周期的意义。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概念,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及功能,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2.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3. 细胞分裂和生长4.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5. 实验操作: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细胞分裂和生长。
2. 难点: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细胞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细胞结构及功能的相关图像。
3. 实验操作:观察植物细胞,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细胞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实验器材和药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显微镜等学习用品。
六、教学过程:2. 讲解:介绍细胞的概念、结构及功能,讲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
3.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结构。
4. 总结:强调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细胞研究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深入了解细胞研究的相关设备和技术。
2. 开展细胞主题的科学报告活动,鼓励学生分享细胞相关的研究成果。
十、课时安排:1. 理论讲解:2课时2. 实验操作:1课时3. 作业布置与拓展活动:课余时间自行完成六、教学内容:1.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的作用3. 细胞核的功能4. 细胞质的作用七、教学过程:2. 讲解: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作用。
3. 讨论:分组讨论动物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2. 细胞的功能3. 细胞的结构4. 细胞的生长与分裂5. 细胞的类型及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的生长、分裂和细胞类型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3.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的特点。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什么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结构。
3. 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4.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细胞观察实验,如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5. 讨论:分组讨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各类细胞的功能。
6. 总结:强调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细胞概念、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观察细胞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和总结分析。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细胞生长、分裂和各类细胞功能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长分裂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2. 实验材料:洋葱、显微镜、染色剂等。
3. 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细胞相关习题。
4. 参考书籍:细胞生物学教材、相关科普书籍。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第2周: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第3周:观察细胞实验,讨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4 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4 苏教版必修1教学重点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学难点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具准备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史料课件、光学显微镜、相关实验用具、材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练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技能。
4.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5.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6.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7.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8.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第1课时细胞学说、显微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水螅捕食、繁殖的过程,教师简要说明水螅是一种腔肠动物,接着,展示水螅结构模式图,利用学生初中已学的水螅的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水螅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推进新课板书: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师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学生活动:阅读P26"回眸历史"第一段资料,并观察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及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师(1)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为40~140倍,他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借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实际上这个小室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胡克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是在他的著作《显微图谱》一书中于1665年发表的。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和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此后,虽对细胞观察的资料不断增加,积累了较丰富的材料,但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对细胞的知识以及它与有机体的关系,人们并没有进行科学概括,没有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者:施莱登和施旺。
2.发展过程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壁。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第一次系统地提出植物体是细胞聚合物。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物。
↓1858年: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魏尔肖指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3.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4.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1)光学显微镜最早由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明,放大倍数近300倍。
(2)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青年科学家卢斯卡等利用高能电子束波长很短的特点,制造出了能放大10 000倍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
2.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1)结构⎩⎪⎨⎪⎧光学系统:目镜、物镜、反光镜等机械系统: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 夹、聚光器、镜筒、粗(细)准焦螺旋等(2)成像过程:在观察细胞样品时,被观察的物像通过物镜和目镜时被两次放大,物体的总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1.生物体的构成: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形态和大小(1)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
(2)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
(3)在同一生物的相同组织中,细胞的大小也不一样。
(4)同一个细胞,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大小也会改变。
(5)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球体、多面体、纺锤体和柱状体等。
3.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其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
四、显微镜的使用1.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1)方法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低倍镜下调清晰,并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3.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一同步导学案3.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一细胞一、 目标导航1. 学习目标:① 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② 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③ 了解显微镜的种类及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④ 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2. 学习重点:① 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② 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3. 学习难点:① 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② 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二、 知识网络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一细胞三、导学过程光学显徽镣(列文虎克)一结构一观察细胞內部超徴结构“导”一自主预习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1.1665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 用自己设计制造的简易显微镜观察栋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他把这些小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 ___________ ,观察了大量的植物组织;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_,观察了大量的动物细胞。
他们共同提出了,指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构成的,是一切动植物的。
二、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一一显微镜1•第一架显微镜是由荷兰磨镜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造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_、 ________ 、________ 、、等几部分组成。
在观察细胞样品时,被观察的物像通过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物像被放大了两次,所以显微镜最终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986年,卢斯卡等人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因是他们制造出能放大10000倍的高分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1•除_________ 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案4 苏教版必修1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训练重点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巩固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陈代谢提供所需要的物为细胞新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主要功能酶和核苷酸氨基酸糖类脂质无机盐离子水成分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免疫排泄分泌细胞识别物质交换保护主要功能主动运输举例选择透过性生理特点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举例流动性结构特点特点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成分细胞膜支持和保护主要功能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成分细胞壁构与功能胞核的结胞质和细细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场所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功能染色质构成核仁由核膜结构细胞核保持膨胀状态压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调节细胞的内环境功能液泡关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功能中心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裂中在植物细胞分关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功能高尔基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功能核糖体车间物合成的有机蛋白质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膜面积功能内质网光合作用的场所功能还有少量色素和酶有光合作用的内有基粒和基质双层膜构成结构叶绿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功能还有少量的有关的酶内有许多种与呼吸作用成嵴内膜向线粒体内腔折叠由双层膜构成结构线粒体器胞细质胞细与功能的结构和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DNA DNA把握要点考点一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膜是具有许多重要功能的结构,这些功能可以归纳成两大方面:一是具有保护功能,包括保护、支持、识别、免疫;二是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包括吸收、分泌、排泄。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案6 苏教版必修1
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1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习目标】1.简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3.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重难点提示】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学习展示】一、回眸历史——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完成1、1665年,英国科学家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发现细胞。
实际上他当时发现的是死了的植物细胞的。
2、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第一次系统地提出植物体是聚合体。
3、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提出动植物体都是的集合体4、1858年,德国著名病理学家指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被认为是对的重要补充。
5、细胞学说内容:一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的基本单位。
6、细胞学说的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的基础上,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阐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被列为世纪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认识部件,回答:1、有透镜的结构:2、调节焦距的结构:3、调整视野光线明暗的结构:4、放置玻片标本的结构:5、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指?(二)电子显微镜[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完成1、放大倍数:万——万倍,可看到病毒、单个分子等。
2、类型: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有和,前者被用于观察细胞内部的,后者被用于观察样品的。
3、成像原理:(1)透射电子显微镜:让穿透用样品制成的超薄切片,经过放大成像。
(2)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在细胞等样品的表面扫描,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如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样品的(二次电子)等,通过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最终形成反映样品的图象。
思考:观察样品时,是否电子显微镜一定比光学显微镜好?举例说明。
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完成1、生物体的组成:除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1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1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组织自学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9~32,思考投影出的导学思考题:
1、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细胞的命名者是谁?谁建立了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魏尔肖对细胞学说做了怎样的补充?
2、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哪些部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使用光学显微镜时的操作顺序是怎样的?光学显微镜所成的像与标本之间的关系如何?常见的电子显微镜有哪些?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与讲解相结合
思考问题
1、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细胞的命名者是谁?谁建立了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魏尔肖对细胞学说做了怎样的补充?
2、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哪些部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使用光学显微镜时的操作顺序是怎样的?光学显微镜所成的像与标本之间的关系如何?常见的电子显微镜有哪些?
四、边做边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是:
(1)安放
(2)对光
(3)压片
(4)调焦
(5)观察
【作业】《学习与评价》本节相关练习
【板书提纲】
第3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1. 细胞的发现
2.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1)创始人:
3.最大放大倍数只有1500倍。
4.成的是倒像。
5.镜口率反映分辨率的大小,镜口率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
(二)电子显微镜
1. 目前使用的电镜已经能把所要观察的物体放大上百万倍。
2. 常用的有透射电镜(适于观察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和扫描电镜(主要用于观察细胞等基本单位----细胞
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学重点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学难点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具准备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史料课件、光学显微镜、相关实验用具、材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练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技能。
4.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5.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6.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7.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8.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第1课时细胞学说、显微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水螅捕食、繁殖的过程,教师简要说明水螅是一种腔肠动物,接着,展示水螅结构模式图,利用学生初中已学的水螅的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水螅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推进新课板书: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师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学生活动:阅读P26"回眸历史"第一段资料,并观察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及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师(1)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为40~140倍,他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借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实际上这个小室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胡克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是在他的著作《显微图谱》一书中于1665年发表的。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和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此后,虽对细胞观察的资料不断增加,积累了较丰富的材料,但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对细胞的知识以及它与有机体的关系,人们并没有进行科学概括,没有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
师细胞是谁发现并首次命名的?他所观察到的细胞是真正的细胞吗?生发现并首次命名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胡克,但他所观察到的细胞不是真正的细胞,而仅仅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学生活动:阅读"回眸历史"中关于施莱登和施旺的资料。
师(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了大量植物组织后,于1838年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他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
他的研究为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2)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的系统观察,并将施莱登与自己的发现概述起来,论证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
于1839年发表了《动植物构造及生长相似性之显微研究》,著名的"细胞学说"由此诞生。
师(1)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是什么?(2)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生(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它使人们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能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师细胞学说提出后的几十年中,它被推广到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和指导作用。
同时,这一学说本身也迅速得到充实、发展而且日益完善。
19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的研究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1)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与哪些科学家的工作是分不开的?(2)细胞学说的建立与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有什么关系?生(1)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与英国科学家胡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是分不开的。
(2)正是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才有了细胞的发现。
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提高和应用,以及对各种动植物细胞的大量观察和研究,才有了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师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都离不开重要的研究工具--显微镜。
板书:二、研究工具--显微镜学生活动:阅读显微镜一节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显微镜的发展过程。
从17世纪列文虎克自制的显微镜(放大300倍),到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1 500倍),再到电子显微镜(可放大上百万倍)。
(2)哪几位科学家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是列文虎克,于17世纪自制成功由2块镜片构成的"显微镜",能将微小物体放大300倍,为显微镜的早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是德国青年科学家卢斯卡,于20世纪30年代初,利用高电压下电子流波长很短的特点,制造出放大10 000倍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
(3)常用电子显微镜有哪两种类型?两者的区别主要是什么?用途上有何不同?常用电子显微镜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成像原理不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利用电子穿透切片,经过电磁"透镜"放大成像;扫描电子显微镜依靠电子射到样品表面后发射出的更多二次电子,放大后形成反映样品表面形态特征的三维图像。
用途上,前者适合于观察细胞内部超微结构,后者适合于观察细胞等样品的表面形态和结构。
教师活动:(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自制的电子显微镜以及利用电子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细菌等图像。
(2)利用多媒体展示普通光学显微镜。
并启发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光学显微镜的知识,准确识别其各部分结构与功能;同时,教师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作示范。
师(1)某光学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该显微镜能放大多少倍?(2)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
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和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
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哪组镜头?生(1)400倍。
(2)乙和丙。
教师出示一只鸡蛋、一个洋葱、一个蘑菇,提问: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这三种不同生物在结构组成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生他们都是由细胞组成。
教师设疑导入新课: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组成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和形态相同吗?推进新课板书: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师要研究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最好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生使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各种不同生物的细胞。
请同学们回顾初中所学显微镜的知识。
讨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是什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师在使用显微镜时,为了更好地观察对象,常需要使用高倍镜观察,如何使用高倍镜呢?学生讨论。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具体方法: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动装片使需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若视野较暗,可调节聚光镜和反光镜。
并归纳如下:低倍镜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聚光镜和反光镜。
师使用显微镜观察有关组织细胞时,常需先将有关生物组织细胞制作成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如何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呢?学生讨论。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1.准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制片(1)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的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2)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
(3)用镊子轻轻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有气泡。
3.染色(1)把一滴稀释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3.把牙签上附着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4.用镊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水滴上,避免有气泡。
5.把一滴稀释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学生实验:(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绘图。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绘图。
(3)观察人的骨组织、肌肉和神经组织的永久玻片标本并绘图。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注意指导撕取洋葱鳞片叶内侧的表皮。
教师活动:学生结束实验观察后选几位学生谈实验操作体会及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设置下列讨论题:(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与用低倍镜观察相比较,视野的大小、明亮、视野中细胞数、细胞图像大小有何变化?(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3)换用高倍镜观察时,是否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教师适当启发,组织学生讨论后归纳:(1)高倍镜视野变小、变暗,细胞数变少,细胞图像变大。
(2)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3)不需要。
用高倍镜观察,只需使用细准焦螺旋微调即可。
教师活动:选择几位学生所绘细胞图进行展示,并请相应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师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什么不同?生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呈近似长方形的格子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呈不规则的圆形。
学生活动:观察教材P29图35几种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设计:教师出示一只鸡蛋,从鸡蛋钝端除去部分卵壳,弄破卵壳膜,使卵白和卵黄流到一个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并说明:一只鸡蛋并不是一个卵细胞,鸡卵细胞只是由胚盘、卵黄和包在卵黄外面的卵黄膜构成。
卵白和卵壳及卵壳膜起保护卵的作用,但不是卵细胞的组成部分。
鸟类的卵细胞形态呈圆形,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师(1)举例说明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形态是否相同。
(2)举例说明同一生物体内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是否相同。
(3)举例说明人体内的不同组织细胞的功能是否相同。
生(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或其他细胞)及细菌细胞大小和形态不相同(其他合理回答也可以)。
(2)人体内的肌肉组织细胞、骨细胞、神经组织和口腔上皮细胞的大小和形态不同。
(3)人体内的肌肉组织细胞具有收缩运动功能,神经组织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功能,口腔上皮细胞覆盖在口腔表面,起保护作用。